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少阴君火-原文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
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
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
坎中之阳,火之根也。
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
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
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
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
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
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
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
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
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
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
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
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
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血根于心而藏于肝,气根于肾而藏于肺。
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
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则宜清,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少阴君火-译文
热,是由少阴君火所转化而来的。在天空中表现为热,在地面上表现为火,在人体中表现为心。少阴君火主导着气候,手少阴心经属火,足少阴肾经属水,水和火是不同的气息,但君火统管它们,因为火位于上方而生于下方。坎卦中的阳,是火的根源。坎卦的阳上升后与离卦相交而转化为火,火在水上升,因此癸水转化为丁火。水转化为火后,寒从热化,所以少阴之气,水和火都受统管,但只以君火命名。
君火虽然降于手部,但实际上是升于足部。阳气旺盛时,手少阴心经在上主导气候,癸水也变成了温泉;阴气旺盛时,足少阴肾经在下主管气候,丁火变成了寒灰。虽然丁火主管气化,但最终控制权在癸水手中,所依赖的是土来镇压。但土虽然能克制水,但大多数疾病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土湿,湿土不能克制水,反而被水欺负。土能够克制水的情况,只有伤寒阳明承气证,其他情况下,寒水欺负土的情况,十九例不会停止。土溃败了,火就会失败,所以少阴一病,必定是寒水泛滥而火和土都受到损害,这是必然的趋势。
至于上热的情况,这是相火逆行所致。火中有液,癸水是火的根源,相火逆行,灾害波及到宫城,心液消失,因此产生热病。所有少阴病中的热,都是受到相火的困扰,实际上并非心的问题。而当时上热,必定有下寒,因为水火分离而不相交。看到心家的热病,应该考虑到肾家的寒。因为水火本来是相交的,相互交合则成为一气,不相交则分离崩溃,逆行就像冰炭一样。最终,火不能胜过水,上热不能抵抗下寒的严重程度,这是不言而喻的。
血液根植于心而藏于肝,气根植于肾而藏于肺。心火上热,就清理心家的血液;肾水下寒,就温暖肾家的气。所以补充肝的血液宜温,补充心的血液宜清,补充肺的气宜凉,补充肾的气宜暖,这是固定的方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少阴君火-注解
少阴:少阴,中医术语,指手少阴心经和足少阴肾经,代表阴寒之性,与太阳、阳明、少阳相对。
君火:君火,中医术语,指心火,为人体六经之一,主司心神和血脉,与少阴相对。
坎:坎,八卦之一,代表水,在人体代表肾脏。
离:离,八卦之一,代表火,在人体代表心脏。
癸水:癸水,中医术语,指肾水,为人体六经之一,主司生殖和生长。
丁火:丁火,中医术语,指心火,为人体六经之一,主司血脉和心神。
阳盛:阳盛,中医术语,指阳气过盛。
阴盛:阴盛,中医术语,指阴气过盛。
温泉:温泉,指温度较高的地下水,此处比喻癸水化为温泉,即肾水转化为温养的状态。
寒灰:寒灰,指冷灰,此处比喻丁火变为寒灰,即心火衰弱的状态。
相火:相火,中医术语,指心火之有余,与君火相对,主司欲望和激情。
宫城:宫城,古代宫殿中的城池,此处比喻心脏。
心液:心液,中医术语,指心脏分泌的液体,与心火相关。
生土:生土,中医术语,指脾土,为五行的中心,能生化其他四行。
伤寒阳明承气:伤寒阳明承气,中医术语,指治疗伤寒病的方剂。
百病之作:百病之作,指各种疾病的发生。
土溃:土溃,指脾土虚弱,不能克制水湿。
相火之逆:相火之逆,指相火上升,逆行于上,导致疾病。
心家:心家,中医术语,指心脏及其相关的生理功能。
肾家:肾家,中医术语,指肾脏及其相关的生理功能。
清心家之血:清心家之血,指治疗心脏相关的血液疾病,宜清热。
暖肾家之气:暖肾家之气,指治疗肾脏相关的气虚疾病,宜温补。
补肝之血:补肝之血,指治疗肝脏相关的血液不足,宜温补。
补心之血:补心之血,指治疗心脏相关的血液不足,宜清热。
补肺之气:补肺之气,指治疗肺部相关的气虚疾病,宜凉补。
补肾之气:补肾之气,指治疗肾脏相关的气虚疾病,宜温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少阴君火-评注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
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热’的来源和表现,‘少阴君火’是中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心火,即心脏的生理功能。这里指出热是天、地、人三才中的共同属性,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少阴君火与水火之间的关系。手少阴心属火,足少阴肾属水,水火本为异气,但君火能够统率它们,这是因为火性在上,水生于下,形成了水火既济的动态平衡。
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
坎为北方水象,坎中阳为水火之根,坎阳上升,与离位(南方火象)相交,化而为火。癸水与丁火相生,癸水化气于丁火,体现了五行相生的规律。
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水化火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寒热转化的过程。少阴之气,水火并济,但以君火为主导,故称为君火。
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
此句说明了君火在人体中的分布和作用。君火虽然降于手,但实则源于足,阳盛时手少阴心火旺盛,癸水也相应变为温泉;阴盛时足少阴肾水旺盛,丁火则变为寒灰。
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
丁火虽然主管气化,但最终的控制权在癸水手中。癸水依靠土的生克关系来稳定火的状态。
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
这里指出了土湿不能克水的病理状态,这种情况会导致百病丛生。
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
只有伤寒阳明承气证中,土才能克制水。其他情况下,往往是寒水侮土,这种情况较为常见。
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土溃则火败,说明土的虚弱会导致火土两虚,这是少阴病的常见病理状态。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
上热是由于相火逆行所致,相火中包含癸水之根,相火上逆会破坏心液,导致热病。
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
少阴病热并非心家之过,而是相火的影响。上热时必有下寒,因为水火分离,不交合。
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
在治疗心家之热时,应同时考虑肾家之寒。水火相交为一气,不交则分离,形成冰炭不容之势。
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最终,火不能胜水,上热无法与下寒抗衡,这是必然的结果。
血根于心而藏于肝,气根于肾而藏于肺。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
此句说明了心、肝、肾三脏之间的关系。心火上升,可以清心家之血;肾水下降,可以暖肾家之气。
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则宜清,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根据不同的病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是中医治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