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

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原文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

好书律历。

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有罪,亡归。

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

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

遂从西入武关,至咸阳。

沛公立为汉王,入汉中,还定三秦。

陈馀击走常山王张耳,耳归汉,汉乃以张苍为常山守。

从淮阴侯击赵,苍得陈馀。

赵地已平,汉王以苍为代相,备边寇。

已而徙为赵相,相赵王耳。

耳卒,相赵王敖。

复徙相代王。

燕王臧荼反,高祖往击之。

苍以代相从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户。

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

是时萧何为相国,而张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史,明习天下图书计籍。

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

黥布反亡,汉立皇子长为淮南王,而张苍相之。

十四年,迁为御史大夫。

周昌者,沛人也。

其从兄曰周苛,秦时皆为泗水卒史。

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於是周昌、周苛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客。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围汉王荥阳急,汉王遁出去,而使周苛守荥阳城。

楚破荥阳城,欲令周苛将。

苛骂曰:‘若趣降汉王!不然,今为虏矣!’

项羽怒,亨周苛。

於是乃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等俱封: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子周成以父死事,封为高景侯。

昌为人彊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

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於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

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於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後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後不全也。

赵尧年少,为符玺御史。

赵人方与公谓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史赵尧,年虽少,然奇才也,君必异之,是且代君之位。’

周昌笑曰:‘尧年少,刀笔吏耳,何能至是乎!’

居顷之,赵尧侍高祖。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备万岁之後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彊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

高祖曰:‘善。’於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彊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柰何中道而弃之於诸侯乎?’

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彊行!’

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既行久之,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

孰视赵尧,曰:‘无以易尧。’

遂拜赵尧为御史大夫。

尧亦前有军功食邑,及以御史大夫从击陈豨有功,封为江邑侯。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於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戚氏乎?而不遣赵王,何?’

昌既徵,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馀,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後五岁,高后闻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高祖时定赵王如意之画,乃抵尧罪,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者,故沛狱吏。

高祖尝辟吏,吏系吕后,遇之不谨。

任敖素善高祖,怒,击伤主吕后吏。

及高祖初起,敖以客从为御史,守丰二岁,高祖立为汉王,东击项籍,敖迁为上党守。

陈豨反时,敖坚守,封为广阿侯,食千八百户。

高后时为御史大夫。

三岁免,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

高后崩,与大臣共诛吕禄等。

免,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

苍与绛侯等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

四年,丞相灌婴卒,张苍为丞相。

自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

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

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

吹律调乐,入之音声,及以比定律令。

若百工,天下作程品。

至於为丞相,卒就之,故汉家言律历者,本之张苍。

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张苍德王陵。

王陵者,安国侯也。

及苍贵,常父事王陵。

陵死後,苍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后敢归家。

苍为丞相十馀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

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

其後黄龙见成纪,於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

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

苍任人为中候,大为奸利,上以让苍,苍遂病免。

苍为丞相十五岁而免。

孝景前五年,苍卒,谥为文侯。

子康侯代,八年卒。

子类代为侯,八年,坐临诸侯丧後就位不敬,国除。

初,张苍父长不满五尺,及生苍,苍长八尺餘,为侯、丞相。

苍子复长。

及孙类,长六尺餘,坐法失侯。

苍之免相後,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

妻妾以百数,尝孕者不复幸。

苍年百有餘岁而卒。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

从击黥布军,为都尉。

孝惠时,为淮阳守。

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

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餘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

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

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

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於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通恐,入言文帝。

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

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

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

吏今行斩之!

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

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

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

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

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

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

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

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

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

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

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

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

至舍,因欧血而死。

谥为节侯。

子共侯蔑代,三年卒。

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

子侯臾代,六岁,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

自申屠嘉死之後,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

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彊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

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

太史公曰:‘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绌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颛顼历,何哉?’

周昌,木彊人也。

任敖以旧德用。

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孝武时丞相多甚,不记,莫录其行起居状略,且纪征和以来。

有车丞相,长陵人也。

卒而有韦丞相代。

韦丞相贤者,鲁人也。

以读书术为吏,至大鸿胪。

有相工相之,当至丞相。

有男四人,使相工相之,至第二子,其名玄成。

相工曰:‘此子贵,当封。’

韦丞相言曰:‘我即为丞相,有长子,是安从得之?’

