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七-原文
史宇文仲和反,峰与于谨讨之。
十五年,东魏围颍川,峰与赵贵赴援。至南阳,遇疾卒,时年五十。
峰沉毅有胆略,得士卒心,当时号为骁将。太祖嗟悼者久之。赠华州刺史,谥曰襄威。
子昂嗣。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朝廷追录峰功,封昂郑国公。
昂弟光,少以峰勋,赐爵安平县侯,起家员外散骑常侍,累迁司土中大夫、左武伯,出为汾、泾、豳三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进爵龙河县公。
光弟春,少知名,历官吏部下大夫、仪同三司。
刘亮中山人也,本名道德。祖佑连,魏蔚州刺史。父持真,镇远将军、领民酋长。魏大统中,以亮着勋,追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
亮少倜傥,有从横计略,姿貌魁杰,见者惮之。普泰初,以都督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击侯伏侯元进、万俟道洛、万俟丑奴、宿勤明达及诸贼,亮常先锋陷阵。以功拜大都督,封广兴县子,邑五百户。
侯莫陈悦害岳,亮与诸将谋迎太祖。悦平,悦之党豳州刺史孙定儿仍据州不下,泾、秦、灵等诸州悉与定儿相应,众至数万,推定儿为主,以拒义师。太祖令亮袭之。定儿以义兵犹远,未为之备。亮乃将二十骑,先竖纛于近城高岭,即驰入城中。定儿方置酒高会,卒见亮至,众皆骇愕,莫知所为。亮乃麾兵斩定儿,县首,号令贼党。仍遥指城外纛,命二骑曰:“出追大军。”贼党忷惧,一时降服。于是诸州群贼,皆即归款。及太祖置十二军,简诸将以将之,亮领一军。每征讨,常与怡峰俱为骑将。
魏孝武西迁,以迎驾功,除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以复潼关功,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饶阳县伯,邑五百户。寻加侍中。从擒窦泰,复弘农及沙苑之役,亮并力战有功。迁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进爵长广郡公,邑通前二千户。以母忧去职,居丧毁瘠。太祖嗟其至性,每爱惜之。俄起复本官。
亮以勇敢见知,为时名将,兼屡陈谋策,多合机宜。太祖乃谓之曰:“卿文武兼资,即孤之孔明也。”乃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十年,出为东雍州刺史。为政清净,百姓安之。在职三岁,卒于州,时年四十。丧还京师,太祖亲临之,泣而谓人曰:“股肱丧矣,腹心何寄!”令鸿胪卿监护丧事。追赠太尉,谥曰襄,配享太祖庙庭。
子昶,尚太祖女西河长公主。大象中,位至柱国、秦灵二州总管。以亮功,封彭国公,邑五千户。昶弟靖,天水郡守。靖弟恭,开府仪同三司、饶阳县伯。恭弟干,上仪同三司、褒中侯。
王德字天恩,代郡武川人也。少善骑射,虽不经师训,而以孝悌见称。魏永安二年,从尔朱荣讨元颢,攻河内,应募先登。以功除讨夷将军,进爵内官县子。又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平之。别封深泽县男,邑二百户,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及侯莫陈悦害岳,德与寇洛等定议翊戴太祖。加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平凉郡守。德虽不知书,至于断决处分,良吏无以过也。泾州所部五郡,而德常为最。
及魏孝武西迁,以奉迎功,进封下博县伯,邑五百户,行东雍州事。在州未几,百姓怀之。赐姓乌丸氏。大统元年,拜卫将军、右光禄大夫,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其后常从太祖征伐,累有战功。又从破齐神武于沙苑,加开府、侍中,进爵河间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七百户。先是河、渭间种羌屡叛,以德有威名,为夷民所附,除河州刺史。德绥抚有方,群羌率服。十三年,授大都督、原灵显三州五原蒲川二镇诸军事。十四年,除泾州刺史。卒于州。谥曰献。
德性厚重廉慎,言行无择。母年几百岁,后德终。
子庆,小名公奴,性谨厚。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初德丧父,家贫无以葬,乃卖公奴并一女以营葬事。因遭兵乱,不复相知。及德在平凉始得之,遂名曰庆。
史臣曰:梁御等负将率之材,蕴骁锐之气,遭逢丧乱,驰骛干戈,艰难险阻备尝,而功名未立。及殷忧启圣,豫奉兴王,参谋缔构之初,宣力经纶之始,遂得连衡灌、郦,方驾张、徐,可谓遇其时也。并中年即世,远志未申,惜哉!惠、德本以果毅知名,而能率由孝道,难矣。图史所叹,何以加焉。勇者不必有仁,斯不然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七-译文
历史上宇文仲和反叛,峰与于谨一起讨伐他。
十五年,东魏围攻颍川,峰与赵贵前往救援。到达南阳时,峰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岁。
峰性格沉稳坚毅,有胆识和谋略,深得士兵的喜爱,当时被称为骁将。太祖对他的去世深感悲痛,追赠他为华州刺史,谥号为襄威。
峰的儿子昂继承了他的职位,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朝廷追念峰的功绩,封昂为郑国公。
昂的弟弟光,年轻时因峰的功勋,被赐予安平县侯的爵位,起初担任员外散骑常侍,后来升迁为司土中大夫、左武伯,出任汾、泾、豳三州刺史,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晋升为龙河县公。
光的弟弟春,年轻时就有名望,历任吏部下大夫、仪同三司。
