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原文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
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
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见周西伯。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
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
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
周西伯拘羑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
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
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
西伯得以出,反国。
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
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
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
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
遂至盟津。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
诸侯皆曰:‘纣可伐也。’
武王曰:‘未可。’
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
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
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
纣师败绩。
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
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
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
封比干墓,释箕子囚。
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
师尚父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
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大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都营丘。
盖太公之卒百有余年,子丁公吕伋立。
丁公卒,子乙公得立。
乙公卒,子癸公慈母立。
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
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
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菑。
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
武公九年,周厉王出奔,居彘。
十年,王室乱,大臣行政,号曰‘共和’。
二十四年,周宣王初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
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与攻杀厉公。
胡公子亦战死。
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
文公十二年卒,子成公脱立。
成公九年卒,子庄公购立。
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幽王,周东徙雒。
秦始列为诸侯。
五十六年,晋弑其君昭侯。
六十四年,庄公卒,子厘公禄甫立。
厘公九年,鲁隐公初立。
十九年,鲁桓公弑其兄隐公而自立为君。
二十五年,北戎伐齐。
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
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
遂辞之。
三十二年,厘公同母弟夷仲年死。
其子曰公孙无知,厘公爱之,令其秩服奉养比太子。
三十三年,厘公卒,太子诸儿立,是为襄公。
襄公元年,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斗,及立,绌无知秩服,无知怨。
四年,鲁桓公与夫人如齐。
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
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厘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
鲁桓公知之,怒夫人,夫人以告齐襄公。
齐襄公与鲁君饮,醉之,使力士彭生抱上鲁君车,因拉杀鲁桓公,桓公下车则死矣。
鲁人以为让,而齐襄公杀彭生以谢鲁。
八年,伐纪,纪迁去其邑。
十二年,初,襄公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及瓜而代。
往戍一岁,卒瓜时而公弗为发代。
或为请代,公弗许。
故此二人怒,因公孙无知谋作乱。
连称有从妹在公宫,无宠,使之间襄公,曰‘事成以女为无知夫人’。
冬十二月,襄公游姑棼,遂猎沛丘。
见彘,从者曰‘彭生’。
公怒,射之,彘人立而啼。
公惧,坠车伤足,失屦。
反而鞭主屦者茀三百。
茀出宫。
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闻公伤,乃遂率其众袭宫。
逢主屦茀,茀曰:‘且无入惊宫,惊宫未易入也。’
无知弗信,茀示之创,乃信之。
待宫外,令茀先入。
茀先入,即匿襄公户间。
良久,无知等恐,遂入宫。
茀反与宫中及公之幸臣攻无知等,不胜,皆死。
无知入宫,求公不得。
或见人足于户间,发视,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
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
雍林人尝有怨无知,及其往游,雍林人袭杀无知,告齐大夫曰:‘无知弑襄公自立,臣谨行诛。唯大夫更立公子之当立者,唯命是听。’
初,襄公之醉杀鲁桓公,通其夫人,杀诛数不当,淫于妇人,数欺大臣,群弟恐祸及,故次弟纠奔鲁。其母鲁女也。管仲、召忽傅之。
次弟小白奔莒,鲍叔傅之。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厘公。小白自少好善大夫高傒。
及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
鲁闻无知死,亦发兵送公子纠,而使管仲别将兵遮莒道,射中小白带钩。
小白详死,管仲使人驰报鲁。
鲁送纠者行益迟,六日至齐,则小白已入,高傒立之,是为桓公。
桓公之中钩,详死以误管仲,已而载温车中驰行,亦有高、国内应,故得先入立,发兵距鲁。
秋,与鲁战于干时,鲁兵败走,齐兵掩绝鲁归道。
齐遗鲁书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
鲁人患之,遂杀子纠于笙渎。
召忽自杀,管仲请囚。
桓公之立,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
鲍叔牙曰:‘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于是桓公从之。
乃详为召管仲欲甘心,实欲用之。
管仲知之,故请往。
鲍叔牙迎受管仲,及堂阜而脱桎梏,斋祓而见桓公。
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
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
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
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
五年,伐鲁,鲁将师败。
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
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
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就臣位。
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
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十四年,陈厉公子完,号敬仲,来奔齐。
齐桓公欲以为卿,让;于是以为工正。
田成子常之祖也。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
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
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
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
诸侯闻之,皆从齐。
二十七年,鲁愍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
哀姜淫于鲁公子庆父,庆父弑愍公,哀姜欲立庆父,鲁人更立厘公。
桓公召哀姜,杀之。
二十八年,卫文公有狄乱,告急于齐。
齐率诸侯城楚丘而立卫君。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
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
蔡亦怒,嫁其女。
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遂伐楚。
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
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具,是以来责。
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
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
齐师进次于陉。
夏,楚王使屈完将兵扞齐,齐师退次召陵。
桓公矜屈完以其众。
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
乃与屈完盟而去。
过陈,陈袁涛涂诈齐,令出东方,觉。
秋,齐伐陈。
是岁,晋杀太子申生。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
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
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
秋,复会诸侯于葵丘,益有骄色。
周使宰孔会。
诸侯颇有叛者。
晋侯病,后,遇宰孔。
宰孔曰:‘齐侯骄矣,弟无行。’
从之。
是岁,晋献公卒,里克杀傒齐、卓子,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为晋君。
桓公于是讨晋乱,至高梁,使隰朋立晋君,还。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
诸侯莫违寡人。
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
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带与戎、翟合谋伐周,齐使管仲平戎于周。
周欲以上卿礼管仲,管仲顿首曰:‘臣陪臣,安敢!’
三让,乃受下卿礼以见。
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带来奔齐。
齐使仲孙请王,为带谢。
襄王怒,弗听。
四十一年,秦穆公虏晋惠公,复归之。
是岁,管仲、隰朋皆卒。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
管仲曰:“知臣莫如君。”
公曰:“易牙如何?”
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公曰:“开方如何?”
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公曰:“竖刀如何?”
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四十二年,戎伐周,周告急于齐。
齐令诸侯各发卒戍周。
是岁,晋公子重耳来,桓公妻之。
四十三年。
初,齐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无子。
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嬴,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
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
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
易牙入,与竖刀因内宠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君。
太子昭奔宋。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
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
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
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
辛巳夜,敛殡。
桓公十有余子,要其后立者五人:无诡立三月死,无谥;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
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
齐人恐,杀其君无诡。
齐人将立太子昭,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宋遂与齐人四公子战。
五月,宋败齐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
宋以桓公与管仲属之太子,故来征之。
以乱故,八月乃葬齐桓公。
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也。
夏,宋襄公卒。
七年,晋文公立。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卫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立潘,是为昭公。
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昭公元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而会诸侯践土,朝周,天子使晋称伯。
六年,翟侵齐。
晋文公卒。
秦兵败于殽。
十二年,秦穆公卒。
十九年五月,昭公卒,子舍立为齐君。
舍之母无宠于昭公,国人莫畏。
昭公之弟商人以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百姓说。
及昭公卒,子舍立,孤弱,即与众十月即墓上弑齐君舍,而商人自立,是为懿公。
懿公,桓公子也,其母曰密姬。
懿公四年春,初,懿公为公子时,与丙戎之父猎,争获不胜。
及即位,断丙戎父足,而使丙戎仆。
庸职之妻好,公内之宫,使庸职骖乘。
五月,懿公游于申池,二人浴,戏。
职曰:“断足子!”戎曰:“夺妻者!”
二人俱病此言,乃怨。
谋与公游竹中,二人弑懿公车上,弃竹中而亡去。
懿公之立,骄,民不附。
齐人废其子而迎公子元于卫,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桓公子也,其母卫女,曰少卫姬,避齐乱,故在卫。
惠公二年,长翟来,王子城父攻杀之,埋之于北门。
晋赵穿弑其君灵公。
十年,惠公卒,子顷公无野立。
初,崔杼有宠于惠公,惠公卒,高、国畏其逼也,逐之,崔杼奔卫。
顷公元年,楚庄王强,伐陈;二年,围郑,郑伯降,已复国郑伯。
六年春,晋使郄克于齐,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
郄克上,夫人笑之。
郄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
归,请伐齐,晋侯弗许。
齐使至晋,郄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
八年。
晋伐齐,齐以公子强质晋,晋兵去。
十年春,齐伐鲁、卫。
鲁、卫大夫如晋请师,皆因郄克。
晋使郄克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士燮将上军,栾书将下军,以救鲁、卫,伐齐。
六月壬申,与齐侯兵合靡笄下。
癸酉,陈于鞍。
逄丑父为齐顷公右。
顷公曰:“驰之,破晋军会食。”
射伤郄克,流血至履。
克欲还入壁,其御曰:“我始入,再伤,不敢言疾,恐惧士卒。愿子忍之。”
遂复战。
战,齐急,丑父恐齐侯得,乃易处,顷公为右,车絓于木而止。
晋小将韩厥伏齐侯车前,曰“寡君使臣救鲁、卫”,戏之。
丑父使顷公下取饮,因得亡,脱去,入其军。
晋郄克欲杀丑父。
丑父曰:“代君死而见僇,后人臣无忠其君者矣。”
克舍之,丑父遂得亡归齐。
于是晋军追齐至马陵。
齐侯请以宝器谢,不听;必得笑克者萧桐叔子,令齐东亩。
对曰:“叔子,齐君母。齐君母亦犹晋君母,子安置之?且子以义伐而以暴为后,其可乎?”
