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九十回-原文
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镇燕青遇故
诗曰:
韩文参大颠,东坡访玉泉。
僧来白马寺,经到赤乌年。
叶叶风中树,重重火里莲。
无尘心镜净,只此是金仙。
原来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
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
本人宿根,还有道心,今日起这个念头,要来参禅投礼本师。
宋公明亦然是素有善心,时刻点悟,因此要同鲁智深来参智真长老。
当时众弟兄亦要同往,宋江难以阻当,就与军师众皆计议,只除公孙胜道教外,可委副先锋掌管军马。
四哨无人,可差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一同卢俊义管领大队军马,陆续前进。
宋江与众将,只带一千人马,同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
就将人马屯扎下营。
先使人上山报知。
宋江等众弟兄,都脱去戎装惯带,各穿随身锦绣战袍,步行上山。
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向前与宋江、鲁智深等施了礼。
数内有认的鲁智深的多,又见齐齐整整百余个头领跟着宋江,尽皆惊羡不已。
堂头首座来禀宋江道:‘长老坐禅入定之际,不能相接,将车切勿见罪,恕责则个!’遂请宋江等先去知客寮内少坐。
供茶罢,侍者出来请道:‘长老禅定方回,已在方丈专候,启请将军进来。’
宋江等一行百余人,直到方丈,来参智真长老。
那长老慌忙降阶而接,邀至上堂,各施礼罢。
宋江看那和尚时,六旬之上,眉发尽白,骨格清奇,俨然有天台方广出山之相。
众人入进方丈之中,宋江便请智真长老上座,焚香礼拜,一行众将,都已拜罢。
鲁智深向前插香礼拜。
智真长老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默无言。
宋江向前道:‘久闻长老清德,争耐俗缘浅薄,无路拜见尊颜。今因奉诏破辽到此,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平生万幸。智深和尚与宋江做兄弟时,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今引宋江等众弟兄来参大师。’
智真长老道:‘常有高僧到此,亦曾闲论世事循环。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于心,深知众将义气为重。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宋江称谢不已。
有诗为证:
谋财致命凶心重,放火屠城恶行多。
忽地寻思念头起,五台山上礼弥陀。
鲁智深将出一包金银采段来,供献本师。
智真长老道:‘吾弟子此物,何处得来?无义钱财,决不敢受。’智深禀道:‘弟子累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将来献纳本师,以充公用。’
长老道:‘众亦难消,与汝置经一藏,消灭罪恶,早登善果。’鲁智深拜谢已了。
宋江亦取金银采段上献智真长老,长老坚执不受。
宋江禀说:‘我师不纳,可令库司办斋,供献本寺僧众。’当日就五台山寺中宿歇一宵,长老设素斋相待,不在话下。
且说次日库司办斋完备,五台寺中法堂上鸣钟击鼓。
智真长老会集众僧,于法堂上讲法参禅。
须臾,合寺众僧都披袈裟坐具,到于法堂中坐下。
宋江、鲁智深并众头领,立于两边。
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
智真长老到法座上,先拈信香,祝赞道:‘此一炷香,伏愿今上天子万岁万万岁,皇后齐肩,太子千秋,金枝茂盛,玉叶光辉,文武官僚同增禄位,天下太平,万民乐业!’
再拈信香一炷,‘愿今斋主身心安乐,寿算延长,日转千阶,名垂万载!’
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五谷丰登,三教兴隆,四方宁静,诸事祯祥,万事如意!’
祝赞已罢,就法座而坐。
两下众僧,打罢问讯,复皆侍立。
宋江向前拈香礼拜毕,合掌近前参禅道:‘某有一语,敢问吾师。’
智真长老道:‘有何法语要问老僧?’
宋江向前道:‘请问吾师: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特来请问于禅师。’
智真长老便答偈曰:
‘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叹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
长老说偈已毕,宋江礼拜侍立。
众将都向前拈香礼拜,设誓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
焚香已罢,众僧皆退,就请去云堂内请斋。
众人斋罢,宋江与鲁智深跟随长老来到方丈内。
至晚闲话间,宋江求问长老道:‘弟子与鲁智深本欲从师数日,指示愚迷,但以统领大军,不敢久恋。我师语录,实不省悟。今者拜辞还京,某等众弟兄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吾师明彰点化。’
智真长老命取纸笔,写出四句偈语: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隻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写毕,递与宋江道:‘此是将军一生之事,可以秘藏,久而必应。’宋江看了,不晓其意。
又对长老道:‘弟子愚蒙,不悟法语,乞吾师明白开解,以释某心前程凶吉。’
智真长老道:‘此乃禅机隐语,汝宜自参,不可明说,恐泄天机。’
长老说罢,唤过智深近前道:‘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与汝四句偈去,收取终身受用。’
偈曰: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于身边,拜谢本师。
智真长老道:‘吾弟子记取其言,休忘了本来面目。’
说罢,又歇了一宵。
次日,宋江、鲁智深并吴用等众头领,辞别长老下山。
众人便出寺来。
智真长老并众僧,都送出山门外作别。
不说长老众僧回寺,且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引起军马,星火赶来。
众将回到军前,卢俊义、公孙胜等接着宋江众将,都相见了。
宋江便对卢俊义等说五台山众人参禅设誓一事。
将出禅语与卢俊义、公孙胜看了,皆不晓其意。
萧让道:‘禅机法语,等闲如何省的!’
