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四十三

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四十三-原文

李延孙,伊川人也。祖伯扶,魏太和末,从征悬瓠有功,为汝南郡守。

父长寿,性雄豪,有武艺。少与蛮酋结托,屡相招引,侵灭关南。

孝昌中,朝议恐其为乱,乃以长寿为防蛮都督,给其鼓节,以慰其意。

长寿冀因此遂得任用,亦尽其智力,防遏群蛮。伊川左右,寇盗为之稍息。

永安之后,盗贼蜂起,长寿乃招集叛亡,徒侣日盛。魏帝藉其力用,因而抚之。

乃授持节、大都督,转镇张白坞。后为河北郡守,转河内郡守。所历之处,咸以猛烈闻。

讨捕诸贼,频有功。授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赐爵清河郡公。

及魏孝武西迁,长寿率励义士拒东魏。孝武嘉之,复授颍川郡守,迁广州刺史。

东魏遣行台侯景率兵攻之,长寿众少,城陷,遂遇害。

大统元年,追赠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延孙亦雄武有将帅才略。少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初为直合将军。

贺拔胜为荆州刺史,表延孙为都督。肃清鸦路,颇有功力焉。

及长寿被害,延孙乃还,收集其父之众。

自魏孝武西迁之后,朝士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并百官等携持妻子来投延孙者,延孙即率众卫送,并赠以珍玩,咸达关中。

齐神武深患之,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道攻之。延孙奖励所部出战,遂大破之,临阵斩其扬州刺史薛喜。

于是义军更振。乃授延孙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

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

延孙既荷重委,每以克清伊、洛为己任。频以少击众,威振敌境。

大统四年,为其长史杨伯兰所害。后赠司空、冀定等六州刺史。

子人杰,有祖、父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和州刺史,改封颍川郡公。

延孙弟义孙,亦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韦佑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少以字行于世。世为州郡着姓。

祖骈,雍州主簿。举秀才,拜中书博士。父义,前将军、上洛郡守。

魏大统时,以法保着勋,追赠秦州刺史。

法保少好游侠,而质直少言。所与交游,皆轻猾亡命。人有急难投之者,多保存之。

虽屡被追捕,终不改其操,父没,事母兄以孝敬闻。

慕李长寿之为人,遂娶长寿女,因寓居关南。

正光末,四方云扰。王公被难者或依之,多得全济,以此为贵游所德。

乃拜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

及魏孝武西迁,法保从山南赴行在所。除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邑二百户。

及长寿被害,其子延孙收长寿余众,守御东境。

朝廷恐延孙兵少不能自固,乃除法保东洛州刺史,配兵数百人,以援延孙。

法保至潼关,弘农郡守韦孝宽谓法保曰:“恐子此役,难以吉还也。”

法保曰:“古人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安危之事,未可预量。纵为国殒身,亦非所恨。”

遂倍道兼行。东魏陕州刺史刘贵以步骑千余邀之。

法保命所部为圆阵,且战且前。数日,得与延孙兵接,乃并势置栅于伏流。

未几,太祖追法保与延孙率众还朝,赏劳甚厚。乃授法保大都督。

四年,除河南尹。及延孙被害,法保乃率所部,据延孙旧栅。

频与敌人交兵,每身先士卒,单马陷阵,是以战必被伤。

尝至关南,与东魏人战,流矢中颈,从口中出,当时气绝。舆至营,久之乃苏。

九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镇九曲城。

及侯景以豫州来附,法保率兵赴景。景欲留之,法保疑其有贰心,乃固辞还所镇。

十五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进爵为公。

会东魏遣军送粮馈宜阳,法保潜邀之。转战数十里,兵少不敌,为流矢所中,卒于阵。谥曰庄。

子初嗣。建德末,位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阎韩防主。

韩雄字木兰,河南东垣人也。祖景,魏孝文时为赭阳郡守。

雄少敢勇,膂力绝人,工骑射,有将率材略。

及魏孝武西迁,雄便慷慨有立功之志。

大统初,遂与其属六十余人于洛西举兵,数日间,众至千人。

与河南行台杨琚共为掎角。每抄掠东魏,所向克获。

徒众日盛,州县不能御之。

东魏洛州刺史韩贤以状闻,邺乃遣其军司慕容绍宗率兵与贤合势讨雄。

战数十合,雄兵略尽,兄及妻子皆为贤所获,将以为戮。

乃遣人告雄曰:“若雄至,皆免之。”