于是乃许,令反鲁、卫之侵地。
十一年,晋初置六卿,赏鞍之功。
齐顷公朝晋,欲尊王晋景公,晋景公不敢受,乃归。
归而顷公弛苑囿,薄赋敛,振孤问疾,虚积聚以救民,民亦大说。
厚礼诸侯。
竟顷公卒,百姓附,诸侯不犯。
十七年,顷公卒,子灵公环立。
灵公九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
十年,晋悼公伐齐,齐令公子光质晋。
十九年,立子光为太子,高厚傅之,令会诸侯盟于钟离。
二十七年,晋使中行献子伐齐。
齐师败,灵公走入临菑。
晏婴止灵公,灵公弗从。
曰:“君亦无勇矣!”
晋兵遂围临菑,临菑城守不敢出,晋焚郭中而去。
二十八年,初,灵公取鲁女,生子光,以为太子。
仲姬,戎姬。
戎姬嬖,仲姬生子牙,属之戎姬。
戎姬请以为太子,公许之。
仲姬曰:‘不可。光之立,列于诸侯矣,今无故废之,君必悔之。’
公曰:‘在我耳。’
遂东太子光,使高厚傅牙为太子。
灵公疾,崔杼迎故太子光而立之,是为庄公。
庄公杀戎姬。
五月壬辰,灵公卒,庄公即位,执太子牙于句窦之丘,杀之。
八月,崔杼杀高厚。
晋闻齐乱,伐齐,至高唐。
庄公三年,晋大夫栾盈奔齐,庄公厚客待之。
晏婴、田文子谏,公弗听。
四年,齐庄公使栾盈间入晋曲沃为内应,以兵随之,上太行,入孟门。
栾盈败,齐兵还,取朝歌。
六年,初,棠公妻好,棠公死,崔杼取之。
庄公通之,数如崔氏,以崔杼之冠赐人。
待者曰:‘不可。’
崔杼怒,因其伐晋,欲与晋合谋袭齐而不得间。
庄公尝笞宦者贾举,贾举复侍,为崔杼间公以报怨。
五月,莒子朝齐,齐以甲戌飨之。
崔杼称病不视事。
乙亥,公问崔杼病,遂从崔杼妻。
崔杼妻入室,与崔杼自闭户不出,公拥柱而歌。
宦者贾举遮公从官而入,闭门,崔杼之徒持兵从中起。
公登台而请解,不许;请盟,不许;请自杀于庙,不许。
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争趣有淫者,不知二命。’
公逾墙,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
晏婴立崔杼门外,曰:‘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
人谓崔杼:‘必杀之。’
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丁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
景公母,鲁叔孙宣伯女也。
景公立,以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二相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
晏子仰天曰:‘婴所不获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从!’
不肯盟。
庆封欲杀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
齐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
崔杼杀之。
其弟复书,崔杼复杀之。
少弟复书,崔杼乃舍之。
景公元年,初,崔杼生子成及强,其母死,取东郭女,生明。
东郭女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其弟偃相崔氏。
成有罪,二相急治之,立明为太子。
成请老于崔,崔杼许之,二相弗听,曰:‘崔,宗邑,不可。’
成、强怒,告庆封。
庆封与崔杼有郄,欲其败也。
成、强杀无咎、偃于崔杼家,家皆奔亡。
崔杼怒,无人,使一宦者御,见庆封。
庆封曰:‘请为子诛之。’
使崔杼仇卢蒲嫳攻崔氏,杀成、强,尽灭崔氏,崔杼妇自杀。
崔杼毋归,亦自杀。
庆封为相国,专权。
三年十月,庆封出猎。
初,庆封已杀崔杼,益骄,嗜酒好猎,不听政令。
庆舍用政,已有内郄。
田文子谓桓子曰:‘乱将作。’
田、鲍、高、栾氏相与谋庆氏。
庆舍发甲围庆封宫,四家徒共击破之。
庆封还,不得入,奔鲁。
齐人让鲁,封奔吴。
吴与之朱方,聚其族而居之,富于在齐。
其秋,齐人徙葬庄公,僇崔杼尸于市以说众。
九年,景公使晏婴之晋,与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田氏。’
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十二年,景公如晋,见平公,欲与伐燕。
十八年,公复如晋,见昭公。
二十六年,猎鲁郊,因入鲁,与晏婴俱问鲁礼。
三十一年,鲁昭公辟季氏难,奔齐。
齐欲以千社封之,子家止昭公,昭公乃请齐伐鲁,取郓以居昭公。
三十二年,彗星见。
景公坐柏寝,叹曰:‘堂堂!谁有此乎?’
群臣皆泣,晏子笑,公怒。
晏子曰:‘臣笑群臣谀甚。’
景公曰:‘彗星出东北,当齐分野,寡人以为忧。’
晏子曰:‘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茀星将出,彗星何惧乎?’
公曰:‘可禳否?’
晏子曰:‘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
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
四十二年,吴王阖闾伐楚,入郢。
四十七年,鲁阳虎攻其君,不胜,奔齐,请齐伐鲁。
鲍子谏景公,乃囚阳虎。
阳虎得亡,奔晋。
四十八年,与鲁定公好会夹谷。
犁锄曰:‘孔丘知礼而怯,请令莱人为乐,因执鲁君,可得志。’
景公害孔丘相鲁,惧其霸,故从犁锄之计。
方会,进莱乐,孔子历阶上,使有司执莱人斩之,以礼让景公。
景公惭,乃归鲁侵地以谢,而罢去。
是岁,晏婴卒。
五十五年,范、中行反其君于晋,晋攻之急,来请粟。
田乞欲为乱,树党于逆臣,说景公曰:‘范、中行数有德于齐,不可不救。’
乃使乞救而输之粟。
五十八年夏,景公夫人燕姬适子死。
景公宠妾芮姬生子荼,荼少,其母贱,无行,诸大夫恐其为嗣,乃言愿择诸子长贤者为太子。
景公老,恶言嗣事,又爱荼母,欲立之,惮发之口,乃谓诸大夫曰:‘为乐耳,国何患无君乎?’
秋,景公病,命国惠子、高昭子立少子荼为太子,逐群公子,迁之莱。
景公卒,太子荼立,是为晏孺子。
冬,未葬,而群公子畏诛,皆出亡。
荼诸异母兄公子寿、驹、黔奔卫,公子驵、阳生奔鲁。
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弗与埋,三军事乎弗与谋,师乎师乎,胡党之乎?’
晏孺子元年春,田乞伪事高、国者,每朝,乞骖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谋作乱。”
又谓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发,先之。”
大夫从之。
六月,田乞、鲍牧乃与大夫以兵入公宫,攻高昭子。
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
公师败,田乞之徒追之,国惠子奔莒,遂反杀高昭子。
晏圉奔鲁。
八月,齐秉意兹。
田乞败二相,乃使人之鲁召公子阳生。
阳生至齐,私匿田乞家。
十月戊子,田乞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来会饮。”
会饮,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
大夫皆伏谒。
将与大夫盟而立之,鲍牧醉,乞诬大夫曰:“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
鲍牧怒曰:“子忘景公之命乎?”
诸大夫相视欲悔,阳生前,顿首曰:“可则立之,否则已。”
鲍牧恐祸起,乃复曰:“皆景公子也,何为不可!”
乃与盟,立阳生,是为悼公。
悼公入宫,使人迁晏孺子于骀,杀之幕下,而逐孺子母芮子。
芮子故贱而孺子少,故无权,国人轻之。
悼公元年,齐伐鲁,取讙、阐。
初,阳生亡在鲁,季康子以其妹妻之。
及归即位,使迎之。
季姬与季鲂侯通,言其情,鲁弗敢与,故齐伐鲁,竟迎季姬。
季姬嬖,齐复归鲁侵地。
鲍子与悼公有郄,不善。
四年,吴、鲁伐齐南方。
鲍子弑悼公,赴于吴。
吴王夫差哭于军门外三日,将从海入讨齐。
齐人败之,吴师乃去。
晋赵鞅伐齐,至赖而去。
齐人共立悼公子壬,是为简公。
简公四年春,初,简公与父阳生俱在鲁也,监止有宠焉。
及即位,使为政。
田成子惮之,骤顾于朝。
御鞅言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
弗听。
子我夕,田逆杀人,逢之,遂捕以入。
田氏方睦,使囚病而遗守囚者酒,醉而杀守者,得亡。
子我盟诸田于陈宗。
初,田豹欲为子我臣,使公孙言豹,豹有丧而止。
后卒以为臣,幸于子我。
子我谓曰:“吾尽逐田氏而立女,可乎?”
对曰:“我远田氏矣。且其违者不过数人,何尽逐焉!”
遂告田氏。
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祸子。”
子行舍于公宫。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
子我在幄,出迎之,遂入,闭门。
宦者御之,子行杀宦者。
公与妇人饮酒于檀台,成子迁诸寝。
公执戈将击之,太史子余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
成子出舍于库,闻公犹怒,将出,曰:“何所无君!”
子行拔剑曰:“需,事之贼也。谁非田宗?所不杀子者有如田宗。”
乃止。
子我归,属徒攻闱与大门,皆弗胜,乃出。
田氏追之。
丰丘人执子我以告,杀之郭关。
成子将杀大陆子方,田逆请而免之。
以公命取车于道,出雍门。
田豹与之车,弗受,曰:“逆为余请,豹与余车,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见鲁、卫之士?”
