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复恩

作者: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西汉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主要以其对古代经典的整理与注解闻名。《说苑》是他整理并编纂的一部杂著,书中涉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内容。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1世纪)。

内容简要:《说苑》是一部以历史故事、人物言论和智谋为基础的典籍,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书中通过讲述历代君臣的治国理政、忠臣与权臣的互动、智者的谋略等,探讨了政治和社会的规律。它不只是历史的记载,更蕴含了对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哲理,是研究古代政治思想的珍贵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复恩-原文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君臣相与以市道接,君悬禄以待之,臣竭力以报之;逮臣有不测之功,则主加之以重赏,如主有超异之恩,则臣必死以复之。

孔子曰:北方有兽,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兽也,甚矣其爱蛩蛩巨虚也,食得甘草,必啮以遗蛩蛩巨虚,蛩蛩巨虚见人将来,必负蟨以走,蟨非性之爱蛩蛩巨虚也,为其假足之故也,二兽者亦非性之爱蟨也,为其得甘草而遗之故也。

夫禽兽昆虫犹知比假而相有报也,况于士君子之欲与名利于天下者乎!

夫臣不复君之恩而苟营其私门,祸之源也;君不能报臣之功而惮刑赏者,亦乱之基也。

夫祸乱之原基,由不报恩生矣。

赵襄子见围于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张孟谈谓襄子曰:‘晋阳之中,赫无大功,今与之上赏,何也?’

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礼唯赫也。子虽有功皆骄,寡人与赫上赏,不亦可乎?’

仲尼闻之曰:‘赵襄子可谓善赏士乎!赏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礼矣。’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黎黑,手足胼胝,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

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夫高明至贤,德行全诚,耽我以道,说我以仁,暴浣我行,昭明我名,使我为成人者,吾以为上赏;防我以礼,谏我以谊,蕃援我使我不得为非,数引我而请于贤人之门,吾以为次赏;夫勇壮强御,难在前则居前,难在后则居后,免我于患难之中者,吾又以为之次。且子独不闻乎?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周内史叔舆闻之曰:‘文公其霸乎!昔圣王先德而后力,文公其当之矣,诗云:‘率履不越’,此之谓也。’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黎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中夜而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

对曰:‘笾豆茵席,所以官者也,而弃之;颜色黎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

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刀沈璧而盟。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一蛇无穴,号于中野。’

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

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晋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舟之侨去虞而从焉,文公反国,择可爵而爵之,择可禄而禄之,舟之侨独不与焉,文公酌诸大夫酒,酒酣,文公曰:‘二三子盍为寡人赋乎?’

舟之侨曰:‘君子为赋,小人请陈其辞,辞曰:有龙矫矫,顷失其所;一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反其渊,安宁其处,一蛇耆干,独不得其所。’

文公瞿然曰:‘子欲爵耶?请待旦日之期;子欲禄邪?请今命廪人。’

舟之侨曰:‘请而得其赏,廉者不受也;言尽而名至,仁者不为也。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曲草兴起,莫之能御。今为一人言施一人,犹为一块土下雨也,土亦不生之矣。’

遂历阶而去。

文公求之不得,终身诵甫田之诗。

邴吉有阴德于孝宣皇帝微时,孝宣皇帝即位,众莫知,吉亦不言,吉从大将军长史转迁至御史大夫,宣帝闻之,将封之,会吉病甚,将使人加绅而封之,及其生也,太子太傅夏侯胜曰:‘此未死也,臣闻之,有阴德者必飨其乐以及其子孙;今此未获其乐而病甚,非具死病也。’

后病果愈,封为博阳侯,终飨其乐。

魏文侯攻中山,乐羊将,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喜功之色,文侯命主书曰:‘群臣宾客所献书操以进。’

主书者举两箧以进,令将军视之,尽难中山之事也,将军还走北面而再拜曰:‘中山之举也,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平原君既归赵,楚使春申君将兵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谈谓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乎?’平原君曰:‘赵亡即胜虏,何为不忧?’李谈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之,可谓至困;而君之后宫数百,妇妾荷绮縠,厨余粱肉;士民兵尽,或剡木为矛戟;而君之器物钟磬自恣,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而全,君何患无有?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间,分工而作之,家所有尽散以飨食士,方其危苦时易为惠耳。’于是平原君如其计,而勇敢之士三千人皆出死,因从李谈赴秦军,秦军为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军遂罢。李谈死,封其父为孝侯。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 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此有阴德者必有阳报也。

赵宣孟将上之绛,见翳桑下有卧饿人不能动,宣孟止车为之下,餐自含而餔之,饿人再咽而能食,宣孟问:‘尔何为饥若此?’对曰:‘臣居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致,以故至若此。’宣孟与之壶餐,脯二胊,再拜顿首受之,不敢食,问其故,对曰:‘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将以贡之。’宣孟曰:‘子斯食之,吾更与汝。’乃复为之箪食,以脯二束与钱百。去之绛,居三年,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召宣孟而饮之酒,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命房中士疾追杀之,一人追疾,既及宣孟,向宣孟之面曰:‘今固是君邪!请为君反,死。’宣孟曰:‘子名为谁?’及是且对曰:‘何以名为?臣是夫桑下之饿人也。’遂斗,而死,宣孟得以活,此所谓德惠也。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尽其力;夫德一人活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故曰德无细,怨无小,岂可无树德而除怨,务利于人哉!利施者福报,怨往者祸来,形于内者应于外,不可不慎也,此书之所谓德无小者也。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君胡可不务爱士乎!

