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原文
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
诗曰:
堪叹人心毒似蛇,谁知天眼转如车。
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
无义钱财汤泼雪,倘来田地水推沙。
若将奸狡为生计,恰似朝霞与暮霞。
话说当下吴学究对宋公明说道:
要破此法,只除非快教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来,便可破得高廉。
宋江道:
前番戴宗去了几时,全然打听不着,却那里去寻?
吴用道:
只说蓟州,有管下多少县治、镇市、乡村,他须不曾寻得到。
我想公孙胜他是个清高的人,必然在个名山洞府,大川真境居住。
今番教戴宗可去绕蓟州管下县治名山仙境去处,寻觅一遭,不愁不见他。
宋江听罢,随即教请戴院长商议,可往蓟州寻取公孙胜。
戴宗道:
小可愿往,只是得一个做伴的去方好。
吴用道:
你作起神行法来,谁人赶得你上?
戴宗道:
若是同伴的人,我也把甲马拴在他腿上,教他也走得许多路程。
李逵便道:
我与戴院长做伴走一遭。
戴宗道:
你若要跟我去,须要一路上吃素,都听我的言语。
李逵道:
这个有甚难处,我都依你便了。
宋江、吴用分付道:
路上小心在意,休要惹事。若得见了,早早回来。
李逵道:
我打死了殷天锡,却教柴大官人吃官司,我如何不要救他!今番并不敢惹事了。
二人同行。
有诗为证:
飞步神行说戴宗,李逵同伴去如风。
若还寻着公孙胜,要使高廉永绝踪。
豪杰士,黑旋风。
一时赤手逞英雄。
谁知一路经行处,惹祸招灾顷刻中。
话说戴宗、李逵各藏了暗器,拴缚了包裹,两个拜了宋江并众人,离了高唐州,取路投蓟州来。
走了三十余里,李逵立住脚道:
大哥,买碗酒吃了走也好。
戴宗道:
你要跟我作神行法,须要只吃素酒,且向前面去。
李逵答道:
便吃些肉也打甚么紧?
戴宗道:
你又来了。今日已晚,且寻客店宿了,明日早行。
两个又走了三十余里,天色昏黑,寻着一个客店歇了,烧起火来做饭,沽一角酒来吃。
李逵搬一碗素饭并一碗菜汤,来房里与戴宗吃。
戴宗道:
你如何不吃饭?
李逵应道:
我且未要吃饭哩。
戴宗寻思道:
这厮必然瞒着我背地里吃荤。
戴宗自把素饭吃了,却悄悄地来后面张时,见李逵讨两角酒,一盘牛肉,在那里自吃。
戴宗道:
我说甚么!且不要道破他,明日小小的耍他耍便了。
戴宗自去房里睡了。
李逵吃了一回酒肉,恐怕戴宗说他,自暗暗的来房里睡了。
到五更时分,戴宗起来,叫李逵打火做些素饭吃了,各分行李在背上,算还了房宿钱,离了客店。
行不到二里多路,戴宗说道:
我们昨日不曾使神行法,今日须要赶程途,你先把包裹拴得牢了,我与你作法,行八百里便住。
戴宗取四个甲马,去李逵两只腿上也缚了,分付道:
你前面酒食店里等我。
戴宗念念有词,吹口气在李逵腿上,李逵拽开脚步,浑如驾云的一般,飞也似去了。
戴宗笑道:
且着他忍一日饿!
戴宗也自拴上甲马,随后赶来。
李逵不省得这法,只道和他走路一般。
只听耳朵边风雨之声,两边房屋树木一似连排价倒了的,脚底下如云催雾趱。
李逵怕将起来,几遍待要住脚,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
这脚却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脚不点地,只管得走去了。
看见酒肉饭店,又不能勾入去买吃。
李逵只得叫:
爷爷,且住一住!
走的甚是神捷。
有诗为证:
李逵禀性实凶顽,酒肉堆盘似虎餐。
只为一时贪口腹,足行千里不能安。
李逵看看走到红日平西,肚里又饥又渴,越不能勾住脚,惊得一身臭汗,气喘做一团。
戴宗从背后赶来,叫道:
李大,怎的不买些点心吃了去?
李逵应道:
哥哥,救我一救!饿杀铁牛也!
戴宗怀里摸出几个炊饼来自吃。
李逵叫道:
我不能勾住脚买吃,你与两个充饥。
戴宗道:
兄弟,你走上来与你吃。
李逵伸着手,只隔一丈来远近,只赶不上。
李逵叫道:
好哥哥,等我一等!
戴宗道:
便是今日有些跷蹊,我的两条腿也不能勾住。
李逵道:
阿也!我的这鸟脚,不由我半分,自这般走了去,只好把大斧砍了那下半截下来!
戴宗道:
只除是恁的般方好,不然直走到明年正月初一日,也不能住。
李逵道:
好哥哥,休使道儿耍我!砍了腿下来,你却笑我!
戴宗道:
你敢是昨夜不依我,今日连我也走不得住。你自走去。
李逵叫道:
好爷爷!你饶我住一住!
戴宗道:
我的这法第一不许吃荤并吃牛肉,若还吃了一块牛肉,只要走十万里方才得住。
李逵道:
却是苦也!我昨夜不合瞒着哥哥,真个偷买几斤牛肉吃了。正是怎么好!
戴宗道:
怪得今日连我的这腿也收不住。只用去天尽头走一遭了,慢慢地却得三五年方才回得来。
李逵听罢,叫起撞天屈来。
戴宗笑道:
你从今已后只依得我一件事,我便罢得这法。
李逵道:
老爹,我今都依你便了。
戴宗道:
你如今敢再瞒我吃荤么?
李逵道:
今后但吃时,舌头上生碗来大疔疮!我见哥哥要吃素,铁牛却吃不得,因此上瞒着哥哥。今后并不敢了。
戴宗道:
既是恁的,饶你这一遍。
退后一步,把衣袖去李逵腿上只一拂,喝声:
住!
李逵却似钉住了的一般,两只脚立定地下,那移不动。
其法甚是灵。
有诗为证:
戴宗神术极专精,十步攒为两步行。
可惜李逵多勇健,云车风驾莫支撑。
戴宗道:‘我先去,你且慢慢的来。’
李逵正待抬脚,那里移得动,拽也拽不起,一似生铁铸就了的。
李逵大叫道:‘又是苦也!晚夕怎地得去?’
便叫道:‘哥哥,救我一救!’
戴宗转回头来,笑道:‘你今番依我说么?’
李逵道:‘你是我亲爷,却是不敢违了你的言语。’
戴宗道:‘你今番却要依我。’
便把手绾了李逵,喝声:‘起!’
两个轻轻地走了去。
李逵道:‘哥哥可怜见铁牛,早歇了罢!’
前面到一个客店,两个且来投宿。
戴宗、李逵入到房里,去腿上都卸下甲马来,取出几陌纸钱烧送了。
问李逵道:‘今番却如何?’
李逵道:‘这两条腿方才是我的了。’
戴宗道:‘谁着你夜来私买酒肉吃!’
李逵道:‘为是你不许我吃荤,偷了些吃,也吃你耍得我勾了!’
戴宗叫李逵安排些素酒素饭吃了,烧汤洗了脚,上床歇了。
睡到五更,起来洗漱罢,吃了饭,还了房钱,两个又上路。
行不到三里多路,戴宗取出甲马道:‘兄弟,今日与你只缚两个,教你慢行些。’
李逵道:‘我不要缚了。’
戴宗道:‘你既依我言语,我和你干大事,如何肯弄你?你若不依我,教你一似夜来,只钉住在这里,只等我去蓟州寻见了公孙胜,回来放你。’
李逵慌忙叫道:‘我依,我依!’
戴宗与李逵当日各只缚两个甲马,作起神行法,扶着李逵,两个一同走。
原来戴宗的法,要行便行,要住便住。
李逵从此那里敢违他言语,于路上只是买些素酒素饭,吃了便行。
李逵方才放心。
有诗为证:
戴宗术法久通神,去住迟延总在心。
从此李逵方畏服,二人交谊断黄金。
话休絮烦。
两个用神行法,不旬日,迤逦来蓟州城外客店里歇了。
次日,两个入城来。
戴宗扮做主人,李逵扮做仆者。
绕城中寻了一日,并无一个认得公孙胜的。
两个自回店里歇了。
次日,又去城中小街狭巷寻了一日,绝无消耗。
李逵心焦,骂道:‘这个乞丐道人却鸟躲在那里!我若见时,脑揪将去见哥哥!’
戴宗瞅道:‘你又来了!若不听我的言语,我又教你吃苦!’