雄与其所亲谋曰:“奋不顾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义,下荣亲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谓我何。既免之后,更思其计,未为晚也。”

于是,遂诣贤军,即随贤还洛。乃潜引贤党,谋欲袭之。事泄,遁免。

时太祖在弘农,雄至上谒。太祖嘉之,封武阳县侯,邑八百户。

遣雄还乡里,更图进取。雄乃招集义众,进逼洛州。

东魏洛州刺史元湛委州奔河阳,其长史孟彦举城款附。

俄而领军独孤信大军继至,雄遂从信入洛阳。

时东魏将侯景等围蓼坞,雄击走之。

又从太祖战于河桥。军还,仍镇洛西。

拜假平东将军、东郡守,迁北中郎将。

邙山之役,太祖命雄率众邀齐神武于隘道。神武怒,命三军并力取雄。雄突围得免。

除东徐州刺史。太祖以雄劬劳积年,乃征入朝,屡加赏劳。复遣还州。

东魏东雍州刺史郭叔略与雄接境,颇为边患。

雄密图之,乃轻将十骑,夜入其境,伏于道侧。

遣都督韩仕于略城东,服东魏人衣服,诈若自河阳叛投关西者。

略出驰之,雄自后射之,再发咸中,遂斩略首。

除河南尹,进爵为公,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大都督、散骑常侍。

寻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

孝闵帝践阼,进爵新义郡公,增邑通前三千八百户,赐姓宇文氏。

世宗二年,除使持节、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

雄久在边,具知敌人虚实。

每率众深入,不避艰难。

前后经四十五战,虽时有胜负,而雄志气益壮。

东魏深惮之。

天和三年,卒于镇。

赠大将军、中华宜义和五州诸军事、中州刺史。

谥曰威。

子禽嗣。

陈忻字永怡,宜阳人也。

少骁勇,有气侠,姿貌魁岸,同类咸敬惮之。

魏孝武西迁之后,忻乃于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寇掠东魏,仍密遣使归附。

大统元年,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男。

三年,太祖复弘农,东魏扬州刺史段琛拔城遁走。

忻率义徒于九曲道邀之,杀伤甚众,擒其新安令张祗。

太祖嘉其忠款,使行新安县事。

及独孤信入洛,忻举李延孙为前锋,仍从信守金墉城。

及河桥战不利,随军西还,复行新安县事。

东魏遣土人牛道恒为(扬)〔阳〕州刺史,忻率兵击破之,进爵为子。

常随崤东诸将镇遏伊、洛间,每有功效。

九年,与李远迎高仲密,仍从战邙山。

及大军西还,复与韩雄等依山合势,破东魏三城,斩其金门郡守方台洛。

增邑六百户。

寻行宜阳郡事。

东魏复遣刘盆生为金门郡守,忻又斩之。

除镇远将军、魏郡守。

俄授使持节、平东将军、显州刺史。

太祖以忻威着敌境,仍留静边,弗令之任。

十年,侯景筑九曲城,忻率众邀之,擒其宜阳郡守赵嵩、金门郡守乐敬宾。

十三年,从李远平九曲城,授帅都督。

东魏将尔朱浑愿率精骑三千来向宜(城)〔阳〕,忻与诸将轻兵邀之,愿遂退走。

十五年,除宜阳郡守,加大都督、抚军将军。

十六年,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与齐将东方老战于石泉,破之,俘获甚众。

时东魏每岁遣兵送米馈宜阳,忻辄与诸军邀击之,每多克获。

魏恭帝元年,又与开府斛斯琏等,共齐将段孝先战于九曲,大破之。

二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其年,授宜阳邑大中正,赐姓尉迟氏。

太祖以忻着绩累载,赠其祖昆及父兴孙俱为仪同三司,昆齐州刺史,兴孙徐州刺史。