孝景时,吴楚反,袁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盎为吴相时,从史与盎侍儿私通,盎知之不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从史惧亡归,盎自追,遂以侍儿贿之,复为从史。及盎使吴见围守,从史适为守盎校司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不信,曰:‘公何为者也?’司马曰:‘臣故为君从史盗侍儿者也。’盎乃敬对曰:‘公见亲,吾不足以累公。’司马曰:‘君去,臣亦且亡避,吾亲君,何患!’乃以刀决帐,率徒卒道出,令皆去,盎遂归报。

智伯与赵襄子战于晋阳下而死,智伯之臣豫让者怒,以其精气能使襄主动心,乃漆身变形,吞炭更声,襄主将出,豫让伪为死人,处于梁下,驷马惊不进,襄主动心,使使视梁下得豫让,襄主重其义不杀也。又盗,为抵罪,被刑人赭衣,入缮宫,襄主动心,则曰必豫让也,襄主执而问之曰:‘子始事中行君,智伯杀中行君,子不能死,还反事之;今吾杀智伯,乃漆身为疠,吞炭为哑,欲杀寡人,何与先行异也?’豫让曰:‘中行君众人畜臣,臣亦众人事之;智伯朝士待臣,臣亦朝士为之用。’襄子曰:‘非义也?子壮士也!’乃自置车库中,水浆毋入口者三,日以礼豫让,让自知,遂自杀也。

晋逐栾盈之族,命其家臣有敢从者死,其臣曰:‘辛俞从之。’吏得而将杀之,君曰:‘命汝无得从,敢从何也?’辛俞对曰:‘臣闻三世仕于家者君之,二世者主之;事君以死,事主以勤,为之赐之多也。今臣三世于栾氏,受其赐多矣,臣敢畏死而忘三世之恩哉?’晋君释之。

留侯张良之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厘王、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

韩破,浪家童三百人,弟死不葬,良悉以家财求刺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遂学礼淮阳,东见沧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于博浪沙,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购甚急,良更易姓名,深亡匿,后卒随汉报秦。

鲍叔死,管仲举上衽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

管仲曰:‘非夫子所知也,吾尝与鲍子负贩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怯,知我之欲有所明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晋赵盾举韩厥,晋君以为中军尉;赵盾死,子朔嗣为卿。

至景公三年,赵朔为晋将,朔取成公姊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梦见叔带持龟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占,垂绝而后好,赵史援占曰:此甚恶非君之身,及君之子,然亦君之咎也。

至子赵朔,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晋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至,赵盾遍告诸将曰:‘赵穿弑灵公,盾虽不知犹为首贼,臣杀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

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后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屠岸贾不听,厥告赵朔趋亡,赵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且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括。

赵婴齐,皆灭其族;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后生男乳,朔客程婴持亡匿山中,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曰:‘大业之後不遂者为祟。’

景公疾问韩厥,韩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後,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行衍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喙,降佐殷帝太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有绝祀;今及吾君独灭之,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

景公问曰:‘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对,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官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令,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令,群臣之愿也。’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军,将军遂返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故人安可以无恩,夫有恩于此故复于彼;非程婴则赵孤不全,非韩厥则赵后不复。韩厥可谓不忘恩矣。

北郭骚踵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

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其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白之。’

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晏子。’

逡巡而退,因自杀也。

公闻之大骇,乘驰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之。

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吴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卫,宁文子具纻絺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曰:‘吴虽大国也,不坏交假之道,则亦敬矣,又何礼焉!’

宁文子不听,遂致之吴赤市。

至于智氏,既得事,将归吴,智伯命造舟为梁,吴赤市曰:‘吾闻之,天子济于水,造舟为梁,诸侯维舟为梁,大夫方舟。方舟,臣之职也,且敬太甚必有故。’

使人视之,视则用兵在后矣,将亦袭卫。

吴赤市曰:‘卫假吾道而厚赠我,我见难而不告,是与为谋也。’

称疾而留,使人告卫,卫人警戒,智伯闻之,乃止。

楚魏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谋欲伐齐。愿先生与寡人共忧之。’

淳于髡大笑而不应,王后问之,又复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不应,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

淳于髡对曰:‘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臣邻之祠田也,以奁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谷百车,蟹堁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

王曰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立为上卿。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

简子曰:‘何哉?’

阳虎对 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 亦过半矣。’

‘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 兵。’

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

‘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 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

‘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 择之。’

魏文侯与田子方语,有两僮子衣青白衣,而侍于君前,子方曰:‘此君之宠子乎!’

文 侯曰:‘非也,其父死于战,此其幼孤也,寡人收之。’

子方曰:‘臣以君之贼心为足矣, 今滋甚,君之宠此子也,又且以谁之父杀之乎?’

文侯愍然曰:‘寡人受令矣。’

自是以 后,兵革不用。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子自吮其脓,其母泣之,旁人曰:‘将军于而 子如是,尚何为泣?’

对曰:‘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注水之战,战不旋踵而死;今又 吮之,安知是子何战而死,是以哭之矣!’

东闾子尝富贵而后乞,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

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 荐一人也;吾尝富三千万者再,未尝富一人;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

孔子曰:‘物之难矣, 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歜之父争田,不胜。

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歜为仆;夺庸 织之妻,而使织为参乘;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歜以鞭抶织,织怒,歜曰:‘人夺女 妻,而不敢怒;一抶女,庸何伤!’

