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管蔡世家

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管蔡世家-原文

管叔鲜、蔡叔度者,周文王子而武王弟也。

武王同母兄弟十人。

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

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厓季载。厓季载最少。

同母昆弟十人,唯发、旦贤,左右辅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

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

伯邑考既已前卒矣。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

於是封叔鲜於管,封叔度於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

封叔旦於鲁而相周,为周公。

封叔振铎於曹,封叔武於成,封叔处於霍。

康叔封、厓季载皆少,未得封。

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

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於成王,乃挟武庚以作乱。

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

而分殷餘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於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是为卫康叔。

封季载於厓。

厓季、康叔皆有驯行,於是周公举康叔为周司寇,厓季为周司空,以佐成王治,皆有令名於天下。

蔡叔度既迁而死。

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

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

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

余五叔皆就国,无为天子吏者。

蔡仲卒,子蔡伯荒立。

蔡伯荒卒,子宫侯立。

宫侯卒,子厉侯立。

厉侯卒,子武侯立。

武侯之时,周厉王失国,奔彘,共和行政,诸侯多叛周。

武侯卒,子夷侯立。

夷侯十一年,周宣王即位。

二十八年,夷侯卒,子厘侯所事立。

厘侯三十九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周室卑而东徙。

秦始得列为诸侯。

四十八年,厘侯卒,子共侯兴立。

共侯二年卒,子戴侯立。

戴侯十年卒,子宣侯措父立。

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初立。

三十五年,宣侯卒,子桓侯封人立。

桓侯三年,鲁弑其君隐公。

二十年,桓侯卒,弟哀侯献舞立。

哀侯十一年,初,哀侯娶陈,息侯亦娶陈。

息夫人将归,过蔡,蔡侯不敬。

息侯怒,请楚文王:“来伐我,我求救于蔡,蔡必来,楚因击之,可以有功。”