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号有智谋,往来境上,倚伏难测。

忻与韩雄等恒令间谍觇其动静,齐兵每至,辄击破之。

故永业深惮忻等,不敢为寇。

孝闵帝践阼,征忻入朝,进爵为伯,寻又进爵许昌(郡)〔县〕公,增邑一千户。

武成元年,除熊州刺史,增邑通前二千六百户。

又与开府敕勒庆破齐将王鸾嵩。

仍从柱国陆通复石泉城。

天和元年,卒于位。

忻与韩雄里闬姻娅,少相亲昵。

俱总兵境上三十余载,每有御扞,二人相赴,常若影响。

故得数对勍敌,而常保功名。

虽并有武力,至于挽强射中,忻不如雄;散财施惠,得士众心,则雄不如忻。

身死之日,将吏荷其恩德,莫不感恸焉。

子万敌嗣。

朝廷以忻雅得士心,还令万敌领其部曲。

魏玄字僧智,任城人也。

六世祖休,仕晋为鲁郡守。

永嘉南迁,遂居江左。

父承祖,魏景明中,自梁归魏,家于新安。

玄少慷慨,有胆略。

普泰中,除奉朝请。

频从军与梁人交战。

永安初,以功授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及魏孝武西迁,东魏北徙,人情骚动,各怀去就。

玄遂率募乡曲,立义于关南,即从韦法保与东魏司徒高敖曹战于关口。

及独孤信入洛阳,隶行台杨琚防马渚。

复与高敖曹接战。

自是每率乡兵,抗拒东魏。

前后十余战,皆有功。

邙山之役,大军不利,宜阳、洛州皆为东魏守。

崤东立义者,咸怀异望。

而玄母及弟并在宜阳。

玄以为忠孝不两立,及率义徒还关南镇抚。

太祖手书劳之,除洛阳令,封广宗县子,邑四百户。

十三年,与开府李义孙攻拔伏流城,又克孔城,即与义孙镇之。

寻移镇伏流。

十四年,授帅都督、东平郡守,转河南郡守,加大都督。

十六年,洛安民雍方隽据郡外叛,率步骑一千,自号行台,攻破郡县,囚执守令。

玄率弘农、九曲、孔城、伏流四城士马讨平之。

魏恭帝二年,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践阼,进爵为伯,增邑通前九百户。

保定元年,移镇蛮谷。

四年,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徙镇阎韩。

仍从尉迟迥围洛阳。

天和元年,陕(西)〔州〕总管尉迟纲遣玄率仪同宇文能、赵干等步骑五百于鹿卢交南,邀击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

永业有众二万余人,玄轻将五骑行前觇之,卒与之遇,便即交战,杀伤数十人,获马并甲矛等,永业遂退。

二年,进爵为侯。

除白超防主。

三年,迁熊州刺史。

政存简惠,百姓悦之。

四年,转和州刺史、伏流防主,进爵为公。

五年,齐将斛律明月率众向宜阳,兵威甚盛,玄率兵御之,每战辄克。

后以疾卒于位。

史臣曰:二国争强,四郊多垒,镇守要害,义属武臣。

李延孙等以勇略之姿,受扞城之寄。

灌瓜赠药,虽有愧于昔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烈。

用能观兵伊、洛,保据崤、函,齐人沮西略之谋,周朝缓东顾之虑,皆数将之力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四十三-译文

李延孙是伊川人。他的祖父李伯扶,在魏太和末年,因参与征讨悬瓠有功,被任命为汝南郡守。

他的父亲李长寿,性格雄壮豪迈,擅长武艺。年轻时与蛮族酋长结交,多次互相招引,侵扰关南地区。

孝昌年间,朝廷担心他会作乱,于是任命他为防蛮都督,赐予他鼓节,以安抚他的心意。

李长寿希望通过此举得到朝廷的重用,也竭尽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防御和遏制蛮族的侵扰。伊川一带的寇盗因此稍有平息。

