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三回-原文

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诗曰:

蛇藉龙威事不诬,奸欺暗室古谁无。

只知行劫为良策,翻笑彝伦是畏途。

狄女怀中诛伪鬼,牛头山里戮凶徒。

李逵救得良人女,真是梁山大丈夫。

话说当下李逵从客店里抢将出来,手搦双斧,要奔城边劈门,被燕青抱住腰胯,只一交,攧个脚稍天。

燕青拖将起来,望小路便走。李逵只得随他。

为何李逵怕燕青?原来燕青小厮扑天下第一,因此宋公明着令燕青相守李逵。

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此怕他,只得随顺。

燕青和李逵不敢从大路上走,恐有军马追来,难以抵敌。

只得大宽转奔陈留县路来。

李逵再穿上衣裳,把大斧藏在衣襟底下。

又因没了头巾,却把焦黄发分开,绾做两个丫髻。

行到天明,燕青身边有钱,村店中买些酒肉吃了,拽开脚步趱行。

次日天晓,东京城中,好场热闹。

高太尉引军出城,追赶不上自回。

李师师只推不知。

杨太尉也自归来将息。

抄点城中被伤人数,计有四五百人,推倒跌损者,不计其数。

高太尉会同枢密院童贯,都到太师府商议启奏,早早调兵剿捕。

且说李逵和燕青两个,在路行到一个去处,地名唤做四柳村,不觉天晚。

两个便投一个大庄院来,敲开门,直进到草厅上。

庄主狄太公出来迎接,看见李逵绾着两个丫髻,却不见穿道袍,面貌生得又丑,正不知是甚么人。

太公随口问燕青道:‘这位是那里来的师父?’

燕青笑道:‘这师父是个跷蹊人,你们都不省得他。胡乱趁些晚饭吃,借宿一夜,明日早行。’

李逵只不做声。

太公听得这话,倒地便拜李逵,说道:‘师父可救弟子则个!’

李逵道:‘你要我救你甚事,实对我说。’

那太公道:‘我家一百余口,夫妻两个,嫡亲止有一个女儿,年二十余岁。

半年之前,着了一个邪祟:只在房中茶饭,并不出来讨吃。

若还有人去叫他,砖石乱打出来,家中人多被他打伤了。

累累请将法官来,也捉他不得。’

李逵道:‘太公,我是蓟州罗真人的徒弟,会得腾云驾雾,专能捉鬼。

你若舍得东西,我与你今夜捉鬼。如今先要一猪一羊,祭祀神将。’

太公道:‘猪羊我家尽有,酒自不必得说。’

李逵道:‘你拣得膘肥的宰了,烂煮将来。好酒更要几瓶,便可安排。

今夜三更,与你捉鬼。’

太公道:‘师父如要书符纸札,老汉家中也有。’

李逵道:‘我的法只是一样,都没甚么鸟符。

身到房里,便揪出鬼来。’

燕青忍笑不住。

老儿只道他是好话,安排了半夜,猪羊都煮得熟了,摆在厅前。

李逵叫讨大碗,滚热酒十瓶价做一巡筛。

明晃晃点着两枝蜡烛,焰焰烧着一炉好香。

李逵掇条凳子,坐在当中,并不念甚言语。

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大块价扯将下来吃。

又叫燕青道:‘小乙哥,你也来吃些。’

燕青冷笑,那里肯来吃。

李逵吃得饱了,饮过五六碗好酒,惊得太公呆了。

李逵便叫众庄客:‘恁们都来散福。’

拈指间,散了残肉。

李逵道:‘快舀桶汤来,与我们洗手洗脚。’

无移时,洗了手脚,问太公讨茶吃了。

又问燕青道:‘你曾吃饭也不曾?’

燕青道:‘吃得饱了。’

李逵对太公道:‘酒又醉,肉又饱,明日要走路程。

老爷们去睡。’

太公道:‘却是苦也!这鬼几时捉得?’

有诗为证:

绿酒乌猪尽力噇,奸夫淫女正同床。

山翁谬认为邪祟,断送绸缪两命亡。

李逵道:“你真个要我捉鬼?着人引我去你女儿房里去。”

太公道:“便是神道如今在房中,砖石乱打出来,谁人敢去!”

李逵拔两把板斧在手,叫人将火把远远照着。

李逵大踏步直抢到房边,只见房内隐隐的有灯。

李逵把眼看时,见一个后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里说话。

李逵一脚踢开了房门,斧到处,只见砍得火光爆散,霹雳交加。

定睛打一看时,原来把灯盏砍翻了。

那后生却待要走,被李逵大喝一声,斧起处早把后生砍翻。

这婆娘便攒入床底下躲了。

李逵把那汉子先一斧砍下头来,提在床上。

把斧敲着床边喝道:“婆娘,你快出来!若不攒出来时,和床都剁的粉碎。”

婆娘连声叫道:“你饶我性命,我出来!”

却才攒出头来,被李逵揪住头发,直拖到死尸边,问道:“我杀的这厮是谁?”

婆娘道:“是我奸夫王小二。”

李逵又问道:“砖头饭食,那里得来?”

婆娘道:“这是我把金银头面与他,三二更从墙上运将入来。”

李逵道:“这等腌臜婆娘,要你何用!”

揪到床边,一斧砍下头来。

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

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

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

李逵笑道:“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

插起大斧,提着人头,大叫出厅前来。“两个鬼我都捉了。”

撇下人头。

满庄里人都吃一惊,都来看时,认得这个是太公的女儿,那个人头无人认得。

数内一个庄客,相了一回,认出道:“有些象东村头会粘雀儿的王小二。”

李逵道:“这个庄客倒眼乖。”

太公道:“师父怎生得知?”

李逵道:“你女儿躲在床底下,被我揪出来问时,说道:他是奸夫王小二。吃的饮食,都是他运来。问了备细,方才下手。”

太公哭道:“师父,留得我女儿也罢。”

李逵骂道:“打脊老牛!女儿偷了汉子,兀自要留他!你恁地哭时,倒要赖我不谢将。我明日却和你说话。”

燕青寻了个房,和李逵自去歇息。

太公却引人点着灯烛,入房里去看时,照见两个没头尸首,剁做十来段,丢在地下。

太公、太婆烦恼啼哭,便叫人扛出后面去烧化了。

李逵睡到天明,跳将起来,对太公道:“昨夜与你捉了鬼,你如何不谢将?”

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

李逵、燕青吃了便行。

狄太公自理家事。

除却奸淫,有诗为证:恶性掀腾不自由,房中剁却两人头。

痴翁犹自伤情切,独立西风哭未休。

且说李逵和燕青离了四柳村,依前上路。

此时草枯地阔,木落山空。

于路无话。

两个因宽转梁山泊北,到寨尚有七八十里,巴不到山,离荆门镇不远。

当日天晚,两个奔到一个大庄院敲门。

燕青道:“俺们寻客店中歇去。”

李逵道:“这大户人家,却不强似客店多少!”