楚文王从之,虏蔡哀侯以归。

哀侯留九岁,死于楚。

凡立二十年卒。

蔡人立其子肸,是为缪侯。

缪侯以其女弟为齐桓公夫人。

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船中,夫人荡舟,桓公止之,不止,公怒,归蔡女而不绝也。

蔡侯怒,嫁其弟。

齐桓公怒,伐蔡;蔡溃,遂虏缪侯,南至楚邵陵。

已而诸侯为蔡谢齐,齐侯归蔡侯。

二十九年,缪侯卒,子庄侯甲午立。

庄侯三年,齐桓公卒。

十四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

二十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二十五年,秦穆公卒。

三十三年,楚庄王即位。

三十四年,庄侯卒,子文侯申立。

文侯十四年,楚庄王伐陈,杀夏征舒。

十五年,楚围郑,郑降楚,楚复之。

二十年,文侯卒,子景侯固立。

景侯元年,楚庄王卒。

四十九年,景侯为太子般娶妇于楚,而景侯通焉。

太子弑景侯而自立,是为灵侯。

灵侯二年,楚公子围弑其王郏敖而自立,为灵王。

九年,陈司徒招弑其君哀公。

楚使公子弃疾灭陈而有之。

十二年,楚灵王以灵侯弑其父,诱蔡灵侯于申,伏甲饮之,醉而杀之,刑其士卒七十人。

令公子弃疾围蔡。

十一月,灭蔡,使弃疾为蔡公。

楚灭蔡三岁,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为平王。

平王乃求蔡景侯少子庐,立之,是为平侯。

是年,楚亦复立陈。

楚平王初立,欲亲诸侯,故复立陈、蔡后。

平侯九年卒,灵侯般之孙东国攻平侯子而自立,是为悼侯。

悼侯父曰隐太子友。

隐太子友者,灵侯之太子,平侯立而杀隐太子,故平侯卒而隐太子之子东国攻平侯子而代立,是为悼侯。

悼侯三年卒,弟昭侯申立。

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

楚相子常欲之,不与。

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

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

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

十三年春,与卫灵公会邵陵。

蔡侯私于周苌cháng弘以求长于卫;卫使史鳅言康叔之功德,乃长卫。

夏,为晋灭沈,楚怒,攻蔡。

蔡昭侯使其子为质于吴,以共伐楚。

冬,与吴王阖闾遂破楚入郢。

蔡怨子常,子常恐,奔郑。

十四年,吴去而楚昭王复国。

十六年,楚令尹为其民泣以谋蔡,蔡昭侯惧。

二十六年,孔子如蔡。

楚昭王伐蔡,蔡恐,告急于吴。

吴为蔡远,约迁以自近,易以相救;昭侯私许,不与大夫计。

吴人来救蔡,因迁蔡于州来。

二十八年,昭侯将朝于吴,大夫恐其复迁,乃令贼利杀昭侯;已而诛贼利以解过,而立昭侯子朔,是为成侯。

成侯四年,宋灭曹。

十年,齐田常弑其君简公。

十三年,楚灭陈。

十九年,成侯卒,子声侯产立。

声侯十五年卒,子元侯立。

元侯六年卒,子侯齐立。

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

后陈灭三十三年。

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

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

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

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

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

曹叔振铎,有后为曹,有世家言。

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

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

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

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

太史公曰:管蔡作乱,无足载者。

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是以诸侯卒宗周,故附之世家言。

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

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

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

太伯卒,子仲君平立。

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

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

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

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

三十年卒,弟幽伯强立。

幽伯九年,弟苏杀幽伯代立,是为戴伯。

戴伯元年,周宣王已立三岁。

三十年,戴伯卒,子惠伯兕立。

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为犬戎所杀,因东徙,益卑,诸侯畔之。

秦始列为诸侯。

三十六年,惠伯卒,子石甫立,其弟武杀之代立,是为缪公。

缪公三年卒,子桓公终生立。

桓公三十五年,鲁隐公立。

四十五年,鲁弑其君隐公。

四十六年,宋华父督弑其君殇公,及孔父。

五十五年,桓公卒,子庄公夕姑立。

庄公二十三年,齐桓公始霸。

三十一年,庄公卒,子厘公夷立。

厘公九年卒,子昭公班立。

昭公六年,齐桓公败蔡,遂至楚召陵。

九年,昭公卒,子共公襄立。

共公十六年,初,晋公子重耳其亡过曹,曹君无礼,欲观其骈胁。

厘负羁谏,不听,私善于重耳。

二十一年,晋文公重耳伐曹,虏共公以归,令军毋入厘负羁之宗族闾。

或说晋文公曰:‘昔齐桓公会诸侯,复异姓;今君囚曹君,灭同姓,何以令于诸侯?’

晋乃复归共公。

二十五年,晋文公卒。

三十五年,共公卒,子文公寿立。

文公二十三年卒,子宣公强立。

宣公十七年卒,弟成公负刍立。

成公三年,晋厉公伐曹,虏成公以归,已复释之。

五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其君厉公。

二十三年,成公卒,子武公胜立。

武公二十六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

二十七年,武公卒,子平公须立。

平公四年卒,子悼公午立。

是岁,宋、卫、陈、郑皆火。

悼公八年,宋景公立。

九年,悼公朝于宋,宋囚之;曹立其弟野,是为声公。

悼公死于宋,归葬。

声公五年,平公弟通弑声公代立,是为隐公。

隐公四年,声公弟露弑隐公代立,是为靖公。

靖公四年卒,子伯阳立。

伯阳三年,国人有梦众君子立于社宫,谋欲亡曹;曹叔振铎止之,请待公孙强,许之。

旦,求之曹,无此人。

梦者戒其子曰:‘我亡,尔闻公孙强为政,必去曹,无离曹祸。’

及伯阳即位,好田弋之事。

六年,曹野人公孙强亦好田弋,获白雁而献之,且言田弋之说,因访政事。

伯阳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

梦者之子乃亡去。

公孙强言霸说于曹伯。

十四年,曹伯从之,乃背晋干宋。

宋景公伐之,晋人不救。

十五年,宋灭曹,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

曹遂绝其祀。

太史公曰:余寻曹共公之不用僖负羁,乃乘轩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

及振铎之梦,岂不欲引曹之祀者哉?