众皆嗟呀不已。
宋江传令,催趱军马起程,众将得令,催起三军人马,望东京进发。
凡经过地方,军士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来看王师;见宋江等众将英雄,人人称奖,个个钦服。
宋江等在路行了数日,到一个去处,地名双林镇。
当有镇上居民,及近村几个农夫,都走拢来观看。
宋江等众兄弟,雁行般排著,一对对并辔而行。
正行之间,只见前队里一个头领,滚鞍下马,向左边看的人丛里,扯著一个人叫道:‘兄长如何在这里?’
两个叙了礼,说著话。
宋江的马,渐渐近前,看时,却是‘浪子’燕青,和一个人说话。
燕青拱手道:‘许兄,此位便是宋先锋。’
宋江勒住马看那人时,生得:目炯双瞳,眉分八字。七尺长短身材,三牙掩口髭须。
戴一顶乌绉纱抹眉头巾,穿一领皂沿边褐布道服。
系一条杂吕公绦,著一双方头青布履。
必非碌碌庸人,定是山林逸士。
宋江见那人相貌古怪,风神爽雅,忙下马来,躬身施礼道:‘敢问高士大名?’
那人望宋江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得以拜见。’
慌的宋江答拜不迭,连忙扶起道:‘小可宋江,何劳如此。’
那人道:‘小子姓许,名贯忠,祖贯大名府人氏,今移居山野。’
昔日与燕将军交契,不想一别有十数个年头,不得相聚。
後来小子在江湖上,闻得小乙哥在将军麾下,小子欣羡不已。
今闻将军破辽凯还,小子特来此处瞻望,得见各位英雄,平生有幸。
欲邀燕兄到敝庐略叙,不知将军肯放否?
燕青亦禀道:‘小弟与许兄久别,不意在此相遇。既蒙许兄雅意,小弟只得去一遭。哥哥同众将先行,小弟随後赶来。’
宋江猛省道:‘兄弟燕青,常道先生英雄肝胆;只恨宋某命薄,无缘得遇。今承垂爱,敢邀同往请教。’
许贯忠辞谢道:‘将军慷慨忠义,许某久欲相侍左右,因老母年过七旬,不敢远离。’
宋江道:‘恁地时,却不敢相强。’
又对燕青说道:‘兄弟就回,免得我这里放心不下;况且到京,倘早晚便要朝见。’
燕青道:‘小弟决不敢违哥哥将令。’
又去禀知了卢俊义,两下辞别。
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当下宋江策马上前,同众将进发。
话分两头:且说燕青唤一个亲随军汉,拴缚了行囊。
另备了一匹马,却把自己的骏马,让与许贯忠乘坐。
到前面酒店里,脱下戎装冠带,穿了随身便服。
两人各上了马,军汉背著包裹,跟随在後,离了双林镇,望西北小路而行。
过了些村舍林岗,前面却是山僻曲折的路。
两个说些旧日交情,胸中肝胆。
出了山僻小路,转过一条大溪,约行了三十余里。
许贯忠用手指道:‘兀那高峻的山中,方是小弟的敝庐在内。’
又行了十数里,才到山中。
那山峰峦秀拔,溪涧澄清。
燕青正看山景,不觉天色已晚。
但见: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
原来这座山叫做大伾山,上古大禹圣人导河,曾到此处。
‘《书经》上说道:‘至於大伾’,这便是个证见。今属大名府浚县地方。’
话休繁絮。
且说许贯忠引了燕青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的所在。
树木丛中,闪著两三处草舍。
内中有几间向南傍溪的茅舍。
门外竹篱围绕,柴扉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森密前後。
许贯忠指著说道:‘这个便是蜗居。’
燕青看那竹篱内,一个黄发村童,穿一领布衲袄,向地上收拾些晒乾的松枝榾柮,堆积於茅檐之下。
听得马啼响,立起身往外看了,叫声奇怪:‘这里那得有马经过!’
仔细看时,後面马上,却是主人。
慌忙跑出门外,叉手立著,呆呆地看。
原来临行备马时,许贯忠说不用銮铃,以此至近方觉。
二人下了马,走进竹篱。
军人把马拴了。
二人入得草堂,分宾主坐下。
茶罢,贯忠教随来的军人卸下鞍辔,把这两匹马牵到後面草房中,唤童子寻些草料喂养,仍教军人前面耳房内歇息。
燕青又去拜见了贯忠的老母。
贯忠携著燕青,同到靠东向西的草庐内。
推开後窗,却临著一溪清水,两人就倚著窗槛坐地。
贯忠道:‘敝庐窄陋,兄长休要笑话!’
燕青答道:‘山明水秀,令小弟应接不暇,实是难得。’
贯忠又问些征辽的事。
多样时,童子点上灯来,闭了窗格,掇张桌子,铺下五六碟菜蔬,又搬出一盘鸡,一盘鱼,乃家中藏下的两样山果,旋了一壶热酒。
贯忠筛了一杯,与燕青道:‘特地邀兄到此,村醪野菜,岂堪待客?’
燕青称谢道:‘相扰却是不当。’
数杯酒後,窗外月光如昼。
燕青推窗看时,又是一般清致: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映一室。
燕青夸奖不已道:‘昔日在大名府,与兄长最为莫逆。自从兄长应武举後,便不得相见。却寻这个好去处,何等幽雅!像劣弟恁地东征西逐,怎得一日清闲?’