李逵笑道:‘我自这般说耍。’
戴宗又埋怨了一回,李逵不敢回话。
两个又来店里歇了。
次日早起,都去城外近村镇市寻觅。
戴宗但见老人,便施礼拜问公孙胜先生家在那里居住,并无一人认得。
戴宗也问过数十处。
当日晌午时分,两个走得肚饥,路傍边见一个素面店,两个直入来买些点心吃。
只见里面都坐满,没一个空处。
戴宗、李逵立在当路。
过卖问道:‘客官要吃面时,和这老人合坐一坐。’
戴宗见个老丈独自一个占着一副大座头,便与他施礼,唱个喏,两个对面坐了。
李逵坐在戴宗肩下。
分付过卖造四个壮面来。
戴宗道:‘我吃一个,你吃三个不少么?’
李逵道:‘不济事,一发做六个来,我都包办!’
过卖见了也笑。
等了半日,不见把面来,李逵却见都搬入里面去了,心中已有五分焦躁。
只见过卖却搬一个热面放在合坐老人面前,那老人也不谦让,拿起面来便吃。
那分面却热,老儿低着头,伏桌儿吃。
李逵性急,见不搬面来,叫一声:‘过卖!’
骂道:‘却教老爷等了这半日!’
把那桌子只一拍,溅那老人一脸热汁,那分面都泼翻了。
老儿焦躁,便来揪住李逵喝道:‘你是何道理打翻我面!’
李逵捻起拳头,要打老儿。
戴宗慌忙喝住。
老人不肯罢休。
有四句诗单说李逵,诗曰:
李逵平昔性刚凶,欺负年高一老翁。
面汁溅来盈脸上,怒中说出指挥功。
戴宗与他陪话道:‘丈丈休和他一般见识,小可陪丈丈一分面。’
那老人道:‘客官不知,老汉路远,早要吃了面回去听讲长生不死之法,迟时误了程途。’
戴宗问道:‘丈丈何处人氏?却听谁人讲说长生不死之法?’
老儿答道:‘老汉是本处蓟州管下九宫县二仙山下人氏。
因来这城中买些好香,回去听山上罗真人讲说长生不死之法。’
戴宗寻思道:‘莫不公孙胜也在那里?’
便问老人道:‘丈丈,贵村曾有个公孙胜么?’
老人道:‘客官问别人定不知,多有人不认的他,老汉和他是邻舍。
他只有个老母在堂。这个先生一向云游在外,比时唤做公孙一清。
如今出姓,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做公孙胜。此是俗名,无人认得。’
戴宗道:‘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戴宗又拜问丈丈道:‘九宫县二仙山离此间多少路?清道人在家么?’
老人道:‘二仙山只离本县四十五里便是。
清道人他是罗真人上首徒弟,他本师如何放他离左右。’
戴宗听了大喜,连忙催趱面来吃,和那老儿一同吃了,算还面钱,同出店肆,问了路途。
戴宗道:‘丈丈先行,小可买些香纸,也便来也。’
老人作别去了。
戴宗、李逵回到客店里,取了行李包裹,再拴上甲马,离了客店,两个取路投九宫县二仙山来。
戴宗使起神行法,四十五里片时到了。
二人来到县前,问二仙山时,有人指道:‘离县投东,只有五里便是。’
两个又离了县治,投东而行,果然行不到五里,早望见那座仙山,委实秀丽。
但见:
青山削翠,碧岫堆云。
两崖分虎踞龙蟠,四面有猿啼鹤唳。
朝看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梢。
流水潺湲,涧内声声鸣玉珮;
飞泉瀑布,洞中隐隐奏瑶琴。
若非道侣修行,定有仙翁炼药。
当下戴宗、李逵来到二仙山下。
见个樵夫,戴宗与他施礼说道:“借问此间清道人家在何处居住?”
樵夫指道:“只过这个山嘴,门外有条小石桥的便是。”
两个抹过山嘴来,见有十数间草房,一周遭矮墙,墙外一座小小石桥。
两个来到桥边,见一个村姑提一篮新果子出来。
戴宗施礼问道:“娘子从清道人家出来,清道人在家么?”
村姑答道:“在屋后炼丹。”
戴宗心中暗喜。
有诗为证:
半空苍翠拥芙蓉,天地风光迥不同。
十里青松栖野鹤,一溪流水泛春红。
疏烟白鸟长空外,玉殿琼楼罨画中。
欲识真仙高隐处,便从林下觅形踪。
戴宗、李逵两个立在门前,戴宗分付李逵道:“你且去树背后躲一躲,待我自入去见了他,却来叫你。”
戴宗自入到里面看时,一带三间草房,门上悬挂一个芦帘。
戴宗咳嗽了一声,只见一个婆婆从里面出来。
戴宗看那婆婆,但见:
苍然古貌,鹤发酡颜。
眼昏似秋月笼烟,眉白如晓霜映日。
青裙素服,依稀紫府元君;布袄荆钗,仿佛骊山老姥。
形如天上翔云鹤,貌似山中傲雪松。
戴宗当下施礼道:“告禀老娘,小可欲求清道人相见一面。”
婆婆问道:“官人高姓?”
戴宗道:“小可姓戴名宗,从山东到此。”
婆婆道:“孩儿出外云游,不曾还家。”
戴宗道:“小可是旧时相识,要说一句紧要的话,求见一面。”
婆婆道:“不在家里。有甚话说,留下在此不妨,待回家自来相见。”
戴宗道:“小可再来。”
就辞了婆婆,却来门外对李逵道:“今番须用着你。方才他娘说道不在家里,如今你可去请他。他若说不在时,你便打将起来。却不得伤犯他老母,我来喝住你便罢。”
李逵先去包裹里取出双斧,插在两胯下,入的门里,叫一声:“着个出来!”
婆婆慌忙迎着问道:“是谁?”
见了李逵睁着双眼,先有八分怕他,问道:“哥哥有甚话说?”
李逵道:“我是梁山泊黑旋风,奉着哥哥将令,教我来请公孙胜。你教他出来,佛眼相看;若还不肯出来,放一把鸟火,把你家当都烧做白地。莫言不是。早早出来!”
婆婆道:“好汉莫要恁地。我这里不是公孙胜家,自唤做清道人。”
李逵道;“你只叫他出来,我自认得他鸟脸!”
婆婆道:“出外云游未归。”
李逵拔出大斧,先砍翻一堵壁。
婆婆向前拦住。
李逵道:“你不叫你儿子出来,我只杀了你!”
拿起斧来便砍,把那婆婆惊倒在地。
只见公孙胜从里面走将出来,叫道:“不得无礼!”
有诗为证:
李逵巨斧白如霜,惊得婆婆命欲亡。
幸得戴宗来救护,公孙方肯出中堂。
戴宗便来喝道:“铁牛如何吓倒老母!”
戴宗连忙扶起。
李逵撇了大斧,便唱个喏道:“阿哥休怪,不恁地你不肯出来。”
公孙胜先扶娘入去了,却出来拜请戴宗、李逵,邀进一间静室坐下,问道:“亏二位寻得到此。”
戴宗道:“自从师父下山之后,小可先来蓟州寻了一遍,并无打听处,只纠合得一伙弟兄上山。今次宋公明哥哥因去高唐州救柴大官人,致被知府高廉两三阵用妖法赢了,无计奈何,只得叫小可和李逵径来寻请足下。绕遍蓟州,并无寻处,偶因素面店中,得个此间老丈指引到此。却见村姑说足下在家烧炼丹药,老母只是推却,因此使李逵激出师父来。这个太莽了些,望乞恕罪。哥哥在高唐州界上度日如年,请师父便可行程,以见始终成全大义之美。”
公孙胜道:“贫道幼年飘荡江湖,多与好汉们相聚。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非是昧心,一者母亲年老,无人奉侍;二乃本师罗真人留在座前听教。恐怕山寨有人寻来,故意改名清道人,隐居在此。”
戴宗道:“今者宋公明正在危急之际,师父慈悲,只得去走一遭。”
公孙胜道:“干碍老母无人养赡,本师罗真人如何肯放,其实去不得了。”
戴宗再拜恳告。
公孙胜扶起戴宗,说道:“再容商议。”
公孙胜留戴宗、李逵在净室里坐定,出来叫个庄客安排些素酒素食相待。
三个吃了一回,戴宗又苦苦哀告公孙胜道:“若是师父不肯去时,宋公明必被高廉捉了。山寨大义,从此休矣!”
