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一,内容涵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及其轶事。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流逸事、言行举止以及他们对生活、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看法。书中以人物轶事为主,展示了许多有趣的对话和智慧的表达,反映了魏晋士人对名利、道德、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全书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对后代的小说创作、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企羡-原文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群、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曰:“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后取殷浩为长史。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郗嘉宾得人以己比符坚,大喜。
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企羡-译文
王丞相被任命为司空,桓廷尉(桓温)梳成两个髻,穿着葛布衣服,拄着拐杖,站在路边偷偷看他,感叹道:‘人们都说阿龙(王导的字)超凡脱俗,阿龙确实很超凡脱俗。’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台门。
王丞相渡过长江后,自己说以前在洛水边,多次和裴成公、阮千里等贤人一起谈论道义。羊曼说:‘人们已经很久这样称赞你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呢?’王丞相说:‘也不是说我需要这个,只是那时候的机会无法得到罢了!’
王右军(王羲之)听说有人把他的《兰亭集序》比作《金谷诗序》,又觉得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石崇相提并论,显得非常高兴。
王司州(王羲之)以前是庾公(庾亮)的记室参军,后来又成为殷浩的长史。刚到任时,庾公想派王羲之去都城。王羲之自己请求留下说:‘下官很少见到德高望重的人,渊源(庾亮)刚刚到来,我还是想多和您相处几天。’
郗嘉宾(郗超)听说有人把他和自己比作符坚,非常高兴。
孟昶未成名时,家住在京口。曾经看到王恭乘坐高大的车子,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小雪,孟昶在篱笆间偷偷看他,感叹道:‘这真是神仙中的人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企羡-注解
王丞相:王丞相指的是王导,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丞相,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司空:司空是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主要负责监督工程、礼仪等事务。
桓廷尉:桓廷尉指的是桓温,东晋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曾任廷尉,是东晋政权的权臣。
两髻:两髻是指古代男子将头发分为两股,扎成髻。
葛群:葛群可能是指穿着葛布衣服的群人,葛布是一种麻质布料,常用于夏天的衣服。
策杖:策杖是指拄着拐杖,这里可能是指桓温以年老为由,拄杖出行。
洛水:洛水是指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的洛河,古代常用来指代洛阳。
裴成公:裴成公指的是裴秀,字季武,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阮千里:阮千里指的是阮裕,字千里,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道:道在古代常指儒家、道家等哲学思想。
羊曼:羊曼是羊玄之的字,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许卿:许卿是对他人的敬称,相当于现代的“您”或“先生”。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一篇著名的书法作品。
金谷诗序:金谷诗序是石崇所作,是描写其金谷园景色的诗序。
石崇:石崇是西晋时期的富豪,以奢华著称。
王右军:王右军指的是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庾公:庾公指的是庾亮,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记室参军:记室参军是古代官名,负责记录公文、起草文书等事务。
殷浩:殷浩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
下都:下都指的是都城,这里指代建康(今南京),是东晋的都城。
盛德:盛德是指高尚的品德。
渊源:渊源是指根源、起源。
郗嘉宾:郗嘉宾指的是郗鉴,字嘉宾,东晋时期的政治家。
符坚:符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王恭:王恭是东晋时期的将领和政治家。
高舆:高舆是指高大华丽的车辆。
鹤氅裘:鹤氅裘是指用鹤羽制成的披风,象征着富贵和高雅。
京口:京口是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古代是军事要地。
神仙中人:神仙中人是指超凡脱俗,像神仙一样的人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世说新语-企羡-评注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群、策杖,路边窥之,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不觉至台门。
此句描绘了王丞相拜官时的场景,桓廷尉的装束和态度,以及路人的惊叹。‘两髻’、‘葛群’、‘策杖’等细节描绘了桓廷尉的文人形象,而‘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则是对王丞相超凡脱俗品性的赞美。‘不觉至台门’则暗示了王丞相的威望和影响力,使得路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至台门,体现了其人格魅力和影响力。此句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场景的渲染,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采和当时社会的风貌。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王曰:“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
此段对话揭示了王丞相的淡泊名利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品质。‘过江’指的是王丞相离开故土,‘洛水边’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裴成公、阮千里等贤人共谈道,体现了王丞相对精神文化的重视。羊曼的提问和王的回答,则是对王丞相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表现出他对名利的淡然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敌石崇,甚有欣色。
此句描述了王右军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信和自豪。‘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都是王右军的代表作,而‘方’和‘敌’则表达了他与石崇等名士的文学成就相当。‘欣色’则是对自己文学成就的满足和喜悦,体现了魏晋士人对文学的高度重视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王司州先为庾公记室参军,后取殷浩为长史。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启求住曰:“下官希见盛德,渊源始至,犹贪与少日周旋。”
此段描述了王司州的为人和行事风格。‘记室参军’和‘长史’都是官职,但王司州并不以此为意,而是强调与庾公的交往和相互学习。‘自启求住’则表现出他对庾公的尊敬和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魏晋士人的谦逊和求知精神。
郗嘉宾得人以己比符坚,大喜。
此句描绘了郗嘉宾的豪放不羁和自信。‘以己比符坚’表明他自视甚高,而‘大喜’则是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和自豪。此句反映了魏晋士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风貌。
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此段描述了孟昶对王恭的仰慕之情。‘乘高舆’、‘被鹤氅裘’等细节描绘了王恭的豪华和气派,而‘微雪’和‘篱间窥之’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氛围。‘此真神仙中人’则是对王恭超凡脱俗品性的赞美,体现了魏晋士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