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俭啬

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及其轶事。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流逸事、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书中以人物轶事为主,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智慧的表达,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名利、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全书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对后代的小说创作、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俭啬-原文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

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

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

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

女遽还钱,乃释然。

卫江州在寻阳,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饷‘王不留行’一斤。

此人得饷,便命驾。

李弘范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

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

涉春烂败,都督白之,公令舍去。

曰:‘慎不可令大郎知。’

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

陶公雅相赏重。

陶性俭吝,及食,啖薤,庾因留白。

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

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

郗公大聚歛,有钱数千万。

嘉宾意甚不同,常朝旦问讯。

郗家法:子弟不坐。

因倚语移时,遂及财货事。

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

迺开库一日,令任意用。

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

嘉宾遂一日乞与亲友,周旋略尽。

郗公闻之,惊怪不能已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俭啬-译文

和峤性情非常节俭,家中有一棵好李子树,王武子向他求要,和峤给他不过几十个。王武子因为他直率,就带领一些年轻喜欢吃李子的人,拿着斧头来到园中,吃饱后一起把树砍了,然后送一车李枝给和峤。王武子问:‘你的李子怎么样?’和峤得到李子后,只是笑了笑。

王戎也很节俭,他的侄子结婚时,他只给一件单衣,后来又向他索要。

司徒王戎,既显贵又富有,拥有的住宅、仆人、牲畜、肥沃的田地和磨坊等,在洛阳无人能比。账目繁多,经常和夫人一起在烛光下计算。

王戎有一棵好李子树,卖李子时担心别人得到种子,总是钻开李子的核。

王戎的女儿嫁给裴頠,向他借了几万钱。女儿回来后,王戎脸色不悦。女儿立刻还钱,王戎才心情舒畅。

卫江州在寻阳时,有位老朋友前来投奔他,卫江州都没有好好接待,只给了他一斤‘王不留行’。这个人得到礼物后,立刻离开。李弘范听说后说:‘家舅很刻薄,竟然连草木都要驱使。’

王丞相非常节俭,手下士兵的甜果吃不完。到了春天,果实都腐烂了,都督报告给他,王丞相下令扔掉。说:‘千万不要让大郎知道。’

苏峻之乱时,庾太尉南逃见到陶公。陶公非常赏识他。陶公本性节俭,吃饭时吃蒜,庾太尉把剩下的蒜留下。陶公问:‘你留下这个做什么?’庾太尉说:‘可以种。’于是陶公感叹庾太尉不仅风流倜傥,而且有实际才干。

郗公大量敛财,有钱数千万。嘉宾对他的做法非常不满,经常早上问候。郗家的规矩是子弟不坐,于是他倚靠在那里聊了很久,最后谈到了钱财。郗公说:‘你只是想得到我的钱吧!’于是打开仓库,让他随意使用。郗公原本以为会损失几百万,结果嘉宾一天之内就把钱借给了亲友,花得差不多了。郗公听说后,惊讶得无法平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俭啬-注解

和峤:和峤,晋朝时期的人物,以节俭著称。

王武子:王武子,即王戎,晋朝时期的富豪,以吝啬闻名。

家有好李:家中有好李,指家中种植的李子树品质优良。

王戎:王戎,晋朝时期的官员,以俭啬著称,且富有。

司徒: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地位崇高。

区宅僮牧:区宅,指分封的宅邸;僮牧,指仆人和牲畜。

膏田水碓:膏田,指肥沃的田地;水碓,指用水力驱动的舂米工具。

契疏鞅掌:契疏,指文书;鞅掌,指掌管。

散筹筭计:散筹,指计算用的筹码;筭计,指计算。

好李:指品质上乘的李子。

恒钻其核:恒,经常;钻其核,指将李子的核钻孔,防止他人取得种子。

裴頠:裴頠,晋朝时期的官员,与王戎有姻亲关系。

贷钱数万:贷,借出;数万,指数以万计的钱。

卫江州:卫江州,指卫玠,曾任江州刺史。

知旧人:知旧,指旧相识;人,指某个人。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一种中药,也用作别称。