贯忠笑道:‘宋公明及各位将军,英雄盖世,上应罡星,今又威服强虏。像许某蜗伏荒山,那里有分毫及得兄等。俺又有几分儿不合时宜处,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河,到几个去处,俺也颇留心。’说罢大笑,洗盏更酌。
燕青取白金二十两,送与贯忠道:‘些须薄礼,少尽鄙忱。’贯忠坚辞不受。
燕青又劝贯忠道:‘兄长恁般才略,同小弟到京师觑方便,讨个出身。’贯忠叹口气说道:‘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兄长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自古道:“雕鸟尽,良弓藏。”’燕青点头嗟叹。
两个说至半夜,方才歇息。
次早,洗漱罢,又早摆上饭来,请燕青吃了,便邀燕青去山前山後游玩,燕青登高眺望,只见重峦叠嶂,四面皆山,惟有禽声上下,却无人迹往来。
山中居住的人家,颠倒数过,只有二十余家。
燕青道:‘这里赛过桃源。’燕青贪看山景,当日天晚,又歇了一宵。
次日,燕青辞别贯忠道:‘恐宋先锋悬念,就此拜别。’贯忠相送出门。
贯忠道:‘兄长少待!’无移时,村童托一轴手卷儿出来,贯忠将来递与燕青道:‘这是小弟近来的几笔拙画。兄长到京师,细细的看,日後或者亦有用得著处。’燕青谢了,教军人拴缚在行囊内。
两个不忍分手,又同行了一二里。
燕青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必远劳,後图再会。’两人各悒怏分手。
燕青望许贯忠回去得远了,方才上马。
便教军人也上了马,一齐上路。
不则一日,来到东京,恰好宋先锋屯驻军马於陈桥驿,听候圣旨,燕青入营参见,不提。
且说先是宿太尉并赵枢密中军人马入城,已将宋江等功劳奏闻天子。
报说宋先锋等诸将兵马,班师回军,已到关外。
赵枢密前来启奏,说宋江等诸将边庭劳苦之事。
天子闻奏,大加称赞,就传圣旨,命皇门侍郎宣宋江等面君朝见,都教披挂入城。
宋江等众将,遵奉圣旨,本身披挂,戎装革带,顶盔挂甲,身穿锦袄,悬带金银牌面,从东华门而入,都至文德殿朝见天子,拜舞起居,山呼万岁。
皇上看了宋江等众将英雄,尽是锦袍金带,惟有吴用,公孙胜,鲁智深,武松,身著本身服色。
天子圣意大喜,乃曰:“寡人多知卿等征进劳苦,边塞用心,中伤者多,寡人甚为忧戚。”
宋江再拜奏道:“托圣上洪福齐天,臣等众将,虽有中伤,俱各无事。今逆虏投降,边庭宁息,实陛下威德所致,臣等何劳之有?”
再拜称谢。
天子特命省院官计议封爵。
太师蔡京,枢密童贯商议奏道:“宋江等官爵,容臣等酌议奏闻。”天子准奏,仍敕光禄寺大设御宴;钦赏宋江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匹,卢俊义以下给赏金帛,尽於内府关支。
宋江与众将谢恩已罢,尽出宫禁,都到西华门外,上马回营安歇,听候圣旨。
不觉的过了数日,那蔡京,童贯等那里去议甚麽封爵,只顾延挨。
且说宋江正在营中闲坐,与军师吴用议论些古今兴亡得失的事。
只见戴宗,石秀,各穿微服来禀道:“小弟辈在营中,兀坐无聊,今日和石秀兄弟,闲走一回,特来禀知兄长。”
宋江道:“早些回营,候你每同饮几杯。”
戴宗和石秀离了陈桥驿,望北缓步行来。
过了几个街坊市井,忽见路傍一个大石碑,碑上有“造字台”三字,上面又有几行小字,因风雨剥落,不甚分明。
戴宗仔细看了道:“却是苍颉造字之处。”
石秀笑道:“俺每用不著他。”
两个笑著望前又行。
到一个去处,偌大一块空地,地上都是瓦砾。
正北上有个石牌坊,横著一片石板,上镌“博浪城”三字。
戴宗沉吟了一回,说道:“原来此处是汉留侯击始皇的所在。”
戴宗啧啧称赞道:“好个留侯!”
石秀道:“只可惜这一椎不中!”
两个嗟叹了一回,说著话,只顾望北走去,离营却有二十余里。
石秀道:“俺两个鸟耍这半日,寻那里吃碗酒回营去。”
戴宗道:“兀那前面不是个酒店?”
两个进了酒店,拣个近窗明亮的座头坐地。
戴宗敲著桌子叫道:“将酒来!”
酒保搬了五六碟菜蔬,摆在桌上,问道;“官人打多少酒?”
石秀道:“先打两角酒,下饭但是下得口的,只顾卖来。”
无移时,酒保旋了两角酒,一盘牛肉,一盘羊肉,一盘嫩鸡。
两个正在那里吃酒闲话,只见一个汉子,托著雨伞杆棒,背个包裹,拽扎起皂衫,腰系著缠袋,腿护膝,八搭麻鞋,走得气急喘促,进了店门,放下伞棒包裹,便向一个座头坐下,叫道:“快将些酒肉来!”
