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五回-原文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诗曰:
祸福渊潜未易量,两人行事太猖狂。
售奸暗抵黄封酒,纵恶明撕彩凤章。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
距堙轒辒成虚谬,到此翻为傀儡场。
话说陈宗善领了诏书,回到府中,收拾起身。
多有人来作贺:‘太尉此行,一为国家干事,二为百姓分忧,军民除害。梁山泊以忠义为主,只待朝廷招安。太尉可着些甜言美语,加意抚恤。留此清名,以传万代。’
正话间,只见太师府干人来请,说道:‘太师相邀太尉说话。’
陈宗善上轿,直到新宋门大街太师府前下轿。
干人直引进节堂内书院中,见了太师,侧边坐下。
茶汤已罢,蔡太师问道:‘听得天子差你去梁山泊招安,特请你来说知:到那里不要失了朝廷纲纪,乱了国家法度。你曾闻《论语》有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使矣。’’
陈太尉道:‘宗善尽知。承太师指教。’
蔡京又道:‘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
陈太尉道:‘深感恩相厚意。’
辞了太师,引着干人,离了相府,上轿回家。
方才歇定,门吏来报:‘高殿帅下马。’
陈太尉慌忙出来迎接,请到厅上坐定。
叙问寒温已毕,高太尉道:‘今日朝廷商量招安宋江一事,若是高俅在内,必然阻住。况此贼辈,累辱朝廷,罪恶滔天。今更赦宥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后患。欲待回奏,玉音已出。且看大意何如。若还此寇仍昧良心,怠慢圣旨,太尉早早回京,不才奏过天子,整点大军,亲身到彼,剪草除根,是吾之愿。太尉此去,下官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快语,问一答十,好与太尉提拨事情。’
陈太尉谢道:‘感蒙殿帅忧心。’
高俅起身,陈太尉送至府前,上马去了。
次日,蔡太师府张干办,高殿帅府李虞候,二人都到了。
陈太尉拴束马匹,整点人数,十将捧十瓶御酒,装在龙凤担内挑了,前插黄旗。
陈太尉上马,亲随五六人,张干办、李虞候都乘马匹,丹诏背在前面,引一行人出新宋门。
以下官员亦有送路的,都回去了。
迤逦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晚接着,请到府中,设筵相待,动问招安一节。
陈太尉都说了备细。
张叔夜道:‘论某愚意,招安一事最好。只是一件:太尉到那里须是陪些和气,用甜言美语抚恤他众人。好共歹,只要成全大事。太尉留个清名于万古。他数内有几个性如烈火的汉子,倘或一言半语冲撞了他,便坏了大事。’
张干办、李虞候道:‘放着我两个跟着太尉,定不致差迟。太守,你只管教小心和气,须坏了朝廷纲纪。小辈人常压着不得一半,若放他头起,便做模样。’
张叔夜道:‘这两个是甚么人?’
陈太尉道:‘这一个人是蔡太师府内干办,这一个是高太尉府虞候。’
张叔夜道:‘只好教这两位干办不去罢。’
陈太尉道:‘他是蔡府、高府心腹人,不带他去,须然疑心。’
张叔夜道:‘下官这话,只是要好。恐怕劳而无功。’
张干办道:‘放着我两个,万丈水无涓滴漏。’
张叔夜再不敢言语,一面安排筵宴,送至馆驿内安歇。
有诗为证:
一封丹诏下青云,特地招安水浒军。
可羡明机张叔夜,预知难以策华勋。
且说次日,济州先使人去梁山泊报知。
却说宋江每日在忠义堂上聚众相会,商议军情。
早有细作人报知此事,未见真实,心中甚喜。
当日,有一人同济州报信的直到忠义堂上,说道:‘朝廷今差一个太尉陈宗善,赍到十瓶御酒,赦罪招安丹诏一道,已到济州城内。这里准备迎接。’
宋江大喜,遂取酒食并彩段二表里,花银十两,打发报信人先回。
宋江与众人道:‘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今日方成正果。’
吴用说道:‘论吴某的意,这番必然招安不成。纵使招安,也看得俺们如草芥。等这厮引将大军来,到教他着些毒手,杀得他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方受招安,才有些气度。’
宋江道:‘你们若如此说时,须坏了‘忠义’二字。’
林冲道:‘朝廷中贵官来时,有多少装幺。中间未必是好事。’
关胜便道:‘诏书上必然写着些唬吓的言语,来惊我们。’
徐宁又道:‘来的人必然是高太尉门下。’
宋江道:‘你们都休要疑心,且只顾安排接诏。’
先令宋清、曹正准备筵席,委柴进都管提调,‘务要十分齐整。’
铺设下太尉幕次,列五色绢段,堂上堂下,搭彩悬花。
先使裴宣、萧让、吕方、郭盛预前下山,离二十里伏道迎接。
水军头领准备大船傍岸。
吴用传令:‘恁们尽依我行。不如此,行不得。’
且说萧让引着三个随行,带引五六人,并无寸铁,将着酒果,在二十里外迎接。
陈太尉当日在途中,张干办、李虞候不乘马匹,在马前步行。背后从人,何止三二百。
济州的军官约有十数骑,前面摆列导引人马,龙凤担内挑担御酒,骑马的背着诏匣。
济州牢子前后也有五六十人,都要去梁山泊内,指望觅个小富贵。
萧让、裴宣、吕方、郭盛在半路上接着,都俯伏跪在道傍迎接。
那张干办便问道:‘你那宋江大似谁?皇帝诏敕到来,如何不亲自来接?甚是欺君!你这伙本是该死的人,怎受得朝廷招安!请太尉回去。’
萧让、裴宣、吕方、郭盛府伏在地,请罪道:‘自来朝廷不曾有诏到寨,未见真实,宋江与大小头领都在金沙滩迎接。万望太尉暂息雷霆之怒,只要与国家成全好事,恕免则个。’
李虞候便道:‘不成全好事,也不愁你这伙贼飞上天去了!’
