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原文

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

话说当下宋江问降将胡俊,有何计策,去取东川、安德两处城池。

胡俊道:‘东川城中守将,是小将的兄弟胡显。小将蒙李将军不杀之恩,愿往东川招兄弟胡显来降。剩下安德孤城,亦将不战而自降矣。’

宋江大喜,仍令李俊同去。

一面调遣将士,提兵分投去招抚所属未复州县;一面差戴宗赍表申奏朝廷,请旨定夺,并领文申呈陈安抚,及上宿太尉书札。

宋江令将士到王庆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宝玉帛。

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又差人到云安,教张横等将违禁行宫器仗等项,亦皆烧毁。

却说戴宗先将申文到荆南,申呈陈安抚。

陈安抚也写了表文,一同上达。

戴宗到东京,将书札投递宿太尉,并送礼物。

宿太尉将表进呈御览。

徽宗皇帝龙颜大喜,即时降下圣旨,行到淮西,将反贼王庆解赴东京,候旨处决。

其余擒下伪妃、伪官等众从贼,都就淮西市曹处斩,枭示施行。

淮西百姓遭王庆暴虐,准留兵饷若干,计户给散,以赡穷民。

其阵亡有功降将,俱从厚赠荫。

淮西各州县所缺正佐官员,速推补赴任交代。

各州官多有先行被贼协从,以后归正者,都着陈瓘分别事情轻重,便宜处分。

其征讨有功正偏将佐,俱俟还京之日,论功升赏。

敕命一下,戴宗先来报知。

那陈安抚等,已都到南丰城中了。

那时胡俊已是招降了兄弟胡显,将东川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那安德州贼人,望风归降。

云安、东川、安德三处,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皆李俊之功。

王庆占据的八郡八十六州县,都收复了。

自戴宗从东京回到南丰十余日,天使捧诏书驰驿到来。

陈安抚与各官接了圣旨,一一奉行。

次早,天使还京。

陈瓘令监中取出段氏、李助及一行叛逆从贼,判了斩字,推出南丰市曹处斩。

将首级各门枭示讫。

段三娘从小不循闺训,自家择配,做下迷天大罪,如今身首异处,又连累了若干眷属。

其父段太公先死于房山寨。

话不絮繁,却说陈安抚、宋先锋,标录李俊、胡俊、琼英、孙安功次,出榜去各处招抚,以安百姓。

八十六州县,复见天日,复为良民。

其余随从贼徒,不伤人者,拨还产业,复为乡民。

西京守将乔道清、马灵,已有新官到任,次第都到。

各州县正佐贰官,陆续都到。

李俊、二张、三阮、二童已将州务交代,尽到南丰相叙。

陈安抚众官及宋江以下一百单八个头领,及河北降将,都在南丰,设太平宴,庆贺众将官僚,赏劳三军将佐。

宋江教公孙胜、乔道清主持醮事,打了七日七夜醮事,超度阵亡军将,及淮西屈死冤魂。

醮事方完,忽报孙安患暴疾卒于营中。

宋江悲悼不已,以礼殡殓,葬于龙门山侧。

乔道清因孙安死了,十分痛哭,对宋江说道:‘孙安与贫道同乡,又与贫道最厚。他为父报仇,因而犯罪,陷身于贼。蒙先锋收录他,指望日后有个结果。不意他中道而死。贫道得蒙先锋收录,亦是他来指迷。今日他死,贫道何以为情!乔某蒙二位先生厚恩,铭心镂骨,终难补报。愿乞骸骨归田野,以延残喘。’

马灵见乔道清要去,也来拜辞宋江:‘恳求先锋允放马某,与乔法师同往。’

宋江听说,惨然不乐。

因二人坚意要去,十分挽留不住,宋江只得允放。

乃置酒饯别。

公孙胜在傍,只不做声。

乔道清、马灵拜辞了宋江、公孙胜,又去拜见了陈安抚。

二人飘然去了。

后来乔道清、马灵都到罗真人处从师学道,以终天年。

陈安抚招抚赈济淮西诸郡军民已毕。

那淮西乃淮渎之西,因此宋人叫宛州、南丰等处是淮西。

陈安抚传令教先锋头目收拾朝京。

军令传下,宋江一面先发中军军马,护送陈安抚、侯参谋、罗武谕起行,一面着令水军头领乘驾船只,从水路先回东京,驻札听调。

宋江教萧让撰文,金大坚镌石勒碑,以记其事,立石于南丰城东龙门山下。

至今古迹尚存。

降将胡俊、胡显置酒饯别宋先锋。

后来宋江入朝,将胡俊、胡显反邪归正,招降二城之功,奏过天子。

特授胡俊、胡显为东川水军团练之职。

此是后话。

当下宋江将兵马分作五起进发,克日起行。

军士除留下各州县镇守外,其间亦有乞归田里者。

见今兵马共十余万,离了南丰,取路望东京来。

军有纪律,所过地方,秋毫无犯。

百姓香花灯烛价拜送。

在路行了数日,五军前进,到一个去处,地名双林渡。

宋江在马上,正行之间,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

宋江见了,心疑作怪。

又听的前军喝采。

使人去问缘由,飞马回报,原来是浪子燕青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

却才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雁。

因此诸将惊讶不已。

宋江都唤燕青飞马前来。

这燕青头戴着白范阳遮尘毡笠儿,身穿着鹅黄纻丝衲袄,骑一疋五明红沙马,弯弓插箭,飞马而来。

背后马上,捎带死雁数只,来见宋江。

下马离鞍,立在一边。

宋公明问道:‘恰才你射雁来?’

燕青答道:‘小弟初学弓箭,见空中群雁而来,无意射之。不想箭箭皆中。误射了十数只雁。’

宋江道:“为军的人学射弓箭,是本等的事。射的亲,是你能处。

我想宾鸿避寒,离了天山,衔芦度关,趁江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

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

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

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

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

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

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

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

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

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

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

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失了几个。

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

燕青默默无语,悔罪不及。

宋江有感于心,在马上口占一首诗道: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宋江吟诗罢,不觉自己心中凄惨,睹物伤情。

当晚屯兵于双林渡口。

宋江在帐中,因复感欢燕青射雁之事,心中纳闷。

叫取过纸笔,作词一首: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的想思一点。

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嘹呖忧愁鸣咽,恨江渚难留恋。

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

宋江写毕,递与吴用、公孙胜看。

词中之意,甚是有悲哀忧戚之思。

宋江心中郁郁不乐。

当夜吴用等设酒备肴,饮酌尽醉方休。

次早天明,俱各上马,望南而行。

路上行程,正值暮冬,景物凄凉。

宋江于路,此心终有所感。

不则一日,回到京师。

屯驻军马于陈桥驿,听候圣旨。

且说先是陈安抚并侯参谋中军人马入城,已将宋江等功劳奏闻天子。

报说宋先锋等诸将兵马,班师回京,已到关外。

陈安抚前来启奏,说宋江等诸将,征战劳苦之事。

天子闻奏,大加称赞。

陈瓘、侯蒙、罗戩各封升官爵,钦赏银两段疋。

传下圣旨,命黄门侍郎,宣宋江等面君朝见,都教披挂入城。

有诗为证:

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

纵横千万里,谈笑却还乡。

且说宋江等从将一百八人,遵奉圣旨,本身披挂,戎装革带,顶盔挂甲,身穿锦袄,悬带金银牌面,从东华门而入,都至文德殿,朝见天子。

拜舞起居,山呼万岁。

皇上看了宋江等众将英雄,尽是锦袍金带。

惟有吴用、公孙胜、鲁智深、武松身着本身服色。

天子圣意大喜。

乃曰:“寡人多知卿等征进劳苦,剿寇用心,中伤者多,寡人甚为忧戚。”

宋江再拜奏道:“托圣上洪福齐天,臣等众将虽有金伤,俱各无事。

今元凶授首,淮西平定,实陛下威德所致。

臣等保劳之有!”