永安年间之后,盗贼蜂起,李长寿便招集叛逃者,追随他的人日益增多。魏帝利用他的力量,因而安抚他。

于是授予他持节、大都督的职位,转任镇守张白坞。后来担任河北郡守,又转任河内郡守。他所到之处,都以勇猛著称。

他讨捕各路盗贼,屡次立功。被授予卫大将军、北华州刺史的职位,赐爵清河郡公。

及至魏孝武帝西迁,李长寿率领义士抵抗东魏。孝武帝嘉奖他,再次任命他为颍川郡守,升任广州刺史。

东魏派遣行台侯景率兵攻打他,李长寿兵力不足,城池陷落,最终遇害。

大统元年,追赠他为太尉、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冀定等十二州诸军事、定州刺史。

李延孙也雄武有将帅的才能和谋略。年轻时跟随李长寿征讨,以勇敢闻名。起初担任直合将军。

贺拔胜任荆州刺史时,上表推荐李延孙为都督。他肃清鸦路,颇有功绩。

及至李长寿被害,李延孙便返回,收编了他父亲的部众。

自魏孝武帝西迁之后,朝廷官员流亡。广陵王欣、录尚书长孙稚、颍川王斌之、安昌王子均及建宁、江夏、陇东诸王以及百官等携家带口来投奔李延孙,李延孙便率领部众护送他们,并赠送珍玩,全部安全抵达关中。

齐神武对此深感忧虑,派遣行台慕容绍宗等数路兵马攻打他。李延孙激励部下出战,大败敌军,临阵斩杀东魏扬州刺史薛喜。

于是义军士气大振。朝廷任命李延孙为京南行台、节度河南诸军事、广州刺史。

不久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赐爵华山郡公。

李延孙肩负重任,常以肃清伊、洛地区为己任。他多次以少胜多,威震敌境。

大统四年,他被长史杨伯兰所害。后来追赠为司空、冀定等六州刺史。

他的儿子李人杰,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风格。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和州刺史,改封颍川郡公。

李延孙的弟弟李义孙,也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韦佑,字法保,是京兆山北人。年轻时以字行于世。家族世代为州郡的显赫姓氏。

他的祖父韦骈,曾任雍州主簿。举秀才,拜中书博士。父亲韦义,曾任前将军、上洛郡守。

魏大统年间,因韦法保的功勋,追赠他为秦州刺史。

韦法保年轻时喜欢游侠,性格质朴直率,寡言少语。他所结交的朋友,大多是轻浮狡猾的亡命之徒。

有人遇到急难来投奔他,他大多会保护他们。虽然屡次被追捕,但他始终不改初衷。父亲去世后,他以孝顺母亲和兄长闻名。

他仰慕李长寿的为人,于是娶了李长寿的女儿,因而寓居关南。

正光末年,天下大乱。王公贵族遭遇危难时,有人投靠他,大多得以保全,因此他受到贵族们的感激。

于是他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加轻车将军。

及至魏孝武帝西迁,韦法保从山南前往行在所。被任命为右将军、太中大夫,封固安县男,食邑二百户。

及至李长寿被害,他的儿子李延孙收编了李长寿的余部,守卫东境。

朝廷担心李延孙兵力不足,无法自保,于是任命韦法保为东洛州刺史,配兵数百人,以支援李延孙。

韦法保到达潼关时,弘农郡守韦孝宽对他说:“恐怕你这次出征,难以平安归来。”

韦法保说:“古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安危之事,不可预料。即使为国捐躯,我也无怨无悔。”

