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本纪-卷七

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本纪-卷七-原文

宣皇帝讳赟,字干伯,高祖长子也。母曰李太后。武成元年,生于同州。保定元年五月丙午,封鲁国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高祖亲告庙,冠于阼阶,立为皇太子。诏皇太子巡抚西土。文宣皇后崩,高祖谅闇,诏太子总朝政,五旬而罢。高祖每巡幸四方,太子常留监国。五年二月,又诏皇太子巡西土,因讨吐谷浑。

宣政元年六月丁酉,高祖崩。戊戌,皇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癸丑,岁星、荧惑、太白合于东井。甲子,诛上柱国、齐王宪。封开府于智为齐国公。

闰月乙亥,诏山东流民新复业者,及突厥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济者,并给复一年。立妃杨氏为皇后。辛巳,以上柱国赵王招为太师,陈王纯为太傅,柱国代王达﹑滕王逌、卢国公尉迟运、薛国公长孙览并为上柱国。进封柱国、平阳郡公王谊为扬国公。是月,幽州人卢昌期据范阳反,诏柱国、东平公宇文神举帅众讨平之。

秋七月辛丑,月犯心前星。乙巳,祠太庙。丙午,祠圆丘。戊申,祠方丘。

庚戌,以小宗伯、岐国公斛斯征为大宗伯。丙辰,荧惑、太白合于七星。己未,太白犯轩辕大星。壬戌,以柱国、南兖州总管、随公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癸亥,尊所生李氏为帝太后。

八月丙寅,夕月于西郊。长安、万年二县民居在京城者,给复三年。壬申,行幸同州。遣大使巡察诸州。诏制九条,宣下州郡:一曰,决狱科罪,皆准律文;二曰,母族绝服外者,听婚;三曰,以杖决罚,悉令依法;四曰,郡县当境贼盗不擒获者,并仰录奏;五曰,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六曰,或昔经驱使,名位未达,或沉沦蓬荜,文武可施,宜并采访,具以名奏;七曰,伪齐七品以上,已敕收用,八品以下,爰及流外,若欲入仕,皆听预选,降二等授官;八曰,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上州、上郡岁一人,下州、下郡三岁一人;九曰,年七十以上,依式授官,鳏寡困乏不能自存者,并加禀恤。以大司徒、杞国公亮为安州总管,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为大司徒,柱国、扬国公王谊为大司空。庚辰,太白入太微。丙戌,以柱国、永昌公椿为大司寇。

九月丁酉,荧惑入太微。以柱国宇文盛、张掖公王杰、枹罕公辛威、郧国公韦孝宽并为上柱国。庚戌,封皇弟元为荆王。诏诸应拜者,皆以三拜成礼。汾州稽胡帅刘受逻千举兵反,诏上柱国、越王盛为行军元帅,率众讨平之。庚申,荧惑犯左执法。

冬十月癸酉,至自同州。以大司空、扬国公王谊为襄州总管。戊子,百济遣使献方物。

十一月己亥,讲武于道会苑,帝亲擐甲冑。是月,突厥寇边,围酒泉,杀掠吏民。

十二月甲子,以柱国、毕王贤为大司空。癸未,荧惑入氐,仍留经一月。己丑,以上柱国、河阳总管滕王逌为行军元帅,率众伐陈。免京师见徒,并令从军。

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受朝于露门,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群臣皆服汉魏衣冠。大赦,改元大成。初置四辅官,以上柱国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国公杨坚为大后丞。癸卯,封皇子衍为鲁王。甲辰,东巡狩。丙午,日有背。以柱国、常山公于翼为大司徒。辛亥,以柱国、许国公宇文善为大宗伯。癸丑,日又背。戊午,行幸洛阳。立鲁王衍为皇太子。

二月癸亥,诏曰:河洛之地,世称朝市。上则于天,阴阳所会;下纪于地,职贡路均。圣人以万物阜安,乃建王国。时经五代,世历千祀,规模弘远,邑居壮丽。自魏氏失驭,城阙为墟,君子有恋旧之风,小人深怀土之思。

我太祖受命酆镐,胥宇崤函,荡定四方,有怀光宅。高祖神功圣略,混一区宇,往巡东夏,省方观俗,布政此宫,遂移气序。朕以眇身,祗承宝祚,庶几聿修之志,敢忘燕翼之心。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百王制度,基趾尚存,今若因修,为功易立。宜命邦事,修复旧都。奢俭取文质之间,功役依子来之义。

北瞻河内,咫尺非遥,前诏经营,今宜停罢。

于是发山东诸州兵,增一月功为四十五日役,起洛阳宫。常役四万人,以迄于晏驾。并移相州六府于洛阳,称东京六府。杀柱国、徐州总管、郯国公王轨。停南讨诸军。以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嫁于突厥。戊辰,以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徐州总管。乙亥,行幸邺。丙子,初令授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余悉罢之。

辛巳,诏曰:有圣大宝,实惟重器,玄天表命,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穷。朕以寡薄,祗承鸿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俱通,宪章共光华并亘。圆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本,用弘天历。

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德之休,允协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睠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