庚辰,田常执简公于俆州。
公曰:“余蚤从御鞅言,不及此。”
甲午,田常弑简公于俆州。
田常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
平公即位,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
平公八年,越灭吴。
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积立。
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贷立。
田会反廪丘。
康公二年,韩、魏、赵始列为诸侯。
十九年,田常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
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强于天下。
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
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译文
太公望吕尚,是东海地区的人。他的祖先曾经担任过四岳,帮助大禹治理水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虞舜和夏朝时期,他的祖先被封在吕地,或者被封在申地,姓姜。在夏商时期,申地和吕地或者分封给了他们的子孙,或者变成了平民,吕尚就是他们的后代。他原本姓姜,因为他的封地,所以被称为吕尚。
吕尚曾经贫穷困顿,年纪也很大了,通过捕鱼钓鱼的方式遇见了周西伯。西伯将要外出打猎,占卜的结果是‘所获非龙非虎,非虎非熊,所获霸王之辅’。于是西伯出去打猎,果然在渭水之滨遇到了太公,交谈之后非常高兴,说:‘自从我的先祖太公说“将有圣人来到周,周将因此兴盛”以来,我就一直等待这位圣人。你就是那位圣人吗?我已经很久在等待你了。’因此称他为‘太公望’,带他一起回家,立他为师傅。
有人说:太公博学多才,曾经侍奉过纣王。纣王无道,太公离开了他。他游历诸侯国,但没有遇到合适的地方,最终回到了周西伯那里。有人说,吕尚是一个隐士,住在海滨。周西伯被囚禁在羑里,散宜生和闳夭早就认识吕尚,于是邀请他。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很贤明,又善于养老,为什么不前往呢’。这三个人为西伯寻找美女和奇珍异宝,献给纣王,以赎回西伯。西伯得以释放,回到国家。虽然关于吕尚侍奉周朝的原因说法不同,但总之他是文武师傅。
周西伯昌从羑里被释放后,与吕尚密谋修养德行,以颠覆商朝的政权,他们的计划涉及很多军事权和奇计,所以后世谈论军事和周朝的隐秘权力都以太公为策划者。周西伯的政治平稳,在解决虞芮两国争端后,诗人称他为文王。他攻打崇国、密须国、犬夷国,大规模建设丰邑。天下分为三份,其中两份归周,太公的计谋占了很大一部分。
文王去世后,武王即位。九年,他想要继承文王的遗业,向东出征以观察诸侯是否聚集。军队出发时,师尚父左手持黄钺,右手拿着白旄来发誓,说:‘苍熊苍熊,你们这些百姓,和我一起乘船,最后到达的人要被处斩!’于是军队到达了盟津。八百个诸侯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诸侯都说:‘可以攻打纣王了。’武王说:‘还不行。’于是撤军,与太公一起制定了《太誓》。
两年后,纣王杀害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武王将要攻打纣王,占卜的龟甲不吉利,风雨突然来临。大臣们都感到恐惧,只有太公坚定地劝说武王,武王于是决定出征。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在牧野发誓,攻打商纣王。纣王的军队大败。纣王逃跑,登上鹿台,最终被追杀。第二天,武王站在社庙前,大臣们捧着明水,卫康叔封铺好席子,师尚父牵着牲畜,史佚写下祝词,向神明报告了讨伐纣王的罪行。散布鹿台的钱财,发放钜桥的粮食,以救济贫民。封比干墓,释放箕子。迁移九鼎,修订周朝的政策,与天下重新开始。师尚父的谋划占据了主导地位。
武王平定商朝后,成为天下之王,封师尚父在齐国的营丘。东行前往封地,路上住宿行进缓慢。旅店的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客人睡得很香,大概不是前往封地的人。’太公听到后,夜里穿上衣服出发,第二天黎明就到达了封地。
莱侯前来攻打,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靠近莱国。莱国的人是夷族,在纣王的混乱和周朝初定的时候,还没有能够聚集远方的人,因此与太公争夺国土。
太公到达封地后,整顿政治,顺应当地习俗,简化礼仪,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便利鱼盐的贸易,因此很多人归附齐国,齐国成为大国。到了周成王年幼时,管叔和蔡叔作乱,淮夷背叛了周朝,于是周成王派遣召康公命令太公说:‘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际上都可以征伐。’齐国因此获得了征伐的权力,成为大国,都城设在营丘。
太公去世一百多年后,他的儿子丁公吕伋即位。丁公去世后,他的儿子乙公即位。乙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癸公慈母即位。癸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哀公不辰即位。
哀公时期,纪侯向周朝诬陷他,周朝将哀公烹死,立他的弟弟静为君,这就是胡公。胡公将都城迁到了薄姑,正值周夷王时期。
哀公的异母弟弟山怨恨胡公,于是和他的党羽带领营丘人袭击并杀死了胡公,自己即位,这就是献公。献公元年,驱逐了所有的胡公子,因此将都城迁到了薄姑,治理临菑。
九年,献公去世,他的儿子武公寿即位。武公九年,周厉王逃亡,居住在彘。十年,王室混乱,大臣们代理行政,称为‘共和’。二十四年,周宣王即位。
二十六年,武公去世,他的儿子厉公无忌即位。厉公残暴,因此胡公子再次进入齐国,齐国人想要立他为君,于是攻打并杀死了厉公。胡公子也在战斗中战死。齐国人于是立厉公的儿子赤为君,这就是文公,并杀死了七十个参与攻打厉公的人。
文公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成公脱即位。成公九年去世,他的儿子庄公购即位。
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死了周幽王,周朝东迁到雒。秦国开始成为诸侯国。五十六年,晋国杀害了他们的国君昭侯。
六十四年,庄公去世,他的儿子厘公禄甫即位。
厘公九年,鲁隐公刚刚即位。十九年,鲁桓公杀害了他的哥哥隐公,自己即位。
二十五年,北戎攻打齐国。郑国派遣太子忽前来救援齐国,齐国想要将女儿嫁给太子忽。太子忽说:‘郑国小,齐国大,我不是他的对手。’于是拒绝了。
三十二年,厘公的异母弟弟夷仲年去世。他的儿子叫公孙无知,厘公喜欢他,命令他享受与太子相同的待遇。
三十三年,厘公去世,太子诸儿即位,这就是襄公。
襄公元年,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和无知发生过争执,等到即位后,剥夺了无知的待遇,无知因此怀恨在心。
四年,鲁桓公和他的夫人来到齐国。齐襄公曾经和鲁夫人生私情。鲁夫人是襄公的妹妹,自从厘公时期嫁给了鲁桓公,等到桓公来齐国时,襄公又和她私通。鲁桓公知道了这件事,愤怒地责备夫人,夫人将这件事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和鲁君一起喝酒,将鲁君灌醉,让大力士彭生抱着鲁君上车,趁机将他勒死。鲁桓公下车后就死了。鲁国人认为这是齐国人的责任,于是齐襄公杀死了彭生来道歉。
八年,攻打纪国,纪国迁离了他们的城邑。
十二年,最初,襄公派遣连称和管至父到葵丘戍守,瓜熟时出发,瓜熟时换防。去戍守一年,到了瓜熟时襄公没有派人来接替。有人请求换防,襄公不同意。因此这两个人愤怒,于是和公孙无知密谋作乱。连称有一个堂妹在襄公宫中,不受宠爱,他让她去刺探襄公,说‘事情成功后,将她立为无知的夫人’。冬天十二月,襄公在姑棼游玩,于是去猎捕沛丘。看到了一头猪,随从说‘是彭生’。襄公愤怒,射杀了它,猪人站起来哭泣。襄公害怕,从车上摔下来,伤了脚,鞋子也掉了。他回来后,鞭打了负责为他找鞋的人三百下。这个人离开了宫殿。而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听说襄公受伤,于是率领他们的军队袭击宫殿。遇到了负责找鞋的人茀,茀说:‘不要进入宫殿,进入宫殿不容易。’无知不相信,茀给他看了伤口,他这才相信。他们在宫殿外等待,让茀先进去。茀先进去,就藏在襄公的房门后。过了一段时间,无知等人害怕,于是进入了宫殿。茀回来后,和宫殿里的人以及襄公的亲信一起攻打无知等人,但未能取胜,他们都死了。无知进入宫殿,找不到襄公。有人看到门缝里露出一只脚,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襄公,于是将他杀害,无知自立为齐君。