刘亮是中山人,原名道德。他的祖父佑连曾任魏蔚州刺史,父亲持真曾任镇远将军、领民酋长。魏大统年间,因刘亮的功勋,追赠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恒州刺史。
刘亮年轻时风流倜傥,有纵横的谋略,外貌魁梧,见到他的人都会感到畏惧。普泰初年,他以都督的身份跟随贺拔岳西征,解救了岐州的围困,击败了侯伏侯元进、万俟道洛、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贼寇,刘亮常常冲锋陷阵。因功被封为大都督,封广兴县子,食邑五百户。
侯莫陈悦杀害了贺拔岳,刘亮与诸将商议迎接太祖。侯莫陈悦被平定后,他的党羽豳州刺史孙定儿仍然占据州城不降,泾、秦、灵等州的贼寇都与孙定儿呼应,人数达到数万,推举孙定儿为首领,抵抗义军。太祖命令刘亮袭击孙定儿。孙定儿认为义军还远,没有防备。刘亮于是率领二十名骑兵,先在城附近的高岭上竖起旗帜,然后迅速冲入城中。孙定儿正在设宴高会,突然看到刘亮到来,众人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刘亮于是指挥士兵斩杀孙定儿,将其首级悬挂示众,号令贼党投降。他还指着城外的旗帜,命令两名骑兵说:“出去追赶大军。”贼党惊恐,纷纷投降。于是各州的贼寇都归顺了。太祖设立十二军,选拔将领统领,刘亮统领一军。每次征讨,刘亮常与怡峰一起担任骑兵将领。
魏孝武帝西迁时,刘亮因迎接皇帝的功劳,被任命为使持节、右光禄大夫、左大都督、南秦州刺史。大统元年,因收复潼关的功劳,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为饶阳县伯,食邑五百户。不久又加封为侍中。他跟随太祖擒获窦泰,参与弘农和沙苑战役,刘亮都奋力作战,立下战功。升迁为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晋升为长广郡公,食邑总计二千户。因母亲去世,刘亮离职守丧,悲痛过度。太祖感叹他的孝心,常常爱惜他。不久,刘亮恢复原职。
刘亮以勇敢著称,是当时的名将,并且多次提出谋略,大多符合时机。太祖对他说:“你文武双全,就是我的孔明。”于是赐名亮,并赐姓侯莫陈氏。十年后,刘亮出任东雍州刺史。他为政清廉,百姓安居乐业。在职三年后,刘亮在州中去世,享年四十岁。他的灵柩运回京师,太祖亲自前来吊唁,流泪对人说:“我的股肱之臣去世了,我的心腹寄托在哪里!”命令鸿胪卿负责丧事。追赠刘亮为太尉,谥号为襄,配享太祖庙庭。
刘亮的儿子昶,娶了太祖的女儿西河长公主。大象年间,昶官至柱国、秦灵二州总管。因刘亮的功勋,昶被封为彭国公,食邑五千户。昶的弟弟靖,担任天水郡守。靖的弟弟恭,担任开府仪同三司、饶阳县伯。恭的弟弟干,担任上仪同三司、褒中侯。
王德字天恩,是代郡武川人。年轻时擅长骑射,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以孝顺和友爱著称。魏永安二年,他跟随尔朱荣讨伐元颢,攻打河内,应募率先登城。因功被封为讨夷将军,晋升为内官县子。后来他又跟随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平定了叛乱。被封为深泽县男,食邑二百户,加封龙骧将军、中散大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后,王德与寇洛等人商议拥戴太祖。加封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平凉郡守。王德虽然不识字,但在决断和处理事务方面,连优秀的官吏也无法超越他。泾州所辖的五郡中,王德常常是最出色的。
魏孝武帝西迁时,王德因迎接皇帝的功劳,被封为下博县伯,食邑五百户,代理东雍州事务。在州中不久,百姓就对他怀有深厚的感情。赐姓乌丸氏。大统元年,王德被任命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晋升为公,增加食邑一千户,加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后来他经常跟随太祖征伐,屡立战功。又参与击败齐神武于沙苑,加封开府、侍中,晋升为河间郡公,食邑总计二千七百户。此前河、渭之间的羌族屡次叛乱,因王德有威名,夷民都依附他,被任命为河州刺史。王德安抚有方,羌族纷纷归顺。十三年,他被任命为大都督、原灵显三州五原蒲川二镇诸军事。十四年,担任泾州刺史。在州中去世,谥号为献。
王德性格厚重,廉洁谨慎,言行无懈可击。他的母亲活到近百岁,后来王德去世。
王德的儿子庆,小名公奴,性格谨慎厚道。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当初王德丧父时,家境贫寒,无法安葬父亲,于是卖掉了公奴和一个女儿来筹办丧事。后来因战乱,家人失散。直到王德在平凉时才找到公奴,于是给他取名为庆。
史臣评论说:梁御等人具备将帅的才能,蕴藏着骁勇锐气,遭遇乱世,驰骋战场,经历了艰难险阻,但功名尚未建立。直到国家忧患之际,他们才得以辅佐兴王,参与国家的初创,贡献力量于国家的治理,最终得以与灌婴、郦商并列,与张良、徐达齐名,可以说是遇到了好时机。然而他们中年去世,远大的志向未能实现,真是可惜!惠、德二人以果敢坚毅闻名,同时又能遵循孝道,实属难得。史书所赞叹的,还有什么能超过他们呢?勇者未必有仁德,但在这里却不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七-注解
梁御: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敢和智谋著称。
若干惠: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北魏至西魏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参与平定河北、西征等战役,封北平县男、魏昌县伯等爵位,官至司空,谥号武烈。
怡峰:怡峰,字景阜,辽西人,原姓默台,因避难改姓。北魏至西魏时期的将领,以骁勇闻名,参与多次战役,封蒲阴县男、华阳县公等爵位,官至夏州刺史,谥号武烈。
