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原文
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诗曰:
红日天光气障霾,纷纷戈戟两边排。
征鼙倒海翻江振,铁骑追风卷地来。
四斗五方旗影扬,九宫八卦阵门开。
奸雄童贯摧心胆,却似当年大会垓。
话说当日宋江阵中,前部先锋三队军马赶过对阵。
大刀阔斧,杀得童贯三军人马,大败亏输,星落云散,七损八伤。
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退三十里外扎住。
吴用在阵中鸣金收军,传令道:‘且未可尽情追杀,略报个信与他。’
梁山泊人马都收回山寨,各自献功请赏。
且说童贯输了一阵,折了人马,早扎寨栅安歇下。
心中忧闷,会集诸将商议。
酆美、毕胜二将道:‘枢相休忧!此寇知得官军到来,预先摆布下这座阵势。官军初到,不知虚实,因此中贼奸计。想此草寇,只是倚山为势,多设军马,虚张声势。一时失了地利。我等且再整练马步将士,停歇三日,养成锐气,将息战马。三日后,将全部军将分作长蛇之阵,俱是步军杀将去。此阵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都要连络不断。决此一阵,必见大功。’
童贯道:‘此计大妙,正合吾意。’即时传下将令,整肃三军,训练已定。
第三日五更造饭,军将饱食。
马带皮甲,人披铁铠,大刀阔斧,弓弩上弦。
正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
大将酆美、毕胜当先引军,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来。
八路军马分于左右。
前面发三百铁甲哨马,前去探路。
回来报与童贯中军知道,说:‘前日战场上,并不见一个军马。’
童贯听了心疑,自来前军问酆美、毕胜道:‘退兵如何?’
酆美答道:‘休生退心,只顾冲突将去。长蛇阵摆定,怕做甚么?’
官军迤逦前行,直进到水泊边,竟不见一个军马,但见隔水茫茫荡荡,都是芦苇烟火。
远远地遥望见水浒寨山顶上,一面杏黄旗在那里招展,亦不见些动静。
童贯与酆美、毕胜勒马在万军之前,遥望见对岸水面上芦林中一只小船,船上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簑衣,斜倚着船,背岸西独自钓鱼。
童贯的步军,隔着岸叫那渔人问道:‘贼在那里?’
那渔人只不应。
童贯叫能射弓的放箭。
两骑马直近岸边滩头来,近水兜住马,攀弓搭箭,望那渔人后心飕地一箭去。
那枝箭正射到箬笠上,当地一声响,那箭落下水里去了。
这一个马军放一箭,正射到簑衣上,当地一声响,那箭也落下水里去了。
那两个马军,是童贯军中第一惯射弓箭的。
两个吃了一惊,勒回马,上来欠身禀童贯道:‘两箭皆中,只是射不透。不知他身上穿着甚的?’
童贯再拨三百能射硬弓的哨路马军,来滩头摆开,一齐望着那渔人放箭。
那乱箭射去,渔人不慌,多有落在水里的,也有射着船上的。
但射着簑衣箬笠的,都落下水里去。
童贯见射他不死,便差会水的军汉,脱了衣甲,赴水过去捉那渔人。
早有三五十人赴将开去。
那渔人听得船尾水响,知有人来。
不慌不忙,放下鱼钓,取棹竿担在身边。
近船来的,一棹竿一个,太阳上着的,脑袋上着的,面门上着的,都打下水里去了。
后面见沉了几个,都赴转岸上,去寻衣甲。
童贯看见大怒,教拨五百军汉下水去,定要拿这渔人;若有回来的一刀两段。
五百军人脱了衣甲,呐声喊,一齐都跳下水里,赴将过去。
那渔人回转船头,指着岸上童贯,大骂道:‘乱国贼臣,害民的禽兽!来这里纳命,犹自不知死哩!’
童贯大怒,喝教马军放箭。
那渔人呵呵大笑,说道:‘兀那里有军马到了!’
把手指一指,弃了簑衣箬笠,翻身攒入水底下去了。
那五百军正赴到船边,只听得在水中乱叫,都沉下去了。
那渔人正是浪里白跳张顺。
头上箬笠,上面是箬叶裹着,里面是铜打成的。
簑衣里面,一片熟铜打就,披着如龟壳相似,可知道箭矢射不入。
张顺攒下水底,拔出腰刀,只顾排头价戳人,都沉下去,血水滚将起来。
有乖的赴了开去,逃得性命。
童贯在岸上看得呆了。
身边一将指道:‘山顶上那把黄旗,正在那里磨动。’
童贯定睛看了,不解何意。
众将也没做道理处。
酆美道:‘把三百铁甲哨马分作两队,教去两边山后出哨,看是如何?’
却才分到山前,只听得芦苇中一个轰天雷炮飞起,火烟撩乱。
两边哨马齐回来报:‘有伏兵到了!’
童贯在马上,那一惊不小!
酆美、毕胜两边差人教军士休要乱动,数十万军都掣刀在手。
前后飞马来叫道:‘如有先走的,便斩!’
按住三军人马。
童贯且与众将立马望时,山背后鼓声震地,喊杀喧天,早飞出一彪军马,都打着黄旗。
当先有两员骁将领兵。
怎见得那队军马整齐?好似:
黄旗拥出万山中,烁烁金光射碧空。
马似怒涛冲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风。
鼓声震动森罗殿,炮力掀翻泰华宫。
剑队暗藏插翅虎,枪林飞出美髯公。
两骑黄长远马上两员英雄头领,上首美髯公朱仝,下首插翅虎雷横,带领五千人马,直杀奔官军。
童贯令大将酆美、毕胜当先迎敌。
两个得令,便骤马挺枪出阵,大骂:“无端草贼,不来投降,更待何时!”
雷横在马上大笑,喝道:“匹夫,死在眼前尚且不知!怎敢与吾决战!”
