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辨物

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西汉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主要以其对古代经典的整理与注解闻名。《说苑》是他整理并编纂的一部杂著,书中涉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内容。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1世纪)。

内容简要:《说苑》是一部以历史故事、人物言论和智谋为基础的典籍,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书中通过讲述历代君臣的治国理政、忠臣与权臣的互动、智者的谋略等,探讨了政治和社会的规律。它不只是历史的记载,更蕴含了对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哲理,是研究古代政治思想的珍贵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辨物-原文

颜渊问于仲尼曰:“成人之行何若?”

子曰:“成人之行达乎情性之理,通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源,若此而可谓成人。既知天道,行躬以仁义,饬身以礼乐。夫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夫天文地理、人情之效存于心,则圣智之府。

是故古者圣王既临天下,必变四时,定律历,考天文,揆时变,登灵台以望气氛,故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

书曰:“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谓此辰勾陈枢星也。

以其魁杓之所指二十八宿为吉凶祸福;天文列舍盈缩之占,各以类为验。

夫占变之道,二而已矣。二者阴阳之数也,故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也者,物之动莫不由道也。”

是故发于一,成于二,备于三,周于四,行于五;是故玄象着明,莫大于日月;察变之动,莫着于五星。

天之五星运气于五行,其初犹发于阴阳,而化极万一千五百二十。

所谓二十八星者:东方曰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曰斗牛须女虚危营室东壁,西方曰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曰东井舆鬼柳七星张翼轸。

所谓宿者,日月五星之所宿也。

其在宿运外内者,以宫名别,其根荄皆发于地而华形于天。

所谓五星者,一曰岁星、二曰荧惑、三曰镇星、四曰太白、五曰辰星。

欃枪彗孛,旬始枉矢,蚩尤之旗,皆五星盈缩之所生也。

五星之所犯,各以金木水火土为占。

春秋冬夏伏见有时,失其常,离其时,则为变异,得其时,居其常,是谓吉祥。

古者有主四时者:主春者张,昏而中,可以种谷,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夏者大火,昏而中,可以种黍菽,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秋者虚,昏而中,可以种麦,上告于天子,下布之民;主冬者昴,昏而中,可以斩伐田猎盖藏,上告之天子,下布之民。

故天子南面视四星之中,知民之缓急,急利不赋籍,不举力役。

书曰:“敬授民时。”诗曰:“物其有矣,维其时矣。”物之所以有而不绝者,以其动之时也。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

昔者高宗、成王感于雊雉暴风之变,修身自改而享丰昌之福也;逮秦皇帝即位,彗星四见,蝗虫蔽天,冬雷夏冻,石陨东郡,大人出临洮,妖孽并见,荧惑守心,星茀大角,大角以亡;终不能改。

二世立,又重其恶;及即位,日月薄蚀,山林沦亡,辰星出于四孟,太白经天而行,无云而雷,枉矢夜光,荧惑袭月,孽火烧宫,野禽戏庭,都门内崩。

天变动于上,群臣昏于朝,百姓乱于下,遂不察,是以亡也。

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中州而制八方耳。

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南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青州。

山川污泽,陵陆丘阜,五土之宜,圣王就其势,因其便,不失其性。

高者黍,中者稷,下者■,蒲苇菅蒯之用不乏,麻麦黍梁亦不尽,山林禽兽川泽鱼鳖滋殖,王者京师四通而致之。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今三川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阳溢而壮,阴源必塞,国必亡。

夫水土演而民用足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昔伊雒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如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天之所弃不过纪。

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五岳者,何谓也?泰山,东岳也;霍山,南岳也;华山,西岳也;常山,北岳也;嵩高山,中岳也。

五岳何以视三公?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雨焉;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视三公也。

四渎者,何谓也?江、河、淮、济也。

四渎何以视诸侯?能荡涤垢浊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出云雨千里焉,为施甚大,故视诸侯也。

山川何以视子男也?能出物焉,能润泽物焉,能生云雨;为恩多,然品类以百数,故视子男也。

书曰:“禋于六宗,望秋于山川,遍于群神矣。”

齐景公为露寝之台,成而不通焉。

柏常骞曰:“为台甚急,台成,君何为不通焉?”

公曰:“然。枭昔者鸣,其声无不为也,吾恶之甚,是以不通焉。”

柏常骞曰:“臣请禳而去之!”

公曰:“何具?”

对曰:“筑新室,为置白茅焉。”

公使为室,成,置白茅焉。

柏常骞夜用事,明日问公曰:“今昔闻枭声乎?”

公曰:“一鸣而不复闻。”

使人往视之,枭当陛布翼伏地而死。

公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寿乎?”

对曰:“能。”

公曰:“能益几何?”

对曰:“天子九、诸侯七、大夫五。”

公曰:“亦有征兆之见乎?”

对曰:“得寿,地且动。”

公喜,令百官趣具骞之所求。

柏常骞出,遭晏子于涂,拜马前,辞曰:“骞为君禳枭而杀之,君谓骞曰:子之道若此其明也,亦能益寡人寿乎?骞曰能。今且大祭,为君请寿,故将往。以闻。”

晏子曰:“嘻,亦善矣!能为君请寿也。虽然,吾闻之:惟以政与德顺乎神,为可以益寿。今徒祭可以益寿乎?然则福名有见乎?”

对曰:“得寿地将动。”

晏子曰:“骞,昔吾见维星绝,枢星散,地其动。汝以是乎?”

柏常骞俯有间,仰而对曰:“然。”

晏子曰:“为之无益,不为无损也。薄赋敛,无费民,且令君知之!”

夫水旱俱天下阴阳所为也。

大旱则雩祭而请雨,大水则鸣鼓而劫社。

何也?曰:阳者阴之长也,其在鸟则雄为阳,雌为阴,在兽则牡为阳而牝为阴;其在民则夫为阳而妇为阴,其在家则父为阳而子为阴,其在国则君为阳而臣为阴。

故阳贵而阴贱,阳尊而阴卑,天之道也。

今大旱者,阳气太盛以厌于阴,阴厌阳固,阳其填也,惟填厌之太甚,使阴不能起也,亦雩际拜请而已,无敢加也。

至于大水及日蚀者,皆阴气太盛而上减阳精,以贱乘贵,以卑陵尊,大逆不义,故鸣鼓而慑之,朱丝萦而劫之。

由此观之,春秋乃正天下之位,征阴阳之失。

直责逆者不避其难,是亦春秋之不畏强御也。

故劫严社而不为惊灵,出天王而不为不尊上,辞蒯聩之命不为不听其父,绝文姜之属而不为不爱其母,其义之尽耶!其义之尽耶!

齐大旱之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崇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

群臣莫对。

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景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晏子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用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为之奈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树。

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惟右德也!”

夫天地有德,合则生气有精矣;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

时得而治矣,时得而化矣,时失而乱矣;是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无见,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

故三月达眼而后能见,七月生齿而后能食,期年生臏而后能行,三年(囟+頁)合而后能言,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

阴穷反阳,阳穷反阴,故阴以阳变,阳以阴变。

故男八月而生齿,八岁而毁齿,二八十六而精小通;女七月而生齿,七岁而毁齿,二七十四而精化小通。

不肖者精化始至,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故反施乱化。

故诗云:“乃如之人,怀婚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贤者不然,精化填盈后,伤时之不可遇也,不见道端,乃陈情欲以歌。

诗曰:“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瞻彼日月,遥遥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急时之辞也,甚焉,故称日月也。

度量权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十六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重一石。

千二百黍为一龠,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凡六经帝王之所着,莫不致四灵焉;德盛则以为畜,治平则时气至矣。

故麒麟麕身、牛尾,圆顶一角,合仁怀义,音中律吕,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平然后处,不群居,不旅行,纷兮其有质文也,幽闲则循循如也,动则有仪容。

黄帝即位,惟圣恩承天,明道一修,惟仁是行,宇内和平,未见凤凰,维思影像,夙夜晨兴,于是乃问天老曰:‘凤仪如何?’

天老曰:‘夫凤,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鹤植鸳鸯,思丽化枯折所志,龙文龟身,燕喙鸡噣,骈翼而中注,首戴德,顶揭义,背负仁,心信志,食则有质,饮则有仪,往则有文,来则有嘉。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飞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翼挟义,衷抱忠,足履正,尾系武,小声合金,大音合鼓;延颈奋翼,五先备举,光兴八风,气降时雨,此谓凤像。夫惟凤为能究万物,通天祉,象百状,达于道。去则有灾,见则有福,览九州,观八极,备文武,正王国,严照四方,仁圣皆伏。故得凤之像一者凤过之,得二者凤下之,得三者春秋下之,得四者四时下之,得五者终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盛哉!’于是乃备黄冕,带黄绅,斋于中宫,凤乃蔽日而降。

黄帝降至东阶,西面启首曰:‘皇天降兹,敢不承命?’于是凤乃遂集东囿,食帝竹实,栖帝梧树,终身不去。

诗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此之谓也。

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向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盘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文着象二十八宿。

蛇头龙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千岁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吉凶存亡之变。

宁则信信如也,动则着矣。

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

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高乎其着也。

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知,动作者灵以化。

于戏允哉!君子辟神也,观彼威仪,游燕幽间,有似凤也。

书曰:‘鸟兽鸧鸧,凤凰来仪。’此之谓也。

成王时有三苗贯桑而生,同为一秀,大几盈车,民得而上之成王,成王问周公:‘此何也?’

