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弘忍(602年-675年),唐代高僧,禅宗的第五代祖师。弘忍的禅宗教义注重心性修炼,尤其重视直观的心性觉悟。
年代:成书于唐代(约7世纪)。
内容简要:《四圣心源》是弘忍禅宗思想的阐述,书中深入探讨了心灵的修养与觉悟的过程,强调通过禅修达到四圣的境地:圣、贤、菩萨和佛的状态。通过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达到自我完善与觉醒的境地,是禅宗核心思想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原文
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阳蹻、阴蹻、阳维、阴维。
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俞,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诸阳之纲也。
任脉行于身前,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入目,络舌,诸阴之领也。
冲脉起于气冲,并足少阴,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诸经之海也。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环腰如带,诸经之约也。
阳蹻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于风池,主左右之阳也。
阴蹻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交贯冲脉,主左右之阴也。
阳维起于诸阳会,维络于身,主一身之表也。
阴维起于诸阴交,维络于身,主一身之里也。
阳蹻、阳维者,足太阳之别,阴蹻、阴维者,足少阴之别。
凡此八脉者,经脉之络也。
经脉隆盛,入于络脉,络脉满溢,不拘于经,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别道自行,谓之奇经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译文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督脉在人体背后运行,起点在腰部下方的俞穴,沿着脊柱里面向上,到达风府穴,进入大脑,是所有阳经的总纲。任脉在人体前面运行,起点在腹部中极穴下方,沿着腹部内部向上,经过关元穴,进入眼睛,连接舌头,是所有阴经的总领。冲脉从气冲穴开始,与足少阴肾经相合,沿着腹部上方上行,到达胸部后分散,是所有经络的总海。带脉从季胁开始,环绕身体一周,像腰带一样环绕腰部,是所有经络的总约束。阳蹻脉从脚跟开始,沿着外踝向上,进入风池穴,主管身体的左右阳经。阴蹻脉从脚跟开始,沿着内踝向上,与冲脉相交,主管身体的左右阴经。阳维脉从所有阳经的会合处开始,环绕身体,主管身体的表面。阴维脉从所有阴经的交会处开始,环绕身体,主管身体的内部。阳蹻脉和阳维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分支,阴蹻脉和阴维脉是足少阴肾经的分支。
这八条脉络,是经络的分支。当经络旺盛时,气血会流入分支脉络,分支脉络充满后,气血不再局限于主经络,向内滋养脏腑,向外润泽皮肤和肌肉,各自独立的路径运行,这就称为奇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注解
奇经八脉:指中医理论中的八条特殊经络,它们不与五脏六腑直接相连,但具有调节十二正经气血的作用,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督脉:八脉之一,主要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八脉之一,主要循行于人体腹部正中线,具有调节阴经气血的作用,称为‘阴脉之海’。
冲脉:八脉之一,起于胞中,循行于腹部,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称为‘十二经之海’。
带脉:八脉之一,起于季胁,环绕腰部,具有约束纵行诸经的作用,调节腰腹部功能。
阳蹻:八脉之一,足太阳膀胱经的别行脉,循行于外踝上方,具有调节身体左右两侧阳经的作用。
阴蹻:八脉之一,足少阴肾经的别行脉,循行于内踝上方,具有调节身体左右两侧阴经的作用。
阳维:八脉之一,起于诸阳经的会合之处,循行于身体外侧,具有维系身体表部的功能。
阴维:八脉之一,起于诸阴经的会合之处,循行于身体内侧,具有维系身体里部的功能。
俞:中医术语,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
风府:穴位名,位于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下凹陷处。
关元:穴位名,位于腹部,当脐中下3寸,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气冲:穴位名,位于腹部,当耻骨联合上缘,距前正中线2寸。
季胁:指人体两侧肋骨下端与腰部的交界处。
腠理:中医术语,指人体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缝隙,是汗液和部分邪气出入的通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四圣心源-卷一-天人解-奇经部次-评注
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代中医学中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不同于十二正经的八条重要经络。这八脉分别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和阴维脉。它们在人体内发挥着调节阴阳平衡、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首句‘奇经八脉’点明了主题,‘奇’字体现了这些经络的独特性和重要性。接下来,对八脉的描述分别从它们的走向、起始点、终止点以及所主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督脉行于身后,起于下极之俞,并入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诸阳之纲也。’这句话中,‘纲’字暗示了督脉在调节全身阳气中的核心地位,它连接了头部和脊柱,对全身阳气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脉行于身前,起于中极之下,循腹里,上关元,入目,络舌,诸阴之领也。’任脉则与督脉相对,位于人体前方,主管全身阴气,与舌、目等器官相连,体现了中医学中阴阳平衡的理论。
‘冲脉起于气冲,并足少阴,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诸经之海也。’冲脉被称为‘十二经之海’,它起始于腹部,上行至胸部,与其他经络紧密相连,具有调节全身气血的作用。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环腰如带,诸经之约也。’带脉环绕腰部,对其他经络起到约束和调节的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腰围’,对维持身体形态和功能有重要意义。
‘阳蹻、阴蹻’和‘阳维、阴维’这两组脉分别起始于跟中,循外踝和内踝上行,它们主管左右之阴阳,是足太阳和足少阴两条经络的别行脉,体现了中医学中左右对称的理论。
‘凡此八脉者,经脉之络也。’这句话总结了八脉的性质,它们是经脉的络脉,是经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经脉隆盛,入于络脉,络脉满溢,不拘于经,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别道自行,谓之奇经也。’这里进一步阐述了奇经八脉的功能,它们能够将气血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调节脏腑功能,滋润皮肤,体现了中医学中‘整体观’和‘经络学说’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