于是他倍道兼行。东魏陕州刺史刘贵率步骑千余人拦截他。

韦法保命令部下摆出圆阵,边战边前进。数日后,与李延孙的部队会合,于是在伏流一带设下栅栏。

不久,太祖召韦法保与李延孙率众回朝,赏赐丰厚。于是任命韦法保为大都督。

四年后,他被任命为河南尹。及至李延孙被害,韦法保便率领部下,占据李延孙的旧栅栏。

他多次与敌人交战,每次身先士卒,单马冲入敌阵,因此每次战斗都受伤。

有一次至关南,与东魏人交战,被流箭射中脖子,箭从口中穿出,当时气绝。被抬回军营后,许久才苏醒。

九年后,他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九曲城。

及至侯景以豫州归附,韦法保率兵前往支援侯景。侯景想留下他,韦法保怀疑他有二心,于是坚决辞别,返回自己的驻地。

十五年后,他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不久晋升为公爵。

恰逢东魏派遣军队运送粮草到宜阳,韦法保暗中拦截。转战数十里,因兵力不足,被流箭射中,战死沙场。谥号为庄。

他的儿子韦初继承爵位。建德末年,官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阎韩防主。

韩雄,字木兰,是河南东垣人。他的祖父韩景,魏孝文帝时任赭阳郡守。

韩雄年轻时勇敢,膂力过人,擅长骑射,有将帅的才能和谋略。

及至魏孝武帝西迁,韩雄便慷慨激昂,立志建功立业。

大统初年,他与部下六十余人在洛西起兵,数日间,部众增至千人。

他与河南行台杨琚互为掎角之势。每次袭击东魏,都能取得胜利。

他的部众日益壮大,州县无法抵御。

东魏洛州刺史韩贤将此事上报,邺城派遣军司慕容绍宗率兵与韩贤合兵讨伐韩雄。

双方交战数十回合,韩雄的兵力几乎耗尽,他的兄长和妻子都被韩贤俘虏,即将被处死。

韩贤派人告诉韩雄:“如果韩雄前来投降,他的家人可以免死。”

韩雄与亲信商议道:“我奋不顾身,立志建功立业,本是为了上申忠义,下荣亲戚。如今如果忍而不去,别人会怎么看我?即使免死之后,再想办法也不迟。”

