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痢疾根原-原文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
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
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俱陷。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阳明燥金之府也。
金性敛而木性泄,其出而不至于遗矢者,庚金敛之也;其藏而不至于闭结者,乙木泄之也。
湿土与金木俱陷,则金愈郁而愈欲敛,木愈郁而愈欲泄。
金愈欲敛,故气滞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脱而不藏。
木气疏泄,而金强敛之,隧路梗阻,传送艰难,是以便数而不利。
金气凝涩,而木强泄之,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剥蚀摧伤,是以肠胃痛切,脓血不止。
其滑白而晶莹者,金色之下泄,其后重而腥秽者,金气之脱陷也。
久而膏血伤残,脏腑溃败,则绝命而死矣。
此其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
病在少阴,则始终皆寒,病在厥阴,则中变为热。
故仲景于少阴脓血,用桃花汤,于厥阴下重,用白头翁汤。
缘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之原,总归于太阴之湿。
盖土湿而水侮之,则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之故也。
桂枝苁蓉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橘皮三钱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痢家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法当燥湿疏木,而以苁蓉滋肝滑肠,尽行腐瘀为善。
若结涩难下,须用重剂苁蓉,荡涤陈宿,使滞开痢止,然后调其肝脾。
其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
其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凉泻肝脾,湿热自当应药而瘳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痢疾根原-译文
患痢疾的人,是因为庚金乙木郁结而陷入病态。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如果水温土燥,金就会流通而气调,木就会茂盛而血流畅。如果水寒土湿,就不能使金升达木,那么金和木都会陷入病态。
魄门是由肾控制的,也是阳明燥金之府。金性收敛而木性泄泻,金收敛而不至于遗矢,是因为庚金收敛了它;木藏而不至于闭结,是因为乙木泄泻了它。如果湿土和金木都陷入病态,金就会更加郁结而想要收敛,木就会更加郁结而想要泄泻。金越想收敛,气就会滞涩而不通,木越想泄泻,血就会脱失而不藏。
木气疏泄,而金气强收敛,通道阻塞,传送困难,因此大便次数多但不利。金气凝涩,而木气强泄泻,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和脂肪被剥蚀损伤,因此肠胃疼痛,脓血不止。那些滑腻而晶莹的,是金色之下泄,那些后面沉重而腥臭的,是金气脱陷的表现。时间久了,脂肪和血液受损,脏腑溃败,就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的根本原因是湿寒,而标点是湿热。病在少阴,则始终都是寒冷的;病在厥阴,则中间会变成热。所以仲景在少阴脓血时用桃花汤,在厥阴下重时用白头翁汤。因为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的根源,总归于太阴之湿。因为土湿水受其侵害,就会郁结成湿寒;土湿木受其克制,就会郁结成湿热。
桂枝苁蓉汤的配方: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橘皮三钱,肉苁蓉三钱。煎至大半杯,温服。
如果湿寒,加干姜;如果湿热,加黄芩;如果下重,加升麻。
患痢疾的人肝脾湿陷,脂血郁腐,应该燥湿疏木,用苁蓉滋肝滑肠,彻底清除腐瘀为好。如果大便干结难下,需要用重剂苁蓉,荡涤陈宿,使滞开痢止,然后调理肝脾。如果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脾土。如果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凉泻肝脾,湿热自然会随着药物而痊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痢疾根原-注解
庚金乙木:在五行中,庚金代表金,乙木代表木。庚金乙木在这里指的是人体的金气(气)和木气(血)。金主气,木主血,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郁陷:郁陷指的是气或血运行不畅,阻滞不通的状态。
魄门:魄门是指肛门,肾之所司表示肾主管肛门的功能。
阳明燥金:阳明是中医中的六经之一,燥金指的是阳明经所对应的金属性,代表干燥、收敛的特性。
遗矢:遗矢即大便。
敛:收敛,指金气的作用,使气不外泄。
泄:泄泻,指木气的作用,使血不内闭。
湿土:湿土指的是湿重的土壤,这里比喻湿重的体质或环境。
水寒土湿:水寒土湿指的是水过于寒冷,土壤过于潮湿,不利于金木的正常运行。
少阴:少阴是中医中的六经之一,代表肾脏及其相关的生理功能。
厥阴:厥阴是中医中的六经之一,代表肝脏及其相关的生理功能。
仲景:仲景指的是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
桃花汤:桃花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用于治疗少阴病脓血。
