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

作者: 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1970年代在陕西省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这些竹简包含了大量关于秦朝法律、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内容。它们是研究秦朝历史和政治的重要文献之一。

年代:成书于秦朝(约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睡虎地秦墓竹简是1970年代在陕西省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时期的文献,内容包括了秦朝的法律、行政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民间事务等方面。这些竹简为研究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社会结构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竹简的解读,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秦朝时期的法律文化、政治运行及其对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对考古学和古代法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原文

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 〈澍〉稼、诱(秀)粟及豤(垦)田 毋(无)稼者顷数。

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所利顷数。

早〈旱〉及暴风雨、水潦、 (螽) 、 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 (卵)鷇,毋毒鱼鳖,置 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邑之 (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之田。

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河(呵)禁所杀犬,皆完入公;其它禁苑杀者,食其肉而入皮。

入顷芻,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芻三石、二石。

芻自黄及束以上皆受之。

入芻,相输度,可(也)。

禾、芻徹(撤)木、薦,輒上石數縣廷。

勿用,復以薦蓋。

乘马服牛禀,国二月弗禀、弗致者,皆止,勿禀、致。

禀大田而毋(無)恒籍者,以其致到日禀之,勿深致。

百姓居田舍者毋敢 (酤)酉(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译文

雨被称为‘澍’,如果雨后诱使粟类作物生长,就要用书信报告‘澍’后庄稼的生长情况、诱使粟类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没有种植庄稼的土地面积。庄稼生长后下雨,也要报告雨量的大小,以及这些雨对土地产量的影响。遇到旱灾、暴风雨、洪水、蝗虫等灾害伤害庄稼时,也要报告受灾的面积。

靠近县城的地方,县令亲自步行查看这些报告;远离县城的地方,则通过邮递系统发送。这些报告要在八月份之前完成。

在春季二月,不可以砍伐山林中的树木和堵塞堤坝的水。在夏季,不可以夜间割草烧成灰,不可以采集野生果实、麋鹿的蛋和雏鸟,不可以毒害鱼鳖,不可以设置捕兽网,这些活动要到七月才能进行。只有不幸去世需要制作棺椁的人例外,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遵守这些规定。

城中的官员和其他禁止进入的园林,在麋鹿繁殖季节,不可以带着狗去田地里。如果百姓的狗进入禁止进入的园林中,不追赶野兽也不捕猎野兽的,不可以杀狗;如果追赶野兽或捕猎野兽的,可以杀狗。

被禁止杀死的狗,都要完好无损地交给官府;其他禁止进入的园林中杀死的狗,可以吃掉它的肉,而将皮子交给官府。

收割的草料和秸秆,按照分得的田地数量,无论是否开垦,每顷土地要交割三石草料和两石秸秆。草料从黄色到捆绑好的都可以接受。交割草料和秸秆后,要相互核对数量。

稻谷、草料和秸秆,在去除木材和杂草后,要立即上报到县廷。如果不需要,可以用杂草覆盖。

骑马和驾牛的粮食供应,国家二月不供应粮食也不送达的,都要停止供应,不要供应也不要送达。对于大田种植而没有固定登记的,从粮食送达的那天开始供应,不要过多供应。

居住在田舍的百姓,不可以酿酒,田地的管理者、部佐要严格禁止这种行为,不遵守命令的人要受到惩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注解

澍:澍指适时的春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古代农业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自然现象。