再拜称谢。

奏道:“臣等奉旨,将王庆献俘阙下,候旨定夺。”

天子降旨,着法司会官,将王庆凌迟处决。

宋江将萧嘉穗用奇计克复城池,保全生灵,有功不伐,超然高举。

天子称奖道:“皆卿等忠诚感动。”

命省院官访取萧嘉穗,赴京擢用。

宋江叩头称谢。

那些省院官,那个肯替朝廷出力,访问贤良。

此是后话。

是日,天子特命省院等官计议封爵。

太师蔡京、枢密童贯商议奏道:“目今天下尚未静平,不可升迁。

且加宋江为保义郎,带御器械,正受皇城使。

副先锋卢俊义加为宣武郎,带御器械,行营团练使。

吴用等三十四员,加封为正将军。

朱武等七十二员,加封为偏将军。

支给金银,赏赐三军人等。”

天子准奏,仍敕与省院众官,加封爵禄,与宋江等支给赏赐。

宋江等就于文德殿顿首谢恩。

天子命光禄寺在设御宴。

怎见的好宴?但见:

香焚宝鼎,花插金瓶。

挂虾须织锦帘栊,悬翡翠销金帐幕。

武英宫里,屏帏画舞鹤飞鸾。

文德殿中,御座描盘龙走凤。

屏开孔雀,列华筵君臣共乐。

褥隐芙蓉,设御宴文武同欢。

珊瑚碟仙桃异果,玳瑁盘凤髓龙肝。

鳞鳞脍切银丝,细细茶烹玉蕊。

七珍嵌箸,好似碧玉琉璃。

八宝装匙,有如红丝玛璃。

玻璃碗满泛马乳羊羔,琥珀杯浅酌瑶池玉液。

合殿金花翠叶,满筵锦绣绮罗。

仙音院听唱新词,教坊司吹弹歌曲。

几多食味烹金鼎,无限香醪泻玉壶。

黄金殿上,君王亲赐紫霞杯。

白玉阶前,臣子承恩沾御酒。

将军边塞久劳心,今日班师朝圣主。

佳人齐贺升平曲,画鼓频敲得胜回。

当日天子亲赐御宴已罢,钦赏宋江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疋。

卢俊义等赏赐,尽于内府关支。

宋江与众将谢恩已罢,尽出宫禁,都到西华门外,上马回营。

一行众将,出的城来,直至行营安歇,听候朝廷委用。

当日法司奉旨会官,写了犯由牌,打开囚车,取出王庆,判了“剐”字,拥到市曹。

看的人压肩叠背。

也有唾骂的,也有嗟叹的。

那王庆的父王砉,及前妻丈人等诸亲眷属,已于王庆初反时,收捕诛夷殆尽。

今日只有王庆一个,簇拥在刀剑林中,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枪刀排白雪,皂纛展乌云。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

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

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列。

看的人都道:

此是恶人榜样,到底骈首戕身。

若非犯着十恶,如何受此极刑。

当下监斩官将王庆处决了当,枭首施行,不在话下。

再说宋江众人受恩回营。

次日,只见公孙胜直至行营中军帐内,与宋江等众人打了稽首,便禀宋江道:

“向日本师罗真人嘱付小道,已曾预禀仁兄,令小道送兄长还京师毕日,便回山中学道。

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亦难久处。

就今拜别仁兄,辞了众位,即今日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宋江见公孙胜说起前言,不敢翻悔,潸然泪下。

便对公孙胜道:

“我想昔日弟兄相聚,如花方开。

今日弟兄分别,如花零落。

吾虽不敢负汝前言,中心岂忍分别!”

公孙胜道:

“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贫道寡情薄意。

今来仁兄功成名遂,此去非贫道所趋,仁兄只得曲允。”

宋江再四挽留不住,便乃设一筵宴,令众弟兄相别。

筵上举杯,众皆叹息,人人洒泪。

各以金帛相赆。

公孙胜推却不受。

众弟兄只顾打拴在包里。

次日,众皆相别。

公孙胜穿上麻鞋,背了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

宋江连日思忆,泪如雨下,郁郁不乐。

有诗为证:

数年相与建奇功,斡运玄机妙莫穷。

一旦浩然思旧隐,飘然长往入山中。”

时下又值正旦节相近,诸官准备朝贺。

蔡太师恐宋江人等都来朝贺,天子见之,必当重用,随即奏闻天子,降下圣旨,使人当住。

只教宋江、卢俊义两个有职人员,随班朝贺。

其余出征官员,俱系白身,恐有惊御,尽皆免礼。

是日正旦,天子设朝,百官朝贺。

宋江、卢俊义俱各公服,都在待漏院伺候早朝,随班行礼。

天子殿上簪缨玉带,文武大臣。

是日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罢。

宋江、卢俊义随班拜罢,于两班侍下,不能上殿。

仰观殿上玉簪珠履,紫绶金章,往来称觞献寿。

自天明直至午牌,方始得沾谢恩御酒。

百官朝散,天子驾起。

宋江、卢俊义出内,卸了公服幞头,上马回营,面有愁颜赧色。

吴用等接着。

众将见宋江面带忧容,心闷不乐,都来贺节。

百余人拜罢,立于两边。

宋江低首不语。

吴用问道:

“兄长今日朝贺天子回来,何以愁闷?”

宋江叹口气道:

“想我生来八字浅薄,年命蹇滞。

破辽平寇,东征西讨,受了许多劳苦,今日连累众弟兄无功。

我自职小官微,因此愁闷。”

吴用答道:

“兄长既知造化未通,何故不乐。

万事分定,不必多忧。”

黑旋风李逵道:

“哥哥好没寻思!当初在梁山泊里,不受一个的气。

却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讨得招安了,却惹烦恼!

放着兄弟们都在这里,再上梁山泊去,却不快活!”

宋江大喝道:

“这黑禽兽又来无礼!如今做了国家臣子,都是朝廷良臣。

你这厮不省得道理,反心尚兀自未除!”

李逵又应道:

“哥哥不听我说,明朝有的气受里!”

众人都笑。

且捧酒与宋江添寿。

是日,只饮到二更,各自散了。

次日,引十数骑马入城,到宿太尉、赵枢密并省院官各处贺节。

往来城中,观看者甚众。

就里有人对蔡京说知此事。

次日奏过天子,传旨教省院出榜禁约,于各城门上张挂。

但凡一应有出征官员,将军头目,许于城外下营屯紥,听候调遣。

非奉上司明文呼唤,不许擅自入城。

如违定依军令拟罪施行。

差人赍榜,迳来陈桥门外张挂榜文。

有人看了,迳来报知宋江。

宋江转添愁闷。

众将得知,亦皆焦燥,尽有反心。

只碍宋江一个。

且说水军头领特地来请军师吴用商议事务。

吴用去到船中,见了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俱对军师说道:

“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

俺哥哥破了大辽,剿灭田虎,如今又平了王庆。

止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赏我等众人。

如今倒出榜文。

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

我想那夥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

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

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

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

只是落草倒好。”

吴用道:

“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

你众人枉费了力。

箭头不发,努折箭杆。

自古蛇无头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张。

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才行得。

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

六个水军头领见吴用不敢主张,都做声不得。

吴用回至中军寨中来,与宋江闲话,计较军情。

便道:

“仁兄,往常千自由,百自在。

众多弟兄亦皆快活。

今来受了招安,为国家臣子,不想倒受拘束,不能任用。

弟兄产都有怨心。”

宋江听罢,失惊道:

“莫不谁在你行说甚来?”

吴用道:

“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古人云:‘富与贵人之所欲,贫与贱人之所恶。’

观形察色,见貌知情。”

宋江道:

“军师,若是有弟兄们但要异心,我当死于九泉,忠心不改!”

次日早起,会集诸将,商议军机。

大小人等都到帐前。

宋江开话道:

“俺是郓城小吏出身,又犯大罪。

托赖你众弟兄扶持,尊我为头。

今日得为臣子。

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虽然朝廷出榜禁治,理合如此。

汝诸将士,无故不得入城。

我等山间林下,卤莽军汉极多。

倘或因而惹事,必然以法治罪,却又坏了声名。

如今不许我等入城去,倒是幸事。

你们众人若嫌拘束,但有异心,先当斩我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

不然,吾亦无颜居世,必当自刎而死,一任你们自为。”

众人听了宋江之言,俱各垂泪,设誓而散。

有诗为证:

堪羡公明志操坚,矢心忠鲠少欹偏。

不知当日秦长脚,可愧黄泉自刎言。

宋江诸将,自此之后,无事也不入城。

看看上元节至,东京年倒,大张灯火,庆赏元宵。

诸路尽做灯火,于各衙门点放。

且说宋江营内浪子燕青,自与乐和商议:

如今东京点放华灯火戏,庆赏丰年。

今上天子与民同乐。

我两个更换些衣服,潜地入城,看了便回。

只见有人说道:你们看灯,也带挈我则个!

