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施耐庵(约1296年-1371年),元代小说家,是《水浒传》的作者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百姓疾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
年代:成书于元代(约14世纪)。
内容简要:《水浒传》是元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一百零八位英雄人物在梁山泊聚集,反抗腐败的朝廷和不公正社会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英雄事迹。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示了社会不公、官民矛盾和对抗暴政的精神。它不仅是对农民起义的赞扬,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抒发,展示了忠诚、义气与悲剧性的命运。该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和文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原文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满庭芳》:
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
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
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
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
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
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
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
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拜扫回京。
自离郓城县,还至东京,与众弟兄相会,令其各人收拾行装,前往任所。
当有神行太保戴宗来探宋江,二人坐间闲话。
只见戴宗起身道:‘小弟已蒙圣恩,除受衮州都统制。今情愿纳下官诰,要去泰安州岳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实为万幸。’
宋江道:‘贤弟何故行此念头?’
戴宗道:‘兄弟夜梦崔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片善心。’
宋江道:‘贤弟生身既为神行太保,他日必当岳府灵聪。’
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岳庙里,陪堂出家。
在彼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
后数月,一夕无恙,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
后来在岳庙里累次显灵,州人庙祝,随塑戴宗神像于庙里,胎骨是他真身。
又有阮小七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已往盖天军做都统制职事。
未及数月,被大将王禀、赵谭怀挟帮源洞辱骂旧恨,累累于童枢密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曾穿着方腊的赭黄袍,龙衣玉带,虽是一时戏耍,终久怀心造意。’
待要杀他。
‘亦且盖天军地僻人蛮,必致造反。’
童贯把此事达知蔡京,奏过天子,请降了圣旨,行移公文到彼处,追夺阮小七本身的官诰,复为庶民。
阮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
带了老母回还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
后自寿至六十而亡。
且说小旋风柴进在京师,见戴宗纳还官诰求闲去了,又见说朝廷追夺了阮小七官诰,不合戴了方腊的平天冠,龙衣玉带,意在学他造反,罚为庶民。
寻思:‘我亦曾在方腊处做驸马,倘或日后奸臣们知得,于天子前谗佞,见责起来,追了诰命,岂不受辱?不如闻早自省,免受玷辱。’
推称风疾病患,不时举发,难以任用,不堪为官,情愿纳还官诰,求闲为农,辞别众官,再回沧州横海郡为民,自在过活。
忽然一日,无疾而终。
李应授中山府都统制,赴任半年,闻知柴进求闲去了,自思也推称风瘫,不能为官。
申达省院,缴纳官诰,复还故乡独龙冈村中过活。
后与杜兴一处作富豪,俱得善终。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甚得军心,众皆钦伏。
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呼延灼受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
后领大军破大金兀术四太子,出军杀至淮西阵亡。
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太平军节度使。
花荣带同妻小妹子,前赴应天府到任。
吴用自来单身,只带了随行安童,去武胜军到任。
李逵亦是独自带了两个仆从,自来润州到任。
话说为何只说这三个到任,别的都说了绝后结果?为这七员正将,都不厮见着,先说了结果。
后这五员正将,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李逵还有厮会处,以此未说绝了结果。
下来便见。
有诗为证:
百八英雄聚义间,东征西讨日无闲。
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莫还。
再说宋江、卢俊义在京师,都分派了诸将赏赐,各各令其赴任去讫。
殁于王事者,正将家眷人口,关给与恩赏钱帛金银,仍各送回故乡,听从其便。
再有见在朝京偏将一十五员,除兄弟宋清还乡为农外,杜兴已自跟随李应还乡去了。
黄信仍任青州。
孙立带同兄弟孙新、顾大嫂并妻小,自依旧登州任用。
邹润不愿为官,回登云山去了。
蔡庆跟随关胜,仍回北京为民。
裴宣自与杨林商议了,自回饮马川,受职求闲去了。
蒋敬思念故乡,愿回潭州为民。
朱武自来投授樊瑞道法,两个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去投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
穆春自回揭阳镇乡中,后为良民。
凌振炮手非凡,仍授火药局御营任用。
旧在京师偏将五员,安道全钦取回京,就于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
皇甫端原受御马监大使。
金大坚已在内府御宝监为官。
萧让在蔡太师府中受职,作门馆先生。
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尽老清闲,终身快乐。
不在话下。
且说宋江自与卢俊义分别之后,各自前去赴任。
卢俊义亦无家眷,带了数个随行伴当,自望庐州去了。
宋江谢恩辞朝,别了省院诸官,带同几个家人仆从,前往楚州赴任。
自此相别,都各分散去了。
亦不在话下。
且说宋朝原来自太宗传太祖帝位之时,说了誓愿,以致朝代奸佞不清。
至今徽宗天子,至圣至明,不期致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屈害忠良,深可悯念。
当此之时,却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
当有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因见天子重礼厚赐宋江等这伙将校,心内好生不然。
两个自来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大臣,受朝廷这等钦恩赏赐,却教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杨戬道:‘我有一计,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惹出一场不好。’
高俅道:‘愿闻你的妙计如何。’
杨戬道:‘排出几个庐州军汉,来省院首告卢安抚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在造反。便与他申呈去太师府启奏,和这蔡太师都瞒了。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旨定夺,却令人赚他来京师。待上皇赐御食与他,于内下了些水银,却坠了那人腰肾,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却赐御酒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一定没救。’
高俅道:‘此计大妙。’
有诗为证: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两个贼臣计议定了,着心腹人出来寻觅两个庐州土人,写与他状子,叫他去枢密院,首告卢安抚在庐州即日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欲造反;使人常往楚州,结连安抚宋江,通情起义。
枢密院却是童贯,亦与宋江等有仇。当即收了原告状子,径呈来太师府启奏。
蔡京见了申文,便会官计议。
此时高俅、杨戬各在彼,四个奸臣定了计策,引领原告人入内启奏天子。
上皇曰:‘朕想宋江、卢俊义,破大辽,收方腊,掌握十万兵权,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归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亏负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信。’
当有高俅、杨戬在傍奏道:‘圣上道理虽是忠爱,人心难忖,想必是卢俊义嫌官卑职小,不满其心,复怀反意,不幸被人知觉。’
上皇曰:‘可唤来寡人亲问,自取实招。’
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是一猛兽,未保其心。倘若惊动了他,必致走透,深为未便,今后难以收捕。只可赚来京师,陛下亲赐御膳御酒,将圣言抚谕之,窥其虚实动静。若无,不必究问。亦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念。’
上皇准奏,随即降下圣旨,差一使命径往庐州宣取卢俊义还朝,有委用的事。
天使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直至州衙,开读已罢。
话休絮繁。
卢俊义听了圣旨宣取回朝,便同使命离了庐州,一齐上了铺马来京。
于路无话,早至东京皇城司前歇了。
次日早,到东华门外伺候早朝。
时有太师蔡京,枢密院童贯,太尉高俅、杨戬,引卢俊义于偏殿朝见上皇。
拜舞已罢,天子道:‘寡人欲见卿一面。’又问:‘庐州可容身否?’
