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杞世家-原文
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
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
舜已崩,传禹天下,而舜子商均为封国。
夏后之时,或失或续。
至于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
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
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
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
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
慎公当周厉王时。
慎公卒,子幽公宁立。
幽公十二年,周厉王奔于彘。
二十三年,幽公卒,子厘公孝立。
厘公六年,周宣王即位。
三十六年,厘公卒,子武公灵立。
武公十五年卒,子夷公说立。
是岁,周幽王即位。
夷公三年卒,弟平公燮立。
平公七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东徙。秦始列为诸侯。
二十三年,平公卒,子文公圉立。
文公元年,取蔡女,生子佗。
十年,文公卒,长子桓公鲍立。
桓公二十三年,鲁隐公初立。
二十六年,卫杀其君州吁。
三十三年,鲁弑其君隐公。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桓公鲍卒。
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公。
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
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
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淫。
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
利公者,桓公子也。
利公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
庄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
宣公三年,楚武王卒,楚始强。
十七年,周惠王娶陈女为后。
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
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
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完曰:“羁旅之臣,幸得免负檐,君之惠也,不敢当高位。”
桓公使为工正。
齐懿仲欲妻陈敬仲,卜之,占曰:“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三十七年,齐桓公伐蔡,蔡败;南侵楚,至召陵,还过陈。
陈大夫辕涛涂恶其过陈,诈齐令出东道。
东道恶,桓公怒,执陈辕涛涂。
是岁,晋献公杀其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宣公卒,子款立,是为穆公。
穆公五年,齐桓公卒。
十六年,晋文公败楚师于城濮。
是岁,穆公卒,子共公朔立。
共公六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是为穆王。
十一年,秦穆公卒。
十八年,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
灵公元年,楚庄王即位。
六年,楚伐陈。
十年,陈及楚平。
十四年,灵公与其大夫孔宁、仪行父皆通于夏姬,衷其衣以戏于朝。
泄冶谏曰:“君臣淫乱,民何效焉?”
灵公以告二子,二子请杀泄冶,公弗禁,遂杀泄冶。
十五年,灵公与二子饮于夏氏,公戏二子曰:“征舒似汝。”
二子曰:“亦似公。”
征舒怒。
灵公罢酒出,征舒伏弩厩门射杀灵公。
孔宁、仪行父皆奔楚,灵公太子午奔晋。
征舒自立为陈侯。
征舒,故陈大夫也。
夏姬,御叔之妻,舒之母也。
成公元年冬,楚庄王为夏征舒杀灵公,率诸侯伐陈。
谓陈曰:“无惊,吾诛征舒而已。”
已诛征舒,因县陈而有之,群臣毕贺。
申叔时使于齐来还,独不贺。
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有之,牵牛径人田,田主夺之牛。
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征舒为贼弑君,故征兵诸侯,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
庄王曰:“善。”
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是为成公。
孔子读史记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二十八年,楚庄王卒。
二十九年,陈倍楚盟。
三十年,楚共王伐陈。
是岁,成公卒,子哀公弱立。
楚以陈丧,罢兵去。
哀公三年,楚围陈,复释之。
二十八年,楚公子围弑其君郏敖自立,为灵王。
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少姬生偃。
二嬖妾,长妾生留,少妾生胜。
留有宠哀公,哀公属之其弟司徒招。
哀公病,三月,招杀悼太子,立留为太子。
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经杀。
招卒立留为陈君。
四月,陈使使赴楚。
楚灵王闻陈乱,乃杀陈使者,使公子弃疾发兵伐陈,陈君留奔郑。
九月,楚围陈。
十一月,灭陈。
使弃疾为陈公。
招之杀悼太子也,太子之子名吴,出奔晋。
晋平公问太史赵曰:“陈遂亡乎?”
对曰:“陈,颛顼之族。
陈氏得政于齐,乃卒亡。
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
舜重之以明德。
至于遂,世世守之。
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帝。
且盛德之后,必百世祀。
虞之世未也,其在齐乎?”
