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尤悔

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及其轶事。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流逸事、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书中以人物轶事为主,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智慧的表达,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名利、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全书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对后代的小说创作、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尤悔-原文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

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

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

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

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

须臾,遂卒。

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王浑后妻,琅邪颜氏女。

王时为徐州刺史,交礼拜讫,王将答拜,观者咸曰:‘王侯州将,新妇州民,恐无由答拜。’

王乃止。

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礼,恐非夫妇;不为之拜,谓为颜妾。

颜氏耻之。

以其门贵,终不敢离。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

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

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

所以卒无所建。

王平子始下,丞相语大将军:‘不可复使羌人东行。’

平子面似羌。

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

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

周直过不应。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释,周大说,饮酒。

及出,诸王故在门。

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

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

丞相不答。

又问:‘可为尚书令不?’

又不应。

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

复默然。

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

温未答。

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

王迺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

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

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王大将军于众坐中曰:‘诸周由来未有作三公者。’

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马领头而不克。’

大将军曰:‘我与周,洛下相遇,一面顿尽。值世纷纭,遂至于此!’

因为流涕。

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

迄于崇贵,乡品犹不过也。

每爵皆发诏。

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执辞愈固。

庾每诣周,庾从南门入,周从后门出。

庾尝一往奄至,周不及去,相对终日。

庾从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强饭,极欢;

并语世故,约相推引,同佐世之任。

既仕,至将军二千石,而不称意。

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为庾元规所卖!’

一叹,遂发背而卒。

阮思旷奉大法,敬信甚至。

大儿年未弱冠,忽被笃疾。

儿既是偏所爱重,为之祈请三宝,昼夜不懈。

谓至诚有感者,必当蒙祐。

而儿遂不济。

于是结恨释氏,宿命都除。

桓宣武对简文帝,不甚得语。

废海西后,宜自申叙,乃豫撰数百语,陈废立之意。

既见简文,简文便泣下数十行。

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

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

公初不呵谴。

人谓公常无嗔喜。

曾送兄征西葬还,日莫雨驶,小人皆醉,不可处分。

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

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

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

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

左右答是稻。

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

东信至,传淮上大捷。

语左右云:‘群谢年少,大破贼。’

因发病薨。

谈者以为此死,贤于让扬之荆。

桓公初报破殷荆州,曾讲论语,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玄意色甚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尤悔-译文

魏文帝曹丕忌恨他的弟弟任城王曹彰强壮。因为和卞太后一起下围棋,边吃边枣,曹丕在枣蒂中下了毒。自己挑选可吃的枣子吃,曹彰没有察觉,就混杂着吃了。中毒后,太后找水来救他。曹丕事先命令左右毁掉瓶罐,太后光着脚跑向井边,却无法打水。不久,曹彰就死了。曹丕又想害东阿王曹植,卞太后说:“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不能再杀我的东阿王了。”

王浑的后妻是琅邪颜氏的女儿。王浑当时是徐州刺史,双方见面行礼完毕后,王浑准备回礼,旁观的人都说他作为州长,新媳妇是州民,恐怕没有机会回礼。王浑于是停止了回礼。王浑的儿子因为他的父亲没有回礼,认为不合礼节,担心不是真正的夫妻;不向他行礼,称呼他为颜妾。颜家以此为耻,但因为颜家的门第高贵,最终不敢离婚。

陆机在河桥战败,被卢志诬陷,被杀。临刑时叹息说:“还想再听到华亭鹤鸣,可能吗?”

刘琨擅长招募人才,但不擅长管理。一天虽然有数千人归附,但逃散的人也很多。所以最终没有建立什么成就。

王平子刚到,丞相对大将军说:“不能再让羌人东行。”王平子的面容像羌人。

王大将军起兵造反,丞相的兄弟到朝廷请罪。周侯非常担心各位王子,刚进宫时,脸色非常忧虑。丞相叫周侯说:“全家人都托付给你了!”周侯直接走过没有回应。进去后,他尽力救助。释放后,周侯非常高兴,喝酒。等出来时,王子们还在门口。周侯说:“今年杀了这些贼奴,应该把像斗那么大的金印挂在胳膊后面。”大将军到石头城,问丞相说:“周侯可以做三公吗?”丞相没有回答。又问:“可以做尚书令吗?”也没有回答。于是说:“既然这样,只能杀了他!”又沉默不语。等到周侯被害,丞相后来知道周侯救了他,叹息说:“我不杀周侯,周侯却因我而死。在阴间我辜负了这个人!”

王导和温峤一起见明帝,明帝问温峤前世得到天下的原因。温峤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不懂事,我向陛下说明。”王导于是详细叙述了宣王创业的开始,诛杀名族,宠爱提拔和自己立场相同的人。到了文王晚年,高贵乡公的事情。明帝听后,捂着脸躺在床上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怎么能长久呢?”