後竟为丞相,病死,而长子有罪论,不得嗣,而立玄成。

玄成时佯狂,不肯立,竟立之,有让国之名。

後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

韦丞相卒,有魏丞相代。

魏丞相相者,济阴人也。

以文吏至丞相。

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

或有不带剑者,当入奏事,至乃借剑而敢入奏事。

其时京兆尹赵君,丞相奏以免罪,使人执魏丞相,欲求脱罪而不听。

复使人胁恐魏丞相,以夫人贼杀待婢事而私独奏请验之,发吏卒至丞相舍,捕奴婢笞击问之,实不以兵刃杀也。

而丞相司直繁君奏京兆尹赵君迫胁丞相,诬以夫人贼杀婢,发吏卒围捕丞相舍,不道;又得擅屏骑士事,赵京兆坐要斩。

又有使掾陈平等劾中尚书,疑以独擅劫事而坐之,大不敬,长史以下皆坐死,或下蚕室。

而魏丞相竟以丞相病死。

子嗣。

後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为关内侯,失列侯,得食其故国邑。

魏丞相卒,以御史大夫邴吉代。

邴丞相吉者,鲁国人也。

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

孝宣帝时,以有旧故,封为列侯,而因为丞相。

明於事,有大智,後世称之。

以丞相病死。

子显嗣。

後坐骑至庙,不敬,有诏夺爵一级,失列侯,得食故国邑。

显为吏至太仆,坐官毛乱,身及子男有奸赃,免为庶人。

邴丞相卒,黄丞相代。

长安中有善相工田文者,与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微贱时会於客家,田文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

其後三人竟更相代为丞相,何见之明也。

黄丞相霸者,淮阳人也。

以读书为吏,至颍川太守。

治颍川,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

犯法者,风晓令自杀。

化大行,名声闻。

孝宣帝下制曰:

“颍川太守霸,以宣布诏令治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狱中无重囚。

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徵为京兆尹而至丞相,复以礼义为治。

以丞相病死。

子嗣,後为列侯。

黄丞相卒,以御史大夫于定国代。

于丞相已有廷尉传,在张廷尉语中。

于丞相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

韦丞相玄成者,即前韦丞相子也。

代父,後失列侯。

其人少时好读书,明於诗、论语。

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

御史大夫薛君免,为御史大夫。

于丞相乞骸骨免,而为丞相,因封故邑为扶阳侯。

数年,病死。

孝元帝亲临丧,赐赏甚厚。

子嗣後。

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沈,而见谓谄巧。

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後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

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

相工其先知之。

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

好读书,从博士受诗。

家贫,衡佣作以给食饮。

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

补平原文学卒史。

数年,郡不尊敬。

御史徵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

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县官坐其旁听,甚善之,日以尊贵。

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

岁馀,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太史公曰:

深惟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

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

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

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

然守之日久不得,或为之日少而得之,至於封侯,真命也夫!

御史大夫郑君守之数年不得,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

多有贤圣之才,困戹不得者众甚也。

张苍主计,天下作程。

孙臣始绌,秦历尚行。

御史亚相,相国阿衡。

申屠面折,周子廷争。

其他娖々,无所发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译文

张丞相名叫苍,是阳武人。他喜欢研究历法和律法。在秦朝时担任御史,负责在柱下处理文书。因为犯罪,逃回家乡。后来沛公刘邦攻占阳武时,张苍作为宾客跟随他攻打南阳。张苍因犯法应当被斩首,但他脱衣伏法,因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像葫芦一样,当时王陵见到他觉得很像一位美士,于是向刘邦求情,刘邦赦免了他,没有杀他。随后张苍跟随刘邦西进武关,到达咸阳。刘邦被封为汉王后,进入汉中,平定了三秦。陈馀打败了常山王张耳,张耳归顺汉王,汉王任命张苍为常山守。张苍跟随淮阴侯韩信攻打赵国,俘虏了陈馀。赵国平定后,汉王任命张苍为代相,负责边防事务。后来他被调任为赵相,辅佐赵王张耳。张耳去世后,他又辅佐赵王张敖。后来又被调任为代相。

