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牙痛

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牙痛-原文

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

手阳明之经,起于手之次指,上颈贯颊而入下齿。

足阳明之经,起于鼻之交頞,下循鼻外而入上齿。

手之三阳,阳之清者,足之三阳,阳之浊者。

浊则下降,清则上升,手阳明升,足阳明降,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

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

太阴盛而阳明虚,则戊土化湿,逆而不降,并阻少阳甲木之经,不得下行。

牙床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冲,攻突牙床,是以肿痛。

甲木化气于相火,相火失根,逆行而上炎,是以热生。

虫牙者,木郁而为蠹也。

甲木郁于湿土之中,腐败蠹朽,故虫生而齿坏。

牙齿为骨之余气,足少阴肾水之所生也。

水盛于下而根于上,牙者,水之方芽于火位而未盛者也。

五行之理,水能胜火而火不胜水,水火一病,则水胜而火负,事之常也。

而齿牙之位,以癸水之始基,微阴初凝,根荄未壮,一遭相火逆升,熏蒸炎烈,挟焦石流金之力而胜杯水,势自易易。

以少水而烁于壮火,未可以胜负寻常之理相提而并论也。

黄芩石膏汤

黄芩三钱石膏三钱甘草二钱,生半夏三钱升麻二钱芍药三钱

煎半杯,热服,徐咽。

治牙疼龈肿。

柴胡桃仁汤

柴胡三钱桃仁三钱石膏三钱骨碎补三钱

煎半杯,热服,徐咽。

治虫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牙痛-译文

牙痛是因为足阳明经的病。手阳明经的起点在手的小指,向上经过颈部贯穿脸颊进入下牙床。足阳明经的起点在鼻梁交会处,向下沿着鼻的外侧进入上牙床。手的三阳经是阳中的清气,足的三阳经是阳中的浊气。浊气向下走,清气向上走,手阳明经向上走,足阳明经向下走,浊气不会上冲,所以不会痛。

手阳明经以干燥的金气为主导,足阳明经以戊土之气在干燥的金气中转化,戊土向下走,因为它干燥。如果太阴气旺盛而阳明气虚弱,戊土就会转化成湿气,逆行而不向下走,并且阻碍了少阳经的甲木,使其不能下行。牙床是胃土所管理的,胃土不向下走,浊气壅塞,甲木逆行冲击,攻击牙床,所以会肿胀疼痛。甲木在相火中转化气,相火失去根基,逆行向上燃烧,所以会发热。

虫牙是因为木气郁结而变成蛀虫。甲木在湿土中郁结,腐败腐烂,所以会生虫而牙齿损坏。牙齿是骨头之余气,是足少阴肾水所生的。水在下方旺盛,根基在上,牙齿是水在火位开始生长但还没有旺盛的部分。按照五行的道理,水能胜过火而火不能胜过水,水火同时出现问题,水胜过火,这是常理。但是牙齿的位置,以癸水为基础,微阴刚开始凝结,根基还不牢固,一旦相火逆行上升,熏蒸炎热,带着焦石流金的力量胜过杯水,形势自然容易改变。以少量的水去削弱大量的火,不能按照普通的胜负原理来讨论。

黄芩石膏汤:黄芩三钱,石膏三钱,甘草二钱,生半夏三钱,升麻二钱,芍药三钱。煎半杯,热服,慢慢咽下。用于治疗牙痛和牙龈肿。

柴胡桃仁汤:柴胡三钱,桃仁三钱,石膏三钱,骨碎补三钱。煎半杯,热服,慢慢咽下。用于治疗虫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牙痛-注解

足阳明:足阳明胃经,是中医经络学中十二经络之一,与消化系统相关,负责人体的营养吸收和气血运行。

手阳明:手阳明大肠经,也是中医经络学中十二经络之一,与大肠相关,主要功能是传导糟粕。

三阳:中医经络学中,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的合称,分别对应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阳明:阳明,指胃和肠,阳明经是指与胃和肠相关的经络。