如公孙强不修厥政,叔铎之祀忽诸。

武王之弟,管、蔡及霍。

周公居相,流言是作。

狼跋致艰,鸱鸮讨恶。

胡能改行,克复其爵。

献舞执楚,遇息礼薄。

穆侯虏齐,荡舟乖谑。

曹共轻晋,负羁先觉。

伯阳梦社,祚倾振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管蔡世家-译文

管叔鲜和蔡叔度是周文王的儿子,也是武王的弟弟。武王有十个同母的兄弟。他们的母亲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妃。他们的长子是伯邑考,其次是武王发,然后是管叔鲜,接着是周公旦,再是蔡叔度,然后是曹叔振铎,接着是成叔武,再是霍叔处,然后是康叔封,再是厓季载。厓季载是最小的。这十位同母兄弟中,只有发和旦是贤能的,他们辅佐文王,所以文王舍弃了伯邑考,立发为太子。等到文王去世后,发即位,这就是武王。伯邑考已经去世了。

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平定了天下,封赏了功臣和兄弟。于是封管叔鲜到管地,封蔡叔度到蔡地:他们两人辅佐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管理殷朝的遗民。封周公旦到鲁地并辅佐周朝,这就是周公。封曹叔振铎到曹地,封成叔武到成地,封霍叔处到霍地。康叔封和厓季载年纪还小,没有封地。

武王去世后,成王年纪小,周公旦独揽朝政。管叔和蔡叔怀疑周公对成王不利,于是带着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奉成王的命令讨伐并诛杀了武庚,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并迁居他处,给了他十辆车和七十个随从。然后他把殷朝的遗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封给了微子启在宋地,以延续殷朝的祭祀;另一部分封给了康叔作为卫国的君主,这就是卫康叔。厓季载被封在厓地。厓季载和康叔都有好的品行,因此周公提拔康叔为周朝的司寇,厓季载为司空,来辅佐成王治理国家,他们在天下都有好名声。

蔡叔度被放逐后去世。他的儿子叫胡,胡改过自新,行为变得善良。周公听说了这件事,提拔胡为鲁国的卿士,鲁国因此治理得很好。于是周公对成王说,再次封胡到蔡地,以继承蔡叔的祭祀,这就是蔡仲。其他五位叔父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没有担任天子的官职。

蔡仲去世后,他的儿子蔡伯荒即位。蔡伯荒去世后,他的儿子宫侯即位。宫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厉侯即位。厉侯去世后,他的儿子武侯即位。武侯时期,周厉王失去了国家,逃到了彘地,由共和行政,诸侯多背叛了周朝。

武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夷侯即位。夷侯在位十一年,周宣王即位。宣王在位二十八年,夷侯去世,他的儿子厘侯即位。

厘侯在位三十九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周室衰落并东迁。秦国开始成为诸侯国。

厘侯在位四十八年去世,他的儿子共侯兴即位。共侯在位二年去世,他的儿子戴侯即位。戴侯在位十年去世,他的儿子宣侯措父即位。

宣侯在位二十八年,鲁隐公即位。三十五年,宣侯去世,他的儿子桓侯封人即位。桓侯在位三年,鲁国杀害了他们的君主隐公。二十年,桓侯去世,他的弟弟哀侯献舞即位。

哀侯在位十一年,起初,哀侯娶了陈国的女子,息侯也娶了陈国的女子。息夫人要回娘家,路过蔡国,蔡侯对她不敬。息侯生气,请求楚文王:‘来攻打我,我向蔡国求救,蔡国一定会来,楚国趁机攻打他们,可以立功。’楚文王同意了,俘虏了蔡哀侯回国。哀侯在楚国留了九年,后来在楚国去世。总共在位二十年去世。蔡国人立了他的儿子肸,这就是缪侯。