王大将军在众人面前说:“周家自古以来没有人做过三公。”有人回答说:“只有周侯有五匹马领头却没有成功。”大将军说:“我和周家,在洛阳相遇,一面之缘就尽了。遇到世道纷乱,就到了这个地步!”说着流下了眼泪。

温公刚开始接受刘司空的使者劝进,他的母亲崔氏坚决阻止他,温峤剪断衣襟离开了。直到他显贵,他的乡里评价仍然不高。每次封爵都发下诏书。

庾公想要提拔周子南,周子南坚决推辞。庾公每次去周家,庾公从南门进,周子南从后门出。庾公曾经突然造访,周子南来不及离开,两人相对整天。庾公在周家吃饭,周子南拿出蔬菜来吃,庾公也勉强吃饭,非常高兴;并谈论世事,约定互相推荐,共同承担世上的责任。后来他做了官,官至将军,但并不满意。半夜里他感慨地说:“大丈夫却被庾元规所卖!”一叹,就背痛而死。

阮思旷信奉大法,非常虔诚。他的大儿子还没成年,突然得了重病。儿子是他特别疼爱的,为此他向三宝祈求,日夜不懈。他认为至诚必有感应,一定会得到庇佑。但儿子最终还是没救过来。于是他对佛教产生了怨恨,宿命论都放弃了。

桓宣武在简文帝面前,说话不太得体。废黜海西公后,他应该自己说明情况,于是提前准备了数百句话,陈述废立之事。见到简文帝后,简文帝泪流满面。桓宣武感到羞愧,说不出话来。

桓公睡觉时说:“这样默默无闻,会被文景所笑!”接着突然坐起来说:“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足以遗臭万年吗?”

谢太傅在东船上行船,船夫有时慢有时快,有时停有时等,又随意放船,撞人触岸。谢太傅一开始并没有责备。有人说谢太傅平时没有喜怒。曾经送他哥哥征西将军的灵柩回来,傍晚下雨,船夫都喝醉了,无法处理。谢太傅于是从车里拿起车柱撞击驾船人,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因为水是沉静柔顺的,进入狭窄的地方就会激荡。从人情来看,当然知道在狭窄的地方,无法保持平和。

简文帝看到稻田却不知道是什么草,问这是什么草?左右回答说这是稻子。简文帝回去后,三天不出门,说:“难道有依靠它的末端,却不知道它的根本吗?”

桓车骑在上明打猎。东信到了,传来淮上大捷的消息。他对左右说:“谢家的年轻人,大败敌军。”于是发病去世。有人说他这样死,比让扬之荆(即让位给他人)要好。

桓公刚开始报告破殷荆州的消息,曾经讲解《论语》,讲到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这句话,王导脸色非常不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尤悔-注解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之一。

任城王:曹彰,字子文,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封任城王。

卞太后:卞夫人的尊称,曹丕的母亲,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太后。

围棋: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啖枣:吃枣。

枣蒂:枣子的蒂。

可食者:可吃的食物。

杂进之:混杂着吃。

既中毒:已经中毒。

毁瓶罐:毁掉瓶罐。

徒跣趋井:赤脚跑向井边。

无以汲:没有可以打水的东西。

卒:死。

东阿:指曹植,字子建,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封东阿王。

王浑:王浑,字大猷,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琅邪颜氏女:琅邪颜氏的女儿,指王浑的妻子。

徐州刺史:徐州的行政长官。

交礼拜讫:相互行礼完毕。

武子:王浑的儿子。

不答拜:不回礼。

颜妾:指王浑的妻子。

陆平原:陆机,字士衡,三国时期吴国文学家。

卢志:卢志,字子行,三国时期魏国官员。

华亭鹤唳:华亭鹤鸣,指华亭的美景。

刘琨:刘琨,字越石,晋朝时期著名将领。

招延:招募和吸引。

抚御:安抚和驾驭。

王平子:王平,字子平,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丞相:指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大将军:指曹彰,字子文,魏文帝曹丕的弟弟,封任城王。

周侯: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三公:古代中国的最高官职,包括太尉、司徒、司空,是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尚书令:古代中国的官职,掌管文书,相当于现代的秘书长。

明帝:晋朝的皇帝司马绍,字景文。

宣王:指周宣王,周朝的一位贤王。

文王:指周文王,周朝的一位贤王。

高贵乡公:指曹髦,字彦士,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

周侯邑五马领头而不克: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五马领头,未能攻克敌军。

石头:指石头城,位于南京,是东晋时期的都城。

金印:古代官印的一种,代表高级官员的身份。

周子南:周瑜的儿子。

大法:佛教的最高法义。

三宝:佛教中的佛、法、僧。

笃疾:重病。

祈请:祈祷和请求。

祚:指帝位或国家的统治权。

周由来未有作三公者:周家的人从来没有做过三公。

东信:东边来的使者。

淮上大捷:淮河上游的大胜利。

殷荆州:殷浩,字深源,晋朝时期官员。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玄意色甚恶:玄意脸色非常不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尤悔-评注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合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