说犹未了,庄客出来回话道:“我主太公正烦恼哩,你两个别处去歇。”

李逵直走入去,燕青拖扯不住,直到草厅上。

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

里面太公张时,看见李逵生得凶恶,暗地教人出来接纳,请去厅外侧首,有间耳房,叫他两个安歇。

造些饭食,与他两个吃,着他里面去睡。

多样时,搬出饭来,两个吃了,就便歇息。

李逵当夜没些酒,在土炕子上翻来复去睡不着,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

李逵心焦,那双眼怎地得合。

巴到天明,跳将起来,便向厅前问道:“你家甚么人哭这一夜,搅得老爷睡不着?”

太公听了,只得出来答道:“我家有个女儿,年方一十八岁,吃人抢了去,以此烦恼。”

李逵骂道:“打脊老牛,男大须婚,女大须嫁,烦恼做甚么?”

太公道:“不是与他,强夺了去。”

李逵道:“又来作怪!夺你女儿的是谁?”

太公道:“我与你说他姓名,惊得你屁滚尿流。他是梁山泊头领宋江,有一百单八个好汉,不算小军。”

李逵道:“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

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

李逵便叫:“燕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

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

李逵道:“你庄里有饭,讨些我们吃。”

对太公说道:“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太公拜谢了。

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

路上无话。

直到忠义堂上,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

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众人都吃一惊。

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

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

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

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

有诗为证: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

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且说燕青向前道:‘哥哥听禀一路上备细。他在东京城外客店里跳将出来,拿着双斧,要去劈门。被我一交攧翻,拖将起来,说与他:‘哥哥已自去了,独自一个风甚么?’恰才信小弟说。不敢从大路走,他又没了头巾,把头发绾做两个丫髻。

正来到四柳村狄太公庄上,他去做法官捉鬼,正拿了他女儿并奸夫两个,都剁做肉酱。

后来却从大路西边上山,他定要大宽转。

将近荆门镇,当日天晚了,便去刘太公庄上投宿。

只听得太公两口儿一夜啼哭,他睡不着,巴得天明,起去问他。

刘太公说道:两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个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来庄上来。

老儿听得说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吃到半夜,两个把他女儿夺了去。

李逵大哥听了这话,便道是实。

我再三解说道:‘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李大哥道:‘我见他在东京时,兀自恋着唱的李师师,不肯放。不是他是谁?’因此来发作。

宋江听罢,便道:‘这般屈事,怎地得知!如何不说?’

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宋江喝道:‘你且听我说:我和三二千军马回来,两匹马落路时,须瞒不得众人。若还得一个妇人,必然只在寨里。你却去我房里搜看!’

李逵道:‘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正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宋江道:‘你且不要闹攘。那刘太公不死,庄客都在,俺们同去面对。若还对番了,就那里舒着脖子受你板斧。如若对不番,你这厮没上下,当得何罪?’

李逵道:‘我若还拿你不着,便输这颗头与你。’

宋江道:‘最好。你众兄弟都是证见。’便叫铁面孔目裴宣写了赌赛军令状二纸,两个各书了字。

宋江的把与李逵收了,李逵的把与宋江收了。

李逵又道:‘这后生不是别人,只是柴进。’

柴进道:‘我便同去。’

李逵道:‘不怕你不来。若到那里对番了之时,不怕你柴大官人,是米大官人,也吃我几斧!’

柴进道:‘这个不妨。你先去那里等,我们前去时,又怕有跷蹊。’

李逵道:‘正是。’便唤了燕青:‘俺两个依前先去。他若不来,便是心虚。回来罢休不得!’

有诗为证:

李逵闹攘没干休,要砍梁山寨主头。

欲辨是非分彼此,刘家庄上问来由。

燕青与李逵再到刘太公庄上。

太公接见,问道:‘好汉,所事如何?’

李逵道:‘如今我那宋江,他自来教你认他。你和太婆并庄客,都仔细认他。若还是时,只管实说,不要怕他。我自替你做主。’

只见庄客报道:‘有十数骑马来到庄上了。’

李逵道:‘正是了。’侧边屯住了人马,只教宋江、柴进入来。

宋江、柴进径到草厅上坐下。

李逵提着板斧,立在侧边。

只等老儿叫声是,李逵便要下手。

那刘太公近前来拜了宋江。

李逵问老儿道:‘这个是夺你女儿的不是?’

那老儿睁开尪羸眼,打拍老精神,定睛看了道:‘不是。’

宋江对李逵道:‘你却如何?’

李逵道:‘你两个先着眼瞅他,这老儿惧怕你,便不敢说是。’

宋江道:‘你便叫满庄人都来认我。’

李逵随即叫众庄客人等认时,齐声叫道:‘不是。’

宋江道:‘刘太公,我便是梁山泊宋江。这位兄弟便是柴进。你的女儿多是吃假名托姓的骗将去了。你若打听得出来,报上山寨,我与你做主。’

宋江对李逵道:‘这里不和你说话,你回来寨里,自有辩理。’

宋江、柴进自与一行人马,先回大寨去了。

燕青道:‘李大哥,怎地好?’

李逵道:‘只是我性紧上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

燕青道:‘你没来由寻死做甚么!我教你一个法则,唤做负荆请罪。’

李逵道:‘怎地是负荆?’

燕青道:‘自把衣服脱了,将麻绳绑缚了,脊梁上背着一把荆杖,拜伏在忠义堂前,告道:‘由哥哥打多少。’他自然不忍下手。这个唤做负荆请罪。’

李逵道:‘好却好,只是有些惶恐。不如割了头去干净。’

燕青道:‘山寨里都是你弟兄,何人笑你?’

李逵没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

有诗为证:

三家对证已分明,方显公平正大情。

此日负荆甘请罪,可怜噂沓愧余生。

却说宋江、柴进先归到忠义堂上,和众弟兄们正说李逵一事,只见黑旋风脱得赤条条地,背上负着一把荆杖,跪在堂前,低着头,口里不做一声。

宋江笑道:“你那黑厮怎地负荆?只这等饶了你不成?”

李逵道:“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

宋江道:“我和你赌砍头,你如何却来负荆?”

李逵道:“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

众人都替李逵陪话。

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

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宋江道:“他是两个好汉,又有两副鞍马,你只独自一个,如何近傍得他。再叫燕青和你同去。”

燕青道:“哥哥差遣,小弟愿往。”便去房中取了弩子,绰了齐眉杆棒,随着李逵,再到刘太公庄上。

燕青细问他来情。

刘太公说道:“日平西时来,三更里去了,不知所在,又不敢跟去。那为头的,生的矮小,黑瘦面皮。第二个夹壮身材,短须大眼。”

二人问了备细,便叫:“太公放心,好歹要救女儿还你。我哥哥宋公明的将令,务要我两个寻将来,不敢违误。”

便叫煮下干肉,做起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离了刘太公庄上。

先去正北上寻,但见荒僻无人烟去处,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却去正东上,又寻了两日,直到凌州高唐界内,又无消息。

李逵心焦面热,却回来望西边寻去,又寻了两日,绝无些动静。

当晚两个且向山边一个古庙中供床上宿歇。

李逵那里睡得着,扒起来坐地,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

李逵跳将起来,开了庙门看时,只见一条汉子,提着把朴刀,转过庙后士岗子上去。

李逵在背后跟去。

燕青听得,拿了弩弓,提了杆棒,随后赶来。

叫道:“李大哥不要赶,我自有道理。”

是夜,月色朦胧。

燕青递杆棒与了李逵,远远望见那汉,低着头只顾走。

燕青赶近,搭上箭,弩弦稳放,叫声:“如意子不要误我!”只一箭,正中那汉的右腿,扑地倒了。

李逵赶上,劈衣领揪住,直拿到古庙中,喝问道:“你把刘太公的女儿抢的那里去了?”