毕胜大怒,拍马挺枪,直取雷横。
雷横也使枪来迎。
两马相交,军器并举。
二将约战到二十余合,不分胜败。
酆美见毕胜战久不能取胜,拍马舞刀径来助战。
朱仝见了,大喝一声,飞马轮刀来战酆美。
四匹马,两对儿,在阵前厮杀。
童贯看了,喝采不迭。
斗到间深里,只见朱仝、雷横卖个破绽,拨回马头,望本阵便走。
酆美、毕胜两将不舍,拍马追将过去。
对阵军发声喊,望山后便走。
童贯叫尽力追赶过山脚去。
只听得山顶上画角齐鸣。
众军抬头看时,前后两个炮直飞起来。
童贯知有伏兵,把军马约住,教不要去赶。
只见山顶上闪出那把杏黄旗来,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字。
童贯踅过山那边看时,见山头上一簇杂采绣旗开处,显出那个郓城县盖世英雄山东呼保义宋江来。
背后便是军师吴用、公孙胜、花荣、徐宁、金枪手、银枪手众多好汉。
童贯见了大怒,便差人马上山来拿宋江。
大军人马分为两路,却待上山。
只听得山顶上鼓乐喧天,众好汉都笑。
童贯越添心上怒,咬碎口中牙,喝道:“这贼怎敢戏吾!我当自擒这厮,”
酆美谏道:“枢相,彼必有计,不可亲临险地。且请回军,来日却再打听虚实,方可进兵。”
童贯道:“胡说!事已到这里,岂可退军!教星夜与贼交锋,今已见贼,势不容退。”
语犹未绝,只听得后军呐喊。
探子报道:“正西山后,冲出一彪军来,把后军杀开做两处。”
童贯大惊,带了酆美、毕胜,急回来救应后军时,东边山后鼓声响处,又早飞出一队人马来。
一半是红旗,一半是青旗,捧着两员大将,引五千军马杀将来。
那红旗军随红旗,青旗军随青旗,队伍端的整齐,但见:
对对红旗间翠袍,争飞战马转山腰。
日烘旗帜青龙见,风摆旌旗朱雀摇。
二队精兵皆勇猛,两员上将最英豪。
秦明手舞狼牙棍,关胜斜横偃月刀。
那红旗军里头领是霹雳火秦明,青旗军里头领是大刀关胜。
二将在马上杀来,大喝道:“童贯早纳下首级!”
童贯大怒,便差酆美来战关胜,毕胜去斗秦明。
童贯见后军发喊甚紧,又教鸣金收军,且休恋战,延便且退。
朱仝、雷横引黄旗军又杀将来,两下里夹攻,童贯军兵大乱。
酆美、毕胜保护着童贯,逃命而走。
正行之间,刺斜里又飞出一彪人马来,接住了厮杀。
那队军马,一半是白旗,一半是黑旗。
黑白旗中,也捧着两员虎将,引五千军马,拦住去路。
这队军端的整齐,但见:
炮似轰雷山石裂,绿林深处显戈矛。
素袍兵出银河涌,玄甲军来黑气浮。
两股鞭飞风雨响,一条枪到鬼神愁。
左边大将呼延灼,右手英雄豹子头。
那黑旗队里头领是双鞭呼延灼,白旗队里头领是豹子头林冲。
二将在马上大喝道:“奸臣童贯,待走那里去?早来受死!”
一冲直杀入军中来。
那睢州都监段鹏举接住呼延灼交战,洳州都监马万里接着林冲厮杀。
这马万里与林冲斗不到数合,气力不加。
却待要走,被林冲大喝一声,慌了手脚,着了一矛,戳在马下。
段鹏举看见马万里被林冲搠死,无心恋战,隔过呼延灼双鞭,霍地拨回马便走。
呼延灼奋勇赶将入来。
两军混战。
童贯只教夺路且回。
只听得前军喊声大举,山背后飞出一彪步军,直杀入垓心里来。
当先一僧、一行者,领着军兵,大叫道:“休教走了童贯!”
那和尚不修经忏,专好杀人,单号花和尚,双名鲁智深。
这行者,景阳冈曾打虎,水浒寨最英雄,有名行者武松。
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戒刀,杀入阵来。
怎见得?有《西江月》为证:
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钢刀。
钢刀飞出火光飘,禅杖来如铁炮。
禅杖打开脑袋,钢刀截断人腰。
两般兵器不相饶,百万军中显耀。
童贯众军被鲁智深、武松引领步军一冲,早四分五落。
官军人马前无去路,后没退兵,只得引酆美、毕胜撞透重围,杀条血路,奔过山背后来。
正方喘息,又听得炮声大震,战鼓齐鸣。
看两员猛将当先,一簇步军拦路。
怎见得?
人人勇欺子路,个个貌若天神。
钢刀铁槊乱纷纷,战鼓绣旗相称。
左手解珍出众,右手解宝超群。
数千铁甲虎狼军,搅碎长蛇大阵。
来的步军头领解珍、解宝,各拈五股钢叉,引领步军杀入阵内。
童贯人马遮拦不住,突围而走。
五面马军步军,一齐追杀,赶得官军星落云散。
酆美、毕胜力保童贯而走。
见解珍、解宝弟兄两个,挺起钢叉直冲到马前。
童贯急忙拍马望刺斜里便走。
背后酆美、毕胜赶来救应,又得唐州都监韩天麟、邓州都监王义,四个并力杀出垓心。
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绿茸茸林子里,又早飞出一彪人马。
当先两员猛将,拦住去路。
那两员是谁?但见:
一个开山大斧吞龙口,一个出白银枪蟒吐梢。
一个咬碎银牙冲大阵,一个睁圆怪眼跃天桥。
一个董平紧要拿童贯,一个舍命争先是索超。
这两员猛将,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两个更不打话,飞马直取童贯。
王义挺枪去迎,被索超手起斧落,砍于马下。
韩天麟来救,被董平一枪搠死。
酆美、毕胜死保护童贯,奔马逃命。
四下里金鼓乱响,正不知何处军来。
童贯拢马上坡看时,四面八方,四队军马,两胁两队步军,栲栳圈,簸箕掌,梁山泊军马大队齐齐杀来。
童贯军马如风落云散,东零西乱。
正看之间,山坡下一簇人马出来,认的旗号是陈州都监吴秉彝,许州都监李明。
这两个引着些断枪折戟,败残军马,踅转琳琅山躲避。
看见招呼时,正欲上坡,急调人马。
又见山侧喊声起来,飞过一彪人马赶出,两把认旗招展,马上两员猛将,各执兵器,飞奔官军。
这两个是谁?有《临江词》为证:
盔上长缨飘火焰,纷纷乱撒猩红。
胸中豪气吐长虹。
战袍裁蜀锦,铠甲镀金铜。
两口宝刀如雪练,垓心抖擞威风。
左冲右突显英雄。
军班青面兽,史进九纹龙。
这两员猛将,正是杨志、史进。
两骑马,两口刀,却好截住吴秉彝、李明两个军官厮杀。
李明挺枪向前来斗杨志,吴秉彝使方天戟来战史进。
两对儿在山坡下一来一往,盘盘旋旋,各逞平生武艺。
童贯在山坡上勒住马,观之不定。
四个人约斗到三十余合,吴秉彝用戟奔史进心坎上戳将来,史进只一闪,那枝戟从肋窝里放个过。
吴秉彝连人和马抢近前来,被史进手起刀落,只见一条血颡光连肉,顿落金鍪在马边,吴秉彝死于坡下。
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回马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杨志把那口刀从顶门上劈将下来。
李明只一闪,那刀正剁着马的后胯下。
那马后蹄将下去,把李明闪下马来。
弃了手中枪,却待奔走。
这杨志手快,随复一刀,砍个正着。
可怜李明半世军官,化作南柯一梦。
两员官将皆死于坡下。
杨志、史进追杀败军,正如砍瓜截瓠相似。
童贯和酆美、毕胜在山坡上看了,不敢下来,身无所措。
三个商量道:似此如何杀得出去?