过卖旋了一角酒,摆下两三碟菜蔬。
那汉道:“不必文诌了,有肉快切一盘来,俺吃了,要赶路进城公干。”
拿起酒,大口价吃。
戴宗把眼瞅著,肚里寻思道:“这鸟是个公人,不知甚麽鸟事?”
便向那汉拱手问道:“大哥,甚麽事恁般要紧?”
那汉一头吃酒吃肉,一头夹七夹八的说出几句话来。
有分教,宋公明再建奇功,汾沁地重归大宋。
毕竟那汉说出甚麽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九十回-译文
韩愈参访大颠和尚,苏东坡拜访玉泉寺。
僧人来到白马寺,经典传到赤乌年。
风中树叶摇曳,火中莲花层层。
无尘心镜清澈,唯有此为金仙。
原来五台山的智真长老,是宋朝时期的一个活佛,知晓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数年前,他就知道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的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让他来到尘世中走这一遭。我本有宿根,还有道心,今天起了这个念头,想要来参禅拜见师傅。宋公明也一直有善心,时刻点悟,因此要和鲁智深一起来参拜智真长老。当时众兄弟也要一起去,宋江难以阻止,就和军师以及其他人都商量了一下,除了公孙胜道教之外,可以委托副先锋掌管军马。四个哨所无人,可以派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一同卢俊义管领大队军马,陆续前进。
宋江和众将,只带了一千人马,和鲁智深来到五台山下。就把人马扎下营。先派人上山报信。宋江和众兄弟,都脱去了军装,换上了随身锦绣战袍,步行上山。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上前向宋江、鲁智深等人行礼。其中认出鲁智深的很多,又看到宋江身后整齐地跟着一百多个头领,都惊讶不已。堂头首座来告诉宋江说:‘长老正在坐禅入定,不能相接,请勿怪罪,宽恕则个!’于是请宋江等人先去知客寮稍坐。茶水供应完毕,侍者出来请道:‘长老禅定方回,已在方丈专候,请将军进来。’宋江等一百多人,一直来到方丈,来参拜智真长老。长老慌忙走下台阶迎接,邀请到上堂,大家行礼完毕。宋江看到那个和尚,六十多岁,眉毛头发都白了,骨架奇特,仿佛是天台山方广出山的样子。众人进入方丈之中,宋江就请智真长老上座,烧香礼拜,众将都已行礼完毕。鲁智深上前插香礼拜。智真长老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鲁智深默默无言。宋江上前说:‘久闻长老清德,但俗缘浅薄,无路拜见尊颜。今因奉诏破辽到此,得以拜见堂头大和尚,平生万幸。智深和尚和宋江做兄弟时,虽然杀人放火,但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现在引宋江等众兄弟来参拜大师。’智真长老说:‘常有高僧到此,也曾经闲论世事循环。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于心,深知众将义气为重。我的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宋江不停地表示感谢。
有诗为证:谋财致命凶心重,放火屠城恶行多。忽地寻思念头起,五台山上礼弥陀。
鲁智深拿出一包金银彩段来,供献给师傅。智真长老说:‘我的弟子这些物品,是从哪里得来的?无义之财,我决不敢受。’鲁智深禀告说:‘弟子历经功赏积聚之物,弟子无用,特地拿来献给师傅,以供公用。’长老说:‘众人也难以消受,给你置办一藏经书,消除罪恶,早日成佛。’鲁智深拜谢完毕。宋江也拿出金银彩段献给智真长老,长老坚决不接受。宋江说:‘师傅不收,可以叫库司准备斋饭,供献给本寺僧众。’当天就在五台山寺中住了一夜,长老设素斋款待,此处不表。
次日,库司准备的斋饭已经完备,五台山寺中的法堂上鸣钟击鼓。智真长老召集众僧,在法堂上讲法参禅。不久,全寺众僧都穿上袈裟,坐在坐具上,来到法堂中坐下。宋江、鲁智深和众头领,站在两边。引磬响起,两盏红纱灯笼引导长老升上法座。智真长老来到法座上,先拈起一炷香,祝赞道:‘这一炷香,愿今上天子万岁万万岁,皇后齐肩,太子千秋,金枝茂盛,玉叶光辉,文武官僚同增禄位,天下太平,万民乐业!’再拈起一炷香,‘愿今斋主身心安乐,寿算延长,日转千阶,名垂万载!’再拈起一炷香,‘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五谷丰登,三教兴隆,四方宁静,诸事吉祥,万事如意!’祝赞完毕,就坐在法座上。两边众僧,行完问讯礼,又都站立一旁。宋江上前拈香礼拜完毕,合掌上前参禅道:‘我有一句话,敢问师傅。’智真长老说:‘有什么法语要问老僧?’宋江上前说:‘请问师傅:浮世光阴有限,苦海无边,人身至微,生死最大。特地来请问禅师。’智真长老便答偈曰:‘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叹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长老说偈完毕,宋江礼拜站立一旁。众将都上前拈香礼拜,设誓道:‘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焚香完毕,众僧都退下,就请到云堂内用斋。众人用完斋饭,宋江和鲁智深跟随长老来到方丈内。晚上闲聊时,宋江向长老请教道:‘弟子和鲁智深本想跟随师傅数日,指示愚迷,但以统领大军,不敢久留。我师语录,实在不省悟。现在告辞回京,我们众兄弟此去前程如何,万望师傅明示点化。’