织曰:‘孰与刖其父而不病,奚若?’乃谋杀公,纳之 竹中。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家见公子宋之食指动,谓公子家曰:‘我如是必尝异味。’

及 食大夫鼋,召公子宋而不与;公子宋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之。

公子宋与公子 家先遂杀灵公。

子夏曰:‘春秋者,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者也;此非一日之 事也,有渐以至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复恩-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那些施舍道德的人不看重自己的德行,接受恩惠的人也必定会回报;因此,臣子勤劳地为君主服务而不求回报,君主施恩于下民而不图回报,所以《易经》说:‘勤劳而不抱怨,有功而不自夸,这是最厚道的。’君臣之间如果用市场交易的方式相处,君主提供俸禄等待臣子回报,臣子竭尽全力来回报;等到臣子有超出常人的功绩,君主就给予重赏,如果君主有超常的恩惠,臣子必定会以死来回报。孔子说:北方有一种野兽,名叫蟨,前脚像鼠,后脚像兔,这种野兽非常爱护蛩蛩巨虚,吃到甘草后,一定会咬碎分给蛩蛩巨虚。蛩蛩巨虚看到人来,一定会背着蟨逃跑。蟨并不是天生就爱蛩蛩巨虚,是因为它需要蟨的假脚。这两只野兽也不是天生就爱蟨,是因为蟨给了它们甘草。连禽兽昆虫都知道互相帮助并且回报,何况那些想在天下获得名声和利益的人呢!臣子如果不回报君主的恩惠而只顾自己的私利,这是祸患的根源;君主如果不能回报臣子的功绩而害怕赏罚,这也是混乱的根源。祸乱的根源,都是由不回报恩惠产生的。

赵襄子在晋阳城被围困,解围后,奖赏了五位有功的臣子,高赫没有功劳却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五位有功的臣子都很生气。张孟谈对赵襄子说:‘在晋阳城被围困的时候,高赫没有做出什么大功,现在却得到了最高的奖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我在困境中,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对君主和臣子的礼节。你们虽然有功,但都变得骄傲,我给高赫最高的奖赏,不是也很合理吗?’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赵襄子可以说是善于奖赏士人的了!奖赏一个人,使得天下所有的臣子都不敢失去君臣之间的礼节。’

晋文公逃亡时,陶叔狐跟随他,文公回国后,赏赐了三次却没有赏到陶叔狐。陶叔狐见到咎犯说:‘我跟随君主逃亡了十三年,脸色憔悴,手脚粗糙,现在君主回国后行赏三次却没有提到我,难道君主忘记了我和我的大功吗?’咎犯向文公转达了陶叔狐的话,文公说:‘哎呀,我怎么会忘记你呢!高明至贤的人,德行完备,用道德来教导我,用仁爱来说服我,洗刷我的行为,显扬我的名声,使我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我认为这是最大的奖赏;用礼节来约束我,用道义来劝谏我,用帮助来阻止我犯错误,多次引导我向贤人请教,我认为这是次一等的奖赏;勇敢坚强,困难在前就冲在前,困难在后就退在后,使我免于患难,我认为这也是次一等的奖赏。而且你没有听说过吗?使死者复生,不如使生者活得好;使国家灭亡,不如使国家繁荣昌盛。赏赐了三次之后,勤劳的士人排在次一等的奖赏,勤劳的士人,你本来就是首位的,我怎么会忘记你呢!’周内史叔舆听到这件事后说:‘文公将要称霸了!过去圣王先重视道德而后重视力量,文公正是这样。’《诗经》中说:‘遵循正道,不越雷池一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晋文公回国,到了河边,命令丢弃食具、垫子、席子,那些脸色憔悴,手脚粗糙的人跟在后面。咎犯听到这件事,半夜哭泣起来,文公说:‘我逃亡了十九年,现在将要回国,夫子不高兴反而哭泣,难道不想让我回国吗?’咎犯回答说:‘食具、垫子、席子,是用来供官员使用的,现在都丢弃了;脸色憔悴,手脚粗糙的人,是用来承担劳苦的,现在都跟在后面;我听说国君遮蔽了士人,就得不到忠臣;大夫遮蔽了朋友,就得不到忠实的友人。现在到了国内,我在被遮蔽之中,非常悲伤,所以哭泣。’文公说:‘祸福和利害不与咎犯相同的人,就像白水一样。’他向咎犯祝告,用刀沉璧发誓。

介子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君主在世了,天没有灭亡晋国,必将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如果不是君主又是谁呢?只有你们几个认为这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很荒谬吗?’文公即位后,赏赐没有涉及到介子推,介子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请求一下?’介子推说:‘以怨报德,罪过更大。而且说出怨言,不吃他的食物。’他的母亲说:‘也让君主知道。’介子推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还需要装饰吗?’他的母亲说:‘能这样,就和你一起隐居。’直到死都没有再见到介子推,他的追随者很同情他,就在宫门上挂了一块牌子说:‘有龙矫矫,突然失去了它的地方;五条蛇跟随它,周游天下,龙回到它的深渊,安顿了它的处所,四条蛇进入洞穴,都有了安身之处,一条蛇没有洞穴,在中野呼号。’文公出来看到牌子说:‘哎呀,这是介子推啊。我正担心王室没有图谋他的功绩。’派人去找他,他已经逃走了,于是寻找他的下落,听说他进入了绵上山中。于是文公在绵上山中设立封地,作为介子推的田地,称为介山。

晋文公逃亡时,舟之侨离开虞国去追随他,文公回国后,选择可以封爵的人封爵,选择可以赏禄的人赏禄,舟之侨却没有被选中。文公给各位大夫斟酒,酒喝得正高兴时,文公说:‘各位,为什么不为我赋诗呢?’舟之侨说:‘君子赋诗,小人请陈述我的话,我的话说:有龙矫矫,突然失去了它的地方;一条蛇跟随它,周游天下,龙回到它的深渊,安顿了它的处所,一条蛇干渴了,却找不到它的地方。’文公惊讶地说:‘你是想要封爵吗?请等待明天的约定;你是想要赏禄吗?请现在命令仓库的人。’舟之侨说:‘请得到赏赐,廉洁的人不会接受;话说完了,名声也就到了,仁爱的人不会去做。’现在天下大雨,即使是弯曲的草也会生长,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现在为一个说法奖赏一个人,就像在一块土地上降雨,土地也不会生长。说完就离开了。文公找不到他,终身都念诵《甫田》这首诗。