于是,韩雄前往韩贤军中,随即随韩贤返回洛阳。他暗中联络韩贤的部下,密谋袭击韩贤。事情败露后,他逃脱了。

当时太祖在弘农,韩雄前去拜见。太祖嘉奖他,封他为武阳县侯,食邑八百户。

太祖派遣韩雄返回家乡,继续图谋进取。韩雄便招集义军,进逼洛州。

东魏洛州刺史元湛弃城逃往河阳,他的长史孟彦举城投降。

不久,领军独孤信的大军赶到,韩雄便随独孤信进入洛阳。

当时东魏将领侯景等人围攻蓼坞,韩雄击退了他们。

他又随太祖在河桥作战。战后,他仍镇守洛西。

被任命为假平东将军、东郡守,升任北中郎将。

邙山之战中,太祖命令韩雄率众在隘道拦截齐神武。齐神武大怒,命令全军合力攻打韩雄。韩雄突围逃脱。

被任命为东徐州刺史。太祖因韩雄多年劳苦,召他入朝,多次赏赐。后又派遣他返回州中。

东魏东雍州刺史郭叔略与韩雄接壤,成为边境的祸患。

韩雄密谋对付他,于是率领十名骑兵,夜间潜入其境内,埋伏在道旁。

他派遣都督韩仕在略城东,穿上东魏人的衣服,假装是从河阳叛逃到关西的人。

郭叔略出城追击,韩雄从后面射箭,两箭皆中,最终斩下郭叔略的首级。

被任命为河南尹,晋升为公爵,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大都督、散骑常侍。

不久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河南邑中正。

孝闵帝即位后,进爵为新义郡公,增加封邑至三千八百户,赐姓宇文氏。

世宗二年,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中徐虞洛四州诸军事、中州刺史。

雄长期在边疆,深知敌人的虚实。

每次率军深入敌境,不避艰难。

前后经历了四十五次战斗,虽然有时有胜负,但雄的志气更加壮烈。

东魏非常忌惮他。

天和三年,在镇守之地去世。

追赠大将军、中华宜义和五州诸军事、中州刺史。

谥号为威。

儿子禽继承爵位。

陈忻,字永怡,是宜阳人。

年轻时骁勇善战,有气节侠义,容貌魁梧,同辈都敬畏他。

魏孝武帝西迁后,陈忻在辟恶山招集了数十名勇敢的少年,侵扰东魏,并秘密派遣使者归附。

大统元年,被任命为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男。

三年,太祖收复弘农,东魏扬州刺史段琛弃城逃走。

陈忻率领义军在九曲道拦截,杀伤众多,擒获了新安令张祗。

太祖赞赏他的忠诚,让他代理新安县事务。

独孤信进入洛阳后,陈忻推荐李延孙为前锋,并随独孤信守卫金墉城。

河桥之战失利后,随军西归,再次代理新安县事务。

东魏派遣当地人牛道恒为阳州刺史,陈忻率军击败他,进爵为子。

经常随崤东诸将镇守伊、洛之间,屡有战功。

九年,与李远迎接高仲密,并随军参加邙山之战。

大军西归后,又与韩雄等人依山合势,攻破东魏三城,斩杀金门郡守方台洛。

增加封邑六百户。

不久代理宜阳郡事务。

东魏再次派遣刘盆生为金门郡守,陈忻又斩杀了他。

被任命为镇远将军、魏郡守。

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平东将军、显州刺史。

太祖因为陈忻在敌境威名显赫,仍留他在边疆镇守,不让他赴任。

十年,侯景修筑九曲城,陈忻率军拦截,擒获宜阳郡守赵嵩、金门郡守乐敬宾。

十三年,随李远平定九曲城,被任命为帅都督。

东魏将领尔朱浑愿率三千精骑进攻宜阳,陈忻与诸将率轻兵拦截,尔朱浑愿退走。

十五年,被任命为宜阳郡守,加封大都督、抚军将军。

十六年,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与齐将东方老在石泉交战,击败对方,俘获甚众。

当时东魏每年派兵送粮到宜阳,陈忻总是率军拦截,屡有斩获。

魏恭帝元年,又与开府斛斯琏等人,与齐将段孝先在九曲交战,大败对方。

二年,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侍中。

同年,被任命为宜阳邑大中正,赐姓尉迟氏。

太祖因为陈忻屡立战功,追赠其祖父昆和父亲兴孙为仪同三司,昆为齐州刺史,兴孙为徐州刺史。

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以智谋著称,往来于边境,难以捉摸。

陈忻与韩雄等人常派间谍侦察他的动向,齐兵每次来犯,都被击败。

因此独孤永业非常忌惮陈忻等人,不敢侵犯。

孝闵帝即位后,征召陈忻入朝,进爵为伯,不久又进爵为许昌县公,增加封邑一千户。

武成元年,被任命为熊州刺史,增加封邑至二千六百户。

又与开府敕勒庆击败齐将王鸾嵩。

随柱国陆通收复石泉城。

天和元年,在任上去世。

陈忻与韩雄是姻亲,年轻时关系亲密。

两人在边境统兵三十多年,每次有战事,二人总是互相支援,默契如影随形。

因此他们屡次面对强敌,却总能保持功名。

虽然两人都有武力,但在拉弓射箭方面,陈忻不如韩雄;在散财施惠、赢得军心方面,韩雄不如陈忻。

陈忻去世时,将士们感念他的恩德,无不悲痛。

儿子万敌继承爵位。

朝廷因为陈忻深得军心,让万敌统领他的部队。

魏玄,字僧智,是任城人。

六世祖休,曾在晋朝担任鲁郡守。

永嘉年间南迁,定居江南。

父亲承祖,魏景明年间,从梁归魏,定居新安。

魏玄年轻时慷慨激昂,有胆略。

普泰年间,被任命为奉朝请。

多次随军与梁人交战。

永安初年,因功被任命为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魏孝武帝西迁,东魏北徙,人心动荡,各怀去就。