桓公元年春天,齐国的国君无知在雍林游玩。雍林的人曾经对无知有怨气,等到无知去游玩的时候,雍林的人袭击并杀死了无知,然后告诉齐国的大夫们说:‘无知杀害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我谨慎地执行了诛杀。现在请大夫们重新立一个合适的公子为君,一切听从命令。’
起初,齐襄公醉酒时杀害了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并与他的夫人私通,多次犯下不义之事,沉溺于女色,多次欺骗大臣,他的弟弟们担心灾祸会波及到自己,所以他的次弟纠逃到了鲁国。他的母亲是鲁国人。管仲和召忽是他的老师。次弟小白逃到了莒国,鲍叔牙是他的老师。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受到卫文公的宠爱。小白从小就好善与大夫高傒交好。等到雍林的人杀了无知,讨论立君之事时,高傒和国氏先秘密地召回小白到莒国。鲁国听说无知死了,也派兵送公子纠回来,并派管仲带领一支军队在莒国路上拦截,射中了小白腰间的带钩。小白假装死去,管仲派人快马报信给鲁国。鲁国送公子纠的队伍行进得更慢了,六天后到达齐国,小白已经进入国都,高傒立他为君,这就是齐桓公。
桓公在腰间中钩后,假装死去以欺骗管仲,不久乘坐温车快速行驶,也有高傒和国氏在内应,因此能先进入国都立为君,并发兵抵抗鲁国。秋天,与鲁国在干时交战,鲁国军队败退,齐军截断了鲁国归国的道路。齐国给鲁国写信说:‘公子纠兄弟,我不忍心杀他们,请鲁国自己处理他们。召忽和管仲是仇人,请允许我得到他们并杀死他们。否则,我将包围鲁国。’鲁国人很担心,于是就在笙渎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请求被囚禁。桓公即位后,发兵攻打鲁国,心中想杀掉管仲。鲍叔牙说:‘我有幸能跟随君主,君主最终能立为国君。君主的尊贵,我无法增加。君主若要治理齐国,高傒和我鲍叔牙就足够了。君主若想成为霸主,非管夷吾不可。管夷吾所在的国家都很重视他,不能失去他。’于是桓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假装想要杀死管仲,实际上是想任用他。管仲知道了这个意图,所以请求前往。鲍叔牙迎接并接受了管仲,等到堂阜就解除了他的枷锁,斋戒沐浴后去见桓公。桓公以厚礼待他,任命他为大夫,委以政事。
桓公得到管仲后,与鲍叔牙、隰朋、高傒一起整治齐国的政治,联合五家的军队,设立轻重鱼盐的利益,以帮助贫穷的人,赏赐有才能的人,齐国人都很高兴。
第二年,攻打并灭亡了郯国,郯国的国君逃到了莒国。起初,桓公逃亡时经过郯国,郯国对他无礼,所以攻打它。
第五年,攻打鲁国,鲁国的将领战败。鲁庄公请求献出遂邑来平息争端,桓公答应了,与鲁国在柯地会盟。鲁国准备盟约时,曹沫用匕首在坛上威胁桓公说:‘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答应了。后来曹沫放下匕首,面向北就臣位。桓公后悔了,想不给鲁国土地并杀死曹沫。管仲说:‘既然被劫持答应了,又背信弃义地杀死他,只能稍微解气,但会失去在诸侯中的信誉,失去天下的支持,这是不可以的。’于是就把曹沫所失去的三块土地归还给了鲁国。诸侯听说这件事,都信任齐国并想要归附它。第七年,诸侯在甄地会盟桓公,桓公从此开始称霸。
第十四年,陈国的厉公的儿子完,号称敬仲,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推辞了;于是任命他为工正。田成子是敬仲的后代。
第二十三年,山戎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援燕国,接着攻打山戎,直到孤竹国才返回。燕庄公于是送桓公进入燕国境内。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相互送行不能出境,我不能对燕国无礼。’于是划分了沟渠,将燕国君主到达的地方割给了燕国,命令燕国君主恢复召公时期的政治,向周朝进贡,就像成王、康王时期一样。诸侯听说这件事,都跟随齐国。
第二十七年,鲁国的闵公的母亲是哀姜,她是桓公的妹妹。哀姜与鲁国的公子庆父通奸,庆父杀害了闵公,哀姜想立庆父为君,鲁国人另立了厘公。桓公召回哀姜,杀了她。
第二十八年,卫国的文公国内发生狄人的叛乱,向齐国求救。齐国率领诸侯在楚丘筑城,并立卫国的君主。
第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在船上嬉戏。蔡姬擅长游泳,故意摇晃船只,桓公害怕,阻止她,但她不停,最终掉出船外,桓公生气,将她送回蔡国,但没有断绝关系。蔡国也生气,把自己的女儿嫁了出去。桓公听说后很生气,起兵攻打蔡国。
第三十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攻打楚国。楚成王派兵询问说:‘为什么侵犯我国领土?’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如果确实征讨他们,就夹辅周室。”赐给我们先君土地,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楚国的贡品包茅没有送来,王的祭祀不齐全,所以来责问。周昭王南征没有回来,所以来询问。’楚王说:‘贡品没有送来,确实有这件事,是我的罪过,怎么敢不进贡呢!周昭王出征没有回来,请您到水边去询问。’齐军前进驻扎在陉地。夏天,楚王派屈完率领军队抵抗齐军,齐军撤退驻扎在召陵。桓公炫耀屈完的军队。屈完说:‘君主如果按照正道行事,那是可以的;如果不这样,那么楚国可以以方城为城墙,以江、汉为沟渠,您怎么能进攻呢?’于是与屈完在召陵结盟后离开。经过陈国时,陈国的袁涛涂欺骗齐军,让他们向东方出发,齐军发现了真相。秋天,齐军攻打陈国。这一年,晋国杀了太子申生。
第三十五年夏天,在葵丘会合诸侯。周襄王派宰孔赐给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令他不用下拜。桓公想答应,管仲说‘不可以’,于是桓公下拜接受了赏赐。秋天,又在葵丘会合诸侯,桓公显得更加傲慢。周朝派宰孔参加会盟。有些诸侯开始背叛齐国。晋惠公病重,后来遇到了宰孔。宰孔说:‘齐侯太傲慢了,您不要参与。’晋惠公听从了他的建议。这一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杀了骊姬和卓子,秦穆公让自己的夫人送公子夷吾回国成为晋国的君主。桓公于是讨伐晋国的内乱,到了高梁,派隰朋立晋君,然后返回。
那时周朝衰微,只有齐、楚、秦、晋是强国。晋国刚开始与会盟,献公去世,国内发生动乱。秦穆公避开了中原,不参加中国的会盟。楚成王刚开始收服荆蛮,夷狄自己设立政权。只有齐国在中原举行会盟,而桓公能够宣扬他的德行,所以诸侯都来参加会盟。于是桓公宣称:‘我南征到召陵,望见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过流沙;马匹卸下马鞍,车辆悬挂起来,攀登太行山,到达卑耳山才返回。诸侯没有人违抗我。我主持兵车会盟三次,乘车会盟六次,九次会合诸侯,一统天下。从前三代接受天命,与我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封泰山,禅梁父。’管仲坚决劝阻,桓公不听;于是管仲劝说桓公说,只有远方有珍奇怪物出现才能封禅,桓公才停止了。
第三十八年,周襄王的弟弟带与戎、翟合谋攻打周朝,齐国派管仲到周朝平定戎狄。周朝想以上卿的礼节对待管仲,管仲叩头说:‘我是臣子的臣子,怎么敢当上卿!’三次推辞,才接受了下卿的礼节去见周王。第三十九年,周襄王的弟弟带逃到了齐国。齐国派仲孙请周王,为带谢罪。周襄王生气,不听。
四十年,齐桓公与鲁国在乾时交战,鲁国战败。