邴吉在孝宣皇帝还未显赫的时候,就对他有隐德。孝宣皇帝即位后,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邴吉也没有说。邴吉从大将军长史转任御史大夫,宣帝听说后,打算封赏他,恰逢邴吉病重,宣帝派人给他加冠带封赏,到了他去世的时候,太子太傅夏侯胜说:‘这个人还没有死,我听说,有隐德的人必定会享受到他的快乐以及他的子孙;现在这个人还没有享受到他的快乐,病得很重,这不是一般的病。’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被封为博阳侯,最终享受了他的快乐。

魏文侯攻打中山,乐羊为将,攻下中山后,回来向文侯报告,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色。文侯命令主书说:‘群臣和宾客所献的书,拿给我看。’主书的人举起两个书箱来,里面都是指责攻打中山的事情。乐羊回来后,转身向北面跑过去,再次行礼说:‘中山的攻下,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的功绩。’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楚国的春申君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魏国的信陵君也假传君命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去援救赵国。但在他们到达之前,秦国已经紧急包围了邯郸。邯郸形势危急,即将投降,平原君对此感到忧虑。邯郸的旅馆管理员的儿子李谈对平原君说:‘您难道不担心赵国灭亡吗?’平原君回答:‘如果赵国灭亡了,我就战胜了敌人,有什么好担忧的?’李谈说:‘邯郸的百姓已经到了煮骨头吃孩子的地步,可以说是极度困苦;而您的后宫里有几百个妇女,她们穿着华丽的衣服,厨房里剩余的是粮食和肉;士兵们和民兵们都拿起了木制的矛戟;而您的乐器钟磬随意摆放。如果秦国攻破赵国,您怎么还能拥有这些?如果赵国能够保全,您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如果您真的能让您的夫人和以下的人一起加入士兵的行列,分工合作,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分发给士兵享用,那么在危机和困苦的时候,您就可以轻易地行善了。’于是平原君按照李谈的计策行事,三千名勇敢的士兵都愿意为他赴死,他们跟随李谈一起加入了秦军,秦军因此后退了三十里。同时,楚魏的援军也到达了,秦军最终撤退。李谈战死,他的父亲被封为孝侯。

秦缪公曾经外出,丢失了他的骏马,他自己去寻找,发现有人已经杀了他的马,正在一起吃马肉。缪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那些人都害怕地站起来,缪公说:‘我听说吃骏马肉的人如果不喝酒就会杀人。’于是他依次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感到惭愧地离开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缪公,包围了他。当年吃马肉的人相互商量说:‘我们可以为了吃马肉得到的酒而拼死一战。’于是他们冲破了包围。缪公最终得以解围,战胜了晋国,俘虏了晋惠公回国,这就是所谓的德行付出后福报到来。

楚庄王赐给群臣酒喝,太阳快落山时,大家喝得正高兴,灯烛灭了,有人拉住了美女的衣服。美女扯断了那人的冠缨,告诉楚庄王:‘现在灯烛灭了,有人拉我的衣服,我扯下了他的冠缨,请点灯看看。’楚庄王说:‘赐给人酒,让他们喝醉失礼,为什么要显露出妇女的贞节而侮辱士人呢?’于是他命令左右的人:‘今天和我一起喝酒,不扯掉冠缨的人不高兴。’有一百多人都扯掉了冠缨,然后点上灯,大家都很高兴地结束了宴会。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有一个臣子常常冲在最前面,五次交锋五次奋勇,打退了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楚庄王感到奇怪,问:‘我的德行浅薄,又没有特别对待过您,您为什么愿意拼死而不怀疑呢?’他回答说:‘我本来应该被处死,以前喝醉时失礼,大王宽容地没有惩罚我;我始终不敢因为得到大王的恩惠而不报答大王,我常常愿意肝脑涂地,用我的鲜血洗刷敌人的罪行,我才是那个夜里扯掉冠缨的人。’于是他们打败了晋军,楚国因此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所谓的阴德必有阳报。

赵宣孟要前往绛地,看到桑树下有一个饿得不能动的人,宣孟停下车来,自己含着食物喂他,饿人吞了几口后能够吃东西了。宣孟问他:‘你为什么这么饿?’他回答说:‘我住在绛地,回家后粮食断了,我羞于行乞,也讨厌自己去找食物,所以到了这个地步。’宣孟给了他一壶饭和一些干肉,他两次跪拜磕头接受了,不敢吃。宣孟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刚才吃的食物很好,我有个老母亲,我要拿这些去给她。’宣孟说:‘你尽管吃,我会再给你。’于是他又给他准备了食物和一些干肉和一百钱。他离开后,三年过去了,晋灵公想要杀宣孟,在房中埋伏了士兵,召唤宣孟来喝酒,宣孟知道了这件事,在喝到一半时借口出去,灵公命令房中的士兵迅速追赶杀了他。一个士兵追赶得很快,追上了宣孟,对着宣孟的脸说:‘现在确实是您!请允许我为您报仇,即使死了也值得。’宣孟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以前是您的从史,偷了您的侍女。’宣孟恭敬地回答:‘您对我这么好,我不足以连累您。’士兵说:‘您走了,我也要逃走,我亲近您,有什么好怕的!’于是他用刀割断了帐篷,带领士兵们悄悄地离开了,命令他们都离开,宣孟得以安全返回。