酆美道:枢相且宽心,小将望见正南上,尚兀自有大队官军扎住在那里。
旗幡不倒,可以解救。
毕都统保守枢相在山头,酆美杀开条路,取那枝军马来保护枢相出去。
童贯道:天色将晚,你可善觑方便,疾去早来。
酆美提着大杆刀,飞马杀下山来,冲开条路,直到南边。
看那队军马时,却是嵩州都监周信,把军兵团团摆定,死命抵住。
垓心里看见那酆美来,便接入阵内,问:枢相在那里?
酆美道:只在前面山坡上,专等你这枝军马去救护杀出来;事不宜迟,火速便起。
周信听说罢,便教传令,马步军兵都要相顾,休失队伍,齐心并力。
二员大将当先,众军助喊,杀奔山坡边来。
行不到一箭之地,刺斜里一枝军到。
酆美舞刀径出迎敌,认得是睢州都监段鹏举,三个都相见了,合兵一处杀到山坡下。
毕胜下坡,迎接上去。
见了童贯,一处商议道:今晚便杀出去好,却捱到来朝去好?
酆美道:我四人死保枢相,则就今晚杀透重围出去,可脱贼寇。
看看近夜,只听得四边喊声不绝,金鼓乱鸣。
约有二更时候,星月光亮,酆美当先,众军官簇拥童贯在中间,一齐并力杀下山坡来。
只听得四下里乱叫道:不要走了童贯!
众官军只望正南路冲杀过来。
看看混战到四更左右,杀出垓心。
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催赶出界,奔济州去。
却才欢喜未尽,只见前面山坡边一带,火把不计其数。
背后喊声又起。
看见火把光中,两员好汉拈着两条朴刀,引出一员骑白马的英雄大将,在马上横着一条点钢枪。
那人是谁?有《临江仙》词一首为证:
马步军中惟第一,偏他数内为尊。
上天降下恶星辰。
眼珠如点漆,面部似镌银。
丈二钢枪无敌手,独骑战马侵寻。
人材武艺两绝伦。
梁山卢俊义,河北玉麒麟。
那马上的英雄大将,正是玉麒麟卢俊义。
马前这两个使朴刀的好汉,一个是病关索杨雄,一个是拚命三郎石秀。
在火把光中,引着三千余人,抖擞精神,拦住去路。
卢俊义在马上大喝道:童贯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童贯听得,对众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似此如之奈何?
酆美道:小将舍条性命,以报枢相。
汝等众官,紧保枢相,夺路望济州去。
我自战住此贼。
酆美拍马舞刀,直奔卢俊义。
两马相交,斗不到数合,被卢俊义把枪只一逼,逼过大刀,抢入身去,劈腰提住,一脚蹬开战马,把酆美活捉去了。
杨雄、石秀便来接应。
众军齐上,横拖倒拽捉了去。
毕胜和周信、段鹏举,舍命保童贯,冲杀拦路军兵,且战且走。
背后卢俊义赶来。
童贯败军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天晓脱得追兵,望济州来。
正走之间,前面山坡背后,又冲出一队步军来,那军都是铁掩心甲,绛红罗头巾。
当先四员步军头领。
毕竟是谁?但见:
黑旋风持两把大斧,丧门神仗一口龙泉。
项充、李兖在傍边,手舞团牌体健。
斩虎须投大穴,诛龙必向深渊。
三军威势振青天,恶鬼眼前活见。
这李逵轮两把板斧,鲍旭仗一口宝剑,项充、李衮各舞蛮牌遮护,却似一团火块,从地皮上滚将来,杀得官军四分五落而走。
童贯与众将且战且走,只逃性命。
李逵直砍入马军队里,把段鹏举马脚砍翻,掀将下来,就势一斧,劈开脑袋,再复一斧,砍断咽喉,眼见得段鹏举不活了。
且说败残官军将次捱到济州,真乃是头盔斜掩耳,护项半兜腮。
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
奔到一条溪边,军马都且去吃水。
只听得对溪一声炮响,箭矢如飞蝗一般射将过来。
官军急上溪岸去。
树林边转出一彪军马来。
为头马上三个英雄是谁?但见:
铜铃奋勇敢争征,飞石飞叉众莫能。
二虎相随没羽箭,东昌骠骑是张清。
原来这没羽箭张清和龚旺、丁得孙,带领三百余骑马军。
那一队骁骑马军,都是铜铃面具,雉尾红缨,轻弓短箭,绣旗花枪,三将为头,直冲将来。
嵩州都监周信见张清军马少,便来迎敌。
毕胜保着童贯而走。
周信纵马挺枪来迎。
只见张清左手约住枪,右手似招宝七郎之形,口中喝一声道:‘着!’去周信鼻凹上只一石子打中,翻身落马。
龚旺、丁得孙傍边飞马来相助,将那两条叉戳定咽喉,好似霜摧边地草,雨打上林花,周信死于马下。
童贯止和毕胜逃命,不敢入济州,引了败残军马,连夜投东京去了。
于路收拾逃难军马下寨。
原来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
惟恐众将不舍,要追童贯,火急差戴宗传下将令,布告众头领,收拾各路军马步卒,都回山寨请功。
各处鸣金收军而回。
鞍上将都敲金镫,步下卒齐唱凯歌,纷纷尽入梁山泊,个个同回宛子城。
宋江、吴用、公孙胜先到水浒寨中忠义堂上坐下,令裴宣验看各人功赏。
卢俊义活捉酆美,解上寨来,跪在堂前。
宋江自解其缚,请入堂内上坐,亲自捧杯陪话,奉酒压惊。
众头领都到堂上。
是日杀牛宰马,重赏三军。
留酆美住了两日,备办鞍马,送下山去。
酆美大喜。
宋江陪话道:‘将军,阵前阵后冒渎威严,切乞恕罪!宋江等本无异心,只要归顺朝廷,与国家出力。被至不公不法之人,逼得如此。望将军回朝,善言解救。倘得他日重见恩光,生死不忘大德。’
酆美拜谢不杀之恩,登程下山。
宋江令人直送出界。
酆美放回京,不在话下。
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与吴用等众头领商议。
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吴用机谋布置,杀得童贯胆寒心碎,梦里也怕,大军三停折了二停。
吴用道:‘童贯回去京师,奏了官家,如何不再起兵来。必得一人,直投东京探听虚实,回报山寨,预作准备。’
宋江道:‘军师此论,允合吾心。恁弟兄中不知那个敢去?’