知朕意焉。可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

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所居称天台,冕有二十四旒,(室) 〔车〕服旗鼓,皆以二十四为节。内史、御正皆置上大夫。皇 帝衍称正阳宫,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皆准天台。尊皇太 后为天元皇太后。封内史上大夫郑译为沛国公。癸未,日初出 及将入时,其中并有乌色,大如鸡卵,经四日灭。戊子,以上 柱国大前疑越王盛为太保,大右弼蜀公尉迟迥为大前疑,代王 达为大右弼。辛卯,诏徙邺城石经于洛阳。又诏曰 :“洛阳旧 都,今既修复,凡是元迁之户,并听还洛州。此外诸民欲往者, 亦任其意。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总管,受东京六 府处分。”

三月壬寅,以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为泾州总管。庚申, 至自东巡,大陈军伍,帝亲擐甲冑,入自青门。皇帝衍备法驾 从入。百官迎于青门外。其时骤雨,仪卫失容。辛酉,封赵王 招第二子贯为永康县王。

夏四月壬戌朔,有司奏言日蚀,不视事。过时不食,乃临 轩。立妃朱氏为天元帝后。癸亥,以柱国、毕王贤为上柱国。 己巳,祠太庙。壬午,大醮于正武殿。 戊子,太白、岁星、辰星合于东井。

五月辛亥,以洺州襄国郡为赵国,以齐州济南郡为陈国, 以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为越国,以潞州上党郡为代国,以荆州 新野郡为滕国,邑各一万户。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 王达、滕王逌并之国。癸丑,有流星大如斗,出太微,落落如 遗火。是月,遣使简视京兆及诸州士民之女,充选后宫。突厥 寇并州。

六月丁卯,有流星大如鸡子,出氐,西北流,长一丈,入 月中。己巳,月犯房北头第二星。乙酉,有流星大如斗,出营 室,流入东壁。是月,咸阳有池水变为血。发山东诸州民,修 长城。

秋七月庚寅,以大司空、毕王贤为雍州牧,大后丞、随国 公杨坚为大前疑,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后丞。壬辰,荧 惑掩房北头第一星。丙申,纳大后丞司马消难女为正阳宫皇后。 尊天元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壬子,改天元帝后朱氏为天皇 后。立妃元氏为天右皇后,妃陈氏为天左皇后。

八月庚申,行幸同州。壬申,还宫。甲戌,以天左皇后父 大将军陈山提、天右皇后父开府元晟并为上柱国。山提封鄅国 公,晟封翼国公。开府杨雄为邗国公,乙弗寔戴国公。初,高 祖作刑书要制,用法严重。及帝即位,以海内初平,恐物情未 附,乃除之。至是大醮于正武殿,告天而行焉。辛巳,荧惑犯 南斗第五星。

壬午,以上柱国、雍州牧、毕王贤为太师,上柱国、郇国 公韩建业为大左辅。是月,所在有蚁群斗,各方四五尺,死者 什八九。

九月己酉,太白入南斗。乙卯,以酆王贞为大冢宰。上柱 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行军总管杞国公亮、郕国公 梁士彦以伐陈。遣御正杜杲、礼部薛舒使于陈。

冬十月壬戌,岁星犯轩辕大星。是日,帝幸道会苑大醮, 以高祖武皇帝配。醮讫,论议于行殿。是岁,初复佛像及天尊 像。至是,帝与二像俱南面而坐,大陈杂戏,令京城士民纵观。 乙酉,荧惑、镇星合于虚。是月,相州人段德举谋反,伏诛。

十一月乙未,幸温汤。戊戌,行幸同州。壬寅,还宫。己 酉,有星大如斗,出张,东南流,光明烛地。丁巳,初铸永通 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并行。是月,韦孝宽拔寿阳, 杞国公亮拔黄城,梁士彦拔广陵。陈人退走。于是江北尽平。

十二月戊午,以灾异屡见,帝御路寝,见百官。诏曰:

穹昊在上,聪明自下,吉凶由人,妖不自作。朕以寡德, 君临区宇,大道未行,小信非福。始于秋季,及此玄冬,幽显 殷勤,屡贻深戒。至有金入南斗,木犯轩辕,荧惑干房,又与 土合,流星照夜,东南而下。然则南斗主于爵禄,轩辕为于后 宫,房曰明堂,布政所也,火土则忧孽之兆,流星乃兵凶之验。 岂其官人失序,女谒尚行,政事乘方,忧患将至?何其昭著, 若斯之甚。上瞻俯察,朕实惧焉。将避正寝,斋居克念,恶衣 减膳,去饰撤悬,披不讳之诚,开直言之路。

欲使刑不滥及,赏弗踰等,选举以才,宫闱修德。宜宣诸 内外,庶尽弼谐,允协民心,用消天谴。

于是舍仗卫,往天兴宫。百官上表劝复寝膳,许之。甲子, 还宫。御正武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胡 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乙丑,行幸洛阳。帝亲御驿马,日 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并乘驿以从。仍令四后 方驾齐驱,或有先后,便加谴责,人马顿仆相属。己卯,还宫。

