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八

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八-原文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汉河南尹王遵之后,世为州郡着姓。罴刚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郡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

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王师战不利,乃令罴领羽林五千镇梁州,讨平诸贼。还,授右将军、西河内史。辞不拜。时人谓之曰:“西河大邦,俸禄殷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民间,又违法宪。以此辞耳。”

梁将曹义宗围荆州,敕罴与别将裴衍率兵赴救。遂与梁人战,大破之。于时诸方鼎沸,所在凋残。荆州新经寇难,尤藉慰抚。以罴为荆州刺史,进号抚军将军。

梁复遣曹义宗众数万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板。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煮粥,与将士均分而食之。每出战,尝不擐甲冑,大呼曰:“荆州城,孝文皇帝所置。天若不佑国家,使贼箭中王罴;不尔,王罴须破贼。”屡经战阵,亦不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进封霸城县公。寻迁车骑大将军、泾州刺史。未及之部,属太祖征兵为勤王之举,请前驱效命,遂为大都督,镇华州。

魏孝武西迁,拜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尝修州城未毕,梯在外。齐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之觉。比晓,轨众已乘梯入城。罴尚卧未起,闻合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挺,大呼而出。敌见之惊,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轨众遂投城遁走。

时关中大饥,征税民间谷食,以供军费。或隐匿者,令递相告,多被篣棰,以是人有逃散。唯罴信着于人,莫有隐者,得粟不少诸州,而无怨讟。

沙苑之役,齐神武士马甚盛。太祖以华州冲要,遣使劳罴,令加守备。罴语使人曰:“老罴当道卧,貆子安得过!”太祖闻而壮之。及齐神武至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乃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生死在此,欲死者来。”齐神武遂不敢攻。

时茹茹渡河南寇,候骑已至豳州。朝廷虑其深入,乃征发士马,屯守京城,堑诸街巷,以备侵轶。左仆射周惠达召罴议之。罴不应命,谓其使曰:“若茹茹至渭北者,王罴率乡里自破之,不烦国家兵马。何为天子城中,遂作如此惊动。由周家小儿恇怯致此。”罴轻侮权势,守正不回,皆此类也。未几,还镇河东。

罴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性又严急,尝有吏挟私陈事者,罴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每至享会,亲自秤量酒肉,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大统七年,卒于镇,赠太尉。

子庆远,弱冠以功臣子拜直合将军。先罴卒,孙述嗣。述字长述,少聪敏,有识度。年八岁,太祖见而奇之,曰:“王公有此孙,足为不朽。”即以为镇远将军,拜太子舍人。以祖忧去职。

述幼丧父,为罴所鞠养。及居丧,深合礼度。于时东西交争,金革方始,群官遭丧者,卒哭之后,皆起令视事。述请终礼制,辞理恳切。太祖令中使就视,知其哀毁,乃特许之。丧毕,袭爵扶风郡公,累迁上大将军。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容貌魁伟,有筹策。魏正光中,解褐员外散骑侍郎。属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扰乱关右,北海王颢率兵讨之,启思政随军。军事所有谋议,并与之参详。

时魏孝武在藩,素闻其名,颢军还,乃引为宾客,遇之甚厚。及登大位,委以心膂,迁安东将军。预定策功,封祁县侯。

俄而齐神武潜有异图,帝以思政可任大事,拜中军大将军、大都督,总宿卫兵。思政乃言于帝曰:“高欢之心,行路所共知矣。洛阳四面受敌,非用武之地。关中有崤、函之固,一人可御万夫。且士马精强,粮储委积,进可以讨除逆命,退可以保据关、河。宇文夏州纠合同盟,愿立功效。若闻车驾西幸,必当奔走奉迎。藉天府之资,因已成之业,一二年间,习战阵,劝耕桑,修旧京,何虑不克。”帝深然之。及齐神武兵至河北,帝乃西迁。进爵太原郡公。

大统之后,思政虽被任委,自以非相府之旧,每不自安。太祖曾在同州,与群公宴集,出锦罽及杂绫绢数段,命诸将樗蒱取之。物既尽,太祖又解所服金带,令诸人遍掷,曰:“先得卢者,即与之。”群公将遍,莫有得者。次至思政,乃敛容跪坐而自誓曰:“王思政羇旅归朝,蒙宰相国士之遇,方愿尽心效命,上报知己。若此诚有实,令宰相赐知者,愿掷即为卢;若内怀不尽,神灵亦当明之,使不作也,便当杀身以谢所奉。”辞气慷慨,一坐尽惊。即拔所佩刀,横于膝上,揽樗蒱,拊髀掷之。比太祖止之,已掷为卢矣。徐乃拜而受。自此之后,太祖期寄更深。