燕青看见,却是黑旋风李逵。

李逵道:你们瞒着我商量看灯,我已听了多时。

燕青道:和你去不打紧,只吃你性子不好,必要惹出事来。

见今省院出榜,禁治我们,不许入城。

倘或和你入城去看灯,惹出事端,正中了他省院之计。

李逵道:我今番再不惹事便了。

都依着你行。

燕青道:明日换了衣巾,都打扮做客人相似,和你入城去。

李逵大喜。

次日,都打扮做客人,伺候燕青,同入城去。

不期乐和潜与时迁先入城去了。

燕青洒脱不开,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灯。

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

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

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

李逵定要入去。

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评话。

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

当时有云长左臂中箭,箭毒入骨,医人华陀道:

若要此疾毒消,可立一铜柱,上置铁环,将臂膊穿将过去,用索拴牢。

割开皮肉,去骨三分,除却箭毒。

却用油线缝拢,外用敷药贴了,内用长托之剂。

不过半月,可以平复如初。

因此极难治疗。

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只手!不用铜柱铁环,只此便割何妨。

随即叫取棋盘,与客奕棋。

伸起左臂,命华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对客谈笑自若。

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

众人失惊,都看李逵。

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构栏瓦舍,如何使的大惊小怪这等叫!

李逵道:说到这里,不由人不喝采。

燕青拖了李逵便走。

两个离了桑家瓦,转过串道,只见一个汉子飞砖掷瓦,去打一户人家。

那人家道: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散了二次,不肯还钱,颠倒打我屋里!

黑旋风听了,路见不平,便要去劝。

燕青务死抱住。

李逵睁着双眼,要和他厮打的意思。

那汉子便道:俺自和他有帐讨钱,干你甚事。

即日要跟张招讨下江南出征去,你休惹我。

到那里去也是死。

要打,便和你厮打。

死在这里,也得一口好棺材。

李逵道:却是什么下江南?不曾听的点军调将。

燕青且劝开了闹。

两个厮挽着,转出串道。

离了小巷,见一个小小茶肆。

两个入去里面,寻付座头坐了吃茶。

对席有个老者,便请会茶,闲口论闲话。

燕青道:请问丈丈,却才巷口一个军汉厮打。

他说道要跟张招讨下江南,早晚要去出征。

请问端的那里去出征?

那老人道:客人原来不知。

如今江南草寇方腊反了,占了八州二十五县。

从睦州起直至润州,自号为一国。

早晚来打扬州。

因此朝廷已差下张招讨、刘都督去剿捕。

燕青、李逵听了这话,慌忙还了茶钱,离了小巷,迳奔出城,回到营中,来见军师吴学究,报知此事。

吴用见说,心中大喜。

来对宋先锋说知:江南方腊造反,朝廷已遣张招讨领兵。

宋江听了道:我等军马诸将,闲居在此,甚是不宜。

不若使人去告知宿太尉,令其于天子前保奏,我等情愿起兵前去征进。

当时会集诸将商议,尽皆欢喜。

有诗为证:

屏迹行营思不胜,相携城内看花灯。

偶从茶肆传消息,虎噬狼吞事又兴。

次日,宋江换了些衣服,带领燕青,自来说此一事。

迳入城中,直至太尉府前下马。

正值太尉在府,令人传报。

太尉闻知,即忙教请进。

宋江来到堂上,再拜起居。

宿太尉道:将军何事更衣而来?

宋江禀道:近因省院出榜,但凡出征官军,非奉呼唤,不敢擅自入城。

今日小将私步至此,上告恩相。

听的江南方腊造反,占据州郡,擅改年号,侵至润州,早晚渡江,来打扬州。

宋江等人马久闲在此,屯紥不宜。

某等情愿部领兵马,前去征剿,尽忠报国。

望恩相于天子前题奏则个。

宿太尉听了,大喜道:将军之言,正合吾意。

此乃为国为民之盛事。

下官当以一力保奏,有何不可。

将军请回。

来早宿某具本奏闻天子,必当重用。

宋江辞了太尉,自回营寨,与众弟兄说知。

却说宿太尉次日早朝入内,见天子在披香殿与百官文武计事,正说江南方腊作耗,占据八州二十五县,改年建号,如此作反,自霸称尊。目今早晚,兵犯扬州。

天子乃曰:‘已命张招讨、刘光世征进,未见次第。’宿太尉越班奏曰:‘想此草寇既成大患,陛下已遣张总兵、刘都督,再差征西得胜宋先锋,这两支军马为前部,可去剿除,必干大功。’天子闻奏大喜。’卿之所言,正合朕意。’急令使臣宣省院官听圣旨。

当下张招讨,从、耿二参谋,亦行保奏,要调宋江这一干人马为前部先锋。省院官到殿,领了圣旨,随即宣取宋先锋、卢先锋,直到披香殿下,朝见天子。

拜舞已毕,天子降敕,封宋江为平南都总管,征讨方腊正先锋,封卢俊义为兵马副总管,平南副先锋,各赐金带一条,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骑,采段二十五表里。

其余正偏将佐,各赐段疋银两。待有功次,照名升赏,加受官爵。三军头目,给赐银两。都就于内府关支,定限目下,出师起行。

宋江、卢俊义领了圣旨,就辞了天子。皇上乃曰:‘卿等数内有个能镌玉石印信金大坚,又有个能识良马皇甫端。留此二人,驾前听用。’宋江、卢俊义承旨再拜,仰睹天颜,谢恩出内,上马回营。

宋江、卢俊义两个,在马上欢喜,并马而行。出的城来,只见街市上一个汉子,手里登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

宋江见了,却不识的。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乃作诗一首:
‘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处谩徒劳。’

宋江在马上与卢俊义笑道:‘这胡敲正比着我和你。空有冲天的本事,无人提挈,何能振响。’叫左右取些碎银,赏了调胡敲的自去。

两个并马闲话。宋江余意不尽,在马上再作诗一首:‘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若是无人提挈处,到头终久没声名。’

卢俊义道:‘兄长何故发此言?据我等胸中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无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宋江道:‘贤弟差矣。我等若非宿太尉一力保奏,如何能勾天子重用,声名冠世,为人不可忘本。’卢俊义自觉失言,不敢回话。

两个回到营寨,升帐而坐。当时会集诸将,除女将琼英因怀孕染病留下东京,着叶清夫妇伏侍,请医调治外,其余将佐,尽教收拾鞍马衣甲,准备起身,征讨方腊。

后来琼英病痊,弥月产下一个面方耳大的儿子,取名叫做张节。次后闻得丈夫被贼将厉天闰杀死于独松关,琼英哀恸昏绝,随即同叶清夫妇,亲自到独松关,扶柩到张清故乡彰德府安葬。

叶清又因病故。琼英同安氏老妪,苦守孤儿。张节长大,跟吴玠大败金兀术于和尚原,杀得兀术亟鬄须髯而遁。

因此张节得封官爵,归家养母,以终天年。奏请表扬其母贞节。此是琼英等贞节孝义的结果。

话休絮繁。再说宋江于奉诏讨方腊的次日,于内府关到赏赐段疋银两,分俵诸将,给散三军头目,便就起送金大坚、皇甫端去御前听用。

宋江一面调拨战船先行,着令水军头领,自去整顿篙橹风帆,撑驾望大江进发。

传令与马军头领,整顿弓箭枪刀,衣袍铠甲,水陆并进,船骑同行,收拾起程。

只见蔡太师差府干到营,索要圣手书生萧让。

次日,王都尉自来,问宋江求要铁叫子乐和。’闻此人善能歌唱,要他府里使令。’宋江只得依允。

随即又起送了二人去讫。宋江自此去了五个弟兄心中好生郁郁不乐。

当与卢俊义计议定了,号令诸军,准备出师。

却说这江南方腊,造反已久,即渐而成,不想弄到许大事业。

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边净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

以此向人道他有天子福分。因而造反。

就清溪县内,帮源洞中,起造宝殿,内苑宫阙。

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宫。仍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一应大臣。

睦州即今时建德,宋改为严州。

歙州即今时婺源,宋改为徽州。

这方腊直从这里,占到润州,今镇江是也。

共该八州二十五县。

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

那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下。

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

方腊自为国主。

仍设三省六部台院等官,非同小可,不比啸聚山林之辈。

原来方腊上应天书,《推背图》上道:‘自是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那十千乃万也,头加一点,乃方字也。

冬尽乃腊也。

称尊者,乃南面为君也。

正应方腊二字,占据江南八郡。

又比辽国差多少来去。

再说宋江选日出师,相辞了省院诸官。

当有宿太尉、赵枢密,亲来送行,赏劳三军。

水军头领已把战船从泗水入淮河,望淮安军坝,俱到扬州取齐。

宋江、卢俊义谢了宿太尉、赵枢密,。

将军马分作五起,取旱路投扬州来。

于路无话。

前军已到淮安县屯紥。

当有本州官员,置筵设席,等接宋先锋到来,请进城中管待。

诉说:‘方腊贼兵浩大,不可轻敌。前面便是扬子大江。九千三百余里,奔流入海,此是江南第一个险隘去处。隔江却是润州。如今是方腊手下枢密吕师囊,并十二个统制官守把住江岸。若不得润州为家,难以抵敌。’

宋江听了,便请军师吴用计较良策。

即目前大江拦截,作何可渡?破辽国时,都是旱路。水军头领,不曾建的功劳。今次要渡江南,须用水军船只向前。

吴用道:‘扬子江中有金焦二山,靠着润州城郭。可叫几个弟兄,前去探路,打听隔江消息。用何船只,可以渡江?’