卢俊义再拜奏道:‘托赖圣上洪福齐天,彼处军民亦皆安泰。’
上皇又问了些闲话。
俄延至午,尚膳厨官奏道:‘进呈御膳在此,未敢擅便,乞取圣旨。’
此时高俅、杨戬,已把水银暗地着放在里面,供呈在御案上。
天子当面将膳赐与卢俊义,卢俊义拜受而食。
上皇抚谕道:‘卿去庐州,务要尽心安养军士,勿生非意。’
卢俊义顿首谢恩,出朝回还庐州,全然不知四个贼臣设计相害。
高俅、杨戬相谓曰:‘此后大事定矣。’
有诗为证:奸贼阴谋害善良,共为谗语惑徽皇。
潜将鸩毒安中膳,俊义何辜一命亡。
再说卢俊义星夜便回庐州来,觉道腰肾疼痛,动举不得,不能乘马,坐船回来。
行至泗州淮河,天数将尽,自然生出事来。
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
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
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
从人打捞起尸首,具棺椁殡于泗州高原深处。
本州官员动文书申复省院,不在话下。
且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计较定了,将赍泗州申达文书,早朝奏闻天子说:‘泗州申复:卢安抚行至淮河,坠水而死。臣等省院,不敢不奏。今卢俊义已死,只恐宋江心内设疑,别生他事。乞陛下圣鉴,可差天使,赍御酒往楚州赏赐,以安其心。’
上皇沉吟良久,欲道不准,未知其心意;欲准理,诚恐害人。
上皇无奈,终被奸臣谗佞所惑,片口张舌,花言巧语,缓里取事,无不纳受。
遂将御酒二樽,差天使一人,赍往楚州,限目下便行。
眼见得这使臣亦是高俅、杨戬二贼手下心腹之辈。
天数只注宋公明合当命尽,不期被这奸臣们将御酒内放了慢药在里面,却教天使赍擎了,径往楚州来。
且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
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
宋江赴任之后,时常出郭游玩。
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去处,地名唤做蓼儿洼。
其山四面都是水港,中有高山一座。
其山秀丽,松柏森然,甚有风水,和梁山泊无异。
虽然是个小去处,其内山峰环绕,龙虎踞盘,曲折峰峦,坡阶台砌,四围港汊,前后湖荡,俨然似水浒寨一般。
宋江看了,心中甚喜,自己想道:‘我若死于此处,堪为阴宅。’但若身闲,常去游玩,乐情消遣。
话休絮烦。
自此宋江到任以来,将及半载,时是宣和六年首夏初旬,忽听得朝廷降赐御酒到来,与众出郭迎接。
入到公廨,开读圣旨已罢。
天使捧过御酒,教宋安抚饮毕。
宋江亦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推称自来不会饮酒。
御酒宴罢,天使回京。
宋江备礼馈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
宋江自饮御酒之后,觉道肚腹疼痛,心中疑虑,想被下药在酒里。
却自急令从人打听那来使时,于路馆驿却又饮酒。
宋江已知中了奸计,必是贼臣们下了药酒。
乃叹曰:‘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信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我死不争,只有李逵见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只除是如此行方可。’
有诗为证:
奸邪误国太无情,火烈擎天白玉茎。
他日三边如有警,更凭何将统雄兵。
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别有商议。
且说黑旋风李逵自到润州为都统制,只是心中闷倦,与众终日饮酒,只爱贪杯。
听得楚州宋安抚差人到来有请,李逵道:‘哥哥取我,必有话说。’便同干人下了船,直到楚州,径入州治拜见。
宋江道:‘兄弟,自从分散之后,日夜只是想念众人。吴用军师,武胜军又远。花知寨在应天府,又不知消耗。只有兄弟在润州镇江较近,特请你来商量一件大事。’
李逵道:‘哥哥,甚么大事?’
宋江道:‘你且饮酒。’宋江请进后厅,见成杯盘,随即管待李逵,吃了半晌酒食。
将至半酣,宋江便道:‘贤弟不知,我听得朝廷差人赍药酒来赐与我吃。如死,却是怎的好?’
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
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
李逵道:‘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都尽数起去,并气力招军买马,杀将去。只是再上梁山泊倒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
宋江道:‘兄弟且慢着,再有计较。’
不想昨日那接风酒内,已下了慢药。
当夜,李逵饮酒了。
次日,具舟相送。
李逵道:‘哥哥,几时起义兵?我那里也起军来接应。’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
言讫,堕泪如雨。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言讫,泪下。
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有诗为证:
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
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
李逵临死之时,付嘱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
嘱罢而死。
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原来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果然风景异常,四面俱是水,中有此山。
宋江自到任以来,便看在眼里,常时游玩乐情。
虽然窄狭,山峰秀丽,与梁山泊无异。
常言:‘我死当葬于此处。’
不期果应其言。
宋江自与李逵别后,心中伤感,思念吴用、花荣,不得会面。
是夜药发,临危嘱付从人亲随之辈:‘可依我言,将我灵柩,殡葬此间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必报你众人之德。乞依我嘱。’
言讫而逝。
有诗为证:
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
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
宋江从人置备棺椁,依礼殡葬楚州。
官吏听从其言,不负遗嘱,当与亲随人从,本州吏胥老幼,扶宋公明灵柩,葬于蓼儿洼。
数日之后,李逵灵柩亦从润州到来,从人不违其言,扶柩葬于宋江墓侧,不在话下。
有诗为证:
始为放火图财贼,终作投降受命人。
千古英雄两坯土,暮云衰草倍伤神。
且说宋清在家患病,闻知家人回来报说,哥哥宋江,已故在楚州。
病在郓城,不能前来津送。
后又闻说葬于本州南门外蓼儿洼。
只令得家人到来祭祀,看视坟茔,修筑完备,回复宋清。
不在话下。
却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每每思念宋公明相爱之心。
忽一日,心情恍惚,寝寐不安。
至夜,梦见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说道:‘军师,我等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于心不曾负了天子。今朝廷赐饮药酒,我死无辜。身亡之后,见已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深处。军师若想旧日之交情,可到坟茔,亲来看视一遭。’
吴用要问备细,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
吴用泪如雨下,坐而待旦。
得了此梦,寝食不安。
次日,便收拾行李,径往楚州来。
不带从人,独自奔来。
于路无话。
前至楚州。
到时,果然宋江已死。
只闻彼处人民,无不嗟叹。
吴用安排祭仪,直至南门外蓼儿洼,寻到坟茔,哭祭宋公明、李逵,就于墓前,以手掴其坟冢,哭道:‘仁兄英灵不昧,乞为昭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长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
言罢,痛哭。
正欲自缢,只见花荣从船上飞奔到于墓前。
见了吴用,各吃一惊。
吴学究便问道:‘贤弟在应天府为官,缘何得知宋兄长已丧?’
花荣道:‘兄弟自从分散到任之后,无日身心得安,常想念众兄之情。因夜得一异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前来扯住小弟,诉说:‘朝廷赐饮药酒鸩死,见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高原之上。兄弟如不弃旧,可到坟前看望一遭。’因此小弟掷了家间,不避驱驰,星夜到此。’
吴用道:‘我得异梦,亦是如此,与贤弟无异,因此而来看探坟所。今得贤弟知而到来在此,最好。吴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义难报,交情难舍,正欲就此处自缢一死,魂魄与仁兄同聚一处,以表忠义之心。’
花荣道:‘军师既有此心,小弟便当随之,亦与仁兄同尽忠义。’
似此真乃死生契合者也。
有诗为证:
红蓼洼中客梦长,花荣吴用苦悲伤。
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
吴用道:‘我指望贤弟看见我死之后,葬我于此。你如何也行此义?’
花荣道:‘小弟寻思宋兄长仁义难舍,恩念难忘。我等在梁山泊时,已是大罪之人,幸然不死。累累相战,亦为好汉。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讨南征,建立功勋。今已姓扬名显,天下皆闻。朝廷既已生疑,必然来寻风流罪过。倘若被他奸谋所施,误受刑戮,那时悔之无及。如今随仁兄同死与黄泉,也留得个清名于世,尸必归坟矣。’
吴用道:‘贤弟,你听我说。我已单身,又无家眷,死却何妨。你今见有幼子娇妻,使其何依?’
花荣道:‘此事不妨,自有囊箧,足以餬口。妻室之家,亦自有人料理。’
两个大哭一场,双双悬于树上,自缢而死。
船上从人,久等不见本官出来,都到坟前看时,只见吴用、花荣自缢身死。
慌忙报与本州官僚,置备棺椁,葬于蓼儿洼宋江墓侧。
宛然东西四丘。
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德,忠义两全,建立祠堂,四时享祭。
里人祈祷,无不感应。
且不说宋江在蓼儿洼,累累显灵,所求立应。
却说道君皇帝在东京内院,自从赐御酒与宋江之后,圣意累累设疑。
又不知宋江消息,常只挂念于怀。
每日被高俅、杨戬议论奢华受用所惑,只要闭塞贤路,谋害忠良。
忽然一日,上皇在内宫闲玩,猛然思想起李师师,就从地道中,和两个小黄门,径来到他后园中,拽动铃索。
李师师慌忙迎接圣驾,到于卧房内坐定。
上皇便叫前后关闭了门户。
李师师盛妆向前,起居已罢。
天子道:‘寡人近感微疾,见今神医安道全看治。有数十日不曾来与爱卿相会,思慕之甚。今一见卿,朕怀不胜悦乐。’
有诗为证:
不见芳卿十日余,朕心眷恋又踟蹰。
今宵得遂风流兴,美满恩情锦不如。
李师师奏道:‘深蒙陛下眷爱之心,贱人愧感莫尽。’
房内铺设酒肴,与上皇饮酌取乐。
才饮过数杯,只见上皇神思困倦,点的灯烛荧煌,忽然就房里起一阵冷风。
上皇见个穿黄衫的立在面前。
上皇惊起,问道:‘你是甚人,直来到这里?’
那穿黄衫的人奏道:‘臣乃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神行太保戴宗。’
上皇道:‘你缘何到此?’
戴宗奏曰:‘臣兄宋江,只在左右,启请陛下车驾同行。’
上皇道:‘轻屈寡人车驾何往?’
戴宗道:‘自有清秀好去处,请陛下游玩。’
上皇听罢此语,便起身随戴宗出得后院来,见马车足备。
戴宗请上皇乘马而行,但见如云似雾,耳闻风雨之声,到一个去处。
则见:
漫漫烟水,隐隐云山。
不观日月光明,只见水天一色。
红瑟瑟满目蓼花,绿依依一洲芦叶。
双双鸂鶒,游戏在沙渚矶头;对对鸳鸯,睡宿在败荷汀畔。
林峦霜叶,纷纷万片火龙鳞;堤岸露花,簇簇千双金兽眼。
淡月疏星长夜景,凉风冷露九秋天。
当下上皇在马上,观之不足,问戴宗道:“此是何处,屈寡人到此?”
