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原文
邵惠公颢 子什肥 导、护 什肥子胄 导子广 亮翼 椿众 杞简公连 莒庄公洛生 子菩提 虞国公仲 子兴
邵惠公颢,太祖之长兄也。德皇帝娶乐浪王氏,是为德皇后。生颢,次杞简公连,次莒庄公洛生,次太祖。颢性至孝,德皇后崩,哀毁过礼,乡党咸敬异焉。德皇帝与卫可孤战于武川南河,临阵坠马,颢与数骑奔救,击杀数十人,贼众披靡,德皇帝乃得上马引去。俄而贼追骑大至,颢遂战殁。保定初,追赠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大都督、恒朔等十州诸军事、恒州刺史。封邵国公,邑万户。谥曰惠。颢三子什肥、导、护。护别有传。
什肥年十五而惠公殁,自伤早孤,事母以孝闻。永安中,太祖入关,什肥不能离母,遂留晋阳。及太祖定秦、陇,什肥为齐神武所害。保定初,追赠大将军、小冢宰、大都督、冀定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袭爵邵国公。谥曰景。子冑嗣。冑少而孤贫,颇有干略。景公之见害也,以年幼下蚕室。保定初,诏以晋公护子会绍景公封。天和中,与齐通好,冑始归关中。授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袭爵邵公。寻除宗师中大夫,进位大将军,出为原州刺史,转荥州刺史。大象末,隋文帝辅政,冑举州兵应尉迟迥,与清河公杨素战,败,遂走,追获于石济,遂斩之。国除。
(冑子)〔会字〕干仁,幼好学,聪惠。魏恭帝二年,以护平江陵之功,赐爵江陵县公。保定初,绍景公后,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年,除蒲州潼关六防诸军事、蒲州刺史。冑至自齐,改封谭国公。寻进位柱国。建德初,与护同伏诛。三年五月,追赠,复封旧爵。
导字菩萨。少雄豪,有仁惠,太祖爱之。初与诸父在葛荣军中,荣败,迁晋阳。及太祖随贺拔岳入关,导从而西,常从征伐。太祖讨侯莫陈悦,以导为都督,镇原州。及悦败,北走出故塞,导率骑追之,至牵屯山及悦,斩之,传首京师。以功封饶阳县侯,邑五百户,拜冠军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魏文帝即位,以定策功,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拜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三年,太祖东征,导入宿卫,拜领军将军、大都督。齐神武渡河侵冯翊,太祖自弘农引军入关,导督左右禁旅会于沙苑,与齐神武战,大破之。进位仪同三司。明年,魏文帝东征,留导为华州刺史。及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等作乱,导自华州率所部兵击之,擒伏德,斩思庆。进屯渭桥,会太祖军。事平,进爵章武郡公,增邑并前二千户。寻加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高仲密以北豫降,太祖率诸将辅魏皇太子东征,复以导为大都督、华东雍二州诸军事,行华州刺史。导治兵训卒,得守捍之方。及大军不利,东魏军追至稠桑,知关中有备,乃退。会侯景举河南来附,遣使请援,朝议将应之,乃征为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及齐氏称帝,太祖发关中兵讨之,魏文帝遣齐王廓镇陇右,征导还朝。拜大将军、大都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咸阳。大军还,乃旋旧镇。
导性宽明,善于抚御,凡所引接,人皆尽诚。临事敬慎,常若弗及。太祖每出征讨,导恒居守,深为吏民所附,朝廷亦以此重之。魏恭帝元年十二月,薨于上邽,年四十四。魏帝遣侍中、渔阳王绳监护丧事。赠本官,加尚书令、秦州刺史,谥曰孝。朝议以导抚和西戎,威恩显著,欲令世镇陇右,以彰厥德,乃葬于上邽城西无疆原。华戎会葬有万余人,奠祭于路,悲号满野,皆曰“我君舍我乎”。大小相率,负土成坟,高五十余尺,周回八十余步。为官司所止,然后泣辞而去。其遗爱见思如此。天和五年,重赠太师、柱国、豳国公。导五子,广、亮、翼、椿、众。亮、椿并出后于杞。
广字干归。少方严,好文学。初封永昌郡公。孝闵帝践阼,改封天水郡公。世宗即位,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为秦州刺史。武成初,进位大将军,迁梁州总管,进封蔡国公,增邑万户。保定初,入为小司寇。寻以本官镇蒲州,兼知潼关等六防诸军事。(三)年,除秦州总管、十三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广性明察,善绥抚,民庶畏而悦之。时晋公护诸子及广弟杞国公亮等,服玩侈靡,踰越制度,广独率由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以是称焉。曾侍食于高祖,所食瓜美,持以奉进,高祖悦之。四年,进位柱国。广以晋公护久擅威权,劝令挹损,护不能纳。天和三年,除陕州总管,以病免。及孝公追封豳国公,诏广袭爵。
初,广母李氏以广患弥年,忧而成疾,因此致没。广既居丧,更加绵笃,乃以毁薨。世称母为广病,广为母亡,慈孝之道,极于一门。高祖素服亲临,百僚毕集。其故吏仪同李充信等上表曰:
臣闻资孝成忠,生民高义;旌德树善,有国常规。窃惟故豳国公臣广,懿亲令望,具瞻攸在,道冠群后,功懋维城。受脤建旆,威行秦、陇;班条驱传,化溢崤、函。比腠理舛和,奉诏还阙,药石所及,沉痾渐愈。而灾衅仍集,丁此穷忧,至性过人,遂增旧疾,因兹毁顿,以至薨殂。寻绎贯切,不能自已。
臣等接事,每承余论。仰之平昔,约己立身,位极上公,赋兼千乘,所获禄秩,周赡无余,器用服玩,取给而已。每言及终始,尤存简素。非秦政而褒吴礼,讥石椁而美厚薪。今卜兆有期,先远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译文
邵惠公颢,是太祖的长兄。德皇帝娶了乐浪王氏,这就是德皇后。生了颢,接着是杞简公连,然后是莒庄公洛生,最后是太祖。颢非常孝顺,德皇后去世时,他哀痛过度,超过了礼仪的要求,乡里的人都非常敬重他。德皇帝与卫可孤在武川南河交战,临阵时坠马,颢带着几名骑兵去救他,杀了几十人,敌人溃败,德皇帝才得以骑马离开。不久敌人的追兵大量到来,颢于是战死。保定初年,追赠他为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大都督、恒朔等十州诸军事、恒州刺史。封为邵国公,食邑万户。谥号为惠。颢有三个儿子:什肥、导、护。护另有传记。