那汉告道:“好汉,小人不知此事,不曾抢甚刘太公女儿。小人只是这里剪径,做些小买卖,那里敢大弄,抢夺人家子女。”

李逵把那汉捆做一块,提起斧来喝道:“你若不实说,砍你做二十段。”

那汉叫道:“且放小人起来商议。”

燕青道:“汉子,我且与你拨了这箭。”放将起来,问道:“刘太公女儿端的是甚么人抢了去?只是你这里剪径的,你岂可不知些风声?”

那汉道:“小人胡猜,未知真实。离此间西北上,约有十五里,有一座山,唤做牛头山,山上旧有一个道院。近来新被两个强人,一个姓王名江,一个姓董名海,这两个都是绿林中草贼,先把道士道童都杀了,随从只有五七个伴当,占住了道院,专一下来打劫,但到处只称是宋江。多敢是这两个抢了去。”

有诗为证:

寻贼潜居古庙堂,风寒月冷转凄凉。

夜深偶获山林客,说出强徒是董王。

燕青道:“这话有些来历。汉子,你休怕我。我便是梁山泊浪子燕青,他便是黑旋风李逵。我与你调理箭疮,你便引我两个到那里去。”

那人道:“小人愿往。”

燕青去寻朴刀还了他,又与他扎缚了疮口。

趁着月色微明,燕青、李逵扶着他,走过十五里来路。

到那山看时,苦不甚高,果似牛头之状,形如卧牛之势。

三个上这山来,天尚未明。

来到山头看时,团团一遭土墙,里面约有二十来间房子。

李逵道:“我与你先跳将入去。”

燕青道:“且等天明却理会。”

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只听得里面有人喝声。

门开处,早有人出来,便挺朴刀来奔李逵。

燕青生怕撅撒了事,拄着杆棒,也跳过墙来。

那中箭的汉子一道烟走了。

燕青见这出来的好汉正斗李逵,潜身暗行,一棒正中那好汉脸颊骨上,倒入李逵怀里来,被李逵后心只一斧,砍翻在地。

只见里面绝不见一个人出来。

燕青道:“这厮必有后路走了。我与你去截住后门,你却把着前门,不要胡乱入去。”

且说燕青来到后门墙外,伏在黑暗处。

只见后门开处,早有一条汉子,拿了钥匙来开后面墙门。

燕青转将过去。

那汉见了,绕房檐便走出前门来。

燕青大叫:“前面截住。”

李逵抢将过来,只一斧劈胸膛砍倒。

便把两颗头都割下来,拴做一处。

李逵性起,砍将入去,泥神也似都推倒了。

那几个伴当躲在灶前,被李逵赶去,一斧一个,都杀了。

来到房中看时,果然见那个女儿在床上呜呜的啼哭。

看那女子,云鬓花颜,其实艳丽。

有诗为证:

弓鞋窄窄剪春罗,香沁酥胸玉一窝。

丽质难禁风雨聚,不胜幽恨蹙秋波。

燕青问道:“你莫不是刘太公女儿?”

那女子答道:“奴家正是刘太公女儿。十数日之前,被这两个贼掳在这里,每夜轮一个将奴家奸宿。奴家昼夜泪雨成行,要寻死处,被他监看得紧。今日得将军搭救,便是重生父母,再养爹娘。”

燕青道:“他有那两匹马在那里放着?”

女子道:“只在东边房内。”

燕青备上鞍子,牵出门外,便来收拾房中积攒下的黄白之资,约有三五千两。

燕青便叫那女子上了马,将金银包了,和人头抓了,拴在一匹马上。

李逵缚了个草把,将窗下残灯,把草房四边点着烧起。

他两个开了墙门,步送女子下山,直到刘太公庄上。

爹娘见了女子,十分欢喜,烦恼都没了,尽来拜谢两位头领。

燕青道:“你不要谢我两个,你来寨里拜谢俺哥哥宋公明。”

两个酒食都不肯吃,一家骑了一匹马,飞奔山上来。

回到寨中,红日衔山之际,都到三关之上。

两个牵着马,驮着金银,提了人头,径到忠义堂上,拜见宋江。

燕青将前事一一说了一遍。

宋江大喜,叫把人头埋了,金银收拾库中,马放去战马群内喂养。

次日,设筵宴与燕青、李逵作贺。

刘太公也收拾金银上山,来到忠义堂上,拜谢宋江。

宋江那里肯受,与了酒饭,教送下山回庄去了。

不在话下。

梁山泊自此无话。

不觉时光迅速。

看看鹅黄着柳,渐渐鸭绿生波。

桃腮乱簇红英,杏脸微开绛蕊。

山前花,山后树,俱各萌芽;洲上苹,水中芦,都回生意。

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禁烟才过,正当三月韶华。

宋江正坐,只见关下解一伙人到,预先报上山来,说道:“拿得一伙牛子,有七八个车箱,又有几束哨棒。”

宋江看时,这伙人都是彪形大汉,跪在堂前告道:“小人等几个,直从凤翔府来,今上泰安州烧香。

目今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圣帝降诞之辰,我们都去台上使棒,一连三日,何止有千百对在那里。

今年有个扑手好汉,是太原府人氏,姓任名原,身长一丈,自号擎天柱,口出大言,说道:‘相扑世间无对手,争跤天下我为魁。’

闻他两年曾在庙上争跤,不曾有对手,白白地拿了若干利物。

今年又贴招儿,单搦天下人相扑。

小人等因这个人来,一者烧香,二乃为看任原本事,三来也要偷学他几路好棒。

伏望大王慈悲则个。”

宋江听了,便叫小校:“快送这伙人下山去,分毫不得侵犯。

今后遇有往来烧香的人,休要惊吓他,任从过往。”

那伙人得了性命,拜谢下山去了。

只见燕青起身禀复宋江,说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哄动了泰安州,大闹了祥符县。

正是:东岳庙中双虎斗,嘉宁殿上二龙争。

毕竟燕青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三回-译文

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诗中说:蛇借助龙的力量事情不会虚假,暗中做坏事的人自古以来谁没有?只知道行劫是好的策略,反而嘲笑礼义是畏途。

狄女怀中诛伪鬼,牛头山里戮凶徒。

李逵救得良人女,真是梁山大丈夫。

话说当下李逵从客店里抢将出来,手拿双斧,要奔城边劈门,被燕青抱住腰胯,只一交,摔了个脚稍天。燕青把他拖起来,往小路走去。李逵只得跟着他。为何李逵怕燕青?原来燕青是天下第一的小厮扑,因此宋公明让燕青守着李逵。李逵如果不跟着他,燕青的小厮扑,一交就能摔倒他。李逵曾经多次被他摔倒,因此怕他,只能顺从他。