智伯和赵襄子在晋阳城下交战,智伯战死。智伯的臣子豫让愤怒,因为他认为自己的精神可以影响赵襄子,于是他把自己漆成黑色,改变声音,吞炭改变声音,赵襄子即将出行时,豫让假装成死人躺在桥下,马受惊不敢前进,赵襄子感到不安,派人查看桥下,发现了豫让,赵襄子重视他的义气而没有杀他。后来豫让又偷袭,为了抵罪,被处以刑罚,穿着红色的衣服进入宫中,赵襄子感到不安,认为一定是豫让,于是抓住他问:‘你最初侍奉中行君,智伯杀了中行君,你没能为他而死,反而回来侍奉他;现在我杀了智伯,你却把自己漆成癞痢,吞炭改变声音,想要杀我,这与先前有什么不同?’豫让说:‘中行君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也把中行君当普通人;智伯待我如上宾,我也把智伯当上宾。’赵襄子说:‘这不是不义吗?你是个壮士!’于是他把车停在车库里,三天不喝水不吃饭,用礼节对待豫让,豫让知道了,于是自杀。

晋国驱逐了栾盈的家族,命令他们的家臣如果有敢跟随的,就处死。家臣辛俞回答说:‘我听说三代为同一家族服务的人是君主,两代的人是主人;为君主而死,为主人勤劳,这是对他们赐予的恩惠很多。现在我三代都在栾氏家族服务,受到的恩惠很多,我怎么敢因为害怕死亡而忘记三代的恩情呢?’晋君释放了他。

留侯张良的祖父曾经担任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国相。他的父亲张平曾经担任过厘王、悼惠王的国相。悼惠王在位二十三年时张平去世,二十岁时秦国灭掉了韩国,张良年纪还小,还没有为韩国效力。韩国被灭后,张良带着家中的三百个仆人四处流浪,他的弟弟死了也没有安葬。张良用家中的全部财产雇佣刺客刺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五代都担任过韩国国相的缘故,张良于是前往淮阳学习礼仪,并在东方见到了沧海君,得到了一位力士,用了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秦皇帝东巡时,张良和这位力士在博浪沙狙击秦皇帝,但误中了副车。秦皇帝大怒,大举搜捕,悬赏捉拿张良,张良改名换姓,深入山林隐藏起来,后来随汉军击败了秦国。

鲍叔牙去世时,管仲提起衣襟哭泣,眼泪如雨下。随从的人说:‘您和他不是父子关系,这是为什么?’管仲说:‘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曾经和鲍叔牙在南阳贩夫走卒,我在市场上三次受到羞辱,鲍叔牙没有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有更大的志向;鲍叔牙曾经和我谈论过治国之道,但三次都没有被采纳,鲍叔牙没有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明君;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分财,我拿得最多,鲍叔牙没有认为我贪婪,他知道我并不缺钱。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为他哀悼呢!’

晋国的赵盾推荐韩厥,晋君任命韩厥为中军尉。赵盾去世后,他的儿子赵朔继任为卿。到了晋景公三年,赵朔成为晋国的将领,他娶了成公的姐姐为夫人。大夫屠岸贾想要诛杀赵氏家族。起初,赵盾在梦中梦见叔带手持龟甲哭泣得很伤心,过了一会儿又笑起来,拍手唱歌。赵盾占卜,结果不佳,但后来好转。赵史占卜说:这是一个很坏的兆头,不是君王本人,而是您的子孙,但这也是您的过错。到了赵朔这一代,赵氏家族日益衰落。屠岸贾起初受到灵公的宠爱,到了晋景公时期,他成为司寇,准备发动政变。于是他调查灵公的凶手,直到赵盾。赵盾遍告各位将领说:‘赵穿弑杀了灵公,虽然我不知道,但我是首恶,臣子杀君王,子孙在朝,怎么能够不惩罚罪行,请诛杀他们!’韩厥说:‘灵公遇害时,赵盾在国外,我们先君认为他没有罪,所以没有诛杀;现在各位将领要诛杀他的后代,这不是先君的意思,而是你们擅自诛杀;擅自诛杀被称为乱臣,有大事情而君王不闻不问,这是无君的表现。’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诉赵朔赶快逃亡,赵朔不肯,说:‘您必须保证赵氏的祭祀不会断绝,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韩厥答应了他,称病不出。屠岸贾没有请示就擅自带领将领攻打赵氏在下宫,杀死了赵朔、赵括。赵婴齐,全部灭族;赵朔的妻子成公的姐姐有遗腹子,逃到宫中藏匿,后来生了一个男孩,赵朔的门客程婴带着他逃到山中隐藏起来,住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占卜说:‘大业之后不顺利的是妖邪。’景公询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的存在,于是说:‘大业之后,在晋国断绝祭祀的是赵氏。自从中行衍以来都是嬴姓,中衍人面鸟喙,辅佐殷帝太戊和周天子,都有明德,下至幽厉无道,而叔带离开周朝到晋国,辅佐先君文侯,到了成公,世代有功,从未断绝祭祀;现在只有我们君王独自灭掉了他们,赵氏的宗族人民都为他们感到悲伤,所以看到龟甲和竹签,希望君王考虑。’景公问:‘赵氏还有后裔子孙吗?’韩厥如实回答,于是景公和韩厥商议立赵氏孤儿为君,召唤他并藏在宫中,将领们进宫问候病情,景公通过韩厥的势力,胁迫将领们见到赵氏孤儿,孤儿的名字叫赵武,将领们不得已说:‘以前下官之难,是屠岸贾干的,假托君王之令,命令群臣,如果不是这样,谁敢发动政变?微君之疾,群臣本来就要请求立赵氏后裔,现在君王有令,群臣之愿也。’于是召唤赵武、程婴拜见各位将军,将军们于是返回,和程婴、赵武一起攻打屠岸贾,灭了他的家族,恢复赵武的田地和封地。故人怎么可以没有恩情,有恩于此的,故而回报于彼;如果不是程婴,赵氏孤儿就不完整;如果不是韩厥,赵氏后裔就难以恢复。韩厥可以说是不忘恩情的人。