戴宗指着山上关路道:“请陛下行去,到彼便知。”
上皇纵马登山,行过三重关道。
至第三座关前,见有百余人俯伏在地,尽是披袍挂铠,戎装革带,金盔金甲之将。
上皇大惊,连问道:卿等皆是何人?”
只见为头一个,凤翅金盔,锦袍金甲,向前奏道:“臣乃梁山泊宋江是也。”
上皇曰:“寡人已教卿在楚州为安抚使,却缘何在此?”
宋江奏道:“臣等谨请陛下到忠义堂上,容臣细诉衷曲枉死之冤。”
上皇到忠义堂前下马,上堂坐定。
看堂下时,烟雾中拜伏着许多人。
上皇犹豫不定。
只见为首的宋江,上阶跪膝,向前垂泪启奏。
上皇道:“卿何故泪下?”
宋江奏道:“臣等虽曾抗拒天兵,素秉忠义,并无分毫异心。
自从奉陛下敕命招安之后,北退辽兵,东擒方腊,弟兄手足,十损其八。
臣蒙陛下命守楚州,到任已来,与军民水米无交,天地共知臣心。
陛下赐以药酒,与臣服吃。
臣死无憾,但恐李逵怀恨,辄起异心。
臣特令人去润州,唤李逵到来,亲与药酒鸩死。
吴用、花荣亦为忠义而来,在臣冢上,俱皆自缢而亡。
臣等四人,同葬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
里人怜悯,建立祠堂于墓前。
今臣等与众已亡者,阴魂不散,俱聚于此,伸告陛下,诉平生衷曲,始终无异。
乞陛下圣鉴。”
上皇听了,大惊曰:“寡人亲差天使,亲赐黄封御酒,不知是何人换了药酒赐卿?”
宋江奏道:“陛下可问来使,便知奸弊所出也。”
上皇看见三关寨栅雄壮,惨然问曰:“此是何所,卿等聚会于此?”
宋江奏曰:“此是臣等旧日聚义梁山泊也。”
上皇又曰:“卿等已死,当往受生于阳世,何故相聚于此?”
宋江奏曰:“天帝哀怜臣等忠义,蒙玉帝符牒敕命,封为梁山泊都土地。
因到乡中为神,众将已会于此。
有屈难伸,特令戴宗屈万乘之主,亲临水泊,恳告平日之衷曲。”
上皇曰:“卿等何不诣九重深苑,显告寡人?”
宋江奏曰:“臣乃幽阴魂魄,怎得到凤阙龙楼。
今者陛下出离宫禁,屈邀至此。”
上皇曰:“寡人久坐,可以观玩否?”
宋江等再拜谢恩。
上皇下堂,回首观看堂上牌额,大书“忠义堂”三字。
上皇点头下阶。
忽见宋江背后转过李逵,手搦双斧,厉声高叫道:“皇帝,皇帝!你怎地听信四个贼臣挑拨,屈坏了我们性命?今日既见,正好报仇!”
黑旋风说罢,论起双斧,径奔上皇。
天子吃这一惊,撒然觉来,乃是南柯一梦。
浑身冷汗,闪开双眼,见灯烛荧煌,李师师犹然未寝。
有诗为证:
偶入青楼访爱卿,梦经水浒见豪英。
无穷冤抑当阶诉,身后何人报不平。
上皇问曰:“寡人恰才何处去来?”
李师师奏道:“陛下适间伏枕而卧。”
上皇却把梦中神异之事,对李师师一一说知。
李师师又奏曰:“凡人正直者,必然为神也。
莫非宋江端的已死,是他故显神灵托梦与陛下?”
上皇曰:“寡人来日,必当举问此事。
若是如果真实,必须与他建立庙宇,敕封烈侯。”
李师师奏曰:“若圣上如此加封,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德。”
上皇当夜嗟叹不已。
次日早朝,传圣旨会群臣于偏殿。
当有蔡京、童贯、高俅、杨戬朝罢,虑恐圣上问宋江之事,已出宫去了。
只有宿太尉等近上大臣,在彼侍侧。
上皇便问宿元景曰:“卿知楚州安抚宋江消息否?”
宿太尉奏道:“臣虽一向不知宋安抚消息,臣昨夜得一异梦,甚是奇怪。”
上皇曰:“卿得异梦,可奏与寡人知道。”
宿太尉奏道:“臣梦见宋江亲到私宅,戎装惯带,顶盔挂甲,见臣诉说陛下以药酒见赐而亡。
楚人怜其忠义,葬于本州南门外蓼儿洼内,建立祠堂,四时享祭。”
上皇听罢,摇着头道:“此诚异事!与朕梦一般。”
又分付宿元景道:“卿可使心腹之人,往楚州体察此事有无,急来回报。”
宿太尉是日领了圣旨,自出宫禁,归到私宅,便差心腹之人,前去楚州打听宋江消息,不在话下。
次日,上皇驾坐文德殿,见高俅、杨戬在侧。
圣旨问道:“汝等省院近日知楚州宋江消息否?”
二人不敢启奏,各言不知。
上皇展转心疑,龙体不乐。
且说宿太尉干人,已到楚州打探回来,备说宋江蒙御赐饮药酒而死。
已丧之后,楚人感其忠义,今葬于楚州蓼儿洼高原之上。
更有吴用、花荣、李逵三人,一处埋葬。
百姓哀怜,盖造祠堂于墓前。
春秋祭赛,虔诚奉事,士庶祈祷,极有灵验。
宿太尉听了,慌忙引领干人入内,备将此事面奏天子。
上皇见说,不胜伤感。
次日早朝,天子大怒,当百官前,责骂高俅、杨戬:“败国奸臣,坏寡人天下!”
二人俯伏在地,叩头谢罪。
蔡京、童贯亦向前奏道:“人之生死,皆由注定。
省院未有来文,不敢妄奏,其实不知。
昨夜楚州才有申文到院,目今臣等正欲启奏圣上,正待取问此事。”
上皇终被四贼曲为掩饰,不加其罪。
当即喝退高俅、杨戬,便教追要原赍御酒使臣。
不期天使自离楚州回还,已死于路。
宿太尉次日见上皇于偏殿驾坐,再以宋江忠义为神,显灵士庶之事,奏闻天子。
上皇准宣宋江亲弟宋清,承袭宋江名爵。
不期宋清已感风疾在身,不能为官。
上表辞谢,只愿郓城为农。
上皇怜其孝道,赐钱十万贯,田三千亩,以赡其家。
待有子嗣,朝廷录用。
后来宋清生一子宋安平,应过科举,官至秘书学士。
这是后话。
再说上皇具宿太尉所奏,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
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
济州奉敕,于梁山泊起造庙宇。
但见:
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画栋雕梁,朱檐碧瓦。
绿栏干低应轩窗,绣帘幕高悬宝槛。
五间大殿,中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采画出朝入相。
绿槐影里,灵星门高接青云;翠柳阴中,靖忠庙直侵霄汉。
黄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两廊之内,列朱武为头七十二座地煞将军。
门前侍从狰狞,部下神兵勇猛。
纸炉巧匠砌楼台,四季焚烧楮帛;桅竿高竖挂长幡,二社乡人祭赛。
庶民恭敬正神祇,祀典朝参忠烈帝。
万年香火享无穷,千载功勋标史记。
又有绝句一首,诗曰:
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
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
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
又在楚州蓼儿洼,亦显灵验。
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
妆塑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仍塑七十二将,侍从人众。
楚人行此诚心,远近祈祷,无有不应。
护国保民,受万万年香火。
年年享祭,岁岁朝参。
万民顶礼保安宁,士庶恭祈而赐福。
至今古迹尚存。
太史有唐律二首哀挽,诗曰: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泛钓船。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译文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满庭芳》:
北方河北出现英雄,豪杰在四方飞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命南征方腊,催促渡过长江。自从润州击败敌人,席卷过钱塘。抵达清溪,登上昱岭,越过高冈。蜂巢被剿灭,班师凯旋,衣锦还乡。可恨朝中奸臣,不识男儿平定叛乱,欺骗君主留下祸患。可怜一场梦,让人泪流两行。
话说宋江衣锦还乡,拜扫回京。自从离开郓城县,回到东京,与众兄弟相会,让他们各自收拾行装,前往各自的职位。这时,神行太保戴宗来探望宋江,两人坐下来闲聊。只见戴宗起身说:‘小弟已经得到圣上的恩赐,被任命为衮州都统制。现在我愿意辞去官职,去泰安州的岳庙里陪堂,求一个清闲的生活,度过余生,那将是我的万幸。’宋江问:‘贤弟为何有这个念头?’戴宗说:‘兄弟昨晚梦见崔府君召唤,因此产生了这个善念。’宋江说:‘贤弟既然生来就是神行太保,将来必当是岳府的灵聪。’从那以后,两人分别了,戴宗辞去了官职,去了泰安州的岳庙,陪堂出家。在那里,他每天都虔诚地供奉圣帝的香火,毫无疏忽。几个月后,一天晚上,他安然无恙地请众道伴相辞作别,大笑而终。后来在岳庙里多次显灵,州人庙祝,于是塑了戴宗的神像在庙里,他的身体就是那神像的模型。
又有阮小七接受了诰命,辞别宋江,已经前往盖天军担任都统制。不到几个月,被大将王禀、赵谭怀挟帮源洞的旧恨,多次在童枢密面前诉说阮小七的过失:‘曾穿着方腊的赭黄袍,龙衣玉带,虽然只是一时戏耍,但终究怀有造反的心思。’想要杀他。‘而且盖天军地处偏远,民风强悍,必致造反。’童贯把这件事报告给蔡京,奏过天子,请降下圣旨,行移公文到那里,追夺阮小七的官诰,恢复他的平民身份。阮小七见了,心中也自欢喜。带着老母回到梁山泊石碣村,依旧打鱼为生,奉养老母,直到终老。后来活了六十岁而亡。