智真长老命人取来纸笔,写出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隻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写毕,递给宋江说:‘这是将军一生的事情,可以秘藏,时间久了必然应验。’宋江看了,不明白其意。又对长老说:‘弟子愚昧,不悟法语,请师傅明白开解,以释我心前程吉凶。’智真长老说:‘这是禅机隐语,你应该自己参悟,不可明说,恐怕泄露天机。’长老说完,叫过鲁智深近前说:‘我的弟子,此去与你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给你四句偈语,终身受用。’偈语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拜受偈语,读了数遍,藏在身边,拜谢师傅。智真长老说:‘我的弟子记住这些话,不要忘了本来面目。’说完,又住了一夜。次日,宋江、鲁智深和吴用等众头领,辞别长老下山。众人便走出寺来。智真长老和众僧,都送出山门外作别。
不说长老和众僧回到寺庙,再说宋江等众将,下到五台山下,发动了军马,像星火一样赶了过来。众将回到军营前,卢俊义、公孙胜等人接着宋江的众将,都互相见了面。宋江就对卢俊义等人说起五台山众人参禅发誓的事情。拿出禅语给卢俊义、公孙胜看,他们都不懂其中的意思。萧让说:“禅机和佛语,平常人怎么能理解呢!”众人都感叹不已。
宋江下令,催促军马出发,众将接到命令,催促起三军的人马,向东京进发。经过的地方,士兵们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来看王师;见到宋江等众将的英雄气概,人人称赞,个个钦佩。宋江等人在路上走了几天,到了一个地方,地名叫双林镇。当地的居民和附近的几个农夫,都走过来观看。宋江等众兄弟,像雁阵一样排列着,一对对并肩而行。正在行走之间,只见前队里的一个头领,跳下马来,向左边看的人群里,拉起一个人叫道:‘兄长怎么在这里?’两人行礼后,边走边聊。宋江的马渐渐靠近,一看,原来是‘浪子’燕青,在和一个人说话。燕青拱手说:‘许兄,这位就是宋先锋。’宋江勒住马看那个人时,他长得:
眼如铜铃,眉如八字。身材七尺左右,有三绺胡须。戴一顶黑色的纱巾,穿一件黑色的边沿粗布道袍。系一条杂色的腰带,穿一双方头青布鞋。绝非平庸之辈,定是山野隐士。
宋江见那人相貌奇特,风度翩翩,急忙下马,躬身行礼说:‘请问高人尊姓大名?’那人向宋江跪拜说:‘久闻大名!今日得以见面。’宋江慌忙跪拜还礼,连忙扶起说:‘我宋江,何劳如此。’那人说:‘我姓许,名贯忠,祖籍大名府,现在住在山野。以前和燕将军有交情,没想到一别十多年,未能相聚。后来我在江湖上,听说小乙哥在将军麾下,我非常羡慕。如今听说将军打败辽国凯旋而归,我特地来这里看看,能见到各位英雄,是我平生有幸。想邀请燕兄到我的家中稍作停留,不知将军是否同意?’燕青也禀告说:‘我和许兄久别,没想到在这里相遇。既然许兄如此好意,我只好去一趟。哥哥和众将先行,我随后赶来。’宋江猛然想起说:‘兄弟燕青,常说你先生英雄豪杰;只恨我命薄,无缘得见。如今承蒙你的厚爱,敢邀请同往请教。’许贯忠辞谢说:‘将军忠义慷慨,我一直想侍奉左右,但因为老母年过七十,不敢远离。’宋江说:‘既然这样,我就不敢勉强了。’又对燕青说:‘兄弟就回去吧,免得我这里放心不下;而且到京后,早晚可能要朝见。’燕青说:‘小弟决不敢违背哥哥的命令。’又去禀报了卢俊义,两人相互告别。
宋江骑上马,前行的众头领已经走了一箭之地,看到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住马等候。当时宋江骑马上前,和众将一起前进。
话分两头:再说燕青叫来一个亲随军汉,绑好行囊。另外准备了一匹马,把自己的骏马让给许贯忠骑。到前面的酒店里,脱下军装冠带,穿上便服。两人各自骑上马,军汉背着包裹,跟在后面,离开了双林镇,向西北的小路行去。过了几个村庄和林子,前面是山路弯弯。两人谈论着往日的交情,胸中的肝胆。出了山路,转过一条大溪,大约行走了三十多里,许贯忠用手指着说:‘那边高耸的山中,就是我家的房子。’又行走了十多里,才到山中。那山峰峦起伏,溪水清澈。燕青正在看山景,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只见:
落日带着烟雾生出碧雾,断霞映在水面上散发出红光。
原来这座山叫做大伾山,上古大禹圣人治水,曾到过这里。《尚书》上写着:‘至于大伾’,这就是证据。现在属于大名府浚县的地方。不多说了。再说许贯忠带着燕青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那里有三四里方圆的平地。树木丛中,有几处草屋。其中有一间朝南靠溪的茅屋。门外有竹篱围着,柴门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前后茂密。许贯忠指着说:‘这就是我的住所。’燕青看到竹篱内,一个黄头发的村童,穿着一件布袄,在地上收拾一些晒干的松枝,堆在茅屋檐下。听到马蹄声,站起来往外看,叫道:‘这里怎么会有马经过!’仔细一看,后面马上的人,原来是主人。慌忙跑出门外,叉手站立,呆呆地看着。原来临行前,许贯忠说不用马铃,所以这里才刚刚注意到。
两人下马,走进竹篱。军人把马拴好。两人进入草堂,分宾主坐下。喝完茶,贯忠让随来的军人卸下鞍辔,把这两匹马牵到后面的草房中,叫童子找些草料喂养,还让军人到前面的耳房中休息。燕青又去拜见了贯忠的老母。贯忠带着燕青,来到靠东向西的草庐内。推开窗户,可以看到一溪清水,两人就靠在窗槛上坐着。