二年春正月丁亥,帝受朝于道会苑。癸巳,祀太庙,乙巳, 造二扆,画日月之象,以置左右。戊申,雨雪。雪止,又雨细 黄土,移时乃息。乙卯,诏江左诸州新附民,给复二十年,初 税入市者,人一钱。

二月丁巳,帝幸露门学,行释奠之礼。戊午,突厥遣使献 方物,且逆千金公主。乙丑,改制诏为天制诏,敕为天敕。壬 午,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曰天元圣皇 太后。癸未,立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 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 皇后。

正阳宫皇后直称皇后。是日,洛阳有秃鹙鸟集于新营太极殿前。荥州有黑龙见,与赤龙斗于汴水之侧,黑龙死。

三月丁亥,赐百官及民大酺。诏曰:“盛德之后,是称不绝,功施于民,义昭祀典。孔子德惟藏往,道实生知,以大圣之才,属千古之运,载弘儒业,式叙彝伦。至如幽赞天人之理,裁成礼乐之务,故以作范百王,垂风万叶。朕钦承宝历,服膺教义,眷言洙、泗,怀道滋深。且褒成启号,虽彰故实,旌崇圣绩,犹有阙如。可追封为邹国公,邑数准旧。并立后承袭。别于京师置庙,以时祭享。”

戊子,行军总管、杞国公亮举兵反,袭行军元帅、郧国公韦孝宽于豫州。亮不胜,孝宽获而杀之。辛卯,以永昌公椿为杞国公,绍简公连后。行幸同州。增候正,前驱戒道,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于赤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俱作。又令武贲持钑马上,称警跸,以至于同州。乙未,改同州宫为天成宫。庚子,至自同州。诏天台侍卫之官,皆着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色为缘,名曰品色衣。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壬寅,诏内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俛伏。甲辰,初置天中大皇后。立天左大皇后陈氏为天中大皇后,立妃尉迟氏为天左大皇后。

夏四月乙丑,有星大如斗,出天厨,流入紫宫,抵钩陈乃灭。己巳,祀太庙。

己卯,诏曰:“朕以寡薄,昧于治方,不能使天地休和,阴阳调序。自春涉夏,甘泽未丰,既轸西郊之叹,将亏南亩之业。兴言夕惕,无忘鉴昧。良由德化未敷,政刑多舛,万方有罪,责在朕躬。思覃宽惠,被之率土。见囚死罪并降从流,流罪从徒,五岁刑已下悉皆原宥。其反叛恶逆不道,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降例。”

壬午,幸(中)〔仲〕山祈雨。至咸阳宫,雨降。甲申,还宫。令京城士女于衢巷作音乐以迎候。

五月己丑,以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甲午夜,帝备法驾幸天兴宫。乙未,帝不豫,还宫。诏随国公坚入侍疾。甲辰,有星大如三斗,出太微端门,流入翼,声若风鼓幡旗。丁未,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己酉,大渐。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矫制,以随国公坚受遗辅政。是日,帝崩于天德殿。时年二十二,谥曰宣皇帝。

七月丙申,葬定陵。

帝之在东宫也,高祖虑其不堪承嗣,遇之甚严。朝见进止,与诸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亦不得休息。性既嗜酒,高祖遂禁醪醴不许至东宫。帝每有过,辄加捶扑。尝谓之曰:“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儿岂不堪立耶。”于是遣东宫官属录帝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帝惮高祖威严,矫情修饰,以是过恶遂不外闻。

嗣位之初,方逞其欲。大行在殡,曾无戚容,即阅视先帝宫人,逼为淫乱。

纔及踰年,便恣声乐,采择天下子女,以充后宫。好自矜夸,饰非拒谏。禅位之后,弥复骄奢,耽酗于后宫,或旬日不出。公卿近臣请事者,皆附奄官奏之。所居宫殿,帷帐皆饰以金玉珠宝,光华炫耀,极丽穷奢。及营洛阳宫,虽未成毕,其规模壮丽,踰于汉魏远矣。

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后宫位号,莫能详录。每对臣下,自称为天。以五色土涂所御天德殿,各随方色。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礼器樽彝珪瓒之属以饮食焉。又令群臣朝天台者,皆致斋三日,清身一日。

车旗章服,倍于前王之数。既自比上帝,不欲令人同己。尝自带绶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蝉,顾见侍臣武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并令去之。又不听人有高大之称,诸姓高者改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官名凡称上及大者改为长,有天者亦改之。又令天下车皆以浑成木为轮,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之饰,唯宫人得乘有辐车,加粉黛焉。西阳公温,杞国公亮之子,即帝之从祖兄子也。其妻尉迟氏有容色,因入朝,帝遂饮之以酒,逼而淫之。亮闻之,惧诛,乃反。纔诛温,即追尉迟氏入宫,初为妃,寻立为皇后。每召侍臣论议,唯欲兴造变革,未尝言及治政。其后游戏无恒,出入不(饰)〔节〕,羽仪仗卫,晨出夜还。或幸天兴宫,或游道会苑,陪侍之官,皆不堪命。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好令京城少年为妇人服饰,入殿歌舞,与后宫观之,以为喜乐。摈斥近臣,多所猜忌。又吝于财,略无赐与。恐群臣规谏,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钞录,小有乘违,辄加其罪。自公卿已下,皆被楚挞,其间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每笞捶人,皆以百二十为度,名曰天杖。宫人内职亦如之。后妃嫔御,虽被宠嬖,亦多被杖背。于是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史臣曰:高祖识嗣子之非才,顾宗祏之至重,滞爱同于晋武,则哲异于宋宣。但欲威之以槚楚,期之于惩肃,义方之教,岂若是乎。卒使昏虐君临,奸回肆毒,善无小而必弃,恶无大而弗为。穷南山之简,未足书其过;尽东观之笔,不能记其罪。然犹获全首领,及子而亡,幸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本纪-卷七-译文