白头翁汤:白头翁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用于治疗厥阴病下重。
太阴:太阴是中医中的六经之一,代表脾脏及其相关的生理功能。
土湿水侮:土湿水侮指的是脾土湿重,水湿侵犯脾土,导致湿寒或湿热。
桂枝苁蓉汤:桂枝苁蓉汤是中医方剂,用于治疗痢疾。
甘草:甘草,中药材,具有调和药性、解毒等功效。
芍药:芍药,中药材,具有养血、止痛等功效。
丹皮:丹皮,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等功效。
茯苓:茯苓,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等功效。
泽泻:泽泻,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等功效。
橘皮:橘皮,中药材,具有理气、燥湿等功效。
肉苁蓉:肉苁蓉,中药材,具有补肾阳、润肠通便等功效。
温燥己土:温燥己土指的是用温燥的药物来治疗脾土湿重。
凉泻肝脾:凉泻肝脾指的是用清凉的药物来治疗肝脾郁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六-杂病解中-痢疾根原-评注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痢疾的病因,认为其源于庚金(金)与乙木(木)的郁陷。在中医理论中,金代表肺气,木代表肝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庚金生于土,乙木生于水,水火既济,则金木调和,人体健康。若水温土燥,金得以流通,气调血畅;若水寒土湿,金木俱陷,则人体出现病症。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阳明燥金之府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痢疾的病因,认为与肾和阳明燥金之府有关。魄门即肛门,为肾所司,阳明燥金之府则指肺脏。金性敛,木性泄,二者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排泄功能。若湿土与金木俱陷,则金木郁结,金愈郁愈敛,木愈郁愈泄,导致气滞血脱。
木气疏泄,而金强敛之,隧路梗阻,传送艰难,是以便数而不利。
此句描述了痢疾的症状,即木气疏泄不畅,金气过强敛之,导致肠道传导不畅,出现便数而不利的情况。这是痢疾的基本病理表现。
金气凝涩,而木强泄之,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剥蚀摧伤,是以肠胃痛切,脓血不止。
此句进一步描述了痢疾的严重症状,金气凝涩,木气过强泄之,导致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剥蚀摧伤,引起肠胃痛切,脓血不止。
其滑白而晶莹者,金色之下泄,其后重而腥秽者,金气之脱陷也。
此句分析了痢疾的排泄物特征,滑白晶莹者为金色下泄,后重腥秽者为金气脱陷,反映了痢疾的病理变化。
久而膏血伤残,脏腑溃败,则绝命而死矣。
此句强调了痢疾的严重性,若不及时治疗,久病膏血伤残,脏腑溃败,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此其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
此句指出痢疾的病因病机,认为湿寒为本,湿热为标,反映了痢疾的病理性。
病在少阴,则始终皆寒,病在厥阴,则中变为热。
此句分析了痢疾的病位,认为病在少阴则始终寒,病在厥阴则中变为热,反映了痢疾的病机变化。
故仲景于少阴脓血,用桃花汤,于厥阴下重,用白头翁汤。
此句引用了《伤寒论》中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位,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缘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之原,总归于太阴之湿。
此句进一步分析了痢疾的病因病机,认为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之原,总归于太阴之湿,反映了痢疾的病理性。
盖土湿而水侮之,则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之故也。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痢疾的病因病机,认为土湿水侮则郁而为湿寒,土湿木克则郁而为湿热,反映了痢疾的病理性。
桂枝苁蓉汤: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橘皮三钱肉苁蓉三钱煎大半杯,温服。
此句介绍了治疗痢疾的方剂——桂枝苁蓉汤,包括甘草、桂枝、芍药、丹皮、茯苓、泽泻、橘皮、肉苁蓉等药材,具有燥湿疏木、滋肝滑肠的功效。
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此句说明了根据病情变化,对桂枝苁蓉汤进行加减,以适应不同的病机。
痢家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法当燥湿疏木,而以苁蓉滋肝滑肠,尽行腐瘀为善。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治疗痢疾的方法,认为应燥湿疏木,以苁蓉滋肝滑肠,尽行腐瘀为善。
若结涩难下,须用重剂苁蓉,荡涤陈宿,使滞开痢止,然后调其肝脾。
此句针对结涩难下的情况,提出了重用苁蓉荡涤陈宿的方法,以使滞开痢止,然后调理肝脾。
其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
此句针对脾肾寒湿的情况,提出了使用桃花汤温燥己土的方法。
其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凉泻肝脾,湿热自当应药而瘳也。
此句针对木郁生热的情况,提出了使用白头翁凉泻肝脾的方法,以治疗湿热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