四十一年的某年,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后来又把他放回。这一年,管仲和隰朋都去世了。管仲病重时,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担任宰相?’管仲回答:‘了解我的人莫过于君主。’桓公问:‘易牙怎么样?’管仲回答:‘他为了迎合君主而杀害自己的儿子,这不符合人情,不可取。’桓公又问:‘开方怎么样?’管仲回答:‘他背叛了自己的亲人来迎合君主,这也不符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再问:‘竖刀怎么样?’管仲回答:‘他为了迎合君主而自宫,这也不符合人情,难以亲近。’管仲去世后,桓公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最终亲近了这三个儿子,他们三人掌握了权力。
四十二年的某年,戎人攻打周朝,周朝向齐国求救。齐国命令诸侯各自派兵保卫周朝。这一年,晋国公子重耳来到齐国,桓公把女儿嫁给他。
四十三年的某年。起初,齐桓公有三位夫人:王姬、徐姬、蔡姬,她们都没有孩子。桓公喜欢女色,有很多宠妃,其中六位像夫人一样,其中最长的是卫姬,生下了无诡;其次是卫姬,生下了惠公;郑姬,生下了孝公昭;葛嬴,生下了昭公潘;密姬,生下了懿公商人;宋华子,生下了公子雍。桓公把孝公托付给宋襄公,让他成为太子。雍巫受到卫共姬的宠爱,通过宦官竖刀向桓公献厚礼,也因此得到宠爱,桓公答应立无诡为太子。管仲去世后,五个公子都要求被立为太子。冬天十月乙亥日,齐桓公去世。易牙进入宫中,与竖刀趁着后宫的宠爱杀害了众官员,然后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逃到了宋国。
桓公病重时,五个公子各自结党营私争夺王位。等到桓公去世后,他们就开始互相攻击,导致皇宫空虚,没有人敢安葬桓公。桓公的尸体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尸体上的虫子从尸体中爬出来。十二月乙亥日,无诡即位,才安葬了桓公。辛巳夜,举行丧葬仪式。
桓公有十多个儿子,最终被立的有五人:无诡即位三个月就死了,没有谥号;接下来是孝公;然后是昭公;然后是懿公;最后是惠公。孝公在位的第一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的军队送太子昭回齐国,并攻打齐国。齐国人害怕,杀死了他们的君主无诡。齐国人想要立太子昭为君,四个公子的追随者攻击太子昭,太子昭逃到了宋国,宋国随后与齐国的四个公子作战。五月,宋国击败了齐国的四个公子的军队,立太子昭为君,这就是齐孝公。宋国之所以来征讨,是因为桓公和管仲曾经托付太子昭给宋襄公。因为这场混乱,八月才安葬了齐桓公。
六年春天,齐国攻打宋国,因为宋国没有与齐国结盟。夏天,宋襄公去世。七年,晋文公即位。
十年,孝公去世,孝公的弟弟潘因为卫公子开方杀害了孝公的儿子而立潘为君,这就是昭公。昭公是桓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葛嬴。
昭公元年,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击败了楚国,并在践土会合诸侯,朝见周天子,天子派晋国称霸。六年,翟人入侵齐国。晋文公去世。秦国在殽山战败。十二年,秦穆公去世。
十九年五月,昭公去世,他的儿子舍即位成为齐国的君主。舍的母亲不受昭公宠爱,国人都不怕他。昭公的弟弟商人因为桓公去世时争夺王位而没有成功,于是暗中交结贤士,爱护百姓,百姓都很喜欢他。等到昭公去世,儿子舍即位后,因为孤弱,在十月间即在墓上被杀害,商人自立为君,这就是懿公。懿公是桓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密姬。
懿公四年春天,起初,懿公还是公子的时候,和丙戎的父亲一起打猎,争夺猎物没有争赢。等到即位后,他砍断了丙戎父亲的脚,让丙戎做仆人。庸职的妻子漂亮,懿公让她进了宫,让庸职做骖乘。五月,懿公在申池游玩,两人洗澡时嬉戏。庸职说:‘断脚的人!’丙戎说:‘夺妻的人!’两人都因为这句话而心生怨恨。他们密谋与懿公一起在竹林中游玩,两人在懿公的车上将他杀害,然后把尸体抛弃在竹林中逃走。
懿公即位后,骄傲自大,百姓都不依附他。齐国人废黜了他的儿子,从卫国迎接公子元即位,这就是惠公。惠公是桓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卫女,名叫少卫姬,因为齐国的混乱,所以她在卫国。
惠公二年,长翟人入侵,王子城父攻击并杀死了他,将他埋葬在北门。晋国的赵穿杀害了他的君主灵公。
十年,惠公去世,他的儿子顷公无野即位。起初,崔杼受到惠公的宠爱,惠公去世后,高、国担心崔杼威胁,于是驱逐了他,崔杼逃到了卫国。
顷公元年,楚庄王强大,攻打陈国;第二年,包围了郑国,郑伯投降,后来又恢复了郑国。
六年春天,晋国派郄克到齐国,齐国让夫人从帷幕中观看他。郄克上前行礼,夫人嘲笑他。郄克说:‘这不是报仇,我不会再渡过黄河!’回国后,他请求攻打齐国,晋侯没有答应。齐国派使者到晋国,郄克在黄河内逮捕了四位齐使者,并将他们杀死。八年。晋国攻打齐国,齐国用公子强作为人质,晋军才撤退。十年春天,齐国攻打鲁国和卫国。鲁国和卫国的大夫去晋国请求援助,都通过郄克。晋国派郄克率领八百辆战车为中军主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去援救鲁国和卫国,攻打齐国。六月壬申日,在靡笄下与齐侯的军队相遇。癸酉日,双方摆开阵势。逢丑父作为齐顷公的副将。顷公说:‘冲上去,打败晋军,一起去吃饭。’射击中郄克,鲜血一直流到鞋子。郄克想要返回军营,他的车夫说:‘我刚进入战场,再次受伤,不敢说痛,害怕士兵们。希望您忍耐一下。’于是再次战斗。战斗中,齐国军队紧急,丑父担心齐侯被俘,于是换位置,顷公成为副将,车被树木缠住而停止。晋国的小将韩厥躲在齐侯的车前,说:‘我国君主派我来救鲁国和卫国。’然后戏弄他。丑父让顷公下去取饮料,趁机逃走,脱身回到自己的军队。晋国的郄克想要杀死丑父。丑父说:‘代替君主死去而受到惩罚,后人就没有忠心于君主的人了。’郄克放过了他,丑父于是得以逃回齐国。于是晋军追击齐军到马陵。齐侯请求用宝物道歉,没有被接受;一定要得到那个嘲笑郄克的萧桐叔子,让齐国东亩。郄克说:‘叔子是齐君的母亲。齐君的母亲也还是晋君的母亲,您把她安置在哪里?而且您用正义之师来征伐,却用暴行作为后续,这可以吗?’于是答应了他的条件,命令恢复鲁国和卫国的领土。
十一年,晋国首次设立六卿,以奖赏鞍之战的功绩。齐顷公朝见晋国,想要尊敬晋景公,晋景公不敢接受,于是返回。返回后,顷公放宽了园林的禁令,减轻了赋税,救济孤儿和病人,用积蓄来救助百姓,百姓也非常高兴。他对待诸侯非常礼遇。直到顷公去世,百姓都依附他,诸侯不敢侵犯。
十七年,顷公去世,他的儿子灵公环即位。
灵公九年,晋国的栾书杀害了他的君主厉公。十年,晋悼公攻打齐国,齐国让公子光作为人质。十九年,立公子光为太子,高厚辅佐他,让他参加在钟离举行的诸侯盟会。二十七年,晋国派中行献子攻打齐国。齐军战败,灵公逃到了临菑。晏婴阻止了灵公,灵公不听。晏婴说:‘君主也太没有勇气了!’晋军于是包围了临菑,临菑的城防不敢出城,晋军焚烧了城外的郭中然后撤退。
二十八年,起初,灵公娶了鲁国的女子,生下儿子光,立他为太子。仲姬,戎姬。戎姬受到宠爱,仲姬生下儿子牙,归附于戎姬。戎姬请求立牙为太子,灵公答应了。仲姬说:‘不可以。光已经被立为太子,已经在诸侯中有了地位,现在无故废除他,国君一定会后悔。’灵公说:‘这是我的决定。’于是将太子光迁到东边,让高厚辅佐牙成为太子。灵公病重,崔杼迎接前太子光并立他为君,这就是庄公。庄公杀了戎姬。五月壬辰日,灵公去世,庄公即位,在句窦之丘抓捕太子牙,并杀了他。八月,崔杼杀了高厚。晋国听说齐国发生动乱,便出兵攻打齐国,一直打到高唐。
庄公三年,晋国大夫栾盈逃到齐国,庄公对他给予了厚待。晏婴、田文子劝谏,庄公不听。四年,齐庄公派栾盈潜入晋国曲沃作为内应,并随之带兵,经过太行山,进入孟门。栾盈战败,齐军撤退,夺取了朝歌。
六年,起初,棠公的妻子美丽,棠公去世后,崔杼娶了她。庄公与她私通,多次到崔家,把崔杼的帽子赏给别人。守门的人说:‘不可以。’崔杼生气,趁他讨伐晋国,想与晋国合谋偷袭齐国却找不到机会。庄公曾经鞭打宦官贾举,贾举复职后,为崔杼向庄公报仇。五月,莒国国君朝见齐国,齐国在甲戌日设宴招待他。崔杼称病不处理事务。乙亥日,庄公询问崔杼的病情,随后跟随崔杼的妻子。崔杼的妻子进入室内,与崔杼闭门不出,庄公倚着柱子唱歌。宦官贾举挡住庄公的随从进入,关上门,崔杼的手下拿起武器从内部发起攻击。庄公登上台子请求和解,不允许;请求盟誓,不允许;请求在庙中自杀,也不允许。他们都说不:‘崔杼作为国君的臣子生病,不能听从命令。最近在国君宫中,陪臣争相追逐淫乱之人,不知是否是第二道命令。’庄公翻墙逃跑,被射中大腿,摔倒后,崔杼的手下将他杀死。晏婴站在崔杼门外,说:‘国君如果为社稷而死,那就随他死;如果为社稷而亡,那就随他亡。如果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死或亡,不是他的亲近之人,谁敢承担这个责任!’门打开后进入,头枕着国君的尸体哭泣,三次跳跃后出来。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了他。’崔杼说:‘他是民众所期望的,放了他能赢得民心。’