北郭骚拜访晏子说:‘我非常敬佩先生的高义,希望能得到一些养母的方法。’晏子派人分发仓库的粮食和府库的金钱送给他,他推辞了金钱,接受了粮食。过了一段时间,晏子被景公怀疑,出逃,北郭子召集他的朋友并告诉他们:‘我非常敬佩晏子的高义,曾经向他请求养母的方法。我听说:养父母的人,自己要经历更多的困难;现在晏子被怀疑,我将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于是他来到公堂上请求恢复晏子的名誉说:‘晏子是天下的大贤人,现在他离开了齐国,齐国必然会被侵略。正如同我看到邻居家祭祀田地,用篮子装饭和一条鲫鱼。他的祈祷词说:下田湿润,得谷百车,蟹壳中的田适合种植禾苗。我笑他祭祀的东西太少,而所求的太多。’景公听后大惊,骑马亲自追赶晏子,追到国都郊外,请求他回来,晏子不得已而返回。听说北郭子为了证明晏子的清白而自杀,晏子叹息说:‘我晏婴不贤,罪过当然是我应得的,但士人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多么悲哀啊!’

吴国的赤市出使到智氏,向卫国借道,宁文子准备了三百套细麻布衣服,打算送给他。大夫豹说:‘吴国虽然是大国,但如果没有破坏外交借道的原则,也算得上是尊重了,又何必如此隆重地送礼呢!’宁文子没有听他的话,最终还是送给了赤市。赤市到达智氏后,事情办妥,准备返回吴国,智伯命令建造船只作为桥梁。赤市说:‘我听说,天子渡河时,建造船只作为桥梁;诸侯渡河时,系船作为桥梁;大夫则乘坐方舟。方舟,是我的职责,而且过分地尊重一定有原因。’派人去查看,发现后面有军队准备袭击卫国。赤市说:‘卫国借给我道路,并且给了我丰厚的礼物,我见他们有难,却没有告诉他们,这是和他们共谋。’他假装生病留在那里,派人通知卫国,卫国人警戒起来,智伯听说后,就停止了行动。

楚国和魏国在晋阳会合,准备攻打齐国,齐王为此感到担忧,派人召回淳于髡说:‘楚国和魏国密谋要攻打齐国。希望先生和我一起分担这个忧虑。’淳于髡大笑而不回答,齐王追问,他又大笑而不回答,连续三次追问都不回答,齐王生气地说:‘先生是不是在拿我国的困境开玩笑?’淳于髡回答说:‘臣子不敢拿我国的困境开玩笑,我只是笑我的邻居家祭祀田地的情况,用篮子装饭和一条鲫鱼。他的祈祷词说:下田湿润,得谷百车,蟹壳中的田适合种植禾苗。我笑他祭祀的东西太少,而所求的太多。’齐王说:‘好,赏赐你千金,一百辆革车,任命你为上卿。’

阳虎在卫国得罪了人,北上去见晋国的赵简子说:‘从今往后,我不会再培养人才了。’赵简子问:‘为什么?’阳虎回答说:‘在朝廷上的人,我培养的超过了一半;在朝廷的官员,我推荐的也超过了一半;在边境的将领,我推荐的也超过了一半。现在,朝廷上的人亲近我而疏远君主;朝廷的官员亲近我而疏远大众;边境的将领亲近我而疏远士兵。’赵简子说:‘只有贤能的人能够报答恩情,不贤的人不能。种植桃李的人,夏天可以乘凉,秋天可以吃果实。种植荆棘的人,夏天不能乘凉,秋天只能得到刺。现在你培养的是荆棘,从今往后,要选择人再去培养,不要培养后再去选择。’

魏文侯和田子方交谈,有两个穿着青衣的童子站在君主面前侍奉,子方说:‘这是君主的宠儿吗?’文侯说:‘不是的,他们的父亲在战争中牺牲了,这是他们的孤儿,我收养了他们。’子方说:‘我本以为君主的残忍之心已经足够了,现在却更加严重,君主宠爱这个孩子,又是用谁的父亲的生命来换取的呢?’文侯感到惋惜地说:‘我接受你的教诲了。’从那以后,不再使用武器和战争。

吴起担任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有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脓,士兵的母亲哭了,旁边的人说:‘将军对你儿子这么好,你为什么还哭呢?’她回答说:‘吴起曾经吸过我儿子的父亲的毒疮并因此在注水之战中杀了他;现在他又为我儿子吸脓,我怎么知道这个儿子会在哪场战争中死去,所以我才哭。’

东闾子曾经富贵过,后来又贫穷,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自己知道我曾经做了六七年的官,从未推荐过一个人;我曾经两次富有到三千万,从未使别人富有;不知道士人出身的悲哀。孔子说:“事物之所以难,大小多少都有怨恨,这是数的道理,人之所以得到它,在于外部借来的。”’

齐国的齐懿公在做公子的时候,和邴歜的父亲争夺田地,没有赢。等到他即位后,就挖了邴歜父亲的脚并砍掉了他的脚,让他做仆人;还夺走了织工的妻子,让织工做副车;齐懿公在申池游玩,邴歜和织工在池子里洗澡,邴歜用鞭子打织工,织工生气了,邴歜说:‘人夺走了你的妻子,你都不敢生气;打你一下,又有什么关系!’织工说:‘那和砍掉你父亲的脚却不感到痛苦相比怎么样?’于是他们一起谋杀齐懿公,把他装在竹筒里。