且说小旋风柴进在京城,看到戴宗辞去官职求闲去了,又听说朝廷追夺了阮小七的官诰,因为他不合时宜地戴了方腊的平天冠,龙衣玉带,意图学他造反,被罚为平民。他心想:‘我曾在方腊那里做过驸马,如果日后奸臣们知道,在皇帝面前说坏话,责怪起来,追回诰命,岂不受辱?不如早点反省,免得受辱。’他推说有风疾病,不时发作,难以担任官职,不堪为官,愿意辞去官职,求一个清闲的生活,辞别众官,再回到沧州横海郡做平民,自在地生活。忽然有一天,他无病而终。
李应被任命为中山府都统制,赴任半年后,听说柴进求闲去了,自己也想推说有病,不能为官。他向省院提交了申请,缴纳了官诰,回到了故乡独龙冈村中生活。后来与杜兴一起成为富豪,都得到了善终。
关胜在北京大名府总管兵马,深得军心,众人都非常佩服。有一天,他操练军马回来,因为大醉失脚,从马上摔下来生病,最终去世。
呼延灼担任御营指挥使,每天跟随皇帝操练。后来领兵打败了大金国的四太子兀术,出兵杀到淮西阵亡。只有朱仝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来随刘光世打败了大金,一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
花荣带着妻子和妹妹,前往应天府上任。吴用单身一人,只带着随行的安童,去武胜军上任。李逵也是独自带着两个仆从,来到润州上任。为什么只说了这三个人的上任,其他的都没有说呢?因为七位正将都没有见面,先说了他们的结局。后面这五位正将,宋江、卢俊义、吴用、花荣、李逵还有相会的地方,所以没有说完结局。下面就会看到。
有诗为证:
百八英雄聚义间,东征西讨日无闲。
甫能待得功成后,死别生离意莫还。
再说宋江、卢俊义在京城,分别安排了众将的赏赐,各自令他们赴任。战死的人,正将的家眷人口,由朝廷关照,给予恩赏钱帛金银,仍各自送回故乡,听从其便。还有在朝中的偏将十五员,除了兄弟宋清回乡务农外,杜兴已经跟随李应回乡去了。黄信仍任青州。孙立带着兄弟孙新、顾大嫂以及妻小,依旧在登州任职。邹润不愿为官,回到登云山去了。蔡庆跟随关胜,依旧回北京做平民。裴宣与杨林商议后,回到饮马川,受职求闲去了。蒋敬思念故乡,愿意回潭州做平民。朱武投奔樊瑞学习道法,两人做了全真先生,云游江湖,去投奔公孙胜出家,以终天年。穆春回到揭阳镇乡中,后来成为良民。凌振作为炮手非凡,仍被授予火药局御营的职务。旧在京城的偏将五员,安道全被钦点回京,在太医院做了金紫医官。皇甫端原本在御马监做大使。金大坚在内府御宝监为官。萧让在蔡太师府中任职,做了门馆先生。乐和在驸马王都尉府中,安享清闲,终身快乐。不一一细说。
且说宋江与卢俊义分别之后,各自前去赴任。卢俊义也没有家眷,带着几个随行伴当,前往庐州。宋江谢恩辞朝,告别了省院各位官员,带着几个家人仆从,前往楚州赴任。从那以后,他们都各自分散了。不再一一细说。
再说宋朝自从太宗皇帝传位给太祖皇帝的时候,就立下了誓言,结果导致朝中奸臣当道。到了徽宗皇帝,他既圣明又明智,却没想到会被奸臣把持朝政,谗言陷害忠良,实在令人同情。在这个时候,正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这四个奸臣,扰乱天下,破坏国家,祸害百姓。
当时有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因为看到天子对宋江等将领如此重礼厚赏,心里很不舒服。两人商量说:‘宋江、卢俊义都是我们的仇人,今天反而成了有功的大臣,受到朝廷这样的恩赐,还被封为有功之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们这些官僚,怎么不被人耻笑呢!自古都说: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杨戬说:‘我有一个计策,先对付了卢俊义,就等于断了宋江的一只胳膊。这个人非常英勇。如果我们先对付了宋江,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起事,反而会引发一场麻烦。’高俅说:‘愿闻你的妙计。’杨戬说:‘我们派几个庐州士兵,到省院去告发卢俊义在庐州招募士兵,购买马匹,囤积粮食,意图造反。然后我们向太师府启奏,把蔡太师也瞒过去。等太师向天子启奏后,请旨决定,再派人把他骗到京城。等皇帝赐给他御食时,在食物中下些水银,让他腰肾受损,无法行动,就不能成大事。再派天使,赐给宋江御酒,酒中也下慢药,不出半月,必死无疑。’高俅说:‘这个计策太妙了。’
有诗为证: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两个奸臣计议定了,派心腹人去找两个庐州当地人,写状子告发卢俊义在庐州招募士兵,购买马匹,囤积粮食,意图造反;派人常去楚州,与安抚宋江勾结,通谋起义。枢密院是童贯,也和宋江等人有仇。立即收了原告的状子,直接呈给太师府启奏。蔡京看到申文,就会同官员商议。这时高俅、杨戬都在那里,四个奸臣定了计策,带领原告人进宫启奏天子。
上皇说:‘我想宋江、卢俊义,破了大辽,收服了方腊,掌握着十万兵权,他们都没有产生邪念。现在他们已经改邪归正,怎么会背叛朝廷呢?我并没有亏待他们,他们怎么会背叛朝廷呢?这里面一定有诈,不能轻信。’高俅、杨戬在一旁奏道:‘圣上虽然忠爱,但人心难测,想必是卢俊义因为官职低微,心中不满,又产生了反意,不幸被人发现。’上皇说:‘可以叫他们来亲自问我,自然可以得到实情。’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就像一头猛兽,不能保证他的心性。如果惊动了他,一定会逃走,这对我们来说非常不便,今后难以捕捉。只能把他骗到京城,陛下亲自赐给他御膳御酒,用圣言安抚他,看看他的虚实动静。如果没有,就不必追究。也显示了陛下对功臣的恩情。’上皇同意了他们的奏请,立即降下圣旨,派一个使者直接前往庐州宣召卢俊义回朝,有委派的事情。
使者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出城迎接,一直送到州衙,宣读圣旨完毕。
话就不多说了。卢俊义听了圣旨,便和使者离开了庐州,一起骑马前往京城。在路上没有别的事,很快就到了东京皇城司前歇息。第二天一早,到东华门外等候早朝。当时太师蔡京、枢密院童贯、太尉高俅、杨戬,带领卢俊义到偏殿朝见上皇。拜舞完毕,天子说:‘我想见你一面。’又问:‘庐州可以安身吗?’卢俊义再次拜谢,回答说:‘托赖圣上洪福,那里的军民都很安宁。’上皇又问了一些闲话。等到中午,尚膳厨官奏道:‘御膳已经准备好了,不敢擅自处理,请圣旨。’这时高俅、杨戬已经把水银暗地里放在了里面,供奉在御案上。天子当面把御膳赐给卢俊义,卢俊义拜谢后吃了。
上皇安抚道:‘你去庐州,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安抚士兵,不要有其他心思。’卢俊义叩首谢恩,出朝返回庐州,完全不知道四个奸臣设计要害他。高俅、杨戬相互说:‘从今往后,大事就定下来了。’有诗为证:奸贼阴谋害善良,共为谗语惑徽皇。潜将鸩毒安中膳,俊义何辜一命亡。
再说卢俊义星夜赶回庐州,觉得腰肾疼痛,行动不便,不能骑马,只能坐船回来。走到泗州淮河时,天数已尽,自然会发生事情。那天晚上因为喝醉了,想要站在船头上消遣。没想到水银掉进了腰胯和骨髓里,无法固定,而且酒后失足,掉进了淮河深处而死。可怜河北玉麒麟,变成了水中的冤魂!随从把他打捞起来,用棺材安葬在泗州高原深处。本州官员写了文书上报省院,就不多说了。
再说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奸臣,商量好了,把泗州上报的文书,在早朝时奏报天子说:‘泗州上报:卢安抚在淮河中溺亡。我们省院不敢不报告。现在卢俊义已经死了,只怕宋江心中会起疑,再生事端。请陛下圣裁,可以派天使带着御酒前往楚州赏赐,以安抚他的心。’上皇沉思良久,想说不同意,又不知道他的心意;想说同意,又担心会害人。上皇无奈,最终被奸臣的谗言所迷惑,只听他们的一面之词,花言巧语,拖延时间,没有不接受他们的建议。于是将两樽御酒,派一个天使,带着前往楚州,限令立即出发。
眼见得这个使者也是高俅、杨戬两个奸臣的心腹之人。天数注定宋公明命该如此,没想到被这些奸臣在御酒中下了慢药,让他们带着酒直接前往楚州。
话说宋公明自从到楚州担任安抚使,同时兼管统领兵马。到任之后,他珍惜军队爱护百姓,百姓对他敬重如同父母,军官士兵敬仰他如神明,法庭肃穆,六事俱全,人心既服,军民都对他钦佩。
