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涉世家-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
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地,令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
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
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陈王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
吴广围荥阳。
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叔弗能下。
陈王征国之豪杰与计,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
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
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
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
章邯击,大破之。
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武臣到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
陈王怒,捕系武臣等家室,欲诛之。
柱国曰:‘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
陈王乃遣使者贺赵,而徙系武臣等家属宫中,而封耳子张敖为成都君,趣赵兵亟入关。
赵王将相相与谋曰:‘王王赵,非楚意也。楚已诛秦,必加兵于赵。计莫如毋西兵,使使北徇燕地以自广也。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不敢制赵。若楚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之弊,可以得志于天下。’
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遣故上谷卒史韩广将兵北徇燕地。
燕故贵人豪杰谓韩广曰:‘楚已立王,赵又已立王。燕虽小,亦万乘之国也,愿将军立为燕王。’
韩广曰:‘广母在赵,不可。’
燕人曰:‘赵方西忧秦,南忧楚,其力不能禁我。且以楚之强,不敢害赵王将相之家,赵独安敢害将军之家!’
韩广以为然,乃自立为燕王。
居数月,赵奉燕王母及家属归之燕。
当此之时,诸将之徇地者,不可胜数。
周市北徇地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以齐反击周市。
市军散,还至魏地,欲立魏后故甯陵君咎为魏王。
时咎在陈王所,不得之魏。
魏地已定,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肯。
使者五反,陈王乃立甯陵君咎为魏王,遣之国。
周市卒为相。
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不如少遗兵,足以守荥阳,悉精兵迎秦军。今假王骄,不知兵权,不可与计,非诛之,事恐败。’
因相与矫王令以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
陈王使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
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
与战,田臧死,军破。
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阳城人邓说将兵居郏,章邯别将击破之,邓说军散走陈。
铚人伍徐将兵居许,章邯击破之,伍徐军皆散走陈。
陈王诛邓说。
陈王初立时,陵人秦嘉、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庆于郯。
陈王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
秦嘉不受命,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武平君。
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
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
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
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
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
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
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
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
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
田儋诛杀公孙庆。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
吕将军走,收兵复聚。
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陈胜王凡六月。
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
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huǒ颐!涉之为王沉沉者!’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zhuān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