什肥十五岁时惠公去世,他自伤早孤,侍奉母亲以孝闻名。永安年间,太祖入关,什肥不能离开母亲,于是留在晋阳。等到太祖平定秦、陇,什肥被齐神武所害。保定初年,追赠他为大将军、小冢宰、大都督、冀定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继承邵国公的爵位。谥号为景。儿子冑继承爵位。冑年少时孤贫,但很有才干。景公被害时,因为年幼被关在蚕室。保定初年,诏令晋公护的儿子会继承景公的封号。天和年间,与齐国和好,冑才回到关中。被任命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继承邵公的爵位。不久被任命为宗师中大夫,升为大将军,出任原州刺史,转任荥州刺史。大象末年,隋文帝辅政,冑率领州兵响应尉迟迥,与清河公杨素交战,失败后逃走,在石济被追获,于是被斩首。封国被废除。
(冑的儿子)〔会字〕干仁,幼年好学,聪明。魏恭帝二年,因为护平定江陵的功劳,赐爵江陵县公。保定初年,继承景公的后嗣,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二年,被任命为蒲州潼关六防诸军事、蒲州刺史。冑从齐国回来,改封为谭国公。不久升为柱国。建德初年,与护一同被处死。三年五月,追赠,恢复旧爵。
导字菩萨。年少时雄豪,有仁惠,太祖很喜欢他。起初与诸父在葛荣军中,葛荣失败后,迁到晋阳。等到太祖随贺拔岳入关,导跟随西行,经常随从征伐。太祖讨伐侯莫陈悦,任命导为都督,镇守原州。等到悦失败,向北逃出故塞,导率领骑兵追击,到牵屯山追上悦,斩杀他,传首京师。因功封为饶阳县侯,食邑五百户,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魏文帝即位,因定策的功劳,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五百户,被任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三年,太祖东征,导进入宿卫,被任命为领军将军、大都督。齐神武渡河侵犯冯翊,太祖从弘农率军入关,导率领左右禁旅在沙苑会合,与齐神武交战,大破敌军。升为仪同三司。第二年,魏文帝东征,留下导为华州刺史。等到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等作乱,导从华州率领所部兵攻击他们,擒获伏德,斩杀思庆。进屯渭桥,与太祖军会合。事情平定后,进爵为章武郡公,增加食邑共二千户。不久加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高仲密以北豫投降,太祖率领诸将辅佐魏皇太子东征,再次任命导为大都督、华东雍二州诸军事,行华州刺史。导治兵训卒,掌握了守捍的方法。等到大军不利,东魏军追到稠桑,知道关中有备,于是退兵。等到侯景举河南来附,派遣使者请求援助,朝议决定响应,于是征召导为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等到齐氏称帝,太祖发关中兵讨伐他们,魏文帝派遣齐王廓镇守陇右,征召导回朝。任命为大将军、大都督、三雍二华等二十三州诸军事,屯驻咸阳。大军回来后,才回到旧镇。
导性格宽厚明达,善于抚御,凡是他所引荐的人,人们都竭尽忠诚。临事敬慎,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太祖每次出征讨伐,导总是留守,深得吏民依附,朝廷也因此看重他。魏恭帝元年十二月,在上邽去世,享年四十四岁。魏帝派遣侍中、渔阳王绳监护丧事。追赠本官,加尚书令、秦州刺史,谥号为孝。朝议认为导抚和西戎,威恩显著,想让他世世代代镇守陇右,以彰显他的德行,于是将他葬在上邽城西的无疆原。华戎会葬的有万余人,在路旁奠祭,悲号满野,都说“我们的君主抛弃了我们吗”。大小官员相继负土成坟,高五十余尺,周回八十余步。被官司制止后,才哭泣辞别离去。他的遗爱如此深入人心。天和五年,重赠太师、柱国、豳国公。导有五个儿子:广、亮、翼、椿、众。亮、椿都过继给了杞。
广字干归。年少时方正严肃,喜欢文学。起初封为永昌郡公。孝闵帝即位,改封为天水郡公。世宗即位,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任秦州刺史。武成初年,升为大将军,迁为梁州总管,进封为蔡国公,增加食邑万户。保定初年,入朝为小司寇。不久以本官镇守蒲州,兼知潼关等六防诸军事。(三)年,被任命为秦州总管、十三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广性格明察,善于绥抚,百姓既敬畏他又喜欢他。当时晋公护的诸子及广的弟弟杞国公亮等,服玩奢侈,逾越制度,广独独遵循礼则,又折节待士,朝野因此称赞他。曾经侍食于高祖,所吃的瓜很美味,他拿着献给高祖,高祖很高兴。四年,升为柱国。广认为晋公护长期擅权,劝他收敛,护不能采纳。天和三年,被任命为陕州总管,因病免职。等到孝公追封为豳国公,诏令广继承爵位。
起初,广的母亲李氏因为广长期患病,忧而成疾,因此去世。广在居丧期间,更加悲痛,最终因哀伤过度而去世。世人称母亲因广的病而亡,广因母亲的去世而亡,慈孝之道,在一门之中达到了极致。高祖穿着素服亲自前来,百官都到齐了。他的故吏仪同李充信等上表说:
臣听说以孝成忠,是百姓的高尚品德;表彰德行树立善行,是国家的常规。臣私下认为故豳国公臣广,是皇亲国戚中的杰出人物,他的德行和声望,为众人所仰慕,他的功绩在群臣中居于首位。他受命出征,威名远播秦、陇;他颁布政令,教化遍及崤、函。近来他身体不适,奉诏回京,经过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然而灾祸接连不断,他因此忧心忡忡,性情过于刚烈,导致旧病复发,最终因此去世。我们反复思考,无法自已。
臣等与他共事,常常听到他的余论。回顾他平日的言行,他严于律己,立身行事,位极上公,俸禄丰厚,但他所获得的俸禄,都用来周济他人,器用服玩,只取所需而已。每当谈到生死,他尤其崇尚简朴。他不赞同秦政而赞扬吴礼,讥讽石椁而赞美厚薪。如今卜兆有期,先远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注解
