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原文

制诏御史:

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

盛哉,天子之德!

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汉世之初,

矫枉过正。

欲大本枝,先封同姓。

建元已后,

籓翰克盛。

主父上言,

推恩下令。

长沙济北,

中山赵敬。

分邑广封。

振振在咏。

扞城御侮,

晔晔辉映。

百足不僵,

一人有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译文

皇帝下诏给御史说:‘诸侯王中如果有想要分封自己的子弟到其他封地的,让他们各自上报,我将亲自确定他们的封号和名称。’

太史公说:天子的德行多么伟大啊!一个人有了喜庆,整个天下都依赖他。

汉朝初期,为了纠正偏差而过分纠正。想要稳固根本和枝叶,首先封赏同姓的人。建元年间之后,诸侯国的势力得到了增强。主父偃上奏,推广恩惠下诏。长沙、济北、中山、赵敬等地,分封了新的封地。这些封地广大而封号众多。它们如同坚固的城池,抵御外侮,光明照耀。就像百足之虫,即使失去了一条腿也不会倒下,因为一个人的喜庆可以惠及整个天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注解

制诏御史:制诏御史是指皇帝下达命令给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汉代中央监察机构的首长,负责监察百官,传达皇帝的命令。

诸侯王:诸侯王是指汉朝分封的诸王,他们是皇帝的亲属,分封在各地,拥有一定的封地和权力。

私恩分子弟邑者:私恩分子弟邑者指的是诸侯王私自给予子弟的封地,这种做法不符合朝廷的正式封赏制度。

令各条上:令各条上意味着命令诸侯王各自上报他们想要给予子弟的封地情况。

朕且临定其号名:朕且临定其号名表示皇帝将亲自审查并决定这些封地的名称。

太史公:太史公即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在这里,太史公以自己的身份发表评论。

盛哉,天子之德:盛哉,天子之德是对皇帝德行的赞美,认为皇帝的德行非常高尚。

一人有庆,天下赖之:一人有庆,天下赖之表示皇帝一人之庆,使天下人都得以依赖和受益。

汉世之初:汉世之初指的是汉朝建立初期。

矫枉过正:矫枉过正是指纠正错误时超过了正确的限度。

大本枝:大本枝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这里指国家的根本利益。

籓翰:籓翰是指边防,这里指诸侯王作为边防的屏障。

克盛:克盛意味着能够兴盛,强大。

主父上言,推恩下令:主父上言指的是主父偃,他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曾向汉武帝建议推行恩德政策。推恩下令是指皇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发布了推恩令。

长沙济北,中山赵敬:长沙、济北、中山赵敬是指被分封的诸侯王的封地或称号。

分邑广封:分邑广封是指分封更多的封地,扩大诸侯王的封地范围。

振振在咏:振振在咏表示诸侯王的封地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扞城御侮:扞城御侮是指保卫城池,抵御外侮,这里比喻诸侯王保卫国家的职责。

晔晔辉映:晔晔辉映形容诸侯王的封地光彩照人,繁荣昌盛。

百足不僵:百足不僵比喻基础牢固,不会动摇,这里指国家稳定,诸侯王的封地稳固。

一人有庆:一人有庆与前文中的“一人有庆,天下赖之”意思相同,指皇帝一人之庆,使天下人都得以依赖和受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评注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此句为汉武帝时期的诏书,其中‘制诏御史’表明这是皇帝对御史大夫的命令,‘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说明诸侯王有意愿对子弟进行分封,‘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则表明皇帝将亲自审阅并确定分封的具体事宜。这体现了汉武帝对封建制度的重视,以及对分封事宜的严格控制。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太史公对汉武帝的德行给予了高度评价,‘盛哉’一词表达了对皇帝德行的赞叹。‘一人有庆,天下赖之’则强调了皇帝的德行对天下百姓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君为臣纲、民为邦本的理念。

汉世之初,矫枉过正。

这句话指出了汉初时期,由于汉高祖刘邦对分封制的矫枉过正,导致诸侯王权力过大,威胁到中央集权。‘矫枉过正’一语双关,既指纠正错误,又指纠正过度。

欲大本枝,先封同姓。

‘大本枝’比喻国家根本,‘先封同姓’则是指汉初时期,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首先封赏同姓子弟为王,以此来削弱异姓诸侯王的势力。

建元已后,籓翰克盛。

‘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籓翰’指诸侯王国,‘克盛’表示诸侯王国在汉武帝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这句话说明了汉武帝时期,通过推行一系列政策,诸侯王国的势力得到了有效控制。

主父上言,推恩下令。

‘主父’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臣主父偃,他上书建议推行‘推恩令’,即对诸侯王进行分封,以削弱其势力。‘推恩下令’则是指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

这句话列举了汉武帝时期分封的几个诸侯王国,如长沙、济北、中山、赵敬等,‘分邑广封’则是指这些王国被分封为诸侯,扩大了其封地。

振振在咏。

‘振振’形容诸侯王国势力强大,‘在咏’则是指诸侯王国的势力在历史上被传颂。

扞城御侮,晔晔辉映。

‘扞城御侮’指诸侯王国在边境抵御外敌,‘晔晔辉映’则形容诸侯王国的繁荣昌盛。

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百足不僵’比喻国家稳定,‘一人有庆’则是指皇帝的德行使得天下百姓都能享受到幸福。这句话再次强调了皇帝德行对国家稳定和百姓幸福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十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5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