公孙胜道:“且容我去禀问本师真人,若肯容许时,便一同去。”
戴宗道:“只今便去启问本师。”
公孙胜道:“且宽心住一宵,明日早去。”
戴宗道:“哥哥在彼一日,如度一年。烦请师父同往一遭。”
公孙胜便起身引了戴宗、李逵离了家里,取路上二仙山来。
此时已是秋残冬初时分,日短夜长,容易得晚。
来到半山腰,却早红轮西坠。
松阴里面一条小路,直到罗真人观前,见有朱红牌额上写三个金字,书着“紫虚观”。
三人来到观前,看那二仙山时,果然是好座仙境。
但见:
青松郁郁,翠柏森森。
一群白鹤听经,数个青衣碾药。
青梧翠竹,洞门深锁碧窗寒;白雪黄芽,石室云封丹灶暖。
野鹿衔花穿径去,山猿擎果引雏来。
时闻道士谈经,每见仙翁论法。
虚皇坛畔,天风吹下步虚声;礼斗殿中,鸾背忽来环珮韵。
只此便为真紫府,更于何处觅蓬莱。
三人就着衣亭上,整顿衣服,从廊下入来,径投殿后松鹤轩里去。
两个童子看见公孙胜领人入来,报知罗真人。
传法旨,教请三人入来。
当下公孙胜引着戴宗、李逵到松鹤轩内,正值真人朝真才罢,坐在云床上养性。
公孙胜向前行礼起居,躬身侍立。
戴宗、李逵看那罗真人时,端的有神游八极之表。
但见:
星冠攒玉叶,鹤氅缕金霞。
神清似长江皓月,貌古似泰华乔松。
踏魁罡朱履步丹霄,歌步虚琅函浮瑞气。
长髯广颊,修行到无漏之天;碧眼方瞳,服食造长生之境。
三岛十洲骑凤往,洞天福地抱琴游。
高餐沆瀣,静品鸾笙。
正是:三更步月鸾声远,万里乘云鹤背高。
都仙太史临凡世,广惠真人住世间。
戴宗当下见了,慌忙下拜。
李逵只管着眼看。
罗真人问公孙胜道:‘此二位何来?’
公孙胜道:‘便是昔日弟子曾告我师,山东义友是也。今为高唐州知府高廉显逞异术,有兄宋江特令二弟来此呼唤。弟子未敢擅便,故来禀问我师。’
罗真人道:‘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自宜慎重,不可妄为。’
戴宗再拜道:‘容乞暂请公孙先生下山,破了高廉,便送还山。’
罗真人道:‘二位不知,此非出家人闲管之事。汝等自下山去商议。’
公孙胜只得引了二人,离了松鹤轩,连晚下山来。
李逵问道:‘那老仙先生说甚么?’
戴宗道:‘你偏不听得?’
李逵道:‘便是不省得这般鸟则声。’
戴宗道:‘便是他的师父说道,教他休去。’
李逵听了,叫起来道:‘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千难万难寻见了,却放出这个屁来!莫要引老爷性发,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一只手提住腰胯,把那老贼倒直撞下山去!’
戴宗瞅着道:‘你又要钉住了脚?’
李逵道:‘不敢,不敢!说一声儿耍。’
三个再到公孙胜家里,当夜安排些晚饭吃了。
公孙胜道:‘且权宿一宵,明日再去恳告本师。若肯时,便去。’
戴宗至夜,叫了安置,两个收拾行李,都来净室里睡了。
两个睡到三更左侧,李逵悄悄地爬将起来,听得戴宗齁齁的睡着。
自己寻思道:‘却不是干鸟气么!你原是山寨里人,却来问甚么鸟师父!明朝那厮又不肯,却不误了哥哥的大事!我忍不得了,只是杀了那个老贼道,教他没问处,只得和我去。’
李逵要害真人。
有诗为证:
欲请公孙去解围,真人不肯着他为。
李逵夜奋英雄力,斧到应教性命危。
李逵当时摸了两把板斧,悄悄地开了房门,乘着星月明朗,一步步摸上山来。
到得紫虚观前,却见两扇大门关了。
旁边篱墙苦不甚高,李逵腾地跳将过去,开了大门,一步步摸入里面来。
直至松鹤轩前,只听隔窗有人看诵玉枢宝经之声。
李逵爬上来舐破窗纸张时,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云床上,面前桌儿上烧着一炉名香,点起两枝画烛,朗朗诵经。
李逵道:‘这贼道却不是当死!’
一踅,踅过门边来,把手只一推,呀地两扇亮槅齐开。
李逵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罗真人脑门上劈将下来,砍倒在云床上,流出白血来。
李逵看了,笑道:‘眼见的这贼道是童男子身,颐养得元阳真气,不曾走泻,正没半点的红。’
李逵再仔细看时,连那道冠儿劈做两半,一颗头直砍到项下。
李逵道:‘今番且除了一害,不烦恼公孙胜不去。’
便转身出了松鹤轩,从侧首廊下奔将出来。
只见一个青衣童子拦住李逵,喝道:‘你杀了我本师,待走那里去!’
李逵道:‘你这个小贼道,也吃我一斧!’
手起斧落,把头早砍下台基边去。
二人都被李逵砍了。
有诗为证:
李逵双斧白如霜,劈倒真人命已亡。
料得精魂归碧落,一心暗地喜非常。
且说李逵笑道:‘只好撒开!’
径取路出了观门,飞也似奔下山来。
到得公孙胜家里,闪入来,闭上了门,净室里听戴宗时,兀自未觉。
李逵依然原又去睡了。
直到天明,公孙胜起来,安排早饭,相待两个吃了。
戴宗道:‘再请先生同引我二人上山恳告真人。’
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
三个依原旧路,再上山来。
入到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两个童子。
公孙胜问道:‘真人何在?’
道童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
李逵听说,吃了一惊,把舌头伸将出来,半日缩不入去。
三个揭起帘子入来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上中间。
李逵暗暗想道:‘昨夜莫非是错杀了?’
罗真人便道:‘汝等三人又来何干?’
戴宗道:‘特来哀告我师慈悲,救取众人免难。’
罗真人道:‘这黑大汉是谁?’
戴宗答道:‘是小可义弟,姓李名逵。’
真人笑道:‘本待不教公孙胜去,看他的面上,教他去走一遭。’
戴宗拜谢。
李逵自暗暗寻思道:‘那厮知道我要杀他,却又鸟说!’
只见罗真人道:“我教你三人片时便到高唐州如何?”三个谢了。
戴宗寻思:“这罗真人又强似我的神行法。”
真人唤道童取三个手帕来。
戴宗道:“上告我师,却是怎生教我们便能勾到高唐州?”
罗真人便起身:“都跟我来。”
三个人随出观门外石岩上来。
先取一个红手帕铺在石上,道:“吾弟子可登。”公孙胜双脚踏在上面。
罗真人把袖一拂,喝声道:“起!”那手帕化做一片红云,载了公孙胜,冉冉腾空便起,离山约有二十余丈。
罗真人喝声:“住!”那片红云不动。
却铺下一个青手帕,教戴宗踏上,喝声:“起!”那手帕却化作一片青云,载了戴宗,起在半空里去了。
那两片青红二云,如芦席大,起在天上转。
李逵看得呆了。
罗真人却把一个白手帕,铺在石上,唤李逵踏上。
李逵笑道:“却不是耍!若跌下来,好个大疙疸!”
罗真人道:“你见二人么?”李逵立在手帕上。
罗真人喝一声:“起!”那手帕化做一片白云,飞将起去。
李逵叫道:“阿也!我的不稳,放我下来!”
罗真人把右手一招,那青红二云,平平坠将下来。
戴宗拜谢,侍立在面前。
公孙胜侍立在左手。
李逵在上面叫道:“我也要撒尿撒屎,你不着我下来,我劈头便撒下来也!”
罗真人问道:“我等自是出家人,不曾恼犯了你,你因何夜来越墙而过,入来把斧劈我?若是我无道德,已被杀了。又杀了我一个道童。”
李逵道:“不是我,你敢错认了!”
罗真人笑道:“虽然只是砍了我两个葫芦,其心不善,且教你吃些磨难。”
把手一招,喝声:“去!”一阵恶风,把李逵吹入云端里。
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唬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
忽听得刮剌剌地响一声,却从蓟州府厅屋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当日正值府尹马士弘坐衙,厅前立着许多公吏人等。
看见半天里落下一个黑大汉来,众皆吃惊。
有诗为证:
李逵唬得大痴呆,忽向云端落下来。
官吏见来俱丧胆,只疑妖怪降庭阶。
话说马知府见了,叫道:“且拿这厮过来。”
当下十数个牢子狱卒,把李逵驱至当面。
马府尹喝道:“你这厮是那里妖人?如何从半天里吊将下来?”
李逵吃跌得头破额裂,半晌说不出话来。
马府尹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
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
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劈头一淋;又一个提一桶尿粪来,望李逵头上直浇到脚底下。
李逵口里、耳朵里都是尿屎。
李逵叫道:“我不是妖人,我是跟罗真人的伴当。”
原来蓟州人都知道罗真人是个现世的活神仙,因此不肯下手伤他,再驱李逵到厅前。
早有吏人禀道:“这蓟州罗真人是天下有名的得道活神仙,若是他的从者,不可加刑。”
马府尹笑道:“我读千卷之书,每闻今古之事,未见神仙有如此徒弟,即系妖人。
牢子,与我加力打那厮!”