陈王信用之。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吾闻贾生之称曰:‘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连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冣、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固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勾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
‘陈胜首事,厥号张楚。’
‘鬼怪是凭,鸿鹄自许。’
‘葛婴东下,周文西拒。’
‘始亲硃房,又任胡武。’
‘夥颐见杀,腹心不与。’
‘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小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做雇工耕田,在田埂上停下来,感到非常失落,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那些雇工笑着回答:‘你只是个雇工,怎么会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召居住在闾左的人去渔阳戍守,共有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在被征召的名单上,担任屯长。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错过了期限。按照法律,错过期限的人都要被斩首。陈胜、吴广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不如为国而死,为国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人苦于秦朝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所以皇帝派他外出带兵。现在可能有人听说他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听说他很有才能,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人很爱戴他。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我们假装自己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天下发出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他是对的,于是进行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事情都能成功,会有功绩。但是你们有没有向鬼神占卜呢?’陈胜、吴广很高兴,想到鬼神,说:‘这是教我们先震慑众人。’于是用朱砂在绸布上写下‘陈胜王’,把它放在别人捕到的鱼肚子里。士兵买鱼煮着吃,发现了鱼肚子里的纸条,因此感到很奇怪。吴广又暗中让士兵在营地附近的祠堂里点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叫声喊出‘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整夜都感到惊恐。第二天,士兵们纷纷议论,都指指点点陈胜。
吴广平时待人和善,士兵们大多愿意为他效力。当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激怒军官,让他侮辱自己,以此激怒士兵们。军官果然鞭打了吴广。军官拔剑时,吴广起身,夺过剑杀死了军官。陈胜帮助他,一起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召集他的部下说:‘你们因为下雨都错过了期限,错过期限按律应该被斩首。即使不斩首,去戍守的人也有一多半会死。而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就要留下大名声,王侯将相难道都是天生的吗?’部下们都回答:‘愿意接受命令。’于是他们假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顺应民众的愿望。他们脱下右边的衣袖,自称大楚。筑起土台发誓,用军官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他们攻打大泽乡,收编士兵后攻打蕲县。蕲县攻下后,陈胜命令符离人葛婴带兵向东攻打。他们攻下了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他们四处收编士兵。当他们到达陈县时,有六七百辆车,一千多骑兵,几万士兵。他们攻打陈县,陈县的守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在谯门中与他们交战。守丞被打败,死了,他们于是占领了陈县。几天后,他们发布命令召集三老、豪杰来商议事务。三老、豪杰都说:‘将军亲自披甲执锐,讨伐无道,诛杀暴秦,重建楚国的社稷,功绩应该称王。’陈涉于是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当时,各个郡县中苦于秦朝官吏的人们,都处决了他们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于是陈胜任命吴广为代理王,监督各位将领向西攻打荥阳。命令陈县人武臣、张耳、陈余去攻打赵地,命令汝阴人邓宗去攻打九江郡。当时,楚军有几千人聚集起来,数不胜数。
葛婴到了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后来葛婴听说陈王已经自立为王,于是杀死了襄强,回来报告。到了陈县,陈王处死了葛婴。陈王命令魏人周市向北攻打魏地。吴广包围了荥阳。李由是三川郡守,守卫荥阳,吴广没能攻下。陈王召集国内的豪杰商议,任命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