贯忠说:‘我的草庐简陋,兄长不要见笑!’燕青回答说:‘山清水秀,让我应接不暇,真是难得。’贯忠又问了一些征辽的事情。过了一会儿,童子点上灯,关上窗户,搬来一张桌子,摆上五六碟菜蔬,又拿出一盘鸡,一盘鱼,是家里藏的两样山果,还倒了一壶热酒。贯忠倒了一杯酒,给燕青说:‘特地邀请兄长到这里,这些村酒野菜,哪里能招待客人?’燕青表示感谢说:‘打扰了,实在不好意思。’几杯酒之后,窗外月光如昼。燕青推开窗户看时,又是一番清雅:云轻风静,月白溪清,水影山光,相互映衬,整个房间都显得格外美好。燕青不停地夸奖说:‘以前在大名府,和兄长最为交好。自从兄长参加武举之后,就很少见面了。却寻到这个好地方,多么幽雅!像我这样东征西讨,怎么能有片刻的清闲呢?’
贯忠笑着说道:“宋公明和各位将军,都是盖世英雄,上应天命中的罡星,如今又威服了强敌。像我这样隐居在荒山之中,哪里有半分能比得上你们。我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常常看到奸臣当道,蒙蔽朝廷,因此没有志向去追求功名,只在江河之间游荡,到过几个地方,我也很留心。”说完大笑,重新倒酒。燕青拿出二十两白银,送给贯忠说:“一点微薄的礼物,略表我心意。”贯忠坚决推辞不接受。燕青又劝贯忠说:“兄长你这样有才华,跟我一起到京城寻找机会,争取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贯忠叹了口气说:“现在奸臣当道,嫉妒贤能,那些像鬼怪一样的人,都戴着高帽,穿着博带;而忠良正直的人,却被囚禁和陷害。我心中的念头已经熄灭。兄长你等到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也应该找一个退路。古话说:‘鸟尽弓藏。’”燕青点头叹息。两个一直说到半夜,才休息。
第二天早上,洗漱完毕,饭也准备好了,请燕青吃了饭,便邀请燕青去山前山后游玩。燕青登高远望,只见山峦重叠,四面都是山,只有鸟儿的叫声,却没有人来人往。山中居住的人家,数来数去,也只有二十多家。燕青说:“这里比桃花源还要好。”燕青沉迷于山景,当天晚上又住了一晚。
次日,燕青告别贯忠说:“恐怕宋先锋会担心,我就此告别。”贯忠送他出门。贯忠说:“兄长稍等!”不一会儿,村童托着一卷画出来,贯忠递给燕青说:“这是我最近画的几幅拙劣的画。兄长到京城后,仔细看看,将来也许会有用得着的地方。”燕青表示感谢,让士兵把画绑在行李里。两个不忍分别,又同行了一二里。燕青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不必远送,以后再见面。”两人各自不高兴地分开。
燕青看到许贯忠走远了,才上马。也让士兵们上马,一起上路。没过多久,来到东京,恰好宋先锋驻军陈桥驿,等候圣旨,燕青进入营地参见,此处不提。
再说,先是宿太尉和赵枢密的人马进城,已经将宋江等人的功绩上报天子。报告说宋先锋等将领的军队,已经班师回朝,到达关外。赵枢密前来启奏,说宋江等将领在边疆的辛苦之事。天子听后,大加赞赏,便传下圣旨,命令皇门侍郎宣宋江等人面见天子,让他们都穿上军装进城。
宋江等将领,遵照圣旨,自己穿戴盔甲,披挂武装,身穿锦袍,腰间挂着金银牌,从东华门进入,都到文德殿朝见天子,拜舞行礼,高呼万岁。皇上看到宋江等将领的英雄气概,他们都穿着锦袍金带,只有吴用、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穿着自己的衣服。皇上非常高兴,说:“朕知道你们出征辛苦,边塞用心,受伤的人很多,朕非常担忧。”宋江再次拜谢说:“托圣上洪福,我们虽然受伤,但都安然无恙。现在敌人投降,边疆安宁,这都是陛下威德所致,我们有什么功劳呢?”再次拜谢。
天子特别命令省院官商议封爵。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商议后奏道:“宋江等人的官爵,容我们商议后上报。”天子同意,并下令光禄寺大摆御宴;赐给宋江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匹,卢俊义以下都给予赏赐,都在内府发放。宋江与众将领谢恩完毕,都出了宫禁,到西华门外,上马回营休息,等候圣旨。不知不觉过了几天,那蔡京、童贯等人哪里去商议封爵,只是拖延。
再说宋江正在营中闲坐,和军师吴用讨论一些古今兴衰得失的事情,只见戴宗、石秀,都穿着便服来报告说:“我们在营中,坐着无聊,今天和石秀兄弟随便走走,特来告诉兄长。”宋江说:“早点回营,等会儿我们一起喝酒。”戴宗和石秀离开陈桥驿,向北慢慢走着。走过几个街坊市井,忽然看到路旁一个大石碑,上面刻着“造字台”三个字,上面还有几行小字,因为风雨侵蚀,不太清晰。戴宗仔细看了看说:“这里是苍颉造字的地方。”石秀笑着说:“我们用不着他。”两个笑着继续前行。来到一个地方,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地上都是瓦砾。正北方向有一个石牌坊,横着一块石板,上面刻着“博浪城”三个字。戴宗沉思了一会儿,说:“原来这里是汉留侯击杀始皇帝的地方。”戴宗赞叹道:“好一个留侯!”石秀说:“只可惜那一击没有击中!”两个叹息了一阵,说着话,继续向北走,离营地已经有二十多里。
石秀说:“我们两个玩了一整天,找地方喝杯酒回营去。”戴宗说:“前面不是有个酒店吗?”两个进了酒店,挑了个靠近窗户明亮的位置坐下。戴宗敲着桌子喊道:“上酒!”酒保端来了五六碟菜,摆在桌上,问:“官人要多少酒?”石秀说:“先来两角酒,随便什么下饭的菜都来一些。”不一会儿,酒保端来了两角酒,一盘牛肉,一盘羊肉,一盘嫩鸡。两个正在喝酒闲聊,只见一个汉子,拿着雨伞杆棒,背着包裹,穿着皂衫,腰间系着缠袋,腿上护膝,脚穿八搭麻鞋,走得气喘吁吁,进了店门,放下伞棒包裹,便坐在一个座位上,喊道:“快上些酒肉来!”过卖端来一角酒,摆上两三碟菜。那汉说:“不用客气了,有肉就切一盘来,我吃了要赶路进城办事。”拿起酒,大口喝着。戴宗看着,心里想:“这鸟是个公人,不知道有什么急事?”便向那汉拱手问道:“大哥,有什么急事这么匆忙?”那汉一边喝酒吃肉,一边杂七杂八地说了几句话。这一段话,让宋公明再次建立奇功,汾沁之地重新回归大宋。究竟那汉说了什么话,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九十回-注解
