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及其轶事。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流逸事、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书中以人物轶事为主,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智慧的表达,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名利、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全书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对后代的小说创作、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政事-原文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
事觉收之,令吏杀焉。
主簿请付狱,考众奸。
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
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
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
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
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
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
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
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踰七十,犹知管时任。
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
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
或云:潘尼作之。
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
冲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闇懦所探。’
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
冲乃粗下意。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
凡所题目,皆如其言。
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
亮亦寻为贿败。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
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
王问:‘何处来?’
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
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
使吏送令归家。
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
帝泣曰:‘还我侍中!’
让不奉诏,遂斩超、雅。
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宥之。
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
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
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
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
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
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
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
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
陆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
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
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何骠骑作会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见存。
存时为何上佐,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
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当如所白。汝何处得此人?’
謇于是止。
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
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
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
诸人以为佳。
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
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
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
意讥不著。
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
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免。
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
山遐去东阳,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殷浩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袱。
人问其故?
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
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
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王东亭与张冠军善。
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
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
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政事-译文
陈仲弓担任太丘的长官时,有官吏假装母亲生病请假。事情被发现后,他被逮捕,命令官吏将他处死。主簿请求将他交给监狱,审问其他罪行。仲弓说:“欺骗君主是不忠,对待生病的母亲是不孝。不忠不孝,罪行没有比这更大的。审问其他罪行,难道还能超过这个吗?”
陈仲弓担任太丘长官时,有强盗杀害了财主,他派人去捉拿。在前往事发地点的路上,听说有百姓在草丛中不起身,于是掉头去处理这件事。主簿说:“强盗势力大,应该先进行镇压。”仲弓说:“强盗杀害财主,和亲人之间的残杀有什么区别?”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说:‘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远近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回答:‘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安抚,对弱者用仁慈抚慰,让他们安心,时间久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就更加深厚了。’袁公说:‘我曾经担任过邺县县令,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你家父亲是效仿我,还是我效仿你家父亲?’元方说:‘周公和孔子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行为举止,就像在同一个地方一样。周公不效仿孔子,孔子也不效仿周公。’
贺太傅担任吴郡太守,最初不出门。吴中的一些强势家族轻视他,于是在府门上题字说:‘会稽鸡,不能啼。’贺太傅听说后,就出门去了,走到门口回头写下:‘不可啼,杀吴儿!’于是他到了各个屯邸,检查顾、陆家族的役使官兵和藏匿逃亡者,把事情上报给上级,被定罪的人很多。陆抗当时担任江陵都督,因此下请孙皓,然后得到释放。
山公因为受到朝廷的重视,年纪已经超过七十岁,还知道管任时的职责。一些显赫的年轻人,如和、裴、王等人,都对他进行赞誉。有人在阁柱上题字说:‘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有人说这是潘尼写的。
贾充刚开始制定法律时,和羊祜一起咨询太傅郑冲。郑冲说:‘皋陶严明的原则,不是我能理解的。’羊祜说:‘皇上希望稍微润色一下。’郑冲就大致按照这个意思做了。
山司徒前后选拔官员,几乎遍历了所有官员,没有发现一个有才能的人。他所提出的官员,都像他说的那样。只有用陆亮,是皇帝下诏用的,和山公的意思不同,争论之后也没有听从。陆亮不久也因为受贿而败露。
嵇康被处死后,山公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担任秘书丞。嵇绍咨询山公是否出仕,山公说:‘我为你考虑了很久!天地四时,还有变化,何况是人呢?’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太守时,一个小官吏偷了池塘里的鱼,纲纪官员将他推举出来。王安期说:‘文王的园林,是大家共有的。池塘里的鱼又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王安期担任东海郡太守时,有一个人在夜间犯罪,官吏将他记录下来。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他回答:‘我从老师家学习回来,不知不觉天就晚了。’王安期说:‘鞭挞甬越以树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于是让官吏送他回家。
成帝在石头城时,任让在皇帝面前杀害了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皇帝哭着说:‘还我侍中!’任让不听从命令,于是斩杀了刘超和钟雅。事情平息后,陶公和任让有旧交,想要宽恕他。许柳儿思念母亲的人非常好,各位官员都想要保全他。如果保全思念母亲的人,那么不得不为陶公保全任让,于是都想宽恕他们。事情上报后,皇帝说:‘任让是杀我侍中的人,不能宽恕!’各位官员因为年轻君主不能违抗,于是将两人都斩首。
王丞相担任扬州刺史时,有数百名宾客都受到了款待,每个人都面带喜悦。只有临海的一个客人姓任和几个胡人还没有受到款待,王丞相趁机走到任边说:‘你走了,临海就没有人了。’任大喜。接着走到胡人面前弹指说:‘兰阇,兰阇。’胡人都笑了,四周的人都感到高兴。
陆太尉去拜访王丞相商讨事情,事情结束后就改变了主意。王公对此感到奇怪,后来问陆太尉。陆太尉说:‘你长于处理民间事务,短于处理官方事务,当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事后才觉得不妥。’
丞相曾经在夏天到石头城看望庾公。庾公正在处理事务,丞相说:‘天气热,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庾公说:‘您的遗事,天下也没有认为合理。’
丞相晚年,大致不再过问事务,只是签署文件。他自己感叹说:‘人们说我糊涂,后人应该会想到这个糊涂。’
陶公性格严谨,勤于政事。担任荆州时,命令船官收集锯木屑,不限数量,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正值大雪初晴,办公场所前的雪被铲除后仍然湿润,于是他用木屑覆盖,没有任何妨碍。官府使用的竹子,都要求收集竹头,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征伐蜀地,装船时,都用这些竹头做钉子。还听说:曾经有人连根挖走竹篙,陶公于是提升他两级使用。
何骠骑担任会稽太守时,虞存的弟弟虞謇担任郡主簿,因为何骠骑接待客人很辛苦,想要上报皇帝,减少常客的接待,让家人负责,选择可以接待的人上报。虞謇完成了这件事,想要见虞存。虞存当时是何骠骑的助手,正在和虞謇一起吃饭,说:‘上报事情很好,等吃完饭我再写。’吃完饭后,他拿起笔在白事报告上写道:‘如果得到门庭像郭林宗那样的人,就按照所上报的去做。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人?’虞謇于是停止了。
王、刘和林公一起去看望何骠骑,何骠骑在看文书,没有理睬他们。王公对何骠骑说:‘我今天特意和林公来看你,希望你能放下日常事务,应对一些玄妙的言论,怎么能一直低头看这些文书呢?’何骠骑说:‘我不看这些文书,你们怎么能留下呢?’大家认为他说得很好。
桓公在荆州时,一心想要用德行来安抚江汉地区,耻于用威严的刑法来治理百姓。官吏受到杖责,只是从朱衣上轻轻掠过。桓公的儿子桓式年轻,从外面来,说:‘刚才从阁下经过,看到官吏受到杖责,上面掠过云根,下面拂过地面。’意思是在讽刺,但没有直接说出来。桓公说:‘我还担心他打得重。’
简文帝担任丞相,事情处理往往需要一年时间,然后才能得到结果。桓公对此非常烦恼,经常劝他加快速度。太宗说:‘一天有上万件事务,怎么能快呢?’
山遐离开东阳,王长史向简文帝请求东阳。王长史说:‘因为前任采取了严厉的政策,所以可以用和平的方式达到治理的目的。’
殷浩刚开始担任扬州刺史,刘尹出行,天快晚了,就让人取来包裹。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刺史严厉,不敢晚上出行。’
谢公当时,士兵和仆役逃亡,很多人逃到南塘,藏在船中。有人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搜索,谢公不允许,说:‘如果不允许这些人待在这里,怎么能成为京都呢?’