李弘范:李弘范,晋朝时期的人物。

家舅:家中的舅舅,指王戎。

刻薄:对人或事过于严厉,不宽容。

苏峻之乱:苏峻之乱,指晋朝时期的一场内乱。

庾太尉:庾太尉,指庾亮,曾任太尉。

陶公:陶公,指陶侃,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

雅相赏重:雅,非常;相赏重,表示非常欣赏和重视。

啖薤:啖,吃;薤,一种植物,可食用。

郗公:郗公,指郗鉴,东晋时期的官员。

大聚歛:聚歛,指聚集财富。

嘉宾:嘉宾,指尊贵的客人。

朝旦问讯:朝旦,指清晨;问讯,指问候。

迺:迺,同“乃”,表示结果或转折。

乞与亲友:乞与,请求给予;亲友,指朋友和亲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俭啬-评注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将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诣园,饱共啖毕,伐之,送一车枝与和公。问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此段文字描绘了和峤的俭朴与王武子的豪放。和峤虽然家中有好李,但并不轻易与他人分享,体现了他的节俭美德。而王武子则不然,他不仅自己享用,还组织年轻人一起破坏和峤的果园,这种做法看似无理,实则反映了其性格中的率真与豪放。和峤得到王武子送来的李树后,只是微笑,这笑中既含有对王武子行为的宽容,也透露出他内心的淡泊。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

王戎的俭吝体现在他的吝啬与节俭。这段文字描述了王戎对从子的婚事仅赠送一件单衣,且事后还追讨,这种行为虽显刻薄,却也反映了王戎对金钱的珍视和对节俭的执着。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

王戎的富有与俭约在此段中得到体现。他虽然富有,但生活节俭,甚至与夫人一起在烛光下计算家产,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得。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王戎对好李的珍惜与对种子的保护,体现了他对物质财富的重视。他担心他人得到李子的种子,因此不断钻取李核,这种行为看似小心眼,却也反映了王戎对财产的珍视。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这段文字描绘了王戎对女儿嫁妆的态度。他担心女儿婚后的生活,因此要求女儿归还借款,这种行为看似苛刻,但也是对女儿未来的关心与责任。

卫江州在寻阳,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饷“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饷,便命驾。李弘范闻之曰:“家舅刻薄,乃复驱使草木。”

卫江州的节俭与对旧友的冷漠在此段中得到体现。他只赠送了一斤“王不留行”,这种小恩小惠无法满足旧友的需求,导致旧友离去。李弘范对卫江州的评价“家舅刻薄”则揭示了卫江州性格中的吝啬。

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烂败,都督白之,公令舍去。曰:“慎不可令大郎知。”

王丞相的俭约在此段中得到体现。他虽然拥有丰富的甘果,但并不浪费,而是在春天烂败时丢弃,这种节俭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苏峻之乱,庾太尉南奔见陶公。陶公雅相赏重。陶性俭吝,及食,啖薤,庾因留白。陶问:“用此何为?”庾云:“故可种。”于是大叹庾非唯风流,兼有治实。

陶公的俭约与庾太尉的豪放在此段中得到对比。陶公虽然俭约,但在庾太尉的启发下,也学会了欣赏庾太尉的豪放与实际。

郗公大聚歛,有钱数千万。嘉宾意甚不同,常朝旦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遂及财货事。郗公曰:“汝正当欲得吾钱耳!”迺开库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谓损数百万许。嘉宾遂一日乞与亲友,周旋略尽。郗公闻之,惊怪不能已已。

郗公的财富与俭约在此段中得到体现。他虽然富有,但并不浪费,甚至对宾客的提问也显得吝啬。然而,在得知宾客的真实意图后,他开库任用,这种行为既体现了他的慷慨,也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俭啬》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60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