燕青和李逵不敢从大路上走,怕有军马追来,难以抵挡。只能绕远路奔向陈留县。李逵又穿上衣服,把大斧藏在衣襟底下。又因为没戴头巾,就把焦黄的发分开,扎成两个小辫。

走到天明,燕青身边有钱,在村店中买了些酒肉吃了,赶路走。

次日天亮,东京城中,热闹非凡。高太尉带兵出城,追赶不上,自己回去了。李师师假装不知道。杨太尉也回来了,休息一下。

统计城中受伤的人数,有四五百人,被推倒摔伤的,不计其数。高太尉和枢密院童贯一起到太师府商议启奏,早早调兵剿捕。

再说李逵和燕青两个,在路上走到一个地方,地名叫四柳村,不知不觉天已经晚了。两个人就投到一个大庄院去,敲开门,直接走进草厅上。庄主狄太公出来迎接,看见李逵扎着两个小辫,却没穿道袍,面貌长得又丑,不知道是什么人。太公随口问燕青道:“这位是哪里来的师父?”燕青笑道:“这师父是个怪人,你们都不认识他。随便吃些晚饭,借宿一夜,明天早些走。”李逵没做声。太公听到这话,立刻跪拜李逵,说:“师父,求你救救我吧!”李逵说:“你要我救你什么,如实告诉我。”那太公说:“我家有一百多口人,夫妻两个,只有一个亲生女儿,二十多岁。半年前,家里被邪祟附身:只在房中吃饭,不出来讨吃。如果有人去叫她,砖石会乱打出来,家里很多人都被她打伤了。请了很多法师来,也捉不到她。”李逵说:“太公,我是蓟州罗真人的徒弟,会腾云驾雾,专门捉鬼。如果你愿意出东西,我今晚就给你捉鬼。现在先要一头猪一头羊,用来祭祀神将。”太公说:“猪羊我家都有,酒自然不必说。”李逵说:“你挑最肥的宰了,煮熟了。好酒还要几瓶,就可以安排了。今晚三更,我给你捉鬼。”太公说:“师父如果需要写符纸,我家里也有。”李逵说:“我的法子很简单,没什么符纸。到了房里,就揪出鬼来。”燕青忍不住笑了。老儿以为他是好话,准备了半夜,猪羊都煮得熟了,摆在厅前。李逵叫人拿大碗,滚烫的酒十瓶一巡。明晃晃点着两枝蜡烛,火焰烧着一炉好香。李逵搬条凳子,坐在中间,不念什么言语。腰间拔出大斧,砍开猪羊,大块地扯下来吃。又叫燕青道:“小乙哥,你也来吃些。”燕青冷笑,不肯来吃。李逵吃饱了,喝了五六碗好酒,把太公惊呆了。李逵便叫众庄客:“你们都来分食吧。”转眼间,分食了剩下的肉。李逵说:“快拿桶汤来,让我们洗手洗脚。”不一会儿,洗了手脚,向太公要茶喝。又问燕青:“你吃饭了吗?”燕青说:“吃饱了。”李逵对太公说:“酒也喝醉了,肉也吃饱了,明天要走很长的路。我们走吧。”太公说:“可是苦了!这鬼什么时候才能捉到?”有诗为证:

绿酒乌猪尽力吃,奸夫淫女正同床。

山翁误认为是邪祟,断送了两个性命的亡命之徒。

李逵说:‘你真的要我去捉鬼吗?让人带我去你女儿的房间。’太公说:‘就算神仙现在在房间里,砖石乱飞,谁敢进去!’李逵拿起两把板斧,让人远远地拿着火把。李逵大步流星地冲到房边,只见房间里隐约有点着灯。李逵定睛一看,看到一个年轻人搂着一个妇人,在那里说话。李逵一脚踢开房门,斧头砍过去,只见火花四溅,雷声轰鸣。仔细一看,原来是把灯盏砍翻了。那个年轻人正要走,被李逵一声大喝,斧头一挥,年轻人就被砍倒了。那个妇人躲到了床底下。李逵先砍了那个汉子的头,提在床上。用斧头敲着床边喊道:‘妇人,你快出来!如果不出来,床和人都一起剁成碎片。’妇人连声求饶:‘你饶了我性命,我出来!’刚出来,就被李逵抓住头发,拖到尸体边,问道:‘我杀的这个是什么人?’妇人说:‘是我奸夫王小二。’李逵又问:‘砖头和饭食从哪里来?’妇人说:‘我把金银首饰给他,三更半夜从墙上运进来。’李逵说:‘这样的贱女人,要你有什么用!’揪到床边,一斧头砍下她的头。把两个人的头拴在一起,再提着妇人的尸体,和男子的尸体并排放在一起。李逵说:‘吃得饱,正好没地方消食。’就解开上衣,拿起双斧,看着两个尸体,上下乱剁了一阵。李逵笑着说:‘这两个肯定活不了了。’插起大斧,提着人头,大声走出厅来:‘两个鬼我都捉了。’扔下人头。整个庄子的人都吓了一跳,都过来看时,认得那个是太公的女儿,而那个头无人认识。其中有一个庄客仔细一看,认出来说:‘有点像东村头那个会粘雀的人王小二。’李逵说:‘这个庄客倒挺机灵。’太公说:‘师父是怎么知道的?’李逵说:‘你女儿躲在床底下,被我揪出来问时,她说他是奸夫王小二。吃的饭食都是他送来的。问了详细情况,才动手的。’太公哭着说:‘师父,请留下我女儿吧。’李逵骂道:‘你这个老牛,女儿偷汉子,还要留下她!你这么哭,倒要赖我不谢你。我明天再和你说话。’燕青找了个房间,和李逵一起休息。

太公让人点上灯烛,进房间里一看,只见两个没有头的尸体,被剁成了十几段,扔在地上。太公和太婆伤心地哭了起来,让人把尸体抬到后面烧化。

李逵睡到天亮,跳起来,对太公说:‘昨晚帮你捉了鬼,你怎么不谢我?’太公只好准备酒食招待。李逵和燕青吃完就走了。狄太公自己处理家务。除了奸淫,有诗为证:恶性掀腾不自由,房中剁却两人头。痴翁犹自伤情切,独立西风哭未休。

