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九-疮疡解-癞风根原-原文
癞风者,风伤卫气而营郁未尽泄也。
卫性收敛,营性发扬,风伤卫气,闭其皮毛,风愈泄则卫愈闭,其性然也。
卫闭则营血不得外发,于是郁蒸而生里热。
六日经尽,营热郁发,卫不能闭,则肿透皮毛,而见红斑。
斑发热除,则病愈矣。
若卫闭不开,斑点莫出,营热内遏,脏腑蒸焚,则成死证。
风以木气而善疏泄,其卫气之闭者,风泄之也,其卫气之闭而终开者,亦风泄之也。
初时感冒,经热未盛,则气闭而风不能泄。
经尽之后,营热蒸发,则风泄而气不能闭,是以疹见。
风有强弱之不同,气有盛衰之非一,风强而气不能闭,则斑点尽出,气盛而风不能泄,则斑点全无。
若风气相抟,势力均平,风强而外泄,气盛而内闭。
风强则内气不能尽闭,气盛则外风不能尽泄,泄之不透,隐见于皮肤之内,是谓瘾疹。
气之不透,泄郁而为痒。
痒者谓之泄风,又曰脉风。
泄风者,风之未得尽泄,而遗热于经脉之中也。
泄风不愈,营热内郁,久而经络蒸淫,肌肉腐溃,发为痂癞,是名癞风。
肺司卫气而主皮毛,卫气清和,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焉,则皮毛荣华。
卫气郁闭,发肤失其熏泽,故肤肿而毛落。
肺窍于鼻,宗气之所出入。
宗气者,卫气之本,大气之抟而不行,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者也。
卫气闭塞,则宗气蒸瘀,失其清肃,故鼻柱坏也。
大凡温疫中风,发表透彻,红斑散布,毫发无郁,必无此病。
法宜泻卫郁而清营热,决腐败而生新血。
经络清畅,痂癞自平矣。
紫苏丹皮地黄汤
苏叶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地黄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覆衣,取汗。
若不得汗,重用青萍发之,外以青萍热汤熏洗,以开汗孔。
汗后用破郁行血之药,通其经络,退热清蒸之剂,清其营卫。
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但凉营泻热之品,久服则脾败,当酌加姜、桂行经之药,不至内泄脾阳,则善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九-疮疡解-癞风根原-译文
癞风这种病,是因为风邪伤害了卫气,导致营气郁结而没有完全散发出去。卫气有收敛的特性,营气有发扬的特性,风邪伤害了卫气,就会使皮毛闭合,风邪一旦泄出,卫气就会更加闭合,这是它的自然属性。卫气闭合后,营血就不能向外散发,于是就会郁结而内生热。经过六天后,营热郁结爆发,卫气无法闭合,就会导致肿胀穿透皮毛,出现红斑。红斑发热消除后,病就好了。如果卫气闭合不打开,斑点就无法出现,营热在内郁结,脏腑受到蒸烧,就会成为死证。
风邪以木气为主,善于疏泄,它能够泄出闭合的卫气,卫气最终能够打开,也是因为风的泄出。起初感冒时,经热还没有达到高峰,气闭而风邪无法泄出。经热结束后,营热蒸发,风邪泄出而气无法闭合,因此出现疹子。风邪有强弱之分,气有盛衰之别,风邪强而气无法闭合,斑点就会全部出现,气盛而风邪无法泄出,斑点就一个也没有。
如果风邪和气相互纠结,势力相当,风邪强而外泄,气盛而内闭。风邪强则内气无法完全闭合,气盛则外风无法完全泄出,泄出不彻底,就会隐藏在皮肤之下,这就是所说的瘾疹。气无法泄出,郁结成痒。痒被称为泄风,也称为脉风。泄风是指风邪没有完全泄出,而遗留在经脉中的热。
泄风如果不好,营热在内郁结,时间久了,经络受到蒸烧,肌肉腐烂,就会形成痂癞,这就是所说的癞风。
肺负责管理卫气,并主管皮毛,卫气清和,能够滋润皮肤,充满身体,使毛发光泽,就像雾露滋润一样,皮毛就会荣华。卫气郁闭,皮肤和毛发就会失去滋润,所以皮肤会肿胀,毛发会脱落。肺与鼻子相通,是宗气出入的地方。宗气是卫气的基础,大气凝聚而不流动,积聚在胸中,贯穿心肺进行呼吸。卫气闭塞,宗气就会蒸瘀,失去清肃,所以鼻柱会坏。