王大担任吏部郎中时,曾经草拟选拔官员的文件,将要上报时,王僧弥来看他,趁机修改了将近一半的选拔名单,王大认为很好,重新抄写后上报。
王东亭和张冠军关系很好。王东亭担任吴郡太守后,有人问他的小儿子:‘东亭担任郡太守,政风如何?’他回答:‘不知道治理得怎么样,只是和张祖的感情越来越好。’
殷仲堪将要担任荆州刺史,王东亭问他:‘以居全为德,以不害物为仁。现在担任华夏的宰牧,处于杀戮的职位,这与您的本分是否相违背?’殷仲堪回答:‘皋陶制定刑法制度,不是不贤;孔子担任司寇,也不是不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政事-注解
陈仲弓:陈仲弓,即陈寔,东汉末年名士,以清正廉洁著称。
太丘长:太丘长,指太丘县的长官,太丘县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县。
诈称:假装,谎称。
母病求假:母亲生病请求休假。
事觉收之:事情被发现后逮捕了他。
主簿:主簿,古代官名,负责文书工作。
狱:监狱。
考众奸:审查众人的罪行。
不忠不孝:不忠诚不孝顺。
莫大:没有比这更大的。
劫贼:抢劫的盗贼。
财主:有钱有势的人。
捕之:逮捕他们。
发所:出发的地方。
草不起子:草地上没有生长的植物。
回车往治之:掉转车头去处理这件事。
按讨:按照法律进行审讯。
骨肉相残:亲人之间互相残杀。
候:等候。
袁公:袁绍,东汉末年名将。
贤家君:贤良的父亲。
履行:行为,作为。
绥:安抚。
仁:仁爱。
恣其所安:任由他们感到舒适。
周公:周公,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父,儒家经典《周礼》的作者。
孔子: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异世而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周旋动静:周公和孔子的行为举止。
万里如一:无论相隔多远,都像是在同一个地方。
法:效法,学习。
贺太傅:贺循,东晋时期名臣。
吴郡:吴郡,古代的一个郡。
轻之:轻视他。
题:写,题写。
会稽鸡:会稽郡的鸡。
不能啼:不能啼叫。
索笔足之:找来笔补全。
屯邸:屯驻的地方。
检校:检查。
顾、陆:顾、陆两家,指吴郡的两大世家。
役使:役使,指使用。
官兵:官兵,指军队。
藏逋亡:藏匿逃亡的人。
罪者:有罪的人。
江陵都督:江陵都督,指江陵地区的军事长官。
孙皓:孙皓,东晋末年吴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释:释放。
山公:山涛,东晋时期名臣。
器重:受到重视。
朝望:朝廷的期望。
管任:管理职责。
贵胜年少:有权势的年轻人。
和、裴、王:和峤、裴楷、王济,都是东晋时期的名士。
署:写,题写。
阁柱:阁楼的柱子。
和峤鞅:和峤骑马。
裴楷鞦:裴楷骑马。
王济剔嬲不得休:王济不停地剔牙。
贾充:贾充,西晋时期名臣。
定律令:制定法律。
羊祜:羊祜,西晋时期名臣。
郑冲:郑冲,西晋时期名臣。
皋陶:皋陶,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贤臣。
严明:严格明确。
探:探索。
弘润:扩充润色。
山司徒:山涛,曾任司徒,是西晋时期的重臣。
百官:所有官员。
举无失才:选拔没有失人才。
陆亮:陆亮,西晋时期官员。
诏:皇帝的命令。
贿败:因贿赂而败露。
嵇康:嵇康,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诛:处死。