且说李逵和燕青离开了四柳村,继续上路。这时草已经枯萎,地空无物,山上树木凋零。在路上没有别的话。两个因为宽敞,转向梁山泊北边,离山寨还有七八十里,离荆门镇不远。当天晚上,两个跑到一个大庄院敲门。燕青说:‘我们去客店休息吧。’李逵说:‘这大户人家,不是比客店强多了!’话还没说完,庄客出来回话道:‘我家主人正在烦恼呢,你们去别处休息吧。’李逵径直走了进去,燕青拉不住他,一直走到草厅上。李逵嘴里喊着:‘过往的客人,借宿一晚,为什么这么紧张,说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人说话。’里面太公看到李逵长得凶恶,暗地里让人出来接待,请他们到厅外侧的耳房休息。准备了些饭食,给他们吃,让他们到里面去睡。不久,饭食端了上来,两个吃了就休息。李逵那晚没喝酒,在土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只听到太公和太婆在里面抽泣。李逵心焦,那双眼睛怎么也合不上。等到天亮,跳起来,就向厅前问道:‘你家什么人哭了一夜,吵得我睡不着?’太公听了,只得出来回答道:‘我家有个女儿,十八岁,被人抢走了,因此烦恼。’李逵骂道:‘你这个老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烦恼什么?’太公说:‘不是给他,是被人强抢了去。’李逵说:‘又来了!抢你女儿的是谁?’太公说:‘我跟你说他的名字,吓你一跳。他是梁山泊的头领宋江,有一百零八个好汉,不算小兵。’李逵问:‘他来了几个?’太公说:‘两天前,他和一个小后生,各自骑着一匹马来。’李逵叫道:‘燕小乙哥,你过来听这个老家伙说的话。我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燕青说:‘大哥不要急躁,肯定没有这件事。’李逵说:‘他在东京还去李师师家,到这里怕不做出来!’李逵说:‘你庄里有饭,给我们吃点。’对太公说:‘我就是梁山泊的黑旋风李逵,这个是浪子燕青。既然宋江抢了你的女儿,我去帮你要回来。’太公拜谢了。

李逵和燕青直接向梁山泊走去。路上没有别的话。直到忠义堂上,宋江看到李逵和燕青回来,便问:‘兄弟,你们从哪里来?走错了许多路,现在才到。’李逵没有回答,瞪圆了眼睛,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众人都吃了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什么?’李逵拿着双斧,冲上堂来,直奔宋江。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把他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得像一团火,哪里说得出话来。有诗为证:依草凶徒假姓名,花颜闺女强抬行。李逵不细穷来历,浪说公明有此情。

燕青向前说:“哥哥,听我详细禀报。他在东京城外的客店里突然跳出来,拿着双斧,要去劈门。被我绊倒,拉起来后,我对他说:‘哥哥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在外面风餐露宿的有什么用?’他这才相信了我的话。他不敢走大路,又没有头巾,把头发扎成两个小辫子。他来到四柳村狄太公的庄上,他去做法官捉鬼,正好抓住了他女儿和她的情人,把他们剁成了肉酱。后来他改道从大路西边上山,一定要绕远路。快到荆门镇的时候,那天晚上天色已晚,他就去刘太公的庄上投宿。只听得太公夫妻俩整夜哭泣,他睡不着,等到天亮,就去问他们。刘太公说:两天前梁山泊的宋江和一个年轻的男子骑着两匹马来到庄上。我听说他们是替天行道的人,所以叫我的十八岁女儿出来斟酒,喝到半夜,他们两个就把我的女儿带走了。”李逵听了这话,认为是真的。我反复解释说:‘哥哥不是那样的人。外面有许多依草附木、假借名义的人在外面胡作非为。’李逵说:‘我见他在东京时,还恋着唱曲的李师师,不肯放手。如果不是他,那会是谁呢?’因此他来发火。

宋江听完后,说:“这样冤枉的事,你怎么不早说!”李逵说:“我平时把你当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了这样的事!”宋江喝道:“你先听我说:我和三两千军马回来,两匹马在路上时,是瞒不过众人的。如果还带了一个妇人回来,肯定是在寨里。你却去我房里搜查!”李逵说:“哥哥,你说的这是什么废话!山寨里都是你的人,保护你的人很多,哪里会藏不住。我当初敬重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却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是大样。你不要赖,快把女儿还给刘太公,我们还有商量的余地。如果你不把女儿还给他,我早晚都会杀了你。”

宋江说:“你先不要闹腾。那刘太公还活着,庄客都在,我们一起去面对。如果他还认出你,就在那里让你受板斧之刑。如果认不出,你这小子太没规矩,该当何罪?”李逵说:“我如果抓不住你,就把这颗头输给你。”宋江说:“那最好。你众兄弟都是见证。”于是叫铁面孔目裴宣写了赌赛军令状两份,两人各自签了字。宋江的给了李逵收好,李逵的给了宋江收好。李逵又说:“那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柴进。”柴进说:“我就跟你们一起去。”李逵说:“不怕你不来。如果到那里对上了,不管你是柴大官人还是米大官人,我都会砍你几斧!”柴进说:“这个没问题。你先在那里等着,我们去了,又怕有什么意外。”李逵说:“正是。”于是叫来燕青:“我们两个先去。如果他不去,就是心虚。回来就不能罢休了!”

有诗为证:
李逵闹腾不停,想要砍掉梁山寨主的头。
想要分辨是非,到刘家庄上问清楚。
燕青和李逵再次来到刘太公的庄上。太公接见他们,问:“好汉,事情怎么样了?”李逵说:“现在我的哥哥宋江自己来让你认他。你和太婆还有庄客,都仔细认一认他。如果是他,就大胆说出来,不要怕他。我自然会为你做主。”只见庄客报告说:“有十几个骑马的人来到了庄上。”李逵说:“正是。”他让人把马停在一边,只让宋江和柴进进来。宋江和柴进径直走到草厅上坐下。李逵拿着板斧站在旁边。只等老儿一声认出,李逵就要动手。那刘太公走上前来拜了宋江。李逵问老儿说:“这个是抢你女儿的人吗?”那老儿睁开他那干瘦的眼睛,抖擞精神,仔细看了后说:“不是。”宋江对李逵说:“你怎么样?”李逵说:“你两个先仔细看看,这老儿害怕你,不敢说是。”宋江说:“你叫满庄的人都来认我。”李逵随即叫众庄客认时,他们都齐声说:“不是。”宋江说:“刘太公,我就是梁山泊的宋江。这位兄弟是柴进。你的女儿很可能被假名托姓的人骗走了。如果你打听到消息,就报上山寨,我为你做主。”宋江对李逵说:“这里不跟你多说了,你回山寨后,自然会有解释。”宋江和柴进带着一行人马先回大寨去了。

燕青说:“李大哥,怎么办?”李逵说:“只是我性子急,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己一刀割下来,你拿去献给哥哥就可以了。”燕青说:“你何必寻死呢!我教你一个办法,叫做负荆请罪。”李逵说:“好是好,只是有些害怕。不如直接割了头去干净。”燕青说:“山寨里都是你的兄弟,谁会笑你?”李逵无奈,只得和燕青回寨来负荆请罪。有诗为证:
三家对证已分明,方显公平正大情。
此日负荆甘请罪,可怜谗言愧余生。

话说宋江、柴进先回到了忠义堂,和众位兄弟们正在谈论李逵的事情,只见黑旋风李逵光着身子,背上背着一根荆条,跪在堂前,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宋江笑着问:“你这黑家伙怎么背着荆条来?光这样就能饶了你吗?”李逵说:“兄弟我错了,哥哥你尽管用大棍打我几十下吧!”宋江说:“我和你打赌砍头,你为什么又来负荆请罪?”李逵说:“哥哥既然不肯饶我,那就用刀割下这颗头去,也算了结了。”众人都为李逵求情。宋江说:“若要饶他,除非他能够捉到那两个假扮宋江的人,把刘太公的女儿接回来,这样我才饶他。”李逵听了,跳起来说:“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擒来。”宋江说:“他们是两个好汉,还有两匹马,你一个人怎么接近他们。再叫燕青和你一起去。”燕青说:“哥哥吩咐,小弟愿意前往。”于是他拿上弩弓和齐眉杆棒,跟着李逵,又回到了刘太公的庄上。