楚国人向郑灵公献了一只鼋,公子家看到公子宋的食指动了,就对公子家说:‘我如果这样一定会尝到美味的。’等到吃鼋的时候,召唤公子宋却没有给他;公子宋生气了,蘸着鼎里的食物尝了尝就出去了,郑灵公生气,想要杀他。公子宋和公子家先杀死了郑灵公。子夏说:‘春秋记载的是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的事情;这不是一天之内的事情,而是逐渐积累到这样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复恩-注解

德:指道德、品德,是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的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规范。

邻:指邻近的人,这里引申为志同道合的人。

施德:指施舍恩德,即给予他人帮助和善意。

贵:指尊贵、高尚。

受恩:指接受别人的恩惠。

报:指回报、报答。

臣:指臣子,古代对君主的称呼。

君:指君主,古代对国家统治者的称呼。

劳勤:指辛勤劳作。

赏:指奖赏。

牧下:指治理下属。

无所德:指没有恩德。

易:指《易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宇宙和人生的哲学。

市道:指市场之道,这里比喻人际交往之道。

禄:指俸禄,官员的薪水。

竭力:指全力以赴。

不测之功:指不可预知或难以估计的功绩。

死:指以生命作为代价。

兽:指动物。

蟨:指蟋蟀。

鼠:指老鼠。

兔:指兔子。

蛩蛩巨虚:指蟋蟀的别名。

假足:指借来的脚,这里比喻依赖他人。

士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士人。

名利于天下:指在天下获得名声和利益。

苟营:指只顾自己的私利。

刑赏:指刑罚和奖赏。

乱:指混乱、动乱。

拘厄:指被困或受困。

骄:指骄傲自大。

拘:指囚禁。

笾豆茵席:指古代宴席上的食物和用品。

颜色黎黑:指脸色苍白。

手足胼胝:指手脚因劳作而粗糙。

官:指官职。

蔽:指遮蔽、隐藏。

游:指游子、漂泊的人。

诬:指诬陷、冤枉。

矫矫:指雄壮、威武的样子。

矫:指强壮、有力。

沈璧:指沉璧,古代的一种仪式,表示忠诚和承诺。

绝:指断绝、灭亡。

爵:指封爵,授予贵族的称号。

赋:指赋诗,古代的一种文学形式。

赋诗:指用诗歌表达情感或观点。

油然:指自然地、自然地产生。

沛然:指充沛的样子。

曲草:指弯曲的草。

操:指拿着、握着。

难:指指责、批评。

主书:指主管文书的人员。

将军:指军事将领。

阴德:指暗中积德,不为人知的好事。

飨:指享受、享用。

乐:指快乐、幸福。

中山:指古代的一个国家名。

乐羊:指古代的将领名。

主书者:指负责文书的人。

箧:指箱子。

难中山之事:指批评攻占中山的事情。

举:指攻占、征服。

平原君:战国时期赵国的贵族,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以智谋著称。

春申君: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曾任楚相,以文才武略闻名。

魏信陵君:战国时期魏国的贵族,魏安釐王的弟弟,以英勇善战著称。

晋鄙军:晋国的一支军队,晋鄙为将领。

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

传舍吏子李谈:李谈,邯郸的传舍吏的儿子,这里指他向平原君献策。

炊骨易子而食之:用骨灰煮食,形容极其困苦。

妇妾荷绮縠:妇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

剡木为矛戟:用削尖的木头做成矛和戟。

钟磬:古代的打击乐器。

秦缪公:春秋时期秦国的君主,以仁德著称。

骏马:指秦缪公的良马。

晋攻秦缪公:晋国攻打秦国,秦缪公被围困。

美人:指楚庄王的爱妃。

冠缨:古代男子戴在帽子上的带子。

楚庄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以贤明著称。

翳桑:一种树木,叶子可以喂蚕。

赵宣孟:赵国的官员。

绛: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晋灵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

智伯:智氏的领袖,智伯是智伯瑶的谥号。

赵襄子: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

豫让:智伯的门客,以忠义著称。

栾盈之族:栾盈的家族成员。

辛俞:栾盈的家臣。

留侯张良: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张良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刘邦的重要谋士,对汉朝的建立有重要贡献。

开地相韩昭侯:开地相是官职名,韩昭侯是韩国的君主,张良的祖父曾担任过他的相国。

宣惠王、襄哀王:韩国的两位君主,张良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他们的相国。

厘王、悼惠王:韩国的两位君主,张良的父亲曾担任过厘王的相国,悼惠王的相国。

宦事:指在朝廷中任职,参与政治事务。

浪家童:流浪的仆人。

东见沧海君:东行见到沧海君,沧海君是古代传说中的海上君主。

铁椎:一种古代的武器,形状类似锤子。

秦皇帝:指秦始皇,即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副车:皇帝的车队中的副车,指皇帝的近卫。

鲍叔: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的好友。

上衽:衣襟,这里指衣襟上装饰的带子。

南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

负贩:背着货物贩卖,指从事商业活动。

市:市场,这里指在市场上发生的事情。

王者:指有王位的人,这里指君主。

中军尉:古代官职,掌管军队的中军。

叔带:赵盾的弟弟。

龟要:龟甲上的裂纹,古代用来占卜的符号。

垂绝而后好:指占卜的结果最初不吉利,后来变得吉利。

下宫:古代宫廷中的建筑,这里指赵氏的居所。

大业之后:指有功业的后代。

中行衍:中行氏的后代,中行衍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叔带去周适晋:叔带离开周朝,到了晋国。