周文是陈县的贤人,曾经担任项燕的军中占卜者,侍奉春申君,自称熟悉兵法,陈王给了他将军印,让他向西攻打秦国。他行军收编士兵,到达函谷关时,有千辆车,几十万士兵,到达戏水,在那里驻军。秦朝命令少府章邯释放骊山的囚犯、奴隶和私生子,全部发兵攻打楚军,楚军被彻底打败。周文战败,逃出函谷关,停留在曹阳两个月。章邯追击并打败了他,他又逃到渑池十多天。章邯攻打他,楚军被大败。周文自杀,楚军于是不再战斗。
武臣到达邯郸,自立为赵王,陈余为大将军,张耳、召骚为左右丞相。陈王很生气,逮捕了武臣等人的家人,想要杀掉他们。上柱国说:‘秦国还没有被消灭,就杀赵王的将相家属,这只会产生另一个秦国。不如趁机立他们为王。’陈王于是派遣使者祝贺赵国,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转移到宫中软禁,并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催促赵军迅速入关。赵国的将相一起商议说:‘大王在赵国称王,不是楚国的意愿。楚国消灭秦国后,一定会对赵国用兵。我们最好的策略是不向西进军,派遣使者向北攻打燕地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赵国南边有黄河,北边有燕、代,即使楚国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控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一定会重视赵国。赵国利用秦国的弱点,可以在天下得志。’赵王认为是对的,因此没有向西进军,而是派遣了原来的上谷卒史韩广带兵向北攻打燕地。
燕国的旧贵族和豪杰对韩广说:‘楚国已经立了王,赵国也已经立了王。燕国虽然小,也是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希望将军立为燕王。’韩广说:‘我的母亲在赵国,我不能这样做。’燕人说:‘赵国现在正担心秦国在西方,担心楚国在南方,它没有力量阻止我们。而且以楚国的强大,也不敢伤害赵国的王侯将相,赵国怎么可能伤害将军的家人呢!’韩广认为是对的,于是自立为燕王。过了几个月,赵国把燕王的母亲和家属送回燕国。
当时,各个将领四处攻打土地,数不胜数。周市向北攻打土地到了狄县,狄人田儋杀死了狄县令,自立为齐王,用齐国的力量反击周市。周市的军队溃散,回到魏地,想要立魏国后裔故甯陵君咎为魏王。当时咎在陈王那里,不能去魏国。魏地已经平定,想要共同立周市为魏王,周市不同意。使者往返五次,陈王于是立甯陵君咎为魏王,派人送他回国。周市最终成为魏国的相。
将军田臧等人一起商议说:‘周章的军队已经被打败了,秦军早晚就要到来,我们围攻荥阳城却不能攻下,秦军到来,我们必定会大败。不如留下少量士兵,足以守卫荥阳,把精锐部队全部用来迎击秦军。现在假王很骄傲,不懂军事,不能和他商量,不杀了他,事情可能会失败。’于是他们假托王的命令杀死了吴广,把他的头献给陈王。陈王派使者赐给田臧楚令尹的印信,让他担任上将。田臧于是派遣将领李归等人守卫荥阳城,自己带领精锐部队到敖仓西迎秦军。两军交战,田臧战死,军队被打败。章邯进军在荥阳城下攻打李归等人,打败了他们,李归等人战死。
阳城人邓说带兵驻扎在郏县,章邯的别将打败了他,邓说的军队溃散逃到陈县。铚县人伍徐带兵驻扎在许县,章邯打败了他,伍徐的军队全部溃散逃到陈县。陈王处死了邓说。
陈王刚自立为王时,鄗县人秦嘉、铚县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人各自起兵,围攻东海郡守庆在鄗县。陈王听说后,于是派武平君畔为将军,监督鄗县下的军队。秦嘉不接受命令,自立为大司马,不喜欢归属武平君。他告诉军吏说:‘武平君年轻,不懂军事,不要听他的!’于是假托王的命令杀死了武平君畔。
章邯已经攻破了伍徐,攻打陈县,柱国房君战死。章邯又进军攻打陈县西边的张贺军。陈王亲自出阵指挥作战,军队被打败,张贺战死。
腊月,陈王逃到汝阴,回到下城父,他的车夫庄贾杀了他投降秦国。陈胜被葬在砀县,追封为隐王。
陈王原来的门客将军吕臣组织了仓头军,在 新阳起事,攻下了陈县,杀了庄贾,又把陈县恢复为楚国。
起初,陈王到了陈县,命令铚县人宋留带兵平定南阳,进入武关。宋留已经平定了南阳,听说陈王死了,南阳又重新归附了秦国。宋留无法进入武关,于是向东到了新蔡,遇到了秦军,宋留率领军队投降了秦国。秦国把宋留押送到咸阳,处以车裂之刑。
秦嘉等人听说陈王军队被打败逃跑了,就立景驹为楚王,带领军队到方与,想要在定陶下攻打秦军。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想要和齐国合力进攻。齐王说:‘听说陈王战败,不知道他生死如何,楚国怎么可以不请示就立王呢!’公孙庆说:‘齐国不请示楚国就立王,楚国为什么请示齐国才立王呢!而且楚国是首倡起义的,应当向天下发出号令。’田儋杀了公孙庆。
秦国的左右校尉再次攻打陈县,攻下了它。吕将军逃走,收集兵力重新聚集。鄱阳盗贼当阳君黥布的军队与他联合,再次攻打秦国的左右校尉,在青波打败了他们,又把陈县恢复为楚国。这时项梁立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
陈胜为王共六个月。当他成为王后,定都陈县。他原来的一个曾经和他一起耕作的伙伴听说这个消息后,来到陈县,敲击宫门说:‘我想见陈涉。’守门的士兵想要绑他。他自我辩解了几次,才被放行,但他不肯通报。陈王出门,他拦在路上呼喊陈涉。陈王听到后,就召见他,让他一起回去。进入宫中,看到华丽的宫殿和帷幕,这个伙伴说:‘伙颐!陈涉为王后竟然如此豪华!’楚人把‘多’说成‘伙’,所以天下都传开了,‘伙涉为王’的说法就是从陈涉开始的。这个伙伴进出宫中越来越放肆,谈论陈王过去的事情。有人劝说陈王说:‘这个伙伴愚蠢无知,胡言乱语,轻视王威。’陈王杀了这个人。陈王的许多老朋友都自动离开了,从此不再亲近陈王。
陈王让朱房担任中正,胡武担任司过,主管监督群臣。将领们四处征战,到达地方后,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就抓起来治罪,把严苛的监督当作忠诚。对那些做得不好的,不交给官吏处理,而是自己处理。陈王信任他们。将领们因此不亲近他们,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陈胜虽然已经死了,但他所封的侯王将相最终推翻了秦国,这是陈涉首事的结果。汉高祖时期为陈涉建立了三十家守墓人,在砀县,至今还有人祭祀。
褚先生评论说:地形险要,所以能够巩固;兵器刑法,所以能够治理。但这些都还不够依赖。先王以仁义为本,把巩固和文法作为辅助,难道不是这样吗!我听说贾谊称赞说:
秦孝公凭借肴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坚守,企图夺取周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意图,并吞八荒的野心。当时,商鞅辅佐他,内部制定法律制度,重视农业和纺织,加强守备和战斗的准备;外部实行连衡策略,与诸侯国斗争。于是秦人轻松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去世后,惠文王、武王、昭王继承了先王的基业,遵循遗策,向南夺取了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收复了要害的郡县。诸侯国感到恐惧,结盟商量削弱秦国。他们不惜珍贵的器物、重宝和肥沃的土地,来吸引天下的人才。他们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当时,齐国有个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个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君王都明智忠诚,宽厚爱人,尊重贤才。他们实行合纵连横,联合韩、魏、燕、赵、宋、卫、中山各国。于是六国的士人如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出谋划策,齐明、周冣、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意图,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指挥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百万的军队,面对函谷关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关门,迎接敌人,九国的军队溃逃,不敢进攻。秦国没有损失任何箭矢,而天下已经陷入困境。于是合纵联盟瓦解,各国争相割地赔款给秦国。秦国还有余力,利用他们的弱点,追击败军,百万尸体横陈,血流成河。趁机分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求臣服,弱国入朝。
到了孝文王、庄襄王时期,在位时间短,国家没有大事。
到了始皇时期,他发扬了六代先王的余烈,挥舞长鞭治理天下,吞并了东西两周,消灭了诸侯国,登上皇位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法统治天下,威震四海。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设立了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头臣服,把生命交给下级官吏。
于是派蒙恬向北修筑长城,守卫边疆,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南下放牧马匹,士兵也不敢拉弓报仇。于是废除先王的道路,焚烧诸子百家的书籍,使百姓愚昧。摧毁名城,杀害豪杰,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武器,铸造成十二个金人,以削弱百姓的力量。然后以华山为城墙,以黄河为护城河,占据高大的城墙,面对深不可测的峡谷作为坚固的防御。优秀的将领和强大的弓箭手守卫要害之处,忠诚的臣子和精锐的士兵,摆出锋利的兵器,谁敢来犯。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认为关中的坚固,千里的金城,是子孙万代帝王的基业。
始皇去世后,余威仍然震慑着边远地区。然而陈涉不过是一个破瓮为窗、草绳为门的贫苦人家的孩子,一个被迁徙的贫民,他的才能不如普通人,没有孔子的贤德,也没有陶朱公、猗顿的财富。他跻身于士兵之中,在千军万马之中,率领疲惫的士兵,带领几百人攻打秦国。用树木做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响应,背着粮食跟随,山东的英雄豪杰纷纷起义,最终消灭了秦朝。
而且天下并没有变小弱。雍州的土地,肴山和函谷关的险固仍然存在。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君主更高;他们使用的锄头和木棍,并不比钩戟和长矛更锋利;他们征调的士兵,并不比九国的军队更强大;他们的深谋远虑,用兵之道,并不比古代的将领更出色。然而成败却发生了变化,功业也相反。如果试着让山东各国与陈涉比较长短,衡量权势和力量,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然而秦国凭借着小小的土地,达到了万乘之国的权力,压制了八州,使各国朝贡,有一百多年了。然后以天下为家,以肴山和函谷关为宫。一个人起义,七庙就倒塌了,身死他人之手,成为天下人的笑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施行仁义,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天下动荡不安,海内没有君主,争夺天下的人争相展示自己的才能,不知道该投靠谁。陈胜首先起义,号称张楚。鬼怪附身,自认为是天鹅。葛婴向东进军,周文向西抵抗。开始亲近朱房,又任用胡武。伙颐被杀,他的心腹不与他合作。庄贾是什么人,竟然背叛城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涉世家-注解
陈胜:秦末起义领袖,自称陈王。
阳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附近,是陈胜的出生地。
吴广:吴广,中国战国时期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战友,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字叔。
阳夏: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太康县附近,是吴广的出生地。
佣耕:受雇于他人耕种土地,指做短工。
辍耕:停止耕作。
垄上:田间的土埂上。
苟富贵,无相忘: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
庸者:受雇耕作的农民。
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大雁,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