只见坐次之中一个人应道:‘兄弟愿往。’
众人看了,都道:‘须是他去,必干大事。’
不是这个人来,有分教:济州城外,造数百只艨艟战船;梁山泊中,添万余石军粮米麦。
正是:冲阵马亡青嶂下,戏波船陷绿蒲中。
毕竟梁山泊是谁人前去打听,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七回-译文
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诗曰:红日天光气障霾,纷纷戈戟两边排。
征鼙倒海翻江振,铁骑追风卷地来。
四斗五方旗影扬,九宫八卦阵门开。
奸雄童贯摧心胆,却似当年大会垓。
话说当日宋江阵中,前部先锋三队军马赶过对阵。
大刀阔斧,杀得童贯三军人马,大败亏输,星落云散,七损八伤。
军士抛金弃鼓,撇戟丢枪,觅子寻爷,呼兄唤弟,折了万余人马,退三十里外扎住。
吴用在阵中鸣金收军,传令道:‘且未可尽情追杀,略报个信与他。’
梁山泊人马都收回山寨,各自献功请赏。
且说童贯输了一阵,折了人马,早扎寨栅安歇下。
心中忧闷,会集诸将商议。
酆美、毕胜二将道:‘枢相休忧!此寇知得官军到来,预先摆布下这座阵势。官军初到,不知虚实,因此中贼奸计。想此草寇,只是倚山为势,多设军马,虚张声势。一时失了地利。我等且再整练马步将士,停歇三日,养成锐气,将息战马。三日后,将全部军将分作长蛇之阵,俱是步军杀将去。此阵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都要连络不断。决此一阵,必见大功。’
童贯道:‘此计大妙,正合吾意。’即时传下将令,整肃三军,训练已定。
第三日五更造饭,军将饱食。
马带皮甲,人披铁铠,大刀阔斧,弓弩上弦。
正是:枪刀流水急,人马撮风行。
大将酆美、毕胜当先引军,浩浩荡荡,杀奔梁山泊来。
八路军马分于左右。
前面发三百铁甲哨马,前去探路。
回来报与童贯中军知道,说:‘前日战场上,并不见一个军马。’
童贯听了心疑,自来前军问酆美、毕胜道:‘退兵如何?’
酆美答道:‘休生退心,只顾冲突将去。长蛇阵摆定,怕做甚么?’
官军迤逦前行,直进到水泊边,竟不见一个军马,但见隔水茫茫荡荡,都是芦苇烟火。
远远地遥望见水浒寨山顶上,一面杏黄旗在那里招展,亦不见些动静。
童贯与酆美、毕胜勒马在万军之前,遥望见对岸水面上芦林中一只小船,船上一个人,头戴青箬笠,身披绿簑衣,斜倚着船,背岸西独自钓鱼。
童贯的步军,隔着岸叫那渔人问道:‘贼在那里?’
那渔人只不应。
童贯叫能射弓的放箭。
两骑马直近岸边滩头来,近水兜住马,攀弓搭箭,望那渔人后心飕地一箭去。
那枝箭正射到箬笠上,当地一声响,那箭落下水里去了。
这一个马军放一箭,正射到簑衣上,当地一声响,那箭也落下水里去了。
那两个马军,是童贯军中第一惯射弓箭的。
两个吃了一惊,勒回马,上来欠身禀童贯道:‘两箭皆中,只是射不透。不知他身上穿着甚的?’
童贯再拨三百能射硬弓的哨路马军,来滩头摆开,一齐望着那渔人放箭。
那乱箭射去,渔人不慌,多有落在水里的,也有射着船上的。
但射着簑衣箬笠的,都落下水里去。
童贯见射他不死,便差会水的军汉,脱了衣甲,赴水过去捉那渔人。
早有三五十人赴将开去。
那渔人听得船尾水响,知有人来。
不慌不忙,放下鱼钓,取棹竿担在身边。
近船来的,一棹竿一个,太阳上着的,脑袋上着的,面门上着的,都打下水里去了。
后面见沉了几个,都赴转岸上,去寻衣甲。
童贯看见大怒,教拨五百军汉下水去,定要拿这渔人;若有回来的一刀两段。
五百军人脱了衣甲,呐声喊,一齐都跳下水里,赴将过去。
那渔人回转船头,指着岸上童贯,大骂道:‘乱国贼臣,害民的禽兽!来这里纳命,犹自不知死哩!’
童贯大怒,喝教马军放箭。
那渔人呵呵大笑,说道:‘兀那里有军马到了!’
把手指一指,弃了簑衣箬笠,翻身攒入水底下去了。
那五百军正赴到船边,只听得在水中乱叫,都沉下去了。
那渔人正是浪里白跳张顺。
头上箬笠,上面是箬叶裹着,里面是铜打成的。
簑衣里面,一片熟铜打就,披着如龟壳相似,可知道箭矢射不入。
张顺攒下水底,拔出腰刀,只顾排头价戳人,都沉下去,血水滚将起来。
有乖的赴了开去,逃得性命。
童贯在岸上看得呆了。
身边一将指道:‘山顶上那把黄旗,正在那里磨动。’
童贯定睛看了,不解何意。
众将也没做道理处。
酆美道:‘把三百铁甲哨马分作两队,教去两边山后出哨,看是如何?’