丁丑日,崔杼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这就是景公。景公的母亲是鲁国叔孙宣伯的女儿。景公即位后,任命崔杼为右相,庆封为左相。两位相国担心动乱发生,便与国人盟誓说:‘不与崔庆合作的人处死!’晏子仰天说:‘我只听从忠于君王和有利于国家的人!’不肯盟誓。庆封想杀晏子,崔杼说:‘他是忠臣,应该放他。’齐国的太史记载说:‘崔杼弑杀庄公。’崔杼杀了他。他的弟弟又记载,崔杼又杀了他。最小的弟弟又记载,崔杼才放过了他。
景公元年,起初,崔杼生下儿子成及强,他们的母亲去世后,崔杼娶了东郭女,生下明。东郭女让她前夫无咎和他的弟弟偃管理崔家。成犯了罪,两位相国急于处理,立明为太子。成请求在崔家退休,崔杼答应了,两位相国不同意,说:‘崔家是宗族的大邑,不能这么做。’成和强生气,告诉庆封。庆封与崔杼有矛盾,想让他失败。成和强在崔家杀了无咎和偃,崔家的人都逃跑了。崔杼生气,没有人可用,派一个宦官驾车,见到庆封。庆封说:‘请让我为你除去他们。’派崔杼的仇人卢蒲嫳攻击崔家,杀了成和强,彻底消灭了崔家,崔杼的妻子自杀。崔杼无处可去,也自杀了。庆封成为相国,独揽大权。
三年十月,庆封外出打猎。起初,庆封杀了崔杼后,更加傲慢,嗜酒好猎,不听从政令。庆舍掌管政务,已经与庆封有矛盾。田文子对桓子说:‘动乱将要发生。’田、鲍、高、栾四家共同策划对付庆家。庆舍调动军队包围庆封的宫殿,四家共同攻打并击溃了他们。庆封回来,无法进入,逃到鲁国。齐国人责备鲁国,庆封逃到吴国。吴国给了他朱方,他聚集族人住在那里,比在齐国时更富有。那一年秋天,齐国人迁移了庄公的坟墓,将崔杼的尸体暴露在市场上以安抚民众。
九年,景公派晏婴去晋国,与叔向私下交谈说:‘齐国的政权最终将归于田氏。田氏虽然没有大德,但用公权谋私,对民众有恩,民众爱戴他。’十二年,景公去晋国,见到晋平公,想与他一起攻打燕国。十八年,他又去晋国,见到晋昭公。二十六年,在鲁国郊外打猎,趁机进入鲁国,与晏婴一起询问鲁国的礼仪。三十一年,鲁昭公躲避季氏的困境,逃到齐国。齐国想用一千社的封地封给他,子家阻止昭公,昭公于是请求齐国攻打鲁国,夺取郓城来安置昭公。
三十二年,出现了彗星。景公坐在柏寝中,感叹道:‘多么明亮!谁能有这个?’群臣都哭泣,晏子笑了,景公很生气。晏子说:‘我笑群臣太过谄媚。’景公说:‘彗星从东北方升起,正对着齐国的分野,我感到忧虑。’晏子说:‘君上高楼深池,征收赋税像得不到一样,刑罚恐怕也承受不住,彗星将要出现,彗星有什么可怕的?’景公问:‘可以消除吗?’晏子说:‘如果神灵可以祈祷而降临,也可以祈祷而离去。百姓的苦怨成千上万,而君上只让一个人祈祷,怎么能胜过众人的口呢?’那时景公喜欢修建宫室,聚集狗马,奢侈,重税重刑,所以晏子以此劝谏他。
四十二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攻入郢城。
四十七年,鲁国的阳虎攻打他的君主,没有取胜,逃到齐国,请求齐国攻打鲁国。鲍子劝谏景公,于是将阳虎囚禁。
四十八年,与鲁定公在夹谷友好会面。犁锄说:‘孔子懂得礼仪但胆小,请让莒国人表演节目,趁机抓住鲁君,就可以达到目的。’景公痛恨孔子担任鲁国的相,担心他会使鲁国称霸,所以听从了犁锄的建议。在会面时,莒国人表演节目,孔子登上台阶,让官员抓住莒国人并斩首,用礼仪来让景公感到羞愧。景公感到羞愧,于是归还了鲁国被侵占的土地以道歉,并取消了会面。那一年,晏婴去世。
五十五年,范、中行反叛他们的君主在晋国,晋国紧急攻打他们,来请求粮食。田乞想要作乱,在叛臣中树党,劝说景公说:‘范、中行多次对齐国有恩,不能不救。’于是派乞去救助并输送粮食。
五十八年夏天,景公的夫人燕姬所生的儿子去世。景公宠爱的小妾芮姬生下儿子荼,荼年纪小,他的母亲身份低微,品行不佳,众大夫担心他会成为继承人,于是提议选择贤能的儿子为太子。景公年老,不喜欢谈论继承人的事情,又喜欢荼的母亲,想立她为继承人,但又担心说出来,于是对众大夫说:‘只是为了娱乐,国家何必担心没有君主呢?’秋天,景公生病,命令国惠子、高昭子立小儿子荼为太子,驱逐众公子,将他们迁往莱地。景公去世,太子荼即位,这就是晏孺子。冬天,景公还未下葬,而众公子害怕被杀,都逃亡了。荼的异母兄公子寿、驹、黔逃到卫国,公子驵、阳生逃到鲁国。莱人唱着歌说:‘景公死了不与他同葬,三军大事不与他商议,军队啊军队,为什么与叛党为伍?’
晏孺子元年春天,田乞假装在侍奉高昭子和国惠子,每次上朝,都请求骑马伴随,说:‘你们得到君主宠爱,大夫们都感到不安,想要发动叛乱。’他又对众大夫说:‘高昭子很可怕,趁他还没有行动之前,先对付他。’大夫们同意了他的意见。
六月,田乞和鲍牧带领大夫们带着兵器进入公宫,攻击高昭子。昭子得知后,与国惠子一起救公。公的军队战败,田乞的手下追赶,国惠子逃到莒国,然后反杀高昭子。晏圉逃到鲁国。
八月,齐国掌握了大权。田乞打败了两个宰相,派人到鲁国召回公子阳生。阳生回到齐国后,私下藏在田乞家中。
十月戊子日,田乞邀请众大夫说:‘常之母有鱼和豆的祭祀,希望你们能来参加宴会。’在宴会上,田乞将阳生藏在袋子里,放在座位中央,打开袋子,出来阳生,说:‘这位就是齐国的君主!’大夫们都跪拜行礼。
他们准备与大夫们结盟并立阳生为君,但鲍牧喝醉了,田乞诬陷大夫们说:‘我和鲍牧商量共同立阳生。’鲍牧生气地说:‘你忘记景公的命令了吗?’众大夫互相看了看,想要后悔,阳生上前,叩头说:‘如果可以就立他,否则就算了。’鲍牧担心事态恶化,于是又说:‘他们都是景公的儿子,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大家结盟,立阳生为君,这就是悼公。
悼公进入宫中,派人将晏孺子迁到骀地,并在幕下杀了他,驱逐了孺子的母亲芮子。因为芮子地位低微,孺子年纪小,所以没有权力,国人都不重视他。
悼公元年,齐国攻打鲁国,夺取了讙和阐两地。起初,阳生在鲁国逃亡时,季康子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等到阳生回国即位后,派人去接他的妻子。
季姬与季鲂侯有染,将此事告诉了鲁国,但鲁国不敢接纳,所以齐国攻打鲁国,最终接回了季姬。季姬受到宠爱,齐国又归还了鲁国的领土。
鲍子与悼公有矛盾,关系不好。悼公四年,吴国和鲁国攻打齐国的南方。鲍子杀死了悼公,并向吴国报告。
吴王夫差在军门外哭了三天,准备从海上进攻齐国。齐国人打败了吴军,吴军才撤退。晋国的赵鞅攻打齐国,到达赖地后撤退。齐国人共同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君,这就是简公。
简公四年春天,起初,简公和他的父亲阳生都在鲁国时,监止受到宠爱。等到简公即位后,让他执政。田成子害怕他,在朝廷上多次顾盼。
御鞅对简公说:‘田氏和监氏不能同时存在,君主您必须选择一个。’但简公不听。子我在晚上,田逆杀了人,遇到他,于是将他抓住带进宫。
田氏当时关系和睦,让囚犯生病并送给看守酒喝,看守喝醉后杀了看守,囚犯得以逃脱。子我在陈宗盟誓,田豹曾想成为子我的臣子,但因为他有丧事而停止。
后来他终于成为子我的臣子,受到子我的宠爱。子我对他说:‘我把田氏都驱逐了,然后立你为君,可以吗?’他回答说:‘我已经远离田氏了。而且叛变的人不过几个人,为什么要全部驱逐呢!’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田氏。
子行说:‘如果他得到君主,你不先发制人,一定会给你带来灾祸。’子行住在公宫。
夏五月壬申日,成子兄弟四个人乘坐马车来到公宫。子我在帐篷里,出去迎接他们,然后进入帐篷,关上门。宦官跟随他们,子行杀了宦官。
公和妇女们在檀台上喝酒,成子把他们迁到寝室。公拿着戈准备攻击成子,太史子余说:‘这不是不利,而是要除去祸害。’成子离开帐篷,住在库房。
听说公还在生气,准备出去,说:‘哪里没有君主!’子行拔剑说:‘犹豫不决是事情的祸害。谁不是田氏的宗族?如果不杀子我,就如同田宗一样。’于是停止了。
子我回到家中,让手下攻打宫闱和大门,都没有成功,于是逃出。田氏追赶他。丰丘人抓住了子我,并报告了这件事,在郭关把他杀了。
成子准备杀大陆子方,田逆请求而免了他。田逆在路上用公命取车,出了雍门。田豹给了他车,他不接受,说:‘田逆为我求情,田豹给了我车,我有私心。我为子我做事,却对仇人私心,怎么能在鲁国、卫国的士人中立足呢?’