楚灵王灭陈五岁,楚公子弃疾弑灵王代立,是为平王。
平王初立,欲得和诸侯,乃求故陈悼太子师之子吴,立为陈侯,是为惠公。
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
十年,陈火。
十五年,吴王僚使公子光伐陈,取胡、沈而去。
二十八年,吴王阖闾与子胥败楚入郢。
是年,惠公卒,子怀公柳立。
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
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
怀公乃以疾谢吴。
四年,吴复召怀公。
怀公恐,如吴。
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
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愍公。
愍公六年,孔子适陈。
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
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吴师去。
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
时孔子在陈。
十五年,宋灭曹。
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侯。
陈侯恐,如吴。
楚伐陈。
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
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惠王。
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
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愍公,遂灭陈而有之。
是岁,孔子卒。
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
殷时或封或绝。
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东楼公生西楼公,西楼公生题公,题公生谋娶公。
谋娶公当周厉王时。
谋娶公生武公。
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
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
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
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匄立。
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
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立。
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
悼公十二年卒,子隐公乞立。
七月,隐公弟遂弑隐公自立,是为厘公。
厘公十九年卒,子愍公维立。
愍公十五年,楚惠王灭陈。
十六年,愍公弟阏路弑愍公代立,是为哀公。
哀公立十年卒,愍公子敕立,是为出公。
出公十二年卒,子简公春立。
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灭杞。
杞后陈亡三十四年。
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
禹之后,周武王封之杞,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
契之后为殷,殷有本纪言。
殷破,周封其后于宋,齐愍王灭之,有世家言。
后稷之后为周,秦昭王灭之,有本纪言。
皋陶之后,或封英、六,楚穆王灭之,无谱。
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有世家言。
伯翳之后,至周平王时封为秦,项羽灭之,有本纪言。
垂、益、夔、龙,其后不知所封,不见也。
右十一人者,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之后皆至帝王,余乃为显诸侯。
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
周武王时,侯伯尚千余人。
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
江、黄、胡、沈之属,不可胜数,故弗采着于传云。
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
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
至禹,于周则杞,微甚,不足数也。
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句践兴。
盛德之祀,必及百世。
舜、禹馀烈,陈、杞是继。
妫满受封,东楼纂系。
阏路篡逆,夏姬淫嬖。
二国衰微,或兴或替。
前并後虏,皆亡楚惠。
句践勃兴,田和吞噬。
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杞世家-译文
陈胡公满,是虞帝舜的后代。以前舜还是普通人时,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他们住在妫汭,后来因此有了姓,姓妫。舜去世后,传位给禹,舜的儿子商均被封为诸侯。夏朝的时候,有时丢失有时继续。到了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就重新寻找舜的后代,找到了妫满,封他在陈地,以继续祭拜帝舜,这就是胡公。
胡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申公犀侯继位。申公去世后,他的弟弟相公皋羊继位。相公去世后,立申公的儿子突为君,这就是孝公。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慎公圉戎继位。慎公在周厉王时期。慎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幽公宁继位。
幽公在位第十二年,周厉王逃到了彘地。
在位第二十三年,幽公去世,他的儿子厘公孝继位。厘公在位第六年,周宣王即位。三十六年,厘公去世,他的儿子武公灵继位。武公在位十五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夷公说继位。这一年,周幽王即位。夷公在位三年后去世,他的弟弟平公燮继位。
平公在位第七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朝东迁,秦国开始成为诸侯国。
在位第二十三年,平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圉继位。
文公元年,他娶了蔡国的女子,生下了儿子佗。十年后,文公去世,他的长子桓公鲍继位。
桓公在位二十三年,鲁隐公刚开始即位。二十六年,卫国人杀了他们的君主州吁。三十三年,鲁国人杀了他们的君主隐公。
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日,桓公鲍去世。桓公的弟弟佗,他的母亲是蔡国的女子,所以蔡国人杀了桓公的父亲和桓公的太子免,立佗为君,这就是厉公。桓公生病时发生动乱,国人四散,所以再次赴任。
厉公在位第二年,生下了儿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派他去用《周易》占卜,得到《观》卦的《否》爻:‘这是观察国家之光,有利于宾于王。这是否意味着陈国会取代陈国而拥有国家?不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在其他地方?不是他本人,而是在他的子孙。如果是在其他地方,那么一定是姜姓。姜姓,是太岳的后代。事物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大的方面,陈国衰落,这将是它的昌盛吗?’