有诗为证:
贝锦生谗自古然,小人凡事不宜先。
九天恩雨宣布,抚谕招安未十全。
当时吕方、郭盛道:‘是何言语?只如此轻看人!’
萧让、裴宣只得恳请他。
捧去酒果,又不肯吃。
众人相随来到水边,梁山泊已摆着三只战船在彼,一只装载马匹,一只装裴宣等一干人,一只请太尉下船,并随从一应人等。
先把诏书、御酒放在船头上,那只船正是活阎罗阮小七监督。
当日阮小七坐在船梢上,分拨二十余个军健棹船,一家带一口腰刀。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而已,旁若无人,坐在中间。
阮小七招呼众人把船棹动,两边水手齐唱起歌来。
李虞候便骂道:‘村驴!贵人在此,全无忌惮!’
那水手那里采他,只顾唱歌。
李虞候拿起藤条来打,两边水手众人并无惧色,有几个为头的回话道:‘我们自唱歌,干你甚事!’
李虞候道:‘杀不尽的反贼,怎敢回我话!’便把藤条去打。
两边水手都跳在水里去了。
阮小七在梢上说道:‘直这般打我水手下水里面去了,这船如何得去!’
只见上流头两只快船下来接。
原来阮小七预先积下两舱水,见后头来船相近,阮小七便去拔了楔子,叫一声‘船漏了’,水早滚上舱里来。
急叫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
那两只船帮将拢来,众人急救陈太尉过船去。
各人且把船只顾摇开,那里来顾御酒、诏书。
两只快船先行去了。
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
却叫水手道:‘你且掇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一尝滋味。’
一个水手便去担中取一瓶酒出来,解了封头,递与阮小七。
阮小七接过来,闻得喷鼻馨香。
阮小七道:‘只怕有毒。我且做个不着,先尝些个。’
也无碗瓢,和瓶便呷,一饮而尽。
阮小七吃了一瓶道:‘有些滋味。一瓶那里济事,再取一瓶来!’又一饮而尽。
吃得口滑,一连吃了四瓶。
阮小七道:‘怎地好?’
水手道:‘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
阮小七道:‘与我取舀水的瓢来,我都教你们到口。’
将那六瓶御酒,都分与水手众人吃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封头缚了,再放在龙凤担内,飞也似摇着船来。
赶到金沙滩,却好上岸。
宋江等都在那里迎接,香花灯烛,鸣金擂鼓,并山寨里村乐,一齐都响。
将御酒摆在桌子上,每一桌令四个人抬,诏书也在一个桌子上抬着。
陈太尉上岸,宋江等接着,纳头便拜。
宋江道:‘文面小吏,罪恶迷天,曲辱贵人到此,接待不及,望乞恕罪。’
李虞候道:‘太尉是朝廷大贵人,大臣来招安你们,非同小可,如何把这等漏船,差那不晓事的村贼乘驾,险些儿误了大贵人性命!’
宋江道:‘我这里有的是好船,怎敢把漏船来载贵人。’
张干办道:‘太尉衣襟上兀自湿了,你如何要赖!’
宋江背后,五虎将紧随定,不离左右,又有八骠骑将簇拥前后。
见这李虞候、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去,都有心要杀这厮,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不敢下手。
当日宋江请太尉上轿,开读诏书。
四五次才请得上轿。
牵过两匹马来与张干办、李虞候骑,这两个男女,不知身已多大,装煞臭幺。
宋江央及得上马行了,令众人大吹大擂,迎上三关来。
宋江等一百余个头领都跟在后面,直迎至忠义堂前,一齐下马,请太尉上堂。
正面放着御酒、诏匣,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立在左边,萧让、裴宣立在右边。
宋江叫点众头领时,一百七人,于内单只不见了李逵。
此时是四月间天气,都穿夹罗战袄,跪在堂上,拱听开读。
陈太尉于诏书匣内取出诏书,度与萧让。
裴宣赞礼,众将拜罢。
萧让展开诏书,高声读道: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封疆,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宋江等辈,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 日诏示。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已下皆有怒色。
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
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
恰才解拆得开,李虞候唱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
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逵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
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
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门,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众人都来解劝,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宋江道:“太尉且宽心,休想有半星儿差池。且取御酒教众人沾恩。”
随即取过一副嵌宝金花锺,令裴宣取一瓶御酒,倾在银酒海内看时,却是村醪白酒。
再将九瓶都打开倾在酒海内,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
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
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杀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
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行者武松掣出双戒刀,没遮拦穆弘、九纹龙史进一齐发作。
六个水军头领都骂下关去了。
宋江见不是话,横身在里面拦当,急传将令,叫轿马护送太尉下山,休教伤犯。
此时四下大小头领,一大半闹将起来。
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身上马,将太尉并开诏一干人数,护送下三关,再拜伏罪:“非宋江等无心归降,实是草诏的官员不知我梁山泊里弯曲。若以数句善言抚恤,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太尉若回得朝廷,善言则个。”
急急送过渡口。这一干人吓的屁滚尿流,飞奔济州去了。
有诗为证:太尉承宣出帝乡,为招忠义欲归降。
卑身辱国难成事,反被无端骂一场。
却说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聚众头领筵席。
宋江道:“虽是朝廷诏旨不明,你们众人也忒性躁。”
吴用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朝廷忒不将人为念。如今闲话都打叠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着也怕,那时却再商量。”
众人道:“军师言之极当。”
是日散席,各归本帐。
且说陈太尉回到济州,把梁山泊开诏一事诉与张叔夜,张叔夜道:“敢是你们多说甚言语来?”