一般来说,温疫中风,如果发汗透彻,红斑散布,没有一点郁结,就不会有这种病。
治疗方法应该是泻出卫气的郁结,清除营气中的热,去除腐败的血液,使新的血液生成。经络畅通,痂癞自然会平复。
紫苏丹皮地黄汤的配方是:紫苏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地黄三钱。煎至大半杯,热服。盖上衣服,发汗。
如果不出汗,可以加重青萍的使用,外用青萍热汤熏洗,以打开汗孔。出汗后,使用破郁行血的药物,疏通经络,退热清蒸的药剂,清除营卫中的热。腐败去除,新的血液生成,自然会痊愈。
但是,长期服用凉营泻热的药物,会导致脾脏受损,应该适量加入姜、桂等行经的药物,这样就不会导致脾阳内泄,那就好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九-疮疡解-癞风根原-注解
癞风:癞风,古称癞疾,是一种皮肤病,表现为皮肤瘙痒、肿胀、脱皮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溃烂。古代医学认为癞风是由风邪侵袭人体,导致卫气和营血失调所致。
卫气:卫气,中医术语,指人体防御外邪的功能,包括抵御外邪、调节体温、保护肌表等作用。
营血:营血,中医术语,指人体内的营养和血液,营气主营养,血主濡养,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
风伤卫气:风伤卫气,指风邪侵袭人体,损伤卫气,导致卫气功能失调。
营郁未尽泄:营郁未尽泄,指营血郁结,未能完全排泄。
皮毛:皮毛,指人体的皮肤和毛发,是卫气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红斑:红斑,指皮肤上出现的红色斑点,常见于某些皮肤病。
疹见:疹见,指皮肤上出现疹子,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之一。
瘾疹:瘾疹,指皮肤上出现的瘙痒性丘疹,是某些皮肤病的表现。
痒:痒,指皮肤或黏膜感觉异常,引起的一种瘙痒感觉。
脉风:脉风,指风邪侵袭血脉,引起血脉不畅。
痂癞:痂癞,指皮肤上形成的硬壳和溃疡。
肺司卫气:肺司卫气,指肺脏主管卫气的生成和运行。
宗气:宗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之气,包括呼吸之气和血脉之气。
温疫:温疫,古代对某些传染病的称呼,类似于现代的流行性疾病。
发表透彻:发表透彻,指通过发汗等方法使病邪从体表排出。
紫苏丹皮地黄汤:紫苏丹皮地黄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癞风等皮肤病。
青萍:青萍,一种水生植物,中医中常用于治疗皮肤病。
姜、桂:姜、桂,指生姜和肉桂,是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九-疮疡解-癞风根原-评注
癞风者,风伤卫气而营郁未尽泄也。
此句开篇点明癞风的成因,认为癞风是由于风邪侵袭,损伤了卫气,导致营气郁结而不通畅。这里的‘卫气’和‘营气’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概念,分别代表人体的防御功能和营养功能。
卫性收敛,营性发扬,风伤卫气,闭其皮毛,风愈泄则卫愈闭,其性然也。
这里进一步解释了卫气和营气的性质,卫气具有收敛的特性,营气则具有发扬的特性。风邪侵袭后,卫气受损,导致皮毛闭合,而风邪的泄出又使得卫气更加闭合,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卫闭则营血不得外发,于是郁蒸而生里热。
卫气的闭合导致营血不能正常外发,从而在体内郁结,产生里热。这里的‘里热’指的是体内深层的发热,是癞风病情加重的标志。
六日经尽,营热郁发,卫不能闭,则肿透皮毛,而见红斑。
经过六天的病程,营热郁结进一步加剧,卫气无法闭合,导致肿胀透过皮毛,出现红斑。这里的‘经尽’指的是六天的时间,‘经’在此指代病情的发展过程。