闾左:古代户籍制度中的一种,指贫苦人家。
谪戍:古代因罪被贬谪到边远地区服役。
渔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区附近。
大泽乡: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附近。
次当行:排在队伍中即将出发。
会天大雨:恰逢天下大雨。
度已失期:估计已经错过了期限。
法皆斩:按照法律都要被斩首。
大计:重大的计划或行动。
二世:秦朝第二位皇帝胡亥的年号。
公子扶苏:秦始皇的长子,因反对赵高而被迫自杀。
项燕:楚国名将,项羽的祖父。
唱:倡导,宣扬。
丹书帛:用朱砂书写的纸。
罾:捕鱼的网。
狐鸣:狐狸的叫声。
大楚兴,陈胜王:预言大楚将兴,陈胜将成为王。
三老:古代地方上的长老,负责教化和管理。
豪杰:有才能和胆识的人。
社稷:国家的象征。
袒右:脱去右边的衣服,表示起义。
大楚:陈胜建立的国家名称。
假王:代理王,暂时担任王位的人。
徇:巡视,征伐。
赵地:赵国的领土。
九江郡: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安徽省、江西省等地。
东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附近。
襄强:人名,楚王。
次曹阳:驻扎在曹阳。
渑池: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渑池县附近。
自刭:自杀。
邯郸: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附近,是赵国的都城。
上谷: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附近。
燕地:燕国的领土。
万乘之国:指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即大国。
狄:古代民族,后成为地名。
田儋:齐国的君主,齐王。
魏后:魏国的后代。
甯陵君咎:魏国的后代,后被立为魏王。
矫王令:假托王的命令。
武平君畔:人名,陈王的将领。
大司马:古代军事官职,相当于大将军。
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省郯城县附近。
章邯:秦朝名将,曾率军平定叛乱,是秦朝的重要将领。
伍徐: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陈:古代地名,指陈国,后成为秦朝的一个郡。
柱国房君:古代官职,柱国为高级军事官职,房君为其封号。
庄贾:陈胜的部将,后叛变。
腊月:农历十二月,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汝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下城父: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御:古代对皇帝或王侯的称呼。
砀: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隐王:陈胜的谥号,意为隐居之王。
涓人将军吕臣:陈胜的旧部,后成为楚国的将领。
仓头军:吕臣所领的军队。
起新阳:吕臣在新阳发起的起义。
铚人宋留:陈胜的部将,后投降秦朝。
咸阳:秦朝的都城,位于今陕西省。
车裂:古代的一种酷刑。
秦嘉:陈胜的部将,后立景驹为楚王。
景驹:楚王,由秦嘉等人立。
方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定陶: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公孙庆:齐王使者,被田儋所杀。
齐王:指田儋,齐国的君主。
秦左右校:秦朝的军队编制。
鄱盗当阳君黥布:古代盗贼,后成为楚国的将领。
项梁:楚国的将领,后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怀王孙心:楚王,由项梁立。
王:成为国王或君王。
庸耕:在田间劳作。
涉:陈胜的字。
伙:楚地方言,意为众多。
颐:楚地方言,用于感叹。
颛:专一,专注于某事。
朱房:陈胜的亲信,中正之官。
胡武:陈胜的亲信。
徇地:征服土地。
侯王将相:古代的官职,包括诸侯王、将军、相国等。
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
守冢:守护墓地。
贾生:贾谊,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孝公:秦国的君主,名嬴渠梁。
殽函:古代地名,指崤山和函谷关,秦国的重要关隘。
雍州:古代地名,指今陕西省西部及甘肃省东南部。
惠文王:秦国的君主,名嬴驷。
武王:秦国的君主,名嬴荡。
昭王:秦国的君主,名嬴则。
汉中: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
巴蜀:古代地名,指今四川省及重庆市。
膏腴之地:肥沃的土地。
要害之郡:重要的郡县。
合从: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
连衡: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策略。
孟尝:齐国的孟尝君。
平原:赵国的平原君。
春申:楚国的春申君。
信陵:魏国的信陵君。
宁越:六国时期的谋士。
徐尚:六国时期的谋士。
苏秦:六国时期的谋士。
杜赫:六国时期的谋士。
齐明:六国时期的谋士。
周冣:六国时期的谋士。
陈轸:六国时期的谋士。
邵滑:六国时期的谋士。
楼缓:六国时期的谋士。
翟景:六国时期的谋士。
苏厉:六国时期的谋士。
乐毅:六国时期的谋士。
吴起: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孙膑: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带他: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儿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王廖: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田忌: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廉颇: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赵奢: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关中:指秦国的关中地区,即今陕西省中部。