宋江到任后,经常出城游玩。原来楚州南门外有个地方,地名叫做蓼儿洼。那里四周都是水港,中间有一座高山。山势秀丽,松柏茂盛,风水极佳,和梁山泊没有两样。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山峰环绕,龙虎盘踞,山峦曲折,台阶台基,四周的港湾,前后的湖泊,看起来就像水浒寨一样。宋江看了,心中十分高兴,自己想:‘如果我死在这里,倒是个好阴宅。’但是,如果身闲,常常去游玩,也是一种消遣。
话不要说得太多。自从宋江到任以来,差不多半年了,当时是宣和六年初夏,忽然听说朝廷派人送来御酒,于是和众人出城迎接。进入官府,读完圣旨之后。天使捧过御酒,让宋安抚喝完。宋江也将御酒回敬天使,天使推辞说从来不会喝酒。御酒宴会结束后,天使回京。宋江准备了礼物送给天使,天使不接受就离开了。
宋江喝下御酒后,觉得肚子疼痛,心中怀疑,认为酒里被人下了药。于是急忙派人去打探那来使的情况,在路上的驿站里还在喝酒。宋江已经知道中了奸计,一定是那些奸臣们下的药酒。于是叹息说:‘我自幼学习儒学,长大后通晓官吏之道。不幸被罪人陷害,我并没有做过任何有异心的事情。如今天子听信谗言,赐我毒酒,我有什么罪过!我死不争,只有李逵在润州担任都统制,他如果知道朝廷这样做,必然会再次聚集山林,把我们的清名和忠义之事破坏。只有这样做才好。’有诗为证:
奸邪误国太无情,烈火高擎白玉茎。
他日三边如有警,更凭何将统雄兵。
连夜派人去润州召唤李逵,星夜赶到楚州,另有商议。
且说黑旋风李逵自从到润州担任都统制,只是心中烦闷,整天和众人饮酒,只爱喝酒。听说楚州的宋安抚派人前来邀请,李逵说:‘哥哥召唤我,肯定有话说。’于是和随从上了船,一直到达楚州,直接进入州治拜见宋江。宋江说:‘兄弟,自从我们分散之后,我日夜都在想念大家。吴用军师,武胜军又远。花知寨在应天府,又不知道消息。只有你在润州镇江比较近,特意请你来商量一件大事。’李逵说:‘哥哥,什么大事?’宋江说:‘你且喝酒。’宋江请进后厅,摆上酒菜,随即招待李逵,喝了一顿酒。将要喝到半醉时,宋江便说:‘兄弟不知道,我听说朝廷派人送来毒酒要赐给我喝。如果我死了,怎么办才好?’李逵大叫一声:‘哥哥,造反吧!’宋江说:‘兄弟,军队都散了,兄弟们也各奔东西,怎么造反得成?’李逵说:‘我在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在这里的楚州军马,全部点起来,加上这些百姓,全部起来,再加上招兵买马,杀将过去。只是再上梁山泊才快活,比在这帮奸臣手下受气强!’宋江说:‘兄弟且慢,我还有计策。’不想昨天接风酒里,已经下了慢性的毒药。当天晚上,李逵喝醉了。
第二天,备好船只送他回去。李逵说:‘哥哥,什么时候起义兵?我在那里也起军来接应。’宋江说:‘兄弟,你不要怪我!前天朝廷派天使赐给我毒酒喝了,我死期将至。我一生只主张忠义二字,从不曾有一点欺诈之心。如今朝廷赐我毒酒,我有什么罪过!我死不争,只有李逵在润州担任都统制,他如果知道朝廷这样做,必然会再次聚集山林,把我们的清名和忠义之事破坏。只有这样做才好。’于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并流下了眼泪。李逵听后,也流下了眼泪说:‘罢了,罢了,罢了!生时服侍哥哥,死后也只是哥哥部下的小鬼。’说完,泪流满面。突然觉得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上船。回到润州,果然毒发身亡。有诗为证:
宋江饮毒已知情,恐坏忠良水浒名。
便约李逵同一死,蓼儿洼内起佳城。
李逵临死之时,叮嘱随从:‘我死了,你们一定要把我灵柩送到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起埋葬。’说完就去世了。随从准备了棺椁,按照他的话去做了。
原来楚州南门外蓼儿洼,风景确实与众不同,四周都是水,中间有这座山。宋江自从到任以来,就看到了这里,常常来这里游玩消遣。虽然地方狭窄,但山峰秀丽,和梁山泊没有两样。常言:‘我死当葬于此处。’没想到竟然应验了。宋江自从和李逵分别后,心中伤感,思念吴用、花荣,不能见面。那天晚上毒发,临危之际叮嘱随从:‘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话,把我灵柩送到这里南门外蓼儿洼高原深处,一定会有所回报。请按照我的嘱托。’说完就去世了。有诗为证:
受命为臣赐锦袍,南征北伐有功劳。
可怜忠义难容世,鸩酒奸谗竟莫逃。
宋江的随从准备了棺椁,按照礼仪安葬在楚州。官吏听从了他的话,没有辜负他的遗愿,和亲随人一起,本州的官吏百姓,扶着宋公明的灵柩,葬在蓼儿洼。几天之后,李逵的灵柩也从润州运来,随从没有违背他的话,把灵柩葬在宋江墓旁,此事不再多言。
且说宋清在家生病,听说家人回来报告说,哥哥宋江已经在楚州去世。他病在郓城,不能前来送行。后来听说葬在本州南门外蓼儿洼。只让家人前来祭祀,看视坟墓,修筑完备,回复宋清。此事不再多言。
话说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自从上任以来,常常心里不高兴,总是想念宋公明。有一天,他心情恍惚,睡不好觉。到了晚上,他梦见宋江和李逵拉住他的衣服说:‘军师,我们以忠义为重,替天行道,对天子从没有亏负。现在朝廷赐给我们毒酒,我们死得冤枉。死后,我们被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深处。军师如果想看看我们,可以去我们的坟墓,亲自看看。’吴用想问详细情况,突然醒来,原来是一场梦。吴用泪如雨下,坐着等待天亮。得到这个梦后,他吃不好睡不好。第二天,他就收拾行李,直接去了楚州。他没有带随从,一个人跑来的。在路上没有别的事。到了楚州,果然宋江已经死了。只听说那里的人民,没有一个不叹息的。吴用安排了祭奠仪式,一直走到南门外蓼儿洼,找到了坟墓,哭祭宋公明和李逵,就在墓前,用手拍打坟墓,哭着说:‘仁兄的英灵不会消失,请你明察!吴用是一个村里的读书人,最初跟随晁盖,后来遇到仁兄,救我一命,享受荣华,到现在几十年了,都是靠兄长的恩德。今天既然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给我。兄弟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希望把这份美好的梦,和仁兄在九泉之下相会。’说完,痛哭流涕。正想要自缢,只见花荣从船上飞奔到墓前。看到吴用,两人都吃了一惊。吴学究问道:‘贤弟在应天府做官,怎么知道宋兄长已经去世了?’花荣说:‘自从分散到各处做官后,我没有一天心情安宁,总是想念众位兄弟。因为夜里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宋公明哥哥和李逵,拉着我说:‘朝廷赐给我们毒酒,我们被毒死,被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的高原上。兄弟如果不忘记旧情,可以到坟前看看。’因此我放弃了家,不顾一切地赶到这里。’吴用说:‘我也有同样的梦,和你一样,因此来看坟墓。现在得知贤弟也来了,最好。吴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义难报,交情难舍,正想要在这里自缢而死,魂魄和仁兄在一起,以表达忠义之心。’花荣说:‘军师有这样的心意,我也要跟着你,也和仁兄一起尽忠义。’这真是生死相随啊。有诗为证:红蓼洼中客梦长,花荣吴用苦悲伤。一腔义烈原相契,封树高悬两命亡。吴用说:‘我希望能看到你在我死后,把我葬在这里。你怎么也这样做?’花荣说:‘我想宋兄长仁义难舍,恩情难忘。我们在梁山泊时,已经是犯了罪的人,幸亏没有死。我们战战兢兢,也是好汉。感得天子赦罪招安,北征南战,建立了功勋。现在已经声名显赫,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既然有了疑心,必然要找我们的麻烦。如果被他阴谋所害,受到冤屈,那时后悔也来不及。现在我们和仁兄一起死,也留下个清白的名声在世上,尸体一定会回到坟墓。’吴用说:‘贤弟,你听我说。我已经没有家眷,死了也无所谓。你如今有幼子娇妻,让她们怎么办?’花荣说:‘这件事不用担心,我有足够的钱财,足够生活。妻子的事情,也有人照料。’两个大哭一场,双双吊死在树上。船上的随从,等了很久不见主官出来,都到坟前看看,只见吴用和花荣已经吊死。他们慌忙报告给本州的官员,准备了棺材,把他们葬在蓼儿洼宋江墓的旁边。形成了东西四座坟墓。楚州的百姓感念宋江的仁德,忠义双全,建立了祠堂,四季祭祀。当地的人们祈祷,都得到了感应。