庚辰日,田常在俆州抓住了简公。公说:‘我早该听从御鞅的话,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了。’甲午日,田常在俆州杀死了简公。田常于是立简公的弟弟骜为君,这就是平公。
平公即位后,田常做宰相,专权齐国,把齐国的安平以东地区划为田氏的封地。
平公八年,越国灭掉了吴国。二十五年后,平公去世,他的儿子宣公即位。
宣公五十一年去世,他的儿子康公贷即位。田会反叛了廪丘。
康公二年,韩、魏、赵开始成为诸侯。十九年后,田常的曾孙田和开始成为诸侯,把康公迁到海滨。
二十六年,康公去世,吕氏家族从此断绝了祭祀。田氏最终掌握了齐国,成为齐威王,强大于天下。
太史公说:我到齐国去,从泰山到琅邪,北边靠近大海,肥沃的土地有两千里,那里的百姓性格豁达,喜欢隐居,这是他们的天性。以太公的圣明,奠定了国家的根本,桓公的强盛,推行了良好的政治,使诸侯国都来会盟,称为霸主,这不也是应该的吗?多么宏伟啊,确实是大国的风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注解
太公望吕尚:太公望吕尚,即姜子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被尊为兵家鼻祖。他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辅佐,对于周朝的建立和巩固有着重要的贡献。
东海:东海,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古代东海地区是许多部族和国家的发源地。
四岳:四岳,古代指四方诸侯的领袖,是周朝的四方诸侯。
禹:禹,传说中的夏朝开国君主,以治水有功而闻名。
封:封,指古代君主对功臣或贵族授予土地和爵位。
申:申,古代的一个诸侯国名。
姜氏:姜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姓氏,出自炎帝神农氏。
西伯:西伯,指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
霸王:霸王,指能够称霸天下的君主。
师:师,古代对老师的尊称。
诸侯:诸侯,指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
纣:纣,指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商纣王,以暴虐著称。
申、吕:申、吕,指申国和吕国,是商朝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苗裔:苗裔,指后代。
渔钓:渔钓,指捕鱼和钓鱼,古代文人常用以比喻隐居。
西伯拘羑里:西伯拘羑里,指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
散宜生、闳夭:散宜生、闳夭,都是周文王的亲信。
赎:赎,指用财物或劳役来换取人或物的自由。
霸王之辅:霸王之辅,指能够辅佐霸王的人物。
阴权:阴权,指秘密的权力或影响力。
虞芮之讼:虞芮之讼,指虞国和芮国之间的争端。
诗人:诗人,指古代的诗人,这里指《诗经》。
文王:文王,指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
崇、密须、犬夷:崇、密须、犬夷,都是古代的部族或国家。
丰邑:丰邑,指周文王在丰地建立的城邑。
盟津:盟津,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黄河渡口。
诸侯集否:诸侯集否,指诸侯是否集结。
黄钺:黄钺,古代的一种象征权力的铜钺。
白旄:白旄,古代的一种军旗。
苍兕:苍兕,古代的一种猛兽,这里用作发誓的比喻。
舟楫:舟楫,指船只。
牧野:牧野,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卫辉市。
鹿台:鹿台,商纣王在朝歌建造的宫殿。
钜桥:钜桥,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
九鼎:九鼎,古代传说的象征国家权力的九个鼎。
东就国:东就国,指前往封地。
逆旅:逆旅,古代的旅馆。
莱侯:莱侯,指莱国的君主。
夷:夷,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营丘:营丘,齐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
管蔡作乱:管蔡作乱,指周成王时期管叔、蔡叔的叛乱。
淮夷:淮夷,古代淮河流域的少数民族。
召康公:周朝的官员,曾命齐太公太公望治理齐国。
五侯九伯:五侯九伯,古代的诸侯和地方官。
丁公吕伋:丁公吕伋,吕尚的儿子。
乙公得:乙公得,吕伋的儿子。
癸公慈母:癸公慈母,乙公得的儿子。
哀公不辰:哀公不辰,癸公慈母的儿子。
纪侯:纪侯,纪国的君主。
薄姑:薄姑,古代的一个地名。
周夷王:周夷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胡公:胡公,齐国的君主。
献公:献公,胡公的儿子。
薄姑都:薄姑都,胡公迁都的地方。
临菑:春秋时期齐国的都城。
武公寿:武公寿,献公的儿子。
周厉王:周厉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彘:彘,古代的一种野兽。
共和:共和,周朝的一个时期,指周厉王被流放后,由大臣执政的时期。
周宣王: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幽王:幽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雒:雒,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秦始列为诸侯:秦始列为诸侯,指秦国开始成为诸侯国。
晋弑其君昭侯:晋弑其君昭侯,指晋国杀死了自己的君主昭侯。
厘公禄甫:厘公禄甫,庄公的儿子。
鲁隐公:鲁隐公,鲁国的一位君主。
鲁桓公:鲁国的国君,因齐襄公的酒宴中被杀。
彭生:彭生,齐襄公的近臣。
纪:纪,古代的一个国家名。
葵丘: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彘人:彘人,指彘地的居民。
茀:茀,古代的一种鞋子。
公孙无知:公孙无知,厘公的亲信。
襄公:齐襄公,齐桓公的父亲,因暴政被杀。
姑棼:姑棼,古代的一个地名。
沛丘:沛丘,古代的一个地名。
屦:屦,古代的一种鞋子。
主屦者茀:主屦者茀,负责管理鞋子的人。
连称:连称,齐襄公的亲信。
管至父:管至父,齐襄公的亲信。
鲁夫人:鲁夫人,鲁桓公的妻子,齐襄公的妹妹。
让:让,责备。
无知:无知,公孙无知的简称。
桓公元年:桓公,指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元年,即齐桓公即位的年份。
齐君无知:无知,齐桓公的前任国君,因无道而被废。
雍林: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名臣,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以善于治国著称。
召忽:管仲的朋友,曾一同辅佐公子纠。
小白:齐桓公的名字,此处指齐桓公。
莒: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莒县。
鲍叔:鲍叔牙,齐桓公的重要辅佐,善于识人用人。
厘公:齐厘公,齐桓公的祖父。
高傒:春秋时期齐国的重臣,齐桓公的重要辅佐。
鱼盐之利:指通过控制鱼盐的生产和贸易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郯: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甄: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山戎:古代民族名,位于今辽宁省境内。
燕: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
狄:古代民族名,主要活动于今山西、陕西一带。
楚丘: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蔡姬:蔡国的公主,齐桓公的夫人。
楚成王:楚国的国君。
太公望:齐国的始祖,后被尊称为太公。
昭王:周朝的君主,南征时失踪。
晋献公:晋国的国君,晋献公死后,国内发生内乱。
里克:晋国的官员,曾参与政变。
秦穆公:春秋时期秦国君主,名任好,在位期间国力强盛,是春秋五霸之一。
夷吾: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死后,被立为晋君。
周室:周朝的朝廷。
荆蛮:楚国的边远地区。
管仲平戎:管仲出使周朝,平定戎族的叛乱。
宰孔:周朝的官员,曾出使齐。
戎、翟:古代民族名,戎主要活动于今甘肃、宁夏一带,翟主要活动于今山西、陕西一带。
晋惠公:春秋时期晋国君主,名姬仇,是晋献公之子。
隰朋:春秋时期齐国名臣,与管仲齐名,也是齐桓公的重要辅佐。
桓公:桓公是齐国的君主,齐桓公。
易牙: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以烹饪技艺闻名,后因篡位失败被杀。
开方: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因献媚而受宠,后因篡位失败被杀。
竖刀: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宠臣,因献媚而受宠,后因篡位失败被杀。
属:通‘嘱’,托付。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名兹父,曾参与城濮之战。
卫姬:齐桓公的夫人之一,生有公子无诡。
郑姬:齐桓公的夫人之一,生有孝公昭。
葛嬴:齐桓公的夫人之一,生有昭公潘。
密姬:齐桓公的夫人之一,生有懿公商人。
宋华子:齐桓公的夫人之一,生有公子雍。
太子昭:齐桓公的太子,因齐桓公去世后篡位事件而逃亡。
内宠:指君主身边的宠妃。
宦者:宦官,古代宫廷中的官员。
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
翟:古代北方民族,又称狄。
朝周:指向周王朝朝贡。
伯:古代诸侯国中的霸主,有统治其他诸侯国的权力。
翟侵齐:翟族入侵齐国。
城濮: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交战的地方。
殽: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交战的地方。
丙戎: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
庸职: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
申池:春秋时期齐国的园林。
马陵:春秋时期齐国的地名。
萧桐叔子:春秋时期齐国的贵族。
鲁、卫: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郄克: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齐侯:指齐国的君主。
鞍:春秋时期齐国的地名。
逄丑父:春秋时期齐国的将领。
笑克:春秋时期齐国的将领。
中行献子: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以智谋著称。
灵公:齐灵公,齐国的君主,此处指其名。
鲁女:鲁国的女子,此处指灵公的配偶。
太子:太子的意思,指国家或家族的继承人。
仲姬:灵公的另一位姬妾。
戎姬:灵公的另一位姬妾,因宠爱而特殊。
嬖:宠爱,特指受到君主特别宠爱的姬妾。
属之:归属,此处指将儿子归为戎姬的儿子。
公:公,古代对君主的尊称。
许之:答应,同意。
列于诸侯:位列诸侯,指地位与诸侯相当。
废之:废除,此处指废除太子的地位。
崔杼:齐国的权臣,此处指其名。
庄公:齐庄公,齐国的君主,此处指其名。
句窦之丘: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高厚:齐国的官员,此处指其名。
曲沃:晋国的地名。
孟门:山名,位于太行山中。
朝歌: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淇县。
棠公:齐国的官员,此处指其名。
莒子:莒国的君主,此处指其名。
甲戌: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
乙亥: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日期。
贾举:宦官的名字。
社稷:古代指国家,也指国家的根本。
异母弟:同父异母的弟弟。
景公:齐景公,齐国的君主,此处指其名。
右相:官职,指宰相。
左相:官职,指宰相。
宗邑:宗族所在的城邑。
东郭女:东郭姓的女子,此处指崔杼的妻子。
无咎:人名,崔杼的前任妻子所生之子。
偃:人名,崔杼的前任妻子所生之弟。
郄:矛盾,争执。
卢蒲嫳:人名,崔杼的仇人。
相国:官职,指宰相。
庆封:人名,齐国的权臣。
朱方: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僇:侮辱,羞辱。
彗星:一种天体现象,形状像扫帚。
柏寝:宫殿名。
赋敛:征税,收取。
禳:祭祀,以祈求消除灾祸。
阖闾:吴国的君主,此处指其名。
郢:楚国的都城,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江陵县。
鲁阳虎:鲁国的官员,此处指其名。
夹谷: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孔丘:即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莱人:莱国的居民。