五台山: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以文殊菩萨道场著称。在古代文学中,五台山常被用作佛教圣地或修行之地的象征。
宋江:《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绰号呼保义,是梁山泊好汉的首领。
参禅:指佛教徒修行的一种方式,通过静坐冥想,达到悟道的目的。
双林镇:《水浒传》中的地名,宋江在此地遇到燕青。
燕青:《水浒传》中的好汉,擅长打猎,后成为梁山泊的一员。
智真长老:《水浒传》中的人物,五台山寺的住持,具有高深的佛法。
了身达命:佛教用语,指修行人达到了超脱生死,了悟生命真谛的境界。
俗缘未尽:指修行人未能完全摆脱世间烦恼,还有未了的俗世因缘。
杀生之债:佛教用语,指因杀生而积累的业障。
宿根:佛教用语,指前世留下的善根。
道心:指修行人的志向和决心。
戎装:军装,指军人的服装。
锦绣战袍:华丽的战袍,指高级将领的服装。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刹之一。
赤乌年:古代历法中的年号,此处指一个具体的年份。
心镜净:佛教用语,指心如明镜,无尘无垢。
金仙:佛教用语,指已经达到一定修行境界的高僧。
公孙胜:《水浒传》中的好汉,擅长道术,是梁山泊的副先锋。
副先锋: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负责协助主将指挥作战。
军马:指军队中的马匹,这里泛指军队。
金大坚:《水浒传》中的好汉,擅长铸剑。
皇甫端:《水浒传》中的好汉,擅长兽医。
萧让:《水浒传》中的好汉,擅长书写。
乐和:《水浒传》中的好汉,擅长音乐。
卢俊义:《水浒传》中的好汉,绰号玉麒麟,是梁山泊的三位头领之一。
方丈:佛教用语,指寺庙中的住持居住的地方。
拈香:佛教仪式中,用香炉中的香点燃供佛。
四大:佛教用语,指地、水、火、风,是构成万物的四大元素。
阎浮世界:佛教用语,指人世间。
泥沙堆里频哮吼:佛教用语,比喻世间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痛苦挣扎。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佛教偈语,隐含着宋江未来的命运。
隻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佛教偈语,预示着宋江将会有圆满的福报。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佛教偈语,是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指示,预示着他的未来。
正果将临:佛教用语,指修行人将达到圆满的果位。
东阙: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此处指朝廷。
隻眼:佛教用语,指独眼,此处比喻洞察力强。
双林:佛教用语,指双修之道,此处指圆满的修行。
福寿全:指福气和寿命都圆满。
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佛教用语,指根据潮声来决定行动,根据信物来达到寂静的境界。
禅语:指禅宗的偈语或公案,是禅宗修行者用以启发心性的语句。
禅机法语:指禅宗的教义或修行方法,法语即佛教用语。
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百姓。
王师:指朝廷的军队,这里指宋江等领导的梁山好汉。
雁行般:像雁群一样排列,形容队伍整齐。
浪子:指行为放荡不羁的人,这里指燕青。
许贯忠:小说中的人物,燕青的朋友。
大伾山: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境内,是一处自然风景区。
《书经》:即《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
蜗居:指简陋的住所,这里指许贯忠的草庐。
丹枫翠柏:指红色的枫树和青翠的柏树,形容景色美丽。
銮铃:古代马匹颈上挂的铃铛,这里指马铃。
村醪野菜:指乡村自酿的酒和野生的蔬菜,这里指粗茶淡饭。
宋公明:宋公明指的是宋江,他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被称为及时雨,是梁山泊起义军的首领。
将军:将军在古代是对武官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宋江的部下将领。
罡星: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罡星是指守护天庭的星宿,具有神秘力量。这里用来形容宋江和他的部下英勇无比。
强虏:强虏指的是外来的侵略者或敌人。
蜗伏荒山:蜗伏荒山形容人隐居在偏僻的山野之中,不问世事。
奸党:奸党指的是奸诈邪恶的党派或集团,这里指那些专权误国的人。
蒙蔽朝廷:蒙蔽朝廷指欺骗和蒙蔽皇帝,这里指奸党欺骗皇帝,使皇帝不了解实情。
进取:进取指追求进步和成功,这里指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江河:江河比喻广阔的天地或广阔的领域。
峨冠博带:峨冠博带形容士大夫的装束,这里指那些士大夫打扮的人。
