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睡虎地秦墓竹简是指1970年代在陕西省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这些竹简包含了大量关于秦朝法律、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内容。它们是研究秦朝历史和政治的重要文献之一。
年代:成书于秦朝(约公元前3世纪)。
内容简要:睡虎地秦墓竹简是1970年代在陕西省睡虎地出土的秦朝时期的文献,内容包括了秦朝的法律、行政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民间事务等方面。这些竹简为研究秦朝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社会结构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竹简的解读,学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秦朝时期的法律文化、政治运行及其对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也对考古学和古代法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尉杂-原文
歲讎辟律於御史。
□其官之吏□□□□□□□□□□法律程籍,勿敢行,行者有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尉杂-译文
岁终时,皇帝命令御史禁止其属下官吏
不得擅自执行或变更法律程籍,违者将受到惩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尉杂-注解
歲讎:岁计,指每年的计算或统计。
辟律:辟,指颁布;律,指法律。辟律即颁布法律。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相当于现代的监察机关。
官之吏:官府的属吏,即官员手下的小官或办事人员。
法律程籍:法律和官府的文书档案。
行:执行,实施。
有罪:犯了罪,指违反了法律或规章制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尉杂-评注
歲讎辟律於御史。
此句出自先秦时期的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与官员行为规范。
‘歲讎’指的是每年对官员的考核,‘辟律’则是指颁布法律。
‘於御史’表明这一行为是在御史的监督下进行的,御史在古代是负责监察官员的官职。
‘其官之吏’指的是该官员的属吏,即下属官员。
‘□□□□□□□□□□’中的空白可能表示原文的缺失或省略。
‘法律程籍’指的是法律条文和官员的职责记录。
‘勿敢行’表示禁止属吏进行某些行为。
‘行者有罪’则是对于违反禁令的属吏的处罚,表明古代法律对官员及其属吏的严格要求。
整体而言,这句话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官员行为的高度规范和严格的法律制度,强调了法律对官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