秘书丞:秘书丞,官名,负责秘书省的事务。
咨:询问。
消息:变化,变动。
东海郡:东海郡,古代的一个郡。
纲纪:官员。
犯夜人:在夜间犯罪的人。
纲纪推之:官员审问他。
文王之囿:文王的园林。
致理:达到治理的目的。
石头:石头城,古代南京的别称。
任让:任让,东晋时期将领。
侍中:侍中,官名,皇帝的近臣。
右卫将军:右卫将军,官名,负责宫廷保卫工作。
陶公:陶侃,东晋时期名臣。
宥:宽恕。
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许柳儿思念母亲的心情非常真挚。
宰牧:治理。
华夏:中原地区,古代中国的代称。
刑辟:刑法。
潘尼:潘尼,东晋时期文学家。
律令:法律。
冲:郑冲,西晋时期名臣。
粗下意:大致写下意见。
选:选拔。
争之不从:争论但不被采纳。
绍:嵇绍,嵇康之子。
咨公出处:询问他是否愿意担任官职。
人:人世。
小吏:小官吏。
池中鱼:池塘里的鱼。
鞭挞:鞭打。
甯越:甯越,春秋时期鲁国大夫。
立威名:树立威名。
致理之本:达到治理目的的根本。
泣:哭泣。
诸公:各位官员。
全之:保全他。
少主:年轻的君主。
违:违背。
王丞相:王导,东晋时期名臣。
扬州:扬州,古代的一个州。
沾接:沾光,受到优待。
说色:喜悦的表情。
临海:临海郡,古代的一个郡。
姓任:姓任的人。
胡人:胡人,指北方或西方的少数民族。
弹指:弹指,用手指数数。
兰阇:兰阇,梵语,意为莲花。
陆太尉:陆机,东晋时期文学家。
咨事:咨询事情。
翻异:改变主意。
长民短:长处和短处。
临时:当时。
不可:不可以。
觉:意识到。
朱衣:朱红色的衣服,古代官员的服饰。
桓公:桓温,东晋时期名将。
令史:令史,官名,负责文书工作。
杖:杖刑,古代的一种刑罚。
桓式:桓温的儿子。
阁下:阁下,对对方的敬称。
过:经过。
意讥:意思是讥讽。
著:明显。
患:担心。
简文:简文帝,东晋时期皇帝。
相:宰相。
经年:经过一年。
劝免:劝告免职。
太宗:晋太宗,晋朝的第二位皇帝。
万机:指国家大事。
东阳:东阳郡,古代的一个郡。
猛政:严厉的政策。
和静致治:通过和平和宁静来达到治理的目的。
殷浩:殷浩,东晋时期名臣。
刘尹:刘惔,东晋时期名士。
日小欲晚:天快黑了。
取袱:拿包裹。
刺史:刺史,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
严:严格。
兵厮:士兵。
逋亡:逃亡。
南塘:南塘,地名。
舫:船。
搜索:搜查。
谢公:谢安,东晋时期名臣。
京都:京都,古代对都城的称呼。
王大:王坦之,东晋时期名臣。
选草:选拔人才的草稿。
王僧弥:王玄谟,东晋时期名士。
改易:更改。
风政:政风,指政治风气。
张冠军:张玄,东晋时期名士。
令:命令。
全:保全。
居全:处于保全的地位。
不乖:不违背。
造:制定。
司寇:官名,掌管司法。
居司寇之任:担任司寇的职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政事-评注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此段文字描绘了陈仲弓作为太丘长的公正与果断。他对待诈称母病求假的官吏,坚决处决,体现了他对忠诚和孝道的重视。他强调不忠不孝的罪过,表明了他对道德的坚守和对法律的尊重。这一行为不仅彰显了他的个人品德,也体现了古代官场对道德的重视。
陈仲弓为太丘长,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未至发所,道闻民有在草不起子者,回车往治之。主簿曰:‘贼大,宜先按讨。’仲弓曰:‘盗杀财主,何如骨肉相残?’