刘亮: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敢和智谋著称。
王德: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敢和智谋著称。
宇文仲和:北朝时期的人物,曾发动叛乱。
于谨: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智勇双全著称。
颍川:古代地名,今河南许昌一带,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赵贵:北朝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南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南阳一带,历史上为军事重镇。
太祖: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北周的开国皇帝。
华州刺史:华州为古代地名,刺史为地方行政长官。
谥曰襄威: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的总结,襄威表示其英勇威武。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
郑国公: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安平县侯: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员外散骑常侍: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侍从和顾问。
司土中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土地管理。
左武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汾、泾、豳三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龙河县公: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吏部下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
贺拔岳: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侯莫陈悦:北朝时期的将领,曾发动叛乱。
孙定儿:北朝时期的将领,曾发动叛乱。
窦泰:北朝时期的将领,曾发动叛乱。
弘农:古代地名,今河南灵宝一带,历史上为军事重镇。
沙苑:古代地名,今陕西大荔一带,历史上为军事重镇。
长广郡公: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东雍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太尉:古代高级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谥曰襄: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的总结,襄表示其英勇威武。
配享太祖庙庭:表示其功绩显赫,死后配享太祖庙庭。
西河长公主:北周太祖宇文泰的女儿。
柱国:古代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
秦灵二州总管: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彭国公: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天水郡守: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饶阳县伯: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上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
褒中侯: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尔朱荣: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以勇猛著称。
元颢:北朝时期的将领,曾发动叛乱。
河内:古代地名,今河南沁阳一带,历史上为军事重镇。
万俟丑奴:北朝时期的将领,曾发动叛乱。
寇洛:北朝时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平凉郡守: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下博县伯: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乌丸氏:古代少数民族姓氏。
卫将军:古代高级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右光禄大夫:古代高级官职,负责皇帝的侍从和顾问。
北雍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河间郡公:封号,表示其地位显赫。
河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大都督:古代高级官职,负责军事事务。
原灵显三州五原蒲川二镇诸军事: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泾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地方行政和军事事务。