邵惠公颢:北魏时期的重要人物,太祖的长兄,以孝闻名,战死后被追赠多项荣誉。
德皇帝:指北周文帝宇文泰,庙号德皇帝。
德皇后:德皇帝的皇后,邵惠公颢的母亲。
卫可孤: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领袖。
武川南河:北魏时期的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保定:北魏孝明帝的年号。
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大都督、恒朔等十州诸军事、恒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分别代表最高军事和行政职位。
邵国公: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谥曰惠:死后追赠的谥号,表示其生前的德行。
什肥、导、护:邵惠公颢的三个儿子。
齐神武:指北齐神武帝高欢,北齐的开国皇帝。
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城市。
秦、陇: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大将军、小冢宰、大都督、冀定等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景:什肥的谥号。
冑:什肥的儿子。
晋公护:指北周时期的权臣宇文护,曾掌握朝政大权。
天和: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时间为公元566年至572年。
隋文帝:指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
尉迟迥: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领袖。
杨素:隋朝的重要将领。
石济:今河南省境内,北魏时期的地名。
谭国公: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建德: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时间为公元572年至578年。
菩萨:导的字,表示其仁慈和智慧。
葛荣: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领袖。
贺拔岳:北魏时期的重要将领。
侯莫陈悦: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领袖。
原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牵屯山:今甘肃省境内,北魏时期的地名。
饶阳县侯: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冠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北魏时期的官职。
魏文帝:北魏的皇帝。
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领军将军、大都督:北魏时期的官职。
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沙苑: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是北周与北齐多次交战的地方。
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领袖。
渭桥: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北魏时期的地名。
章武郡公: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高仲密:北魏时期的重要人物。
北豫:今河南省北部,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稠桑:今河南省境内,北魏时期的地名。
侯景: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领袖。
陇右大都督、秦南等十五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齐氏:北魏时期的敌对势力。
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城市。
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尚书令、秦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
孝:导的谥号。
无疆原: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北魏时期的地名。
太师、柱国、豳国公: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广、亮、翼、椿、众:导的五个儿子。
永昌郡公: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孝闵帝:北魏的皇帝。
天水郡公: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世宗:北魏的皇帝。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秦州: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
梁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南部和四川省北部。
蔡国公:封号,代表封地的爵位。
小司寇:北魏时期的官职。
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潼关:今陕西省潼关县,北魏时期的重要关隘。