厉公娶了蔡国的女子,蔡国的女子与蔡国人私通,厉公多次去蔡国淫乱。在位第七年,厉公杀了桓公的太子免的三个弟弟,长子跃,次子林,幼子杵臼,他们一起让蔡国人用美女引诱厉公,与蔡国人一起杀了厉公,立跃为君,这就是利公。利公是桓公的儿子。
利公在位五个月后去世,立他的中弟林为君,这就是庄公。庄公在位第七年去世,他的幼弟杵臼继位,这就是宣公。
宣公在位第三年,楚武王去世,楚国开始强大。十七年,周惠王娶了陈国的女子为后。
二十一年,宣公的宠妃生下了儿子款,想要立他为太子,于是杀了太子御寇。御寇一直很受厉公的儿子完的爱戴,完害怕祸及自己,于是逃到了齐国。齐桓公想要让陈完做卿,完说:‘我是一个客居他乡的臣子,幸得免于负担,这是君主的恩惠,我不敢接受高位。’桓公让他做了工正。齐懿仲想要把女儿嫁给陈敬仲,占卜后,卦象说:‘这是凤凰飞翔,和谐鸣叫。有妫姓之后,将在姜姓中养育。五世将昌盛,与正卿并列。八世之后,无人能与之相比。’
三十七年,齐桓公攻打蔡国,蔡国战败;向南侵略楚国,到达召陵,回来时经过陈国。陈国的大夫辕涛涂讨厌他们经过陈国,欺骗齐国人让他们走东道。东道不好,桓公生气,抓了陈国的辕涛涂。这一年,晋献公杀了他的太子申生。
四十五年,宣公去世,他的儿子款继位,这就是穆公。穆公在位五年,齐桓公去世。十六年,晋文公在城濮打败了楚军。这一年,穆公去世,他的儿子共公朔继位。共公在位六年,楚太子商臣杀了他的父亲成王,自己继位,这就是穆王。十一年,秦穆公去世。十八年,共公去世,他的儿子灵公平国立。
灵公在位第一年,楚庄王即位。六年,楚国攻打陈国。十年,陈国和楚国讲和。
十四年,灵公和他的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有染,在朝廷上戏弄夏姬。泄冶劝谏说:‘君臣淫乱,百姓会效仿。’灵公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两个,他们两个请求杀掉泄冶,灵公没有阻止,于是杀了泄冶。十五年,灵公和那两个大夫在夏姬家喝酒,灵公戏弄那两个大夫说:‘征舒像你们。’那两个大夫说:‘也像您。’征舒生气。灵公喝完酒出来,征舒在马厩门口埋伏弩箭射杀了灵公。孔宁、仪行父都逃到了楚国,灵公的太子午逃到了晋国。征舒自立为陈侯。征舒,原是陈国的大夫。夏姬,是御叔的妻子,也是舒的母亲。
成公元年冬天,楚庄王为了夏征舒杀了灵公,率领诸侯攻打陈国。他对陈国说:‘不要害怕,我只是要诛杀征舒。’杀了征舒后,就占领了陈国,群臣都来祝贺。申叔当时出使齐国回来,只有他没有祝贺。庄王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俗语有云,牵牛直接进入别人的田地,田主夺走了牛。直接进入就有罪了,夺走牛,不是太过分了吗?现在大王因为征舒是叛贼杀害了君主,所以征召诸侯军队,以正义的名义攻打他,但是后来却占领了他的土地,那么以后怎么在天下发号施令呢!因此我不祝贺。’庄王说:‘好。’于是从晋国接回了陈灵公的太子午,并立他为君,恢复了陈国的国君,这就是成公。孔子读到史书上楚国恢复陈国,说:‘楚庄王真是贤明啊!轻视千乘之国而重视一句话。’
二十八年,楚庄王去世。二十九年,陈国背叛了楚国的盟约。三十年,楚共王攻打陈国。这一年,成公去世,他的儿子哀公弱继位。楚国因为陈国国丧,撤兵离开。
哀公在位第三年,楚国围攻陈国,后来又放过了它。在位第二十八年,楚国的公子围杀了他们的君主郏敖,自己继位,这就是灵王。
三十四年,最初,哀公娶了郑国的女子,长女生了悼太子师,次女生了偃。两个宠妾,长妾生了留,次妾生了胜。留受到哀公的宠爱,哀公把留托付给了他的弟弟司徒招。哀公生病,三个月后,招杀了悼太子,立留为太子。哀公生气,想要杀掉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缢而死。招去世后,立留为陈国君主。四月,陈国派使者前往楚国。楚灵王听说陈国发生动乱,就杀了陈国使者,派公子弃疾发兵攻打陈国,陈国君主留逃到了郑国。九月,楚国围攻陈国。十一月,灭亡了陈国,让弃疾做了陈公。
招杀悼太子的时候,太子的儿子名叫吴,逃到了晋国。晋平公问太史赵说:‘陈国最终会灭亡吗?’太史赵回答说:‘陈国,是颛顼的后代。陈国在齐国得到政权,最终会灭亡。从幕到瞽瞍,没有违背命令。舜用明德加以强调。到了遂,世世代代守护着它。到了胡公,周朝赐予了他们姓,让他们祭祀虞帝。而且有盛德的后代,必然可以传百世。虞朝的世还没有结束,可能在齐国吧?’
楚灵王灭亡陈国五年后,楚国的公子弃疾杀了灵王,自己继位,这就是平王。平王刚即位,想要和诸侯和平相处,于是寻找故陈悼太子师的儿子吴,立他为陈侯,这就是惠公。惠公即位后,按照哀公去世时的年纪来计算,空缺了五年。
十年,陈国发生火灾。十五年,吴王僚派他的儿子光攻打陈国,夺取了胡、沈后离开。二十八年,吴王阖闾和子胥打败了楚国,进入了郢都。这一年,惠公去世,他的儿子怀公柳继位。