却才分到山前,只听得芦苇中一个轰天雷炮飞起,火烟撩乱。
两边哨马齐回来报:‘有伏兵到了!’
童贯在马上,那一惊不小!
酆美、毕胜两边差人教军士休要乱动,数十万军都掣刀在手。
前后飞马来叫道:‘如有先走的,便斩!’
按住三军人马。
童贯且与众将立马望时,山背后鼓声震地,喊杀喧天,早飞出一彪军马,都打着黄旗。
当先有两员骁将领兵。
怎见得那队军马整齐?好似:
黄旗拥出万山中,烁烁金光射碧空。
马似怒涛冲石壁,人如烈火撼天风。
鼓声震动森罗殿,炮力掀翻泰华宫。
剑队暗藏插翅虎,枪林飞出美髯公。
两位英雄骑马飞驰,他们是两位头领,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首是插翅虎雷横,他们率领五千人马,直接冲向官军。
童贯命令大将酆美和毕胜首先迎战。两人接到命令后,立刻骑马挺枪出阵,大声骂道:‘无端草贼,不来投降,还等何时!’雷横在马上大笑,大声说:‘匹夫,死在眼前还不知道!竟敢与我决战!’毕胜大怒,拍马挺枪,直取雷横。雷横也用枪迎击。
两匹马交战,武器并举。两位将领约战了二十多回合,不分胜负。酆美见毕胜久战不能取胜,拍马舞刀直接加入战斗。朱仝看到后,大声呼喊,飞马轮刀与酆美交战。
四匹马,两对儿,在阵前激烈厮杀。童贯看了,连声喝彩。战斗到了激烈处,只见朱仝和雷横故意露出破绽,拨回马头,向本阵逃跑。酆美和毕胜不舍,拍马追击。
对阵军大声呼喊,向山后逃跑。童贯命令全力追赶,越过山脚。只听山顶上画角齐鸣。众军抬头看时,前后两个炮弹直飞起来。童贯知道有伏兵,勒住马,命令不要追赶。
只见山顶上闪出杏黄旗,上面绣着‘替天行道’四个字。童贯转身去看,见山头上一簇杂色绣旗展开,显露出郓城县盖世英雄山东呼保义宋江。他身后是军师吴用、公孙胜、花荣、徐宁、金枪手、银枪手等众多好汉。
童贯见了大怒,派人马上山去捉拿宋江。大军分为两路,准备上山。只听山顶上鼓乐齐鸣,众好汉都笑了。童贯更加愤怒,咬碎牙齿,大声说:‘这贼竟敢戏弄我!我一定要亲自擒拿这厮。’酆美劝道:‘枢相,他们可能有计谋,不可亲自冒险。请回军,明天再打听虚实,方可进军。’童贯说:‘胡说!事情已经到了这里,怎能退军!命令星夜与贼军交锋,现在已经见到贼军,形势不容退。’话音未落,只听后军喊杀声。
探子报告说:‘正西山后,冲出一队军马,把后军杀成两段。’童贯大惊,带着酆美和毕胜,急忙回来救应后军。这时,东边山后鼓声响起,又一队人马飞奔而来。一半红旗,一半青旗,两位大将带领五千军马杀来。红旗队随红旗,青旗队随青旗,队伍非常整齐。
红旗队里的头领是霹雳火秦明,青旗队里的头领是大刀关胜。两人在马上杀来,大声喊道:‘童贯,快投降吧!’童贯大怒,命令酆美去战关胜,毕胜去斗秦明。童贯见后军喊杀声很紧,又命令鸣金收军,不要恋战,赶紧撤退。
朱仝和雷横带领黄旗军又冲杀过来,两边夹攻,童贯的军队大乱。酆美和毕胜保护着童贯逃跑。正在逃跑时,斜刺里又飞出一队人马,接住了战斗。
这队军马,一半是白旗,一半是黑旗。黑白旗中,也捧着两位虎将,带领五千军马,拦住去路。这队军马非常整齐,只见:
炮声如雷,山石裂开,绿林深处显戈矛。素袍兵出银河涌,玄甲军来黑气浮。两股鞭飞风雨响,一条枪到鬼神愁。左边大将呼延灼,右边英雄豹子头。
黑旗队里的头领是双鞭呼延灼,白旗队里的头领是豹子头林冲。两人在马上大喝道:‘奸臣童贯,你想往哪里跑?快来受死!’一冲直杀入军中。
睢州都监段鹏举接住呼延灼交战,洳州都监马万里接着林冲厮杀。马万里与林冲斗不到几个回合,气力不支。正要逃跑,被林冲大喝一声,慌了手脚,被一矛戳死。
段鹏举看见马万里被林冲刺死,无心恋战,拨过呼延灼的双鞭,突然拨回马便跑。呼延灼奋勇追击。两军混战。童贯只让夺路而逃。
只听前军喊声大起,山后飞出一队步兵,直杀入战场中心。当先是一位和尚和一位行者,领着军兵,大声喊道:‘别让童贯跑了!’那和尚不修经文,专爱杀人,单称花和尚,双名鲁智深。那行者,曾在景阳冈打虎,是水浒寨中最英雄的人物,名叫行者武松。
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戒刀,冲入阵中。有《西江月》为证:
鲁智深一条禅杖,武行者两口钢刀。钢刀飞出火光飘,禅杖来如铁炮。禅杖打开脑袋,钢刀截断人腰。两般兵器不相饶,百万军中显耀。
童贯的军队被鲁智深和武松带领的步兵一冲,立刻四分五裂。官军人马前无去路,后无退兵,只得带着酆美和毕胜,杀出重围,冲过山背后来。
正在喘息时,又听炮声大作,战鼓齐鸣。看那两位猛将当先,一队步兵拦住去路。来的步兵头领是解珍和解宝,各拿五股钢叉,带领步兵冲入阵中。
童贯的军队抵挡不住,突围而逃。五面马军和步兵一起追杀,把官军赶得四处逃散。酆美和毕胜力保童贯逃跑。见解珍和解宝兄弟两人,挺起钢叉直冲到马前。