宣皇帝名叫赟,字干伯,是高祖的长子。母亲是李太后。武成元年,他在同州出生。保定元年五月丙午日,被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四月癸巳日,高祖亲自到祖庙告祭,他在阼阶上行冠礼,被立为皇太子。高祖下诏让皇太子巡视西部地区。文宣皇后去世后,高祖守丧,下诏让太子总揽朝政,五十天后结束。高祖每次巡游四方,太子常常留在京城监国。五年二月,又下诏让皇太子巡视西部地区,顺便讨伐吐谷浑。

宣政元年六月丁酉日,高祖去世。戊戌日,皇太子即位为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癸丑日,岁星、荧惑、太白三颗星在东井星宿相合。甲子日,诛杀了上柱国、齐王宪。封开府于智为齐国公。

闰月乙亥日,下诏给山东地区新复业的流民,以及被突厥侵掠导致家破人亡无法生存的人,免除一年的赋税。立妃子杨氏为皇后。辛巳日,任命上柱国赵王招为太师,陈王纯为太傅,柱国代王达、滕王逌、卢国公尉迟运、薛国公长孙览都升为上柱国。进封柱国、平阳郡公王谊为扬国公。这个月,幽州人卢昌期占据范阳反叛,下诏让柱国、东平公宇文神举率军讨平叛乱。

秋七月辛丑日,月亮侵犯心宿前星。乙巳日,祭祀太庙。丙午日,祭祀圆丘。戊申日,祭祀方丘。

庚戌日,任命小宗伯、岐国公斛斯征为大宗伯。丙辰日,荧惑、太白二星在七星宿相合。己未日,太白星侵犯轩辕大星。壬戌日,任命柱国、南兖州总管、随公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癸亥日,尊奉生母李氏为帝太后。

八月丙寅日,在西郊祭祀月亮。长安、万年两县在京城居住的百姓,免除三年的赋税。壬申日,皇帝巡幸同州。派遣大使巡察各州。下诏制定九条法令,颁布到各州郡:第一条,判决案件和定罪,都要依据法律条文;第二条,母族中已经断绝服丧关系的,允许通婚;第三条,用杖刑处罚,都要依法执行;第四条,郡县境内有贼盗未能擒获的,都要上报;第五条,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要表彰他们的家门,有才能可以任用的,应当推荐;第六条,曾经被驱使过,但名位未显达的,或者沉沦在贫贱中的,有文武才能的,应当一并访查,将名字上报;第七条,伪齐七品以上的官员,已经下令录用,八品以下的,以及流外官员,如果想入仕,都可以参加选拔,降两级授官;第八条,州里推荐高才博学的人为秀才,郡里推荐经明行修的人为孝廉,上州、上郡每年推荐一人,下州、下郡每三年推荐一人;第九条,年满七十岁以上的,按照制度授官,鳏寡孤独贫困无法自存的人,都要给予救济。任命大司徒、杞国公亮为安州总管,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为大司徒,柱国、扬国公王谊为大司空。庚辰日,太白星进入太微垣。丙戌日,任命柱国、永昌公椿为大司寇。

九月丁酉日,荧惑星进入太微垣。任命柱国宇文盛、张掖公王杰、枹罕公辛威、郧国公韦孝宽都升为上柱国。庚戌日,封皇弟元为荆王。下诏规定所有应当行礼的人,都以三拜为礼。汾州稽胡首领刘受逻千举兵反叛,下诏让上柱国、越王盛为行军元帅,率军讨平叛乱。庚申日,荧惑星侵犯左执法星。

冬十月癸酉日,皇帝从同州返回。任命大司空、扬国公王谊为襄州总管。戊子日,百济派遣使者进献特产。

十一月己亥日,在道会苑讲武,皇帝亲自穿上甲冑。这个月,突厥侵犯边境,包围酒泉,杀害掠夺官吏和百姓。

十二月甲子日,任命柱国、毕王贤为大司空。癸未日,荧惑星进入氐宿,停留了一个月。己丑日,任命上柱国、河阳总管滕王逌为行军元帅,率军讨伐陈国。免除京城现有的囚徒,让他们从军。

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日,皇帝在露门接受朝贺,皇帝穿着通天冠、绛纱袍,群臣都穿着汉魏时期的衣冠。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成。初次设置四辅官,任命上柱国大冢宰越王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国公杨坚为大后丞。癸卯日,封皇子衍为鲁王。甲辰日,皇帝东巡。丙午日,太阳出现背光。任命柱国、常山公于翼为大司徒。辛亥日,任命柱国、许国公宇文善为大宗伯。癸丑日,太阳再次出现背光。戊午日,皇帝巡幸洛阳。立鲁王衍为皇太子。