先君文侯:晋国的君主,文侯是晋文公的谥号。

成公:晋国的君主,成公是晋成公的谥号。

灵公:晋国的君主,灵公是晋灵公的谥号。

赵穿:赵盾的儿子,赵穿弑杀晋灵公。

司寇:古代官职,掌管司法。

赵史援:赵盾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龟策:龟甲和蓍草,古代用来占卜的工具。

北郭骚:古代人物,晏子的朋友。

晏子: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智慧著称。

景公:齐国的君主,景公是齐景公的谥号。

智氏:春秋时期晋国的四大家族之一。

卫:春秋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省北部。

纻絺:古代的细麻布。

舟为梁:用船搭成桥梁。

淳于髡: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以滑稽著称。

祠田:祭祀田地。

奁饭:古代的一种食物,用饭粒和鱼混合而成。

鲋鱼:一种小鱼。

田洿邪:田地低洼。

蟹堁:蟹类聚集的地方,这里指田地肥沃。

禾:稻谷,这里指丰收。

革车:用皮革制成的车。

上卿:古代官职,指高级官员。

阳虎: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勇猛著称,但性格刚烈,曾因得罪鲁君而出走。

简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名赵简子。

树人:培养人才,这里指提拔和推荐人才。

堂上之人:指贵族阶层,堂上指贵族的居所。

朝廷之吏:指朝廷中的官员。

边境之士:指边境地区的士兵。

亲郄臣于君:亲近君主,郄臣指亲近君主的大臣。

亲危臣于众:在众人面前表现出对臣子的威胁。

亲劫臣于兵:在军队中威胁臣子。

报恩:回报别人的恩情。

桃李:指好的树木,比喻培养的人才。

蒺藜:一种有刺的植物,比喻恶人。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田子方: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夫。

僮子:年轻的仆人。

贼心:狠毒的心肠。

兵革:战争。

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病疽:一种严重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吮:用口吸取。

相:宰相,古代的一种官职。

咎然:咎由自取的样子。

齐懿公: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

邴歜:齐懿公的大臣。

庸织:庸织之妻,指齐懿公夺取了庸织的妻子。

申池:齐懿公的私人池塘。

鼋:一种大型的爬行动物,类似于龟。

公子宋:春秋时期郑国的公子。

子夏:孔子的弟子之一,春秋时期著名学者。

春秋: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复恩-评注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 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 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 兵。’

此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权臣阳虎的政治遭遇及其对君臣关系的深刻反思。阳虎曾为卫、齐两国效力,因得罪卫君而被逐。在此之后,他见到晋国权臣赵简子,表达了自己不再栽培人才的决心。阳虎认为,他所栽培的人才已经对君权构成了威胁,因此不再继续。这反映了当时权臣与君主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阳虎对政治现实的深刻认识。

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 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 择之。’

赵简子的回答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贤能和报恩的观念。他认为,只有贤者才能报恩,而不肖者则不能。他以种植桃李和蒺藜为喻,说明栽培贤者如同种植桃李,可以带来长久的利益;而栽培不肖者则如同种植蒺藜,只会带来伤害。因此,他劝告阳虎选择贤者来栽培,以免后患。

魏文侯与田子方语,有两僮子衣青白衣,而侍于君前,子方曰:‘此君之宠子乎!’文 侯曰:‘非也,其父死于战,此其幼孤也,寡人收之。’子方曰:‘臣以君之贼心为足矣, 今滋甚,君之宠此子也,又且以谁之父杀之乎?’文侯愍然曰:‘寡人受令矣。’自是以 后,兵革不用。

这段文字讲述了魏文侯田子方的一段对话,反映了君主对待百姓的态度。田子方指出,魏文侯宠爱一个孤儿,却不知这个孤儿可能是通过杀害他人父亲而得来的。这段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残酷现实,以及君主对待百姓的冷漠。魏文侯在田子方的点拨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不再发动战争。

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子自吮其脓,其母泣之,旁人曰:‘将军于而 子如是,尚何为泣?’对曰:‘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注水之战,战不旋踵而死;今又 吮之,安知是子何战而死,是以哭之矣!’

吴起作为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其行为体现了军事家的仁义之心。在攻中山时,他亲自为士兵吮吸脓液,其母因此哭泣。旁人劝慰其母,但吴起的回答揭示了军事战争的残酷现实。他曾经因战争而杀害士兵的父亲,现在又为士兵吮吸脓液,其母担心儿子再次因战争而丧命。

东闾子尝富贵而后乞,人问之,曰:‘公何为如是?’曰:‘吾自知吾尝相六七年未尝 荐一人也;吾尝富三千万者再,未尝富一人;不知士出身之咎然也。孔子曰:‘物之难矣, 小大多少各有怨恶,数之理也,人而得之,在于外假之也。’’

东闾子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他认为,自己虽然曾经富贵,却从未为他人谋福利。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齐懿公之为公子也,与邴歜之父争田,不胜。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歜为仆;夺庸 织之妻,而使织为参乘;公游于申池,二人浴于池,歜以鞭抶织,织怒,歜曰:‘人夺女 妻,而不敢怒;一抶女,庸何伤!’织曰:‘孰与刖其父而不病,奚若?’乃谋杀公,纳之 竹中。

这段文字讲述了齐懿公的残暴行为,以及邴歜和庸织的反抗。齐懿公在即位后,对百姓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最终导致邴歜和庸织的反抗。这段文字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对立。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家见公子宋之食指动,谓公子家曰:‘我如是必尝异味。’及 食大夫鼋,召公子宋而不与;公子宋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之。公子宋与公子 家先遂杀灵公。子夏曰:‘春秋者,记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者也;此非一日之 事也,有渐以至焉。’

这段文字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的一次宫廷政变。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食指动,预示着将有异味。然而,郑灵公没有给公子宋尝食,导致公子宋愤怒,最终与公子家合谋杀害了郑灵公。子夏的评论则指出,春秋时期的社会风气已经严重败坏,君臣、父子之间的道德规范已经荡然无存。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说苑-复恩》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8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