缪侯把他的妹妹嫁给齐桓公为夫人。十八年,齐桓公和蔡国夫人一起在船上嬉戏,夫人划船,桓公制止她,但她不停,桓公生气,把蔡国夫人送回蔡国,但没有断绝关系。蔡侯生气,把他的弟弟嫁出去。齐桓公生气,攻打蔡国;蔡国溃败,于是俘虏了缪侯,南至楚国的邵陵。后来诸侯为蔡国向齐国道歉,齐侯把蔡侯送回。二十九年,缪侯去世,他的儿子庄侯甲午即位。

庄侯在位三年,齐桓公去世。十四年,晋文公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二十年,楚太子商臣杀害了他的父亲成王并自立。二十五年,秦穆公去世。三十三年,楚庄王即位。三十四年,庄侯去世,他的儿子文侯申即位。

文侯在位十四年,楚庄王攻打陈国,杀了夏征舒。十五年,楚围攻郑国,郑国投降了楚国,楚国又撤军。二十年,文侯去世,他的儿子景侯固即位。

景侯在位元年,楚庄王去世。四十九年,景侯为太子般在楚国娶了媳妇,而景侯与媳妇通奸。太子般杀害了景侯并自立,这就是灵侯。

灵侯在位二年,楚公子围杀害了他的王郏敖并自立,这就是灵王。九年,陈国的司徒招杀害了他们的君主哀公。楚国派公子弃疾灭掉陈国并占领了它。十二年,楚灵王因为灵侯杀害了他的父亲,诱骗蔡灵侯到申地,伏击并醉酒后杀了他,处死了他的七十名士兵。命令公子弃疾围攻蔡国。十一月,楚国灭掉了蔡国,让弃疾成为蔡公。

楚国灭掉蔡国三年后,楚公子弃疾杀害了他的君主灵王并自立,这就是平王。平王于是寻找蔡景侯的小儿子庐,立他为君,这就是平侯。这一年,楚国也恢复了陈国的地位。楚平王刚即位,想要亲近诸侯,所以恢复了陈国和蔡国的后代。

平侯在位九年去世,灵侯般之孙东国攻打平侯的儿子并自立,这就是悼侯。悼侯的父亲是隐太子友。隐太子友是灵侯的儿子,平侯即位后杀死了隐太子,所以平侯去世后,隐太子的儿子东国攻打平侯的儿子并取代了他,这就是悼侯。悼侯在位三年去世,他的弟弟昭侯申即位。

昭侯在位十年,朝见了楚昭王,拿着两件漂亮的皮衣,献了一件给昭王,自己留了一件。楚相子常想要那件皮衣,但不给。子常诬陷蔡侯,把蔡侯留在楚国三年。蔡侯知道了这件事,就把皮衣献给了子常;子常接受了皮衣,于是告诉蔡侯可以回国。蔡侯回国后去了晋国,请求与晋国一起攻打楚国。

十三年春天,与卫灵公在邵陵会面。蔡侯私下里向周苌弘请求在卫国得到更高的地位;卫国的使者史鳅提到了康叔的功德,于是蔡侯在卫国得到了更高的地位。夏天,晋国灭掉了沈国,楚国生气,攻打蔡国。蔡昭侯派他的儿子到吴国做人质,共同攻打楚国。冬天,与吴王阖闾一起攻破楚国并进入郢都。蔡国怨恨子常,子常害怕,逃到了郑国。十四年,吴国离开后,楚昭王恢复了国家。十六年,楚国的令尹为了他的百姓哭泣着策划攻打蔡国,蔡昭侯害怕。二十六年,孔子来到了蔡国。楚昭王攻打蔡国,蔡国害怕,向吴国求救。吴国为了与蔡国保持距离,约定迁都以靠近蔡国,方便救援;昭侯私下同意了,没有与大夫们商议。吴国人来救蔡国,趁机把蔡国迁到了州来。二十八年,昭侯准备去朝见吴国,大夫们担心他会被再次迁都,于是命令刺客利杀死了昭侯;后来诛杀了刺客利以消除罪责,并立昭侯的儿子朔为君,这就是成侯。