谥曰献: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的总结,献表示其功绩显赫。
殷忧启圣:指在危难时刻能够启发圣明。
豫奉兴王:指在关键时刻能够辅佐君王。
连衡灌、郦:指与灌婴、郦食其等名将齐名。
方驾张、徐:指与张良、徐达等名将齐名。
惠、德:指刘亮和王德,两人以勇敢和智谋著称。
果毅:指勇敢果断。
孝道:指孝顺父母的美德。
图史所叹:指历史记载对其功绩的赞叹。
勇者不必有仁:指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爱之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七-评注
本文主要记载了北魏至西魏时期几位重要将领的生平事迹,包括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等人。这些将领在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凭借自身的勇猛和智谋,为北魏和西魏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梁御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不仅以好学著称,更在军事上展现了卓越的才能。他先后参与平定关右、征讨侯莫陈悦等战役,最终官至太尉、尚书令,成为西魏朝廷的重要支柱。梁御的忠诚与智谋,使得他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能够游刃有余,最终得以善终。
若干惠则以勇猛著称,早年随尔朱荣征伐,屡立战功。他在贺拔岳被害后,与寇洛、赵贵等人共同翊戴太祖,成为西魏建立的重要功臣。若干惠的刚毅与忠诚,使得他在战场上屡次冲锋陷阵,最终官至司空,谥号武烈。
怡峰作为辽西人,因避难改姓,但其勇猛与智谋并未因此减弱。他参与平定万俟丑奴、讨伐曹泥等战役,屡立战功,最终官至夏州刺史。怡峰的骁勇与忠诚,使得他在战场上屡次化险为夷,成为西魏朝廷的重要将领。
刘亮与王德虽然生平记载不详,但从他们的参与战役来看,二人同样在北魏至西魏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勇猛与忠诚,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西魏朝廷的重要支柱。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等将领的生平记载,展现了北魏至西魏时期将领们的忠诚与勇猛。他们在动荡的局势中,凭借自身的智谋与勇力,为北魏和西魏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将领的生平事迹,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展现了南北朝时期将领们的忠诚与勇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记载了北朝时期几位著名将领的生平事迹,包括怡峰、刘亮、王德等人。这些将领在乱世中凭借勇敢和智谋,屡立战功,成为当时的名将。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反映了北朝时期的军事斗争,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
怡峰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的重要将领,以沉毅有胆略著称,深得士卒之心。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东魏围颍川时,与赵贵一同赴援,虽因病卒于途中,但其英勇事迹仍为后人所称颂。怡峰的儿子怡昂和怡光也继承了父亲的功勋,分别被封为郑国公和龙河县公,显示了家族在北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刘亮是另一位著名的北朝将领,以勇敢和智谋著称。他在贺拔岳西征时表现出色,解岐州围,击退侯伏侯元进等叛军,屡立战功。刘亮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担任东雍州刺史时,为政清净,百姓安居乐业。刘亮的勇敢和智谋得到了太祖宇文泰的高度评价,称其为“孤之孔明”,并赐名亮,赐姓侯莫陈氏。刘亮的儿子刘昶也继承了父亲的功勋,被封为彭国公,显示了家族在北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王德是北朝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将领,以勇敢和智谋著称。他在尔朱荣讨元颢时表现出色,屡立战功。王德虽不知书,但在断决处分方面表现出色,良吏无以过也。王德的勇敢和智谋得到了太祖宇文泰的高度评价,被封为河间郡公,显示了其在高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王德的儿子王庆也继承了父亲的功勋,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显示了家族在北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对这些将领生平事迹的记载,展现了北朝时期军事斗争的激烈和复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价值观。这些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为北周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为后人所称颂,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