戊土:五行中的土元素之一,代表胃,与消化吸收有关。

太阴:五行中的阴元素之一,与脾相关,负责血液的生成和营养的吸收。

少阳:五行中的阳元素之一,与胆相关,主要功能是疏泄。

甲木:五行中的木元素之一,与肝相关,主疏泄。

相火:中医理论中的火元素之一,与心相关,代表热情、活力。

牙床:牙齿周围的牙龈部分,是胃土所司之处。

足少阴肾水:足少阴肾经,是中医经络学中十二经络之一,与肾脏相关,负责生殖、泌尿等功能。

五行:中医理论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癸水:五行中的水元素之一,与肾脏相关,代表肾水之源。

黄芩石膏汤:古代中医方剂,用于治疗牙痛、牙龈肿痛等症状。

柴胡桃仁汤:古代中医方剂,用于治疗虫牙等症状。

煎:将药材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小火慢炖。

热服:趁热服用药物。

徐咽:慢慢吞咽药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牙痛-评注

牙痛者,足阳明之病也。此句开篇点明牙痛的病因,即足阳明经的病变。足阳明经,起于鼻之交頞,下循鼻外而入上齿,与牙齿紧密相连,故牙痛与之相关。

手阳明之经,起于手之次指,上颈贯颊而入下齿。足阳明之经,起于鼻之交頞,下循鼻外而入上齿。此两句进一步阐述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的走向,说明它们与牙齿的关系。

手之三阳,阳之清者,足之三阳,阳之浊者。浊则下降,清则上升,手阳明升,足阳明降,浊气不至上壅,是以不痛。此句解释了手阳明和足阳明经的阴阳属性及其功能,浊气下降,清气上升,保持平衡,故不痛。

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戊土之降,以其燥也。此句进一步解释了手阳明和足阳明经的五行属性,手阳明属燥金,足阳明属戊土,戊土降浊气,因土之燥性。

太阴盛而阳明虚,则戊土化湿,逆而不降,并阻少阳甲木之经,不得下行。此句指出,当太阴盛而阳明虚时,戊土化湿,导致湿气逆行,阻塞少阳甲木之经,使气不得下行。

牙床者,胃土所司,胃土不降,浊气壅迫,甲木逆冲,攻突牙床,是以肿痛。此句解释了牙床与胃土的关系,胃土不降,浊气壅迫,导致甲木逆冲,攻突牙床,引起肿痛。

甲木化气于相火,相火失根,逆行而上炎,是以热生。此句解释了甲木与相火的关系,甲木化气于相火,相火失根,逆行而上炎,导致热生。

虫牙者,木郁而为蠹也。甲木郁于湿土之中,腐败蠹朽,故虫生而齿坏。此句说明了虫牙的成因,即甲木郁于湿土之中,导致虫生而齿坏。

牙齿为骨之余气,足少阴肾水之所生也。此句阐述了牙齿与肾水的关系,牙齿为骨之余气,由足少阴肾水所生。

水盛于下而根于上,牙者,水之方芽于火位而未盛者也。此句进一步说明了水火之间的关系,水盛于下,根于上,牙齿为水之方芽于火位而未盛者也。

五行之理,水能胜火而火不胜水,水火一病,则水胜而火负,事之常也。此句解释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水能胜火,火不胜水,水火一病,则水胜而火负。

而齿牙之位,以癸水之始基,微阴初凝,根荄未壮,一遭相火逆升,熏蒸炎烈,挟焦石流金之力而胜杯水,势自易易。此句进一步说明了牙齿与水火的关系,牙齿以癸水为始基,微阴初凝,根荄未壮,一旦遭遇相火逆升,熏蒸炎烈,水火之势易易。

以少水而烁于壮火,未可以胜负寻常之理相提而并论也。此句总结了牙齿与水火的关系,以少水而烁于壮火,胜负难以寻常之理相提并论。

黄芩石膏汤、柴胡桃仁汤等方剂,分别用于治疗牙疼龈肿和虫牙。这些方剂中,黄芩、石膏、甘草、生半夏、升麻、芍药、柴胡、桃仁、骨碎补等药材,各有其功效,共同治疗牙痛。

煎半杯,热服,徐咽。此句说明了方剂的服用方法,煎煮后热服,慢慢咽下,以达到治疗效果。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八-七窍解-牙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04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