陈太尉道:“我几曾敢发一言。”
张叔夜道:“既是如此,枉费了心力,坏了事情。太尉急急回京,奏知圣上,事不宜迟。”
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一行人从,星夜回京来,见了蔡太师,备说梁山泊贼寇扯诏毁谤一节。
蔡京听了,大怒道:“这伙草寇,安敢如此无礼!堂堂宋朝天下,如何教你这伙横行!”
陈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师福荫,小官粉骨碎身在梁山泊。今日死得逃生,再见恩相。”
太师随即叫请童枢密,高、杨二太尉,都来相府商议军情重事。
无片时,都请到太师府白虎堂内。
众官坐下,蔡太师教唤过张干办、李虞候,备说梁山泊扯诏毁谤一事。
杨太尉道:“这伙贼徒,如何主张招安地!当初是那一个官奏来?”
高太尉得:“那日我若在朝内,必然阻住,如何肯行此事。”
童枢密道:“鼠窃狗盗之徒,何足虑哉!区区不才,亲引一支军马,克时定日,扫清水泊而回。”
众官道:“来日奏闻。”
当下都散。
次日早朝,众官都在御阶伺候。
只见殿上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三呼万岁,君臣礼毕。
蔡太师出班,将此事上奏天子。
天子大怒,问道:“当日谁奏寡人,主张招安?”
侍臣给事中奏道:“此日是御史大夫崔靖所言。”
天子教拿崔靖送大理寺问罪。
天子又问蔡京道:“此贼为害多时,差何人可以收剿?”
蔡太师奏道:“非以重兵,不能收伏。以臣愚意,必得枢密院官亲率大军前去剿捕,可以刻日取胜。”
天子教宣枢密使童贯,问道:“卿肯领兵收捕梁山泊草寇?”
童贯跪下奏曰:“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臣愿效犬马之劳,以除心腹之患。”
高俅、杨戬亦皆保举。
天子随即降下圣旨,赐与金印、兵符,拜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任从各处选调军马,前去剿捕梁山泊贼寇,拣日出师起行。
不是童贯引大军来,有分教:千千铁骑,布满山川;万万战船,平铺绿水。
正是:只凭飞虎三千骑,卷起貔貅百万兵。
毕竟童贯领了大军怎地出师,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五回-译文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诗曰:祸福深浅不容易估量,两人的行为太过猖狂。
暗中卖掉奸细的封酒,公开撕毁彩凤的诏书。
美味吃多了最终会生病,快乐的事做过了必然成灾。
距离埋没的车轮成了虚幻,到这里反而变成了傀儡的场合。
话说陈宗善领了诏书,回到府中,准备出发。很多人来祝贺他:太尉这次出行,一是为国家办事,二是为百姓分忧,清除军民的害处。梁山泊以忠义为主,只等朝廷招安。太尉可以用些甜言蜜语,好好安抚他们。留下好名声,流传万代。
正说着,只见太师府的使者来请,说:‘太师请你过去说话。’陈宗善上轿,直到新宋门大街太师府前下轿。使者直接领他到节堂内的书院中,见到太师后,在一旁坐下。茶水喝完,蔡太师问道:‘听说天子派你去梁山泊招安,特地请你来说明:到那里不要违背朝廷的纲纪,扰乱国家的法度。你听过《论语》里说:“行为有耻,出使四方,不辱君命,可以说是出使了。”’陈太尉说:‘宗善都知道。感谢太师的指导。’蔡京又说:‘我叫这个使者陪你一起去。他懂得很多法度,怕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帮你指点。’陈太尉说:‘非常感激太师的厚意。’告别了太师,带着使者,离开了相府,上轿回家。刚歇下,门吏来报告:‘高殿帅下马了。’陈太尉慌忙出来迎接,请他到厅上坐下。寒暄问候完毕,高太尉说:‘今天朝廷商议招安宋江的事,如果我在内,一定会阻止。何况这些贼人,多次侮辱朝廷,罪恶滔天。现在更是赦免罪犯,引入京城,必成后患。本想回奏,但圣旨已经下达。且看结果如何。如果这些贼人仍然昧着良心,怠慢圣旨,太尉早点回京,我奏过天子,整顿大军,亲自到那里,剪除根除,这是我愿意做的。太尉此去,我手下有个虞候,能言善辩,问一答十,可以帮你指点事情。’陈太尉感谢道:‘感谢殿帅的关心。’高俅起身,陈太尉送到府前,上马离去。