童贯急忙拍马向斜刺里逃跑。背后酆美和毕胜赶来救应,又得到唐州都监韩天麟和邓州都监王义,四人合力杀出重围。
刚刚前进,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土飞扬,喊杀声连天。在绿油油的树林里,又飞出一队人马。当先两位猛将,拦住去路。
那两位是谁?但见:
一个开山大斧吞龙口,一个出白银枪蟒吐梢。一个咬碎银牙冲大阵,一个睁圆怪眼跃天桥。一个董平紧要拿童贯,一个舍命争先是索超。
这两员猛将,双枪将董平,急先锋索超,两个更不打话,飞马直取童贯。
王义挺枪去迎,被索超手起斧落,砍于马下。
韩天麟来救,被董平一枪搠死。
酆美、毕胜死保护童贯,奔马逃命。
四下里金鼓乱响,正不知何处军来。
童贯拢马上坡看时,四面八方,四队军马,两胁两队步军,栲栳圈,簸箕掌,梁山泊军马大队齐齐杀来。
童贯军马如风落云散,东零西乱。
正看之间,山坡下一簇人马出来,认的旗号是陈州都监吴秉彝,许州都监李明。
这两个引着些断枪折戟,败残军马,踅转琳琅山躲避。
看见招呼时,正欲上坡,急调人马。
又见山侧喊声起来,飞过一彪人马赶出,两把认旗招展,马上两员猛将,各执兵器,飞奔官军。
这两个是谁?有《临江词》为证:
盔上长缨飘火焰,纷纷乱撒猩红。胸中豪气吐长虹。战袍裁蜀锦,铠甲镀金铜。两口宝刀如雪练,垓心抖擞威风。左冲右突显英雄。军班青面兽,史进九纹龙。
这两员猛将,正是杨志、史进。
两骑马,两口刀,却好截住吴秉彝、李明两个军官厮杀。
李明挺枪向前来斗杨志,吴秉彝使方天戟来战史进。
两对儿在山坡下一来一往,盘盘旋旋,各逞平生武艺。
童贯在山坡上勒住马,观之不定。
四个人约斗到三十余合,吴秉彝用戟奔史进心坎上戳将来,史进只一闪,那枝戟从肋窝里放个过。
吴秉彝连人和马抢近前来,被史进手起刀落,只见一条血颡光连肉,顿落金鍪在马边,吴秉彝死于坡下。
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回马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杨志把那口刀从顶门上劈将下来。
李明只一闪,那刀正剁着马的后胯下。
那马后蹄踢将下去,把李明闪下马来。
弃了手中枪,却待奔走。
这杨志手快,随复一刀,砍个正着。
可怜李明半世军官,化作南柯一梦。
两员官将皆死于坡下。
杨志、史进追杀败军,正如砍瓜截瓠相似。
童贯和酆美、毕胜在山坡上看了,不敢下来,身无所措。
三个商量道:‘似此如何杀得出去?’
酆美道:‘枢相且宽心,小将望见正南上,尚兀自有大队官军扎住在那里。旗幡不倒,可以解救。毕都统保守枢相在山头,酆美杀开条路,取那枝军马来保护枢相出去。’
童贯道:‘天色将晚,你可善觑方便,疾去早来。’
酆美提着大杆刀,飞马杀下山来,冲开条路,直到南边。
看那队军马时,却是嵩州都监周信,把军兵团团摆定,死命抵住。
垓心里看见那酆美来,便接入阵内,问:‘枢相在那里?’
酆美道:‘只在前面山坡上,专等你这枝军马去救护杀出来;事不宜迟,火速便起。’
周信听说罢,便教传令,马步军兵都要相顾,休失队伍,齐心并力。
二员大将当先,众军助喊,杀奔山坡边来。
行不到一箭之地,刺斜里一枝军到。
酆美舞刀径出迎敌,认得是睢州都监段鹏举,三个都相见了,合兵一处杀到山坡下。
毕胜下坡,迎接上去。
见了童贯,一处商议道:‘今晚便杀出去好,却捱到来朝去好?’
酆美道:‘我四人死保枢相,则就今晚杀透重围出去,可脱贼寇。’
看看近夜,只听得四边喊声不绝,金鼓乱鸣。
约有二更时候,星月光亮,酆美当先,众军官簇拥童贯在中间,一齐并力杀下山坡来。
只听得四下里乱叫道:‘不要走了童贯!’
众官军只望正南路冲杀过来。
看看混战到四更左右,杀出垓心。
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催赶出界,奔济州去。
却才欢喜未尽,只见前面山坡边一带,火把不计其数。
背后喊声又起。
看见火把光中,两员好汉拈着两条朴刀,引出一员骑白马的英雄大将,在马上横着一条点钢枪。
那人是谁?有《临江仙》词一首为证:
马步军中惟第一,偏他数内为尊。上天降下恶星辰。眼珠如点漆,面部似镌银。
丈二钢枪无敌手,独骑战马侵寻。人材武艺两绝伦。梁山卢俊义,河北玉麒麟。
那马上的英雄大将,正是玉麒麟卢俊义。
马前这两个使朴刀的好汉,一个是病关索杨雄,一个是拚命三郎石秀。
在火把光中,引着三千余人,抖擞精神,拦住去路。
卢俊义在马上大喝道:‘童贯不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童贯听得,对众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似此如之奈何?’