不说宋江在蓼儿洼,屡次显灵,所求都能实现。再说宋徽宗皇帝在东京宫中,自从赐给宋江御酒后,皇帝的心中一直有疑虑。又不知道宋江的消息,经常挂在心上。每天被高俅、杨戬用奢华享受的话所迷惑,只想堵塞贤路,陷害忠良。有一天,皇帝在宫中闲逛,突然想起了李师师,就从地道中,带着两个小黄门,直接来到他后花园中,拉动了铃索。李师师慌忙迎接皇帝,到卧房坐下。皇帝叫前后关闭了门户。李师师打扮得漂漂亮亮,行礼完毕。皇帝说:‘我最近有点小病,现在神医安道全正在治疗。已经有几十天没有见到爱卿了,非常想念。今天见到你,我非常高兴。’有诗为证:不见芳卿十日余,朕心眷恋又踟蹰。今宵得遂风流兴,美满恩情锦不如。李师师说:‘深深感激陛下对我的爱,我感到非常惭愧。’房内摆上了酒菜,和皇帝一起喝酒取乐。才喝了几杯,只见皇帝神思困倦,灯烛闪烁,突然房间里起了一阵冷风。皇帝看到一个穿黄衫的人站在面前。皇帝惊起,问道:‘你是谁,怎么敢到这里来?’那穿黄衫的人说:‘我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神行太保戴宗。’皇帝问:‘你怎么到这里来的?’戴宗说:‘我的兄长宋江,就在附近,请陛下一起去。’皇帝问:‘轻易屈尊,陛下要去哪里?’戴宗说:‘有一个清幽的地方,请陛下去游玩。’皇帝听后,起身跟着戴宗出了后院,看到马车已经准备好了。戴宗请皇帝骑马而行,只听耳边风雨之声,来到一个地方。只见:漫漫烟水,隐隐云山。不观日月光明,只见水天一色。红蓼花满目,绿芦叶依依。双双鸳鸯,在沙洲石滩上嬉戏;对对鸳鸯,在败荷汀边栖息。林中霜叶,纷纷如火龙鳞;堤岸露花,簇簇如金兽眼。淡月疏星,长夜美景;凉风冷露,九秋寒意。
现在上皇骑在马上,观看不够,便问戴宗道:‘这是什么地方,为何把我带到这里?’戴宗指着山上的关路道:‘请陛下前往,到了那里您就知道了。’上皇纵马登山,走过了三道关卡。
到了第三道关卡前,见有一百多人跪伏在地上,他们都穿着战袍,戴着盔甲,腰间挂着刀带,头戴金盔,身穿金甲,是些将领。上皇大惊,连问:‘你们都是什么人?’只见为首的一个,戴着凤翅金盔,穿着锦袍,金甲,向前奏道:‘臣是梁山泊的宋江。’上皇说:‘我已经让你在楚州担任安抚使,为何又在这里?’宋江奏道:‘我们特地请陛下到忠义堂上,让我详细向您诉说我们冤屈的经过。’
上皇到忠义堂前下马,上堂坐下。看到堂下烟雾中跪伏着许多人。上皇犹豫不决。只见为首的宋江,上阶跪膝,向前流泪启奏。上皇问:‘你为何流泪?’宋江奏道:‘我们虽然曾经抵抗过天兵,但我们一直秉持忠义,没有丝毫异心。自从奉陛下招安之后,我们北退辽兵,东擒方腊,兄弟之间,死了十分之八。我被陛下任命守楚州,到任以来,与军民没有交往,天地都知道我的忠心。陛下赐给我药酒,我喝了。我死无憾,但担心李逵怀恨在心,会产生异心。我特地派人去润州,叫李逵过来,亲自给他药酒毒死。吴用、花荣也是为了忠义而来,他们在我的墓前,都自杀而亡。我们四人,一同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当地百姓同情我们,在墓前建立了祠堂。现在我们和已经死去的人,阴魂不散,都聚集在这里,向您申诉我们一生的衷曲,始终没有改变。请您明察。’
上皇听了,大惊说:‘我亲自派天使,亲自赐给你黄封御酒,不知是谁换了药酒赐给你?’宋江奏道:‘陛下可以问来使,就能知道奸弊出自何处。’上皇看到三道关卡的寨栅雄壮,凄然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在这里聚会?’宋江奏道:‘这是我们以前在梁山泊聚义的地方。’上皇又问:‘你们已经死了,应该去阳世投胎,为何聚集在这里?’宋江奏道:‘天帝怜悯我们的忠义,受到玉帝的符牒敕命,封我们为梁山泊都土地。因为回到乡中成为神,众将已经在这里聚会。有冤屈难以伸张,特地让戴宗屈尊万乘之主,亲自来到水泊,恳请陛下了解我们的衷曲。’
上皇说:‘你们为什么不到皇宫深处,向朕申诉?’宋江奏道:‘我是阴间的魂魄,怎么可能到皇宫?现在陛下离开宫禁,屈尊来到这里。’上皇说:‘我在这里坐久了,可以观赏一下吗?’宋江等人再次跪拜感谢恩典。上皇下堂,回头看着堂上的牌匾,上面大书‘忠义堂’三个字。上皇点头下阶。
忽然见宋江背后转过李逵,手持双斧,大声高叫:‘皇帝,皇帝!你怎么能听信四个奸臣的挑拨,冤枉了我们?今天既然见到你,正好报仇!’黑旋风说完,举起双斧,直奔上皇。天子被这一惊,突然醒来,原来是一场南柯一梦。浑身冷汗,睁开双眼,见灯烛明亮,李师师还未入睡。
上皇问:‘我刚才去了哪里?’李师师奏道:‘陛下刚才伏枕而卧。’上皇就把梦中的奇异之事,一一告诉了李师师。李师师又奏道:‘凡是正直的人,必然成为神。难道宋江真的已经死了,是他显灵托梦给陛下?’上皇说:‘我明天一定要调查此事。如果是真的,必须为他建立庙宇,封为烈侯。’李师师奏道:‘如果圣上这样封赏,显示陛下不负功臣之德。’上皇整夜叹息不已。
次日早朝,上皇传旨召集群臣到偏殿。当有蔡京、童贯、高俅、杨戬朝罢,担心圣上问起宋江的事情,已经出宫去了。只有宿太尉等亲近的大臣,在那里侍候。上皇便问宿元景道:‘你知道楚州安抚宋江的消息吗?’宿太尉奏道:‘我虽然一直不知道宋安抚的消息,我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上皇说:‘你做了奇怪的梦,可以告诉我。’宿太尉奏道:‘我梦见宋江亲自到我的私宅,穿着战袍,戴着盔甲,向我诉说陛下赐给他药酒而死的经过。楚人同情他的忠义,将他葬在本州南门外蓼儿洼内,建立了祠堂,四季祭祀。’上皇听后,摇头说:‘这真是奇怪的事情!和我的梦一模一样。’又吩咐宿元景道:‘你可以派心腹之人,去楚州调查此事是否真实,赶快回来报告。’宿太尉当天领了圣旨,出宫回到私宅,就派心腹之人,前去楚州打听宋江的消息,此处不表。
次日,上皇坐在文德殿,见到高俅、杨戬在旁。圣旨问道:‘你们省院近日知道楚州宋江的消息吗?’二人不敢奏报,都说不知道。上皇辗转反侧,龙体不乐。
且说宿太尉的使者,已经到了楚州打探回来,详细报告宋江被御赐饮药酒而死。死后,楚人感念他的忠义,现在葬在楚州蓼儿洼高原之上。还有吴用、花荣、李逵三人,一同埋葬。百姓同情他们,在墓前盖造了祠堂,春秋祭祀,虔诚供奉,士庶祈祷,非常灵验。宿太尉听后,慌忙带领使者入内,将此事面奏天子。上皇听后,非常伤感。次日早朝,天子大怒,在百官面前,责骂高俅、杨戬:‘败国的奸臣,破坏了朕的天下!’二人跪伏在地,叩头谢罪。蔡京、童贯也向前奏道:‘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省院没有收到来文,不敢妄奏,其实不知道。昨晚楚州才有申文到院,现在我们正想启奏圣上,正待取问此事。’上皇最终还是被四个奸臣曲为掩饰,没有给他们加罪。当即喝退高俅、杨戬,便要追回原赐的御酒使者。
不料天使从楚州回还,已经在路上死了。宿太尉次日见到上皇在偏殿坐下,再次以宋江忠义为神,显灵于士庶之事,奏闻天子。上皇准许宣宋江的亲弟弟宋清,承袭宋江的名爵。不料宋清已经患有风疾,不能为官。他上表辞谢,只愿在郓城务农。上皇怜悯他的孝道,赐给他十万贯钱,三千亩田地,以赡养他的家。等他有子嗣,朝廷再录用。后来宋清生了一个儿子宋安平,参加过科举,官至秘书学士。这是后话。
再说,上皇亲自审阅了太尉上报的奏章,亲自写下圣旨,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并下令赐予钱财,在梁山泊建造庙宇,大建祠堂,雕塑宋江等因国事牺牲的众多将领的神像。赐予殿宇牌匾,皇帝亲自题写‘靖忠之庙’。济州遵照圣旨,在梁山泊建造庙宇。
只见:
金色的钉子镶嵌在朱红色的门上,玉柱支撑着银色的门扉,彩绘的栋梁,朱红色的屋檐和碧绿色的瓦片。绿色的栏杆低低地对应着窗户,绣花的帘幕高高地悬挂在宝槛上。五间大殿中央悬挂着金书敕额;两边的长廊上,绘制着朝臣入相的图画。在绿槐树的阴影里,灵星门高高地通向青云;在翠绿的柳树阴影中,靖忠庙直接延伸到天际。黄金色的殿宇上,塑造了宋公明等三十六位天罡正将的形象;两廊之内,排列着以朱武为首的七十二位地煞将军。门前侍从威严,部下的神兵勇猛。巧匠用纸糊的炉子砌成楼台,四季不断焚烧纸钱;桅杆高高地竖立,挂上长长的旗帜,二社乡人前来祭拜。百姓们对神祇表示尊敬,举行祭祀,朝拜忠烈帝。万年的香火享受无穷,千载的功勋在史书中记载。
又有绝句一首,诗曰:
天罡星已经归天界,地煞星还应该回到地中。
千古以来作为神明享受庙宇的供奉,万年的青史上传播着英雄的事迹。
后来宋公明多次显灵,百姓四季不断进行祭祀。在梁山泊内,祈求风就得到风,祈求雨就得到雨。又在楚州蓼儿洼,也显示了灵验。那里的百姓,重建了大殿,增加了两廊,上奏请求赐予匾额。在正殿塑造了三十六位神像,两廊仍然塑造了七十二位将领,侍从众多。楚人诚心诚意地做这件事,远近的祈祷都得到了回应。他们保护国家,保护百姓,受到万年的香火供奉。年年享受祭祀,岁岁朝拜。万民顶礼膜拜以求安宁,士人和百姓虔诚祈祷以求赐福。至今古迹仍然存在。太史有唐律两首哀悼的诗,诗曰:
不要抱怨老天爷隐藏了行踪,韩彭当日也值得同情。
一心征讨腊月摧敌的锐日,百战擒获辽敌的年份。
煞曜星和罡星现在都已经消失,而那些谗言的臣子和奸臣贼相仍然存在。