二月癸亥日,下诏说:河洛地区,历来被称为朝市。上接天象,是阴阳交汇之处;下接地势,是职贡之路的枢纽。圣人为了使万物繁荣安定,于是建立了王国。经历了五代,跨越了千年,规模宏大,城邑壮丽。自从魏氏失去统治,城阙成为废墟,君子有怀旧之风,小人有思乡之情。

我太祖在酆镐受命,定都崤函,平定四方,心怀光明。高祖神功圣略,统一天下,曾经巡游东方,观察风俗,在此宫布政,改变了气运。我以微薄之身,继承大统,怀着修德之志,不敢忘记先辈的期望。不久前驻跸金墉,游览了百王的制度,基址尚存,如今若能修缮,功业易成。应当命令邦国事务,修复旧都。奢俭之间取其中,功役依从百姓的意愿。

北望河内,近在咫尺,之前的诏令已经规划,现在应当停止。

于是征发山东各州的兵士,增加一个月的工期为四十五天,开始修建洛阳宫。常年动用四万人,直到皇帝去世。并将相州的六府迁到洛阳,称为东京六府。诛杀柱国、徐州总管、郯国公王轨。停止南讨的军队。将赵王招的女儿封为千金公主,嫁给突厥。戊辰日,任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徐州总管。乙亥日,皇帝巡幸邺城。丙子日,初次下令授予总管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其余的都取消。

辛巳日,下诏说:拥有圣大宝,确实是重器,玄天表命,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穷。朕以寡薄,祗承鸿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俱通,宪章共光华并亘。圆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本,用弘天历。

皇太子衍,地位居于上嗣,是正统的继承者。远凭积德之休,允协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睠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

知道我的意思了吧。可以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

皇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台,皇冠有二十四条旒,车服旗鼓都以二十四为节数。内史、御正都设置上大夫。皇帝衍称为正阳宫,设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职,都按照天台的规格。尊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封内史上大夫郑译为沛国公。癸未日,太阳初升和将落时,其中都有黑色,大小如鸡蛋,经过四天消失。戊子日,任命上柱国大前疑越王盛为太保,大右弼蜀公尉迟迥为大前疑,代王达为大右弼。辛卯日,下诏将邺城的石经迁移到洛阳。又下诏说:“洛阳是旧都,现在已经修复,凡是原来迁出的户,都允许回到洛州。此外,其他民众想要前往的,也随他们的意愿。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总管,受东京六府处分。”

三月壬寅日,任命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为泾州总管。庚申日,从东巡回来,大陈军伍,皇帝亲自穿上甲冑,从青门进入。皇帝衍备法驾跟随进入。百官在青门外迎接。当时突然下大雨,仪仗队失去了仪容。辛酉日,封赵王招的第二个儿子贯为永康县王。

夏四月壬戌朔日,有司上奏说日蚀,不处理政务。过了时间没有日蚀,于是临轩。立妃朱氏为天元帝后。癸亥日,任命柱国、毕王贤为上柱国。己巳日,祭祀太庙。壬午日,在正武殿举行大醮。戊子日,太白、岁星、辰星在东井相合。

五月辛亥日,将洺州襄国郡改为赵国,齐州济南郡改为陈国,丰州武当、安富二郡改为越国,潞州上党郡改为代国,荆州新野郡改为滕国,每国各有一万户。命令赵王招、陈王纯、越王盛、代王达、滕王逌都去各自的封国。癸丑日,有流星大如斗,从太微出来,落下如遗火。这个月,派遣使者简视京兆及各州的士民之女,充选后宫。突厥侵犯并州。

六月丁卯日,有流星大如鸡蛋,从氐宿出来,向西北流去,长一丈,进入月中。己巳日,月亮侵犯房宿北头第二星。乙酉日,有流星大如斗,从营室出来,流入东壁。这个月,咸阳有池水变为血。征发山东各州的民众,修建长城。

秋七月庚寅日,任命大司空、毕王贤为雍州牧,大后丞、随国公杨坚为大前疑,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后丞。壬辰日,荧惑掩房宿北头第一星。丙申日,纳大后丞司马消难的女儿为正阳宫皇后。尊天元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壬子日,改天元帝后朱氏为天皇后。立妃元氏为天右皇后,妃陈氏为天左皇后。

八月庚申日,皇帝行幸同州。壬申日,回宫。甲戌日,任命天左皇后的父亲大将军陈山提、天右皇后的父亲开府元晟都为上柱国。山提封为鄅国公,晟封为翼国公。开府杨雄为邗国公,乙弗寔为戴国公。起初,高祖制定刑书要制,用法严厉。等到皇帝即位,因为海内刚刚平定,恐怕人心未附,于是废除。至此在正武殿举行大醮,告天而行。辛巳日,荧惑犯南斗第五星。

