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

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原文

楚元王刘交者,高祖之同母少弟也,字游。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

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

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

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

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

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

而王次兄仲於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於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

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

夷王郢四年卒,子王戊立。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

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

戊则杀尚、夷吾,起兵与吴西攻梁,破棘壁。

至昌邑南,与汉将周亚夫战。

汉绝吴楚粮道,士卒饥,吴王走,楚王戊自杀,军遂降汉。

汉已平吴楚,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续吴,以元王子礼续楚。

窦太后曰:‘吴王,老人也,宜为宗室顺善。今乃首率七国,纷乱天下,柰何续其後!’

不许吴,许立楚後。

是时礼为汉宗正。

乃拜礼为楚王,奉元王宗庙,是为楚文王。

文王立三年卒,子安王道立。

安王二十二年卒,子襄王注立。

襄王立十四年卒,子王纯代立。

王纯立,地节二年,中人上书告楚王谋反,王自杀,国除,入汉为彭城郡。

赵王刘遂者,其父高祖中子,名友,谥曰‘幽’。

幽王以忧死,故为‘幽’。

高后王吕禄於赵,一岁而高后崩。

大臣诛诸吕吕禄等,乃立幽王子遂为赵王。

孝文帝即位二年,立遂弟辟彊,取赵之河间郡为河间王,为文王。

立十三年卒,子哀王福立。

一年卒,无子,绝後,国除,入于汉。

遂既王赵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坐晁错以適削赵王常山之郡。

吴楚反,赵王遂与合谋起兵。

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不听。

遂烧杀建德、王悍,发兵屯其西界,欲待吴与俱西。

北使匈奴,与连和攻汉。

汉使曲周侯郦寄击之。

赵王遂还,城守邯郸,相距七月。

吴楚败於梁,不能西。

匈奴闻之,亦止,不肯入汉边。

栾布自破齐还,乃并兵引水灌赵城。

赵城坏,赵王自杀,邯郸遂降。

赵幽王绝後。

太史公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

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

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

汉封同姓,楚有令名。

既灭韩信,王於彭城。

穆生置醴,韦孟作程。

王戊弃德,与吴连兵。

太后命礼,为楚罪轻。

文襄继立,世挺才英。

如何赵遂,代殒厥声!

兴亡之兆,所任宜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译文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母弟弟,字游。

高祖有四个兄弟,长兄是伯,伯早逝。在高祖还不太出名的时候,曾经有人请他帮忙,他经常和宾客们一起去巨嫂家吃饭。巨嫂不喜欢她的小叔子,当小叔子和客人一起来时,巨嫂假装锅里的汤已经喝完了,把锅打破,客人们因此离开了。后来一看锅里还有汤,高祖因此怨恨他的嫂子。等到高祖成为皇帝,封赏兄弟们时,伯的儿子却没能被封。太上皇因此提起这件事,高祖说:‘我并不是忘记封赏,只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是个有道德的人。’于是封伯的儿子信为羹颉侯。而把高祖的二哥仲封在代地。

高祖六年,已经把楚王韩信在陈地俘虏了,于是封自己的弟弟交为楚王,都城设在彭城。交王在位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夷王刘郢继位。夷王刘郢在位四年去世,他的儿子王戊继位。

王戊在位二十年,冬天,因为穿着薄太后的丧服时私通,被削去了东海郡。春天,王戊和吴王合谋反叛,他们的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劝阻,王戊不听。王戊杀了张尚和赵夷吾,起兵向西攻打梁国,攻破了棘壁。到了昌邑南边,和汉将周亚夫交战。汉军切断了吴楚的粮道,士兵饥饿,吴王逃跑,楚王王戊自杀,军队于是投降了汉军。

汉朝平定了吴楚之后,孝景帝想要用德侯的儿子继续吴王的封地,用元王的儿子继续楚王的封地。窦太后说:‘吴王是个老人,应该让宗室中的人顺从善良。现在他却首先率领七国反叛,扰乱了天下,怎么能继续他的封地呢!’不答应吴王的要求,但答应继续楚王的封地。那时,礼是汉朝的宗正。于是任命礼为楚王,继承元王的宗庙,这就是楚文王。

文王在位三年去世,他的儿子安王刘道继位。安王在位二十二年去世,他的儿子襄王刘注继位。襄王在位十四年去世,他的儿子王纯继位。王纯继位后,地节二年,有人上书告发楚王谋反,王纯自杀,封地被废除,并入汉朝成为彭城郡。

赵王刘遂,他的父亲是汉高祖的次子,名叫友,谥号‘幽’。幽王因为忧虑而死,所以谥号为‘幽’。高后吕雉在赵地封吕禄为王,一年后高后去世。大臣们诛杀了吕雉的亲信吕禄等人,于是立幽王的儿子刘遂为赵王。

孝文帝即位第二年,立刘遂的弟弟刘辟彊为河间王,把赵国的河间郡作为河间王的封地,这就是河间文王。在位十三年后去世,他的儿子哀王刘福继位。一年后去世,没有儿子,后继无人,封地被废除,并入汉朝。