此段文字展示了陈仲弓的仁政思想。他面对劫贼杀人案,没有急于追捕,而是先去处理民间的骨肉相残问题,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他的回答表明了他认为骨肉相残的悲剧比劫财杀人更为严重,这反映了他对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重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此段文字描绘了陈元方的机智和孝道。他对袁公的回答,巧妙地回避了直接的回答,而是以周公和孔子为例,说明父子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治理方式,但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既表达了对父亲的尊敬,也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父子关系的和谐。
贺太傅作吴郡,初不出门。吴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会稽鸡,不能啼。’贺闻故出行,至门反顾,索笔足之曰:‘不可啼,杀吴儿!’于是至诸屯邸,检校诸顾、陆役使官兵及藏逋亡,悉以事言上,罪者甚众。陆抗时为江陵都督,故下请孙皓,然后得释。
此段文字展现了贺太傅的刚毅和果断。面对吴中强族的轻视,他不仅没有退缩,反而以强硬的态度回应,并借此机会整顿地方,严惩不法之徒。这体现了他不畏强权、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显示了他对地方治理的重视。
山公以器重朝望,年踰七十,犹知管时任。贵胜年少,若和、裴、王之徒,并共言咏。有署阁柱曰:‘阁东,有大牛,和峤鞅,裴楷鞦,王济剔嬲不得休。’或云:潘尼作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山公的威望和影响。他年逾七十,仍受到朝中重臣的尊敬和赞誉。同时,他的影响力也体现在对年轻才俊的引导上,如和峤、裴楷、王济等人。这段文字中的署名游戏,既展示了山公的威望,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风趣。
贾充初定律令,与羊祜共咨太傅郑冲。冲曰:‘皋陶严明之旨,非仆闇懦所探。’羊曰:‘上意欲令小加弘润。’冲乃粗下意。
此段文字展示了贾充和羊祜在制定法律时的严谨态度。贾充向郑冲请教,郑冲虽然谦虚地表示自己不足以深入探讨皋陶的严明之旨,但羊祜则认为应该对法律进行适当的润色。这体现了古代法律制定过程中的严谨和灵活性。
山司徒前后选,殆周遍百官,举无失才。凡所题目,皆如其言。唯用陆亮,是诏所用,与公意异,争之不从。亮亦寻为贿败。
此段文字描绘了山司徒的公正和廉洁。他在选拔官员时,几乎遍历百官,没有遗漏人才。他的选拔标准严格,且选拔结果与他的评价一致。尽管在选用陆亮时与皇帝的意见相左,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陆亮也因为贿赂而败露。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此段文字展现了山公对嵇康后人的关怀。在嵇康被诛之后,山公推荐嵇康之子嵇绍为秘书丞,并对其前途表示关心。他的话语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王安期为东海郡,小吏盗池中鱼,纲纪推之。王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
此段文字展示了王安期的宽容和仁爱。面对小吏盗鱼的行为,他没有追究,反而以文王之囿为例,表明他对小过小错的宽容态度,体现了他对仁爱的追求。
王安期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挞甯越以立威名,恐非致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
此段文字描绘了王安期的仁政。他对待犯夜人的态度,既体现了他的宽容,也表明了他对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鞭挞甯越以立威名并非治理之本,而是应该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
成帝在石头,任让在帝前戮侍中钟雅、右卫将军刘超。帝泣曰:‘还我侍中!’让不奉诏,遂斩超、雅。事平之后,陶公与让有旧,欲宥之。许柳儿思妣者至佳,诸公欲全之。若全思妣,则不得不为陶全让,于是欲并宥之。事奏,帝曰:‘让是杀我侍中者,不可宥!’诸公以少主不可违,并斩二人。