百越:古代百越族居住的地区,包括今越南北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
桂林:古代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象郡:古代地名,位于今越南北部。
黔首: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堕名城:摧毁名城。
豪俊:有才能的人。
锋镝:兵器。
金人:铸成的铜像。
华:华山,位于今陕西省。
河:黄河。
亿丈之城:形容城墙高大。
不测之溪:深不可测的溪流。
殊俗:异族的风俗。
张楚:陈胜所建立的政权名称。
鬼怪是凭:依靠鬼怪之力。
鸿鹄自许:自认为像鸿鹄一样高远。
葛婴:陈胜的部将。
周文:陈胜的部将。
硃房:陈胜的亲信。
夥颐:多颐,指陈涉成为王后的景象。
腹心:亲信。
城父: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涉世家-评注
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王出监战,军破,张贺死。
此段描述了秦军对陈胜起义军的连续打击,章邯的军事才能和秦军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破’字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惨烈,‘柱国’一词则突显了房君在陈胜起义军中的地位之重。
腊月,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胜葬砀,谥曰隐王。
此句中,‘腊月’点明了时间,‘汝阴’、‘下城父’等地名则描绘了陈胜的行踪。‘御’字暗示了庄贾的背叛,‘降秦’则标志着陈胜起义的失败。‘谥’字的使用,体现了古代对死者的尊重。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仓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
吕臣的崛起,反映了起义军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涓人’一词,揭示了吕臣曾经的地位,‘仓头军’则表明了其军队的规模。‘攻陈下之’、‘杀庄贾’等动作,展现了吕臣的军事才能和决心。
初,陈王至陈,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陈王死,南阳复为秦。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
此段描述了宋留的军事行动和最终的失败。‘令’字体现了陈胜对宋留的信任,‘徇’字则表明了宋留的扩张。‘降秦’则标志着宋留的背叛,反映了起义军内部的混乱。
秦嘉等闻陈王军破出走,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与,欲击秦军定陶下。
此段描述了秦嘉等人的行动,反映了起义军内部的分裂和矛盾。‘军破出走’、‘立景驹为楚王’等动作,展现了秦嘉等人的政治野心。
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闻陈王战败,不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诛杀公孙庆。
此段描述了公孙庆出使齐王的经过,以及田儋的果断行动。‘使’字体现了公孙庆的使命,‘诛杀’则表明了田儋的决断。
秦左右校复攻陈,下之。吕将军走,收兵复聚。
此段描述了秦军的再次进攻和吕将军的应对。‘复攻’、‘下之’等动作,展现了秦军的强大和吕将军的坚韧。
鄱盗当阳君黥布之兵相收,复击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复以陈为楚。
此段描述了黥布的崛起和其对秦军的打击。‘鄱盗’、‘当阳君’等称号,揭示了黥布的背景和身份。
会项梁立怀王孙心为楚王。
此句点明了项梁的行动,标志着楚国内部的权力斗争。
陈胜王凡六月。
此句概述了陈胜称王的时间,体现了其短暂的统治。
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
此段描述了陈胜故人的行动,反映了起义军内部的忠诚与背叛。
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
此句描绘了客人的行为,揭示了陈胜故人的忠诚。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此段描述了陈王的残暴和对故人的排斥,反映了起义军内部的矛盾。
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
此句描述了陈王对朱房和胡武的任命,体现了其用人之道。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此句揭示了陈胜失败的原因,即内部矛盾和用人不当。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此句肯定了陈胜的历史地位,认为其起义对秦朝的灭亡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此句描述了陈胜的祭祀,体现了后人对他的纪念。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
褚先生在此提出了地形和兵革刑法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吾闻贾生之称曰:
褚先生引用了贾生的观点,强调了仁义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此段描述了秦孝公的治国策略,即巩固国防,扩张领土。