转骠骑将军。令募精兵,从独孤信取洛阳,仍共信镇之。及河桥之战,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时陷(害)〔阵〕既深,从者死尽,思政被重创闷绝。会日暮,敌将收军。思政久经军旅,每战唯着破弊甲,敌人疑非将帅,故免。有帐下督雷五安于战处哭求思政,会其已苏,遂相得。乃割衣裹创

扶思政上马,夜久方得还。仍镇弘农。

思政以玉壁地在险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并州刺史,仍镇玉壁。

八年,东魏来寇,思政守御有备,敌人昼夜攻围,卒不能克,乃收军还。以全城功,受骠骑大将军。复命思政镇弘农。

于是修城郭,起楼橹,营田农,积刍秣,凡可以守御者,皆具焉。弘农之有备,自思政始也。

十二年,加特进、荆州刺史。州境卑湿,城堑多坏。思政方命都督蔺小欢督工匠缮治之。掘得黄金三十斤,夜中密送之。至旦,思政召佐吏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悉封金送上。太祖嘉之,赐钱二十万。

思政之去玉壁也,太祖命举代己者,思政乃进所部都督韦孝宽。其后东魏来寇,孝宽卒能全城。时论称其知人。

十三年,侯景叛东魏,拥兵梁、郑,为东魏所攻。景乃请援乞师。当时未即应接。思政以为若不因机进取,后悔无及。即率荆州步骑万余,从鲁关向阳翟。思政入守颍川。

景引兵向豫州,外称略地,乃密遣送款于梁。思政分布诸军,据景七州十二镇。太祖乃以所授景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回授思政。思政并让不受。频使敦喻,唯受河南诸军事。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岳恃其众,谓一战可屠,乃四面鼓噪而上。思政选城中骁勇,开门出突。岳众不敢当,引军乱退。岳知不可卒攻,乃多修营垒。又随地势高处,筑土山以临城中。飞梯火车,昼夜攻之。思政亦作火攒,因迅风便投之土山。又以火箭射之,烧其攻具。仍募勇士,缒而出战。岳众披靡,其守土山人亦弃山而走。

齐文襄更益岳兵,堰洧水以灌城。城中水泉涌溢,不可防止。悬釜而炊,粮力俱竭。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以望城内,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俄而大风暴起,船乃飘至城下。城上人以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穷急,投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复中矢而毙。生擒永珍。思政谓之曰:“仆之破亡,在于晷漏。诚知杀卿无益,然人臣之节,守之以死。”乃流涕斩之。并收绍宗等尸,以礼埋瘗。

齐文襄闻之,乃率步骑十一万来攻。自至堰下,督励士卒。水壮,城北面遂崩。水便满溢,无措足之地。思政知事不济,率左右据土山,谓之曰:“吾受国重任,本望平难立功。精诚无感,遂辱王命。今力屈道穷,计无所出。唯当效死,以谢朝恩。”因仰天大哭。左右皆号恸。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刎。

先是,齐文襄告城中人曰:“有能生致王大将军者,封侯,重赏。若大将军身有损伤,亲近左右,皆从大戮。”都督骆训谓思政曰:“公常语训等,但将我头降,非但得富贵,亦是活一城人。今高相既有此言,公岂不哀城中士卒也!”固共止之,不得引决。

齐文襄遣其常侍赵彦深就土山执手申意。引见文襄,辞气慷慨,无挠屈之容。文襄以其忠于所事,礼遇甚厚。

思政初入颍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思政常以勤王为务,不营资产。尝被赐园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弃之。故身陷之后,家无畜积。及齐受禅,以为都官尚书。子秉。

史臣曰:王罴刚峭有余,弘雅未足。情安俭率,志在公平。既而奋节危城,抗辞勍敌,梁人为之退舍,高氏不敢加兵。以此见称,信非虚。述不陨门风,亦足称也。

王思政驱驰有事之秋,慷慨功名之际。及乎策名霸府,作镇颍川,设萦带之险,修守御之术,以一城之众,抗倾国之师,率疲乏之兵,当劲勇之卒,犹能亟摧大敌,屡建奇功。忠节冠于本朝,义声动于邻听。虽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亦足奋于百世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八-译文