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马知府喝道:“你那厮快招了妖人,便不打你!”
李逵只得招做“妖人李二”。取一面大枷钉了,押下大牢里去。
李逵来到死囚狱里,说道:“我是直日神将,如何枷了我?好歹教你这蓟州一城人都死!”
那押牢节级、禁子,都知罗真人道德清高,谁不钦服,都来问道:“你这个端的是甚么人?”
李逵道:“我是罗真人亲随直日神将,因一时有失,恶了真人,把我撇在此间,教我受些苦难,三两日必来取我。
你们若不把些酒食来将息我时,我教你们众人全家都死!”
那节级、牢子见了他说,倒都怕他,只得买酒买肉请他吃。
李逵见他们害怕,越说起风话来。
牢里众人越怕了,又将热水来与他洗浴了,换些干净衣裳。
李逵道:“若还缺了我酒食,我便飞了去,教你们受苦!”
牢里禁子只得倒陪告他。
李逵陷在蓟州牢里不提。
且说罗真人把上项的事,一一说与戴宗。
戴宗只是苦苦哀告,求救李逵。
罗真人留住戴宗在观里宿歇,动问山寨里事务。
戴宗诉说晁天王、宋公明仗义疏财,专只替天行道,誓不损害忠臣烈士、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许多好处。
罗真人听罢甚喜。
一住五日。
戴宗每日磕头礼拜,求告真人,乞救李逵。
罗真人道:“这等人只可驱除了罢,休带回去。”
戴宗告道:“真人不知,这李逵虽然愚蠢,不省理法,也有些小好处。
第一,耿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
第二,不会阿谄于人,虽死其忠不改。
第三,并无淫欲邪心,贪财背义。
敢勇当先。
因此宋公明甚是爱他。
不争没了这个人,回去教小可难见兄长宋公明之面。
罗真人笑道:“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
吾亦安肯逆天,坏了此人,只是磨他一会。
我叫取来还你。”
戴宗拜谢。
罗真人叫一声:“力士何在?”
就鹤轩前起一阵风。
风过处,一尊黄巾力士出现。
但见:
面如红玉,须似皂绒。
仿佛有一丈身材,纵横有千斤气力。
黄巾侧畔,金环耀日喷霞光;绣袄中间,铁甲铺霜吞月影。
常在坛前护法,每来世上降魔。
脚穿抹绿雕蹾靴,手执宣花金蘸斧。
那个黄巾力士上告:“我师有何法旨?”
罗真人道:“先差你押去蓟州的那人,罪业已满。你还去蓟州牢里取他回来,速去速回。”
力士声喏去了。
约有半个时辰,从虚空里把李逵撇将下来。
戴宗连忙扶住李逵,问道:“兄弟这两日在那里?”
李逵看了罗真人,只管磕头拜说道:“铁牛不敢了也!”
罗真人道:“你从今以后,可以戒性,竭力扶持宋公明,休生歹心。”
李逵再拜道:“敢不遵依真人言语!”
戴宗道:“你正去那里走了这几日?”
李逵道:“自那日一阵风,直刮我去蓟州府里,从厅屋脊上直滚下来,被他府里众人拿住。
那个马知府道我是妖人,捉翻我捆了,却教牢子狱卒把狗血和尿屎淋我一头一身,打得我两腿肉烂,把我枷了,下在大牢里去。
众人问我是何神从天上落下来?只吃我说道罗真人的亲随直日神将,因有些过失,罚受此苦,过三二日,必来取我。
虽是吃了一顿棍棒,却也诈得些酒肉噇。
那厮们惧怕真人,却与我洗浴,换了一身衣裳。
方才正在亭心里诈酒肉吃,只见半空里跳下这个黄巾力士,把枷锁开了,喝我闭眼,一似睡梦中,直扶到这里。
公孙胜道:“师父似这般的黄巾力士有一千余员,都是本师真人的伴当。”
李逵听了,叫道:“活佛!你何不早说,免教我做了这般不是。”
只顾下拜。
戴宗也再拜恳告道:“小可端的来的多日了,高唐州军马甚急,望乞师父慈悲,放公孙先生同弟子去救哥哥宋公明,破了高廉,便送还山。”
罗真人道:“我本不教他去,今为汝大义为重,权教他去走一遭。
我有片言,汝当记取。”
公孙胜向前跪听真人指教。
只因罗真人说了那几句话,传授秘诀,有分教:额角有光,日中无影。
炼丹在石屋云房,飞步去蓬莱阆苑。
正是:满还济世安邦愿,来作乘鸾跨凤人。
毕竟罗真人说教公孙胜怎地下山,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五十三回-译文
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真人。
诗云:可叹人心毒似蛇,谁料天眼转如车。
去年妄取东邻物,今日还归北舍家。
无义钱财如汤泼雪,偶然得来的田地如水推沙。
若将奸狡为生计,恰似朝霞与暮霞。
话说当下吴学究对宋公明说:‘要破此法,除非快派人去蓟州寻取公孙胜,便可破得高廉。’宋江说:‘前番戴宗去了这么久,一点消息都没有,去哪里找呢?’吴用说:‘只说蓟州,有那么多县治、镇市、乡村,他肯定没找到。我想公孙胜是个清高的人,一定住在名山洞府,大川真境。这次让戴宗去蓟州管辖下的县治、名山仙境等地方寻找,不怕见不到他。’宋江听后,立刻叫人请戴院长商议,可否去蓟州寻找公孙胜。
戴宗说:‘我愿意去,只是需要一个同伴。’吴用说:‘你施展神行法,谁能追得上你?’戴宗说:‘如果同伴的人,我也把甲马拴在他腿上,让他也能走很多路程。’李逵便说:‘我和戴院长一起去。’戴宗说:‘如果你跟我去,一路上必须吃素,都听我的话。’李逵说:‘这个有什么难的,我都依你。’宋江、吴用吩咐道:‘路上小心,不要惹事。如果见到了,早点回来。’李逵说:‘我打死了殷天锡,却让柴大官人吃官司,我怎能不救他!这次我绝对不敢惹事了。’两人同行。
有诗为证:飞步神行说戴宗,李逵同伴去如风。若还寻着公孙胜,要使高廉永绝踪。豪杰士,黑旋风。一时赤手逞英雄。谁知一路经行处,惹祸招灾顷刻中。
话说戴宗、李逵各自藏好暗器,绑好包裹,向宋江和众人告别,离开高唐州,前往蓟州。走了三十多里,李逵停下脚步说:‘大哥,买碗酒喝了再走也好。’戴宗说:‘你要跟我施展神行法,必须只喝素酒,往前走。’李逵回答:‘就算吃些肉又怎么样?’戴宗说:‘你又来了。现在天色已晚,先找个客店住下,明天一早再走。’两人又走了三十多里,天色昏暗,找到了一家客店歇脚,生火做饭,买来一角酒喝。
李逵端着一碗素饭和一碗菜汤,进房给戴宗吃。戴宗问:‘你怎么不吃饭?’李逵回答:‘我还没饿。’戴宗心想:‘这家伙肯定背着我偷偷吃荤。’戴宗自己吃了素饭,然后悄悄地走到后面一看,见李逵要了两角酒,一盘牛肉,在那里自己吃。
戴宗说:‘我说什么来着!暂时不要揭穿他,明天可以小小地戏弄他一下。’戴宗自己回到房里睡觉。李逵喝了酒肉,怕戴宗说他,暗暗地回到房里睡觉。到了五更时分,戴宗起来,叫李逵点火做些素饭吃了,各自背上行李,付了房宿钱,离开了客店。
走了不到两里路,戴宗说:‘我们昨天没有施展神行法,今天必须赶路,你先把包裹绑牢,我施展法术,走八百里就停下。’戴宗拿出四个甲马,绑在李逵的两条腿上,吩咐道:‘你先到前面的酒食店等我。’戴宗念念有词,吹一口气在李逵腿上,李逵迈开脚步,就像驾云一样飞快地离开了。
戴宗笑着说:‘让他忍一忍饿!’戴宗自己也绑上甲马,随后追赶。李逵不明白这法术,以为和他走路一样。只听耳边风雨之声,两边房屋树木好像连排倒下,脚下如云催雾赶。
李逵害怕起来,几次想停下来,两条腿却收不住。这脚好像有人在下面推着一样,脚不沾地,一直往前走。看到酒肉饭店,又不能进去买吃。
李逵只得叫:‘爷爷,停一停!’走得非常快。有诗为证:李逵禀性实凶顽,酒肉堆盘似虎餐。只为一时贪口腹,足行千里不能安。
李逵走着走着,走到红日西沉,肚子里又饿又渴,越走越不能停下来,吓得一身冷汗,气喘吁吁。
戴宗从后面赶来,叫道:‘李大,怎么不买些点心吃?’李逵回答:‘哥哥,救救我!我快饿死了!’戴宗从怀里掏出几个炊饼自己吃。
李逵叫道:‘哥哥,救救我!我快饿死了!’戴宗说:‘兄弟,你上来,我给你吃。’李逵伸手,只隔一丈多远,却够不着。李逵叫道:‘好哥哥,等等我!’戴宗说:‘就是今天有些奇怪,我的两条腿也收不住了。’李逵说:‘哎呀!我的这双脚,不由我半分,自己这样走了,只好把下半截砍下来!’戴宗说:‘只有这样才好,不然一直走到明年正月初一,也停不下来。’李逵说:‘好哥哥,别开玩笑!砍了腿下来,你却要笑我!’戴宗说:‘你敢是昨晚不依我,今天连我也走不了。你自己走吧。’李逵叫道:‘好爷爷!你饶了我吧!’戴宗说:‘我的这个法术,第一条规定不许吃荤和牛肉,如果你吃了一块牛肉,只要走十万里才能停下来。’李逵说:‘真是苦啊!我昨晚不小心偷偷吃了几斤牛肉。这可怎么办!’戴宗说:‘怪不得今天连我的腿也收不住了。只能去天尽头走一趟,慢慢地三五年才能回来。’李逵听后,叫起撞天屈来。