成侯在位四年,宋国灭掉了曹国。十年,齐国田常杀害了他们的君主简公。十三年,楚国灭掉了陈国。十九年,成侯去世,他的儿子声侯产即位。声侯在位十五年去世,他的儿子元侯即位。元侯在位六年去世,他的儿子侯齐即位。

侯齐在位四年,楚惠王灭掉了蔡国,蔡侯齐逃亡,蔡国因此断绝了祭祀。之后陈国灭掉了三十三年。

伯邑考的后代后来不知道被封在哪里。武王发的后代成为了周朝,有本纪记载。管叔鲜因为作乱被诛杀,没有后代。周公旦的后代成为了鲁国,有世家记载。蔡叔度的后代成为了蔡国,有世家记载。曹叔振铎的后代成为了曹国,有世家记载。成叔武的后代没有记载。霍叔处的后代在晋献公时期被灭掉了。康叔封的后代成为了卫国,有世家记载。厓季载的后代没有记载。

太史公说:管叔和蔡叔发动叛乱,没有值得记载的事情。然而周武王去世后,成王年纪小,天下人都怀疑起来,多亏有同母弟弟成叔、冉季等十人辅佐,因此诸侯最终都归附了周朝,所以我在世家记载了这件事。

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后,封叔振铎在曹地。

叔振铎去世后,他的儿子太伯脾继位。太伯去世后,他的儿子仲君平继位。仲君平去世后,他的儿子宫伯侯继位。宫伯侯去世后,他的儿子孝伯云继位。孝伯云去世后,他的儿子夷伯喜继位。

夷伯在位二十三年,周厉王逃到了彘地。

三十年后,夷伯去世,他的弟弟幽伯强继位。幽伯在位九年,他的弟弟苏杀了幽伯自立,这就是戴伯。戴伯在位的第一年,周宣王已经继位三年了。三十年后,戴伯去世,他的儿子惠伯兕继位。

惠伯在位二十五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因此东迁,地位更加卑微,诸侯都背叛了他。秦国开始成为诸侯国。

三十六年后,惠伯去世,他的儿子石甫继位,他的弟弟武杀了他自立,这就是缪公。缪公在位三年后去世,他的儿子桓公终生继位。

桓公在位三十五年,鲁隐公继位。四十五年,鲁国杀死了他们的君主隐公。四十六年,宋国的华父督杀死了他们的君主殇公和孔父。五十五年,桓公去世,他的儿子庄公夕姑继位。

庄公在位二十三年,齐桓公开始称霸。

三十一年后,庄公去世,他的儿子厘公夷继位。厘公在位九年去世,他的儿子昭公班继位。昭公在位六年,齐桓公打败了蔡国,一直打到楚国的召陵。九年后,昭公去世,他的儿子共公襄继位。

共公在位十六年,最初,晋国的公子重耳在他流亡时经过曹国,曹国的君主对他无礼,想要看他是否有双肋。厘负羁劝谏,但君主不听,私下与重耳交好。二十一年,晋文公重耳攻打曹国,俘虏了共公并带回了晋国,命令军队不要进入厘负羁的家族。

有人对晋文公说:‘过去齐桓公召集诸侯,恢复了异姓诸侯的地位;现在您囚禁了曹国的君主,消灭了同姓诸侯,您将如何向诸侯发布命令?’于是晋国又把共公放回了。

二十五年后,晋文公去世。三十五年,共公去世,他的儿子文公寿继位。文公在位二十三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宣公强继位。宣公在位十七年后去世,他的弟弟成公负刍继位。

成公在位三年,晋厉公攻打曹国,俘虏了成公并带回了晋国,但后来又释放了他。五年,晋国的栾书和中行偃派程滑刺杀了他们的君主厉公。二十三年后,成公去世,他的儿子武公胜继位。