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汉朝河南尹王遵的后代,家族世代在州郡中享有盛名。王罴性格刚直,处事公正,州郡中的人都敬畏他。北魏太和年间,他被任命为殿中将军。

之前南岐、东益的氐羌族反叛,朝廷军队作战不利,于是命令王罴率领五千羽林军镇守梁州,讨伐平定叛乱。回来后,他被授予右将军、西河内史的职位,但他辞谢不拜。当时有人对他说:“西河是大邦,俸禄丰厚,为什么要辞谢呢?”王罴回答说:“京洛的木材都来自西河,朝廷权贵们建造宅第时,都会来西河求取木材。如果我自己去办,力量不足;如果向民间征发,又违反法律。因此我辞谢了。”

梁朝将领曹义宗围攻荆州,朝廷命令王罴与别将裴衍率兵救援。于是与梁军交战,大败梁军。当时各地动荡不安,荆州刚经历战乱,急需安抚。朝廷任命王罴为荆州刺史,并加封为抚军将军。

梁朝再次派遣曹义宗率领数万军队围攻荆州,筑坝引水灌城,水位几乎淹没城墙。当时朝廷内外多事,无暇救援,于是赐给王罴铁券,承诺如果城池保全,将授予他本州刺史的职位。城中粮食耗尽,王罴煮粥与将士们均分食用。每次出战,他都不穿铠甲,大声呼喊:“荆州城是孝文皇帝所建,如果上天不保佑国家,就让敌人的箭射中我王罴;否则,我王罴一定要打败敌人。”他屡次经历战斗,却从未受伤。经过三年,曹义宗才退兵。王罴被封为霸城县公,不久又升任车骑大将军、泾州刺史。还未到任,适逢太祖征兵勤王,王罴请求担任先锋,于是被任命为大都督,镇守华州。

北魏孝武帝西迁时,王罴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封侍中、开府。有一次,他正在修建州城,梯子还留在城外。齐神武帝派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夜袭王罴,王罴没有察觉。天亮时,韩轨的军队已经通过梯子进入城中。王罴还在睡觉,听到外面喧闹声,便赤身露发,光着脚,手持一根白棍,大声呼喊冲出去。敌人见到他,惊慌失措,退到东门,王罴的部下逐渐集结,合力击退了敌人。韩轨的军队最终弃城逃走。

当时关中发生大饥荒,朝廷向民间征税以供应军费。有人隐瞒粮食,朝廷命令互相告发,许多人因此被鞭打,导致百姓逃散。只有王罴因为深得民心,没有人隐瞒粮食,他征收的粮食不比别的州少,却没有引起民怨。

沙苑之战时,齐神武帝的军队非常强大。太祖认为华州是战略要地,派遣使者慰劳王罴,命令他加强防守。王罴对使者说:“老罴挡在路上,貆子怎么能过得去!”太祖听后非常赞赏。当齐神武帝兵临城下时,对王罴说:“为什么不早点投降?”王罴大声喊道:“这座城就是我王罴的坟墓,生死在此,想死的就来吧!”齐神武帝因此不敢进攻。

当时茹茹族渡过黄河南侵,侦察骑兵已经到了豳州。朝廷担心他们深入内地,于是征调兵马,屯守京城,挖掘街巷壕沟,以防备敌人突袭。左仆射周惠达召王罴商议对策。王罴没有应命,对使者说:“如果茹茹族到了渭北,我王罴率领乡里人自己就能打败他们,不需要动用国家的兵马。为什么天子在城中,却如此惊慌?这都是因为周家小儿胆小所致。”王罴轻视权势,坚守正道,从不屈服,类似的事情很多。不久,他回到河东镇守。

王罴性格节俭,不讲究外表。有一次,朝廷使者来访,王罴为他准备食物。使者撕掉了薄饼的边缘。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费了很大功夫;舂米做饭,也花了不少力气。你这样挑挑拣拣,看来是还不饿。”于是命令左右撤去食物。使者非常惭愧。

还有一次,有客人与王罴一起吃瓜,客人削瓜时削得稍厚,王罴心里不满。等到瓜皮落地,王罴便伸手捡起来吃掉。客人感到非常羞愧。

王罴性格严厉急躁,有一次有官吏带着私事来见他,王罴来不及命令手下打他,便自己拿起鞋子打他。每次宴会,他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们。当时人们称赞他公平,但也嘲笑他过于琐碎。