怀公元年,吴国攻破楚国,在郢地,召见陈国的国君。陈侯想要前往,大夫们说:‘吴国刚刚得胜,楚王虽然已经亡国,但与陈国有旧交,不能背弃。’于是怀公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去见吴国。
四年,吴国再次召见怀公。怀公害怕了,就前往吴国。吴国因为怀公之前没有来而生气,留他住了下来,最终在吴国去世。陈国于是立怀公的儿子越为国君,这就是愍公。
愍公六年,孔子到陈国。吴王夫差攻打陈国,夺取了三个城邑后离开。十三年,吴国再次攻打陈国,陈国向楚国求救,楚昭王率军到城父,吴军撤退。这一年,楚昭王在城父去世。当时孔子也在陈国。
十五年,宋国灭亡了曹国。十六年,吴王夫差攻打齐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军,派人召见陈侯。陈侯害怕了,就前往吴国。楚国攻打陈国。
二十一年,齐国田常杀害了他的国君简公。二十三年,楚国白公胜杀害了令尹子西和子綦,袭击了惠王。叶公打败了白公,白公自杀。
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率军北伐,杀死了陈愍公,于是灭掉了陈国。这一年,孔子去世。
杞国的东楼公是夏后氏禹的后代。在商朝时,有时被封有时被废除。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后,寻找禹的后代,找到了东楼公,封他在杞国,以继续夏后氏的祭祀。
东楼公生了西楼公,西楼公生了题公,题公生了谋娶公。谋娶公在周厉王时期。谋娶公生了武公。武公在位四十七年后去世,他的儿子靖公即位。靖公在位二十三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共公即位。共公在位八年去世,他的儿子德公即位。德公在位十八年后去世,他的弟弟桓公姑容即位。桓公在位十七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孝公匄即位。孝公在位十七年后去世,他的弟弟文公益姑即位。文公在位十四年后去世,他的弟弟平公郁即位。平公在位十八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悼公成立。悼公在位十二年后去世,他的儿子隐公乞即位。七月,隐公的弟弟遂杀害了隐公自立,这就是厘公。
厘公在位十九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愍公维即位。愍公在位十五年后,楚惠王灭掉了陈国。十六年,愍公的弟弟阏路杀害了愍公自立,这就是哀公。哀公在位十年后去世,愍公的儿子敕即位,这就是出公。出公在位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简公春即位。简公在位一年后,楚惠王在位四十四年时,灭掉了杞国。杞国在陈国灭亡后三十四年。杞国小而弱,其事不值得称述。
虞舜的后代,周武王封他们在陈国,到楚惠王灭掉陈国,有世家记载。夏禹的后代,周武王封他们在杞国,楚惠王灭掉杞国,有世家记载。商汤的后代成为殷朝,殷朝有本纪记载。殷朝被灭后,周朝封其后代在宋国,齐愍王灭掉了宋国,有世家记载。后稷的后代成为周朝,秦昭王灭掉了周朝,有本纪记载。皋陶的后代,有的被封在英、六,楚穆王灭掉了他们,没有记载。伯夷的后代,到周武王时再次封在齐国,称为太公望,陈氏灭掉了他们,有世家记载。伯翳的后代,到周平王时封为秦国,项羽灭掉了他们,有本纪记载。垂、益、夔、龙,他们的后代不知道被封在哪里,没有记载。
右列的十一人,都是唐虞时期有功德的臣子;其中五人的后代都成为了帝王,其他人成为了显赫的诸侯。滕、薛、驺,在夏、商、周之间被封,都很小,不值得记载,所以不讨论。
周武王时,诸侯有千余人。到周幽王、周厉王之后,诸侯相互攻伐,互相兼并。江、黄、胡、沈等,数不胜数,所以没有记载在传记中。
太史公说:虞舜的德行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他禅让了王位给夏,而后世祭祀他的人历经三代。到楚惠王灭掉陈国,田常在齐国掌权,最终建立了国家,延续了百世,后代繁多,有土地的人也不少。至于大禹,在周朝时封在杞国,非常微小,不值得记载。楚惠王灭掉杞国后,其后代越王勾践兴起。
盛德的祭祀,必然延续到百世。虞舜、大禹的遗德,陈国、杞国是继承者。姬满接受封地,东楼继续传承。阏路篡位,夏姬淫乱。这两个国家衰落,有时兴起有时衰败。前被并后为虏,都是因为楚惠王。勾践兴起,田和吞并。延续祭祀,难道只是因为他们的后代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杞世家-注解