孝公既没,惠文王、武王、昭王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此段描述了秦惠文王、武王、昭王继续执行秦孝公的政策,进一步扩张领土。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此句反映了六国对秦的恐惧和联合抗秦的愿望。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此句揭示了秦国对人才的重视和吸引人才的政策。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此句描述了六国的联合抗秦策略。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此段描述了六国中的四位杰出人物,展现了他们的品德和才能。
约从连衡,兼韩、魏、燕、赵、宋、卫、中山之众。
此句描述了六国的联合抗秦策略。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冣、陈轸、邵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他、儿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此段描述了六国中的智囊和将领,展现了他们的才能和作用。
尝以什倍之地,百万之师,仰关而攻秦。
此句描述了六国联合抗秦的规模和决心。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固已困矣。
此句反映了秦军的强大和六国的困境。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此句描述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失败和割地求和。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此句描述了秦军的强大和六国军队的惨败。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此句描述了秦朝的扩张和统一天下。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此段描述了秦朝后期的稳定和和平。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此段描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天下的壮举。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百越的征服。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亦不敢贯弓而报怨。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北方边疆的防御。
于是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文化的统一和思想的压制。
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武力的统一和对民众的控制。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都城的选址和建设。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军事力量的重视。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对自己的自信和对秦朝未来的展望。
始皇既没,余威振于殊俗。
此句描述了秦始皇去世后,秦朝的余威依然存在。
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此句描述了陈涉的出身和身份,反映了他的平民背景。
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此句描述了陈涉的才能和财富,反映了他的平凡。
蹑足行伍之间,俯仰仟佰之中,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此句描述了陈涉的军事行动,展现了其勇气和决心。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此句描述了陈涉起义的规模和影响力,反映了其号召力和领导力。
且天下非小弱也。
此句反映了陈涉对天下局势的认识。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此句描述了秦朝的地理优势。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勾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此段描述了陈涉与六国君主的对比,突显了陈涉的平民出身和才能。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此句反映了陈涉与六国君主的不同命运。
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此句肯定了陈涉的历史地位,认为其与六国君主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抑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此句描述了秦朝的强大和统一天下的过程。
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
此句描述了秦朝的统治范围和都城。
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此句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即缺乏仁义和攻守策略的不同。
天下匈匈,海内乏主,掎鹿争捷,瞻乌爰处。
此句描述了秦朝灭亡后的混乱局面。
陈胜首事,厥号张楚。
此句描述了陈胜起义的口号和目标。
鬼怪是凭,鸿鹄自许。
此句描述了陈胜的自信和豪情。
葛婴东下,周文西拒。
此句描述了陈胜起义的形势。
始亲硃房,又任胡武。
此句描述了陈胜的用人之道。
夥颐见杀,腹心不与。
此句描述了陈胜的残暴和对亲信的排斥。
庄贾何人,反噬城父!
此句描述了庄贾的背叛和陈胜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