武公在位二十六年,楚国的公子弃疾杀死了他们的君主灵王并自立。二十七年,武公去世,他的儿子平公须继位。平公在位四年去世,他的儿子悼公午继位。这一年,宋国、卫国、陈国和郑国都发生了火灾。

悼公在位八年,宋景公继位。九年,悼公去朝见宋景公,结果被宋国囚禁;曹国立了他的弟弟野,这就是声公。悼公在宋国去世后,尸体被运回曹国安葬。

声公在位五年,平公的弟弟通杀死了声公并自立,这就是隐公。隐公在位四年,声公的弟弟露杀死了隐公并自立,这就是靖公。靖公在位四年后去世,他的儿子伯阳继位。

伯阳在位三年,国人都梦见许多君子站在社宫中,商议要离开曹国;曹叔振铎阻止了他们,请求等待公孙强,并得到了允许。第二天,人们去寻找公孙强,但没有找到这个人。梦见的人警告他的儿子说:‘我如果离开了,你如果听到公孙强执政,一定要离开曹国,不要陷入曹国的灾难。’等到伯阳即位后,他喜欢打猎和射箭。六年,曹国的野人公孙强也喜欢打猎和射箭,他捕获了一只白雁并献上,还谈论了打猎和射箭的技巧,因此询问政治事务。伯阳非常高兴,对他宠爱有加,让他担任司城一职来处理政务。梦见的人的儿子于是离开了。

公孙强向曹伯提出了称霸的建议。十四年后,曹伯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背叛了晋国而与宋国交好。宋景公攻打曹国,晋国没有出兵救援。十五年,宋国灭掉了曹国,抓住了曹伯阳和公孙强并将他们带回宋国杀害。曹国因此断绝了祭祀。

太史公说:我回想起曹共公不任用僖负羁,却有三百个乘坐马车的人,这才知道只有德行不立。至于振铎的梦,难道不是想要引导曹国的祭祀吗?如果公孙强不修明政治,叔铎的祭祀就会突然中断。

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周公担任宰相,流言由此而起。狼跋之难,鸱鸮讨伐恶行。胡人能够改过自新,恢复了他们的爵位。献舞捉住了楚人,遇到了息国君王的礼遇很薄。穆侯俘虏了齐人,荡舟时的言辞不合礼仪。曹共公轻视晋国,负羁最先觉醒。伯阳梦见社宫,曹国的福运因此倾斜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管蔡世家-注解