宋江传令,教唤水军头领,前来听令。

你众弟兄,谁人与我先去探路,打听隔江消息?用何良策,可以进兵?

只见帐下转过四员战将,尽皆愿往。

不是这几个人来探路,有分教:横尸似北固山高,流血染扬子江赤。

润州城内,直须鬼哭神嚎;金山寺中,从使天翻地覆。

直教大军飞渡乌龙岭,战舰平吞白雁滩。

毕竟宋江军马怎地去收方腊?且听下回分解。

此一回内,辞别归山三员将佐(内有河北降将二员):

公孙胜,乔道清,马灵。

京师留下六员将佐(内有河北降将二员):

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琼英,叶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译文

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

话说当下宋江问降将胡俊,有何计策,去取东川、安德两处城池。

胡俊道:‘东川城中守将,是小将的兄弟胡显。小将蒙李将军不杀之恩,愿往东川招兄弟胡显来降。剩下安德孤城,亦将不战而自降矣。’宋江大喜,仍令李俊同去。

一面调遣将士,提兵分投去招抚所属未复州县;一面差戴宗赍表申奏朝廷,请旨定夺,并领文申呈陈安抚,及上宿太尉书札。

宋江令将士到王庆宫中,搜掳了金珠细软,珍宝玉帛。将违禁的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尽行烧毁。

又差人到云安,教张横等将违禁行宫器仗等项,亦皆烧毁。

却说戴宗先将申文到荆南,申呈陈安抚。陈安抚也写了表文,一同上达。

戴宗到东京,将书札投递宿太尉,并送礼物。宿太尉将表进呈御览。徽宗皇帝龙颜大喜,即时降下圣旨,行到淮西,将反贼王庆解赴东京,候旨处决。

其余擒下伪妃、伪官等众从贼,都就淮西市曹处斩,枭示施行。

淮西百姓遭王庆暴虐,准留兵饷若干,计户给散,以赡穷民。

其阵亡有功降将,俱从厚赠荫。

淮西各州县所缺正佐官员,速推补赴任交代。

各州官多有先行被贼协从,以后归正者,都着陈瓘分别事情轻重,便宜处分。

其征讨有功正偏将佐,俱俟还京之日,论功升赏。

敕命一下,戴宗先来报知。

那陈安抚等,已都到南丰城中了。

那时胡俊已是招降了兄弟胡显,将东川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那安德州贼人,望风归降。

云安、东川、安德三处,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皆李俊之功。

王庆占据的八郡八十六州县,都收复了。

自戴宗从东京回到南丰十余日,天使捧诏书驰驿到来。

陈安抚与各官接了圣旨,一一奉行。

次早,天使还京。

陈瓘令监中取出段氏、李助及一行叛逆从贼,判了斩字,推出南丰市曹处斩。

将首级各门枭示讫。

段三娘从小不循闺训,自家择配,做下迷天大罪,如今身首异处,又连累了若干眷属。

其父段太公先死于房山寨。

话不絮繁,却说陈安抚、宋先锋,标录李俊、胡俊、琼英、孙安功次,出榜去各处招抚,以安百姓。

八十六州县,复见天日,复为良民。

其余随从贼徒,不伤人者,拨还产业,复为乡民。

西京守将乔道清、马灵,已有新官到任,次第都到南丰。

各州县正佐贰官,陆续都到。

李俊、二张、三阮、二童已将州务交代,尽到南丰相叙。

陈安抚众官及宋江以下一百单八个头领,及河北降将,都在南丰,设太平宴,庆贺众将官僚,赏劳三军将佐。

宋江教公孙胜、乔道清主持醮事,打了七日七夜醮事,超度阵亡军将,及淮西屈死冤魂。

醮事方完,忽报孙安患暴疾卒于营中。

宋江悲悼不已,以礼殡殓,葬于龙门山侧。

乔道清因孙安死了,十分痛哭,对宋江说道:‘孙安与贫道同乡,又与贫道最厚。他为父报仇,因而犯罪,陷身于贼。蒙先锋收录他,指望日后有个结果。不意他中道而死。贫道得蒙先锋收录,亦是他来指迷。今日他死,贫道何以为情!乔某蒙二位先生厚恩,铭心镂骨,终难补报。愿乞骸骨归田野,以延残喘。’

马灵见乔道清要去,也来拜辞宋江:‘恳求先锋允放马某,与乔法师同往。’宋江听说,惨然不乐。

因二人坚意要去,十分挽留不住,宋江只得允放。

乃置酒饯别。

公孙胜在傍,只不做声。

乔道清、马灵拜辞了宋江、公孙胜,又去拜徉了陈安抚。

二人飘然去了。

后来乔道清、马灵都到罗真人处从师学道,以终天年。

陈安抚招抚赈济淮西诸郡军民已毕。

那淮西乃淮渎之西,因此宋人叫宛州、南丰等处是淮西。

陈安抚传令教先锋头目收拾朝京。

军令传下,宋江一面先发中军军马,护送陈安抚、侯参谋、罗武谕起行,一面着令水军头领乘驾船只,从水路先回东京,驻札听调。

宋江教萧让撰文,金大坚镌石勒碑,以记其事,立石于南丰城东龙门山下。

至今古迹尚存。

降将胡俊、胡显置酒饯别宋先锋。

后来宋江入朝,将胡俊、胡显反邪归正,招降二城之功,奏过天子。

特授胡俊、胡显为东川水军团练之职。

此是后话。

当下宋江将兵马分作五起进发,克日起行。

军士除留下各州县镇守外,其间亦有乞归田里者。

见今兵马共十余万,离了南丰,取路望东京来。

军有纪律,所过地方,秋毫无犯。

百姓香花灯烛价拜送。

在路行了数日,五军前进,到一个去处,地名双林渡。

宋江在马上,正行之间,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

宋江见了,心疑作怪。

又听的前军喝采。

使人去问缘由,飞马回报,原来是浪子燕青初学弓箭,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

却才须臾之间,射下十数只鸿雁。

因此诸将惊讶不已。

宋江都唤燕青飞马前来。

这燕青头戴着白范阳遮尘毡笠儿,身穿着鹅黄纻丝衲袄,骑一疋五明红沙马,弯弓插箭,飞马而来。

背后马上,捎带死雁数只,来见宋江。

下马离鞍,立在一边。

宋公明问道:‘恰才你射雁来?’

燕青答道:‘小弟初学弓箭,见空中群雁而来,无意射之。不想箭箭皆中。误射了十数只雁。’

宋江说:‘当兵的人学习射箭,是应该做的事情。射得准,是你能做的。我想那些鸿雁为了躲避寒冷,离开了天山,嘴里衔着芦苇,飞过关口,到江南温暖的地区寻找食物,等到初春才回来。这些鸿雁是有仁义的鸟,有时几十只,有时三五十只,相互谦让。地位高的在前,地位低的在后,依次飞行,不会超越同伴。晚上休息时,也有轮流守望的。雄雁失去了雌雁,雌雁失去了雄雁,即使到死也不配对,但它们不失其意。这些鸟具备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美德。在空中远远看到死雁,都会有哀鸣的意思。失去伴侣的孤雁,并不会侵犯别人,这是仁。一旦失去雌雄配对,即使死了也不配对,这是义。依次飞行,不超越前后,这是礼。预先避开鹰雕,嘴里衔着芦苇过关,这是智。秋天向南,春天向北,不超越季节而来,这是信。这些鸟五种美德都具备,怎么忍心伤害它们呢?天上的鸿雁群,相互呼唤而过,就像我们这些兄弟一样。你却射了那几只,就像我们兄弟中失去了几个一样。大家心里会怎么想呢?兄弟,以后不要再伤害这种有礼义的鸟了。’燕青默默无言,悔恨不已。宋江心中有所感触,在马上吟了一首诗: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宋江吟完诗,心中不禁感到凄凉,看到这些情景也感到悲伤。当晚军队驻扎在双林渡口。宋江在帐中,因为再次想起燕青射雁的事情,心中感到困惑。他叫人拿来纸笔,写了一首词: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草枯沙净,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的想思一点。暮日空濠,晓烟古堑,诉不尽许多哀怨。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嘹呖忧愁鸣咽,恨江渚难留恋。请观他春昼归来,画梁双燕。’宋江写完后,递给吴用、公孙胜看。词中充满了悲哀和忧伤的情感。宋江心中闷闷不乐。当天晚上,吴用等人设宴款待,大家喝得尽兴才罢。第二天一早,大家都骑马向南行进。路上正值寒冬,景色凄凉。宋江在路上,心中始终有所感触。过了几天,回到了京师。军队驻扎在陈桥驿,等待圣旨。