燕青详细地询问了情况。刘太公说:“他们是在日平西时来的,三更天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又不敢跟去。那为首的个头矮小,脸色黑瘦。第二个身材魁梧,短须大眼。”两人问得详细,就对刘太公说:“太公放心,无论如何都要把女儿救回来。我哥哥宋公明的命令,一定要我们找到他们,不敢有误。”于是叫人煮了干肉,做了蒸饼,各自装好,离开了刘太公的庄,先往正北方向寻找,但走了两三天,一点消息也没有。然后又往正东方向寻找,又走了两天,直到凌州高唐界内,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李逵焦急得脸都红了,于是又往西边寻找,又过了两天,仍然没有一点动静。

当晚,两人就在山边的一个古庙里供床上休息。李逵哪里睡得着,爬起来坐着,只听见庙外有脚步声。李逵跳起来,打开庙门一看,只见一个汉子,拿着一把朴刀,转过庙后的土岗子去了。李逵在后面跟着。燕青听到声音,拿起弩弓,提着杆棒,随后赶来。他叫道:“李大哥不要追,我有办法。”那晚,月亮朦胧。燕青把杆棒递给李逵,远远地看到那个汉子,低着头只管走。燕青赶近,搭上箭,稳稳地拉弓,叫道:“如意子不要误我!”一箭射去,正中那汉子的右腿,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李逵赶上去,一把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拖到古庙里,喝问道:“你把刘太公的女儿抢到哪里去了?”那汉说:“好汉,我不知道这件事,也没抢过刘太公的女儿。我只是在附近抢劫,做些小买卖,哪里敢做大,抢夺人家子女。”李逵把他捆起来,拿起斧头喝道:“你要是不说实话,我就把你砍成二十段。”那汉叫道:“请放了我起来,我们好好商量。”燕青说:“汉子,我先帮你把箭取出来。”放了他起来,问道:“刘太公的女儿到底是谁抢走的?你既然在这里抢劫,怎么会不知道一些风声?”那汉说:“我胡乱猜测,不知道真相。离这里西北方向大约十五里,有一座山,叫牛头山,山上原来有一个道院。最近有两个强人,一个姓王名江,一个姓董名海,他们都是绿林中的草寇,先把道士和道童都杀了,只带着五六个同伴,占据了道院,专门下来抢劫,到处都称自己是宋江。很可能是这两个抢了去。”

有诗为证:
寻贼潜居古庙堂,风寒月冷转凄凉。
夜深偶获山林客,说出强徒是董王。
燕青说:“这话有些道理。汉子,你不用怕我。我就是梁山泊的浪子燕青,他就是黑旋风李逵。我给你治疗箭伤,你带我们到那里去。”那汉说:“小人愿意。”燕青去找朴刀还给他,又帮他包扎了伤口。趁着月光微明,燕青、李逵扶着他,走了十五里路。到了那座山,看到山不高,形状像牛头,就像卧牛一样。三人来到山顶,天还没亮。来到山顶看时,周围有一圈土墙,里面大约有二十多间房子。李逵说:“我们先跳进去。”燕青说:“等天亮再说。”李逵哪里忍得住,猛地跳了过去。只听见里面有人喊了一声。门开了,有人出来,举着朴刀冲向李逵。燕青怕打草惊蛇,拿着杆棒,也跳过墙来。那个中箭的汉子一溜烟似的跑了。燕青看到出来的好汉正和李逵打斗,趁机暗地里一棒打在那好汉的脸颊骨上,他倒在了李逵怀里,李逵从后面一斧头砍翻在地。只见里面没有人出来。燕青说:“这贼肯定有后门可以逃跑。我去截住后门,你把着前门,不要随便进去。”

燕青来到后门墙外,躲在黑暗中。只见后门开了,一个汉子拿着钥匙来开后面的墙门。燕青绕过房子,走到前门。那汉见了,绕着房檐走到前门来。燕青大喊:“前面截住。”李逵冲过去,一斧头砍在胸膛上,把他砍倒。然后把两个头都割下来,绑在一起。李逵性起,冲进去,把泥塑的神像都推倒了。那几个同伴躲在灶前,被李逵赶过去,一个一个地砍死了。来到房中看时,果然看到一个女儿在床上哭泣。看那女子,云鬓花颜,非常美丽。有诗为证:
弓鞋窄窄剪春罗,香沁酥胸玉一窝。
丽质难禁风雨聚,不胜幽恨蹙秋波。

燕青问道:“你难道是刘太公的女儿?”那女子回答说:“我就是刘太公的女儿。十几天前,被这两个强盗抓到这里,每天晚上轮流侵犯我。我日夜都在流泪,想要寻死,但他们看守得很严。今天幸亏将军救了我,就像是重生了一样,再次有了父母。”燕青问:“他们那两匹马在哪里?”女子回答:“就在东边的房间里。”燕青给马套上马鞍,牵到门外,然后开始收拾房间里积攒的金银财宝,大概有三五千两。燕青让那女子上马,把金银包起来,和人头一起绑在一匹马上。李逵绑了一个草把,把窗户下的残灯点着,把草房四周点着烧起来。他们打开墙门,步行送女子下山,直到刘太公的庄子。刘太公夫妇见到女儿,非常高兴,烦恼都没有了,都来拜谢这两位头领。

燕青说:“你不用谢我们两个,你来寨子里拜谢我的哥哥宋公明。”他们两个都不肯吃酒饭,各自骑了一匹马,飞快地跑上山来。

回到寨中,太阳快要落山了,他们都到了三关之上。两个人牵着马,驮着金银,提着人头,直接来到忠义堂上,拜见宋江。燕青把前面的事情一一说了一遍。宋江非常高兴,叫人把人头埋了,把金银收进库房,把马放到战马群里喂养。第二天,设宴款待燕青和李逵庆祝。

刘太公也收拾了金银上山,来到忠义堂上,拜谢宋江。宋江不肯接受,给了他酒饭,让他下山回庄子。

之后的事情就不再多说了。梁山泊从此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很快。柳树已经变黄,水波渐渐变绿。桃花盛开,杏花微开,山前山后的花木都开始发芽;洲上的草,水中的芦苇,都恢复了生机。谷雨初晴,正是美丽的天气;禁烟节刚过,正是三月的美好时光。宋江正坐着,只见山下解来一伙人,事先报告上山来,说:‘抓住了一伙强盗,有七八个车箱,还有几捆哨棒。’宋江一看,这些人都是身材魁梧的大汉,跪在堂前说:‘我们几个,直接从凤翔府来,现在到泰安州烧香。今天是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圣帝的诞辰,我们都去台上比武,一连三天,有一千多对在那里。今年有个名叫任原的相扑好汉,是太原府的人,身高一丈,自称‘擎天柱’,口出狂言,说:‘相扑世上没有对手,摔跤天下我称第一。’听说他两年前在庙上比武,没有对手,白白地拿走了很多奖品。今年他又贴出告示,挑战天下人比武。我们因为这个人而来,一方面是烧香,另一方面是想看看任原的本事,还想偷学他几招好招式。请您发发慈悲。’宋江听了,就叫小校:‘快送这些人下山去,一分钱都不能侵犯。今后遇到来烧香的人,不要惊吓他们,让他们自由往来。’这些人保住了性命,拜谢下山去了。