周公曰:‘三苗同秀为一,意天下其和而为一乎?’后三年则越裳氏重译而朝,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恐一使之不通,故重三译而来朝也。’

周公曰:‘德泽不加,则君子不飨其质;政令不施,则君子不臣其人。’

译曰:‘吾受命于吾国之黄发久矣,天之无烈风淫雨,意中国有圣人耶?有则盍朝之!’然后周公敬受其所以来矣。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于莘。

王问于内史过曰:‘是何故有之乎?’对曰:‘有之国将兴,其君斋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飨而民听,民神无怨,故明神降焉,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将亡,其君贪冒淫僻,邪佚荒怠,芜秽暴虐;其政腥臊,馨香不登,其刑矫诬,百姓携贰,明神不蠲,而民有远意,民神痛怨,无所依怀,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慝而降之祸。是以或见神而兴,亦有以亡。’

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禄信于亭隧。

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镐。

是皆明神之纪者也。

王曰:‘今是何神耶?’对曰:‘昔昭王娶于房曰房后,是有爽德协于丹朱,丹朱凭身以仪之,生穆王焉。是监烛周之子孙而福祸之。夫一神不远徙迁,若由是观之,其丹朱耶?’

王曰:‘其谁受之?’对曰:‘在虢。’

王曰:‘然则何为?’对曰:‘臣闻之。道而得神,是谓丰福;淫而得神,是谓贪福。今虢少荒,其亡也。’

王曰:‘吾其奈何?’对曰:‘使太宰以祝史率狸姓,奉牺牲粢盛玉帛往献焉,无有祈也。’

王曰:‘虢其几何?’对曰:‘昔尧临民以五,今其胄见;鬼神之见也,不失其物。若由是观之,不过五年。’

王使太宰己父率傅氏及祝,奉牺牲玉觞往献焉。

内史过从至虢,虢公亦使祝史请土焉,内史过归告王曰:‘虢必亡矣。不禋于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不亲于民,而求用焉,民必违之。精意以享,禋也;慈保庶民,亲也。今虢公动匮百姓以盈,其违离民怒神怨,而求利焉,不亦难乎?’

十九年,晋取虢也。

齐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中十里,闟然而止,瞠然而视有顷,奉矢未敢发也。

喟然叹曰:‘事其不济乎!有人长尺,冠冕大人物具焉,左袪衣走马前者。’

管仲曰:‘事必济,此人知道之神也。走马前者导也,左袪衣者,前有水也。’

从左方渡,行十里果有水,曰辽水。

表之,从左方渡至踝,从右方渡至膝。

已渡,事果济。

桓公拜管仲马前曰:‘仲父之圣至如是,寡人得罪久矣。’

管仲曰:‘夷吾闻之,圣人先知无形,今已有形乃知之,是夷吾善承教,非圣也。’

吴伐越,隳会稽,得骨专车,使使问孔子曰:‘骨何者最大?’

孔子曰:‘禹致群臣会稽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使者曰:‘谁为神?’

孔子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为公侯,山川之祀为诸侯,皆属于王者。’

曰:‘防风氏何守?’

孔子曰:‘汪芒氏之君守封嵎之山者也,其神为厘姓,在虞夏为防风氏,商为汪芒氏,于周为长狄氏,今谓之大人。’

使者曰:‘人长几何?’

孔子曰:‘僬侥氏三尺,短之至也;长者不过十,数之极也。’

使者曰:‘善哉!圣人也。’

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而咫。

陈侯使问孔子,孔子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思无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长尺而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故铭其栝曰:肃慎氏贡楛矢,以劳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别姓以远方职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矢。’

试求之故府,果得焉。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问孔子,言得狗。

孔子曰:‘以吾所闻,非狗,乃羊也。木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非狗也。’

桓子曰:‘善哉!’

楚昭王渡江,有物大如斗,直触王舟,止于舟中;昭王大怪之,使聘问孔子。

孔子曰:‘此名萍实。’令剖而食之:‘惟霸者能获之,此吉祥也。’

其后齐有飞鸟一足来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又使聘问孔子。

孔子曰:‘此名商羊,急告民趣治沟渠,天将大雨。’

于是如之,天果大雨,诸国皆水,齐独以安。

孔子归,弟子请问,孔子曰:‘异时小儿谣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拳,赤如日,剖而食之,美如蜜。此楚之应也。儿又有两两相牵,屈一足而跳,曰:天将大雨,商羊起舞。今齐获之,亦其应也。夫谣之后,未尝不有应随者也,故圣人非独守道而已也,睹物记也,即得其应矣。’

郑简公使公孙成子来聘于晋,平公有疾,韩宣子赞受馆客,客问君疾。

对曰:‘君之疾久矣,上下神只,无不遍谕也,而无除。今梦黄熊入于寝门,不知人鬼耶?亦厉鬼耶?’

子产曰:‘君子明,子为政,其何厉之有?侨闻之:昔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举之。夫鬼神之所及,非其族类,则绍其同位,是故天子祠上帝,公侯祠百神,自卿以下不过其族。今周室少卑,晋实继之,其或者未举夏郊也?’

宣子以告,祀夏郊,董伯为尸,五日瘳。

公见子产赐之莒鼎。

虢公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钺,立在西阿。

公惧而走,神曰:‘无走!帝今日使晋袭于尔门。’

公拜顿首。

觉,召史嚚占之。

嚚曰:‘如君之言,则蓐收也,天之罚神也。天事官成。’

公使囚之,且使国人贺梦。

舟之侨告其诸侯曰:‘虢不久矣,吾乃今知之。君不度,而嘉大国之袭于己也,何瘳?吾闻之曰:大国无道,小国袭焉,曰服;小国傲,大国袭焉,曰诛。民疾君之侈也,是以由于逆命。今嘉其梦,侈必展,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民疾其态,天又诳之;大国来诛,出令而逆。宗国既卑,诸侯远己,外内无亲,其谁云救之?吾不忍俟,将行。’

以其族适晋,三年虢乃亡。

晋平公筑虒祁之室,石有言者。

平公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

对曰:‘石不能言,有神凭焉;不然民听之滥也。臣闻之,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屈尽,百姓疾怨,莫安其性,石言不亦可乎?’

晋平公出畋,见乳虎伏而不动,顾谓师旷曰:‘吾闻之也,霸王之主出,则猛兽伏不敢起。今者寡人出,见乳虎伏而不动,此其猛兽乎?’

师旷曰:‘鹊食猬,猬食鵔鸃,鵔鸃食豹,豹食驳,驳食虎;夫驳之状有似驳马,今者君之出必骖驳马而出畋乎?’

公曰:‘然。’

师旷曰:‘臣闻之,一自诬者穷,再自诬者辱,三自诬者死。今夫虎所以不动者,为驳马也,固非主君之德义也,君奈何一自诬乎?’

平公异日出朝,有鸟环平公不去,平公顾谓师旷曰:‘吾闻之也,霸王之主,凤下之;今者出朝有鸟环寡人,终朝不去,是其凤鸟乎?’

师旷曰:‘东方有鸟名谏珂,其为鸟也,文身而朱足,憎鸟而爱狐。今者吾君必衣狐裘,以出朝乎?’

平公曰:‘然。’

师旷曰:‘臣已尝言之矣,一自诬者穷,再自诬者辱,三自诬者死。今鸟为狐裘之故。非吾君之德义也,君奈何而再自诬乎?’

平公不悦。

异日置酒虒祁之台,使郎中马章布蒺藜于阶上,令人召师旷;师旷至,履而上堂。

平公曰:‘安有人臣履而上人主堂者乎?’

师旷解履刺足,伏刺膝,仰天而叹,公起引之曰:‘今者与叟戏,叟遽忧乎?’

对曰:‘忧夫肉自生虫,而还自食也;木自生蠹,而还自刻也;人自兴妖,而还自贼也。五鼎之具不当生藜藿,人主堂庙不当生蒺藜。’

平公曰:‘今为之奈何?’

师旷曰:‘妖已在前,无可奈何。入来月八日,修百官,立太子,君将死矣。’

至来月八日得旦,谓师旷曰:‘叟以今日为期,寡人如何?’