壬午日,任命上柱国、雍州牧、毕王贤为太师,上柱国、郇国公韩建业为大左辅。这个月,各地有蚁群争斗,各方四五尺,死者十之八九。

九月己酉日,太白进入南斗。乙卯日,任命酆王贞为大冢宰。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杞国公亮、郕国公梁士彦讨伐陈。派遣御正杜杲、礼部薛舒出使陈。

冬十月壬戌日,岁星犯轩辕大星。这一天,皇帝行幸道会苑举行大醮,以高祖武皇帝配享。醮结束后,在行殿讨论。这一年,开始恢复佛像及天尊像。至此,皇帝与二像都南面而坐,大陈杂戏,让京城的士民观看。乙酉日,荧惑、镇星在虚宿相合。这个月,相州人段德举谋反,被处死。

十一月乙未日,皇帝行幸温汤。戊戌日,行幸同州。壬寅日,回宫。己酉日,有星大如斗,从张宿出来,向东南流去,光明照亮地面。丁巳日,开始铸造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并行。这个月,韦孝宽攻下寿阳,杞国公亮攻下黄城,梁士彦攻下广陵。陈人退走。于是江北全部平定。

十二月戊午日,因为灾异屡次出现,皇帝在路寝接见百官。下诏说:

穹昊在上,聪明自下,吉凶由人,妖不自作。朕以寡德,君临区宇,大道未行,小信非福。始于秋季,及此玄冬,幽显殷勤,屡贻深戒。至有金入南斗,木犯轩辕,荧惑干房,又与土合,流星照夜,东南而下。然则南斗主于爵禄,轩辕为于后宫,房曰明堂,布政所也,火土则忧孽之兆,流星乃兵凶之验。岂其官人失序,女谒尚行,政事乘方,忧患将至?何其昭著,若斯之甚。上瞻俯察,朕实惧焉。将避正寝,斋居克念,恶衣减膳,去饰撤悬,披不讳之诚,开直言之路。

欲使刑不滥及,赏弗踰等,选举以才,宫闱修德。宜宣诸内外,庶尽弼谐,允协民心,用消天谴。

于是舍去仗卫,前往天兴宫。百官上表劝皇帝恢复寝膳,皇帝同意了。甲子日,回宫。在正武殿接见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让胡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乙丑日,行幸洛阳。皇帝亲自驾驭驿马,日行三百里。四皇后及文武侍卫数百人,都乘驿马跟随。还命令四皇后并驾齐驱,如果有先后,便加以谴责,人马顿仆相属。己卯日,回宫。

二年春正月丁亥日,皇帝在道会苑接受朝见。癸巳日,祭祀太庙,乙巳日,造二扆,画上日月的形象,放置在左右。戊申日,下雪。雪停后,又下细黄土,过了一段时间才停止。乙卯日,下诏给江左各州新附的民众,免除赋税二十年,初次进入市场的,每人交一钱。

二月丁巳日,皇帝行幸露门学,举行释奠之礼。戊午日,突厥派遣使者献上贡品,并且迎接千金公主。乙丑日,改制诏为天制诏,敕为天敕。壬午日,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癸未日,立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

正阳宫的皇后直接称为皇后。这一天,洛阳有秃鹙鸟聚集在新营建的太极殿前。荥州有黑龙出现,与赤龙在汴水旁边争斗,黑龙战死。

三月丁亥日,赐予百官和百姓大酺(一种宴饮活动)。诏书说:“盛德之后,称为不绝,功绩施于百姓,义理昭显于祭祀典章。孔子的德行深藏于过去,道义实为天生所知,以大圣的才能,属于千古的运势,弘扬儒家事业,规范伦理秩序。至于幽深地赞颂天人之理,裁成礼乐之务,因此成为百王的典范,垂范万世。朕恭敬地继承皇位,信奉教义,眷恋洙、泗之地,怀道之情更加深厚。况且褒成启号,虽然彰显了故实,但表彰圣绩,仍有不足之处。可以追封为邹国公,封邑数量依照旧例。并立后承袭。另外在京师设立庙宇,按时祭祀。”

戊子日,行军总管、杞国公亮举兵反叛,袭击行军元帅、郧国公韦孝宽于豫州。亮未能取胜,孝宽将其抓获并杀死。辛卯日,任命永昌公椿为杞国公,继承简公连的后嗣。皇帝巡幸同州。增加候正,前驱戒道,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赤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鼓乐齐鸣。又令武贲持钑马上,称为警跸,直至同州。乙未日,将同州宫改为天成宫。庚子日,从同州返回。诏令天台侍卫的官员,都穿着五色及红紫绿衣,以杂色为缘,称为品色衣。有大事时,与公服交替穿着。壬寅日,诏令内外命妇都执笏,拜宗庙及天台时,都要俯伏。甲辰日,初设天中大皇后。立天左大皇后陈氏为天中大皇后,立妃尉迟氏为天左大皇后。