秦州总管、十三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北魏时期的官职和荣誉。
杞国公亮:导的儿子,封号为杞国公。
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北魏时期的重要地区。
豳国公:指北周时期的贵族封号,豳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高祖:指北周武帝宇文邕,庙号高祖。
李充信:北魏时期的重要人物。
朝露:比喻短暂的生命或时间,源自《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朝露待日晞”,意指早晨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
伏惟:古代臣子对皇帝表示敬意的谦辞,意为“我恭敬地希望”。
霈然之泽:形容皇帝的恩泽如雨般广大,霈然意为雨大的样子。
窀穸:指坟墓,古代对墓地的雅称。
宗室表仪:指皇室成员的典范或楷模。
易箦: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仪式,指更换棺木中的席子,象征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
黜殡:指取消或简化丧葬仪式,黜意为废除,殡指丧葬。
太保:古代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陇西: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中心。
大定: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时间为公元561年至578年。
隋文:指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
武成: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年号,时间为公元559年至560年。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职,享有与三公相同的礼仪待遇。
宗师中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宗室事务和教育。
大将军:古代高级武官职位,负责统领军队。
柱国:古代高级官职名,位列三公之下,负责军事和政务。
宣帝:指北周宣帝宇文赟,北周第四位皇帝。
大象:北周宣帝宇文赟的年号,时间为公元579年至580年。
韦孝宽:北周著名将领,曾多次参与对北齐和陈朝的战争。
豫州: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省北部。
郧国公:指北周时期的贵族封号,郧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岐州: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一带。
大司寇:古代官职名,位列六卿之一,负责司法和刑狱。
杞国公:指北周时期的贵族封号,杞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莒国公:指北周时期的贵族封号,莒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虞国公:指北周时期的贵族封号,虞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魏恭帝:指西魏恭帝元廓,西魏的最后一位皇帝。
泾州: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一带。
静帝:指北周静帝宇文阐,北周的最后一位皇帝。
介国公:指隋朝时期的贵族封号,介国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逆:在古文中,’逆’通常指违背、不顺从,这里指不遵循道德和力量的衡量。
度德:衡量自己的德行,即评估自己的道德水平和能力。
量力:衡量自己的力量,即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十-评注
这段古文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邵惠公颢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背景。邵惠公颢作为太祖的长兄,以其孝行和忠诚著称,战死后被追赠多项荣誉,显示了当时社会对孝道和忠诚的高度重视。
文中提到的德皇帝和德皇后,以及邵惠公颢的兄弟们,如杞简公连和莒庄公洛生,都是北魏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反映了北魏政权的内部结构和权力斗争。
邵惠公颢的儿子什肥、导和护,以及他们的后代,如冑、广、亮、翼、椿和众,都在北魏的政治和军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展示了家族的延续和荣耀,也反映了北魏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文中提到的齐神武、卫可孤、葛荣、侯莫陈悦等敌对势力领袖,以及北魏与他们的战争,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乱。这些战争不仅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稳定,也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邵惠公颢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不仅展示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结构,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他们的孝行、忠诚和英勇,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是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社会史。