戴宗笑着说:‘你从今以后只依我一件事,我便罢得这法。’李逵说:‘老爹,我现在都依你。’戴宗说:‘你如今敢再瞒我吃荤吗?’李逵说:‘今后但吃时,舌头上生碗来大疔疮!我见哥哥要吃素,铁牛却吃不得,因此上瞒着哥哥。今后绝对不敢了。’戴宗说:‘既然如此,就饶你这一回。’退后一步,把衣袖一拂李逵的腿上,喝声:‘住!’李逵就像钉在地上一样,两只脚稳稳地立在地上,一动不动。这个法术非常灵验。
有诗为证:(此处原文未提供具体诗句,故未翻译)
戴宗的神术非常专精,能将十步并作两步走。
可惜李逵太勇猛健壮,云车风驾也支撑不住他。
戴宗说:‘我先走,你慢慢跟。’李逵正准备抬脚,却动弹不得,就像被生铁铸成的一样。
李逵大叫道:‘又是苦了!晚上怎么才能走?’便叫道:‘哥哥,救救我!’戴宗转过头来,笑道:‘你这次听我的话了吗?’李逵说:‘你是我亲爹,不敢违抗你的话。’戴宗说:‘你这次要听我的话。’于是他抓住李逵的手,喊道:‘起!’两人轻轻地走了。
李逵说:‘哥哥可怜可怜铁牛,早点歇息吧!’前面到了一家客店,两人就进去投宿。戴宗、李逵进到房间,卸下腿上的甲马,取出一些纸钱烧了。
戴宗问李逵:‘这次怎么样?’李逵说:‘这两条腿现在才是我的了。’戴宗说:‘谁让你昨晚偷偷买酒肉吃!’李逵说:‘是因为你不让我吃荤,我偷偷吃了,也让你取笑我够了!’
戴宗让李逵准备些素食酒饭吃了,烧了汤洗了脚,上床休息。睡到五更,起床洗漱完毕,吃了饭,付了房钱,两人又上路。走了不到三里路,戴宗拿出甲马说:‘兄弟,今天只给你绑两个,让你走得慢一些。’李逵说:‘我不要绑了。’戴宗说:‘你既然听我的话,我和你做大事,怎么会折磨你?你如果不听我的话,就像昨晚那样,只能在这里钉住,等我去了蓟州找到公孙胜,回来再放你。’李逵慌忙叫道:‘我听,我听!’
戴宗和李逵当天各自绑了两个甲马,施展神行法,扶着李逵,两人一起走。原来戴宗的法术,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李逵从此不敢违抗他的话,在路上只是买些素食酒饭,吃了就走。李逵才放心。
有诗为证:戴宗术法久通神,去住迟延总在心。从此李逵方畏服,二人交谊断黄金。
话不烦琐。两人用神行法,不到十天,就来到了蓟州城外的客店歇息。次日,两人进城。戴宗扮成店主,李逵扮成仆人。绕城找了一天,没有一个认得公孙胜的。
次日,两人又在城中小街小巷找了一天,毫无线索。李逵焦急,骂道:‘这个乞丐道人到底躲在哪里!我见到他,就把他揪去见哥哥!’戴宗瞪了他一眼,说:‘你又来了!再不听我的话,我又要让你吃苦了!’李逵笑着说:‘我自说自笑。’戴宗又埋怨了他一番,李逵不敢回话。
两人又回到店里歇息。次日一早,都去城外附近的村镇寻找。戴宗见到老人,就下拜问公孙胜先生家在哪里住,没有人认得。
当日中午时分,两人走得饿了,路边看到一个素面店,两人直接进去买些点心吃。只见里面都坐满了人,没有空位。
戴宗、李逵站在路边。卖面的人说:‘客官要吃面,和这位老人合坐一桌。’戴宗看到一个老者独自占着一桌,就向他施礼,点头,两人对面坐下。李逵坐在戴宗旁边。
戴宗对卖面的人说:‘我吃一个,你吃三个不成问题吗?’李逵说:‘不够,来六个我全包了!’卖面的人见了也笑了。
等了半天,面还没来,李逵却见面都搬进里面去了,心中已有五分焦躁。只见过卖搬了一碗热面放在合坐的老人面前,那老人也不谦让,拿起面来就吃。那碗面很热,老人低着头,伏在桌上吃。
李逵性急,见面没来,叫道:‘过卖!’骂道:‘怎么让人家等了这么久!’把桌子一拍,溅了老人一脸热汁,那碗面都泼翻了。老人焦急,便来揪住李逵喝道:‘你是怎么打翻我面的!’李逵举起拳头,要打老人。
戴宗慌忙喝住。老人不肯罢休。有四句诗单说李逵:李逵平昔性刚凶,欺负年高一老翁。面汁溅来盈脸上,怒中说出指挥功。
戴宗向老人赔礼说:‘老丈,别和他一般见识,我替他赔你一碗面。’老人说:‘客官不知道,老汉路远,早要吃了面回去听讲长生不死之法,迟了误了路程。’戴宗问:‘老丈是哪里人?听谁讲长生不死之法?’老者答道:‘老汉是本处蓟州管下九宫县二仙山下的人。因来这城中买些好香,回去听山上罗真人讲说长生不死之法。’
戴宗心想:‘莫不是公孙胜也在那里?’便问老人:‘老丈,贵村曾有个公孙胜吗?’老人说:‘客官问别人可能不知道,很多人不认得他,老汉和他是邻居。他只有个老母在堂。这个先生一向云游在外,当时叫公孙一清。如今出姓,都只叫他清道人,不叫公孙胜。这是俗名,没人认得。’
戴宗说:‘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戴宗又拜问老人:‘九宫县二仙山离这里多少路?清道人在家吗?’老人说:‘二仙山离本县四十五里。清道人是罗真人首徒,他师傅怎么会放他离开身边。’戴宗听了很高兴,连忙催促面来吃,和老人一起吃了面,付了面钱,一同出店,问了路。
戴宗说:‘老丈先走,我买些香纸,也便来。’老人告辞而去。
戴宗、李逵回到客店,收拾了行李包裹,再次绑上甲马,离开了客店,两人取道前往九宫县二仙山。戴宗施展神行法,四十五里地一会儿就到了。两人来到县前,问二仙山,有人指路说:‘离县往东,只有五里路。’两人离开了县治,向东而行,果然走了不到五里,就望见那座仙山,确实很美。
只见: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两崖分虎踞龙蟠,四面有猿啼鹤唳。朝看云封山顶,暮观日挂林梢。流水潺湲,涧内声声鸣玉珮;飞泉瀑布,洞中隐隐奏瑶琴。若非道侣修行,定有仙翁炼药。
现在戴宗和李逵来到二仙山下。看见一个砍柴的樵夫,戴宗向他行礼并问道:“请问这里的清道人住在哪儿?”樵夫指着说:“只走过这个山嘴,门外有座小石桥的就是。”两人走过山嘴,看到十几间草房,周围有一圈矮墙,墙外有一座小石桥。两人来到桥边,看到一个姑娘提着一篮新鲜果子出来。戴宗行礼问道:“姑娘是从清道人家出来的,清道人在家吗?”姑娘回答说:“他在屋后炼丹。”戴宗心中暗自高兴。
有诗为证:
半空苍翠拥芙蓉,天地风光迥不同。
十里青松栖野鹤,一溪流水泛春红。
疏烟白鸟长空外,玉殿琼楼罨画中。
欲识真仙高隐处,便从林下觅形踪。
戴宗、李逵站在门前,戴宗吩咐李逵说:“你先躲到树后面,等我自己进去见他,你再叫醒你。”戴宗进去看时,一排三间草房,门上挂着一块芦帘。戴宗咳嗽了一声,只见一个婆婆从里面出来。戴宗看那婆婆,只见她:
苍然古貌,鹤发酡颜。眼昏似秋月笼烟,眉白如晓霜映日。青裙素服,依稀紫府元君;布袄荆钗,仿佛骊山老姥。形如天上翔云鹤,貌似山中傲雪松。
戴宗当下行礼说:“老娘,我想见清道人一面。”婆婆问道:“公子贵姓?”戴宗说:“小可姓戴,名宗,从山东来的。”婆婆说:“孩子出门云游,还没回家。”戴宗说:“小可和他以前认识,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说,求见一面。”婆婆说:“他不在家。有什么话留下,等他回家再来。”戴宗说:“我再来。”就告别了婆婆,来到门外对李逵说:“现在得用你了。刚才他娘说他不在家,现在你去请他。如果他不在,你就打他。但不要伤害他的老娘,我来阻止你。”
李逵先从包裹里拿出双斧,插在腰间,进门喊道:“出来一个!”婆婆慌忙迎上去问道:“是谁?”看到李逵瞪着眼睛,先有八分害怕,问道:“哥哥有什么事?”李逵说:“我是梁山泊的黑旋风,奉哥哥之命,来请公孙胜。你让他出来,我会对他客气的;如果他还不出来,我就放火烧了你家,别说我没警告你。早早出来!”婆婆说:“好汉别这样。这里不是公孙胜家,我自称为清道人。”李逵说:“你只叫他出来,我认得他的脸!”婆婆说:“他出门云游还没回来。”李逵拔出大斧,先砍翻一堵墙。婆婆上前拦住。李逵说:“你不让你儿子出来,我就杀了你!”拿起斧头就要砍,把婆婆吓倒在地。只见公孙胜从里面走出来,叫道:“不得无礼!”