夏四月乙丑日,有星大如斗,从天厨出现,流入紫宫,抵钩陈后消失。己巳日,祭祀太庙。

己卯日,诏书说:“朕以寡薄之才,昧于治国之道,不能使天地和谐,阴阳调序。自春至夏,甘泽未丰,既忧虑西郊之叹,又担心南亩之业。兴言夕惕,不忘鉴戒。实因德化未敷,政刑多舛,万方有罪,责任在朕。思及宽惠,普及天下。见囚死罪并降为流放,流罪降为徒刑,五年以下刑罚全部赦免。其反叛恶逆不道,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降例。”

壬午日,皇帝前往仲山祈雨。至咸阳宫,雨降。甲申日,返回宫中。令京城士女在街巷作音乐以迎接。

五月己丑日,任命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甲午夜,皇帝备法驾前往天兴宫。乙未日,皇帝身体不适,返回宫中。诏令随国公杨坚入宫侍疾。甲辰日,有星大如三斗,从太微端门出现,流入翼宿,声音如风鼓幡旗。丁未日,追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己酉日,皇帝病情加重。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伪造诏书,以随国公杨坚受遗命辅政。当日,皇帝在天德殿驾崩。时年二十二岁,谥号为宣皇帝。

七月丙申日,葬于定陵。

皇帝在东宫时,高祖担心他不能继承大统,对他非常严厉。朝见进止,与诸臣无异,虽隆冬酷暑,也不得休息。他性嗜酒,高祖遂禁止醪醴(美酒)进入东宫。皇帝每有过错,便加以捶打。曾对他说:“自古以来太子被废的有几人,我的儿子难道不能立为太子吗?”于是派遣东宫官属记录皇帝的言行,每月上报。皇帝畏惧高祖的威严,矫情修饰,因此过恶不外传。

继位之初,他便放纵欲望。先帝的灵柩还未下葬,他毫无悲伤之色,反而检视先帝的宫人,逼迫她们淫乱。

刚过一年,他便放纵声乐,采选天下女子,以充实后宫。他好自夸,掩饰过错,拒绝谏言。禅位之后,更加骄奢,沉迷于后宫,有时十天不出。公卿近臣请事,都通过宦官上奏。他所居的宫殿,帷帐皆饰以金玉珠宝,光华炫耀,极尽奢华。及至营建洛阳宫,虽未完工,其规模壮丽,远超汉魏。

他唯自尊崇,无所顾忌。国典朝仪,随意更改。后宫位号,无人能详记。每对臣下,自称为天。用五色土涂所御的天德殿,各随方色。又于后宫与皇后等列坐,用宗庙礼器樽彝珪瓒等饮食。又令群臣朝天台者,皆致斋三日,清身一日。

车旗章服,倍于前王之数。他自比上帝,不欲让人与他相同。曾自带绶及冠通天冠,加金附蝉,见侍臣武弁上有金蝉,及王公有绶者,皆令去除。又不听人有高大之称,诸姓高者改为姜,九族称高祖者为长祖,曾祖为次长祖,官名凡称上及大者改为长,有天者亦改之。又令天下车皆以浑成木为轮,禁天下妇人皆不得施粉黛之饰,唯宫人得乘有辐车,加粉黛焉。西阳公温,杞国公亮之子,即帝之从祖兄子也。其妻尉迟氏有容色,因入朝,帝遂饮之以酒,逼而淫之。亮闻之,惧诛,乃反。刚诛温,即追尉迟氏入宫,初为妃,不久立为皇后。每召侍臣论议,唯欲兴造变革,未尝言及治政。其后游戏无恒,出入不节,羽仪仗卫,晨出夜还。或幸天兴宫,或游道会苑,陪侍之官,皆不堪命。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好令京城少年为妇人服饰,入殿歌舞,与后宫观之,以为喜乐。摈斥近臣,多所猜忌。又吝于财,略无赐与。恐群臣规谏,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钞录,小有违犯,辄加其罪。自公卿已下,皆被楚挞,其间诛戮黜免者,不可胜言。每笞捶人,皆以百二十为度,名曰天杖。宫人内职亦如之。后妃嫔御,虽被宠嬖,亦多被杖背。于是内外恐惧,人不自安,皆求苟免,莫有固志,重足累息,以逮于终。

史臣评论说:高祖认识到嗣子无才,顾念宗庙之重,滞爱如同晋武帝,但明智不同于宋宣帝。只想以槚楚(刑具)威吓,期望他能够悔改,但义方之教,岂能如此。最终导致昏虐君临,奸回肆毒,善无小而必弃,恶无大而弗为。穷尽南山之简,未足书其过;尽东观之笔,不能记其罪。然而他仍能保全首领,及子而亡,实属幸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本纪-卷七-注解