师旷不乐谒归,归未几而平公死,乃知师旷神明矣。

赵简子问翟封荼曰:“吾闻翟雨谷三日,信乎?”

曰:“信。”

“又闻雨血三日,信乎!”

曰:“信。”

“又闻马生牛,牛生马,信乎?”

曰:“信。”

简子曰:“大哉,妖亦足以亡国矣!”

对曰:“雨谷三日,虻风之所飘也;雨血三日,鸷鸟击于上也;马生牛,牛生马,杂牧也,此非翟之妖也。”

简子曰:“然则翟之妖奚也?”

对曰:“其国数散,其君幼弱,其诸卿货其大夫,比党以求禄爵,其百官肆断而无告,其政令不竟而数化,其士巧贪而有怨,此其妖也。”

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问善卜之巫官,巫官变曰:“稷负五种,托株而从天下,未至于地而株绝,猎谷之老人张衽以受之,何不告祀之?”

公从之,而疾去。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

扁鹊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利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

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

言未已,涕泣沾襟。

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

太子遂得复生。

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

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

孔子晨立堂上,闻哭者声音甚悲,孔子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

孔子出,而弟子有咤者,问:“谁也?”

曰:“回也。”

孔子曰:“回何为而咤?”

回曰:“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非独哭死,又哭生离者。”

孔子曰:“何以知之?”

回曰:“似完山之鸟。”

孔子曰:“何如?”

回曰:“完山之鸟生四子,羽翼已成乃离四海,哀鸣送之,为是往而不复返也。”

孔子使人问哭者,哭者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之,将与其别也。”

孔子曰:“善哉,圣人也!”

景公畋于梧丘,夜犹蚤,公姑坐睡而梦有五丈夫,北面幸卢,称无罪焉。

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梦,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而诛无罪耶?”

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首而葬之,曰五丈夫之丘。其此耶?”

公令人掘而求之,则五头同穴而存焉。

公曰:“嘻,令吏葬之。”

国人不知其梦也,曰:“君悯白骨,而况于生者乎?”

不遗余力矣,不释余智矣,故曰,人君之为善易矣。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

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王子建出守于城父,与成公干遇于畴中,问曰:“是何也?”

成公干曰:“畴也。”

“畴也者,何也?”

曰:“所以为麻也。”

“麻也者,何也?”

曰:“所以为衣也。”

成衣干曰:“昔者庄王伐陈,舍于有萧氏,谓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沟之不浚也?庄王犹知巷之不善,沟之不浚,今吾子不知畴之为麻,麻之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

王子果不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辨物-译文

颜渊向孔子问道:‘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行为是怎样的?’孔子回答说:‘完善的人的行为要通达情性与天理,通晓万物变化的规律,理解幽暗与光明的道理,看到游动气息的源头,像这样才可以称为完善的人。既然知道了天道的规律,就要亲自实践仁义,用礼乐来修养自己。仁义礼乐是完善人的行为,穷尽神妙变化是道德的极致。’

《易经》说:‘抬头观察天文,低头观察地理’,因此可以理解幽暗与光明的道理。天文地理、人情的变化都存在于心中,这就是圣智的源泉。因此,古代的圣王一旦统治天下,就会改变四时的变化,制定律历,考察天文,预测时变,登上灵台观察气象,所以尧帝说:‘呼喊你,舜,天的历数在你的身上,你要坚守中道,四海的人们都会陷入困境。’《尚书》说:‘在璇玑玉衡,来调整七政。’璇玑指的是这个辰勾陈枢星。它所指向的二十八宿决定了吉凶祸福;天文列舍的盈缩之占,各自按照类别来验证。占卜变化的方法,只有两种。这两种是阴阳之数,所以《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万物运动所不能脱离的。’因此,从一出发,形成于二,完备于三,周全于四,行于五;所以玄象明亮,没有比日月更大的;观察变化的动态,没有比五星更明显的。

天上的五星按照五行的规律运行,其起源还是从阴阳开始的,最终变化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所谓的二十八星宿:东方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有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有东井鬼柳星张翼轸。所谓的宿,是日月五星所停留的地方。那些在宿位内外运行的,用宫名来区分,它们的根和茎都发源于地而开花在天。所谓的五星,一为岁星,二为荧惑,三为镇星,四为太白,五为辰星。彗星、彗孛、旬始、枉矢、蚩尤之旗,都是五星盈缩所生成的。五星所侵犯的地方,各自以金木水火土来占卜。春秋冬夏伏见有时,失去常态,偏离时令,就是变异,得到时令,居于常态,这就是吉祥。古代有掌管四时的人:掌管春天的是张星,晚上在正中,可以播种谷物,向上报告给天子,向下告知百姓;掌管夏天的是大火星,晚上在正中,可以播种黍和菽,向上报告给天子,向下告知百姓;掌管秋天的是虚星,晚上在正中,可以播种麦子,向上报告给天子,向下告知百姓;掌管冬天的是昴星,晚上在正中,可以砍伐树木狩猎收藏,向上报告给天子,向下告知百姓。

所以天子面向南方观察四星的位置,知道百姓的缓急,急迫的时候不征收赋税,不举用力役。《尚书》说:‘敬授民时。’《诗经》说:‘万物之所以存在而不绝,是因为它们运动的时候。’万物之所以存在而不绝,是因为它们运动的时候。

《易经》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效法它。’从前,商汤王和高宗成王因为雊雉暴风的变化而感悟,修身自改而享受丰厚的福祉;等到秦始皇即位,彗星四次出现,蝗虫遮天蔽日,冬天雷声,夏天结冰,石头从东郡坠落,大人出临洮,怪异现象同时出现,荧惑守心,星云遮掩大角,大角因此而亡;最终不能改变。秦二世即位,又加重了他的恶行;等到即位,日月食,山林消失,辰星出现在四孟,太白经过天空,无云而雷,枉矢夜光,荧惑袭击月亮,火灾烧毁宫殿,野鸟在庭院中嬉戏,城门内部崩塌。天上的变化在上,朝中的大臣昏庸,百姓在下混乱,于是没有察觉,因此导致灭亡。

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天子处于中州而统治八方。两河之间是冀州,河南是豫州,河西是雍州,汉南是荆州,江南是扬州,济南之间是兖州,济东是徐州,燕是幽州,齐是青州。山川湖泊,平原丘陵,五土的适宜性,圣王根据其势,利用其便,不失其性。高处种黍,中等种稷,低处种麻,蒲苇、菅蒯的用途不缺乏,麻麦黍梁也不尽,山林禽兽、川泽鱼鳖繁殖,王者使京师四通八达。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都发生了地震,伯阳父说:‘周将要灭亡了。天地之气,不会失去其序,如果超过其序,民就会混乱。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就有地震。现在三川地震,这是阳失去了它所在而填塞了阴;阳溢而壮,阴源必塞,国家必然灭亡。水土演进而民用充足,土无所演,民缺乏财用,不灭亡还等待什么?从前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现在周的德行就像夏商末年一样;它的水源堵塞,堵塞必然竭尽,国家必然依靠山川,山崩川竭,灭亡的征兆。川竭山必崩,如果国家灭亡不超过十年,这是数的极限,天所抛弃不超过极限。’这一年,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十一年后幽王被灭,周朝东迁。

五岳指的是什么?泰山是东岳,霍山是南岳,华山是西岳,常山是北岳,嵩高山是中岳。五岳为什么可以与三公相比?因为它们能够广泛地布云降雨,能够大规模地聚集云雨;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到一个早晨就天下大雨,施德广大,所以可以与三公相比。

四渎指的是什么?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渎为什么可以与诸侯相比?因为它们能够荡涤污浊,能够将百川引入大海,能够使云雨千里,施德很大,所以可以与诸侯相比。

山川为什么可以与子男相比?因为它们能够产出万物,能够滋润万物,能够产生云雨;恩惠很多,然而种类以百计,所以可以与子男相比。《尚书》说:‘祭祀六宗,望秋于山川,遍祭群神。’

齐景公建造了一个露天的寝台,建成了但是没有使用。柏常骞说:‘建造这个台子很急迫,台子建成了,君王为什么不去使用呢?’景公说:‘是的。以前乌鸦鸣叫,它的声音无处不在,我非常讨厌它,所以不去使用。’柏常骞说:‘请允许我去除它!’景公问:‘需要准备什么?’柏常骞回答:‘建造一个新的房间,然后放置白茅。’景公派人建造了房间,并放置了白茅。柏常骞在夜里进行仪式,第二天问景公说:‘昨晚有没有听到乌鸦的叫声?’景公说:‘只叫了一声就再也没有听到了。’派人去看,发现乌鸦正站在台阶前展开翅膀趴在地上死了。景公说:‘你的方法如此明显!也能增加我的寿命吗?’柏常骞回答:‘能。’景公问:‘能增加多少?’柏常骞回答:‘天子九岁、诸侯七岁、大夫五岁。’景公问:‘有没有征兆出现?’柏常骞回答:‘如果得寿,大地将会震动。’景公很高兴,命令百官准备柏常骞所要求的东西。柏常骞出门,在途中遇到晏子,他在马前跪拜,辞别说:‘我为君王去除乌鸦并将其杀死,君王问我说:你的方法如此明显,也能增加我的寿命吗?我说能。现在将要举行大祭,我为君王请求长寿,所以要去。请您知道。’晏子说:‘嘻,也很好啊!能为您请求长寿。尽管如此,我听说:只有用政治和德行顺应神明,才可能增加寿命。现在仅仅祭祀就能增加寿命吗?那么福祉的征兆在哪里呢?’柏常骞回答:‘如果得寿,大地将会震动。’晏子说:‘柏常骞,我曾经看到彗星断裂,北斗星散乱,大地将要震动。你是根据这个来判断的吗?’柏常骞低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回答:‘是的。’晏子说:‘这样做没有好处,不做也没有坏处。减轻赋税,不要浪费百姓,并且让君王知道这一点!’