次日,蔡太师府的张干办,高殿帅府的李虞候,都到了。陈太尉整理好马匹,点齐人数,十将捧着十瓶御酒,装在龙凤担里挑着,前面插着黄旗。陈太尉上马,带着五六个亲随,张干办、李虞候都骑马,丹诏背在前面,带着一行人出了新宋门。其他官员也来送行,都回去了。一路来到济州,太守张叔夜晚上迎接,请到府中,设宴款待,询问招安的事。陈太尉详细说了。张叔夜说:‘按我的愚见,招安的事最好。只是一件:太尉到那里一定要和气,用甜言蜜语安抚他们。无论如何,只要成全大事。太尉留下好名声,流传万代。’张干办、李虞候说:‘放心吧,我们跟着太尉,一定不会出差错。太守,你只管小心和气,不要坏了朝廷的纲纪。这些小辈人常常压制不住一半,如果放任他们,就会成气候。’张叔夜说:‘这两个人是谁?’陈太尉说:‘这一个人是蔡太师府的干办,这一个是高太尉府的虞候。’张叔夜说:‘最好让他们两位干办不去。’陈太尉说:‘他们是蔡府、高府的心腹人,不带他们去,会怀疑的。’张叔夜说:‘我的话只是好意。担心劳而无功。’张干办说:‘有我们两个在,万丈水也不会漏一滴。’张叔夜不敢再说话,一边安排宴席,一边送他们到馆驿休息。
有诗为证:一封丹诏下青云,特地招安水浒军。可羡明机张叔夜,预知难以策华勋。
且说次日,济州先派人去梁山泊报信。却说宋江每天在忠义堂上聚众商议军情。早有细作人报知此事,未见真实,心中甚喜。当日,有一人同济州报信的直到忠义堂上,说:‘朝廷今派一个太尉陈宗善,带着十瓶御酒,赦罪招安的丹诏一道,已到济州城内。这里准备迎接。’宋江大喜,于是拿出酒食和彩段两匹,花银十两,打发报信人先回。宋江对众人说:‘我们接受了招安,能成为国家的臣子,不枉吃了许多苦,今天终于成正果。’吴用说:‘按我的意思,这次招安必然不成。即使招安,也把我们看得像草芥。等他们带着大军来,到时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杀得他们人亡马倒,梦里也怕。那时再接受招安,才有些气度。’宋江说:‘你们如果这样说,就坏了‘忠义’这两个字。’林冲说:‘朝廷中的贵官来时,有多少是装模作样的。中间未必是好事。’关胜说:‘诏书上必然写着一些吓人的话,来吓唬我们。’徐宁说:‘来的人必然是高太尉的门下。’宋江说:‘你们都不要疑心,只管准备接诏。’先让宋清、曹正准备酒席,委派柴进都管负责,‘务必要非常整齐。’布置下太尉的帐篷,摆上五色绸缎,堂上堂下,挂上彩花。先派裴宣、萧让、吕方、郭盛提前下山,在二十里外设伏迎接。水军头领准备大船靠岸。吴用传令:‘你们都按我说的做。不这样做,不行。’
萧让带着三个随从,再加上五六个人,手里没有武器,带着酒和水果,在二十里外迎接。陈太尉当天在路上,张干办和李虞候不骑马,步行在马前。后面跟着的人,何止三二百。济州的军官大约有十几个人,前面排列着引导的马匹,龙凤担子里挑着御酒,骑马的人背着诏书匣子。济州的牢子前后也有五六十人,都想去梁山泊,希望能找到一点小富贵。萧让、裴宣、吕方、郭盛在半路上迎接,都跪在路边迎接。
那张干办便问道:“你们那宋江像谁那么大?皇帝的诏书来了,为什么不来亲自迎接?这是欺君之罪!你们这些人本来是该死的,怎么敢接受朝廷的招安!请太尉回去。”萧让、裴宣、吕方、郭盛跪在地上,请罪说:“自从朝廷没有诏书到寨里,我们没有见到真实的情况,宋江和大小头领都在金沙滩迎接。希望太尉暂时息怒,只要能与国家成全好事,就请宽恕我们。”李虞候说:“不成就好事,也怕你们这些人飞上天去!”
有诗为证:
用锦绣编织的谣言自古以来就有,小人做事不应该争先。
九天的恩雨广泛传播,安抚招安还没有完成。
当时吕方、郭盛说:“这是什么话?就这样轻视人!”萧让、裴宣只得恳求他。
捧着酒果,他又不肯吃。
众人跟着来到水边,梁山泊已经摆好了三只战船在那里,一只装马匹,一只装裴宣等一干人,一只请太尉下船,以及随从们。
先把诏书、御酒放在船头上,那只船正是活阎罗阮小七监督。
当日阮小七坐在船梢上,分派二十多个军健划船,每人带一口腰刀。
陈太尉刚下船时,态度傲慢,旁若无人,坐在中间。
阮小七招呼众人划船,两边的水手齐唱起歌来。
李虞候便骂道:“乡巴佬!贵人在这里,全无忌惮!”
那些水手哪里会理他,只顾唱歌。
李虞候拿起藤条来打,两边的水手和众人并无惧色,有几个为首的回话说:“我们自唱歌,关你什么事!”
李虞候说:“杀不尽的反贼,怎么敢回我的话!”便拿起藤条去打。
两边的水手都跳到水里去了。
阮小七在船梢上说道:“就这样把我的水手打下水里去了,这船怎么划得动!”
