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黜免

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及其轶事。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流逸事、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书中以人物轶事为主,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智慧的表达,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名利、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全书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对后代的小说创作、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黜免-原文

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

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

宏问:‘朝廷何以徙我?’

王曰:‘言卿狂逆。’

宏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

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

敕令免官。

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

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

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

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

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

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

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

太宰父子,远徙新安。

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

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

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

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黜免-译文

诸葛宏在西晋朝廷时,年轻时就很有清誉,被王夷甫看重,当时的舆论也把他和王夷甫相提并论。后来被继母的家族诬陷,说他是狂妄叛逆的人。在被远调之前,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来送他,和他告别时,诸葛宏问:‘朝廷为什么要调我走?’王夷甫回答:‘说你狂妄叛逆。’诸葛宏说:‘叛逆就应该被杀,狂妄又为什么要被调走?’

桓温进入蜀地,到达三峡中,他的部下有人捉到了一只猿猴的孩子。猿猴的母亲沿着岸边哀号,走了百余里也不离开,最后跳上船,到了船上就死了。打开它的肚子一看,肠子都一寸寸地断了。桓温听说后,非常愤怒,下令处罚了那个人。

殷中军被废黜后,在信安,整天在空中写字。扬州的官吏和百姓都去追赶他,偷偷地看,只见他只写了‘咄咄怪事’四个字。

桓温坐着的时候,有参军因为蒸蒜没有及时解开,一起吃饭的人也不帮忙,而参军始终不放手,整个座席的人都笑了。桓温说:‘同一盘菜都不互相帮助,何况在危难的时候呢?’下令免去了参军官职。

殷中军被废黜后,对简文帝怀恨在心,说:‘把人放在百尺高的楼上,然后让人拿着梯子离开。’

邓竟陵被免官后去拜访大司马桓温。桓温问他:‘你为什么这么瘦?’邓竟陵回答:‘我对叔达感到有愧,不能不因为摔破的甑子而感到遗憾!’

桓温废黜了太宰父子后,仍然上表说:‘应该割舍近情,以保全长远的大计。如果除掉太宰父子,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了。’简文帝亲手回复表章说:‘不忍心说出口的话,何况已经说出口了呢?’桓温又上重表,言辞更加苦切。简文帝再次回复说:‘如果晋朝的国运还能够长久,明公就应该按照这个诏令去做。如果国运已经走到尽头,请让出贤路吧!’桓温读了诏书,手都抖得流汗,这才作罢。太宰父子,被远调到新安。

桓玄失败后,殷仲文又回到大司马府担任咨议,但他的心情似乎有些沮丧,不再是以前的样子。大司马府前的听政厅前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殷仲文在月初的时候,和众人一起在听政厅,长时间地看着那棵槐树,感叹说:‘槐树摇曳,再也没有生机了!’

殷仲文虽然一直有很高的名望,自己认为必定会辅佐朝政。突然被任命为东阳太守,他非常不满。到了郡里,到了富阳,他感慨地说:‘看这山川形势,应该还会出现一个孙伯符!’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黜免-注解

清誉:指良好的名声或声誉,是古代对个人品德、才能的高度评价。

王夷甫:王衍,字夷甫,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清谈著称。

狂逆:狂妄悖逆,指行为狂放不羁,违背常理。

槛车:古代囚车,用于拘禁犯人。

三峡:指长江流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峡谷地带,是古代交通要道。

猿子:指猿猴的孩子。

信安: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衢州市。

参军: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椅烝薤:指煮蒜,蒜是古代菜肴中常用的调味品。

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晋朝皇帝,以文治著称。

叔达:指叔达,即王导,晋朝初期的重要政治家,以德高望重著称。

破甑:破了的甑子,比喻事物破败不堪。

太宰父子:指太宰郗鉴和他的儿子郗超,郗鉴曾任太宰,是东晋时期的权臣。

晋室:指晋朝皇室。

灵长:指皇位稳固,国家长治久安。

阿衡:古代官名,负责辅佐君主处理国家大事。

东阳太守:东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金华市;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孙伯符:孙策,字伯符,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以英勇善战著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黜免-评注

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此句描绘了诸葛宏年轻时的声望,他因清誉而被王夷甫所看重,并且当时的人士也把他与王夷甫相提并论。这反映了诸葛宏的才华和影响力,同时也暗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相互推崇和比较的风气。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宏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宏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徙?”诸葛宏在被诬陷后,面对友人的探望,他以直率的方式质问王夷甫,表达了自己对不公的抗议。这反映了诸葛宏的刚直不阿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残酷。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此段描述了桓公入蜀时,士兵捕获猿子的故事。猿母的哀号和牺牲,展现了动物与人类之间深厚的母子情感,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殷中军被废后,以书写“咄咄怪事”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愤慨。这反映了士人在逆境中的自我解嘲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桓公以参军椅烝薤的行为,讽刺了当时士人之间的冷漠和自私,同时也展示了桓公的果断和公正。

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箸百尺楼上,儋梯将去。”殷中军对简文的怨恨,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失落。

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邓竟陵以自己的瘦弱,表达了自己对叔达的愧疚和对政治失败的无奈。

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徙新安。这段描述了桓宣武与简文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现了桓宣武的权谋和简文的坚持。

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娑,无复生意!”殷仲文以槐树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政治失意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失望。

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殷仲文以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黜免》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6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