虞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即虞舜,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以德行著称。
尧: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五帝之一,以贤德著称,传说中禅让帝位给舜。
妫汭: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是舜的居所。
禹: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五帝之一,治水有功,后成为夏朝的开国君主。
商均:舜的儿子,被封于商地。
夏后:指夏朝的君主。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殷纣: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胡公:周武王封的陈国的君主,以奉帝舜祀。
申公犀侯:胡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相公皋羊:申公犀侯的弟弟,继承王位。
孝公:杞国的君主。
慎公圉戎:孝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幽公宁:慎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厉王:周朝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发生“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厘公孝:幽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武公灵:厘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夷公说:武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平公燮:夷公的弟弟,继承王位。
周幽王:周朝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被犬戎所杀,导致西周灭亡。
蔡女:指蔡国的公主,常作为和亲对象。
周宣王:周朝的一位君主,在位期间有“宣王中兴”的说法。
周惠王:周朝的一位君主。
御寇:宣公的儿子,因被废太子而被杀。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以霸主著称。
工正:官名,负责工匠的管理。
懿仲:齐国的君主,欲将女儿嫁给陈敬仲。
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和尊贵。
太岳: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也是五岳之一。
晋献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
城濮: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是晋文公与楚成王的一次重要战役。
泄冶:陈国的大夫,因谏言被杀。
夏姬:陈国国君的宠妃,与多位男子有染。
征舒:夏姬的儿子,杀死了陈灵公。
庄王:楚国的君主,在位期间有“庄王中兴”的说法。
颛顼: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五帝之一。
幕:古代传说中的帝王,颛顼的后代。
瞽瞍: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舜的父亲。
灵王:楚国的君主。
悼太子师:哀公的儿子,被司徒招所杀。
留:哀公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胜:哀公的儿子。
司徒招:陈国的大夫,参与了陈国内乱。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
太史赵:晋国的太史,负责记录历史。
弃疾:楚国的公子,后来成为楚平王。
惠公:陈国的君主,是悼太子师的儿子。
吴王僚: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
吴王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的君主,以改革著称。
子胥:吴国的名将,辅佐吴王阖闾。
怀公柳:惠公的儿子,继承王位。
怀公元年:指鲁国历史上怀公即位的第一年,即公元前659年。
吴破楚:指吴国攻破楚国,这是春秋时期吴国崛起的重要事件。