魏玄于是招募乡勇,在关南起义,随韦法保与东魏司徒高敖曹在关口交战。

独孤信进入洛阳后,魏玄隶属行台杨琚,防守马渚。

再次与高敖曹交战。

从此经常率领乡兵,抵抗东魏。

前后十余战,屡立战功。

邙山之战,大军失利,宜阳、洛州都被东魏占领。

崤东的义军,都心怀异志。

而魏玄的母亲和弟弟都在宜阳。

魏玄认为忠孝不能两全,于是率领义军回到关南镇抚。

太祖亲自写信慰劳他,任命他为洛阳令,封广宗县子,封邑四百户。

十三年,与开府李义孙攻占伏流城,又攻克孔城,随即与李义孙镇守。

不久移镇伏流。

十四年,被任命为帅都督、东平郡守,转任河南郡守,加封大都督。

十六年,洛安民雍方隽据郡叛乱,率步骑一千,自称行台,攻破郡县,囚禁守令。

魏玄率领弘农、九曲、孔城、伏流四城的兵马讨平叛乱。

魏恭帝二年,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孝闵帝即位后,进爵为伯,增加封邑至九百户。

保定元年,移镇蛮谷。

四年,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移镇阎韩。

随尉迟迥围攻洛阳。

天和元年,陕州总管尉迟纲派遣魏玄率仪同宇文能、赵干等步骑五百在鹿卢交南拦截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

独孤永业有二万余人,魏玄率五骑轻装侦察,突然与敌遭遇,立即交战,杀伤数十人,缴获马匹和甲矛等,独孤永业退走。

二年,进爵为侯。

被任命为白超防主。

三年,调任熊州刺史。

政令简约惠民,百姓爱戴。

四年,转任和州刺史、伏流防主,进爵为公。

五年,齐将斛律明月率军进攻宜阳,兵威甚盛,魏玄率军抵御,每战必胜。

后来因病在任上去世。

史臣评论:两国争强,边境多战事,镇守要害,是武将的职责。

李延孙等人以勇略之姿,承担守城重任。

虽然他们的德行不及古代贤人,但在抵御外侮、冲锋陷阵方面,足以与古代名将比肩。

他们能够观兵伊、洛,保据崤、函,挫败齐人西进的图谋,缓解周朝东顾的忧虑,这都是几位将领的功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四十三-注解

李延孙:李延孙是北魏末年至西魏时期的将领,以其勇武和将帅之才著称。他在魏孝武帝西迁后,积极组织抵抗东魏的进攻,并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

韦佑:韦佑,字法保,是北魏末年至西魏时期的官员和将领。他以勇敢和忠诚闻名,曾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最终在战场上牺牲。

韩雄:北周时期的将领,与陈忻关系密切,共同镇守边境。

陈忻:北周时期的将领,字永怡,以勇猛善战著称。

魏玄:北周时期的将领,字僧智,以勇猛善战著称。

大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军队,权力较大,常为地方军事长官。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名,属于皇帝的近臣,负责顾问应对,参与朝政。

骠骑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名,地位显赫,常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之一。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官职名,表示其地位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相当,有权开设府署,自置僚属。

侍中:古代官职名,为皇帝身边的近臣,参与决策,权力较大。

河南邑中正:古代官职名,负责河南地区的官员选拔和考核。

孝闵帝:北周皇帝,名宇文觉,557年即位,560年被废。

新义郡公:古代爵位名,郡公是公爵的一种,新义郡为其封地。

宇文氏:北周皇族的姓氏,宇文泰为北周的实际创立者。

使持节:古代官职名,持有节杖,代表皇帝行使权力,常为地方军政长官。

都督: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某一地区的军政事务。

中徐虞洛四州:古代地理区域,包括中州、徐州、虞州、洛州,大致在今河南、江苏、安徽一带。

中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中州的军政事务。

东魏:南北朝时期的政权之一,由北魏分裂而来,都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

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66年—572年。

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名,地位显赫,常为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之一。

中华宜义和五州:古代地理区域,包括中华州、宜州、义州、和州等,大致在今河南、湖北一带。

谥曰威:古代对死者的尊称,威表示其勇武和威严。

子禽嗣:指其子继承其爵位和官职。

宜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宜阳县。

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534年—535年在位。

大统: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年号,535年—551年。

太祖:指北周的实际创立者宇文泰。

独孤信: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河桥: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洛阳附近,为战略要地。