诱(秀)粟:诱同秀,指庄稼成熟。粟是指小米,这里泛指谷物。

豤(垦)田:豤即垦,指开垦荒地。

毋(无)稼者顷数:毋同无,表示没有。顷数指面积,这里指没有耕种的土地面积。

旱:指干旱,是古代农业生产中常见的自然灾害。

暴风雨:指突如其来的强烈风雨。

水潦:指洪水,古代由于水利设施不发达,洪水常常造成灾害。

(螽):螽即蝗虫,是古代农业中常见的害虫。

它物伤稼者:指除了上述灾害外,其他可能伤害庄稼的事物。

雍(壅)堤:雍同壅,指堵塞,这里指堵塞堤坝。

麛 (卵)鷇:麛指小鹿,卵鷇指鸟蛋和小鸟。

毒鱼鳖:指使用毒药毒杀鱼类和甲壳类水生动物。

置 罔(网):置网,指设置捕网。

到七月而纵之:指在七月后释放捕捉的动物。

绾(棺)享(椁):绾指棺材,享指安葬,椁指大棺材。

(近)皂:近皂指官府的近卫。

禁苑:禁苑指皇家或官府的园林。

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指如果百姓的狗进入禁苑中但不追逐或捕捉野兽。

河(呵)禁:河禁指对河流的管理和禁止。

芻:芻指刈割后的稻草,指割下的麦子。

禾:指稻谷。

徹(撤)木、薦:徹同撤,指撤除,薦指杂草。

輒上石數縣廷:輒指立即,石數縣廷指县廷的官吏。

乘马服牛禀:乘马服牛指使用马和牛,禀指缴纳。

国二月弗禀、弗致者:国指国家,弗禀弗致指不缴纳。

毋(無)恒籍者:毋同无,恒籍指固定的户籍。

酤酉(酒):酤指卖酒,酉指酒。

田啬夫、部佐:田啬夫指管理农田的官员,部佐指部下的助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周礼》中的《地官·司徒》篇,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相关管理措施。以下是对每行的逐句赏析:

雨为〈澍〉,及诱(秀)粟,辄以书言 〈澍〉稼、诱(秀)粟及豤(垦)田 毋(无)稼者顷数。

‘雨为〈澍〉’中的‘澍’指的是适时的春雨,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诱(秀)粟’指的是成熟的谷物,‘辄以书言’说明古代对农业生产的记录和管理非常严格,通过书面形式记录降雨、谷物成熟情况和耕作面积,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所利顷数。

‘稼已生后而雨’说明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关注,以及对降雨量的精确记录,以确保对农业生产收益的准确评估。

早〈旱〉及暴风雨、水潦、 (螽) 、 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

这里列举了多种可能损害农作物的情况,如旱灾、暴风雨、水灾、蝗虫等,并要求记录受损面积,体现了对农业生产风险的防范意识。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和‘远县令邮行之’说明信息传递的效率,近县令亲自送信,远县令则通过邮递,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反映了古代对农业生产管理的重视。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春二月’是春季的重要时节,禁止伐木和破坏水利设施,体现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维护。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 (卵)鷇,毋毒鱼鳖,置 罔(网),到七月而纵之。

这段文字规定了夏季禁止的行为,如夜间烧草、捕猎幼鸟、毒鱼等,体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

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如丧葬需要,可以例外,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尊重。

邑之 (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之田。

‘邑之 (近)皂及它禁苑者’指的是城市附近的皂荚树和其它禁苑,禁止在麋鹿繁殖期间驱犬入田,体现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

这段文字规定了对待禁苑中犬只的处理方式,区分了无意伤害和有意捕杀的不同后果,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河(呵)禁所杀犬,皆完入公;其它禁苑杀者,食其肉而入皮。

‘河(呵)禁’指的是河流附近的禁地,杀犬的处理方式不同,反映了古代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入顷芻,以其受田之数,无豤(垦)不豤(垦),顷入芻三石、二石。

‘入顷芻’指的是按照田地面积缴纳农作物,‘顷’是田地面积单位,‘芻’和‘’是农作物种类,体现了对农业税收的精细化管理。

芻自黄及束以上皆受之。

‘芻自黄及束以上皆受之’说明对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都有明确的要求,以确保税收的稳定。

入芻,相输度,可(也)。

‘相输度’指的是相互交换,‘可’表示可以,说明古代农业税收的灵活性。

禾、芻徹(撤)木、薦,輒上石數縣廷。

‘禾、芻徹(撤)木、薦’指的是农作物收获后,清理田地,‘輒上石數縣廷’说明要向县廷报告收获情况,体现了对农业生产情况的监管。

勿用,復以薦蓋。

‘勿用’指的是不再使用,‘復以薦蓋’说明要将清理后的田地覆盖起来,以保护土壤。

乘马服牛禀,国二月弗禀、弗致者,皆止,勿禀、致。

‘乘马服牛禀’指的是使用马和牛进行农业生产,‘国二月弗禀、弗致者,皆止’说明在二月这个特殊时期,不得缴纳赋税,体现了对农民的关怀。

禀大田而毋(無)恒籍者,以其致到日禀之,勿深致。

‘禀大田而毋(無)恒籍者’指的是对没有固定户籍的大田进行赋税,‘以其致到日禀之,勿深致’说明赋税的缴纳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征税。

百姓居田舍者毋敢 (酤)酉(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者有罪。

‘百姓居田舍者毋敢 (酤)酉(酒)’禁止百姓在田舍中酿酒,‘田啬夫、部佐谨禁御之’说明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有不从令者有罪’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田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8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