只见上游头两只快船下来接。
原来阮小七事先放了两舱水,见后面的船靠近,阮小七就去拔了楔子,喊一声“船漏水了”,水立刻涌进舱里。
急忙喊人救时,船里有一尺多水。
那两只船帮着拢来,众人急忙救陈太尉过船。
各人只顾把船摇开,哪里还顾得上御酒、诏书。
两只快船先走了。
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干舱里的水,把布都擦干净了。
却叫水手说:“你先拿一瓶御酒过来,我先尝尝味道。”
一个水手就去担子里取出一瓶酒来,解了封头,递给阮小七。
阮小七接过来,闻到喷鼻的香气。
阮小七说:“只怕有毒。我先做个试验,先尝一些。”
没有碗瓢,就拿着瓶子喝,一口气喝完。
阮小七喝了一瓶说:“有些味道。一瓶哪里够,再拿一瓶来!”
又一饮而尽。
喝得口渴,一连喝了四瓶。
阮小七说:“怎么办?”
水手说:“船梢头有一桶白酒在那里。”
阮小七说:“给我拿个舀水的瓢来,我都让你们尝尝。”
把那六瓶御酒,都分给水手们喝了,却装上十瓶村醪水白酒,还把原来的封头绑好,再放在龙凤担子里,像飞一样摇着船来。
赶到金沙滩,正好上岸。
宋江等都在那里迎接,香花灯烛,鸣金擂鼓,以及山寨里的村乐,一齐都响。
把御酒摆在桌子上,每桌让四个人抬,诏书也在一个桌子上抬着。
陈太尉上岸,宋江等接着,跪下便拜。
宋江说:“我是个文面小吏,罪恶滔天,屈辱贵人来到这里,接待不周,请恕罪。”
李虞候说:“太尉是朝廷的大贵人,大臣来招安你们,非同小可,怎么用这样的漏船,派那些不懂事的村贼来划船,差点儿误了大贵人的性命!”
宋江说:“我这里有好船,怎么敢用漏船来载贵人。”
张干办说:“太尉衣服上还湿着,你怎么能赖!”
宋江背后,五虎将紧紧跟随,不离左右,又有八骠骑将簇拥前后。
见这李虞候、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你来我往,都有心要杀这两人,只是碍着宋江一个人,不敢动手。
当日宋江请太尉上轿,开读诏书。
四五次才请得上轿。
牵过两匹马来给张干办、李虞候骑,这两个男女,不知已经多大年纪,装得像妖怪一样。
宋江央求得上马,命令众人吹吹打打,迎上三关来。
宋江等一百多个头领都跟在后面,一直迎到忠义堂前,一齐下马,请太尉上堂。
正面放着御酒、诏匣,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站在左边,萧让、裴宣站在右边。
宋江叫点众头领时,一百七人,里面只不见了李逵。
此时是四月间天气,都穿着夹罗战袄,跪在堂上,拱手听读。
陈太尉从诏书匣子里取出诏书,交给萧让。
裴宣赞礼,众将拜过。
萧让展开诏书,高声读道: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封疆,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宋江等辈,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 日诏示。’
萧让刚读完,宋江和其他人都显露出愤怒的表情。这时,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下来,从萧让手中夺过诏书,撕得粉碎,然后去揪住陈太尉,挥拳就打。这时宋江、卢俊义上前紧紧抱住李逵,不让他动手。刚刚挣脱开来,李虞候叫道:“这人是何人?竟敢如此大胆!”李逵正找不到人打,突然抓住李虞候就打,喊道:“写这诏书的人是谁说的话?”张干办说:“这是皇帝的圣旨。”李逵说:“你那皇帝不知道我们这里有很多好汉,来招安我们,却要摆架子!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我哥哥就不能做皇帝!你不要惹怒了黑爹爹,无论如何都要把写这诏书的官员都杀了!”众人上前劝阻,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宋江说:“太尉请放宽心,不会有任何差错。现在取来御酒,让众人沾沾皇恩。”随即取过一副嵌宝金花钟,让裴宣取一瓶御酒,倒在银酒海里一看,却是村醪白酒。再将剩下的九瓶都打开倒在酒海里,却都是一样的淡薄村醪。众人见了,都感到惊讶,一个个都离开堂去了。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他妈的,太过分了!拿水酒冒充御酒来哄我们喝!”赤发鬼刘唐挥舞着朴刀冲上来,行者武松拔出双戒刀,没遮拦穆弘、九纹龙史进一齐发怒。六个水军头领都骂着下了关。
宋江见状,急忙在里面拦住,急令轿马护送太尉下山,不要让他受到伤害。这时,四下的大小头领中,有一大半开始闹腾起来。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自上马,护送太尉和开诏的一行人下三关,再拜认罪:‘我们并非不想归降,实在是起草诏书的官员不了解梁山泊的实际情况。如果用几句好话安抚我们,我们都会尽忠报国,万死不辞。太尉如果回朝廷,请替我们说好话。’急忙送他们过渡口。这些人吓得屁滚尿流,飞奔向济州去了。
有诗为证:太尉承宣出帝乡,为招忠义欲归降。卑身辱国难成事,反被无端骂一场。
再说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次召集众头领宴会。宋江说:“虽然朝廷的诏旨不明确,但你们众人也太急躁了。”吴用说:“哥哥,你不要固执,招安的日子终会到来。怎么怪得众兄弟们发怒,朝廷太不体谅我们。现在不说这些闲话,哥哥你传令,马军绑好马匹,步军准备武器,水军整理船只。早晚会有大军来征讨,我们杀得他们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中也害怕,那时再商量。”众人说:“军师说得对。”那天宴会结束后,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帐。