刘遂在赵地做王二十六年,孝景帝时因为晁错的事被削去了赵王常山的郡。吴楚反叛时,赵王刘遂和他们合谋起兵。他们的相建德、内史王悍劝阻,刘遂不听。刘遂烧死了建德和王悍,派兵驻扎在西界,想要等待吴军一起向西进发。向北联络匈奴,和匈奴联合攻打汉朝。汉朝派曲周侯郦寄攻打他们。刘遂返回,守卫邯郸,相持了七月。吴楚在梁地被打败,不能向西进发。匈奴听到这个消息,也停止了进攻,不肯进入汉朝的边境。栾布从破齐回来后,就集中兵力引水灌赵城。赵城被水冲毁,赵王刘遂自杀,邯郸于是投降。赵幽王绝后。

太史公说:一个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吉祥的征兆,君子被任用而小人退隐。一个国家将要灭亡,贤人隐居,乱臣显贵。如果楚王王戊没有刑罚申公,听从他的话,赵国任用防与先生,怎么会发生篡位杀戮的阴谋,成为天下人所耻笑呢?贤人啊,贤人啊!不是本质上有德行,怎么能任用他们呢?‘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汉朝封赏同姓,楚国有很好的名声。既然已经消灭了韩信,就在彭城封王。穆生设宴,韦孟作诗。王戊放弃道德,和吴国联合军队。太后命令礼继续楚王的封地,因为楚王的罪过较轻。文王和襄王相继立为王,世世代代都有杰出的人才。怎么到了赵王刘遂这里,赵国就衰败了呢!兴亡的征兆,在于所任用的人应该明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注解

高祖:指汉高祖刘邦,即汉高祖皇帝,西汉的开国皇帝。

昆弟:兄弟的通称,此处指高祖的兄弟。

伯:兄弟中的排行老大。

蚤:通‘早’,指早年。

辟事:指被征召为官。

宾客:指来访的客人。

巨嫂:指高祖的嫂子。

详:通‘佯’,假装。

羹:古代的一种食物,类似于今天的汤。

栎釜:指用栎木做的锅。

太上皇:指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羹颉侯:指被封为羹颉侯的刘信。

仲:兄弟中的排行老二。

东海郡:古代的一个郡名。

薄太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祖母薄姬。

私奸:指私通。

相:官职名,指国相。

太傅:官职名,指辅佐国君的官员。

棘壁: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

昌邑:地名,位于今山东省金乡县。

德侯:指被封为德侯的人。

元王子:指楚元王的儿子。

礼:指刘礼,楚元王的儿子。

宗正:官职名,掌管皇室宗族事务。

安王:指楚安王。

襄王:指楚襄王。

王纯:指楚王纯。

地节二年:汉成帝年号,即公元前68年。

中人:指宫廷中的官员。

赵王:指赵国的国王。

幽王:指赵幽王刘友。

高后: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吕禄:吕雉的侄子,吕氏一党的成员。

大臣:指汉朝的大臣。

诸吕:指吕雉家族的成员。

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

辟彊:指刘辟彊,赵王刘遂的弟弟。

河间郡:古代的一个郡名。

哀王:指赵哀王。

汉封同姓:指汉朝皇帝将同姓的诸侯王分封到各地。

穆生:指楚穆王刘交。

韦孟:指楚韦孟。

程:指韦孟所作的《程诗》。

吴楚:指吴国和楚国。

窦太后:指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

禳:古代一种驱邪祈福的仪式。

申公:指申公,楚王戊的谋士。

防与先生:指赵王刘遂的谋士。

篡杀:指篡位和谋杀。

僇:通‘戮’,杀戮。

祯祥:吉祥的征兆。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

质:实质,本性。

出令:指发布命令。

所任:指所任用的人。

彭城郡:古代的一个郡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评注

楚元王刘交,字游,是汉高祖刘邦的同母弟弟,这一开篇就点明了刘交的身份背景,突出了他作为高祖兄弟中的角色。‘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一句,描绘了高祖兄弟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高祖在家族中的地位。‘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这一段,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高祖年轻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与宾客、嫂子的关系,为后文的高祖与嫂子的矛盾埋下伏笔。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这一段,通过嫂子的行为,反映了她对待叔侄的态度,同时也揭示了高祖对嫂子的怨恨。‘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这一句,点明了高祖怨恨的原因,也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

‘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这一段,说明了高祖成为皇帝后,对兄弟们的封赏情况,同时也反映了高祖对家族的重视。‘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於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这一段,揭示了高祖封赏的真正原因,也表现了他的公正。

‘高祖六年,已禽楚王韩信於陈,乃以弟交为楚王,都彭城’这一段,说明了高祖对楚王的封赏,以及楚王刘交的都城。‘即位二十三年卒,子夷王郢立’这一段,描述了刘交的去世和儿子的继位,展现了楚国的传承。

‘王戊立二十年,冬,坐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郡’这一段,揭示了楚王戊的罪行,以及汉朝对他的惩罚。‘春,戊与吴王合谋反,其相张尚、太傅赵夷吾谏,不听’这一段,说明了楚王戊的反叛行为,以及他的固执。

‘使楚王戊毋刑申公,遵其言,赵任防与先生,岂有篡杀之谋,为天下僇哉?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甚矣,“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诚哉是言也!’这一段,太史公对楚王戊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国家兴亡的关键在于贤人的任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观念。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三十世家-楚元王世家》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52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