先前,陈安抚和侯参谋率领的军队已经进城,已经将宋江等人的功劳报告给天子。报告说宋先锋等将领的军队,已经班师回京,已经到达关外。陈安抚前来启奏,说宋江等将领,在征战中劳苦的事。天子听后,大加赞扬。陈瓘、侯蒙、罗戩各自被封官加爵,赏赐了银两和布匹。下旨命令黄门侍郎,宣宋江等人面见天子,都让他们穿上铠甲入城。有诗为证:
‘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纵横千万里,谈笑却还乡。’
宋江等一百零八人将领,遵照圣旨,自己穿上铠甲,穿上战袍,戴上头盔,挂着金银牌,从东华门进入,都到文德殿,朝见天子。拜舞起居,高呼万岁。皇上看到宋江等众将英雄,都穿着锦袍金带。只有吴用、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穿着自己的衣服。天子非常高兴。说:‘我多知道你们征战的劳苦,剿灭敌人的用心,受伤的人很多,我非常担忧。’宋江再次拜谢上奏说:‘托圣上洪福,我们虽然有金疮,但都无大碍。现在元凶已经被消灭,淮西已经平定,这都是陛下威德的结果。我们保证这是我们的功劳!’再次拜谢。上奏说:‘我们奉旨,将王庆献俘给陛下,等待旨意定夺。’天子降旨,让法司会官,将王庆处以凌迟之刑。宋江用奇计攻下城池,保全了百姓,有功不居,超然独立。天子称赞说:‘都是你们的忠诚感动了。’命令省院官寻找萧嘉穗,到京师提拔任用。宋江叩头感谢。那些省院官,没有人愿意替朝廷出力,寻找贤良。这是后来的事情。

那天,天子特别命令省院等官员商议封爵。太师蔡京、枢密使童贯商议上奏说:‘现在天下还没有完全平定,不可以升迁。暂且将宋江封为保义郎,携带御用武器,担任皇城使。副先锋卢俊义封为宣武郎,携带御用武器,担任行营团练使。吴用等三十四人,封为正将军。朱武等七十二人,封为偏将军。发放金银,赏赐三军士兵。’天子同意了他们的奏请,仍然命令省院众官,加封爵禄,给宋江等人发放赏赐。宋江等在文德殿叩首感谢皇恩。天子命令光禄寺设宴。宴席非常丰盛:
‘香炉里焚着宝鼎的香,花瓶里插着金色的花。挂着用虾须编织的锦缎帘子,挂着用翡翠装饰的销金帐幕。武英宫里,屏风上画着舞鹤飞鸾。文德殿中,御座上描绘着盘龙走凤。屏风展开,孔雀列队,华筵上君臣共乐。床榻下隐藏着芙蓉,御宴上文武同欢。珊瑚碟里盛着仙桃和异果,玳瑁盘里盛着凤髓和龙肝。切好的细丝鱼脍,细细的茶烹着玉蕊。七珍嵌在筷子中,像碧玉琉璃一样。八宝装在勺子里,像红丝玛瑙一样。玻璃碗里盛满了马乳羊羔,琥珀杯里浅酌着瑶池玉液。整个大殿里金花翠叶,满席都是锦绣绮罗。仙音院里听着新词,教坊司里吹弹着歌曲。多少美食在金鼎中烹制,无限的香酒在玉壶中倒出。黄金殿上,君王亲自赐予紫霞杯。白玉阶前,臣子承恩沾染御酒。将军们在边塞辛勤劳作,今天班师回朝见圣主。佳人齐唱升平曲,画鼓频敲胜利回。’当天天子亲自赐予宋江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匹。卢俊义等人的赏赐,都在内府发放。宋江与众将感谢皇恩后,都出了宫禁,到西华门外,上马回营。一行众将,出了城,一直回到行营安顿下来,等待朝廷的委派。

当天,法司奉旨会官,写了犯由牌,打开囚车,取出王庆,判处‘剐’字,押到市曹。看的人肩并肩,人山人海。有的唾骂,有的叹息。王庆的父亲王砉,以及前妻的丈人等亲戚,在王庆初反时,已经被捕杀殆尽。今天只有王庆一个人,被簇拥在刀剑林中,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枪刀排成白色,黑旗展开像乌云。刽子手叫起恶杀,正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口。读完犯由,按照法律进行凌迟处决。看的人都说道:‘这是恶人的榜样,最终也是这样被杀头的。如果不是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行,怎么会受到这样的极刑。’当下监斩官将王庆处决了,枭首示众,此事不再细说。

再说宋江和他的众人都受到了恩惠回到了营地。第二天,只见公孙胜来到行营的中军帐内,向宋江等人行了一礼,便对宋江说:“以前我的师傅罗真人嘱咐我,已经预先通知了您,让我送您回京师后,我就回山里继续修炼。如今您功成名就,我也难以在这里久留。今天我拜别您,辞别各位,今天就要回山里去,跟随师傅修炼,照顾老母亲,直到终老。”宋江听公孙胜提到这些话,不敢反悔,眼泪汪汪。就对公孙胜说:“我想起昔日我们兄弟相聚,就像花儿刚刚开放。如今我们兄弟分别,就像花儿凋零。我虽然不敢违背您的话,但心中怎么忍心分别!”公孙胜说:“如果我在半路上抛弃了您,那就是我情意薄。如今您功成名就,这是我不能继续跟随的原因,您只能答应我的请求。”宋江多次挽留也留不住,就设了一席宴,让众兄弟告别。宴会上举杯,大家都叹息,个个都流泪。大家纷纷拿出金银绸缎作为礼物。公孙胜推辞不接受。众兄弟只好把礼物包在包裹里。第二天,大家告别。公孙胜穿上草鞋,背起包裹,行了一礼,向北出发了。宋江连续几天思念不已,泪如雨下,闷闷不乐。有诗为证:

数年相与建奇功,斡运玄机妙莫穷。一旦浩然思旧隐,飘然长往入山中。

现在又快到正月初一了,各位官员都在准备朝贺。蔡太师担心宋江等人都会来朝贺,如果天子见到他们,一定会重用他们,于是他奏报天子,天子降下圣旨,派人阻止。只让宋江和卢俊义两个有官职的人随班朝贺。其余出征的官员都是平民,担心会有惊扰天子的情况,都免了礼。那天正月初一,天子设朝,百官朝贺。宋江和卢俊义都穿着公服,都在待漏院等待早朝,随班行礼。天子在紫宸殿上,文武大臣都在。那天天子坐在紫宸殿上,接受百官的朝贺。宋江和卢俊义随班拜过,站在两班侍从下面,不能上殿。抬头看着殿上的玉簪珠履,紫绶金章,人们往来敬酒祝寿。从天亮到中午,才得以沾染御酒。百官朝散,天子起身。宋江和卢俊义出宫,脱下公服和头巾,上马回营,面带愁容。吴用等人迎接他们。

众将看到宋江面带忧容,心情沉重,都来祝贺节日。百余人行礼后,站在两边。宋江低头不语。吴用问道:“兄长今天朝贺天子回来,为什么如此忧愁?”宋江叹了口气说:“我想我生来命运不好,年运不济。破辽平寇,东征西讨,受了很多苦,今天却连累众兄弟无功。我自认为官职小,因此感到忧愁。”吴用回答说:“兄长既然知道命运不好,为什么还不高兴。万事都是注定的,不必过分忧虑。”黑旋风李逵说:“哥哥,你真是不想明白!当初我们在梁山泊,不受任何人的气。如今既要招安,又要招安,招安之后,却带来了烦恼!放着这么多兄弟在这里,再上梁山泊去,不是更快乐吗?”宋江大声喝道:“你这个黑禽兽又来无礼!如今我们已经是朝廷的臣子,都是朝廷的良臣。你不懂道理,反心还未消除!”李逵又回答说:“哥哥不听我说,明天就会有气受了!”众人都笑了。于是他们拿起酒来为宋江祝寿。那天,只喝到二更,各自散了。

次日,宋江带着十几个骑兵进城,到宿太尉、赵枢密和省院官等处祝贺节日。在城中往来,观看的人很多。其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蔡京。次日,蔡京奏报天子,天子下令省院出榜禁约,在各城门上张贴。所有出征的官员和将领,都允许在城外扎营,等候调遣。除非有上司的明确命令,否则不允许擅自入城。如果违反规定,将按照军令处罚。派人带着榜文,直接到陈桥门外张贴。有人看了,直接来报告宋江。宋江更加忧愁。众将得知,也都非常烦躁,都有反叛的心思。只是碍于宋江一个人。