管叔鲜: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被封于管国。

蔡叔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被封于蔡国。

武王:周文王的儿子,周朝的第二位君王,名发,曾灭商纣。

太姒:周文王的正妃,武王的母亲。

伯邑考:周文王的长子,因故未能继承王位。

周公旦: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成王,被封于鲁国,为周公。

曹叔振铎:曹叔振铎是周武王的弟弟,被封于曹地,建立了曹国。

成叔武: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成国。

霍叔处: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霍国。

康叔封: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卫国。

厓季载:周文王的儿子,被封于厓国。

武庚禄父:商纣王的儿子,武王灭商后,武庚禄父被周公旦诛杀。

微子启:商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国,以续商祀。

卫康叔:周文王的儿子康叔封,被封于卫国。

厓季:周文王的儿子厓季载。

周司寇:周朝的官职,掌管司法。

周司空:周朝的官职,掌管工程。

楚文王:楚国的君主,楚文王听从息侯的建议攻打蔡国。

息夫人:息国的君主夫人,因蔡侯不敬而引起楚文王的不满。

彘:彘是一个地名,周厉王被驱逐后逃往彘地。

共和行政:周厉王失国后,由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政。

诸侯:古代对地方统治者的称呼。

陈:古代国家名,后被楚灭。

齐桓公:齐国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楚灵王:楚国的君主,楚灵王诱杀蔡灵侯。

楚平王:楚国的君主,楚平王立蔡景侯少子庐为平侯。

隐太子友:灵侯的太子,因平侯立而杀隐太子。

昭王:楚国的君主。

子常:楚国的令尹,因贪图蔡昭侯的裘而陷害蔡昭侯。

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邵陵:地名,蔡侯被迁至此。

州来:地名,蔡侯被迁至此。

简公:齐国的君主。

陈哀公:陈国的君主,被楚公子弃疾所灭。

田常:齐国的权臣,曾弑齐简公。

惠王:楚国的君主。

侯齐:蔡国的君主,后被楚惠王灭。

本纪:《史记》中记载帝王事迹的篇目。

世家:在古代中国,世家是指记载贵族世系和事迹的文献。这里指《史记》中的世家部分。

管蔡作乱:管蔡作乱指的是周武王死后,周公旦的兄弟管叔和蔡叔发动叛乱的事件。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兄弟,他们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联合起来反抗。

周武王:周武王,名姬发,是周朝的开国君主,他在公元前1046年联合诸侯国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成王:成王,名姬诵,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朝的第二位君主。由于成王年幼,周公旦代行王政。

成叔、冉季:成叔和冉季是成王的同母弟弟,他们在成王年幼时辅助成王,稳定了周朝的统治。

殷纣:殷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其暴虐著称,被周武王所灭。

周厉王:周厉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导致民怨沸腾,最终被驱逐。

周宣王:周宣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力有所恢复。

周幽王:周幽王是周朝的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导致国力衰弱,最终被犬戎所杀。

犬戎:犬戎是古代中国西北部的一个民族,他们曾入侵周朝。

秦始列为诸侯:秦国在周朝时期开始被列为诸侯国。

晋公子重耳:晋公子重耳是晋国的一位公子,后来成为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僖负羁:僖负羁是曹国的一位大臣,他劝谏曹共公,但未被采纳。

轩:轩是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这里指曹共公的随从。

叔铎之梦:叔铎之梦是指曹叔振铎的梦,梦中出现了许多君子,想要离开曹国,但被曹叔振铎阻止。

献舞执楚:献舞执楚是指周穆王时期,献舞将军率军击败楚国。

穆侯虏齐:穆侯虏齐是指周穆王时期,周穆王击败齐国,俘虏了齐桓公。

荡舟乖谑:荡舟乖谑是指周穆王时期,周穆王在荡舟之会上与诸侯国的君主们开玩笑。

曹共轻晋:曹共轻晋是指曹共公轻视晋国,导致晋文公伐曹。

伯阳梦社:伯阳梦社是指曹伯阳梦见众君子立于社宫,想要离开曹国,但被曹叔振铎阻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管蔡世家-评注

太史公开篇即点明管蔡作乱之事,但认为其不值得记载。这是因为太史公注重的是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传承,而管蔡之乱虽然重要,但相对于整个周朝的历史来说,可能更多地体现了权力的斗争和个人意志的冲突,而非文化或宗教的深远影响。

太史公提到周武王崩后,成王年幼,天下动荡,依靠同母之弟成叔、冉季等十人的辅佐,才使得诸侯归附周朝,这一段说明了周朝的稳定并非仅靠武力,更多的是依靠政治智慧和家族联姻。

曹叔振铎作为周武王的弟弟,被封于曹,太史公对其家族的记载,体现了对周朝宗法制度的尊重,同时也说明了周朝对功臣的封赏制度。

太史公对曹国历史的记载,详细到了每一代的国君,这种细致的记录方式,体现了史学家对历史细节的重视,以及对曹国历史的深入挖掘。

在曹国历史的叙述中,太史公多次提到周朝的兴衰,如周厉王奔于彘、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等,这些事件对曹国的影响,也反映了周朝与诸侯国之间的紧密联系。

太史公对曹共公不用僖负羁的记载,暗示了德行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以及君主是否能够听取忠言的重要性。

在提到曹叔振铎的梦时,太史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预示,希望能够引导曹国的祭祀传统得以延续。这种对梦境的解读,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神秘主义和天命思想的信仰。

太史公对曹国历史的总结,通过对曹国兴衰的描述,反映了周朝及其诸侯国的政治变迁,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中国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深刻洞察和哲学思考的能力。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管蔡世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53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