郢:楚国的都城,位于今湖北省江陵县。
陈侯:指陈国的国君。
大夫:古代对高级官员的通称。
吴新得意:指吴国在战胜楚国后士气高涨。
楚王:指楚国的君主。
故:旧情,指陈国与楚国之间的历史关系。
倍:通“背”,背叛。
疾谢:以疾病为由推辞。
复召:再次召回。
卒:死亡。
愍公:陈国国君的谥号,意为哀伤的君主。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吴王夫差:吴国的君主,曾大败越国。
三邑:指三个城邑。
城父:楚国的城邑,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
令尹:楚国的最高官职,相当于宰相。
子西:楚国的官员。
子綦:楚国的官员。
惠王:楚国的君主。
艾陵:吴国与齐国交战的地方。
田常:齐国的官员。
简公:齐国的君主。
白公胜:楚国的官员。
袭惠王:偷袭惠王。
叶公:楚国的官员。
杞东楼公:杞国的君主,夏后氏的后代。
夏后禹:夏朝的开国君主。
殷时:指商朝时期。
祀:祭祀。
东楼公:杞国的君主。
西楼公:杞国的君主。
题公:杞国的君主。
谋娶公:杞国的君主。
周厉王:周朝的君主。
武公:杞国的君主。
靖公:杞国的君主。
共公:杞国的君主。
德公:杞国的君主。
桓公:杞国的君主。
文公:杞国的君主。
平公:杞国的君主。
悼公:杞国的君主。
隐公:杞国的君主。
厘公:杞国的君主。
愍公维:杞国的君主。
阏路:楚国的官员。
哀公:杞国的君主。
敕:杞国的君主。
简公春:杞国的君主。
幽、厉:周朝的君主,指周幽王和周厉王。
侯伯:古代对诸侯和伯国的通称。
江、黄、胡、沈:古代的诸侯国名。
传:指史书。
至矣:极其,非常。
禅位:禅让,指君主把位子让给他人。
血食:指祭祀时用牲畜的血。
世家: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诸侯国或著名家族的历史。
契:商朝的开国君主汤的父亲。
本纪:古代史书的一种体裁,记载帝王的生平和事迹。
后稷: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的祖先。
皋陶: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舜的大臣。
伯夷:商朝末年的贤人。
太公望: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的祖先。
伯翳: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秦昭王:秦朝的君主。
垂、益、夔、龙:古代传说中的人物。
唐虞之际:指唐尧和虞舜的时代。
侯伯尚千余人:指当时诸侯国众多。
幽、厉之后:指周幽王和周厉王之后的时期。
江、黄、胡、沈之属:指江、黄、胡、沈等诸侯国。
太史公: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
舜之德:指舜的德行。
禅位于夏:指舜将帝位禅让给夏禹。
血食者:指享受祭祀的人。
历三代:指历经夏、商、周三代。
田常得政于齐:指田常在齐国掌握政权。
卒为建国:最终成为建立国家的君主。
百世不绝:指延续百世而不绝。
苗裔兹兹:指后代众多。
有土者:指拥有土地的人。
越王句践:越国的君主,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盛德之祀:指有盛德的君主的祭祀。
禹之后:指大禹的后代。
东楼纂系:指东楼公的后代。
阏路篡逆:指阏路篡位。
夏姬淫嬖:指夏姬行为放荡。
前并後虏:指先并吞后败亡。
田和吞噬:指田和吞并其他国家。
蝉联血食:指世代相传的祭祀。
其苗裔:指他们的后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陈杞世家-评注
怀公元年,吴破楚,在郢,召陈侯。陈侯欲往,大夫曰:‘吴新得意;楚王虽亡,与陈有故,不可倍。’怀公乃以疾谢吴。
此段文字描绘了陈怀公在吴国破楚后的政治困境。陈怀公面对吴国的召见,一方面想要前往以示臣服,另一方面又担心违背与楚国的旧谊。大夫的劝阻反映了当时外交策略的复杂性,即在保持与旧盟友关系的同时,也要考虑新势力的崛起。‘不可倍’一语双关,既指不可背叛楚国,也指不可违背前言。
四年,吴复召怀公。怀公恐,如吴。吴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愍公。
此段描述了陈怀公因恐惧而前往吴国,最终被吴国留置并因疾病去世的悲剧。陈怀公的死亡标志着陈国对吴国的屈服,同时也为陈愍公的继位埋下了伏笔。‘如吴’和‘留之’等词语的使用,凸显了吴国对陈国的强势。
愍公六年,孔子适陈。吴王夫差伐陈,取三邑而去。