酆美道:‘小将舍条性命,以报枢相。汝等众官,紧保枢相,夺路望济州去。我自战住此贼。’
酆美拍马舞刀,直奔卢俊义。
两马相交,斗不到数合,被卢俊义把枪只一逼,逼过大刀,抢入身去,劈腰提住,一脚蹬开战马,把酆美活捉去了。
杨雄、石秀便来接应。
众军齐上,横拖倒拽捉了去。
毕胜和周信、段鹏举,舍命保童贯,冲杀拦路军兵,且战且走。
背后卢俊义赶来。
童贯败军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天晓脱得追兵,望济州来。
正走之间,前面山坡背后,又冲出一队步军来,那军都是铁掩心甲,绛红罗头巾。
当先四员步军头领。
毕竟是谁?但见:
黑旋风持两把大斧,丧门神仗一口龙泉。
项充、李兖在傍边,手舞团牌体健。
斩虎须投大穴,诛龙必向深渊。
三军威势振青天,恶鬼眼前活见。
这李逵拿着两把板斧,鲍旭挥舞着一把宝剑,项充和李衮各自挥舞着巨大的盾牌保护自己,他们就像一团火球,从地上滚过来,把官军杀得四处逃散。童贯和其他将领边打边退,只顾保命。李逵直接冲进马军中,砍断了段鹏举的马脚,把他掀了下来,接着一斧头劈开了他的脑袋,再一斧头砍断了喉咙,看来段鹏举已经没救了。
败退的官军快要赶到济州时,真是头盔歪戴着,护颈只遮住了一半的脸。马步三军都筋疲力尽,人困马乏。他们跑到一条溪边,军马都去喝水。突然对岸一声炮响,箭矢如蝗虫般射过来。官军急忙上溪岸。树林边转出一队骑兵来。那三个骑在马上的英雄是谁?只见:
铜铃响亮勇敢争战,飞石飞叉无人能挡。
两只老虎跟随,无羽箭手,东昌的勇将张清。
原来是没有羽箭的张清和龚旺、丁得孙,带领着三百多骑兵。那一队骑兵都戴着铜铃面具,雉尾红缨,手持轻弓短箭,旗帜绣花,三人为首,直冲过来。嵩州都监周信见张清的骑兵少,便出来迎战。毕胜保护着童贯逃跑。周信骑马挺枪冲上来。只见张清左手拉住枪,右手像招宝七郎的样子,喝一声‘着’,一颗石子打中了周信的鼻凹,他翻身落马。龚旺、丁得孙骑马过来帮忙,用叉戳住了周信的喉咙,就像霜打边地草,雨打上林花一样,周信死在马下。童贯和毕胜只顾逃命,不敢进入济州,带着败军连夜逃回东京。在路上整理逃难军马扎营。
原来宋江有仁有德,一直怀有归顺朝廷的心,不愿痛下杀手。他担心众将不舍,想要追杀童贯,就急忙派戴宗传达命令,告诉众头领,收拾各路军马步兵,都回山寨请功。各处鸣金收兵而回。骑在马上的将领都敲击金镫,步下的士兵齐唱凯歌,纷纷回到梁山泊,个个回到宛子城。宋江、吴用、公孙胜先回到水浒寨中的忠义堂坐下,让裴宣查验各人的功绩和赏赐。卢俊义活捉了酆美,带到堂前跪下。宋江亲自解开他的绑绳,请他进堂上坐下,亲自端杯敬酒,安慰他。众头领都到堂上。当天杀牛宰马,重赏三军。留下酆美住了两天,准备鞍马,送他下山。酆美非常高兴。宋江安慰他说:‘将军,战场上下都冒犯了您的威严,请多多海涵!我们本无二心,只想归顺朝廷,为国家出力。是被那些不公不法之人逼迫到这个地步。希望您回朝后,能向朝廷解释,如果有一天能重见天日,我们生死不忘您的恩德。’酆美感谢宋江不杀之恩,动身下山。宋江派人一直送出界。酆美放回京城,此事不提。
宋江回到忠义堂上,再和吴用等众头领商议。原来这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都是吴用策划布置的,杀得童贯胆战心惊,梦里也害怕,大军折损了三分之二。吴用说:‘童贯回去京城,向皇帝奏报后,如何不再起兵来。必须得派一个人,直接去东京打探虚实,回报山寨,提前做好准备。’宋江说:‘军师这个提议,正合我意。不知道哪个兄弟敢去?’只见座位中一个人应声而出:‘兄弟我愿意去。’众人一看,都说:‘非他莫属,他一定能成大事。’
如果不是这个人去,就有机会在济州城外建造数百只战船;在梁山泊中,增加万余石军粮。正是:冲锋的马在青嶂下丧命,戏水的船在绿蒲中沉没。
到底是谁去梁山泊打探消息,且听下回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七回-注解
梁山泊:梁山泊是《水浒传》中的故事背景,是梁山好汉聚集的地方。
宋公明:宋公明是《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宋江的字,他是梁山泊的领袖之一,以智谋和仁义著称。
童贯:童贯是北宋末年的权臣,因镇压梁山好汉而闻名。
征鼙:征鼙是指军队出征时的鼓声,鼙是一种古代的鼓。
铁骑:铁骑指的是穿着铁甲的骑兵,形容军队的强大和勇猛。
长蛇之阵:长蛇之阵是一种战术,将军队排成一条长蛇形状,以便于灵活调动和攻击。
常山之蛇:常山之蛇比喻事物首尾相连,灵活应变。
会集:会集是指召集、聚集。
枢相:枢相是古代官职,相当于宰相。
浩浩荡荡:形容气势宏大,声势浩大。
水泊:水泊是指湖泊或河流,这里指梁山泊的水域。
芦苇:芦苇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常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
箬笠:箬笠是一种用竹叶或竹篾编成的帽子,常用于渔民。
簑衣:簑衣是一种用竹叶或竹篾编成的衣服,常用于渔民。
浪里白跳:浪里白跳是《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张顺的绰号,形容他水性高超。
铜打成的:铜打成的指用铜制成的,这里指张顺身上的箬笠和簑衣是用铜制成的,因此箭矢射不透。
黄旗:黄旗在这里指梁山泊的旗帜,是梁山泊的标志。
骁将:骁将是指勇猛的将领。
森罗殿:森罗殿是指佛教中的宫殿,这里比喻鼓声震天。
泰华宫:泰华宫是指道教中的宫殿,这里比喻炮声巨大。
插翅虎:插翅虎是《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李逵的绰号,形容他勇猛无比。
美髯公:美髯公是《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宋江的别称,形容他英俊潇洒。
两骑黄长远马上:两骑黄马远去的马匹上,形容英雄豪杰骑马远行。
美髯公朱仝:朱仝,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以美髯(长须)著称,是梁山好汉之一。
插翅虎雷横:雷横,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插翅虎,是梁山好汉之一。
五千人马:五千名骑兵,指梁山好汉的军队。
官军:官军指的是朝廷的军队,与反抗朝廷的梁山好汉相对。
酆美:酆美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宋江所俘虏的敌将。
毕胜:毕胜是《水浒传》中的角色,与童贯一同逃命。
匹夫:对普通人的贬称,这里指敌军将领。
草贼:对叛乱者的贬称,这里指梁山好汉。
替天行道:梁山好汉的口号,意为代替天意行正义之道。
山东呼保义宋江:宋江,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外号呼保义,是梁山好汉的首领。
军师吴用:吴用,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军师,智谋超群。
公孙胜: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擅长道术,是梁山泊的法师。
花荣:花荣,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徐宁:徐宁,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使用钩镰枪。
金枪手:指擅长使用金枪的武将。
银枪手:指擅长使用银枪的武将。
大刀关胜:关胜,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使用大刀。
霹雳火秦明:秦明,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霹雳火,勇猛异常。
狼牙棍:一种古代兵器,棍端有狼牙装饰。
偃月刀:一种古代兵器,形似月亮,故名。
秦明:秦明,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霹雳火,勇猛异常。
关胜:关胜,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使用大刀。
呼延灼:呼延灼,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双鞭,勇猛异常。
林冲:林冲,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豹子头,勇猛异常。
段鹏举:段鹏举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童贯麾下的将领。