只见燕青站起来向宋江报告,说了很多话,但内容不一一列举,有一段话是:‘闹得泰安州鸡飞狗跳,祥符县大乱。’这正是:东岳庙中双虎斗,嘉宁殿上二龙争。究竟燕青说了些什么话,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三回-注解

黑旋风:李逵的绰号,形容他性格豪放、勇猛,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如鲁莽。

乔捉鬼:乔捉鬼指的是李逵捉鬼的故事情节,这里指李逵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捉拿鬼怪。

梁山泊:梁山泊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的聚集地,是一个反抗封建统治的起义军。

双献头:双献头是指梁山好汉中两位英雄的合称,可能指的是李逵和另一位好汉。

蛇藉龙威:比喻借助他人的势力或声望来行事,这里的蛇和龙分别代表弱者和强者。

奸欺暗室:指在隐蔽的地方进行欺诈行为,暗室比喻隐秘的场所。

彝伦:彝伦指道德伦理,这里指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

狄女:狄女指的是狄太公的女儿,这里指她被邪祟困扰。

牛头山:山名,这里指梁山泊附近的一座山,与牛头山形状相似。

宋公明:宋公明是宋江的别名,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

燕青:梁山泊好汉之一,以箭术和棍术著称。

小厮扑:小厮扑是一种摔跤技艺,燕青擅长此技,能够轻易地将对手摔倒。

陈留县:陈留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这里指李逵和燕青逃往陈留县的路途。

头巾: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头饰,这里指李逵失去了头巾。

丫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将头发梳成两个小辫。

四柳村:指位于四棵柳树旁边的村庄。

狄太公:指狄姓的太公,太公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罗真人:罗真人可能是一位道士或仙人,这里指李逵自称是罗真人的徒弟,擅长捉鬼。

腾云驾雾:腾云驾雾是神话传说中仙人或高人能够乘云雾飞行的能力,这里形容李逵捉鬼的能力。

法:法在这里指捉鬼的方法或咒语。

书符纸札:书符纸札是指书写符咒和使用的纸张、笔等物品,通常用于道教仪式。

散福:散福是指将食物分给众人享用,这里指李逵让庄客们共享食物。

绿酒乌猪:绿酒指的是美酒,乌猪指的是肥猪,这里形容李逵大吃大喝的情景。

绸缪:绸缪在这里指夫妻之间的恩爱,这里指狄太公的女儿和奸夫的恋情。

捉鬼:指驱除鬼怪,古代民间信仰中的活动。

太公:在这里指的是狄太公,即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村中的长者或富贵人家。

板斧:一种砍伐用的斧头,这里指用来砍头的斧头。

火把:古代用来照明的一种工具,通常由木材和易燃物制成,点燃后可以照亮周围环境。

霹雳:指雷声,这里用来形容场面非常激烈或恐怖。

奸夫:指已婚妇女的情人,通常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金银头面:古代的一种装饰品,通常由金银制成,佩戴在头上。

腌臜婆娘:古代口语,意思是丑陋的女人,这里用来形容故事中的妇人。

替天行道:梁山泊好汉的口号,意指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杏黄旗:古代军队或官府使用的旗帜,杏黄色,这里指梁山泊的旗帜。

浪子:指行为不羁、放荡不羁的人,这里指燕青。

东京城: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客店:古代供行人歇宿的旅馆。

双斧:古代兵器,一种长柄的双刃斧。

宋江:宋江是梁山泊的首领,被称为及时雨,以仁义著称。

后生:指年轻男子。

阎婆惜:宋江的妻子,因宋江背叛而被杀。

李师师:北宋末年的著名歌女,与宋江有染。

依草附木:比喻依附别人,借助别人的势力。

酒色之徒:指好酒好色的人。

赌赛军令状:古代战争中,双方约定赌赛的文书。

铁面孔目裴宣:《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泊好汉之一,以刚直著称。

负荆请罪:古代的一种请罪方式,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悔过。

忠义堂:忠义堂是梁山泊好汉的聚会场所,也是梁山泊的总部。

荆杖:荆杖是一种用荆条制成的杖,这里指李逵负荆请罪时所用的杖。

刘太公:刘太公指的是刘姓的太公,太公在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刘姓的老人,可能是刘太公的女儿的父亲。

假宋江:指冒充宋江的人,这里指梁山泊的敌人。

刘太公女儿:指刘太公的女儿,是梁山泊好汉们要解救的对象。

瓮中捉鳖: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就像在瓮中捉鳖一样。

弩子:古代的一种远射兵器,类似于弓箭。

齐眉杆棒:一种古代的棍棒武器,长约一丈,横放时齐眉。

凌州高唐界内:指凌州和唐州之间的边界地区。

道院:道教修行的地方,这里指被强人占据的道观。

绿林中草贼:指在山林中为非作歹的盗贼。

如意子:一种古代的箭头,用于箭矢,这里指燕青射出的箭。

泥神:形容人死后的样子,这里指被李逵推倒的神像。

丽质:指女子的美丽容貌。

贼:贼在古代指的是强盗、盗贼,这里指的是绑架刘太公女儿的人。

奸宿:奸宿指非法的性行为,尤其是指强暴或强奸。

将军:将军是对武官的尊称,这里指的是燕青,他可能担任过或被称呼为将军。

搭救:搭救指救助、救援。

黄白之资:黄白之资指的是黄金和白银,泛指财富。

金银包了:金银包了指的是用金银包裹或包裹金银。

人头:人头在这里指的是被杀或被斩首的人的头颅,常用于表达对敌人的斩首。

草把:草把是指用稻草捆绑成的把子,这里指的是用来点燃的草把。

残灯:残灯指的是已经燃烧了一部分的灯,这里指的是用来点燃草把的灯火。

扑手:扑手在这里指的是相扑选手,相扑是一种古老的摔跤运动。

擎天柱:擎天柱是指能支撑天地的柱子,这里用来形容任原身材高大,有力量。

利物:利物指的是比赛中的奖品。

招儿:招儿在这里指的是挑战书或邀请函。

相扑:相扑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摔跤运动,这里指的是任原参加的相扑比赛。

鹅黄:鹅黄是一种淡黄色,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鸭绿:鸭绿是一种淡绿色,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桃腮:桃腮指的是桃花的粉红色脸颊,常用来比喻女子的脸庞。