水旱灾害是天下阴阳失衡的结果。大旱时举行雩祭祈雨,大水时击鼓而劫持土地神。为什么?因为阳是阴的长者,在鸟类中雄性为阳,雌性为阴;在兽类中公为阳,母为阴;在人类中丈夫为阳,妻子为阴;在家庭中父亲为阳,儿子为阴;在国家中君主为阳,臣子为阴。所以阳尊而阴卑,这是天的规律。现在大旱,阳气过盛压制了阴气,阴气压制阳气,阳气即将充满,只有充满到极点,阴气才能兴起,所以只能举行雩祭祈雨,不敢增加其他仪式。至于大水以及日食,都是阴气过盛而减少阳精,以贱凌贵,以卑犯尊,大逆不道,所以击鼓而威慑,用朱红色的绳子缠绕并劫持。从这里可以看出,春秋时期正是调整天下秩序,纠正阴阳失衡的时候。直接责备逆行者而不怕困难,这也是春秋时期不畏强权的原因。所以劫持土地神而不惊扰神灵,迎接天王而不失尊贵,拒绝蒯聩的命令而不听父亲的话,断绝文姜的亲属关系而不爱母亲,这是义尽的表现啊!这是义尽的表现啊!

齐国有大旱的时候,景公召集大臣们问:‘天已经很久不下雨了,百姓面有饥色,我派人占卜,认为原因在于高山和大水,我想减少赋税来祭祀灵山,可以吗?’大臣们没有人回答。晏子进言说:‘不可以,祭祀这个没有好处。灵山本来就是以石头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草木将要枯焦,石头将要发热,它难道不想下雨吗?祭祀它没有好处。’景公说:‘不是这样,我想祭祀河伯可以吗?’晏子说:‘不可以,祭祀这个也没有好处。河伯以水为家,以鱼鳖为民;天久不下雨,水泉将要干涸,百川干涸,国家将要灭亡,百姓将要灭绝,它难道不用雨吗?祭祀它有什么好处?’景公问:‘现在该怎么办?’晏子说:‘君王如果真的避开宫殿,露天而居,与灵山和河伯共同忧虑,或许能下雨。’于是景公离开宫殿,露天居住了三天,果然下起了大雨,百姓都种上了树。景公说:‘好极了!晏子的话有什么用呢?这只有依靠德行!’

天地有德,和谐则生气有精华;阴阳变化,则有规律。时机得当则治理得当,时机得当则变化得当,时机失去则混乱。所以人出生时不具备五样东西:看不见,不能吃,不能走,不能说话,不能施化。所以三个月眼睛通明后才能看见,七个月长牙后才能吃,一岁后囟门合拢后才能走,三岁后囟门闭合后才能说话,十六岁精气通畅后才能施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阴以阳变,阳以阴变。所以男子八个月长牙,八岁换牙,十六岁精气小通畅;女子七个月长牙,七岁换牙,十四岁精气小通畅。不贤的人精气开始变化,生气受到感动,触情纵欲,所以反而导致混乱。所以《诗经》说:‘像这样的人,怀有婚姻之心;大无信也,不知命也。’贤者则不然,精气充满之后,因为错过了时机而感到惋惜,不见道端,于是表达情欲以歌唱。诗中说:‘静女其姝,俟我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瞻彼日月,遥遥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这是急迫时的言辞,非常严重,所以提到日月。

度量衡的制定是以黍粒的体积为标准,一粒黍为一份,十分之一份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六粒黍为一豆,六豆为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重一石。一千二百粒黍为一龠,十龠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

所有的六经都是帝王所写,无不包含四灵的象征;德行高尚时就将其视为宝物,国家安定时祥瑞之气就会降临。

麒麟身体像鹿,尾巴像牛,头顶圆形,角尖朝上,合乎仁爱之心,音律和谐,行动规矩,转身有度,选择土地行走,位置平稳后才定居,不与群居,不随意旅行,形态各异,气质高雅,幽静时举止优雅,行动时仪态万千。黄帝登基后,只有圣明的天命承托着天意,明察大道一心修行,实行仁爱之道,天下和平,未见凤凰,只是心中想象,早晚起身,于是询问天老说:‘凤凰的仪态如何?’天老说:‘凤凰,前身为鸿,后身为麟,颈如蛇,尾如鱼,身似鹤,翅如鸳鸯,思念美丽,化腐朽为神奇,有龙纹,龟身,鸟嘴,鸡喙,翅膀并拢,头顶象征德,头顶象征义,背部象征仁,心中充满信念,饮食有节,举止有度,行走有文采,归来有吉祥。早晨鸣叫表示光明,白天鸣叫表示保佑,飞翔鸣叫表示上升,聚集鸣叫表示归宁。翅膀携带义,内心怀抱忠诚,脚下踏正道,尾巴系着武,声音小如金,声音大如鼓;伸长脖子,振翅高飞,五样特征都具备,光芒四射,八风兴起,气降时雨,这就是凤凰的形象。只有凤凰能够探究万物,通达天意,象征百态,通晓大道。离开则带来灾难,出现则带来福祉,巡视九州,观察八极,文武兼备,正王国,严照四方,仁德圣明者都归顺。因此,得到凤凰的形象,一个则凤凰飞过,得到两个则凤凰下降,得到三个则春秋下降,得到四个则四季下降,得到五个则终身居住。

黄帝说:‘哎呀,多么盛大啊!’于是准备了黄色的冠冕,黄色的带子,在中宫斋戒,凤凰于是遮蔽阳光而降落。黄帝走到东阶,面向西方开口说:‘皇天降下此神,岂敢不领受命令?’于是凤凰聚集在东园,吃帝王的竹子,栖息在帝王的梧桐树上,终身不离。

《诗经》中说:‘凤凰鸣叫了,在那高高的山冈;梧桐树生长了,在那朝阳的地方。郁郁葱葱,欢快地鸣叫。’说的就是这个。

灵龟的纹理有五种颜色,像玉又像金,背朝阴面朝阳,上面高起象征天,下面平坦象征地,盘旋如山,四只脚转动对应四季,纹理像二十八宿。

蛇头龙翼,左边像太阳,右边像月亮,千年的变化,下通地气,上达天意,能预知吉凶存亡的变化。平静时信实如一,行动时显露出变化。

神龙能上能下,能大能小,能隐能显,能短能长。高远时光辉灿烂,深邃时如深渊,天光薄薄,高远时显赫。一有缺失,一有存在,微妙啊,形成了篇章,虚无中能精确感知,行动中能变化无穷。哎呀,确实如此!君子避神,观察那些威严的仪态,游走在幽静之间,有似凤凰的样子。