大统七年,王罴在镇守任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尉。

他的儿子王庆远,年轻时因是功臣之子被任命为直合将军。王庆远比王罴早逝,孙子王述继承爵位。王述字长述,小时候聪明敏锐,有见识。八岁时,太祖见到他,非常惊奇,说:“王公有这样的孙子,足以不朽。”于是任命他为镇远将军,拜为太子舍人。后来因祖父去世而离职。

王述幼年丧父,由王罴抚养长大。他在服丧期间,严格遵守礼制。当时东西方交战,战事频繁,许多官员在丧期结束后,都被命令立即复职。王述请求完成丧礼,言辞恳切。太祖派使者去看望他,见他哀痛过度,便特别允许他完成丧礼。丧期结束后,他继承了扶风郡公的爵位,多次升迁至上大将军。

王思政,字思政,是太原祁县人。他容貌魁梧,有谋略。北魏正光年间,他被任命为员外散骑侍郎。当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在关右作乱,北海王颢率兵讨伐,启奏王思政随军。军中的所有谋略,王思政都参与讨论。

当时魏孝武帝还在藩地,早就听说过王思政的名声,颢军回朝后,便将他引为宾客,对他非常优待。孝武帝登基后,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安东将军。因参与定策有功,被封为祁县侯。

不久,齐神武帝暗中图谋不轨,孝武帝认为王思政可以担当大任,任命他为中军大将军、大都督,统领宿卫兵。王思政对孝武帝说:“高欢的野心,路人皆知。洛阳四面受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有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一人可以抵挡万人。而且兵马精强,粮草充足,进可以讨伐叛逆,退可以据守关河。宇文夏州已经纠合了同盟,愿意立功。如果听说陛下西迁,他们一定会前来迎接。凭借天府的资源,依靠已有的基业,一两年内,训练军队,鼓励农耕,修复旧都,何愁不能成功。”孝武帝深以为然。当齐神武帝的军队到达河北时,孝武帝便西迁。王思政被封为太原郡公。

大统之后,王思政虽然受到重用,但他自认为不是相府的旧臣,常常感到不安。太祖曾在同州与群臣宴饮,拿出锦罽和杂绫绢数段,命令将领们玩樗蒱游戏来赢取。奖品发完后,太祖又解下自己的金带,让大家轮流掷骰子,说:“谁先掷出卢,就把金带给他。”群臣轮流掷骰子,没有人能掷出卢。轮到王思政时,他严肃地跪坐发誓说:“我王思政从外地归顺朝廷,蒙受宰相的厚待,愿意尽心效命,报答知己。如果我的诚心是真的,就让宰相知道,愿我掷出卢;如果我的内心不够真诚,神灵也会明察,让我掷不出卢,我愿以死谢罪。”言辞慷慨,满座皆惊。他拔出佩刀,横在膝上,掷出骰子。太祖还没来得及阻止,他已经掷出了卢。他从容拜谢,接受了金带。从此以后,太祖对他更加信任。

王思政转任骠骑将军,奉命招募精兵,与独孤信一起攻取洛阳,并共同镇守。在河桥之战中,王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扫,一击打倒数人。当时他深入敌阵,随从全部战死,王思政身受重伤,昏迷不醒。天色已晚,敌军准备收兵。王思政久经沙场,每次战斗都穿着破旧的铠甲,敌人误以为他不是将帅,因此没有杀他。他的帐下督雷五安在战场上哭着寻找他,正好他苏醒过来,两人得以相见。雷五安割下衣服为他包扎伤口。

扶思政上马,夜深才得以返回。仍然镇守弘农。

思政认为玉壁地势险要,请求筑城。随即亲自规划,移镇到那里。升任并州刺史,仍然镇守玉壁。

八年,东魏来犯,思政守御有备,敌人昼夜攻围,最终未能攻克,于是收兵返回。因保全城池的功劳,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再次命令思政镇守弘农。

于是修建城墙,建起楼橹,开垦农田,储备粮草,凡是能够用于守御的,都准备齐全。弘农的防备,从思政开始。

十二年,加封特进、荆州刺史。州境低洼潮湿,城墙多处损坏。思政命令都督蔺小欢监督工匠修缮。挖掘出黄金三十斤,夜里秘密送给他。到了早晨,思政召集佐吏,将黄金展示给他们,说:“人臣不应有私财。”全部封存上缴。太祖嘉奖他,赐钱二十万。