水军头领特地来请军师吴用商议事务。吴用来到船上,见了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兄弟,他们都对军师说:“朝廷失信,奸臣当道,堵塞了贤才的道路。我们的哥哥破了大辽,剿灭了田虎,如今又平定了王庆。只得到了一个皇城使的职位,却未曾升赏我们众人。如今反而出了榜文,禁止我们入城。我想那些奸臣,渐渐的想要拆散我们兄弟,分别调开。现在请军师自己拿个主张。和哥哥商量,他肯定不会同意。就在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为寇倒好。

吴用说:“宋公明兄长肯定不会同意。你们大家白费力气了。箭不发,箭杆也会折断。自古说蛇无头不行,我怎么能自作主张。这话必须是哥哥同意了,才能行动。如果他不同意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六个水军头领见吴用不敢做主张,都无话可说。吴用回到中军寨中,和宋江闲聊,商量军情。便说:“仁兄,往常我们自由自在,众兄弟都很快乐。如今我们受了招安,成为了国家的臣子,没想到反而受到拘束,不能自由行动。众兄弟都有怨言。”宋江听后,大惊道:“难道有人在你那里说了什么吗?”吴用说:“这是人之常情,不必多说。古人说:‘富与贵是人们所追求的,贫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观察他们的神色,了解他们的心思。”宋江说:“军师,如果有兄弟们要叛变,我宁愿死在九泉之下,忠诚的心永远不会改变!”

次日早上,召集众将,商议军机。大小将领都到帐前。宋江开口说道:“我是郓城的小吏出身,又犯了罪。承蒙众兄弟扶持,让我成为首领。如今我成为了臣子。自古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虽然朝廷出了榜文禁止,这是应该的。你们这些将士,无故不得入城。我们在山野之间,都是粗鲁的军人。如果因此惹出事端,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样就会坏了名声。如今不允许我们入城,反而是件好事。你们如果觉得拘束,如果有异心,先斩我的首级,然后你们自己去行动。不然,我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必定会自刎而死,任凭你们自行其是。”众人听了宋江的话,都流下了眼泪,发誓而散。有诗为证:

堪羡公明志操坚,矢心忠鲠少欹偏。不知当日秦长脚,可愧黄泉自刎言。

宋江和他的将领们从那以后,无论何时都不进入城内。眼看着上元节就要到了,东京城内年节气氛浓厚,到处张灯结彩,庆祝元宵节。各个地方都布置了灯火,在各衙门里放烟花。

且说宋江军营里的浪子燕青,和乐和商量说:“现在东京城正在放华灯和烟花,庆祝丰收年景。现在的皇帝和百姓一起欢乐。我们两个换上便装,悄悄进城,看个热闹就回来。”这时有人说道:“你们去看灯,也带上我!”燕青一看,原来是黑旋风李逵。李逵说:“你们瞒着我商量看灯,我已经听说了很久。”燕青说:“和你一起去没问题,只是你性子不好,可能会惹出麻烦。现在省院已经贴出告示,禁止我们入城。如果我们和你一起进城看灯,惹出事端,正好中了他们的计。”李逵说:“这次我再也不惹事了,都听你的。”燕青说:“明天我们换上便装,打扮成客人模样,和你一起进城。”李逵非常高兴。

第二天,他们换上便装,等着燕青,一起进城。没想到乐和和时迁已经偷偷进城了。燕青没办法,只能和李逵一起进城看灯。他们不敢从陈桥门进去,而是绕远路从封丘门进城。两人手挽着手,正往桑家瓦子走去。来到瓦子前,听到勾栏里锣声响起。李逵一定要进去。燕青只能和他挤进人群里,听上面说评书。正说到《三国志》里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当时关羽的左臂中箭,箭毒入骨,医生华佗说:“要想让箭毒消除,可以立一根铜柱,上面装上铁环,把臂膀穿过去,用绳子拴牢,割开皮肉,去掉三分骨头,清除箭毒。然后用线缝合,外面贴上药膏,里面用长托药剂。不过半个月,就能恢复原状。这是很难治疗的。”

关羽大笑说:“大丈夫死都不怕,何况只是一只手!不用铜柱铁环,就这样割不就行了。”随即叫人拿棋盘,和客人下棋。他伸出左臂,让华佗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对着客人谈笑风生。”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群中高声叫道:“这才是好汉!”众人惊慌失措,都看向李逵。燕青连忙拦住他:“李大哥,你怎么这么粗鲁!在勾栏瓦舍里,怎么能这样大声叫喊!”李逵说:“说到这里,让人不由得要喝彩。”燕青拉着李逵就走。

两人离开了桑家瓦子,转过一条小巷,看到一个汉子用砖头砸向一户人家。那家人说:“在这个太平盛世,为什么要打我!我已经还过两次债了,还不肯还钱,反而打我的房子!”黑旋风听了,路见不平,想要去劝架。燕青死死抱住他。李逵瞪大了眼睛,想要和他打架。那汉子说:“我自和他有账要讨钱,关你什么事。我马上要跟着张招讨去江南出征,你不要惹我。到那里去也是死。要打,就和我打。死在这里,也能有一口好棺材。”李逵说:“这是什么下江南?我没听说过点军调将。”燕青赶紧劝开了这场闹剧。两人手挽着手,走出小巷,来到一个小茶馆。两人进去坐下喝茶。对面有个老者,请他们喝茶,闲聊起来。燕青问:“请问老丈,刚才巷口一个军人打架,说他要去跟张招讨下江南,不久要去出征。请问他们要去哪里出征?”那老人说:“客人原来不知道。现在江南的草寇方腊造反了,占据了八州二十五县,从睦州一直到润州,自封为一国。不久就要攻打扬州。因此朝廷已经派遣张招讨和刘都督去征讨。”

燕青和李逵听了这话,急忙付了茶钱,离开了小巷,直接奔出城,回到军营,去见军师吴学究,报告了这件事。吴用听后,非常高兴。他来告诉宋先锋:“江南方腊造反,朝廷已经派遣张招讨领兵。”宋江听了说:“我们这些军队和将领,闲居在这里,实在是不合适。不如派人去告诉宿太尉,请他在皇帝面前为我们说好话,我们愿意领兵前去征讨。”当时召集众将领商议,大家都非常高兴。有诗为证:

屏迹行营思不胜,相携城内看花灯。偶从茶肆传消息,虎噬狼吞事又兴。

第二天,宋江换上衣服,带着燕青,亲自来说这件事。直接进城,来到太尉府前下马。正好太尉在府中,派人传报。太尉得知后,立刻让人请宋江进来。宋江来到堂上,再次行礼。宿太尉问:“将军为何换装而来?”宋江禀报说:“最近省院贴出告示,规定出征的官军,非经召唤,不得擅自入城。今天我私自前来,想向恩相禀报。听说江南方腊造反,占据了州郡,擅自更改年号,逼近润州,不久就要渡江攻打扬州。我们这些军队在这里久闲,驻扎不宜。我们愿意领兵前去征讨,尽忠报国。希望恩相能在皇帝面前为我们说好话。”宿太尉听了,非常高兴:“将军的话正合我意。这是为国为民的大事。我一定尽力保奏,没有问题。将军请回。明天我一定上奏皇帝,一定会重用将军。”宋江辞别太尉,回到军营,把这件事告诉了众兄弟。

宿太尉第二天一早去朝廷上朝,看到天子在披香殿和文武百官商议国家大事,正在讨论江南方腊叛乱的事情,他占领了八州二十五县,改年建号,如此造反,自称皇帝。现在,敌人早晚就要进攻扬州。天子说:‘我已经命令张招讨和刘光世出征,但还没有收到他们的消息。’宿太尉越级上奏说:‘这些草寇已经成为了大患,陛下已经派遣了张总兵和刘都督,再派征西得胜的宋先锋,这两支军队作为先锋,可以去剿灭他们,一定能立下大功。’天子听后非常高兴,说:‘你的话正合我意。’立刻命令使者传达圣旨给省院官员。当时张招讨和耿、二参谋也一起保奏,要求调宋江等人马为先锋。省院官员到殿上,领了圣旨,立刻宣召宋先锋和卢先锋,直到披香殿下,朝见天子。