《尚书》中说:‘鸟兽喧哗,凤凰来仪。’说的就是这个。

成王时期,三苗人从桑树中生出,长得一模一样,大得几乎装满车,百姓将他们献给成王,成王问周公:‘这是什么意思?’周公说:‘三苗人长得一样,意味着天下和谐统一吗?’三年后,越裳氏经过多次翻译前来朝贡,说:‘道路遥远,山川阻隔,担心一次使者无法通行,所以经过三次翻译才来朝贡。’周公说:‘如果德泽不施,君子不会接受其礼物;政令不施行,君子不会臣服其人。’使者说:‘我们国家接受天命已经很久了,天没有强烈的暴风和暴雨,意味着中国有圣人吗?如果有,为什么不朝贡呢!’然后周公恭敬地接受他们的来意。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临在莘地。王问内史过:‘这是为什么?’回答说:‘有神降临的国家将要兴盛,其君主斋戒清明,内心正直,纯洁仁和,其德足以昭示其香气,其恩足以与民同乐,神灵赐福,民众顺从,民众和神灵没有怨言,所以明神降临,观察其政德并均匀地赐福。国家将要灭亡,其君主贪婪自私,淫乱邪僻,荒废怠慢;其政治腐败,香气不升,其刑罚欺诈,百姓离心,明神不庇护,民众有离心,神民都怨恨,无所依托,所以神灵也前往,观察其残暴而降下灾祸。因此,有时看到神灵而国家兴盛,有时看到神灵而国家灭亡。从前夏朝兴盛时,祝融降落在崇山;其灭亡时,回禄降临在亭隧。商朝兴盛时,梼杌停留在丕山;其灭亡时,夷羊在牧地。周朝兴盛时,鸑鷟在岐山鸣叫;其衰落时,杜伯射杀了宣王在镐京。这些都是明神记载的。’王说:‘现在是什么神呢?’回答说:‘从前昭王娶了房国女子为后,有美好的德行与丹朱相配,丹朱以自身为仪态,生下了穆王。这是监视周朝子孙的福祸。一个神灵不会远走他乡,如果从这方面看,那应该是丹朱吧?’王说:‘那谁会接受它呢?’回答说:‘在虢国。’王说:‘那么怎么办呢?’回答说:‘我听说,道法得到神灵,是丰厚的福祉;淫乱得到神灵,是贪婪的福祉。现在虢国荒废,它的灭亡不远了。’王说:‘我该怎么办呢?’回答说:‘让太宰率领祝史和狸姓人,带着牺牲、谷物、玉帛前去献祭,不要祈求什么。’王说:‘虢国还能维持多久?’回答说:‘从前尧治理民众时以五行为准则,现在其后代出现了;鬼神出现,不会失去其对象。如果从这方面看,不会超过五年。’王让太宰己父率领傅氏和祝史,带着牺牲、玉酒前去献祭。内史过跟随到了虢国,虢公也派祝史请求土地,内史过回来告诉王说:‘虢国必亡。不祭祀神灵,却求福,神灵必降灾;不亲近民众,却求用,民众必背离。精心祭祀,是禋;慈爱保护民众,是亲。现在虢公动辄剥夺百姓以充实自己,违背了民众,怨恨了神灵,却求利益,不是很难吗?’十九年,晋国攻取了虢国。

齐桓公北征孤竹,未到卑耳溪十里处,突然停下,瞪眼看了许久,手持箭矢不敢发射。长叹一声说:‘事情恐怕不会成功吧!有一个身高一尺的人,头戴冠冕,身穿华丽衣服,走在马的前面。’管仲说:‘事情一定会成功,这个人知道道路的神灵。走在马的前面是引导,穿左边袖子的是前面有水。’从左边渡河,走了十里果然有水,叫做辽水。立碑为记,从左边渡河到脚踝,从右边渡河到膝盖。渡河后,事情果然成功了。桓公在马前拜谢管仲说:‘仲父的圣明达到了这样的地步,我得罪您很久了。’管仲说:‘我听说,圣人先知无形,现在有了形迹才知道,这是因为我善于接受教诲,不是圣人。’

吴国攻打越国,摧毁了会稽山,得到了一车骨,派人去问孔子说:‘哪一种骨头最大?’孔子回答说:‘大禹召集群臣到会稽山,防风氏最后到达,大禹杀了他并且陈尸示众,他的骨头堆起来可以装满一车,这是最大的。’使者问:‘那是什么神?’孔子说:‘山川的灵气,足以治理天下的人,他们的守护神就是神。国家祭祀的是公侯,山川的祭祀是诸侯,这些都属于君王的。’使者问:‘防风氏守护的是什么?’孔子说:‘汪芒氏的君主守护封嵎山,他的神是厘姓,在虞夏时期被称为防风氏,商朝称为汪芒氏,周朝称为长狄氏,现在称为大人。’使者问:‘人有多高?’孔子说:‘僬侥氏只有三尺高,是最矮的;高的人不超过十尺,这是极限。’使者说:‘太好了!您真是一位圣人。’

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隼落在陈侯的庭院里死了。箭头是用楛木做的,箭杆长一尺,箭头长一寸。陈侯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隼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是肃慎氏的箭。从前武王攻克商朝,信仰九夷百蛮,让他们各自带着地方特产来进贡,希望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职业。于是肃慎氏进贡了楛木箭和石砮箭,箭杆长一尺,箭头长一寸,先王想要展示他的美德,所以在箭杆上刻字说:肃慎氏进贡楛木箭,是为了表彰大姬,配给虞胡公并封在陈国。分给同姓的是珍玉,是为了展示亲情;分给异姓的是远方职贡,是为了让他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所以分给陈国的是肃慎氏的箭。’派人去故府寻找,果然找到了。

季桓子在挖井时发现了一个土罐,里面有只羊,他去问孔子,说是发现了一只狗。孔子说:‘根据我所听说的,那不是狗,是羊。木头的怪异生物是夔和罔两,水中的怪异生物是龙和罔象,土中的怪异生物是羵羊,不是狗。’桓子说:‘太好了!’

楚昭王渡江时,有一物像斗那么大,直接撞击王舟,停留在舟中;昭王对此感到非常奇怪,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叫萍实。’命令切开它来吃:‘只有霸主才能得到它,这是吉祥的。’之后齐国有一只独脚的鸟飞下来,停在殿前,展开翅膀跳跃,齐侯对此感到非常奇怪,又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叫商羊,赶快告诉百姓整治沟渠,天将要下大雨。’于是他们照做了,果然下起了大雨,各国都发了洪水,只有齐国平安无事。孔子回来后,弟子们问他,孔子说:‘以前小孩的童谣说: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拳头,红如太阳,切开它来吃,甜如蜜。这是楚国的应验。小孩又唱:两只鸟相互牵引,弯曲一只脚跳跃,说:天将要下大雨,商羊起舞。现在齐国得到了它,也是它的应验。童谣之后,没有不应验的,所以圣人不仅仅是坚守道义,看到事物就能预知它的应验。’

郑简公派公孙成子来晋国访问,平公有病,韩宣子负责接待客人,客人询问君主的病情。回答说:‘君主的病已经很久了,上下神灵,无不遍告,但没有治愈。现在梦见黄熊进入寝室,不知道是人还是鬼?或者是恶鬼?’子产说:‘君子明智,你执掌政务,怎么会发生恶鬼的事呢?我听说:从前鲧违背了帝命,被流放到羽山,变成了黄熊,进入羽渊,这就是夏朝的郊祭,三代都祭祀它。鬼神所能到达的地方,不是它的同类,就会代替它的同类,所以天子祭祀上帝,公侯祭祀百神,从卿以下不超过自己的同类。现在周室地位较低,晋国实际上继承了它,或许是因为没有进行夏朝的郊祭。’宣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晋平公,祭祀了夏朝的郊祭,董伯担任祭祀的主持人,五天后病就好了。公见到子产,赐给他莒鼎。

虢公梦见自己在庙里,有一个神——人脸白毛,虎爪拿着钺,站在西边的高处。虢公害怕地逃跑,神说:‘不要跑!今天上帝派晋国来攻打你的国家。’虢公跪拜叩头。醒来后,召唤史嚚占卜。史嚚说:‘根据你的描述,那应该是蓐收,天罚的神。天事官成。’虢公让人把他囚禁起来,并且让国人庆祝这个梦。舟之侨告诉他的诸侯们说:‘虢国不久就要灭亡了,我现在才知道。君主不度德量力,却高兴大国来攻打自己,有什么好治愈的?我听说:大国无道,小国攻打它,叫做服;小国傲慢,大国攻打它,叫做诛。百姓痛恨君主的奢侈,因此导致逆命。现在高兴这个梦,奢侈必定会更加严重,这是天夺去他的明鉴而加剧了他的疾病!百姓痛恨他的态度,天又欺骗他;大国来攻打,发布命令而违背。宗国地位低下,诸侯远离,内外没有亲信,谁会来救他?我不忍等待,将要离开。’带着他的族人去了晋国,三年后虢国就灭亡了。

晋平公建造虒祁之室,石头上出现了文字。平公问师旷说:‘石头为什么说话?’师旷回答说:‘石头不会说话,有神灵附在上面;如果不是这样,百姓听到的就太荒谬了。我听说,做事不合时宜,怨恨就会在民间产生,那么就会有非言语的东西说话。现在宫室建造得过于奢侈,民力耗尽,百姓怨恨,没有人能安居乐业,石头说话不也是正常的吗?’