有诗为证:
李逵巨斧白如霜,惊得婆婆命欲亡。
幸得戴宗来救护,公孙方肯出中堂。
戴宗走过来喝道:“铁牛,你怎么把老娘吓倒了!”戴宗连忙扶起。李逵放下大斧,作了个揖说:“阿哥别怪,不这样你不肯出来。”公孙胜先扶娘进去,然后出来拜请戴宗、李逵,邀请他们进一间静室坐下,问道:“二位怎么找到这里的?”戴宗说:“自从师父下山之后,我先去蓟州找了一遍,没有找到,只纠集了一伙兄弟上山。这次宋公明哥哥因为去高唐州救柴大官人,被知府高廉用妖法赢了,没有办法,只能叫我和李逵直接来请你。走了遍蓟州,都没有找到,偶然在面店里遇到一个老丈指引我们到这里。听说你在家里炼丹,老娘只是推辞,所以让李逵激你出来。这个方法太鲁莽了,希望你能原谅。哥哥在高唐州那里度日如年,请你尽快动身,以成全大义。”公孙胜说:“我从小在江湖上漂泊,和很多好汉们一起相处过。自从梁山泊分别回乡后,不是因为心虚,一方面是因为母亲年老,没人照顾;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师傅罗真人留在那里教我。怕山寨有人来找我,所以改名叫清道人,隐居在这里。”戴宗说:“现在宋公明正处在危急之中,师父慈悲,只能去一趟。”公孙胜说:“牵扯到老娘没人赡养,师傅罗真人怎么肯放我走,实在去不了。”戴宗再次跪下恳求。公孙胜扶起戴宗,说:“再给我点时间考虑。”公孙胜留戴宗、李逵在静室里坐下,出来叫一个庄客安排些素酒素食招待。三人吃了一顿,戴宗又苦苦哀求公孙胜说:“如果师父不肯去,宋公明一定会被高廉抓住。山寨的大义,从此就完了!”公孙胜说:“我这就去禀告师傅真人,如果他能同意,我们就一起去。”戴宗说:“现在就去禀告师傅。”公孙胜说:“先放宽心住一晚,明天早上去。”戴宗说:“哥哥在那里一天,就像过了一年。麻烦师父一起去一趟。”
公孙胜起身带着戴宗、李逵离开家,往二仙山走去。这时已经是秋末冬初,白天短,夜晚长,很快就天黑了。来到半山腰,红日已经西沉。松树阴影里有一条小路,直通罗真人观前,看到朱红色的牌匾上写着三个大字,写着“紫虚观”。三人来到观前,看到二仙山,果然是个仙境。只见:
青松郁郁,翠柏森森。一群白鹤听经,数个青衣碾药。青梧翠竹,洞门深锁碧窗寒;白雪黄芽,石室云封丹灶暖。野鹿衔花穿径去,山猿擎果引雏来。时闻道士谈经,每见仙翁论法。虚皇坛畔,天风吹下步虚声;礼斗殿中,鸾背忽来环珮韵。只此便为真紫府,更于何处觅蓬莱。
三人就在衣亭上整理衣服,从走廊进去,直接走到殿后的松鹤轩里。两个童子看到公孙胜带着人进来,报告了罗真人。传下法旨,让请三人进来。当时公孙胜带着戴宗、李逵到松鹤轩内,正好真人朝拜完毕,坐在云床上养性。公孙胜上前行礼问候,恭敬地站立。戴宗、李逵看到罗真人,确实有神游八极的气度。只见:
头顶着星冠,玉叶般的光芒闪烁,身穿鹤氅,缕缕金霞闪耀。神态清朗如同长江上的皎洁明月,外貌古朴如同泰山华山的苍松。脚踏着朱红色的鞋子,在丹霄之上行走,吟唱着虚无缥缈的歌曲,脚步轻盈如同在琅函中漂浮,散发着祥瑞之气。长须宽颊,修行达到了无漏的境界;碧眼方瞳,服食了长生不老的仙药。骑着凤凰飞往三岛十洲,抱着琴在洞天福地中游历。高享仙果,静心品味仙乐。正是:三更时分步月,鸾鸟的声音传得很远,万里乘云,鹤背高高在上。都仙太史降临凡间,广惠真人居住在世间。
戴宗一见,慌忙跪拜。李逵只是盯着看。罗真人问公孙胜道:“这两位从哪里来?”公孙胜道:“就是昔日弟子曾经告诉师父的,山东的义友。现在因为高唐州知府高廉炫耀异术,宋江哥哥特别派遣二弟来此召唤。弟子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来禀告师父。”罗真人道:“我的弟子既然已经脱离了红尘,修炼长生不老,怎么还能向往这种境界?应该谨慎行事,不可轻举妄动。”戴宗再次跪拜道:“请允许我暂时请公孙先生下山,打败高廉,然后再送他回山。”罗真人道:“两位不知道,这不是出家人应该插手的事情。你们自己下山去商议吧。”公孙胜只得带着两人,离开了松鹤轩,连夜下山。
李逵问道:“那位老仙人说些什么?”戴宗道:“你偏不听?”李逵道:“我就是不懂这种鸟语。”戴宗道:“就是他的师父说的,让他不要去。”李逵听了,大声道:“让我们走了这么远的路,千辛万苦才见到他,他却说出这样的话来!不要惹我生气,一只手就能捏碎你的道冠,一只手抓住你的腰,把那个老贼直接撞下山去!”戴宗看着李逵道:“你又要停下脚步了?”李逵道:“不敢,不敢!只是开个玩笑。”
三人再次来到公孙胜家里,当天晚上吃了晚饭。公孙胜道:“先在这里住一晚,明天再去恳求师父。如果师父同意,就去。”戴宗到了晚上,安排了休息,两人收拾好行李,都来到净室里睡觉。两人睡到三更左右,李逵悄悄地爬起来,听到戴宗鼾声如雷。他自己想:“这不是找麻烦吗!你原本是山寨里的人,为什么要问那个鸟师父!明天那个家伙又不肯,这不是耽误了哥哥的大事!我忍不了了,只是杀了那个老贼道,让他无处可去,只能跟我去。”李逵想要杀害真人。有诗为证:想要请公孙去解围,真人不肯让他去。李逵夜中施展英雄之力,斧头落下,性命危在旦夕。
李逵当时摸了两把板斧,悄悄地打开房门,趁着星月明亮,一步步摸上山来。到了紫虚观前,只见两扇大门紧闭。旁边的篱笆墙并不高,李逵一跃而过,打开大门,一步步摸了进去。直到松鹤轩前,只听到隔窗有人念诵玉枢宝经的声音。李逵爬上来舔破窗纸张时,看到罗真人独自一人坐在云床上,面前桌子上点着一炉名香,点燃了两枝画烛,朗朗诵经。李逵道:“这个贼道真是该死!”一闪身,闪到门边,一把推开,两扇亮槅应声而开。李逵冲进去,拿起斧头,便向罗真人脑门上劈去,砍倒在云床上,流出鲜血。李逵看了,笑道:“看样子这贼道是童男子身,保养得元阳真气,没有泄漏,连一点血都没有。”李逵再仔细看时,连那道冠儿也被劈成两半,一颗头直砍到脖颈下。李逵道:“这次终于除了一害,不用烦恼公孙胜不肯去了。”便转身出了松鹤轩,从侧廊下奔了出来。只见一个青衣童子拦住李逵,喝道:“你杀了我本师,往哪里走!”李逵道:“你这个小贼道,也吃我一斧!”手起斧落,把头砍到台基边。两人都被李逵砍了。有诗为证:李逵双斧白如霜,劈倒真人命已亡。料得精魂归碧落,一心暗地喜非常。
且说李逵笑道:“现在可以走了!”径直取路出了观门,飞快地奔下山来。到了公孙胜家里,闪了进去,关上门,在净室里听戴宗时,他还在沉睡。李逵又回去睡了。直到天亮,公孙胜起来,安排了早饭,招待了两个。戴宗道:“再请先生带我们上山去恳求真人。”李逵听了,暗暗地冷笑。三人沿着原路再次上山。到了紫虚观里松鹤轩中,见到两个童子。公孙胜问道:“真人在哪里?”道童答道:“真人坐在云床上养性。”李逵听说,吃了一惊,舌头伸出来,半天缩不回去。三人掀开帘子进去看时,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中间。李逵暗暗想道:“昨晚莫非是杀错了人?”罗真人便道:“你们三个人又来干什么?”戴宗道:“特地来恳求师父慈悲,救众人脱离苦难。”罗真人道:“这位黑大汉是谁?”戴宗答道:“是我的义弟,姓李名逵。”真人笑道:“本来不想让公孙胜去,看在他的面子上,就让他去一趟吧。”戴宗拜谢。李逵暗暗想道:“那个家伙知道我要杀他,却又说什么!”
