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原文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
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竟无过,为藩守职,信矣。
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
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
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惠景之际,天下已平。
诸吕构祸,吴楚连兵。
条侯出讨,壮武奉迎。
薄窦恩泽,张赵忠贞。
本枝分荫,肺腑归诚。
新市死事,建陵勋荣。
咸开青社,俱受丹旌。
旋窥甲令,吴便有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译文
太史公读到关于便侯的记载时说:有道理啊!长沙王,他着装整齐,表现出他的忠诚。
从前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功臣中非同姓而封王的共有八个国家。到了汉惠帝时期,只有长沙国还存在,传了五代,因为没有后代而绝嗣,但从未有过过错,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藩国,确实如此。
因此,他的恩泽也惠及了旁支子孙,有几个人虽然没有立功却被封侯。
从汉惠帝到汉景帝之间五十年的时间里,追封了汉高祖时期的功臣,以及从代地来的功臣,还有吴楚七国之乱的功绩,诸侯的子弟如同自己的亲人,外国归顺,被封侯的有九十多人。
他们都记录了从始至终的事迹,是当时仁义成功的事迹的显著代表。
在汉惠帝和汉景帝时期,天下已经太平。吕氏家族制造了祸乱,吴楚两国联合起兵。
条侯周亚夫出兵讨伐,壮武侯刘礼前来迎接。薄太后和窦太后都受到了恩宠,张苍和赵禹忠诚可靠。
本宗的分支得到了荫庇,亲信归顺。新市死难者,建立了功勋和荣耀。
他们都开启了青色的旗帜,共同接受了红色的旌旗。转而窥视军令,吴地便有了声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注解
太史公: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列封:列封,指分封诸侯,古代帝王将土地分封给功臣或亲族,作为封地。
便侯:便侯,指古代被封为侯爵的贵族。
令甲:令甲,指法律、规章。
长沙王者:长沙王者,指长沙国的君主。
着令甲:着令甲,指遵循法律、规章行事。
称其忠焉:称其忠焉,指称赞其忠诚。
高祖:高祖,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功臣:功臣,指为国家建立功勋的臣子。
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指除了刘邦同姓的刘姓之外,还有其他姓氏的功臣被封为王,共八国。
孝惠:孝惠,指汉惠帝刘盈,汉高祖刘邦之子。
禅五世:禅五世,指长沙王传位至第五代。
以无嗣绝:以无嗣绝,指因为没有后代而绝嗣。
藩守职:藩守职,指守卫封地。
信矣:信矣,指确实如此。
泽流枝庶:泽流枝庶,指恩泽惠及子孙。
毋功而侯者数人:毋功而侯者数人,指没有功绩却被封为侯的人。
孝景:孝景,指汉景帝刘启,汉惠帝之子。
追修高祖时遗功臣:追修高祖时遗功臣,指追封汉高祖刘邦时期的功臣。
从代来:从代来,指从代地来的功臣。
吴楚之劳:吴楚之劳,指吴、楚七国之乱的功绩。
诸侯子弟若肺腑:诸侯子弟若肺腑,指诸侯的子弟如同自己的亲人。
外国归义:外国归义,指外国归顺汉朝。
封者九十有余:封者九十有余,指被封的人数超过九十。
咸表始终:咸表始终,指都表明了从始至终的忠诚。
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指在当世以仁义成功著称的人。
惠景之际:惠景之际,指汉惠帝和汉景帝时期。
诸吕构祸:诸吕构祸,指吕后家族引起的祸乱。
吴楚连兵:吴楚连兵,指吴、楚七国之乱。
条侯:条侯,指汉代名将周亚夫,封条侯。
出讨:出讨,指出兵讨伐。
壮武奉迎:壮武奉迎,指勇猛地迎接。
薄窦恩泽:薄窦恩泽,指薄氏和窦氏家族的恩泽。
张赵忠贞:张赵忠贞,指张氏和赵氏家族的忠诚。
本枝分荫:本枝分荫,指家族的恩泽传承。
肺腑归诚:肺腑归诚,指心诚归顺。
新市死事:新市死事,指在新市战事中牺牲的人。
建陵勋荣:建陵勋荣,指建立陵墓的功勋和荣誉。
咸开青社:咸开青社,指都建立了青社(古代的一种社会团体)。
俱受丹旌:俱受丹旌,指都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旋窥甲令:旋窥甲令,指很快地查看了军令。
吴便有声:吴便有声,指吴地很快就有声望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惠景间侯者年表-评注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曰:有以也夫!
此句开篇,太史公以‘有以也夫’表达了对列封至便侯之事的肯定和赞赏。‘有以’二字,既是对便侯封赏的合理性的认可,也暗示了太史公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评价能力。
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
‘长沙王者’指的是长沙王吴芮,‘着令甲’意指他身着战甲,‘称其忠焉’则是对其忠诚的赞誉。太史公通过这样的描述,突出了长沙王的英勇和忠诚,同时也彰显了其王者的风范。
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
此句回顾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时的历史背景,指出功臣中非刘姓者被封为王的有八国。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汉初分封制的特点,即功臣封王,以稳定天下。
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竟无过,为藩守职,信矣。
孝惠帝时期,长沙王国独存,历经五世,最终因无嗣而绝。太史公称其‘竟无过’,意指长沙王国在历史上没有犯过错误,一直忠诚于汉朝,是值得信赖的藩国。
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
‘其泽流枝庶’指长沙王国的恩泽惠及子孙,‘毋功而侯者数人’则是指因长沙王国的忠诚和贡献,有数人无功而封侯。这体现了汉朝分封制的另一特点,即功臣的后代也能享受到封赏。
及孝惠讫孝景间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遗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
此句描述了孝惠帝至孝景帝时期,汉朝对功臣的追封和表彰。‘吴楚之劳’指的是吴楚七国之乱,‘诸侯子弟若肺腑’则是对诸侯子弟忠诚的赞誉。这一时期,封赏的人数达到九十余人,体现了汉朝对功臣的重视。
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咸表始终’意指这些封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则是对这些封赏的评价。太史公认为,这些封赏体现了汉朝的仁义和成功,是值得称赞的。
惠景之际,天下已平。
‘惠景之际’指的是汉惠帝和汉景帝时期,‘天下已平’则是指这一时期国家稳定,社会和谐。
诸吕构祸,吴楚连兵。
‘诸吕构祸’指的是吕后时期吕氏家族的权力斗争,‘吴楚连兵’则是指吴楚七国之乱。这两句话反映了汉朝初年的一些动荡。
条侯出讨,壮武奉迎。
‘条侯’指的是汉景帝时期的将领周亚夫,‘壮武奉迎’则是对其英勇的赞誉。
薄窦恩泽,张赵忠贞。
‘薄窦恩泽’指的是薄太后和窦皇后对汉朝的贡献,‘张赵忠贞’则是对张良和赵高的忠诚的赞誉。
本枝分荫,肺腑归诚。
‘本枝分荫’意指功臣的后代得到封赏,‘肺腑归诚’则是指诸侯子弟对汉朝的忠诚。
新市死事,建陵勋荣。
‘新市死事’指的是新市起义,‘建陵勋荣’则是对起义者的表彰。
咸开青社,俱受丹旌。
‘咸开青社’意指功臣被封为青社,‘俱受丹旌’则是指他们受到朝廷的表彰。
旋窥甲令,吴便有声。
‘旋窥甲令’意指吴王刘濞窥视汉朝的军令,‘吴便有声’则是指吴王在汉朝中的地位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