晋平公外出打猎,看到一只哺乳期的老虎趴在那里不动,回头对师旷说:‘我听说,霸主的君主出巡,猛兽都会伏下不敢起身。现在我出巡,看到一只哺乳期的老虎趴在那里不动,这是猛兽吗?’师旷说:‘喜鹊吃刺猬,刺猬吃鹞鹰,鹞鹰吃豹子,豹子吃驳马,驳马吃老虎;驳马的形状有点像驳马,现在君主出巡一定是骑着驳马出去打猎吧?’平公说:‘是的。’师旷说:‘我听说,一次自欺的人会陷入困境,两次自欺的人会受辱,三次自欺的人会死。现在老虎之所以不动,是因为有驳马,这当然不是君主您的德行和义举,您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自欺呢?’平公第二天上朝,有一只鸟围绕平公飞,不离去,平公回头对师旷说:‘我听说,霸主的君主出巡,凤凰会降临;现在我上朝时有一只鸟围绕我飞,整日不离去,这是凤凰吗?’师旷说:‘东方有一种鸟叫谏珂,它的样子是身上有花纹,脚是红色的,讨厌鸟而喜欢狐狸。现在君主您一定是穿着狐狸皮衣上朝吧?’平公说:‘是的。’师旷说:‘我已经说过,一次自欺的人会陷入困境,两次自欺的人会受辱,三次自欺的人会死。现在鸟儿是因为狐狸皮衣的缘故。这不是君主您的德行和义举,您为什么要再次自欺呢?’平公不高兴。

有一天,平公在虒祁之台上设宴,让郎中马章在台阶上铺满了蒺藜,让人去叫师旷;师旷到了,踩着蒺藜上了堂。平公说:‘哪有臣子踩着蒺藜上君主的殿堂的?’师旷脱下鞋子刺伤了脚,跪在地上,仰天长叹,平公起身拉住他说:‘现在我们只是在开玩笑,老先生怎么这么忧愁呢?’师旷回答说:‘我忧愁的是肉自己长虫,然后又自己吃掉;树木自己长虫,然后又自己蛀蚀;人自己兴起妖魔,然后又自己伤害自己。五鼎之具不应该长出杂草,君主殿堂不应该长出蒺藜。’平公说:‘现在怎么办呢?’师旷说:‘妖魔已经在前,无可奈何。八天后,整顿百官,立太子,君主您将要去世了。’到了八天后,平公对师旷说:‘老先生,您说的那一天到了,我该怎么办?’师旷不高兴地回家去了,回家不久,平公就去世了,这才知道师旷的神明。’

赵简子问翟封荼说:‘我听说翟地下了三天雨谷,这是真的吗?’翟封荼回答:‘是真的。’‘又听说下了三天血雨,这也是真的吗?’‘是真的。’‘再听说马生牛,牛生马,这也是真的吗?’‘是真的。’赵简子说:‘太可怕了,妖怪也足以使国家灭亡了!’翟封荼回答:‘三天雨谷,是风把谷粒吹落的;三天血雨,是猛禽在天上击落了血;马生牛,牛生马,是因为它们混在一起放牧,这不是翟地的妖怪。’赵简子说:‘那么翟地的妖怪是什么呢?’翟封荼回答:‘他们的国家经常动荡,国君年幼体弱,他们的卿大夫出卖他们的大夫,结党营私以求得禄位和爵位,他们的百官任意断案而无人敢告发,他们的政令不完整而且经常改变,他们的士人贪婪而有怨言,这些都是他们的妖怪。’

哀公射箭射中了谷神,因为他的口腔疾病不能吃肉,他就祭祀谷神并询问擅长占卜的巫官,巫官变换了脸色说:‘谷神承担着五种谷物,依托树枝从天而降,还没落到地上树枝就断了,打猎的老年人张开衣服来接它,为什么不祭祀它呢?’哀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病就消失了。

扁鹊经过赵王那里,赵王的太子突然得病死了,扁鹊来到宫门前说:‘我听说国内突然有土崩瓦解的事情,难道没有紧急的事情吗?’中庶子中喜欢方术的人回答说:‘是的,王太子突然得病死了。’扁鹊说:‘我听说郑国有位医生叫秦越人,他能使太子复活。’中庶子对此表示怀疑说:‘我听说古代的医生苗父,苗父行医时,用茅草做席子,用草做狗,面朝北祈祷,只说十句话,那些被扶着来的人,被抬着来的人,都恢复了健康。你的医术能像这样吗?’扁鹊说:‘不能。’他又说:‘我听说中古代的医生俞柎,俞柎行医时,按摩脑髓,扎针,烧灼九窍,调整经络,使死者复活,所以叫俞柎。你的医术能像这样吗?’扁鹊说:‘不能。’中庶子说:‘你的医术如果这样,就像用竹管看天,用锥子挖地;所看到的东西很大,但看到的很少。就像你的医术,难道能改变无知的孩子吗?’扁鹊说:‘不是这样的。事物有时候会有昧着眼睛却击中蛟头,闭着眼睛却能分辨黑白的情况。太子得的病,是所谓的尸厥,如果认为不是这样,进去诊断一下,太子的股内侧应该是温暖的,耳朵里应该有像呼啸的声音,这些都是可以治疗的。’中庶子进去报告赵王,赵王赤脚跑出门外说:‘先生远道而来,先生如果能够救活太子,那么我这个凡夫俗子也能得到天地的庇佑而长久地做人了。先生如果不能救活太子,那么我就要先去填沟壑了。’话还没说完,眼泪就沾湿了衣襟。扁鹊于是给他进行了诊断,先制作了轩光之灶,熬制了八成的汤药,磨砺了针石,取出了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于是复活了。天下人都听说了这件事,都说:‘扁鹊能使死者复活。’扁鹊辞谢说:‘我并不是能使死者复活,只是让应当活着的人活下来而已,死者已经无法用药救活,悲哀啊,混乱的君主治理的国家,无法用药使之复苏。诗经中说:‘多将熇熇,不可救药!’这是多么严重的话啊。’

孔子早晨站在堂上,听到有人在哭,声音非常悲伤,孔子拿起琴弹奏,声音与哭声相同。孔子出去,而他的弟子中有打喷嚏的,孔子问:‘是谁?’回答说:‘颜回。’孔子问:‘颜回为什么打喷嚏?’颜回说:‘刚才有个人在哭,声音非常悲伤,不仅是哭死人的,还在哭生离死别的人。’孔子问:‘你怎么知道的?’颜回说:‘就像完山上的鸟。’孔子问:‘怎么样?’颜回说:‘完山上的鸟生了四个孩子,翅膀长成后便飞向四海,哀鸣着送别它们,因为它们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孔子派人去问哭的人,哭的人说:‘父亲死了,家里贫穷,卖儿子来安葬父亲,现在要和他告别了。’孔子说:‘好,真是个圣人!’

景公在梧丘打猎,夜里很早,景公的姐姐坐着睡着了,梦见有五个男子,面朝北向她行礼,称自己无罪。景公醒来,叫来晏子告诉他梦的内容,景公说:‘我难道曾经杀过无辜的人或者惩罚过无罪的人吗?’晏子回答说:‘以前先君灵公在梧丘打猎,五个男子用网捕猎野兽,因此被杀,砍下头颅埋葬,称之为五丈夫之丘。难道是这个吗?’景公派人挖掘,发现五个头颅都埋在同一个坑里。景公说:‘哎呀,让官吏再埋葬一次。’国人不知道这个梦,说:‘君主同情白骨,何况是活人呢?’不遗余力地做好事,不浪费自己的智慧,所以说,君主做好事很容易。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还是无知?’孔子说:‘我想说死者有知,但担心孝子顺孙会因为送死而妨碍生活;想说无知,但担心不孝的子孙会放弃埋葬。赐想知道死人有知还是无知?死后再慢慢知道,还不算晚。’

王子建出守城父,在田间遇到成公干,问:‘这是什么?’成公干说:‘田间。’‘田间是什么?’‘是用来种麻的。’‘麻是什么?’‘是用来做衣服的。’成公干说:‘以前庄王攻打陈国,住在有萧氏的地方,他对路室的人说:巷子不好,为什么不去疏通沟渠?’庄王还知道巷子不好,沟渠不疏通,现在你不知道田间是种麻的,麻是用来做衣服的,你不配主持国家。’王子建因此没有立为国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辨物-注解

颜渊:颜渊(前521年-前481年),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孔子最杰出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称。

仲尼: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成人之行:成人之行指的是达到成熟人格的道德行为和修养。

情性之理:情性之理指的是人的情感和性格的合理发展。

物类之变:物类之变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规律。

幽明之故:幽明之故指的是宇宙万物中光明与黑暗的成因和关系。

游气之源:游气之源指的是自然界中流动的气体的起源。

天道:天道指的是宇宙自然运行的法则和规律。

躬以仁义:躬以仁义指的是亲自实践仁义。

饬身以礼乐:饬身以礼乐指的是以礼乐来修养自身。

天文:天文指的是天体的运行和变化。

地理:地理指的是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分布。

璇玑玉衡:璇玑玉衡是指古代天文仪器中的璇玑和玉衡,用于观测天体。

二十八宿:古代天文学中用来划分天区的二十八个星宿。

五星:五星指的是古代天文学中用来观测的五大行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

五行: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被认为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