燕王臧荼反叛,汉高祖刘邦前往讨伐他。张苍作为代相跟随攻打臧荼有功,在六年中被封为北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张苍被提升为计相,一个月后,又以列侯的身份担任主计,四年。这时萧何担任相国,而张苍从秦朝时就是柱下史,对天下的图书计籍非常熟悉。张苍又擅长运用算术、律法和历法,因此让他以列侯的身份居住在相府,负责管理各郡国的上计。

黥布反叛逃亡,汉王立皇子刘长为淮南王,张苍担任他的相国。十四年后,他被提升为御史大夫。

周昌是沛县人。他的堂兄叫周苛,在秦朝时都是泗水郡的卒史。等到汉高祖刘邦从沛县起兵,击败了泗水郡的守监,于是周昌和周苛从卒史的身份跟随刘邦,刘邦任命周昌为职志,周苛为宾客。他们跟随刘邦入关,击败了秦国。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楚军围困汉王于荥阳,形势危急,汉王逃走,让周苛守卫荥阳城。楚军攻破荥阳城后,想要让周苛担任将领。周苛骂道:‘你快去投降汉王!不然,现在就做俘虏了!’项羽大怒,烹杀了周苛。于是刘邦任命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刘邦击败项羽。在六年中,与萧何、曹参等人一起被封赏:封周昌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为父亲的事迹,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刚强有力,敢于直言,连萧何、曹参等人也都对他敬畏三分。周昌曾经在宴会上入宫奏事,汉高祖刘邦当时正抱着戚姬,周昌转身就跑,刘邦追上他,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周昌仰头说:‘陛下就像是桀纣一样的君主。’刘邦笑了笑,但非常敬畏周昌。等到刘邦想要废除太子,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时,大臣们坚决反对,但无人能改变刘邦的决定;刘邦因为留侯张良的策略才停止。而周昌在朝堂上强烈反对,刘邦问他理由,周昌因为口吃又非常愤怒,说:‘我口齿不清,但我坚决知道这是不可行的。陛下即使想要废除太子,我也坚决不执行诏令。’刘邦高兴地笑了。

之后,戚姬的儿子如意被封为赵王,年仅十岁,汉高祖担心在他去世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赵尧年轻,担任符玺御史。赵国人跟赵尧说:‘你的老师赵尧虽然年纪小,但才华横溢,你一定要重视他,他将来会取代你的位置。’周昌笑着说:‘尧年纪小,只是个文职小吏,怎么可能达到那个位置呢!’过了一段时间,赵尧侍奉汉高祖。汉高祖心情不愉快,独自唱歌,群臣不知道汉高祖为什么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陛下为什么如此不高兴?是不是因为赵王年纪小,而戚夫人和吕后之间有矛盾?担心陛下去世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汉高祖说:‘是的。我私下里很担心这件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办。’赵尧说:‘陛下最好为赵王安排一个尊贵而强干的相国,以及吕后、太子和大臣们都敬畏的人,这样才行。’汉高祖说:‘对。我一直在考虑这件事,但不知道谁可以胜任。’赵尧说:‘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性格坚忍正直,而且吕后、太子和大臣们都敬畏他。只有周昌可以。’汉高祖说:‘好。’于是召见周昌,对他说:‘我想麻烦你,请你坚强地为我辅佐赵王。’周昌哭着说:‘我最初起兵就是跟随陛下,陛下怎么能在半路上抛弃我,让诸侯国的人来辅佐呢?’汉高祖说:‘我非常清楚这是降职,但我私下里担心赵王,考虑来考虑去,除了您没有其他人可以胜任。您不得不勉为其难!’于是将御史大夫周昌调任为赵相。

周昌上任后不久,汉高祖拿着御史大夫的印信玩弄着,说:‘谁可以担任御史大夫呢?’他看了看赵尧,说:‘没有人可以取代尧。’于是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赵尧之前也有军功,食邑,后来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参与攻打陈豨有功,被封为江邑侯。

汉高祖去世后,吕太后派人召见赵王,赵王的相国周昌让赵王称病不去。使者往返三次,周昌坚决不送赵王去。于是吕太后为此事感到困扰,就派人召见周昌。周昌到了,拜见吕太后,吕太后生气地骂周昌说:‘你不知道我恨戚氏吗?为什么不送赵王来?’周昌被召回后,吕太后派人召见赵王,赵王果然来了。在长安待了一个多月后,服毒自杀。周昌因此称病不去朝见,三年后去世。