早知道被毒酒埋葬在黄土之下,不如学那鸱夷人泛舟钓鱼。
生时享受荣华富贵,死后封侯,男子一生的志向已经实现。
铁马在夜晚嘶鸣,山月变得昏暗,玄猿在秋天高声啸叫,暮云变得浓厚。
不必去寻找真正的遗迹,却很高兴忠良成为话题。
千古蓼洼埋葬着英雄的玉地,落花和啼鸟总是引起忧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注解
宋公明:宋江的字,宋公明是他的别称。
神聚蓼儿洼:蓼儿洼是《水浒传》中梁山泊的一个地名,这里指宋江在蓼儿洼聚集起义军。
徽宗帝:徽宗帝,即宋徽宗赵佶,是北宋末年的皇帝,以艺术成就著称,但在政治上较为昏庸。
梦游梁山泊:梦游梁山泊,指徽宗帝在梦中游历梁山泊,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虚构情节。
满庭芳:满庭芳,是一种词牌名,这里指《满庭芳》这首词。
罡星:指天罡星,此处指梁山泊的好汉。
河北:指中国北方的河北省,是梁山泊英雄们起义的地方。
豪杰:指英勇豪迈的人物,这里指梁山泊的英雄们。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的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这里指梁山泊英雄们在五台山发愿。
辽国: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国家,这里指辽国是梁山泊英雄们曾经征讨的对象。
方腊:南宋初年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这里指梁山泊英雄们曾经征讨方腊。
润州:润州,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是李逵担任都统制的地方。
钱塘: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这里指梁山泊英雄们曾经征讨钱塘。
清溪: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这里指梁山泊英雄们曾经经过的地方。
昱岭: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这里指梁山泊英雄们曾经经过的地方。
高冈:高冈,指高高的山冈,这里指梁山泊英雄们曾经经过的地方。
蜂巢剿灭:蜂巢剿灭,指梁山泊英雄们消灭了敌军。
班师:班师,指军队凯旋归来。
衣锦还乡:衣锦还乡,指功成名就后回到故乡。
当朝谗佞:当朝谗佞,指朝中的奸臣。
男儿:男儿,指有志气、有抱负的男子。
定乱:定乱,指平定叛乱。
诳主降遗殃:诳主降遗殃,指欺骗君主,留下祸患。
可怜一场梦:可怜一场梦,指梁山泊英雄们的梦想最终破灭。
神行太保:神行太保,是梁山泊英雄戴宗的绰号,指他行走如飞,行动迅速。
崔府君:崔府君,指崔府君神,是道教中的一位神祇。
泰安州:泰安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
岳庙:岳庙,指供奉岳飞的地方。
盖天军:盖天军,指阮小七所领的军队。
帮源洞:帮源洞,阮小七曾经驻军的地方。
童枢密:童枢密,指童贯,北宋末年的权臣。
蔡京:北宋末年的权臣,以专权跋扈著称,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四大奸臣之一。
圣旨:圣旨,指皇帝的命令。
石碣村:石碣村,阮小七的故乡。
沧州:沧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
横海郡:横海郡,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滨州市。
中山府:中山府,古代中国的一个府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州市。
独龙冈村:独龙冈村,李应的故乡。
大金:大金,指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淮西:淮西,指淮河以西的地区。
应天府:应天府是宋代的一个府名,此处指花荣的官职所在。
武胜军:武胜军,古代中国的一个军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
绝后结果:绝后结果,指故事的结局。
省院:古代官署,指中央政府。
恩赏:恩赏,指皇帝赐予的奖赏。
金紫医官:金紫医官,指太医院中的高级医官。
御马监:御马监,古代中国宫廷中的一个机构,负责管理御用马匹。
御宝监:御宝监,古代中国宫廷中的一个机构,负责管理御用宝物。
门馆先生:门馆先生,指在贵族家中教授子弟的先生。
清闲:清闲,指清静悠闲。
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北宋时期的一个州。
楚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江苏省。
太宗: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太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通过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
徽宗天子:宋徽宗赵佶,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以艺术成就著称,但在政治上较为无能。
奸佞:指奸诈狡猾、善于谄媚的小人,常用于指代那些利用阴谋诡计来谋取私利的人。
忠良:指忠诚善良的人,常用来形容为国家或君主尽忠职守的人。
童贯:北宋末年的权臣,曾任枢密使,与蔡京、高俅、杨戬并称为四大奸臣。
高俅:北宋末年的权臣,曾任太尉,是四大奸臣之一,以善于溜须拍马著称。
杨戬:北宋末年的权臣,曾任枢密使,是四大奸臣之一。
枢密院:北宋时期的军事机构,负责军事事务。
太师:古代官名,是皇帝的高级顾问,位高权重。
宋江:《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首领。
卢俊义:《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武艺高强,后被陷害。
水银:一种液态金属,有毒,古代常用于毒杀。
慢药:慢药,指慢性毒药。
天使:天使,指皇帝派来的使者。
安抚:安抚,古代官职,负责安抚地方,处理地方政务。
总领兵马:总领兵马,指掌管地方军事。
惜军爱民:惜军爱民,指对待士兵和百姓都充满关爱。
讼庭:讼庭,指官府处理诉讼案件的场所。
六事俱备:六事俱备,指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人心既服:人心既服,指人民对官员的治理感到满意。
军民钦敬:军民钦敬,指军队和百姓都十分尊敬。
蓼儿洼:位于楚州的一个地方。
风水:风水,指地理环境对人的吉凶影响。
梁山泊: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聚集的地方。
宣和六年:宣和六年,北宋徽宗赵佶的年号,具体时间为1124年。
御酒:御酒,指皇帝赐予的酒,含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药酒:古代常用于赐死或毒害的酒。
谗佞:谗佞,指进谗言的小人。
都统制:都统制,古代官职,负责统领一地区的军事。
阴宅:阴宅,指人死后安葬的地方。
津送:津送,指送葬。
宋清:宋清,宋江的弟弟,在家乡患病,未能参加哥哥的葬礼。
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吴用,北宋末年梁山泊好汉之一,以智谋著称,是梁山泊的军师。武胜军承宣使是官职,表示吴用在此职位上。
李逵:《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以勇猛著称。
天子:指当时的皇帝,此处可能指宋徽宗。
赐饮药酒:赐酒通常是一种礼仪,但此处指皇帝赐予宋江的酒中含有毒药。
楚州南门外蓼儿洼:楚州是宋代的一个州名,蓼儿洼是楚州南门外的一个地名,也是故事中宋江、李逵等人的葬地。
九泉之下:指阴间,古人认为死后灵魂会去往阴间。
异梦:不寻常的梦,古人常认为梦境是吉凶的预兆。
高俅、杨戬:高俅和杨戬是宋徽宗时期的权臣,以权谋和腐败著称。
李师师: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名妓,与宋徽宗有染。