思政离开玉壁时,太祖命令他推荐代替自己的人,思政于是推荐了自己的部下都督韦孝宽。后来东魏来犯,孝宽最终保全了城池。当时人们称赞他知人善任。

十三年,侯景背叛东魏,拥兵梁、郑,被东魏攻打。景于是请求援兵。当时没有立即回应。思政认为如果不趁机进取,后悔就来不及了。随即率领荆州步骑一万多人,从鲁关向阳翟进发。思政进入颍川守城。

景引兵向豫州,表面上说是略地,实际上秘密向梁国投降。思政分布各军,占据景的七州十二镇。太祖于是将授予景的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诸军事的职位,转授给思政。思政推辞不接受。多次派人敦促,只接受了河南诸军事的职位。

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仪同刘丰生等,率领步骑十万来攻打颍川。城内静悄悄,好像没有人一样。岳依仗人多,认为一战就可以屠城,于是四面鼓噪而上。思政挑选城中的勇士,开门出击。岳的军队不敢抵挡,引军乱退。岳知道不能立即攻下,于是多修营垒。又在地势高处筑土山,俯视城中。用飞梯火车,昼夜攻打。思政也制作火攒,趁风势投掷到土山上。又用火箭射击,烧毁敌人的攻城器械。还招募勇士,缒城出战。岳的军队溃败,守土山的人也弃山而逃。

齐文襄又增派岳的兵力,筑堰引洧水灌城。城中水泉涌溢,无法防止。悬釜而炊,粮食和力量都耗尽。慕容绍宗、刘丰生及其将慕容永珍共乘楼船,望城内,命令善射者俯射城中。不久大风暴起,船飘到城下。城上的人用长钩牵船,弓弩乱发。绍宗穷急,投水而死。丰生浮向土山,又中箭而死。生擒永珍。思政对他说:“我的失败,在于时间的流逝。我确实知道杀你无益,但人臣的节操,守之以死。”于是流泪斩杀了他。并收殓绍宗等人的尸体,以礼埋葬。

齐文襄听说后,率领步骑十一万来攻打。亲自到堰下,督励士卒。水势汹涌,城北面崩塌。水满溢,无处立足。思政知道事情无法挽回,率领左右占据土山,对他们说:“我受国家重任,本希望平定困难,建立功勋。精诚无感,最终辱没了王命。现在力量耗尽,计无所出。只能效死,以谢朝恩。”于是仰天大哭。左右都痛哭。思政向西再拜,便想自刎。

之前,齐文襄告诉城中人说:“有能生擒王大将军的,封侯,重赏。如果大将军有损伤,亲近左右,都要处死。”都督骆训对思政说:“您常对我们说,只要拿我的头投降,不仅能得富贵,也能救活一城人。现在高相既然有这样的话,您难道不哀怜城中的士卒吗!”坚决阻止他,不能自决。

齐文襄派他的常侍赵彦深到土山,执手表达心意。引见文襄,言辞慷慨,没有屈服的表情。文襄因为他忠于所事,礼遇甚厚。

思政初入颍川时,有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也无叛者。思政常以勤王为务,不经营资产。曾经被赐予园地,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回来后,看到后生气地说:“匈奴未灭,霍去病辞家,何况大贼未平,何必经营产业!”命令左右拔掉丢弃。所以身陷之后,家中没有积蓄。及齐受禅,任命为都官尚书。子秉。

史臣说:王罴刚峭有余,弘雅不足。性情安于俭朴,志在公平。后来在危城中奋节,对抗强敌,梁人为之退避,高氏不敢加兵。因此被称赞,确实不虚。述不陨门风,也足以称道。

王思政在有事之秋驱驰,慷慨功名之际。及至策名霸府,镇守颍川,设萦带之险,修守御之术,以一城之众,抗倾国之师,率疲乏之兵,当劲勇之卒,仍能迅速摧毁大敌,屡建奇功。忠节冠于本朝,义声动于邻听。虽运穷事蹙,城陷身囚,壮志高风,也足以振奋百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八-注解

王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北魏时期著名将领,以刚直木强、处物平当著称。

梁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北部一带。

荆州: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州郡,位于今湖北省一带,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铁券:古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一种特权凭证,象征着极高的荣誉和信任。