马万里:马万里,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官至洳州都监。
鲁智深:鲁智深,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花和尚,勇猛异常。
武松:武松,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外号行者,勇猛异常。
解珍:解珍,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使用钢叉。
解宝:解宝,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使用钢叉。
韩天麟:韩天麟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童贯的部下,在此段中被董平所杀。
邓州都监王义:王义,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官至邓州都监。
董平:董平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之一,以双枪武艺高强著称。
索超:索超也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王义:王义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童贯的部下,在此段中被索超所杀。
金鼓:金鼓是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军队进退的信号,金代表击鼓,鼓声表示军队前进;金表示击锣,锣声表示军队撤退。
杨志:杨志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以武艺高强著称。
史进:史进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吴秉彝:吴秉彝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官军将领,在此段中被杨志和史进所杀。
李明:李明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官军将领,在此段中被杨志所杀。
青面兽:青面兽是《水浒传》中对杨志的别称,因他脸上有胎记而得名。
九纹龙:九纹龙是《水浒传》中对史进的别称,因他身上有九条纹身而得名。
临江仙:临江仙是古代词牌名,此处提到的《临江词》和《临江仙》是古代词人的作品,用于描述杨志和史进的形象。
卢俊义:卢俊义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梁山泊的三位头领之一,以武艺高强著称。
杨雄:杨雄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石秀:石秀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以机智著称。
周信:周信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官军将领,在此段中与段鹏举一起出现。
铁掩心甲:铁掩心甲是一种古代铠甲,用以保护身体。
项充:项充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擅长使用蛮牌,是梁山好汉之一。
李兖:李兖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是梁山泊的将领,与项充一起出现。
团牌:团牌是一种古代兵器,形状类似盾牌,用于防御。
斩虎须:斩虎须是《水浒传》中对项充的别称,因他勇猛如虎而得名。
诛龙必向深渊:诛龙必向深渊是《水浒传》中对李兖的描述,意指他勇猛无比。
李逵: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角色,以勇猛、直率、忠诚著称,手持两把板斧,是梁山好汉之一。
鲍旭:鲍旭也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擅长使用宝剑,是梁山好汉之一。
李衮:李衮是《水浒传》中的角色,同样擅长使用蛮牌,是梁山好汉之一。
济州:济州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山东省西部。
没羽箭张清:张清是《水浒传》中的角色,以箭术高超著称,被称为‘没羽箭’。
龚旺:龚旺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擅长使用飞叉。
丁得孙:丁得孙是《水浒传》中的角色,与龚旺一同使用飞叉。
嵩州都监周信:周信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担任嵩州都监,是童贯麾下的将领。
东京:东京是北宋时期的都城,即今天的北京。
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主要角色,梁山泊起义军的首领。
吴用:吴用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梁山泊起义军的军师,以智谋著称。
裴宣:裴宣是《水浒传》中的角色,擅长书写,是梁山泊的文书。
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种战术,指的是在多个方向上设置埋伏,以围歼敌人。
机谋布置:机谋布置指的是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安排来达到目的。
艨艟战船:艨艟战船是一种古代的大型战船,常用于水战。
军粮米麦:军粮米麦指的是军队所需的粮食,包括米和麦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七十七回-评注
此段古文描绘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场面,通过生动的细节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梁山好汉的英勇无畏和战斗的惨烈。
‘李逵轮两把板斧,鲍旭仗一口宝剑,项充、李衮各舞蛮牌遮护’这一句,通过并列的修辞手法,将梁山好汉的英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手持武器,身披盔甲,犹如一团火块,从地皮上滚来,杀得官军四分五落。
‘把段鹏举马脚砍翻,掀将下来,就势一斧,劈开脑袋,再复一斧,砍断咽喉’这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李逵的凶猛和残忍,他手起刀落,将敌人斩于马下,展现了梁山好汉的战斗力。
‘败残官军将次捱到济州,真乃是头盔斜掩耳,护项半兜腮。马步三军没了气力,人困马乏’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官军的疲惫和无力,为后续战斗的胜利埋下伏笔。
‘只听得对溪一声炮响,箭矢如飞蝗一般射将过来’这一句,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箭矢的数量和速度,为战斗的紧张气氛增添了色彩。
‘嵩州都监周信见张清军马少,便来迎敌’这一句,展现了周信的轻敌心理,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张清左手约住枪,右手似招宝七郎之形,口中喝一声道:“着!”去周信鼻凹上只一石子打中,翻身落马’这一句,通过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展现了张清的机智和武艺高强。
‘宋江有仁有德,素怀归顺之心,不肯尽情追杀’这一句,体现了宋江的仁义之心,也反映了梁山好汉的道德品质。
‘是日杀牛宰马,重赏三军’这一句,展现了梁山好汉胜利后的庆祝场面,也反映了他们的团结和欢乐。
‘宋江陪话道:“将军,阵前阵后冒渎威严,切乞恕罪!宋江等本无异心,只要归顺朝廷,与国家出力。”’这一句,体现了宋江的政治智慧和策略,也反映了梁山好汉的忠诚。
‘吴用道:“童贯回去京师,奏了官家,如何不再起兵来。必得一人,直投东京探听虚实,回报山寨,预作准备。”’这一句,展现了吴用的智谋和对未来局势的预判。
‘不是这个人来,有分教:济州城外,造数百只艨艟战船;梁山泊中,添万余石军粮米麦。’这一句,通过预言的手法,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