阴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基本概念,阴代表寒冷、暗淡、收敛等,阳代表温暖、明亮、发散等。

玄象:玄象指的是深奥的天文现象。

五星运气:五星运气指的是五大行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和影响。

八荒:八荒是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八个方向,代表极远的地方。

四海:四海是指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四大海域。

九州:九州是中国古代地理中用来划分中国的九个区域。

四时:四时指的是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璇玑:璇玑是古代天文仪器的一部分,用于定位天体。

勾陈枢星:勾陈枢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用来定位天体的星宿。

灵台:灵台是古代天文观测的台址。

天垂象:天垂象指的是天空中出现的各种天象。

雊雉:雊雉是指雄雉的鸣叫声,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暴风:暴风是指突然而猛烈的暴风雨。

秦皇帝:秦皇帝即秦始皇,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彗星:彗星是一种拖着长尾巴的流星体,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蝗虫蔽天:蝗虫蔽天指的是蝗虫成群结队飞过天空的景象,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冬雷夏冻:冬雷夏冻指的是冬天打雷、夏天结冰的异常现象,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石陨东郡:石陨东郡指的是石头从天上坠落的现象,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大人出临洮:大人出临洮指的是有重要人物出现于临洮,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妖孽并见:妖孽并见指的是各种怪异现象同时出现,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荧惑守心: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停留在心宿的位置,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星茀大角:星茀大角指的是星星遮住了角宿,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大角以亡:大角以亡指的是大角宿的星象预示着国家的灭亡。

二世立:二世立指的是秦二世胡亥即位。

日月薄蚀:日月薄蚀指的是日食或月食的现象。

山林沦亡:山林沦亡指的是山林被破坏的现象。

辰星出于四孟:辰星出于四孟指的是辰星出现在春季四个方位的现象。

太白经天而行:太白经天而行指的是金星在天空中穿越的现象。

无云而雷:无云而雷指的是天空无云而突然打雷的现象。

枉矢夜光:枉矢夜光指的是流星划过夜空的现象。

荧惑袭月:荧惑袭月指的是火星撞击月亮的现象。

孽火烧宫:孽火烧宫指的是火灾烧毁了宫殿,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野禽戏庭:野禽戏庭指的是野鸟在庭院中嬉戏的现象,古代认为是不祥之兆。

都门内崩:都门内崩指的是都城城门倒塌的现象。

八荒之内:八荒之内指的是非常遥远的地方。

两河间:两河间指的是黄河和淮河之间的地区。

山川污泽:山川污泽指的是山和河流以及沼泽地。

陵陆丘阜:陵陆丘阜指的是山陵、陆地和丘陵。

五土之宜:五土之宜指的是五种不同土壤的适宜种植的作物。

就其势:就其势指的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来发展农业。

因因其便:因因其便指的是利用自然条件。

不失其性:不失其性指的是保持土地的自然特性。

京师:京师指的是国都。

周幽王: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名姬宫湦。

伯阳父:伯阳父是西周末年的一个著名占卜家。

三川:三川指的是黄河的三个主要支流:洛水、沁水和济水。

伊雒:伊雒指的是伊水和洛水,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河竭:河竭指的是黄河干涸。

周德:周德指的是周朝的德行。

二代之季:二代之季指的是夏朝和商朝的晚期。

五岳:五岳指的是中国的五座著名山峰,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

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师、太傅、太保。

四渎:四渎指的是中国的四条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

诸侯:诸侯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各个诸侯国的君主。

子男:子男指的是古代中国的较低级别的封建领主。

禋于六宗:禋于六宗指的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六宗神。

望秋于山川:望秋于山川指的是在秋季祭祀山川。

遍于群神:遍于群神指的是祭祀所有神灵。

齐景公: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名杵臼,是齐桓公的孙子,齐庄公的儿子。

露寝之台:露寝之台,指齐景公建造的露台,一种供人休息、娱乐的建筑。

柏常骞:柏常骞,春秋时期齐国的贤臣,以智慧和德行著称。

枭:枭,一种鸟类,因其叫声凄厉,古人常用来比喻不祥之事。

禳:禳,古代一种驱邪避灾的仪式。

白茅:白茅,一种植物,古人常用来进行祭祀。

雩祭:雩祭,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

劫社:劫社,古代求雨时的一种仪式,通过鸣鼓等方式来请求雨水。

阳:阳,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概念,代表积极、向上的力量。

阴:阴,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概念,代表消极、向下的力量。

正天下之位:正天下之位,指纠正天下的秩序。

春秋:春秋,指《春秋》这部史书,也泛指春秋时期。

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仪式。

劫:劫,古代求雨时的一种仪式,通过鸣鼓等方式来请求雨水。

灵山:灵山,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也泛指神山。

河伯:河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河流之神。

精:精,指人的精气,也指天地之间的精华。

气:气,指天地之间的气息,也指人的生命力。

度量权衡:度量权衡,古代用来衡量物体重量和体积的工具。

黍:黍,一种谷物,古代常用来作为度量单位。

豆:豆,古代容量单位,一豆等于十六黍。

铢: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

斤:斤,古代重量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

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石: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等于四钧。

六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六部儒家经典,是古代中国儒家学者认为最重要的经典。

四灵:指麒麟、凤凰、龟、龙四种神兽,象征着天地四方的和谐与吉祥。

德盛:指德行高尚,道德深厚。

畜:指饲养,这里指将四灵作为象征性的饲养。

治平:指国家治理和平,社会稳定。

时气:指时节的气候。

麒麟: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仁爱。

麕身:指麒麟的身体。

牛尾:指麒麟的尾巴像牛。

圆顶一角:指麒麟头顶圆形,独角。

仁怀义:指内心充满仁爱和正义。

律吕:古代音乐中的音阶。

中规中矩:指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择土而践:指选择合适的土地居住。

位平然后处:指地位稳固后才能安居。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高贵、美好。

天老:古代神话中的仙人,据说能通天达地。

鸿前麟后:指凤凰的前身像鸿雁,后身像麒麟。

蛇颈鱼尾:指凤凰的颈像蛇,尾像鱼。

鹤植鸳鸯:指凤凰的站立姿势像鹤,飞翔姿态像鸳鸯。

龙文龟身:指凤凰的文采像龙,身体像龟。

燕喙鸡噣:指凤凰的喙像燕,脚像鸡。

骈翼而中注:指凤凰的翅膀并排,中间有注。

首戴德,顶揭义,背负仁,心信志,食则有质,饮则有仪,往则有文,来则有嘉:指凤凰的各种品质和表现。

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飞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指凤凰的不同鸣叫代表不同的意义。

翼挟义,衷抱忠,足履正,尾系武:指凤凰的各种品质。

合金,合鼓:指凤凰的声音和谐如金鼓。

黄冕:古代帝王祭祀时戴的冠冕。

黄绅:古代帝王祭祀时佩戴的带子。

中宫:古代宫廷中的中心位置。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

灵龟:传说中的神龟,象征着长寿和智慧。

五色:指五种颜色,通常指青、黄、赤、白、黑。

蛇头龙翅:指神龟的头像蛇,翅膀像龙。

左精象日,右精象月:指神龟的左边像太阳,右边像月亮。

千岁之化:指神龟千年不老,具有神奇的变化能力。

吉凶存亡之变:指神龟能预知吉凶和生死的变化。

神龙: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变化无穷。

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高乎其着也:指神龙的高低、光明和神秘。

一有一亡忽微哉,斐然成章,虚无则精以知,动作者灵以化:指神龙的变化和神奇。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辟神:指敬畏神明。

鸧鸧:鸟鸣声。

三苗:古代部落名,后成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贯桑而生:指三苗的部落成员共同种植桑树。

同为一秀:指三苗的部落成员共同繁荣昌盛。

成王:周朝的一位帝王,名姬诵。

周公:周朝的大臣,名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

越裳氏:古代南方的一个部落。

重译而朝:指越裳氏通过多次翻译前来朝见。

黄发:指年长的人。

丹朱: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相传是帝喾的儿子。

穆王:周朝的一位帝王,名姬满。

虢: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晋:晋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山西一带。

孤竹: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卑耳溪:古代的一条河流。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

圣人:指道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吴:吴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越:越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天的浙江一带。

隳:毁坏,摧毁。

会稽:会稽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是古代越国的发源地。

骨专车:骨节可以装满一车,形容骨节巨大。

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禹: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以治水闻名。