再说陈太尉回到济州,把梁山泊开诏的事情告诉了张叔夜,张叔夜说:“是不是你们多说了什么话?”陈太尉说:“我哪里敢说一句话。”张叔夜说:“既然如此,白费了力气,坏了事情。太尉赶快回京,向圣上奏报,事情不宜拖延。”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等人星夜回京,见了蔡太师,汇报了梁山泊扯诏毁谤的事情。蔡京听了,大怒道:“这伙草寇,怎么敢如此无礼!堂堂宋朝天下,怎么能让他们横行!”陈太尉哭着说:“若不是太师庇护,我小官在梁山泊粉身碎骨。今天死里逃生,再见恩相。”太师随即叫请童枢密,高、杨二太尉,都到相府商议军情重事。不多时,都请到太师府白虎堂内。众官坐下,蔡太师叫过张干办、李虞候,把梁山泊扯诏毁谤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
杨太尉说:“这伙贼徒,怎么能主张招安呢!当初是谁上奏的?”高太尉说:“那天我如果在朝内,必然阻止,怎么会同意这样的事情。”童枢密说:“鼠窃狗盗之徒,何足挂齿!我这点微薄能力,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定日出发,扫清水泊而回。”众官说:“明天上奏。”当天都散了。
次日早朝,众官都在御阶等候。只见殿上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三呼万岁,君臣礼毕。蔡太师出班,将此事上奏天子。天子大怒,问道:“当日是谁奏寡人,主张招安?”侍臣给事中奏道:“那天是御史大夫崔靖所言。”天子命令将崔靖拿下,送到大理寺问罪。天子又问蔡京道:“这贼为害已久,派谁去可以剿灭?”蔡太师奏道:“非得重兵,不能收伏。我认为,必须由枢密院官员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剿捕,才能迅速取胜。”天子命令宣召枢密使童贯,问道:“你愿意领兵剿捕梁山泊的草寇吗?”童贯跪下奏道:“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我愿意效犬马之劳,以消除心腹之患。”高俅、杨戬也一同保举。
天子随即降下圣旨,赐与金印、兵符,任命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允许他从各地挑选军队,前去剿捕梁山泊的贼寇,指定日期出发。
如果不是童贯率领大军前来,将有千千万万的铁骑布满山川,万万千千的战船平铺绿水。正是:只凭飞虎三千骑,卷起貔貅百万兵。究竟童贯领了大军如何出师,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五回-注解
活阎罗:活阎罗是阮小七的绰号,形容他凶猛无比。
倒船偷御酒:指《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其中涉及到倒船偷取御酒的行为。
黑旋风:《水浒传》中的人物,即李逵的别称,形容其性格勇猛、行事迅猛。
扯诏谤徽宗:扯诏谤徽宗指的是梁山好汉在接到朝廷招安诏书后,故意撕毁诏书以示反抗的行为。
招安:指宋朝政府为了平息民间起义,通过赐予起义军官职等方式使其归顺朝廷。
忠义堂:《水浒传》中梁山泊的总部,是梁山好汉聚集议事的地方。
蔡太师:蔡太师是宋朝的权臣,以权谋著称,此处指蔡京。
高太尉:高太尉是宋朝的官员,此处指高俅。
纲纪: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法度:指法律和规章制度。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使:指使者,古代派往各地的官员。
君命:指君主的命令。
干办:指官员的助手或下属。
虞候:古代官职,指官员的助手或随从。
丹诏:指皇帝的诏书,用朱笔书写,故称丹诏。
龙凤担:龙凤担是古代用来装运贵重物品的担子,装饰华丽。
黄旗:古代官旗,黄色代表皇家,用于表示官员的身份和级别。
济州:济州是宋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山东省。
张叔夜:北宋末年的官员,曾任济州知州。
水浒军:指《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
忠义:指忠诚和正义,是梁山好汉的行为准则。
丹表里:指红色的表里,古代官员的礼物之一。
彩段:指彩色的布料,古代用作礼物。
花银:指装饰有花纹的银币,古代用作礼物。
细作人:指间谍或密探。
吴用:《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的智多星,以智谋著称。
正果:指修行或行为得到圆满的结果。
装幺:指装模作样,故作姿态。
毒手:指狠毒的手段。
气度:指气魄和度量。
幕次:指帐篷,古代官员出行时用来住宿的帐篷。
绢段:指丝绸布料,古代用作礼物。
彩悬花:指装饰有彩花的挂饰,用于装饰。
伏道:指预先埋伏的道路。
水军头领:指梁山泊中的水军将领,负责水上作战。
提调:指负责管理和调度的人员。
萧让:萧让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以书法著称,曾为梁山泊好汉书写招安诏书。
随行:随行指的是跟随某人的仆从或随员。
寸铁:寸铁指没有武器,形容赤手空拳。
酒果:酒果是指酒和水果,古代用以招待客人的食品。
陈太尉:陈太尉是宋朝官员,负责招安梁山泊好汉,但在故事中与梁山泊好汉发生冲突。
张干办:张干办是陈太尉的随从官员。
李虞候:李虞候是陈太尉的随从官员。
马匹:马匹指马,古代战争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何止:何止是表示超出某个数量,这里指人数很多。
军官:军官指在军队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员。
诏匣:诏匣是装诏书的盒子,象征皇帝的权威。
