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

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原文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

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

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

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

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

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

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

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

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

故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

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

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

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

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译文

风,是由厥阴木气变化而来的。在天空中表现为风,在地面上表现为树木,在人体中表现为肝脏。足厥阴经以风木为主导,手厥阴心主通过相火将气转化为风木,因为树木结实能生火,风木正旺盛时,子气刚开始形成,但火气还没有强盛。

冬天水气闭藏,一旦春风吹动,阳气从地下升起,生机开始萌发。但是土气不上升,依赖于木气来上升,而木气如果不能通达,实际上又依赖于土气来通达。因为厥阴肝木,是在肾水中生发,在脾土中成长的。水土温和,肝木就能茂盛生长,树木安静风也就平静;水冷土湿,不能使木气生长,那么木气就会郁结,风也会产生。

木以发展壮大为特性,如果土湿而陷入困境,就会抑制乙木的发展,生机不能顺利,因此会郁结和愤怒,克制脾土,风动则产生疏泄。所有腹痛、腹泻、大汗淋漓、失血的症状,都是风木疏泄的表现。肝藏血而使脸色红润,主筋而使指甲荣华,风动则血会耗损脸色会枯萎,指甲会脆弱,筋会紧张。所有眼眶发黑、嘴唇发青、指甲断裂、筋缩的症状,都是风木干燥的表现。

木是水火之间的中气,生病时土木郁结,水火不能相交,外部干燥而内部潮湿,下面寒冷上面热。手厥阴经属火,木气畅通,则厥阴心主能顺应命令而转化为风,木气郁结,则厥阴心主就会表现出它本来的气。因此,厥阴的病,下药则寒湿都重,上药则风热同时发作,这是它的特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注解

厥阴:指中医五行中的厥阴,是六经之一,代表肝木,与春季相应,主疏泄,与情绪和身体调节有关。

木气:指中医理论中的木属性气,与肝、筋、爪等相联系,具有生长、升发、条达的特性。

风:在中医中,风可以指自然界的风,也可以指病理上的风邪,即导致疾病的风气。

阳:指中医中的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与阴相对。

生气:指人体的生命活力,与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有关。

土气:指中医理论中的土属性气,与脾、肌肉、口唇等相联系,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

水气:指中医理论中的水属性气,与肾、骨、耳等相联系,具有滋润、闭藏、寒凉的特性。

相火:指中医理论中的相火,是心火的一种表现,与肝木相生相克。

木实生火:指五行相生中的关系,木生火,即木气旺盛时火气也会随之旺盛。

子气:指五行相生中的子息之气,即一个元素对另一个元素的滋养作用。

郁怒:指情绪的郁结和愤怒,中医认为与肝木有关。

疏泄:指中医理论中的疏泄功能,指肝气调畅,有利于气血的运行。

肝藏血:指中医理论中的肝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

华色:指中医理论中的肝血充足则面色红润。

筋:指中医理论中的筋,与肝木相关,负责肌肉的伸缩。

爪:指中医理论中的爪,与肝木相关,指指甲。

乘除:指五行相乘和相侮,即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

五藏:指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贼:在中医中,贼通常指疾病的外因,即导致疾病的外部因素。

生气不足:指人体生命活力不足,与肝木主生的特性有关。

土木郁迫:指土和木的气机郁结,导致水火不交。

水火不交:指中医理论中的水火不协调,即肾水和心火之间的不平衡。

外燥而内湿:指身体外部干燥而内部湿重。

下寒而上热:指身体下部寒冷而上部热,与水火不交有关。

手厥阴:指中医经络中的手厥阴心包经,与心包相联系,心包主血脉,代心行令。

心主:指中医理论中的心主,即心脏的功能,与血脉运行有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评注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这句话揭示了风与木气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风是由木气所化,体现了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厥阴肝木与风的关系,说明风与肝木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联系。

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这里将风、木、肝三者相联系,说明风、木、肝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天上的风,地上的木,人身上的肝,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主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这里阐述了肝木与心火的关系,以及二者在人体生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肝木主令,心火相化,二者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这句话描绘了自然界中阴阳消长的过程,以及春风的生发作用。冬季水闭藏,春季春风鼓动,阳气上升,生机萌发,体现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这里说明了土气与木气之间的关系,土气不升,需要木气来升发;木气不达,需要土气来通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肝木与肾水、脾土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土温和对肝木的影响。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这里描述了木气郁结导致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腹痛下利、亡汗失血等,体现了中医对病理变化的深入分析。

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这里说明了肝与血、色、筋、爪之间的关系,以及风动对肝的影响,揭示了肝在人体生理和病理中的重要作用。

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这里强调了风木在病理变化中的复杂性,以及风木对五脏的侵害作用,揭示了风木在百病中的地位。

凡病之起,无不因于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这句话总结了风木在病理变化中的普遍性,以及肝木与人体生气的关系,揭示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这里描述了木气郁结导致的病理变化,如水火不交、外燥内湿、上下寒热等,揭示了中医对病理变化的深入分析。

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主从令而化风,木气抑郁,则厥阴心主自现其本气。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这句话说明了手厥阴心火与木气的关系,以及厥阴之病在上下寒热方面的表现,揭示了中医对病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二-六气解-厥阴风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50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