此段文字描绘了成帝时期的政治斗争和陶公的忠诚。任让在成帝面前杀害侍中钟雅和右卫将军刘超,陶公虽然与任让有旧,但仍然坚持正义,最终导致两人都被处决。这体现了古代官场中的忠诚与正义。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此段文字描绘了王丞相的机智和风趣。他在接待宾客时,巧妙地处理了与临海客人和胡人的关系,既表现了他的机智,也展示了他的风度。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此段文字展示了陆太尉的坦率和真诚。他在向王丞相咨询事情后,常常改变主意,这引起了王丞相的疑惑。陆太尉的解释表明了他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对真实性的追求。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庾公曰:‘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此段文字描绘了丞相和庾公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他们对政治事务的认真态度。丞相在炎热的夏天来看庾公,庾公正在处理事务,丞相建议可以稍微简化事务,庾公则认为丞相的遗事并没有得到天下的认可,这表明他们对政治的严谨态度。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此段文字描绘了丞相晚年的态度。他在晚年不再过问政事,而是将事务交给他人处理,自己则专注于封箓(一种道教仪式)。他的自叹表明了他对后人的期望和对道教信仰的尊重。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此段文字描绘了陶公的勤俭节约和务实精神。他在荆州时,对木屑和竹头等物品都加以利用,这体现了他对资源的珍惜和对勤俭节约的重视。
何骠骑作会稽,虞存弟謇作郡主簿,以何见客劳损,欲白断常客,使家人节量,择可通者作白事成,以见存。存时为何上佐,正与謇共食,语云:‘白事甚好,待我食毕作教。’食竟,取笔题白事后云:‘若得门庭长如郭林宗者,当如所白。汝何处得此人?’謇于是止。
此段文字描绘了何骠骑的智慧和谦逊。他对待虞謇的建议,既表示了赞同,又以郭林宗为例,表明了自己对贤才的尊重和对门庭的重视。
王、刘与林公共看何骠骑,骠骑看文书不顾之。王谓何曰:‘我今故与林公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邪?’何曰:‘我不看此,卿等何以得存?’诸人以为佳。
此段文字描绘了何骠骑的专注和独立思考。他专注于手中的文书,不顾他人的劝告,这体现了他对工作的专注和对独立思考的重视。
桓公在荆州,全欲以德被江、汉,耻以威刑肃物。令史受杖,正从朱衣上过。桓式年少,从外来,云:‘向从阁下过,见令史受杖,上捎云根,下拂地足。’意讥不著。桓公云:‘我犹患其重。’
此段文字描绘了桓公的仁政和宽容。他希望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威刑来震慑,这体现了他对仁政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尊重。
简文为相,事动经年,然后得过。桓公甚患其迟,常加劝免。太宗曰:‘一日万机,那得速!’
此段文字描绘了简文和桓公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他们对政治事务的不同态度。简文认为处理政务需要时间,而桓公则希望尽快解决问题,这反映了他们对政治效率的不同看法。
山遐去东阳,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此段文字描绘了山遐和王长史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他们对政治治理的不同看法。山遐认为通过严厉的政治手段可以达成和谐稳定,而王长史则认为和静致治更为重要。
殷浩始作扬州,刘尹行,日小欲晚,便使左右取袱,人问其故?答曰:‘刺史严,不敢夜行。’
此段文字描绘了殷浩的威严和严谨。他作为刺史,对下属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体现了他对职责的认真态度和对纪律的重视。
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此段文字描绘了谢公的宽容和仁爱。他对待逃亡的士兵和仆役,没有采取严厉的措施,而是选择宽容,这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
王大为吏部郎,尝作选草,临当奏,王僧弥来,聊出示之。僧弥得便以己意改易所选者近半,王大甚以为佳,更写即奏。
此段文字描绘了王大和王僧弥之间的合作。王大在起草选草时,王僧弥对其进行了修改,王大对此表示赞赏,并最终采纳了修改意见,这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合作精神和开放态度。
王东亭与张冠军善。王既作吴郡,人问小令曰:‘东亭作郡,风政何似?’答曰:‘不知治化何如,唯与张祖希情好日隆耳。’
此段文字描绘了王东亭的为人。他在担任吴郡太守时,以与张冠军的友谊为荣,这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友谊的珍视。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
此段文字描绘了殷仲堪和王东亭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他们对道德和法律的看法。殷仲堪认为,即使是在执行杀戮职责时,也应该以仁德为本,这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坚持和对法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