五年后,吕太后听说御史大夫江邑侯赵尧在汉高祖时制定赵王如意的事宜,就指责赵尧的罪行,以广阿侯任敖为御史大夫。

任敖是原来的沛县狱吏。汉高祖曾经征召吏员,吏员被关押在吕后那里,对待他们不礼貌。任敖一向与汉高祖交好,生气地打伤了关押吕后的官吏。等到汉高祖起兵,任敖作为宾客跟随他担任御史,守卫丰县两年,汉高祖被封为汉王,向东攻打项羽,任敖被提升为上党郡守。陈豨反叛时,任敖坚守阵地,被封为广阿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吕太后时担任御史大夫。三年后被免职,以平阳侯曹窋为御史大夫。吕太后去世后,与大臣共同诛杀了吕禄等人。免职后,以淮南相张苍为御史大夫。

张苍与绛侯等人尊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四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担任丞相。

从汉朝建立到孝文皇帝二十多年间,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将相公卿都是军吏出身。张苍担任计相时,整理了律法和历法。因为汉高祖在十月到达霸上,所以沿袭了秦朝以十月为岁首的制度,没有改变。他推算五德之运,认为汉朝正处于水德时期,崇尚黑色,像以前一样。他吹奏律法,调整音乐,将音乐的声音与律法相匹配,以及制定律令。对于百工,天下制定了各种标准。到了他担任丞相时,最终实现了这些,因此汉朝谈论律法和历法的人,都从张苍那里学起。张苍原本喜欢读书,无所不读,无所不通,尤其擅长律法和历法。

张苍感激王陵。王陵是安国侯。等到张苍显贵后,经常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王陵。王陵去世后,张苍担任丞相,沐浴时,常常先去朝见王陵的夫人,然后才敢回家。

张苍做了丞相十多年,鲁国人公孙臣上书说汉朝应该实行土德,其征兆之一将有黄龙出现。皇帝下诏让张苍议论此事,张苍认为不对,就停止了讨论。后来黄龙果然出现在成纪,于是汉文帝召见公孙臣,任命他为博士,起草土德历法制度,并改元。张丞相因此自感失宠,以生病为由称老退休。张苍担任丞相十五年后被免职。孝景帝前五年,张苍去世,谥号为文侯。他的儿子康侯继位,八年后去世。孙子张类继位为侯,八年后,因为诸侯丧事结束后就位时不敬,封国被废除。

起初,张苍的父亲身高不到五尺,等到生张苍时,张苍身高八尺多,成为侯爵和丞相。张苍的儿子也长得高大。到了孙子张类,身高六尺多,因犯法失去侯位。张苍免职后,年老,口中无牙,只能吃奶,雇佣女子做乳母。他的妻妾数以百计,曾经怀孕的女子不再受宠。张苍活了一百多岁才去世。