防风氏:古代部族名,后成为氏族名。

社稷:古代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王者:君主,统治者。

汪芒氏:古代部族名。

长狄氏:古代部族名。

僬侥氏:古代部族名,传说中身材矮小的人。

肃慎氏:古代东北地区的民族。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九夷百蛮: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泛称。

方贿:地方特产。

大姬:周武王的女儿。

虞胡公:虞国君主。

分同姓以珍玉:将珍贵的玉石分给同姓的贵族。

分别姓以远方职贡:将远方贡品分给不同姓的贵族。

故府:古代收藏文物的地方。

土缶:用土制成的罐子。

羊:羊,一种家畜。

夔罔两:古代神话中的木怪。

龙罔象:古代神话中的水怪。

羵羊:古代神话中的土怪。

黄熊:古代神话中的鬼怪。

羽山:古代神话中的地名。

羽渊:古代神话中的水名。

夏郊:夏朝的祭祀活动。

周室:周朝的朝廷。

虢公:虢国君主。

蓐收:古代神话中的天罚神。

石言:石头自言自语,古代神话中的现象。

猬:刺猬,一种小型哺乳动物。

鵔鸃:一种猛禽。

豹:豹,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驳: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似马。

谏珂: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狐裘:用狐狸皮制成的衣服。

藜藿:野菜。

五鼎之具:古代贵族的饮食器具。

妖:古代神话中的不祥之兆。

妖已在前:不祥之兆已经出现。

月八日:古代以农历计算日期,月八日即农历的第八天。

赵简子:赵简子,春秋时期赵国的国君,姓赵名鞅,是赵武灵王的父亲。

翟封荼:翟封荼,春秋时期翟国(今山西境内)的官员。

雨谷:雨谷,指谷雨时节降雨,此处比喻不寻常的自然现象。

雨血:雨血,指天降血雨,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常被古人视为不祥之兆。

马生牛,牛生马:马生牛,牛生马,指马和牛生出了对方的物种,这在生物学上是不可能的,古人认为这是妖异现象。

杂牧:杂牧,指不同种类的牲畜放在一起饲养。

百官肆断而无告:百官肆断而无告,指官员们任意断案,百姓无处申诉。

政令不竟而数化:政令不竟而数化,指政令没有完成就频繁更改。

士巧贪而有怨:士巧贪而有怨,指士人(知识分子)中有些人机巧贪婪且心怀怨恨。

哀公:哀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稷:稷,五谷之神,此处指祭祀稷神。

巫官:巫官,古代负责祭祀和占卜的官员。

苗父:苗父,古代传说中的医生,以神秘的治疗方法著称。

俞柎:俞柎,古代传说中的医生,以高超的医术闻名。

尸厥:尸厥,指突然昏厥,失去知觉。

郑医秦越人:郑医秦越人,即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生。

中庶子:中庶子,古代官名,为诸侯王的近臣。

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苗父行医时,用菅草做席子,用草扎成狗的样子,面向北方祈祷,只说十句话。

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俞柎行医时,能够触摸到脑髓,束紧腹部,通过烧灼九窍来调整经络。

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都是扁鹊治疗太子时使用的医术和药物。

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都是扁鹊治疗太子时使用的辅助手段。

完山之鸟:完山之鸟,指完山上的鸟,此处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深情。

景公: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晏子: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先君灵公:先君灵公,指晏子的前任国君。

畴:畴,田地,此处指田地上的作物。

麻:麻,一种植物,可以用来制作衣物。

庄王:庄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有萧氏:有萧氏,指一个姓萧的家族。

巷其不善乎!何沟之不浚也?:巷其不善乎!何沟之不浚也?这是庄王对路室之人的质问,意为“巷子不好吗?为什么沟渠不疏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辨物-评注

赵简子问翟封荼曰:‘吾闻翟雨谷三日,信乎?’曰:‘信。’‘又闻雨血三日,信乎!’曰:‘信。’‘又闻马生牛,牛生马,信乎?’曰:‘信。’简子曰:‘大哉,妖亦足以亡国矣!’对曰:‘雨谷三日,虻风之所飘也;雨血三日,鸷鸟击于上也;马生牛,牛生马,杂牧也,此非翟之妖也。’简子曰:‘然则翟之妖奚也?’对曰:‘其国数散,其君幼弱,其诸卿货其大夫,比党以求禄爵,其百官肆断而无告,其政令不竟而数化,其士巧贪而有怨,此其妖也。’

这段文字通过赵简子与翟封荼的对话,揭示了古代中国对“妖”这一现象的理解。‘雨谷三日’、‘雨血三日’、‘马生牛,牛生马’等奇异现象,在古代被认为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国家将亡。然而,翟封荼却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解释了这些现象的自然原因,即‘虻风之所飘’、‘鸷鸟击于上’、‘杂牧也’。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理性认知,以及在面对异常现象时,不盲目迷信的态度。

‘雨谷三日’和‘雨血三日’的对比,体现了自然现象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微妙关系。‘雨谷三日’可能是因为风将谷物吹散,而‘雨血三日’则可能是鸟儿击落,这些自然现象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

翟封荼对‘马生牛,牛生马’的解释,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规律的尊重。他认为这是由于杂牧导致的,而非妖异。这表明古代中国对生物现象有着科学的理解。

简子对‘妖’的感慨,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他认为‘妖’足以亡国,说明在古代中国,‘妖’被视为一种警示,提醒统治者关注国家政治和社会问题。

‘其国数散,其君幼弱,其诸卿货其大夫,比党以求禄爵,其百官肆断而无告,其政令不竟而数化,其士巧贪而有怨,此其妖也。’这段话揭示了翟封荼对翟国现状的深刻洞察。他认为翟国的‘妖’并非自然现象,而是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表现。

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问善卜之巫官,巫官变曰:‘稷负五种,托株而从天下,未至于地而株绝,猎谷之老人张衽以受之,何不告祀之?’公从之,而疾去。

这段文字通过哀公射中稷神而生病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哀公因射中神而生病,通过祭祀巫官的建议,进行祭祀,疾病得以治愈。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祭祀仪式的重视。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利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捣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

这段文字讲述了扁鹊治愈赵王太子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中国医学的神奇和医者的仁心。扁鹊在面对太子的死亡时,并没有束手无策,而是通过自己的医术,成功地挽救了太子的生命。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医学的重视和对医者的尊敬。

扁鹊对中庶子的回答,体现了古代中国医者的谦逊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承认自己不能像上古或中古的医者那样神奇,但他对自己的医术充满信心,并成功地治愈了太子。

孔子晨立堂上,闻哭者声音甚悲,孔子援琴而鼓之,其音同也。孔子出,而弟子有咤者,问:‘谁也?’曰:‘回也。’孔子曰:‘回何为而咤?’回曰:‘今者有哭者其音甚悲,非独哭死,又哭生离者。’孔子曰:‘何以知之?’回曰:‘似完山之鸟。’孔子曰:‘何如?’回曰:‘完山之鸟生四子,羽翼已成乃离四海,哀鸣送之,为是往而不复返也。’孔子使人问哭者,哭者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之,将与其别也。’孔子曰:‘善哉,圣人也!’

这段文字通过孔子和弟子的对话,展现了古代中国对生死离别和人性关怀的深刻理解。孔子的琴声与哭声相呼应,表明他对生死的感慨。弟子的回答则揭示了生离死别的悲伤,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景公畋于梧丘,夜犹蚤,公姑坐睡而梦有五丈夫,北面幸卢,称无罪焉。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梦,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而诛无罪耶?’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首而葬之,曰五丈夫之丘。其此耶?’公令人掘而求之,则五头同穴而存焉。公曰:‘嘻,令吏葬之。’国人不知其梦也,曰:‘君悯白骨,而况于生者乎?’不遗余力矣,不释余智矣,故曰,人君之为善易矣。

这段文字讲述了景公梦到五位被杀的丈夫,并通过晏子的解释,揭示了古代中国对历史和因果报应的重视。景公通过梦境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最终通过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

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孝子孙弃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

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对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关于死后的世界,既不能确定有知,也不能确定无知,这体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

王子建出守于城父,与成公干遇于畴中,问曰:‘是何也?’成公干曰:‘畴也。’‘畴也者,何也?’曰:‘所以为麻也。’‘麻也者,何也?’曰:‘所以为衣也。’成衣干曰:‘昔者庄王伐陈,舍于有萧氏,谓路室之人曰:巷其不善乎!何沟之不浚也?庄王犹知巷之不善,沟之不浚,今吾子不知畴之为麻,麻之为衣,吾子其不主社稷乎?’王子果不立。

这段文字通过王子建和成公干的对话,揭示了古代中国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的认识。成公干通过‘畴’和‘麻’的比喻,告诫王子建要注重学习和实践,否则将无法承担国家重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辨物》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9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