只见罗真人说:‘我教你们三个人片刻之间就能到达高唐州,怎么样?’三个人都表示感谢。戴宗心想:‘这个罗真人比我的神行法还要厉害。’真人叫道童拿三个手帕来。戴宗问:‘师父,您是怎么教我们才能到高唐州的?’罗真人起身说:‘跟我来。’三个人跟着他出了观门外的石岩上。他先拿一块红手帕铺在石头上,说:‘我的弟子可以踩上去。’公孙胜双脚站在上面。罗真人一挥手,喝道:‘起!’那手帕变成了一片红云,带着公孙胜缓缓升起,离开山大约二十多丈。罗真人喝道:‘停!’那片红云就停在了空中。然后他铺下一块青手帕,让戴宗踩上,喝道:‘起!’那手帕变成了一片青云,带着戴宗升上半空。那两片青红二云,像芦席那么大,在天空中转动。李逵看得目瞪口呆。罗真人又拿一块白手帕铺在石头上,叫李逵踩上。李逵笑着说:‘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要是掉下来,可不是好玩的!’罗真人说:‘你看见那两个人了吗?’李逵站在手帕上。罗真人喝一声:‘起!’那手帕变成了一片白云,飞了上去。李逵叫道:‘哎呀!我不稳,放我下来!’罗真人把手一招,那青红二云,平稳地落了下来。戴宗拜谢,站在面前。公孙胜站在左边。李逵在上面叫道:‘我也要撒尿拉屎,你不让我下来,我就直接拉在这里了!’罗真人问:‘我们都是出家人,从未冒犯过你,你为什么夜晚翻墙进来,用斧头劈我?如果我没有道德,早被你杀了。你还杀了我的一个道童。’李逵说:‘不是我,你认错了!’罗真人笑着说:‘虽然只是砍了我的两个葫芦,但你的心是不良的,我要让你受些磨难。’一挥手,喝道:‘去!’一阵恶风,把李逵吹到了云端里。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他,李逵耳边只听到风雨的声音,不知不觉就到了蓟州地界,吓得魂飞魄散,手脚发抖。忽然听到一声巨响,却从蓟州府厅屋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当天正好是府尹马士弘坐堂,厅前站着许多官吏人等。看到半空中落下一个黑大汉,大家都惊呆了。有诗为证:
李逵吓得大痴呆,忽向云端落下来。
官吏见来俱丧胆,只疑妖怪降庭阶。
话说马知府见了,叫道:‘把这个人带过来。’当时十几个牢子狱卒,把李逵带到面前。马府尹喝道:‘你这妖人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从半空中掉下来?’李逵被摔得头破血流,半晌说不出话来。马府尹说:‘肯定是个妖人!’让人取来一些法器。牢子、节级把李逵捆绑起来,推到厅前的草地上。一个虞候端来一盆狗血,从头上淋到脚下;又有人提来一桶尿粪,直接浇到李逵头上到脚底。李逵嘴里、耳朵里都是尿粪。李逵叫道:‘我不是妖人,我是罗真人的随从。’原来蓟州人都知道罗真人是个现世的活神仙,因此不敢伤害他,又把李逵推到厅前。早有吏人禀报:‘这蓟州罗真人是有名的得道活神仙,若是他的随从,不可加刑。’马府尹笑着说:‘我读了一千卷书,每听到古今之事,从未见过神仙有如此徒弟,肯定是妖人。牢子,给我用力打他!’众人只得把李逵打翻,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马府尹喝道:‘你快招认是妖人,我就不打你!’李逵只得招认自己是‘妖人李二’。给他戴上一个大枷锁,关进了大牢里。李逵来到死囚牢里,说:‘我是直日神将,怎么给我戴枷锁?迟早会让你这蓟州城的人都死!’那押牢的节级、禁子,都知道罗真人道德高尚,谁不佩服,都来问他:‘你这个到底是个什么人?’李逵说:‘我是罗真人亲随的直日神将,因为一时失态,得罪了真人,被留在这里受苦,几天后真人一定会来接我。你们如果不给我一些酒食,我就让你们全家都死!’那节级、牢子听了他的话,都怕他,只得买酒买肉请他吃。李逵见他们害怕,就越发说起风话来。牢里的人越怕他,又拿热水给他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李逵说:‘如果还缺了我酒食,我就飞走了,让你们都受苦!’牢里的禁子只得赔礼道歉。
李逵被关在蓟州牢里的事暂且不提。再说罗真人把这件事一一告诉了戴宗。戴宗苦苦哀求,请求救李逵。罗真人留下戴宗在观里住宿,询问山寨里的事务。戴宗诉说晁天王、宋公明仗义疏财,专门替天行道,发誓不伤害忠臣烈士、孝子贤孙、义夫节妇,有很多好处。罗真人听后很高兴。住了五天。戴宗每天磕头礼拜,请求真人救李逵。罗真人说:‘这种人才应该驱逐,不能带回去。’戴宗说:‘真人不知道,李逵虽然愚蠢,不太懂道理,但也有一些小优点。第一,正直,绝不贪图小利。第二,不会拍马屁,即使死了也忠诚不改。第三,没有淫欲邪心,不贪财背义,勇敢地冲锋在前。因此宋公明非常喜爱他。如果没有了这个人,回去后我很难面对兄长宋公明。’罗真人笑着说:‘贫道已经知道这个人是上界天杀星,因为下界众生业障太重,所以被罚下来杀戮。我怎么会逆天,毁了这个人,只是要磨练他一下。我叫人把他带回来。’戴宗拜谢。罗真人喊一声:‘力士在哪里?’就在鹤轩前刮起一阵风。风过之处,出现了一位黄巾力士。只见:
面如红玉,须似皂绒。身材仿佛有一丈,气力纵横有千斤。黄巾旁边,金环耀日喷霞光;绣袄中间,铁甲铺霜吞月影。常在坛前护法,每来世上降魔。脚穿绿色雕花靴,手执金斧。
那个黄巾力士上告说:‘我师傅有什么命令?’罗真人说:‘先派你去押送的那个人,罪过已经赎完。你现在再去蓟州的牢里把他接回来,快点去,快点回来。’力士答应了一声就离开了。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他从虚空中将李逵扔了下来。戴宗连忙扶住李逵,问道:‘兄弟这两天在哪里?’李逵看着罗真人,一直磕头拜说道:‘铁牛不敢了!’罗真人说:‘从今以后,你可以改掉坏脾气,全力以赴地支持宋公明,不要再生坏心思。’李逵再次拜说道:‘我敢不听真人您的话!’戴宗问:‘你刚才去哪里走了这么久?’李逵说:‘自从那天一阵风把我吹到蓟州府,我从厅堂的屋脊上直接滚下来,被他们抓住。那个马知府说我是个妖人,把我抓起来捆起来,让牢里的狱卒用狗血和尿屎淋我一身,把我打得两条腿的肉都烂了,把我上了枷锁,关进大牢里。他们问我从哪里来的神?我说是罗真人身边的直日神将,因为犯了点错误,被罚受苦,过三两天,真人一定会来救我。虽然挨了一顿打,但也骗到了一些酒肉吃。他们害怕罗真人,就给我洗了个澡,换了一身衣服。刚才我正在亭子里骗酒肉吃,突然半空中跳下这个黄巾力士,打开了我的枷锁,让我闭上眼睛,就像在梦中一样,一直把我扶到这里。’公孙胜说:‘师父像这样的黄巾力士有一千多个,都是我们真人的随从。’李逵听了,叫道:‘活佛!你为什么不早说,免得我做了这么愚蠢的事情。’他一直跪拜。戴宗也再次跪拜恳求道:‘我确实已经在这里等了好几天了,高唐州的军情很紧急,希望师父慈悲,让公孙先生和我一起去救哥哥宋公明,打败高廉,然后我们就回来。’罗真人说:‘我本来不打算让他去,但现在看在你大义为重的份上,就让他去一趟。我有一句话,你要记住。’公孙胜向前跪下,听从真人的教诲。
只因罗真人说了那几句话,传授了秘诀,就有这样的结果:额头上有光,白天没有影子。在石屋云房炼丹,飞步前往蓬莱阆苑。正是:满还济世安邦的愿望,来成为骑龙跨凤的人。究竟罗真人教公孙胜如何下山,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五十三回-注解
公孙胜: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以道术高强著称。
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以豪放、忠诚和勇猛著称,是梁山好汉之一。
斧劈罗真人:斧劈罗真人是指李逵在《水浒传》中因误会而斧劈了罗真人,罗真人后来原谅了他。
吴学究:吴学究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宋江的好友,擅长谋略,是梁山泊的智囊。
宋公明:宋公明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领袖,即宋江,以智谋和仁义著称。
神行法:神行法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指通过特殊的修炼方法,使人能够快速移动,甚至瞬间到达千里之外。
甲马:古代传说中能够帮助人快速行走的神马,此处指戴宗和李逵所骑的坐骑。
高廉:高廉是《水浒传》中的反面人物,是高唐州的知府,与梁山好汉为敌。