梁山泊:梁山泊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背景,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梁山泊好汉起义的地方。
小富贵:小富贵指微小的财富或地位。
俯伏跪:俯伏跪是指跪在地上,头部接近地面,表示极端的恭敬。
皇帝诏敕:皇帝诏敕是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指示。
贝锦生谗:贝锦生谗是指用巧言令色中伤他人。
九天恩雨:九天恩雨比喻皇帝的恩泽。
抚谕:抚谕是指安抚和告诫。
棹船:棹船是指划船。
藤条:藤条是用藤制成的鞭子,用于打人。
反贼:反贼是指背叛朝廷的叛逆者。
贝锦:贝锦是指精美的织物,这里比喻巧言令色。
村驴:村驴是侮辱性的称呼,意为乡巴佬或粗人。
活阎罗阮小七:阮小七是梁山泊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展布:展布是指铺开或展开。
村醪水:村醪水是指乡村酿造的酒。
夹罗战袄:夹罗战袄是指夹衣,适合夏季穿着。
文面小吏:文面小吏是指有文身的小吏,这里指有犯罪记录的人。
曲辱:曲辱是指屈辱或不恰当的待遇。
贵人:贵人指尊贵的人,这里指陈太尉。
漏船:漏船是指有漏洞的船,这里比喻破旧的船只。
村贼:村贼是指乡村中的盗贼或不良分子。
龆龀:龆龀是指儿童换牙的时期,这里比喻无辜的儿童。
制曰:制曰是皇帝诏书的开头,表示皇帝的命令。
五帝:五帝是指中国古代的五个传说中的帝王。
三皇:三皇是指中国古代的三个传说中的帝王。
礼乐:礼乐是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用于教化人民。
封疆:封疆是指分封的疆域。
杀伐:杀伐是指武力征伐。
事从顺逆:事从顺逆是指事情的发展有顺利和逆境之分。
贤愚:贤愚是指有才能和无才能的人。
祖宗:祖宗是指祖先。
罔不臣伏:罔不臣伏是指无不臣服。
郡邑:郡邑是指郡和县,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
用彰天讨:用彰天讨是指用天意来惩罚。
生民:生民是指百姓。
纳官:纳官是指上交官府。
巢穴:巢穴是指叛乱者的藏身之地。
龆龀不留:龆龀不留是指不留活口,即不留后患。
孟夏:孟夏是指夏天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后成为梁山泊起义军的首领。
卢俊义:卢俊义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武艺高强,是梁山泊的副首领。
黑旋风李逵:李逵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以勇猛、直率、忠诚著称,是梁山泊好汉之一。
皇帝:指宋朝的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御酒:御酒是皇帝亲自赐予的酒,象征着皇权的尊贵。
裴宣:裴宣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擅长书法。
村醪白酒:村醪白酒是一种低度数的酒,此处用来讽刺朝廷赐予的酒质不佳。
鲁智深: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以豪放、粗犷、忠诚著称,是梁山泊好汉之一。
刘唐:刘唐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武松:武松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以勇猛、智谋著称,是梁山泊好汉之一。
穆弘:穆弘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史进:史进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以勇猛著称。
三关:指梁山泊中的三个重要关隘,即梁山关、东平关、东昌关。
童枢密:童枢密是宋朝的官员,此处指童贯。
杨太尉:杨太尉是宋朝的官员,此处指杨戬。
枢密使:枢密使是宋朝的军事官员,负责军事事务。
金印:金印是皇帝赐予的印章,象征着极高的权力。
兵符:兵符是军事指挥的凭证,代表着军队的最高指挥权。
貔貅:貔貅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勇猛和胜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五回-评注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已下皆有怒色。
此句描绘了宋江等人的情绪,通过‘却才读罢’和‘皆有怒色’两个词语,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对于诏书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情绪,体现了梁山好汉们对朝廷的不信任和反抗精神。
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
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李逵的直率和鲁莽,他不顾一切地撕毁诏书,揪打陈太尉,体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表现了李逵的勇猛。
此时宋江、卢俊义大横身抱住,那里肯放他下手。
此句描绘了宋江和卢俊义为了阻止李逵的过激行为,不惜以身挡拦,体现了梁山好汉之间的团结和互相保护的精神。
李虞候唱道:“这厮是甚么人?敢如此大胆!”李逵正没寻人打处,劈头揪住李逵候便打,喝道:“写来的诏书是谁说的话?”