拜舞完毕后,天子降下圣旨,封宋江为平南都总管,征讨方腊的正先锋,封卢俊义为兵马副总管,平南副先锋,各赐金带一条,锦袍一领,金甲一副,名马一匹,采段二十五匹。其余的正副将佐,各赐段疋银两。待有功绩,按照名单升赏,加官进爵。三军头目,也赐予银两。所有赏赐都由内府发放,限定时间,出师起行。宋江和卢俊义领了圣旨,就向天子辞行。皇上说:‘你们中间有个叫金大坚的能雕刻玉石印信,还有个叫皇甫端的能识别良马。留下这两个人,留在皇帝身边使用。’宋江和卢俊义接受命令后再次拜谢,仰望天子的容颜,感谢恩赐,上马回营。

宋江和卢俊义在马上高兴地并马而行。出了城,看到街市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是两根巧棒,中间穿过小绳子,用手拉动,那东西就会发出声音。宋江看了不认识,让军士叫那汉子过来问是什么东西。那汉子回答说:‘这是胡敲,用手拉动,自然会有声音。’宋江于是作了一首诗:‘一声低了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霄。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处谩徒劳。’宋江在马上和卢俊义笑着说:‘这胡敲正比着我们,空有冲天的本事,无人提携,怎么能发出声响。’叫左右取些碎银,赏了那个调胡敲的人。

宋江和卢俊义并马闲聊。宋江意犹未尽,在马上又作了一首诗:‘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若是无人提挈处,到头终久没声名。’卢俊义说:‘兄长为何说这样的话?我们胸中的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果没有本事,即使有人提携,又有什么用呢。’宋江说:‘贤弟错了。我们若非宿太尉全力保奏,怎能被天子重用,声名传遍天下,做人不可忘记本源。’卢俊义觉得自己失言,不敢再说话。

两个回到营寨,升帐而坐。当时召集众将,除了怀孕生病的女将琼英留在东京,由叶清夫妇照顾,请医生治疗外,其余将佐都收拾好鞍马衣甲,准备出发,征讨方腊。后来琼英病愈,满月后生下一个面方耳大的儿子,取名张节。后来听说丈夫在独松关被贼将厉天闰杀死,琼英悲痛欲绝,随即和叶清夫妇一起到独松关,扶柩回到张清的故乡彰德府安葬。叶清又因病去世。琼英和安氏老妪苦守孤儿。张节长大后,跟随吴玠在和尚原大败金兀术,杀得兀术急得剃须逃跑。因此张节被封官爵,回家赡养母亲,终老一生。他还上奏请求表扬他母亲的贞节。

话不多说。再说宋江奉诏征讨方腊的次日,在内府领到了赏赐的段疋银两,分发给众将,赏赐三军头目,就派送金大坚和皇甫端去御前听用。宋江一面调度战船先行,命令水军头领整理篙橹风帆,驾船前往大江。传令给马军头领,整理弓箭枪刀,衣袍铠甲,水陆并进,船骑同行,准备出发。这时,蔡太师派人到营中要圣手书生萧让。次日,王都尉亲自来,向宋江要铁叫子乐和,说此人善于歌唱,要在他府中使唤。宋江只得答应。随即又派送了这两个人。

宋江从此离开了五个兄弟,心中非常不高兴。和卢俊义商量后,下令全军,准备出发。

再说江南的方腊造反已经很久,势力逐渐壮大,没想到弄到了这么大的事业。这个人原本是歙州山中的樵夫。一次他去溪边洗手,水中照见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龙袍。因此他告诉人们他有天子的福分。于是他造反了。在清溪县内的帮源洞中,他建造了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也各有行宫。他还设立了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所有大臣。睦州就是现在的建德,宋朝改为严州。歙州就是现在的婺源,宋朝改为徽州。方腊从这里开始,一直扩张到润州,现在的镇江。共有八州二十五县。这八州是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这二十五县都是这八州管辖下的。此时嘉兴、松江、崇德、海宁都是县治。方腊自称国主,还设立了三省六部台院等官职,非常了得,不同于啸聚山林的草寇。原来方腊上应天书,《推背图》上写道:‘自是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这里的十千就是万,头加一点就是方字,冬尽就是腊,称尊就是南面为君。正好应验了方腊两个字,占据了江南八郡。这和辽国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再说宋江选择了一个吉日出发,向省院的各位官员告辞。当时有宿太尉、赵枢密亲自前来送行,并且赏赐了三军的劳苦。水军头领已经将战船从泗水驶入淮河,向着淮安军坝前进,都在扬州集合。宋江和卢俊义向宿太尉、赵枢密表示感谢。将军队分为五路,走旱路前往扬州。在路上没有其他事情发生。前军已经到达淮安县驻扎。当地官员设宴款待,等待宋先锋的到来,并请他们进城招待。官员们说:“方腊的贼兵众多,不可轻视。前面就是扬子大江,有九千三百多里,水流湍急直奔大海,这里是江南的第一个险要之地。江对岸是润州。现在润州被方腊的手下枢密吕师囊和十二个统制官把守。如果没有润州作为基地,很难抵抗。”宋江听后,便请军师吴用商议对策。他问吴用:“目前如何在大江上拦截,我们该如何渡江?在破辽国时,我们都是走旱路。水军头领们没有立下什么功劳。现在我们要渡过江南,必须使用水军船只。”吴用说:“扬子江中有金焦两座山,靠近润州城。可以派几个兄弟前去探路,打探对岸的消息。需要什么样的船只才能渡江?”宋江下令,召唤水军头领前来听令。他问:“众位兄弟,谁愿意先去探路,打探对岸的消息?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进军?”只见帐下有四员战将站出来,都愿意前往。

如果不是这几个人去探路,就有可能发生:尸体堆积如山,鲜血染红了扬子江。润州城内将充满鬼哭神嚎之声;金山寺中将会天翻地覆。最终让大军飞渡乌龙岭,战舰横扫白雁滩。到底宋江的军队如何去收服方腊?且听下回分解。

在这一回中,有三位将领告别归山(其中两位是河北降将):公孙胜、乔道清、马灵。

在京师留下了六员将领(其中两位是河北降将):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琼英、叶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注解

宋江:宋江,字公明,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之首,被称为‘及时雨’。在小说中,他是梁山起义军的领袖,以智谋和仁义著称。