邙山:位于今河南洛阳北,为古代重要战场。

侯景:南北朝时期的叛将,曾发动侯景之乱。

斛斯琏: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尉迟氏:北周时期的姓氏,尉迟迥为北周的重要将领。

独孤永业:东魏时期的将领,以智谋著称。

孝闵帝践阼:指孝闵帝宇文觉即位。

许昌郡公:古代爵位名,郡公是公爵的一种,许昌郡为其封地。

武成: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559年—560年。

熊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熊耳山一带。

敕勒庆: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陆通: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任城:古代地名,今山东济宁一带。

普泰: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年号,531年—532年。

永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年号,528年—530年。

韦法保: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高敖曹:东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杨琚: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广宗县子:古代爵位名,子爵是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广宗县为其封地。

李义孙: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伏流城:古代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孔城:古代地名,今河南洛阳附近。

洛安民:北周时期的叛将,曾发动叛乱。

雍方隽:北周时期的叛将,曾发动叛乱。

尉迟迥: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尉迟纲: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宇文能: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赵干: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白超:北周时期的将领,曾参与多次重要战役。

斛律明月:北齐时期的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

史臣:指撰写史书的官员,此处为对陈忻、魏玄等人的评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四十三-评注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北魏末年至西魏时期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和事迹,包括李延孙、韦佑、韩雄、陈忻和魏玄。这些人物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中,以其勇武、忠诚和军事才能,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抵御外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延孙作为李长寿之子,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精神。他在魏孝武帝西迁后,积极组织抵抗东魏的进攻,并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和勇敢的高度评价。

韦佑以其勇敢和忠诚闻名,曾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忠诚和勇敢的高度评价。他的牺牲更是对忠诚和勇敢的最高诠释。

韩雄以其勇猛和军事才能著称,曾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他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军事才能的高度评价。他在政治上的作为也显示了他的全面才能。

陈忻和魏玄作为官员,以其政治才能和忠诚著称。他们在魏孝武帝西迁后,积极支持西魏政权,并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体现了个人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政治才能和忠诚的高度评价。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几位重要将领生平的描述,展现了北魏末年至西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本文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两位重要将领陈忻和魏玄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南北朝对峙时期的军事才能和忠诚。陈忻和魏玄都是北周的重要将领,他们在与东魏的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屡立战功,成为北周抵御东魏侵略的中坚力量。

陈忻自幼骁勇,有气侠之风,姿貌魁岸,深受同辈敬重。他在魏孝武帝西迁后,于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寇掠东魏,并密遣使归附北周。大统元年,他被授予持节、伏波将军等职,赐爵霸城县男。此后,他多次率军与东魏交战,屡建奇功,尤其是在九曲道、邙山等战役中表现出色,深得太祖宇文泰的赏识。陈忻不仅勇猛善战,还善于团结士众,散财施惠,深得将士拥戴。他与韩雄关系密切,二人共同镇守边境三十余载,相互支援,屡次击败东魏的进攻,成为北周边境的坚固屏障。

魏玄同样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他少时慷慨,有胆略,普泰年间便从军与梁人交战,屡立战功。魏孝武帝西迁后,他率募乡曲,立义于关南,与东魏司徒高敖曹等多次交战,表现出色。邙山之役后,他率义徒还关南镇抚,深得太祖宇文泰的信任,被授予洛阳令等职,封广宗县子。魏玄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与东魏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的交战中,屡次击败敌军,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通过对陈忻和魏玄生平的详细记载,展现了他们在南北朝对峙时期的军事才能和忠诚。他们不仅勇猛善战,还善于团结士众,深得将士拥戴。他们的功绩不仅为北周抵御东魏的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史臣对他们的评价也颇为中肯,认为他们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古代贤将,但在御侮折冲方面足以与前代名将相媲美。他们的功绩不仅为北周抵御东魏的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四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7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