这段文字将孔子与吴王夫差伐陈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反映了春秋时期孔子游历各国,传播其思想的同时,也见证了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与政治变迁。
十三年,吴复来伐陈,陈告急楚,楚昭王来救,军于城父,吴师去。
此段文字展现了楚昭王对陈国的援助,以及吴楚之间的军事对抗。‘告急’和‘来救’等词语,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冲突。
是年,楚昭王卒于城父。时孔子在陈。
楚昭王的去世与孔子在陈国的经历相交织,体现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
十五年,宋灭曹。
此段文字记录了宋国灭曹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十六年,吴王夫差伐齐,败之艾陵,使人召陈侯。陈侯恐,如吴。
此段描述了吴王夫差对齐国的征伐,以及陈侯因恐惧而前往吴国的情形,再次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二十一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
此段文字记录了齐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田常弑君的行为标志着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矛盾激化。
二十三年,楚之白公胜杀令尹子西、子綦,袭惠王。
此段描述了楚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白公胜的篡位行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内部政治的动荡。
叶公攻败白公,白公自杀。
此段文字记录了叶公击败白公,维护了楚国的稳定。
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愍公,遂灭陈而有之。
此段描述了楚惠王复国后对陈国的征伐,最终灭掉了陈国,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实力对比。
是岁,孔子卒。
孔子去世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历史转折,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
此段文字介绍了杞国的起源,强调了其与夏后氏的血脉关系。
殷时或封或绝。
此段描述了杞国在殷商时期的兴衰。
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于杞,以奉夏后氏祀。
此段文字讲述了周武王封东楼公于杞,以延续夏后氏祭祀的故事,体现了周代对先代文化的尊重。
东楼公生西楼公,西楼公生题公,题公生谋娶公。
此段文字记录了杞国世系的传承。
谋娶公当周厉王时。
此段文字介绍了谋娶公的时代背景。
谋娶公生武公。
此段文字继续介绍了杞国世系的传承。
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武公和靖公的继位。
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靖公和共公的继位。
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共公和德公的继位。
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德公和桓公的继位。
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匄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桓公和孝公的继位。
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孝公和文公的继位。
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文公和平公的继位。
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平公和悼公的继位。
悼公十二年卒,子隐公乞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悼公和隐公的继位。
七月,隐公弟遂弑隐公自立,是为厘公。
此段文字描述了隐公被弑,厘公自立的历史事件。