东京城:东京城指的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

献俘:献俘是指将俘虏献给上级或皇帝,表示归顺。

胡俊:胡俊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是宋江的部下,曾投降梁山。

东川、安德两处城池:东川和安德是《水浒传》中的地名,是梁山泊起义军攻占的地方。

李将军:李将军是指李俊,是梁山泊起义军中的将领。

龙楼凤阁:龙楼凤阁是古代宫殿的代称,这里指豪华的建筑。

翠屋珠轩:翠屋珠轩形容豪华的房屋。

违禁器仗:违禁器仗是指禁止携带或使用的武器。

宿太尉:宿太尉,指宿元景,是宋代官员,曾任太尉,此处可能指代当时的朝廷官员,表示对宋江出征的重视。

徽宗皇帝:徽宗皇帝是北宋的皇帝,即赵佶。

圣旨:圣旨是皇帝的命令,具有极高的权威。

淮西:淮西是指淮河以西的地区,这里指宋军征战的地区。

王庆:王庆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反面人物,是起义军征讨的对象。

伪妃、伪官:伪妃、伪官是指王庆所设的官员。

陈安抚:陈安抚是北宋时期的官员,这里指陈安抚的官职。

宿太尉书札:宿太尉书札是指宿太尉写给宋江的书信。

金珠细软:金珠细软是指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

珍宝玉帛:珍宝玉帛是指珍贵的宝石和丝绸。

龙楼凤阁,翠屋珠轩,及违禁器仗衣服:这里列举的是被烧毁的物品,包括宫殿、房屋、武器和衣物。

云安:云安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地名。

张横:张横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是宋江的部下。

市曹:市曹是指市场或集市的广场。

枭示:枭示是指将犯人的首级悬挂示众。

闺训:闺训是指女子在家中所受的教诲。

迷天大罪:迷天大罪是指极大的罪行。

段太公:段太公是指段三娘的父亲。

标录:标录是指记录或记载。

功次:功次是指功绩或军功。

乡民:乡民是指乡村的居民。

乔道清:乔道清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是宋江的部下,后来出家学道。

马灵:马灵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是宋江的部下,后来与乔道清一同出家学道。

罗真人:罗真人,指道教中的一位高人,此处可能是虚构人物,代表道教修行的境界。

淮渎:淮渎是指淮河,淮西即淮河以西的地区。

朝京:朝京是指回到京城。

萧让:萧让,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书法。

金大坚:金大坚,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金石工艺。

勒碑:勒碑是指刻碑记事。

双林渡:双林渡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地名。

塞雁:塞雁是指飞往北方塞外的雁。

浪子燕青:浪子燕青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角色,是宋江的部下,以箭术高超著称。

宾鸿:宾鸿指的是鸿雁,这里特指南飞避寒的鸿雁。

天山:天山,指中国西北部的山脉,鸿雁南飞时会经过这一地区。

衔芦度关:衔芦,指鸿雁用嘴叼着芦苇,帮助它们在飞行中保持平衡,度关即越过关隘。

江南地暖:江南,指中国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指气候温暖。

稻粱:稻粱,指稻米和高粱,是粮食的代称。

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五常,即五种基本的道德准则。

五常俱备:指鸿雁具备了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品质。

空中遥见死雁:空中,指高空;遥见,指远远地看到。

哀鸣之意:哀鸣,指悲伤地鸣叫。

失伴孤雁:失伴,指失去伴侣;孤雁,指单独的雁。

侵犯:侵犯,指侵扰、伤害。

楚天空阔:楚天,指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天空。

玉关:玉关,古代关隘名,这里指边疆。

江渚:江渚,指江边的陆地。

光禄寺:光禄寺,古代官署名,负责宫廷饮食供应。

御宴:御宴,指皇帝举办的宴会。

金鼎:金鼎,古代用来煮食物的金属鼎。

玉液:玉液,指美酒。

紫霞杯:紫霞杯,指精美的酒杯。

御酒:御酒,指皇帝赐予的酒。

法司:法司,古代官署名,负责司法审判。

犯由牌:犯由牌,古代用于记录犯人罪行的牌子。

凌迟处决:凌迟,古代的一种酷刑,指将犯人分多次处死;处决,指执行死刑。

公孙胜:公孙胜,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泊起义军中的头领之一,以擅长道术和武艺高强著称。

京师:京师,指古代中国的首都,此处指朝廷所在之地。

稽首: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节,表示最高的敬意。

功成名遂:功成名遂,指功业已经建立,名声已经确立,意指事业成功。

朝贺:朝贺,指古代臣子对皇帝的祝贺,是古代朝廷礼仪的一部分。

簪缨玉带:簪缨玉带,指官员的冠饰和腰带,是官员身份的象征。

紫宸殿:紫宸殿,古代皇帝的御用宫殿,此处指皇帝的居所。

朝罢:朝罢,指朝会结束。

幞头:幞头,古代官员戴的一种头饰。

待漏院:待漏院,古代官员等待上朝的地方。

造化:造化,指天命,命运。

蹇滞:蹇滞,指命运不好,多指不顺利。

招安:招安,指古代朝廷对反叛者的收编,使他们成为朝廷的臣子。

夥奸臣:夥奸臣,指一群奸臣。

拆散:拆散,指使原本团结的人分开。

军师:军师,古代军事指挥中的谋士,此处指吴用。

蛇无头而不行:蛇无头而不行,比喻没有领导者就无法行动。

卤莽军汉:卤莽军汉,指粗鲁的士兵。

自刎:自刎,指自杀。

矢心忠鲠:矢心忠鲠,指坚守忠诚之心。

秦长脚:秦长脚,此处可能是虚构人物,可能是对宋江忠诚的比喻。

黄泉:黄泉,指阴间,此处指死后。

自刎言:自刎言,指自杀的誓言。

上元节: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东京:东京,古代对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别称。

华灯火戏:华灯,指华丽的灯笼;火戏,指各种以火光为特色的娱乐活动。华灯火戏即指以华美的灯笼和火光为特色的娱乐活动。

省院:省院,指宋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即中书省和门下省。

禁治:禁止,限制。

封丘门:封丘门,古代汴京(今开封)的一座城门。

桑家瓦:桑家瓦,指汴京的一个地名,瓦子是宋代城市中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勾栏:勾栏,古代戏曲演出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台。

评话:评话,一种传统的说书艺术形式,讲述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

三国志:《三国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关云长:关云长,即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忠义著称。

刮骨疗毒:刮骨疗毒,关羽在《三国志》中被描述为刮去臂上的毒骨以治疗箭伤的故事,象征英勇无畏。

棋盘:棋盘,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用具,此处指下棋。

张招讨:张招讨指的是张俊,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

下江南:下江南,指前往江南地区。

方腊:方腊,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曾占据江南地区。

屏迹行营:屏迹,隐藏踪迹;行营,军队的营地。屏迹行营,指军队隐蔽行踪。

题奏:题奏,向皇帝上奏章请求。

重用:重用,指受到重视并得到任用。

披香殿:披香殿是古代宫殿之一,位于北宋皇宫内,是皇帝宴请百官和举行重要朝会的地方。

江南方腊:方腊是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他在江南地区发动起义,建立政权。

八州二十五县:指的是方腊控制的地区,包括八个州和二十五个县。

改年建号:指方腊自立年号,建立自己的政权。

自霸称尊:指方腊自称霸主,称帝。

刘光世:刘光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

征西得胜宋先锋:宋先锋指的是宋江,他是梁山泊好汉之一,后来成为梁山泊的领袖。

省院官:省院官指的是负责朝廷政务的官员。

金带:金带是古代官员的服饰之一,代表官职的高低。

锦袍:锦袍是古代官员的礼服,通常在重要场合穿着。

金甲:金甲是古代军人的铠甲,用金属制成,具有很高的防护作用。

名马:名马指的是名贵的马匹。

采段:采段是指丝绸布料。

段疋:段疋是古代计量布料的单位。

胡敲:胡敲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用木棒敲击发声。

《推背图》:《推背图》是古代著名的预言书,据说能预测未来。

十千加一点:这里的“十千”指的是数字“万”,“加一点”指的是数字“方”,合起来就是“万方”,即方腊。

冬尽始称尊:这里的“冬尽”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即腊月,“称尊”指的是称帝。

浙水:浙水指的是钱塘江,位于浙江省。

吴兴:吴兴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

赵枢密:赵枢密,指赵鼎,宋代官员,曾任枢密使,此处同样可能指代当时的朝廷官员,表示对宋江出征的支持。

赏劳三军:赏劳三军,指对军队进行奖赏和慰问,以鼓舞士气。

水军头领:水军头领,指负责水战部队的将领。

泗水:泗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境内,此处指水军从泗水出发。

淮河:淮河,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流经安徽、江苏等省份。

淮安军坝:淮安军坝,指淮安地区的军事防御设施。

扬州:扬州,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军师吴用:吴用,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军师,以智谋著称。

金焦二山:金焦二山,指金山和焦山,位于扬子江中,是长江上的著名山岛。

润州:润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今江苏省镇江市。

枢密吕师囊:吕师囊,方腊起义军中的将领,担任枢密使。

统制官:统制官,古代军事编制中的官职,负责统领一定数量的军队。

乌龙岭:乌龙岭,可能指代某个地名,此处用于形容梁山军渡江的艰难。

白雁滩:白雁滩,可能指代某个地名,此处用于形容梁山军渡江的艰难。

河北降将:河北降将,指从河北地区投降梁山泊的将领。

皇甫端:皇甫端,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医术。

乐和:乐和,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音乐。

琼英:琼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武艺。

叶清:叶清,是《水浒传》中的人物,擅长武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水浒传》,描绘了宋江在出征前的一系列准备和部署。首先,宋江选择日出之时出发,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古代军队出征的仪式感,也暗示了宋江的谨慎和迷信色彩。‘相辞了省院诸官’一句,展现了宋江对朝廷的尊重和对出征的郑重态度。

‘宿太尉、赵枢密,亲来送行,赏劳三军’这一段,突出了宋江在梁山泊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朝廷对他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军队士气的重要性。

‘水军头领已把战船从泗水入淮河,望淮安军坝,俱到扬州取齐’这一句,说明了水军已经做好了出征的准备,同时也展现了梁山泊军队的组织纪律性。

宋江与卢俊义对宿太尉、赵枢密的感谢,体现了梁山泊好汉的礼仪之邦形象,也显示了宋江对朝廷的忠诚。

‘方腊贼兵浩大,不可轻敌’一句,点明了敌人的强大,为接下来的战斗埋下了伏笔。‘扬子大江’和‘润州’的描述,则是对江南地理环境的描绘,为后续的军事行动提供了背景。

宋江请军师吴用出谋划策,体现了梁山泊军队的集体智慧。吴用提出的探路和打听消息的建议,既是对敌情的了解,也是对战斗策略的思考。

‘扬子江中有金焦二山,靠着润州城郭’这一句,是对地理环境的详细描述,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地理优势。

‘不是这几个人来探路,有分教:横尸似北固山高,流血染扬子江赤’这一段,通过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战斗的残酷和激烈,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生死较量。

最后,古文提到了出征的将领名单,既有归山的三员将佐,也有留在京师的六员将佐,展现了梁山泊军队的复杂结构和人员流动。

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梁山泊军队出征前的紧张气氛和战斗准备,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军事策略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6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