此段文字描绘了魏文帝曹丕的狠毒与残忍。他为了除去弟弟任城王,竟然在枣蒂中下毒,并预谋破坏太后救人的工具,最终导致任城王中毒身亡。这段描写展现了曹丕的权力欲望和对亲情的漠视,同时也反映了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

王浑后妻,琅邪颜氏女。王时为徐州刺史,交礼拜讫,王将答拜,观者咸曰:“王侯州将,新妇州民,恐无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礼,恐非夫妇;不为之拜,谓为颜妾。颜氏耻之。以其门贵,终不敢离。

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节的重视。王浑作为州将,本应答拜新妇,但由于礼节上的尴尬,他最终没有答拜。王浑的儿子认为父亲的行为不符合礼节,认为他们不是真正的夫妻。颜氏因此感到羞耻,但由于颜家的地位高贵,她最终没有离开。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陆平原因战败被卢志诬陷而被杀,临刑前他感叹无法再听到华亭鹤鸣。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

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刘琨擅长招募人才,但缺乏管理能力。他虽然能够吸引大量人才,但无法留住他们,导致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这段文字揭示了人才管理的重要性。

王平子始下,丞相语大将军:“不可复使羌人东行。”平子面似羌。

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丞相认为不应该再让羌人东行,可能是因为担心民族矛盾。王平子面似羌,可能是用来暗示他的民族身份。

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救。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今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大将军至石头,问丞相曰:“周侯可为三公不?”丞相不答。又问:“可为尚书令不?”又不应。因云:“如此,唯当杀之耳!”复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

这段文字描绘了周侯在王大将军起事时的忠诚与牺牲。周侯为了保护丞相,不惜牺牲自己。这段文字反映了忠诚与背叛的对比,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迺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这段文字反映了王导和温峤在明帝面前的表现。王导为了帮助温峤回答问题,详细叙述了宣王创业的历史,包括诛灭名族和宠信同党。明帝听后感到不满,认为这样的统治无法长久。

王大将军于众坐中曰:“诸周由来未有作三公者。”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马领头而不克。”大将军曰:“我与周,洛下相遇,一面顿尽。值世纷纭,遂至于此!”因为流涕。

这段文字反映了王大将军对周侯的敬仰。他在众人面前表达了对周侯未能成为三公的遗憾,并流露出对周侯的怀念之情。

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迄于崇贵,乡品犹不过也。每爵皆发诏。

这段文字描述了温峤在母亲崔氏的反对下,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虽然得到了刘司空的劝进,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执辞愈固。庾每诣周,庾从南门入,周从后门出。庾尝一往奄至,周不及去,相对终日。庾从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强饭,极欢;并语世故,约相推引,同佐世之任。既仕,至将军二千石,而不称意。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为庾元规所卖!”一叹,遂发背而卒。

这段文字反映了庾公与周子南的交往。庾公希望提拔周子南,但周子南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们的交往充满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最终周子南因为不满而去世。

阮思旷奉大法,敬信甚至。大儿年未弱冠,忽被笃疾。儿既是偏所爱重,为之祈请三宝,昼夜不懈。谓至诚有感者,必当蒙祐。而儿遂不济。于是结恨释氏,宿命都除。

这段文字描述了阮思旷对佛教的虔诚。他的儿子生病后,他不断祈求三宝,但最终儿子还是去世了。阮思旷因此对佛教产生了怨恨。

桓宣武对简文帝,不甚得语。废海西后,宜自申叙,乃豫撰数百语,陈废立之意。既见简文,简文便泣下数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这段文字反映了桓宣武在简文帝面前的尴尬。他原本准备了一篇长篇演讲,但简文帝听后却泪流满面,桓宣武因此感到羞愧。

桓公卧语曰:“作此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这段文字反映了桓公对自己的反思。他觉得自己默默无闻,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愿留下恶名。

谢太傅于东船行,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从横,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曾送兄征西葬还,日莫雨驶,小人皆醉,不可处分。公乃于车中,手取车柱撞驭人,声色甚厉。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迫隘之地,无得保其夷粹。

这段文字描绘了谢太傅的性格。他平时性格温和,但在关键时刻能够果断行动。这段文字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

简文见田稻不识,问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简文还,三日不出,云:“宁有赖其末,而不识其本?”

这段文字反映了简文帝对知识的追求。他看到田稻却不知道是什么,这让他感到困惑。这段文字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桓车骑在上明畋猎。东信至,传淮上大捷。语左右云:“群谢年少,大破贼。”因发病薨。谈者以为此死,贤于让扬之荆。

这段文字描述了桓车骑在畋猎时的表现。他听到淮上大捷的消息后,因兴奋而发病去世。这段文字反映了当时将领的英勇。

桓公初报破殷荆州,曾讲论语,至“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玄意色甚恶。

这段文字反映了桓公在讲述论语时的态度。他对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这句话表达了不满,这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这句话与他的价值观不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尤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61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