牢笼陷害:牢笼陷害指将忠良正直的人囚禁或陷害。
雕鸟尽,良弓藏:这句话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意思是鸟儿没有了,良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功臣被废弃。
桃源:桃源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这里用来比喻这个山中的宁静美好。
宿太尉:宿太尉指的是当时的官员宿太尉,这里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赵枢密:赵枢密指的是当时的官员赵枢密,枢密是官职名,掌管军事。
天子:天子指的是皇帝,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皇门侍郎:皇门侍郎是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戎装革带:戎装革带指军装和腰带,这里指军人的装束。
锦袍金带:锦袍金带指华丽的衣服和金色的腰带,这里指高级官员的服饰。
金银牌面:金银牌面指佩戴在衣服上的金银饰物,作为身份的象征。
东华门:东华门是皇宫的一个门,这里指皇宫。
文德殿:文德殿是皇宫中的一个殿堂,用于朝会。
省院官:省院官指朝廷中的官员,负责处理政务。
蔡京:蔡京是北宋末年的权臣,以奸诈著称。
枢密:枢密是官职名,掌管军事。
光禄寺:光禄寺是官署名,负责宫廷饮食供应。
锦袍:锦袍是华丽的衣服,这里指皇帝赏赐的锦袍。
金甲:金甲是金制的铠甲,这里指皇帝赏赐的金甲。
名马:名马指名贵的马匹,这里指皇帝赏赐的名马。
微服:微服指不穿官服,化装成普通人。
造字台:造字台相传是汉字的创造者仓颉造字的地方。
博浪城:博浪城是古代地名,相传是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地方。
汉留侯:汉留侯指的是张良,他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公干:公干指公事,即公务。
鸟耍:鸟耍是方言,意思是闲逛、游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九十回-评注
贯忠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宋公明及各位将军,英雄盖世,上应罡星,今又威服强虏’这一句,不仅是对宋江等英雄的评价,也反映了作者对英雄主义和忠诚的推崇。‘许某蜗伏荒山,那里有分毫及得兄等’则流露出一种自谦和自卑的情绪,贯忠将自身与英雄们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比突出了英雄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俺又有几分儿不合时宜处,每每见奸党专权,蒙蔽朝廷,因此无志进取,游荡江河’这一段,揭示了贯忠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和对个人理想的破灭。他对奸党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厌恶和对正直官员的同情。同时,贯忠的‘无志进取’也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燕青送与贯忠的‘些须薄礼’和贯忠的‘坚辞不受’,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燕青的‘少尽鄙忱’则是对贯忠的敬意和感激。这一段描写,既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真挚,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忠诚的重视。
贯忠对燕青的建议‘兄长恁般才略,同小弟到京师觑方便,讨个出身’,表现了贯忠对燕青才华的认可和对个人命运的关心。然而,贯忠对时局的悲观态度,使得他对燕青的建议充满了无奈和悲凉。‘雕鸟尽,良弓藏’这句话,更是反映了作者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认识。
燕青与贯忠的离别,充满了依依不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无常和聚散离合的无奈。两人的分手,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是对友情和理想境界的怀念。
燕青进入东京,宋江等人的封赏,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批判和对英雄主义的赞颂。‘宋江等众将,遵奉圣旨,本身披挂,戎装革带,顶盔挂甲,身穿锦袄,悬带金银牌面’这一段,描绘了英雄们荣耀的场面,同时也暗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
戴宗和石秀的闲逛,以及他们对‘造字台’和‘博浪城’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好个留侯’这句话,更是对历史英雄的崇敬。
戴宗和石秀在酒店遇到的一个神秘汉子的描写,为故事增添了悬念和神秘色彩。‘这鸟是个公人,不知甚麽鸟事’这句话,既体现了戴宗的好奇心,也反映了作者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