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及其轶事。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流逸事、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书中以人物轶事为主,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智慧的表达,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名利、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全书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对后代的小说创作、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巧蓺-原文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
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
客箸葛巾角,低头拂棋,妙踰于帝。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
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
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韦仲将能书。
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
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
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
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
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
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
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
二钟入门,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羊长和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
诸羊后多知书,而射、奕余蓺莫逮。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钞书亦钞书。
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
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
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顾长康好写起人形。
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妙。
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巧蓺-译文
弹棋这种游戏最早起源于魏宫内,是宫女们用化妆品玩的游戏。魏文帝在这项游戏上特别擅长,用手巾角拂棋,没有一个不中的。有客人自称也会,魏文帝让他试试。客人用葛巾角拂棋,技艺比文帝还要高超。
陵云台上的楼观非常精巧,建造前先称量众木的轻重,然后才进行构造,使得没有一丁点不平衡。台虽然很高,常常随风摇动,但始终不会倒塌。魏明帝登上台后,担心它不稳固,用大材支撑,结果楼观就倒塌了。评论者认为这是由于轻重不平衡的原因。
韦仲将擅长书法。魏明帝建造宫殿,想要安装匾额,让韦仲将登梯题字。下来后,头发鬓角已经白了,于是他下令子孙:‘不要再学写字了。’
钟会是荀济北的舅舅,两人关系不好。荀济北有一把价值百万的宝剑,经常放在母亲钟夫人那里。钟会擅长书法,模仿荀济北的字迹写信给母亲取剑,然后偷走不归还。荀济北知道是钟会干的,却无法报复。后来钟会兄弟用千万钱建了一座宅子,刚建成非常精美,还没搬进去住。荀济北擅长绘画,于是偷偷去画钟家的大门堂,画成太傅的形象,衣帽和容貌都像平时一样。钟会兄弟一进门,就非常悲痛,宅子也因此废弃。
羊长和博学多才,擅长书法,能骑射,还善弈棋。羊家的后人大多懂得书法,但骑射和棋艺却比不上他。
戴安道跟着范宣学习,观察范宣的行为: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唯独喜欢画画,范宣认为这没有用,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心思。戴安道于是画了《南都赋图》;范宣看完后赞叹不已,认为这对学习很有帮助,从此开始重视画画。
谢太傅说:‘顾长康的画,是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
戴安道中年时画的行像非常精妙。庾道季看了后,对戴安说道:‘你的画中神明太俗气了,因为你对世情了解不够。’戴安道说:‘只有务光才能免得你这么说。’
顾长康画裴叔则时,在颊上多画了三根毛。有人问他为什么?顾长康说:‘裴楷英俊有才识,这正是他的才识所在。’看画的人去找裴楷,果然觉得颊上的三毛像是有神明,比没有画时更加出色。
王中郎认为围棋是坐着隐居,支公则认为围棋是用手交谈。
顾长康喜欢画人物肖像。他想画殷荆州,殷荆州说:‘我长得丑,不用画了。’顾长康说:‘您的美在于眼睛。只需明点童子,用飞白笔轻轻扫过,就像轻云遮日一样。’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上时画得非常好。有人问他为什么?顾长康说:‘谢幼舆说:“一丘一壑,自认为超过了。”这个人应该放在丘壑之中。’
顾长康画人,有时几年都不画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顾长康说:‘四肢的美丽与否,本来与画的好坏无关;传神写照,关键在于这个眼睛。’
顾长康说:‘画手挥五弦琴容易,画目光追随归鸿却很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巧蓺-注解
弹棋:一种古代的棋类游戏,起源于魏国宫廷,用妆奁(古代女子梳妆用的盒子)作为棋盘,用小弹子作为棋子。
文帝:指曹丕,即魏文帝,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
妆奁:古代女子出嫁时携带的梳妆用品,这里指用妆奁作为棋盘。
陵云台:古代建筑,位于洛阳,以精巧著称。
魏明帝:指曹睿,即魏明帝,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位皇帝。
韦仲将:指韦诞,字仲将,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
榜:古代建筑上的横木,常用于书写题字。
钟会: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书法家,钟繇之子。
荀济北:指荀彧,字文若,三国时期魏国重要政治家,曾任济北相。
葛巾:一种用葛纤维制成的头巾。
南都赋图:戴安道根据南都赋创作的画作。
苍生:指百姓,人民。
行像:指人物画像。
庾道季:指庾翼,字道季,东晋时期著名将领。
裴叔则:指裴楷,字叔则,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
起人形:指画人物肖像。
殷荆州:指殷仲堪,字道明,曾任荆州刺史。
眼尔:指眼睛,这里指人物的神态。
飞白:一种书法技法,用笔尖快速提按,使笔画出现断续的效果。