霸城县公:王罴因战功被封为霸城县公,霸城即今陕西省西安市霸桥区一带。

车骑大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军队。

泾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甘肃省东部一带。

华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一带。

骠骑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名,地位显赫,通常授予功勋卓著的将领。

开府: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指开设府署,拥有独立行政权力。

齐神武:指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欢,因其谥号为神武,故称齐神武。

沙苑之役:北魏与北齐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沙苑一带。

茹茹:古代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又称柔然。

豳州:古代中国的一个州,位于今陕西省彬县一带。

太尉:古代中国的三公之一,负责军事事务,地位极高。

王庆远:王罴之子,弱冠时因功臣子身份被封为直合将军。

王思政:字思政,太原祁人,北魏时期著名将领,以容貌魁伟、有筹策著称。

祁县侯:王思政因功被封为祁县侯,祁县即今山西省祁县一带。

中军大将军: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中军。

大都督:古代中国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河桥之战:北魏与北齐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思政:王思政,北周时期著名将领,以忠诚和军事才能著称。

玉壁: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地理位置险要。

弘农:古代地名,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历史上为军事重镇。

并州刺史:古代官职,掌管并州(今山西省一带)的军政事务。

特进:古代官职名,为加官,表示尊崇。

荆州刺史:古代官职,掌管荆州(今湖北、湖南一带)的军政事务。

太祖: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北周的开国皇帝。

韦孝宽:北周著名将领,以智勇双全著称。

侯景:南北朝时期著名叛将,曾叛东魏投梁,后又叛梁。

颍川:古代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历史上为军事要地。

齐文襄:指北齐文襄帝高澄,北齐的第二位皇帝。

高岳:北齐将领,曾率军攻打颍川。

慕容绍宗:北齐将领,曾参与攻打颍川。

刘丰生:北齐将领,曾参与攻打颍川。

骆训:王思政的部下,曾劝谏王思政投降以保全城中百姓。

赵彦深:北齐官员,曾奉命劝降王思政。

都官尚书:古代官职,掌管朝廷的行政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八-评注

《王罴 子庆远 王思政》一文,通过对王罴、王庆远、王思政三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现了北魏时期的历史风貌和人物风采。王罴以其刚直木强、处物平当的性格,成为州郡敬惮的对象。他在南岐、东益氐羌反叛时,领兵讨平诸贼,展现了其军事才能。在荆州被围时,他以铁券激励将士,煮粥均分,体现了其与将士同甘共苦的精神。王罴的忠诚和勇敢,使他在沙苑之役中,面对齐神武的威胁,依然坚守城池,展现了其不屈不挠的斗志。

王庆远作为王罴之子,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和忠诚。他在弱冠之年便以功臣子身份被封为直合将军,展现了其家族的荣耀。王思政则以容貌魁伟、有筹策著称,他在魏孝武西迁时,提出了迁都关中的建议,展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在河桥之战中,王思政下马用长矛左右横击,一击踣数人,展现了其勇猛善战的军事才能。

本文通过对三位历史人物的叙述,不仅展现了他们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北魏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王罴、王庆远、王思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忠诚、勇敢和智慧的颂扬。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叙述,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这段古文记载了北周名将王思政的军事生涯和忠诚事迹,展现了他在乱世中的英勇与智慧。王思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更是一位忠诚于国家的典范。他在玉壁、弘农、颍川等地的守御战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意志。

首先,王思政在玉壁的守御战中,凭借其出色的军事策略和坚毅的意志,成功抵御了东魏的进攻,保全了城池。这一战不仅为他赢得了骠骑大将军的荣誉,也奠定了他在北周军中的地位。

其次,王思政在荆州刺史任上,面对州境卑湿、城堑多坏的困境,他果断采取措施,修缮城防,展现了其治政能力和对国家的忠诚。当他发现黄金时,毫不犹豫地上交朝廷,体现了其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

再次,王思政在颍川的守御战中,面对东魏十万大军的围攻,他临危不惧,巧妙运用火攻、火箭等战术,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即使在城破之际,他仍坚持战斗,誓死不降,展现了其忠贞不渝的节操。

最后,王思政的忠诚和勇敢不仅赢得了北周太祖的嘉奖,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即使在城陷被俘后,他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终被北齐文襄帝礼遇,成为后世忠臣的楷模。

总的来说,王思政的事迹不仅反映了北周时期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局势,也展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勇敢和智慧。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6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