它通过邵惠公颢及其后代的生平事迹,展示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结构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宗室成员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表现。文中涉及的豳国公、杞国公、莒国公、虞国公等封号,反映了北周时期宗室成员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这些宗室成员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还在军事和政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中提到的豳国公广藩屏令望,宗室表仪,言着身文,行成士则,表明他在宗室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典范作用。他的去世引发了朝廷的哀悼,皇帝下诏追赠其官职,并给予厚葬,体现了对宗室成员的尊重和礼遇。
文中还提到了亮、椿、众、连、洛生等宗室成员的生平事迹。亮在秦州任职期间政绩不佳,最终因谋反被杀,反映了宗室成员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处境。椿在关中饥荒时积极赈灾,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才能和责任感。洛生则以勇武善战著称,曾在多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但最终被尔朱荣所害,反映了北周时期宗室成员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及其命运的悲剧性。
文中还提到了隋文帝杨坚对宗室成员的处理方式。隋文帝在建立隋朝后,对北周宗室成员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给予封赏,有的则加以诛杀,反映了新朝建立后对旧朝宗室的复杂态度。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北周时期宗室成员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宗室成员在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命运。文中多次提到追赠官职、封号和谥号,体现了古代对宗室成员的尊崇和礼遇。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丧葬礼仪、赈灾等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北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语言庄重典雅,符合史书的写作风格。文中通过对宗室成员生平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历史作用,具有较强的历史感和叙事性。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为研究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通过对宗室成员生平事迹的记载,可以了解北周时期的权力结构、宗室地位及其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此外,文中还涉及了隋文帝对北周宗室的处理方式,为研究隋朝的建立及其对前朝宗室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段古文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反映了古人对于德行与力量衡量的重视。文中提到的’不度德、不量力者’,指的是那些不评估自己的德行和力量,盲目行动的人。这种行为的后果往往是失败或灾难,因此古人对此持批评态度。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文字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古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应当建立在对自身德行和力量的准确评估之上,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这种思想在儒家文化中尤为突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即个人修养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从艺术特色来看,这段文字简洁明了,用词精准,通过反问句的形式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其斯之谓欤’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度德、不量力行为的批评,也引发读者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这种表达方式在古文中常见,能够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和力量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行为的严格要求。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的治理方式,也对后世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