阿堵中:指眼睛,这里指人物的神态。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出自王羲之的《兰亭序》,意指弹琴容易,但目送飞鸿则难以捕捉其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巧蓺-评注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文帝于此戏特妙,用手巾角拂之,无不中。
此句描绘了弹棋游戏的起源和魏文帝曹丕对弹棋的精湛技艺。弹棋作为一种古代娱乐活动,起源于魏宫,使用化妆盒作为棋具,反映了宫廷生活的奢华与雅致。魏文帝曹丕以手巾角拂棋,技艺高超,无不中的表现,彰显了他的智慧和优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客箸葛巾角,低头拂棋,妙踰于帝。
此句讲述了一位自称擅长弹棋的客人,其技艺甚至超过了魏文帝。客人使用葛巾角拂棋,低头而拂,表现出他的谦逊和专注,同时也强调了弹棋技艺的高超。
陵云台楼观精巧,先称平众木轻重,然后造构,乃无锱铢相负揭。
此句描述了陵云台的建造过程,强调了工匠们精巧的技艺和对平衡的把握。通过先称量木材的轻重,再进行构建,确保了楼台的结构稳固,体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
台虽高峻,常随风摇动,而终无倾倒之理。
此句进一步强调了陵云台的稳固性,即使在高峻的环境中,也能抵御风的摇动,不会倾倒,展现了古代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魏明帝登台,惧其势危,别以大材扶持之,楼即颓坏。
此句反映了魏明帝对陵云台的担忧,以及他采取的措施。魏明帝使用大材扶持楼台,却导致了楼台的颓坏,说明过度干预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平衡。
论者谓轻重力偏故也。
此句总结了前文,指出楼台颓坏的原因是轻重力不平衡。
韦仲将能书。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将登梯题之。
此句介绍了韦仲将的书法技艺,以及他在魏明帝修建宫殿时的贡献。韦仲将登梯题榜,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技艺。
既下,头鬓皓然,因敕儿孙:‘勿复学书。’
此句描述了韦仲将题榜后的疲惫,以及他对后代的教诲。韦仲将因题榜而头发变白,告诫儿孙不要过于追求书法技艺,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态度。
钟会是荀济北从舅,二人情好不协。
此句介绍了钟会和荀济北之间的关系,二人情好不协,为后文的故事埋下伏笔。
荀有宝剑,可直百万,常在母钟夫人许。
此句描述了荀济北的宝剑,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存放地点,为后文钟会窃剑的故事做了铺垫。
会善书,学荀手迹,作书与母取剑,仍窃去不还。
此句讲述了钟会通过模仿荀济北的手迹,从其母处骗取宝剑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狡诈。
荀勖知是钟而无由得也,思所以报之。
此句描述了荀勖得知真相后的无奈和报复心理,为后文荀勖的报复行为埋下伏笔。
后钟兄弟以千万起一宅,始成,甚精丽,未得移住。
此句讲述了钟家建造豪宅的过程,以及他们未能入住的情况,为荀勖的报复行为提供了机会。
荀极善画,乃潜往画钟门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状貌如平生。
此句描述了荀勖的报复手段,他通过绘画来羞辱钟家,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机智。
二钟入门,便大感恸,宅遂空废。
此句反映了钟家对荀勖报复行为的反应,他们的豪宅因此废弃,揭示了报复的严重后果。
羊长和博学工书,能骑射,善围棋。
此句介绍了羊长和的多才多艺,他在书法、骑射和围棋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全面素养。
诸羊后多知书,而射、奕余蓺莫逮。
此句说明了羊长和的家族传承,他的后代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但在骑射和围棋等其他技艺上却无法比拟。
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钞书亦钞书。
此句描述了戴安道向范宣学习的情景,他模仿范宣的读书和抄书行为,展现了古代学子的勤奋和模仿能力。
唯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此句反映了范宣对绘画的看法,他认为绘画无用,不值得投入精力。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此句讲述了戴安道通过绘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范宣看到戴安道的画作后,改变了对绘画的看法,开始重视绘画。
谢太傅云:‘顾长康画,有苍生来所无。’
此句引用了谢太傅对顾长康绘画的评价,认为他的画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超越了前人。
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
此句描述了戴安道中年时的绘画技艺,他的行像画作非常精妙。
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尽。’
此句反映了庾道季对戴安道画作的评价,认为他的画作过于世俗,是因为戴安道未能完全摆脱世俗情感。
戴云:‘唯务光当免卿此语耳。’
此句是戴安道对庾道季评价的回应,他认为庾道季的评价过于苛刻。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此句描述了顾长康为裴叔则画像时,在颊上添加三毛的细节,为后文解释这一细节的原因做了铺垫。
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此句是顾长康对颊上三毛的解释,他认为这是裴楷性格特征的一种体现。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此句说明了顾长康画作中的细节处理,使得画作更加生动和传神。
王中郎以围棋是坐隐,支公以围棋为手谈。
此句反映了王中郎和支公对围棋的不同看法,王中郎认为围棋是一种隐居的方式,而支公则认为围棋是一种手谈的艺术。
顾长康好写起人形。
此句介绍了顾长康的绘画爱好,他喜欢画人物。
欲图殷荆州,殷曰:‘我形恶,不烦耳。’
此句描述了顾长康想要为殷荆州画像,但殷荆州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愿被画。
顾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此句是顾长康对殷荆州的回应,他通过画技来美化殷荆州的形象,使其看起来更加俊美。
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妙。
此句描述了顾长康为谢幼舆画像时的巧妙构思。
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此句是顾长康对谢幼舆画像的解释,他认为谢幼舆的形象适合放置在山水之间。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
此句描述了顾长康在绘画时对细节的把握,他有时会数年不点目精,以追求更高的艺术效果。
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此句是顾长康对绘画技法的解释,他认为绘画的关键在于传神,而不是外表的妍蚩。
顾长康道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
此句是顾长康对绘画艺术的总结,他认为画五弦琴容易,但画远去的鸿雁却很难,强调了绘画艺术的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