厘公十九年卒,子愍公维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厘公和愍公的继位。
愍公十五年,楚惠王灭陈。
此段文字描述了楚惠王灭陈的历史事件。
十六年,愍公弟阏路弑愍公代立,是为哀公。
此段文字描述了愍公被弑,哀公自立的历史事件。
哀公立十年卒,愍公子敕立,是为出公。
此段文字描述了哀公和出公的继位。
出公十二年卒,子简公春立。
此段文字描述了出公和简公的继位。
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灭杞。
此段文字描述了楚惠王灭杞的历史事件。
杞后陈亡三十四年。
此段文字说明了杞国和陈国灭亡的时间关系。
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此段文字评价了杞国的小微,认为其历史事件不足以称述。
舜之后,周武王封之陈,至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舜的后代被封于陈,直至被楚惠王灭掉的历史。
禹之后,周武王封之杞,楚惠王灭之,有世家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禹的后代被封于杞,直至被楚惠王灭掉的历史。
契之后为殷,殷有本纪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契的后代建立了殷朝,并有其本纪记载。
殷破,周封其后于宋,齐愍王灭之,有世家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殷朝灭亡后,周朝封其后代于宋,直至被齐愍王灭掉的历史。
后稷之后为周,秦昭王灭之,有本纪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后稷的后代建立了周朝,直至被秦昭王灭掉的历史。
皋陶之后,或封英、六,楚穆王灭之,无谱。
此段文字回顾了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英、六,直至被楚穆王灭掉的历史,但无详细记载。
伯夷之后,至周武王复封于齐,曰太公望,陈氏灭之,有世家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伯夷的后代被封于齐,直至被陈氏灭掉的历史。
伯翳之后,至周平王时封为秦,项羽灭之,有本纪言。
此段文字回顾了伯翳的后代被封于秦,直至被项羽灭掉的历史。
垂、益、夔、龙,其后不知所封,不见也。
此段文字回顾了垂、益、夔、龙等人的后代不知所封,无详细记载。
右十一人者,皆唐虞之际名有功德臣也;其五人之后皆至帝王,余乃为显诸侯。
此段文字评价了上述十一位历史人物,认为他们都是唐虞之际有功德的名臣,其中五人的后代成为了帝王,其余的成为了显赫的诸侯。
滕、薛、驺,夏、殷、周之间封也,小,不足齿列,弗论也。
此段文字评价了滕、薛、驺等小国,认为它们在夏、殷、周之间被封,但规模较小,不足以称述。
周武王时,侯伯尚千余人。
此段文字回顾了周武王时期诸侯国的数量。
及幽、厉之后,诸侯力攻相并。
此段文字描述了周幽王、周厉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江、黄、胡、沈之属,不可胜数,故弗采着于传云。
此段文字说明了江、黄、胡、沈等小国众多,故不一一记载。
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
此段文字是太史公对舜德的评价,认为舜的德行达到了极致,禅位于夏,其后代血食历三代。
及楚灭陈,而田常得政于齐,卒为建国,百世不绝,苗裔兹兹,有土者不乏焉。
此段文字回顾了田常在齐国的崛起,认为其建国后,苗裔众多,有土者不乏。
至禹,于周则杞,微甚,不足数也。
此段文字评价了杞国在周朝时期的影响力微弱。
楚惠王灭杞,其后越王句践兴。
此段文字描述了楚惠王灭杞后,越王句践的兴起。
盛德之祀,必及百世。
此段文字强调了盛德之祀能够延续百世。
舜、禹馀烈,陈、杞是继。
此段文字认为舜、禹的盛德得以在陈、杞等国延续。
妫满受封,东楼纂系。
此段文字描述了妫满受封,东楼纂系的历史。
阏路篡逆,夏姬淫嬖。
此段文字描述了阏路篡位和夏姬的淫乱。
二国衰微,或兴或替。
此段文字评价了上述两国的兴衰。
前并後虏,皆亡楚惠。
此段文字描述了上述两国的命运,皆因楚惠王而亡。
句践勃兴,田和吞噬。
此段文字描述了句践的兴起和田和的扩张。
蝉联血食,岂其苗裔?
此段文字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盛德之祀是否能够通过苗裔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