名山洞府:名山洞府指的是隐居在名山深谷中的修行之地,常为高人隐士所居。
真境:真境指的是真实无妄的境界,常用于形容修行者的境界。
汤泼雪:汤泼雪比喻无义之财如同泼在雪上,很快就会消失。
水推沙:水推沙比喻得来不易的东西容易失去。
奸狡:奸狡指的是狡猾、不诚实的行为。
朝霞与暮霞:朝霞与暮霞比喻短暂的美好,暗示了奸狡行为的不稳定性。
高唐州:高唐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是《水浒传》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之一。
蓟州:蓟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是古代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
炊饼:炊饼是一种古代的食品,类似于现代的烧饼,便于携带和食用。
戴宗神术:戴宗所掌握的神异法术,此处指的是一种快速移动的技能,类似于传说中的神行术。
十步攒为两步行:形容戴宗的神术非常精妙,能将十步的距离压缩成两步走完,比喻速度极快。
云车风驾:比喻快速移动的方式,如乘坐云车或风驾,此处指戴宗的神术。
纸钱:用于祭祀的纸制货币,此处指烧给死者的纸钱。
罗真人:罗真人可能指的是一位道教真人,即得道的高人,具有超凡的法力和智慧。在古代小说中,真人通常是指那些已经修炼成仙的人。
长生不死之法:指追求长生不老的法术或方法。
九宫县二仙山:公孙胜的家乡所在,此处指一个神秘的地方。
清道人:清道人指的是道士,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居的仙人或者道士。
俗名:普通人的名字,与道号相对。
片时:极短的时间,形容时间极快。
玉珮:玉制的佩饰,此处比喻水声悦耳。
瑶琴:古代的一种乐器,此处比喻水声如音乐般悦耳。
二仙山:二仙山是一个传说中的地名,通常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一个隐居的仙人居住的山区。
炼丹:炼丹是古代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指的是通过炼制丹药来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
梁山泊:梁山泊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地名,是梁山好汉的根据地。
黑旋风:黑旋风是梁山好汉李逵的绰号,形容他性格刚烈,行事果断。
紫虚观:道教宫观,故事中罗真人修炼的地方。
青松:青松通常用来比喻坚贞不渝的品质。
翠柏:翠柏指青翠的柏树,常用来象征长寿。
白鹤:白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纯洁。
丹灶:丹灶是炼丹用的炉灶,这里可能指炼丹的地方。
蓬莱: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岛,象征着仙境和美好。
步虚声:步虚声是道教中的一种颂歌,这里可能指道士颂经的声音。
环珮韵:环珮韵是指佩带的玉佩发出的声音,这里可能指道士行走的动作声。
星冠:古代道士或高级僧侣所戴的冠帽,通常由星形或月牙形装饰,象征其超凡脱俗的地位。
攒玉叶:指用玉石雕刻的树叶装饰,常用于形容冠帽华丽。
鹤氅:古代士大夫或道士穿的一种宽大的外衣,以鹤羽为装饰,象征高洁。
缕金霞:指用金线绣成的云霞图案,形容衣服华丽。
魁罡:道教术语,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也比喻至高无上的权力。
朱履:红色的鞋子,常用于形容高官显贵。
丹霄:道教用语,指天空中的红色云彩,也比喻仙境。
琅函:指用美玉制成的盒子,常用于盛放珍贵物品。
瑞气:吉祥的气氛或征兆。
无漏之天:佛教用语,指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极乐世界。
长生之境:道教用语,指追求永恒的生命和健康。
三岛十洲:道教传说中的仙境,指遥远的海岛和陆地。
洞天福地:道教用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也是修炼成仙的理想之地。
沆瀣:古代对清酒的别称。
鸾笙:古代的一种乐器,以凤凰羽毛装饰,象征高贵和吉祥。
戴宗:戴宗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好汉之一,以忠诚和武艺高强著称。
高唐州知府高廉:《水浒传》中的人物,以妖术和邪恶著称。
宋江:《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好汉的领袖。
板斧:一种双刃的斧头,李逵常用的武器。
玉枢宝经:道教经典之一,罗真人所诵的经典。
手帕:手帕在这里指的是一种法术道具,罗真人通过手帕施展法术,使人能够飞升。
马士弘:马士弘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蓟州府的知府。
法物:法物指的是道教中用于法术的物品,如符咒、法器等。
直日神将:直日神将是道教中的概念,指的是负责某一天事务的神将。
天杀星:天杀星是道教中的一种星宿,被认为是不祥之星,与死亡、灾难有关。
黄巾力士:黄巾力士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神话中的神力之士,通常在古代小说和神话故事中出现,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忠诚的品质。在道教文化中,力士常被视为神仙的部下,负责执行神仙的命令。
歹心:歹心指的是邪恶的念头,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恶意或坏心思。
蓬莱阆苑:蓬莱和阆苑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比喻极乐世界或理想境界。
乘鸾跨凤:乘鸾跨凤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乘鸾凤飞翔的形象,用来比喻成仙或达到极高的境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五十三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绘了《水浒传》中罗真人对李逵的教诲和公孙胜的下山前的一幕。首先,黄巾力士的出场,是典型的道教元素,黄巾力士在道教中是守护天庭的神将,此处出现,象征着天命和神力的介入。
罗真人对李逵的教诲,‘先差你押去蓟州的那人,罪业已满。你还去蓟州牢里取他回来,速去速回。’体现了道教中因果报应的思想,即李逵之前的行为已得到相应的惩罚,现在可以解脱。
李逵的‘铁牛不敢了也!’表达了他对罗真人的敬畏和对自己行为的悔改,同时也反映了他性格中的直率和朴实。
罗真人教导李逵‘从今以后,可以戒性,竭力扶持宋公明,休生歹心。’这是对李逵性格的矫正,也是对他未来行为的指引,体现了道教中修身养性的理念。
公孙胜的出现,说明他也是罗真人的弟子,拥有同样的法力,这为后续故事中公孙胜的加入埋下了伏笔。
戴宗的恳求,‘小可端的来的多日了,高唐州军马甚急,望乞师父慈悲,放公孙先生同弟子去救哥哥宋公明,破了高廉,便送还山。’展现了忠诚和义气,也反映了《水浒传》中兄弟情谊的主题。
罗真人对公孙胜的指教,‘我本不教他去,今为汝大义为重,权教他去走一遭。我有片言,汝当记取。’体现了罗真人对弟子们的信任和对大义的理解,同时也预示了公孙胜将面临新的挑战。
最后两句诗‘满还济世安邦愿,来作乘鸾跨凤人。’是对公孙胜未来命运的预示,也体现了《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理想追求和抱负。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人物对话和情节的展开,展现了道教思想、兄弟情谊、英雄理想等主题,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