杏脸:杏脸指的是杏花般的粉红色脸颊,常用来比喻女子的脸庞。

绛蕊:绛蕊指的是深红色的花蕊,常用来形容花朵的颜色。

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表示春雨滋润,农作物生长旺盛。

禁烟:禁烟指的是停止吸烟,这里可能是指庆祝清明节等活动。

韶华:韶华指的是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华。

关下:关下指的是关隘之下,这里可能是指梁山泊的关卡。

牛子:牛子在这里指的是牛群,可能是指牛群被偷或被劫。

车箱:车箱指的是装货物的车箱,这里可能是指载有货物的车辆。

哨棒:哨棒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类似于棍棒。

凤翔府:凤翔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泰安州:泰安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天齐圣帝:天齐圣帝是泰安市泰山的神祇,这里可能是指泰山的庙会。

争跤:争跤指的是摔跤比赛。

扑手好汉:扑手好汉指的是相扑选手中的高手。

太原府:太原府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相扑世间无对手:这是任原的自夸之词,意思是他在相扑界没有对手。

争跤天下我为魁:这是任原的自夸之词,意思是他在摔跤界是天下第一。

梁山泊自此无话:这是指梁山泊的日常生活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一切如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三回-评注

燕青问道:‘你莫不是刘太公女儿?’此句以问答的形式展开,燕青的询问直接而有力,表现出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情况的关心。‘你莫不是’这一疑问语气,既表达了对女子身份的质疑,也透露出一种紧张和期待的情感。

那女子答道:‘奴家正是刘太公女儿。’女子的回答简洁而直接,展现出她的诚实和纯真。‘奴家’一词,体现了古代女性的谦卑和自谦,同时也透露出她身处困境的无奈。

‘十数日之前,被这两个贼掳在这里,每夜轮一个将奴家奸宿。’女子此言,描绘了她的悲惨遭遇,‘贼’字的使用,凸显了掳掠者的恶行,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掳掠者的愤恨。

‘奴家昼夜泪雨成行,要寻死处,被他监看得紧。’女子用‘泪雨成行’来形容自己的悲痛,形象生动,‘要寻死处’则表现出她内心的绝望和挣扎。

‘今日得将军搭救,便是重生父母,再养爹娘。’女子对燕青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重生父母’这一比喻,既表达了她对燕青的依赖,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他有那两匹马在那里放着?’燕青的询问显示出他的机智和果断,他不仅关心女子的安危,还考虑到了如何处理掳掠者。

‘只在东边房内。’女子的回答为燕青的行动提供了线索,同时也表现出她的合作态度。

‘燕青备上鞍子,牵出门外,便来收拾房中积攒下的黄白之资,约有三五千两。’燕青的行动迅速而果断,‘黄白之资’则暗示了刘太公家庭的富裕。

‘李逵缚了个草把,将窗下残灯,把草房四边点着烧起。’李逵的行动虽然粗暴,但也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果敢,‘草把’和‘残灯’则暗示了他们的计划。

‘他两个开了墙门,步送女子下山,直到刘太公庄上。’燕青和李逵的行动表现出他们的英勇和担当,‘步送’则体现了他们对女子的关爱。

‘爹娘见了女子,十分欢喜,烦恼都没了,尽来拜谢两位头领。’刘太公一家对燕青和李逵的感激之情,既是对他们行为的肯定,也是对忠义精神的赞扬。

‘燕青道:‘你不要谢我两个,你来寨里拜谢俺哥哥宋公明。’’燕青的这句话,体现了梁山好汉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哥哥宋公明’则暗示了宋江在梁山泊中的地位。

‘两个酒食都不肯吃,一家骑了一匹马,飞奔山上来。’燕青和李逵的行动表现出他们的急切和坚定,‘飞奔’则体现了他们对忠义的执着。

‘回到寨中,红日衔山之际,都到三关之上。’此句描绘了梁山泊的壮丽景色,‘红日衔山’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两个牵着马,驮着金银,提了人头,径到忠义堂上,拜见宋江。’燕青和李逵的行动展现出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径到’则体现了他们对宋江的尊敬。

‘燕青将前事一一说了一遍。’燕青的叙述简洁明了,既是对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宋江的汇报。

‘宋江大喜,叫把人头埋了,金银收拾库中,马放去战马群内喂养。’宋江的行动表现出他的英明和果断,‘大喜’则体现了他对燕青和李逵的赞赏。

‘次日,设筵宴与燕青、李逵作贺。’宋江的宴请既是对燕青和李逵的奖励,也是对梁山泊好汉的团结和凝聚。

‘刘太公也收拾金银上山,来到忠义堂上,拜谢宋江。’刘太公的行动表现出他对宋江的尊敬和感激,‘收拾金银’则暗示了刘太公对梁山泊的认可。

‘宋江那里肯受,与了酒饭,教送下山回庄去了。’宋江的谦逊和礼让,既是对刘太公的尊重,也是对忠义精神的践行。

‘不在话下。梁山泊自此无话。’此句以简洁的方式结束了对刘太公事件的叙述,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觉时光迅速。看看鹅黄着柳,渐渐鸭绿生波。’此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鹅黄’和‘鸭绿’则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桃腮乱簇红英,杏脸微开绛蕊。’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花朵,‘桃腮’和‘杏脸’则寓意着生命的美丽。

‘山前花,山后树,俱各萌芽;洲上苹,水中芦,都回生意。’此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萌芽’和‘回生意’则体现了生命的力量。

‘谷雨初晴,可是丽人天气;禁烟才过,正当三月韶华。’此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丽人天气’和‘三月韶华’则寓意着生命的美好。

‘宋江正坐,只见关下解一伙人到,预先报上山来,说道:“拿得一伙牛子,有七八个车箱,又有几束哨棒。”’此句描绘了梁山泊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宋江看时,这伙人都是彪形大汉,跪在堂前告道:“小人等几个,直从凤翔府来,今上泰安州烧香。’此句描绘了梁山泊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目今三月二十八日,天齐圣帝降诞之辰,我们都去台上使棒,一连三日,何止有千百对在那里。’此句描绘了泰安州的节日庆典,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今年有个扑手好汉,是太原府人氏,姓任名原,身长一丈,自号擎天柱,口出大言,说道:“相扑世间无对手,争跤天下我为魁。”’此句介绍了扑手好汉任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闻他两年曾在庙上争跤,不曾有对手,白白地拿了若干利物。今年又贴招儿,单搦天下人相扑。’此句进一步介绍了任原的厉害,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小人等因这个人来,一者烧香,二乃为看任原本事,三来也要偷学他几路好棒。伏望大王慈悲则个。’此句介绍了这伙人的来意,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宋江听了,便叫小校:“快送这伙人下山去,分毫不得侵犯。今后遇有往来烧香的人,休要惊吓他,任从过往。”’宋江的命令既是对这伙人的保护,也是对梁山泊治理的体现。

‘那伙人得了性命,拜谢下山去了。’这伙人的离去,既是对宋江的感激,也是对梁山泊的信任。

‘只见燕青起身禀复宋江,说无数句,话不一席,有分教:哄动了泰安州,大闹了祥符县。’此句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预示了燕青的英勇行为。

‘正是:东岳庙中双虎斗,嘉宁殿上二龙争。’此句以诗句的形式总结了前文,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毕竟燕青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此句以悬念的方式结束了对燕青的介绍,同时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7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