宣帝:北周皇帝,名宇文赟,字干伯,是北周高祖宇文邕的长子。

高祖:北周高祖宇文邕,北周的开国皇帝。

武成元年:北周的年号,指公元559年。

保定元年:北周的年号,指公元561年。

建德元年:北周的年号,指公元572年。

皇太子:皇帝的长子,通常被立为皇位继承人。

吐谷浑:古代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曾与中原王朝多次发生冲突。

宣政元年:北周的年号,指公元578年。

上柱国:北周时期的最高军事官职之一。

齐王宪:北周宗室,被封为齐王,后被宣帝诛杀。

突厥: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曾多次侵扰中原。

太庙: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所,象征皇权的传承和延续。

圆丘:古代祭祀天神的场所。

方丘:古代祭祀地神的场所。

大宗伯:古代掌管礼仪的官职。

太微: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宿名,象征皇帝的权威。

大司马:古代掌管军事的最高官职之一。

九条诏制:宣帝颁布的九条政策,涉及法律、婚姻、刑罚、孝道等多个方面。

大司徒:古代掌管民政的最高官职之一。

大司空:古代掌管工程的最高官职之一。

四辅官:宣帝设立的四个重要官职,分别是大前疑、大右弼、大左辅、大后丞。

河洛之地:指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古代被视为中原的核心地带。

东京六府:宣帝将相州的六府迁至洛阳,称为东京六府。

千金公主:宣帝将赵王招的女儿封为千金公主,嫁予突厥。

正阳宫:古代宫殿名,通常指皇宫中的主要宫殿,象征皇权的中心。

太极殿:古代宫殿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常用于举行重大仪式和朝会。

荥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历史上曾为重要的行政区域。

汴水:古代河流名,流经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大酺:古代的一种盛大宴会,通常由皇帝赐予百官和民众,以示庆祝或恩典。

邹国公:古代封号,追封给有功之臣或圣贤,以示尊崇。

豫州:古代九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境内,历史上为重要的行政区域。

同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历史上为重要的行政区域。

天成宫:古代宫殿名,通常为皇帝的行宫或临时居所。

品色衣:古代官员的礼服,根据品级不同,颜色和装饰有所区别。

天中大皇后:古代皇后封号,通常为皇帝的正妻,地位尊崇。

扬州总管:古代官职名,负责扬州的军政事务,权力较大。

天德殿:古代宫殿名,通常为皇帝处理政务和举行仪式的场所。

定陵:古代皇帝的陵墓名,通常为皇帝死后安葬的地方。

东宫:古代皇太子居住的宫殿,象征皇位的继承。

天杖:古代的一种刑罚工具,用于责打官员或宫人,象征皇权的威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本纪-卷七-评注

《宣帝》一文详细记载了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件。宣帝作为北周高祖宇文邕的长子,自幼便被立为皇太子,显示出其在皇位继承中的正统地位。文中提到宣帝多次监国,显示出其在政治上的成熟与能力。宣帝即位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如诛杀齐王宪、封赏功臣、颁布九条诏制等,显示出其果断的政治手腕。

宣帝在位期间,面对突厥的侵扰,采取了和亲政策,将千金公主嫁予突厥,以缓和边境局势。这一举措反映了宣帝在外交上的灵活策略。同时,宣帝还注重内政,颁布了九条诏制,涉及法律、婚姻、刑罚、孝道等多个方面,显示出其对国家治理的全面考虑。这些政策不仅巩固了北周的统治,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验。

宣帝在文化方面也有所建树,如修复洛阳宫、设立四辅官等,显示出其对国家建设的重视。洛阳作为古代中原的核心地带,修复洛阳宫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北周政权的象征性巩固。四辅官的设立则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为北周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

从历史价值来看,《宣帝》一文不仅记录了北周宣帝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历史背景。宣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其政策与举措对北周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宣帝的记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周政权的兴衰及其在中原历史中的地位。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对宣帝生平事迹的详细描述,展现了其作为一位帝王的复杂性格与政治智慧。文中对宣帝的政策举措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其治国理念与历史贡献。整体而言,《宣帝》一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周宣帝宇文赟在位期间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当时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面貌。首先,文中提到的‘正阳宫’、‘太极殿’等宫殿名称,反映了古代皇权的象征性建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宫殿不仅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场所,也是举行重大仪式和朝会的地方,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其次,文中提到的‘大酺’、‘追封邹国公’等事件,体现了皇帝对百官和民众的恩典与尊崇。‘大酺’作为一种盛大的宴会,不仅是皇帝展示恩典的手段,也是巩固统治、拉拢人心的方式。而‘追封邹国公’则是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尊崇,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深远影响。

再次,文中提到的‘行军总管、杞国公亮举兵反’等事件,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北周宣帝在位期间,虽然表面上尊崇儒家思想,但实际上却放纵私欲,导致朝政混乱,最终引发了内乱。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皇帝个人的昏庸无能,也揭示了当时政治制度的脆弱和腐败。

此外,文中提到的‘天中大皇后’、‘品色衣’等细节,反映了当时宫廷礼仪的繁复和等级制度的森严。‘天中大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地位尊崇,而‘品色衣’则根据官员的品级不同,颜色和装饰有所区别,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

最后,文中提到的‘天杖’、‘宫人内职亦如之’等细节,揭示了皇帝对官员和宫人的严厉惩罚。‘天杖’作为一种刑罚工具,不仅是对官员和宫人的肉体惩罚,也是对皇权威严的象征。这些细节反映了皇帝对权力的极端掌控和对臣民的严苛统治。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一系列具体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北周宣帝在位期间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面貌。它不仅揭示了皇帝个人的昏庸无能,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脆弱和腐败。同时,文中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对宫廷礼仪的繁复描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本纪-卷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