千社:古代以社为单位计算土地,千社即一千个社的土地。
季氏:鲁国的世家大族。
莱:莱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晏孺子:晏孺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公子,名婴,是齐景公的儿子。
田乞:田乞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权臣,后来成为齐国的实际统治者。
高昭子:高昭子是齐国的大夫,高氏家族的一员。
大夫:古代的士官,通常指在诸侯国中担任官职的贵族。
公宫:古代诸侯的宫殿,这里指齐国的宫殿。
齐秉意兹:齐秉意兹是齐国的君主,具体指哪位君主不明确。
公子阳生:公子阳生是齐国的公子,后来被立为齐悼公。
鲍牧:鲍牧是齐国的权臣,与田乞有矛盾。
晏圉:晏圉是晏孺子的亲信。
鲁: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
季康子:季康子是鲁国的一位大夫。
季姬:季姬是季康子的妹妹,后来成为齐国的王后。
子我:子我是田乞的党羽,后来被田常所杀。
田成子:田成子是田乞的儿子,后来成为齐国的实际统治者。
子行:子行是田成子的亲信。
太史子余:太史子余是齐国的太史,负责记录国家大事。
吴: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部。
晋:古代诸侯国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赵鞅:赵鞅是晋国的一位大夫。
悼公:悼公是齐国的君主,公子阳生。
简公:简公是齐国的君主,悼公的儿子。
平公:平公是齐国的君主,简公的弟弟。
田常:田常是齐国的权臣,后来成为齐国的实际统治者。
田和:田和是田常的曾孙,后来成为齐国的诸侯。
吕氏:吕氏是齐国的贵族家族。
太公:太公是齐国的开国君主,姜太公。
泰山:泰山是位于山东省的一座著名山脉。
琅邪:琅邪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膏壤:肥沃的土地。
阔达多匿知:形容齐国人民性格豁达,知识渊博。
圣:聪明、有德行。
诸侯会盟:诸侯国之间的盟约,通常是为了维护和平或共同对抗外敌。
称伯:成为霸主,即诸侯国中的领导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齐太公世家-评注
晏孺子元年春,田乞伪事高、国者,每朝,乞骖乘,言曰:‘子得君,大夫皆自危,欲谋作乱。’又谓诸大夫曰:‘高昭子可畏,及未发,先之。’大夫从之。
此段描述了田乞通过伪善的行为,表面上迎合高、国两位大夫,实则暗中挑拨离间,制造大夫之间的不信任。这种策略体现了春秋时期权谋之术的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动荡不安。
六月,田乞、鲍牧乃与大夫以兵入公宫,攻高昭子。昭子闻之,与国惠子救公。公师败,田乞之徒追之,国惠子奔莒,遂反杀高昭子。晏圉奔鲁。
这段描写了田乞和鲍牧发动政变,攻击高昭子,最终导致高昭子被杀。晏圉逃往鲁国,这一系列事件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激烈斗争,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八月,齐秉意兹。田乞败二相,乃使人之鲁召公子阳生。阳生至齐,私匿田乞家。
田乞在齐国内部取得胜利后,派人从鲁国召回公子阳生,并私藏于家中。这一行为体现了田乞对阳生的信任,同时也暗示了阳生可能成为田乞的傀儡。
十月戊子,田乞请诸大夫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幸来会饮。’会饮,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发橐出阳生,曰:‘此乃齐君矣!’大夫皆伏谒。
田乞利用宴会之机,将阳生公之于众,确立其君位。这一举动展现了田乞的政治手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中权力斗争的激烈。
将与大夫盟而立之,鲍牧醉,乞诬大夫曰:‘吾与鲍牧谋共立阳生。’鲍牧怒曰:‘子忘景公之命乎?’诸大夫相视欲悔,阳生前,顿首曰:‘可则立之,否则已。’鲍牧恐祸起,乃复曰:‘皆景公子也,何为不可!’乃与盟,立阳生,是为悼公。
这段描述了悼公即位的过程,其中鲍牧的醉酒和被诬陷,以及阳生的坚定态度,都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悼公入宫,使人迁晏孺子于骀,杀之幕下,而逐孺子母芮子。芮子故贱而孺子少,故无权,国人轻之。
悼公即位后,对前朝的残余势力进行清洗,这一行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权力更迭的残酷性,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下的权力斗争。
悼公元年,齐伐鲁,取讙、阐。初,阳生亡在鲁,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及归即位,使迎之。季姬与季鲂侯通,言其情,鲁弗敢与,故齐伐鲁,竟迎季姬。
这段描述了悼公即位后与鲁国的冲突,以及季姬的通奸事件。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以及后宫争斗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鲍子与悼公有郄,不善。四年,吴、鲁伐齐南方。鲍子弑悼公,赴于吴。
这段描述了鲍子与悼公之间的矛盾,以及鲍子弑悼公的事件。这一行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吴王夫差哭于军门外三日,将从海入讨齐。齐人败之,吴师乃去。
这段描述了吴王夫差为悼公之死而哀悼,并率领军队讨伐齐国的情景。这一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以及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晋赵鞅伐齐,至赖而去。
这段描述了晋国赵鞅伐齐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齐人共立悼公子壬,是为简公。
这段描述了齐人共同立悼公之子壬为简公,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权力更迭的常态。
简公四年春,初,简公与父阳生俱在鲁也,监止有宠焉。及即位,使为政。
这段描述了简公在位期间,监止受到宠信,并参与国家政务,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后宫干政的现象。
田成子惮之,骤顾于朝。御鞅言简公曰:‘田、监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弗听。
这段描述了田成子对监止的忌惮,以及御鞅劝谏简公的行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权力斗争的复杂性。
子我夕,田逆杀人,逢之,遂捕以入。田氏方睦,使囚病而遗守囚者酒,醉而杀守者,得亡。
这段描述了子我和田逆之间的矛盾,以及田逆逃脱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子我盟诸田于陈宗。初,田豹欲为子我臣,使公孙言豹,豹有丧而止。
这段描述了子我与田氏家族的盟约,以及田豹因丧事而未能加入子我阵营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联盟的常态。
后卒以为臣,幸于子我。子我谓曰:‘吾尽逐田氏而立女,可乎?’对曰:‘我远田氏矣。且其违者不过数人,何尽逐焉!’遂告田氏。
这段描述了田豹最终成为子我的臣子,并参与了子我的政治计划,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联盟的复杂性。
子行曰:‘彼得君,弗先,必祸子。’子行舍于公宫。
这段描述了子行对子我的警告,以及他选择留在公宫的行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子我在幄,出迎之,遂入,闭门。
这段描述了成子兄弟访问简公,以及子我在幄中迎接他们的情景,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联盟的常态。
宦者御之,子行杀宦者。公与妇人饮酒于檀台,成子迁诸寝。
这段描述了子行杀死宦者,以及成子将简公迁移至寝宫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公执戈将击之,太史子余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成子出舍于库,闻公犹怒,将出,曰:‘何所无君!’
这段描述了太史子余劝谏简公,以及成子准备离开的情景,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子行拔剑曰:‘需,事之贼也。谁非田宗?所不杀子者有如田宗。’乃止。
这段描述了子行拔剑威胁简公,以及简公被迫停止行动的情景,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子我归,属徒攻闱与大门,皆弗胜,乃出。
这段描述了子我失败后逃离的情景,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田氏追之。丰丘人执子我以告,杀之郭关。
这段描述了田氏追杀子我,以及子我被杀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成子将杀大陆子方,田逆请而免之。
这段描述了成子欲杀大陆子方,但被田逆请求免于死刑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以公命取车于道,出雍门。田豹与之车,弗受,曰:‘逆为余请,豹与余车,余有私焉。事子我而有私于其雠,何以见鲁、卫之士?’
这段描述了田豹拒绝接受成子的车辆,并表达了自己对子我的忠诚,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联盟的复杂性。
庚辰,田常执简公于俆州。公曰:‘余蚤从御鞅言,不及此。’甲午,田常弑简公于俆州。
这段描述了田常执简公于俆州,并最终弑杀简公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田常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
这段描述了田常立简公之弟骜为平公,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权力更迭的常态。
平公即位,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
这段描述了平公即位后,田常成为宰相,并专权割据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平公八年,越灭吴。
这段描述了越国灭吴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积立。
这段描述了平公去世,其子宣公继位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权力更迭的常态。
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贷立。
这段描述了宣公去世,其子康公继位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权力更迭的常态。
田会反廪丘。
这段描述了田会反叛廪丘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康公二年,韩、魏、赵始列为诸侯。
这段描述了韩、魏、赵三国成为诸侯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纷争。
十九年,田常曾孙田和始为诸侯,迁康公海滨。
这段描述了田和成为诸侯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权力更迭的常态。
二十六年,康公卒,吕氏遂绝其祀。
这段描述了康公去世,吕氏家族断绝祭祀的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田氏卒有齐国,为齐威王,强于天下。
这段描述了田氏最终取代吕氏成为齐国的统治者,并建立了强大的齐威王国,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
这段描述了太史公对齐国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的描述,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地理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这段描述了太史公对齐国历史和文化的评价,认为齐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太公的圣明和桓公的善政,以及齐国的文化底蕴。这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文化竞争和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