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

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原文

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

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

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

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正须温养,忽而水结冰凘,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

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

然腰虽水位,而木郁作痛之原,则必兼土病。

盖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之湿,水气之所移也。

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

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陷,陷而不已,坠于重渊,故腰痛作也。

色过而腰痛者,精亡而气泄也。

精,阴也,而阴中之气,是谓阳根。

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之渊,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败之原,疼痛所由来也。

缘阴阳生长之理,本自循环,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

少阴之火,升于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阳之火,降于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

其生于水者,实生于水中之火。

水中之阳,四象之根也,《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也。

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炒,研

煎大半杯,温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译文

腰痛的原因,是因为水冷而树木郁结。树木生长在水中,水温暖树木才能茂盛,生长而不郁结,所以不会疼痛。肾脏位于脊骨七节之中,正处在腰部,水冷不能滋养树木,树木被水淹没,结块阻塞,因此会引起疼痛。

树木是水中生长的生命力,水泉温暖,生命力才能上升,生长在东方,因此树木的生机从根部开始萌发,正需要温暖养护,突然水结成冰块,根部失去生机,生命力受到抑制,就会导致腰痛。

腰部是水所在的地方,腹部是土所在的地方。土湿而树木的生命力不能通达,疼痛就会在腹部;水冷而树木的生命力不能生长,疼痛就会在腰部。然而腰部虽然是水的位置,但树木郁结疼痛的根本原因,一定是同时有土的病变。

因为土居于水火之中,火旺则土干燥,水旺则土湿润,太阴脾土的湿润,是水气的影响。土干燥则树木通达而阳气上升,土湿润则树木郁结而阳气下沉。癸水既冷,脾土必然湿润,湿润过盛树木郁结,肝气必然下沉,下沉不止,最终沉入深渊,所以腰痛就发生了。

如果颜色过重而腰痛,是因为精气耗尽而气泄。精气是阴,而阴中的气,称为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坏,将温泉变成寒冷的深渊,将火井变成冰雪的洞穴,这就是树木枯萎土地败坏的原因,疼痛就是由此而来。

根据阴阳生长的道理,本来就是循环的,树木固然生火,而火也生树木。少阴之火,升到九天之上,是树木的儿子;少阳之火,降到九地之下,是树木的母亲。它们生于水,实际上是生于水中的火。水中的阳,是四象的根本,《难经》所说的肾间动气,是生命力的源头。

桂枝姜附阿胶汤: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炒后研磨。煎成大半杯,温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注解

腰痛:指腰部疼痛,中医认为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水寒:指肾水不足,水液代谢失常,导致腰部寒冷。

木郁:中医术语,指肝木之气郁结不通,常见于情绪抑郁、肝气不畅等情况。

木生水:中医理论,认为木属性的水能够滋养木,即水能生木。

水暖木荣:水温暖时,木属性的事物得以生长旺盛。

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与腰痛关系密切。

脊骨:人体背部骨骼,中医认为与肾相连。

结塞盘郁:指气血不通,导致疼痛。

木者:指木属性的事物,如肝木。

水泉:指水源,如井水、泉水等。

生气:中医术语,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腰:指腰部,中医认为与肾、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腹:指腹部,中医认为与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土:中医术语,指脾土,与消化吸收、运化水湿等功能有关。

太阴脾土:中医术语,指脾脏的功能,脾属土,为太阴。

癸水:中医术语,指肾水,癸为阴水之最,属肾。

精:中医术语,指人体精华,包括精、气、神。

阳根:中医术语,指人体阳气的根本。

温泉:指温暖的泉水,比喻人体内的温暖状态。

火井:指温暖的井水,比喻人体内的温暖状态。

四象:中医术语,指天地的四种基本形态,即金、木、水、火。

少阴:中医术语,指少阴经,与肾相关。

少阳:中医术语,指少阳经,与肝相关。

桂枝姜附阿胶汤:中医方剂,用于治疗腰痛,由桂枝、干姜、附子、阿胶等药材组成。

茯苓:中药名,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甘草:中药名,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的功效。

干姜:中药名,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附子:中药名,具有温阳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阿胶:中药名,具有滋阴补血、润燥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评注

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此句开篇点明腰痛的病因,即水寒导致木郁。在中医理论中,水寒即肾阳不足,木郁则指肝气郁结。此二者相互影响,导致腰痛。

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此句阐述木与水的关系,水暖则木荣,木气得以生发,不致郁结,故无疼痛。

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此句进一步说明腰痛的原因,肾阳不足,水寒不能滋养木气,导致木气郁结,从而引发腰痛。

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正须温养,忽而水结冰凘,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此句强调木气与水的关系,木气源于水,需水泉温暖以滋养,若水结冰,则木气受抑,导致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此句说明腰痛与腰腹的关系,腰为水之所在,腹为土之所居,土湿木气不达则痛在腹,水寒木气不生则痛在腰。

然腰虽水位,而木郁作痛之原,则必兼土病。盖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之湿,水气之所移也。此句阐述腰痛与土病的关联,土病会影响水火平衡,进而影响腰痛。

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陷,陷而不已,坠于重渊,故腰痛作也。此句进一步说明土病导致腰痛的机理,土湿木郁,肝气陷落,引发腰痛。

色过而腰痛者,精亡而气泄也。此句指出纵欲过度导致腰痛的原因,精亡气泄,阴阳失衡,引发腰痛。

精,阴也,而阴中之气,是谓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之渊,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败之原,疼痛所由来也。此句阐述精与阴阳的关系,精为阴,阳根为阳,纵欲伤精,导致阴阳失衡,引发腰痛。

缘阴阳生长之理,本自循环,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阴之火,升于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阳之火,降于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其生于水者,实生于水中之火。水中之阳,四象之根也,《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也。此句阐述阴阳循环与木火的关系,阴阳相生相克,木火相辅相成,肾间动气为生气之源。

桂枝姜附阿胶汤,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炒,研。煎大半杯,温服。此方为治疗腰痛的方剂,以桂枝、干姜、附子温阳散寒,阿胶滋阴润燥,茯苓、甘草健脾利湿,共同起到温阳散寒、滋阴润燥、健脾利湿的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腰痛根原》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0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