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原文
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
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
譬如水火,源本则合,支派攸分,虽殊途而同归,实一致而百虑。
先圣既往,此道绝传,博考方书,乖讹万状。
纵身若松柏,未必后凋,况资如蒲柳,动辄零谢。
申之以杂病之侵凌,益之以群工之毒药,真轻尘之栖弱草,朝露之落薤上矣。
痛昔亲从凋亡,手足伤毁,荒草颓坟,烟笼雾锁。
感念存殁,情何可言,作杂病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译文
疾病不过是由内外的感受伤害引起的,而杂病的传播变化,层出不穷。感受伤害是各种疾病的总纲,各种疾病是感受伤害的具体表现。比如水和火,源头是相连的,分支却各自分开,虽然走向不同但最终都会汇合,实际上是一致但又有百种忧虑。
古代的圣贤已经过去了,这种学问已经失传,广泛地查阅各种医学书籍,错误百出。即使身体像松柏一样坚韧,也不一定能够到最后才凋零,何况是像蒲柳一样脆弱,稍微一动就会凋谢。再加上杂病的侵袭,再加上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就像是轻盈的尘土栖息在脆弱的草上,或者是清晨的露水落在葱蒜上。
痛心的是过去亲人已经离世,手足之情受到伤害,荒草覆盖着坟墓,烟雾缭绕。感慨生死,心情难以言表,于是写下关于杂病的解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注解
内外感伤:内外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和内部情感伤害(如喜、怒、忧、思、悲、恐等)导致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中,内外感伤是疾病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
杂病:杂病是指病因复杂、症状多变、治疗困难的疾病。在中医中,杂病包括了除伤寒、温病等特定疾病之外的所有疾病。
百病:百病是指众多的疾病,泛指所有可能发生的疾病。
纲:纲,指事物的主要或关键部分,此处指感伤是百病的主要或关键因素。
目:目,指事物的细节或组成部分,此处指百病是感伤的具体表现。
水火:水火在此比喻疾病的两种极端,如水火不容,象征着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源本:源本,指事物的根本或起源。
支派:支派,指事物的主要分支或流派。
攸分:攸分,指分别、分开。
殊途同归:殊途同归,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或途径,但最终达到相同的目的。
后凋:后凋,指松柏树耐寒,即使冬季也叶子不落,比喻人的坚韧不拔。
蒲柳:蒲柳,指蒲草和柳树,比喻柔弱易折,比喻人的体质虚弱。
零谢:零谢,指枯萎凋谢,比喻人的生命脆弱易逝。
申:申,指阐述、说明。
凋亡:凋亡,指生物体因自然规律而死亡。
手足伤毁:手足伤毁,指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此处可能指亲人去世,家庭遭受重创。
荒草颓坟:荒草颓坟,指荒凉的坟墓,形容亲人去世后的景象。
烟笼雾锁:烟笼雾锁,指烟雾笼罩,形容景物模糊不清,此处可能指心情沉重,难以释怀。
存殁:存殁,指生者与死者,此处指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情何可言:情何可言,指情感无法用言语表达。
杂病解:杂病解,指对杂病进行解释和分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评注
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疾病的主因在于内外感伤,而杂病的多变和层出不穷,则是疾病发展变化的特点。‘病不过’一词,强调疾病的发生和变化都有其规律性,而‘感伤’作为百病之纲,揭示了情感因素在疾病形成中的核心地位。
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感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纲’与‘目’的对比,将感伤作为疾病的主导因素,而各种具体的疾病则是感伤的具体表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感伤与疾病的关系比作水火之源与支派,既说明了感伤的普遍性,也揭示了疾病多样性的根源。
譬如水火,源本则合,支派攸分,虽殊途而同归,实一致而百虑。
此句以水火为喻,说明感伤与疾病的关系如同水火的源头与分支,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最终都归结于感伤这一根本原因。‘殊途同归’和‘一致百虑’的表述,既强调了疾病多样性的统一性,也突出了感伤在疾病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先圣既往,此道绝传,博考方书,乖讹万状。
此句回顾了古代医学的发展,指出先圣的医学之道已经失传,而现有的医学著作中错误百出。‘先圣既往’表达了对古代医学的怀念,‘博考方书’则是对现有医学著作的批评。
纵身若松柏,未必后凋,况资如蒲柳,动辄零谢。
此句以松柏和蒲柳为喻,说明人的体质不同,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不同。松柏象征坚强,而蒲柳则代表脆弱,‘未必后凋’与‘动辄零谢’的对比,强调了体质差异对疾病影响的重要性。
申之以杂病之侵凌,益之以群工之毒药,真轻尘之栖弱草,朝露之落薤上矣。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杂病之侵凌’和‘群工之毒药’分别指代疾病的侵袭和错误的治疗方法,‘轻尘之栖弱草’和‘朝露之落薤上’则形象地表达了疾病对人体的摧毁作用。
痛昔亲从凋亡,手足伤毁,荒草颓坟,烟笼雾锁。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去世的悲痛之情,‘痛昔亲从凋亡’中的‘痛’字,强烈地表现了作者的悲伤。‘手足伤毁’、‘荒草颓坟’、‘烟笼雾锁’等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
感念存殁,情何可言,作杂病解。
此句总结了全文,作者通过对疾病和亲人生死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对疾病无情的控诉。‘感念存殁’是对生死的感慨,‘情何可言’则是对悲伤的无力感,‘作杂病解’则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疾病的普遍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