此句通过对话,展现了李虞候的傲慢和李逵的愤怒,同时也揭示了梁山好汉与朝廷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张干办道:“这是皇帝圣旨。”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门,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来恼犯着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
此句通过李逵的言语,展现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梁山好汉的忠诚,同时也表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反抗态度。
众人都来解劝,把黑旋风推下堂去。
此句通过众人的行动,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团结和互相帮助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李逵过激行为的制止。
宋江道:“太尉且宽心,休想有半星儿差池。且取御酒教众人沾恩。”随即取过一副嵌宝金花锺,令裴宣取一瓶御酒,倾在银酒海内看时,却是村醪白酒。
此句通过宋江的言行,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讽刺和反抗,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虚伪和腐败。
再将九瓶都打开倾在酒海内,却是一般的淡薄村醪。
此句通过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朝廷的虚伪和腐败,同时也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不满。
众人见了,尽都骇然,一个个都走下堂去了。
此句通过众人的反应,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杀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行者武松掣出双戒刀,没遮拦穆弘、九纹龙史进一齐发作。
此句通过鲁智深等人的行动和言语,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反抗和愤怒,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六个水军头领都骂下关去了。
此句通过水军头领的反抗行为,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
宋江见不是话,横身在里面拦当,急传将令,叫轿马护送太尉下山,休教伤犯。
此句展现了宋江的智慧和冷静,他及时制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团结和互相保护的精神。
此时四下大小头领,一大半闹将起来。
此句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怒,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宋江、卢俊义只得亲身上马,将太尉并开诏一干人数,护送下三关,再拜伏罪:“非宋江等无心归降,实是草诏的官员不知我梁山泊里弯曲。若以数句善言抚恤,我等尽忠报国,万死无怨。太尉若回得朝廷,善言则个。”
此句展现了宋江和卢俊义的忠诚和智慧,他们通过拜伏和言辞,试图化解与朝廷的矛盾,同时也展现了梁山好汉对国家的忠诚。
急急送过渡口。这一干人吓的屁滚尿流,飞奔济州去了。
此句通过描写朝廷官员的恐惧和逃跑,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强大和朝廷的软弱。
有诗为证:太尉承宣出帝乡,为招忠义欲归降。
此句通过诗歌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不满和反抗,同时也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忠诚和正义。
卑身辱国难成事,反被无端骂一场。
此句通过诗歌的形式,进一步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同时也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忠诚和正义。
却说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聚众头领筵席。
此句展现了宋江回到梁山后的情景,同时也揭示了梁山好汉的团结和互相支持的精神。
宋江道:“虽是朝廷诏旨不明,你们众人也忒性躁。”吴用道:“哥哥你休执迷,招安须自有日。
此句通过宋江和吴用的对话,展现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招安的犹豫,同时也揭示了梁山好汉的忠诚和正义。
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朝廷忒不将人为念。如今闲话都打叠起,兄长且传将令,马军拴束马匹,步军安排军器,水军整顿船只。
此句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团结和备战状态,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警惕。
早晚必有大军前来征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着也怕,那时却再商量。
此句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豪迈和自信,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朝廷的反抗和对未来的警惕。
是日散席,各归本帐。
此句展现了梁山好汉的纪律性和组织性,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对未来的警惕。
且说陈太尉回到济州,把梁山泊开诏一事诉与张叔夜。
此句展现了陈太尉对梁山好汉的恐惧和对朝廷的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张叔夜道:“敢是你们多说甚言语来?”陈太尉道:“我几曾敢发一言。”
此句通过陈太尉和张叔夜的对话,展现了陈太尉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恐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张叔夜道:“既是如此,枉费了心力,坏了事情。太尉急急回京,奏知圣上,事不宜迟。”
此句展现了张叔夜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陈太尉、张干办、李虞候一行人从,星夜回京来,见了蔡太师,备说梁山泊贼寇扯诏毁谤一节。
此句展现了陈太尉等人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担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蔡京听了,大怒道:“这伙草寇,安敢如此无礼!堂堂宋朝天下,如何教你这伙横行!”陈太尉哭道:“若不是太师福荫,小官粉骨碎身在梁山泊。
此句展现了蔡京的愤怒和陈太尉的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今日死得逃生,再见恩相。”太师随即叫请童枢密,高、杨二太尉,都来相府商议军情重事。
此句展现了蔡京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无片时,都请到太师府白虎堂内。
此句展现了蔡京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众官坐下,蔡太师教唤过张干办、李虞候,备说梁山泊扯诏毁谤一事。
此句展现了蔡太师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杨太尉道:“这伙贼徒,如何主张招安地!当初是那一个官奏来?”高太尉得:“那日我若在朝内,必然阻住,如何肯行此事。”
此句展现了杨太尉和高太尉对梁山好汉的恐惧和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童枢密道:“鼠窃狗盗之徒,何足虑哉!区区不才,亲引一支军马,克时定日,扫清水泊而回。”
此句展现了童枢密的自信和对梁山好汉的轻视,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众官道:“来日奏闻。”当下都散。
此句展现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同时也揭示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反抗。
次日早朝,众官都在御阶伺候。
此句展现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同时也揭示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反抗。
只见殿上净鞭三下响,文武两班齐,三呼万岁,君臣礼毕。
此句展现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同时也揭示了梁山好汉对朝廷的反抗。
蔡太师出班,将此事上奏天子。
此句展现了蔡太师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天子大怒,问道:“当日谁奏寡人,主张招安?”侍臣给事中奏道:“此日是御史大夫崔靖所言。”
此句展现了天子的愤怒和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天子教拿崔靖送大理寺问罪。
此句展现了天子的愤怒和对朝廷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天子又问蔡京道:“此贼为害多时,差何人可以收剿?”蔡太师奏道:“非以重兵,不能收伏。
此句展现了蔡京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以臣愚意,必得枢密院官亲率大军前去剿捕,可以刻日取胜。”天子教宣枢密使童贯,问道:“卿肯领兵收捕梁山泊草寇?”
此句展现了蔡京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童贯跪下奏曰:“古人有云: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臣愿效犬马之劳,以除心腹之患。”高俅、杨戬亦皆保举。
此句展现了童贯的忠诚和对朝廷的服从,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天子随即降下圣旨,赐与金印、兵符,拜东厅枢密使童贯为大元帅,任从各处选调军马,前去剿捕梁山泊贼寇,拣日出师起行。
此句展现了天子的权威和对朝廷的掌控,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不是童贯引大军来,有分教:千千铁骑,布满山川;万万战船,平铺绿水。
此句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朝廷的强大和梁山好汉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正是:只凭飞虎三千骑,卷起貔貅百万兵。
此句通过诗歌的形式,进一步强调了朝廷的强大和梁山好汉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毕竟童贯领了大军怎地出师,且听下回分解。
此句为悬念的设置,为读者留下了悬念,同时也揭示了朝廷的腐败和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