斑发热除,则病愈矣。若卫闭不开,斑点莫出,营热内遏,脏腑蒸焚,则成死证。
如果红斑发热消退,则病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但如果卫气闭合不打开,斑点无法出现,营热在体内郁结,脏腑受到蒸焚,病情将变得严重,甚至成为死证。
风以木气而善疏泄,其卫气之闭者,风泄之也,其卫气之闭而终开者,亦风泄之也。
这里将风邪与木气相联系,认为风邪具有疏泄的特性,能够打开闭合的卫气。风邪的疏泄作用使得卫气最终能够打开。
初时感冒,经热未盛,则气闭而风不能泄。经尽之后,营热蒸发,则风泄而气不能闭,是以疹见。
在感冒初期,由于经热未盛,气闭而风邪不能泄出。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营热蒸发,风邪得以泄出,但卫气却无法闭合,导致疹子出现。
风有强弱之不同,气有盛衰之非一,风强而气不能闭,则斑点尽出,气盛而风不能泄,则斑点全无。
风邪和卫气的强弱不同,导致病情的表现也不同。风邪强盛时,卫气无法闭合,斑点会全部出现;卫气旺盛时,风邪无法泄出,斑点则不会出现。
若风气相抟,势力均平,风强而外泄,气盛而内闭。风强则内气不能尽闭,气盛则外风不能尽泄,泄之不透,隐见于皮肤之内,是谓瘾疹。
当风邪和卫气相互搏斗,势力相当,风邪强盛时外泄,卫气旺盛时内闭。风邪和卫气都不能完全泄出,导致疹子隐现于皮肤之内,称为瘾疹。
气之不透,泄郁而为痒。痒者谓之泄风,又曰脉风。泄风者,风之未得尽泄,而遗热于经脉之中也。
卫气不能透出,导致郁结,产生瘙痒。这种瘙痒称为泄风,也称为脉风。泄风是由于风邪未能完全泄出,而在经脉中遗留热量。
泄风不愈,营热内郁,久而经络蒸淫,肌肉腐溃,发为痂癞,是名癞风。
如果泄风不愈,营热在体内郁结,时间久了,经络会受到蒸淫,肌肉会腐烂,最终形成痂癞,这就是癞风。
肺司卫气而主皮毛,卫气清和,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焉,则皮毛荣华。
肺脏负责卫气的功能,主管皮毛。卫气清和,能够熏蒸皮肤,充满身体,润泽毛发,就像雾露滋润一样,使得皮毛荣华。
卫气郁闭,发肤失其熏泽,故肤肿而毛落。
如果卫气郁闭,皮毛就会失去熏蒸和润泽,导致皮肤肿胀,毛发脱落。
肺窍于鼻,宗气之所出入。宗气者,卫气之本,大气之抟而不行,积于胸中,以贯心肺而行呼吸者也。
肺的窍道在鼻,宗气出入于鼻。宗气是卫气的基础,是大气在体内旋转而不散,积聚在胸中,贯穿心肺,进行呼吸。
卫气闭塞,则宗气蒸瘀,失其清肃,故鼻柱坏也。
如果卫气闭塞,宗气就会蒸瘀,失去清肃的功能,导致鼻柱损坏。
大凡温疫中风,发表透彻,红斑散布,毫发无郁,必无此病。
一般来说,温疫和风邪引起的疾病,如果能够彻底发表,红斑散布,没有任何郁结,那么就不会患上癞风。
法宜泻卫郁而清营热,决腐败而生新血。经络清畅,痂癞自平矣。
治疗癞风的方法应该是泻出卫气的郁结,清除营热的郁结,消除腐败,生成新鲜血液。经络畅通,痂癞自然会平复。
紫苏丹皮地黄汤:苏叶三钱生姜三钱甘草二钱丹皮三钱芍药三钱地黄三钱。
这里提到了一种名为紫苏丹皮地黄汤的方剂,用于治疗癞风。方剂中的药材及其用量也被详细列出。
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将紫苏丹皮地黄汤煎至大半杯,热服。覆盖衣物,以促进出汗。
若不得汗,重用青萍发之,外以青萍热汤熏洗,以开汗孔。
如果不出汗,可以加重青萍的用量,同时使用青萍热汤熏洗,以打开汗孔。
汗后用破郁行血之药,通其经络,退热清蒸之剂,清其营卫。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出汗后,使用破郁行血药物,疏通经络,退热清蒸的药剂,清除营卫中的热邪。腐败之物去除,新血生成,自然能够治愈。
但凉营泻热之品,久服则脾败,当酌加姜、桂行经之药,不至内泄脾阳,则善矣。
但是,长期服用清热凉营的药物会导致脾脏受损,因此应该适量加入姜、桂等行经药物,以避免脾阳内泄,这样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