神行太保戴宗:戴宗是梁山泊的好汉之一,以行走迅速著称,被称为神行太保。
上皇:指古代皇帝退位后,由其子或侄子继位,前一位皇帝则被称为上皇,表示尊崇。
安道全:安道全是宋徽宗时期的著名医生。
神医:指医术高明的医生。
地道:指秘密的通道,此处指皇帝和妓女之间秘密相会的通道。
铃索:铃索是一种绳索,此处指拉动铃索发出声音。
清秀好去处:指风景优美的地方,此处可能指阴间的美景。
红瑟瑟:形容红色的蓼花摇曳的样子。
绿依依:形容绿色的芦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鸂鶒:一种水鸟。
鸳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夫妻。
林峦霜叶:形容秋天树林中的霜叶。
堤岸露花:形容堤岸上的露水中的花朵。
金兽眼:形容花朵如同金色的兽眼一样明亮。
淡月疏星:形容月光下星星稀疏的景象。
凉风冷露:形容秋天的凉爽和露水。
九秋天:形容深秋的时节。
马上:骑在马上,指皇帝骑马出行。
戴宗:宋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宋江的好友。
关路:古代关隘的道路。
陛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忠义堂:《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的聚会之地。
安抚使:古代官职,负责安抚地方。
吴用:《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以智谋著称。
花荣:《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以箭术著称。
自缢:自杀,用绳子勒死自己。
阴魂:指死者的灵魂。
阳世:指人世,活着的世界。
玉帝:道教神话中的最高神。
凤阙龙楼:指皇宫。
文德殿:古代宫殿名,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干人:官员的随从或使者。
风疾:中医术语,指中风。
科举:古代中国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秘书学士:古代官职,负责秘书事务的官员。
宿太尉:宿,指官职的名称,太尉是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军事。
亲书圣旨:皇帝亲自书写圣旨,表示命令或赐予荣誉。
敕封:皇帝颁布敕令,封赐官职或荣誉称号。
忠烈义济灵应侯:忠烈义济灵应侯是宋江的封号,表示其忠诚、义气、有救世之才。
庙宇:供奉神灵的建筑物。
祠堂:祭祀祖先或英雄的场所。
殁于王事:死于为国效力的事务中。
将佐:将领和辅佐官员的统称。
神像:供奉的神祇形象。
敕赐:皇帝赐予。
牌额:门牌或匾额。
御笔:皇帝亲自书写的笔迹。
靖忠之庙:供奉忠烈之人的庙宇。
济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山东省。
金钉朱户:用金钉装饰的门。
玉柱银门:用玉石和银色装饰的门。
画栋雕梁:彩绘的栋梁。
朱檐碧瓦:红色屋檐和绿色瓦片。
轩窗:高大的窗户。
宝槛:装饰华丽的门槛。
大殿:宽敞的殿堂。
敕额:皇帝颁发的匾额。
金书:用金色书写。
朝入相:指官员进入朝廷担任相位。
灵星门:供奉灵星的神门。
靖忠庙:供奉忠烈之人的庙宇。
霄汉:天空。
天罡:古代神话中的星宿名,指天罡星,此处指梁山泊的三十六位好汉。
地煞:古代神话中的星宿名,指地煞星,此处指梁山泊的七十二位好汉。
部下:下属或部属。
楮帛:用于祭祀的纸钱和布料。
二社乡人:指乡里的居民。
祀典:祭祀的仪式和规定。
忠烈帝:对忠烈之人的尊称。
香火:庙宇中的香火,比喻庙宇的繁荣。
史记: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绝句:一种古代诗歌形式,每句四字,共四句。
天界:神话中的天庭。
青史:史书,此处指记载英雄事迹的史书。
三十六员天罡正将:指梁山泊的三十六位好汉。
七十二座地煞将军:指梁山泊的七十二位好汉。
显灵:神灵显现,此处指宋江的神灵显现。
祈风得风,祷雨得雨:祈祷得到风和雨,比喻神灵保佑。
赐额:皇帝赐予匾额。
妆塑:雕塑。
侍从:随从人员。
诚心:真诚的心意。
护国保民:保护国家和人民。
朝参:朝拜。
顶礼:佛教徒对佛菩萨表示敬意的礼节。
保安宁:保障安宁。
士庶:士人和庶民,指平民百姓。
赐福:赐予福气。
古迹:古代的遗迹。
唐律:唐代的法律。
哀挽:哀悼和挽留。
韩彭:指韩信和彭越,古代著名的将领。
征腊:出征。
煞曜:指凶煞之星。
谗臣贼相:指奸臣和奸相。
鸩毒:毒药。
黄壤:指墓地。
鸱夷:古代的一种大船。
鼎食:古代贵族的饮食方式,用鼎盛食物。
铁马夜嘶:形容战马在夜晚嘶鸣。
玄猿秋啸:黑色的猿猴在秋天长啸。
暮云稠:傍晚的云层浓厚。
真迹:真实的遗迹或事迹。
话头:话题,此处指关于忠良的话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古代中国对于忠烈英雄的崇敬和纪念方式,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
首先,文中提到‘上皇具宿太尉所奏,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这里的‘上皇’指的是皇帝,‘敕封’则表明了皇帝亲自下旨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皇帝的权威和对忠烈的认可。
‘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这一句说明了对于忠烈英雄的纪念不仅仅停留在口头,更是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如建立庙宇和祠堂,以此来供奉和纪念。
接下来的‘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等描绘了庙宇的宏伟和华丽,这些词汇不仅描绘了建筑的外观,也象征着忠烈英雄的地位和威严。
‘五间大殿,中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采画出朝入相’这一句则描绘了庙宇内部的装饰,通过金书和彩画来彰显庙宇的庄严和神圣。
‘灵星门高接青云;靖忠庙直侵霄汉’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庙宇的高大和与天界的联系,表现了忠烈英雄的地位几乎等同于神明。
‘黄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两廊之内,列朱武为头七十二座地煞将军’这一句则通过塑像的形式,将忠烈英雄和他们的功绩以艺术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后人得以瞻仰。
‘门前侍从狰狞,部下神兵勇猛’等描述,不仅是对庙宇守卫的描绘,也是对忠烈英雄部下勇猛的象征。
‘纸炉巧匠砌楼台,四季焚烧楮帛;桅竿高竖挂长幡,二社乡人祭赛’这一句说明了庙宇不仅是纪念的场所,也是乡人祭祀的圣地。
‘庶民恭敬正神祇,祀典朝参忠烈帝’表现了庶民对忠烈英雄的崇敬和朝拜,体现了忠烈英雄在民间的影响力。
‘万年香火享无穷,千载功勋标史记’这句话总结了忠烈英雄的永恒价值和历史地位。
诗中的‘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和‘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进一步强调了忠烈英雄的不朽和被后人传颂。
‘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说明了忠烈英雄在民间的信仰和影响力,他们的显灵和祭祀成为了民间信仰的一部分。
‘楚州蓼儿洼’的描述则展示了忠烈英雄的信仰在各地的传播和影响。
太史有唐律二首哀挽,诗中的情感深沉,‘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等句表达了对于英雄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的反思。
整段古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忠烈英雄的崇敬和纪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