申屠嘉丞相是梁地人,以材官的身份跟随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升任队率。后又跟随刘邦击败黥布,升任都尉。孝惠帝时,担任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荐两千石以上的旧官吏随从高祖的,都封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户,而申屠嘉的食邑为五百户。张苍已经担任丞相,申屠嘉升任御史大夫。张苍被免职后,孝文帝想用皇后的弟弟窦广国为丞相,说:‘恐怕天下人会认为我偏袒广国。’广国贤能且有德行,所以想任用他,但考虑了很久,觉得不行,而高祖时的大臣又大多去世,剩下的人没有合适的,于是任命御史大夫申屠嘉为丞相,因为原来的食邑封为故安侯。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不接受私人拜访。这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受到皇帝的宠爱,赏赐累积巨万。孝文帝曾在邓通家设宴,对他的宠爱如此。这时丞相上朝,而邓通坐在皇帝旁边,有不敬的礼节。丞相奏事完毕后,趁机说:‘陛下宠爱臣子,就让他富贵;至于朝廷的礼节,不能不严肃!’皇帝说:‘你不要说了,这是我的私事。’退朝后坐在府中,申屠嘉发文召邓通到丞相府,邓通不来,就要杀他。邓通害怕,入宫告诉文帝。文帝说:‘你只管去,我现在派人召你。’邓通来到丞相府,摘帽,赤脚,叩头道歉。申屠嘉坐着不动,故意不给他行礼,责备说:‘朝廷是高祖的朝廷,邓通是小臣,在宫殿上嬉戏,大不敬,应当斩首。现在就派人去斩首他!’邓通叩头,头都出血了,还不松开。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后,孝文帝去世,孝景帝即位。孝景帝二年,晁错担任内史,受到宠信并掌权,许多法令都进行了修改,提议贬谪惩罚侵犯诸侯。而丞相申屠嘉自己被贬,言论不被采纳,痛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从东门出入不方便,就另开一门向南出入。向南出的门,是太上皇庙的垣墙。申屠嘉听说后,想趁机以擅穿宗庙垣墙为门来弹劾晁错,上奏请求诛杀晁错。晁错门客告诉晁错,晁错害怕,夜里入宫拜见景帝。到了朝廷,丞相上奏请求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晁错所穿的不是真正的庙垣,而是外垣,而且是我让人修建的,晁错没有罪。’退朝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后悔没有先斩晁错,反而先上奏请求,被晁错出卖。’回到家中,因气绝而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儿子共侯申蔑继位,三年后去世。儿子申去病继位,三十一年后去世。儿子申臾继位,六岁时,因为担任九江太守接受前任官员的礼物而获罪,封国被废除。

自从申屠嘉死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担任丞相。到汉武帝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人担任丞相。他们都因为是列侯的后代而继位,谨慎廉洁,只是作为丞相的备选,没有在当世留下显著的功名。

太史公说:‘张苍精通文学和律历,是汉朝的名相,但他不遵从贾谊、公孙臣等人的正朔服色等建议,明确使用秦朝的颛顼历,这是为什么?周昌,是木彊人。任敖因为旧德被任用。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毅守节,但没有才学,大概与萧何、曹参、陈平不同。’

孝武帝时,丞相很多,不再一一记载,也不记录他们的行为和日常起居的简要情况,只记载征和年以来的事。

有车丞相,是长陵人。去世后有韦丞相继任。韦丞相是贤能的人,是鲁国人。因为读书有才学而成为官吏,官至大鸿胪。有相面的人给他相面,认为他应该成为丞相。他有四个儿子,让相面的人给他们相面,到第二个儿子时,他的名字叫玄成。相面的人说:‘这个儿子有贵气,应当封侯。’韦丞相说:‘我如果成为丞相,有长子,这是从哪里来的呢?’后来他果然成为丞相,因病去世,长子因罪被定罪,不能继位,于是立玄成为继承人。玄成当时假装疯狂,不愿继位,但最终还是立他为继承人,有让国的名声。后来因为骑马到庙宇不敬,有诏令剥夺爵位一级,成为关内侯,失去列侯的封号,但仍然享受原封国的食邑。韦丞相去世后,有魏丞相继任。

魏丞相是济阴人。以文官的身份成为丞相。他喜欢武艺,让所有官吏都带剑,带剑才能上奏事。有的不带剑的人,要进入奏事,甚至要借剑才能进去奏事。那时京兆尹赵君,丞相上奏请求免罪,派人逮捕魏丞相,想让他免除罪责,但没有成功。又派人威胁魏丞相,以夫人杀害婢女的事情而私下上奏请求查验,派吏卒到丞相府,逮捕奴婢鞭打审问,证实并没有用兵器杀害。而丞相的司直繁君上奏京兆尹赵君逼迫丞相,诬陷丞相夫人杀害婢女,派吏卒包围丞相府,不守道义;又发现擅自撤换骑士的事情,赵京兆因此被腰斩。又有使者让掾陈平等人弹劾中尚书,怀疑他们独断专行,因此定罪,大不敬,长史以下都因罪被处死,有的被送入蚕室。而魏丞相最终因丞相病逝。儿子继位。

魏丞相去世后,以御史大夫邴吉继任。邴丞相吉是鲁国人。因为读书喜欢法令而成为御史大夫。孝宣帝时,因为有旧交,被封为列侯,因此成为丞相。他明于事理,有大智慧,后世称颂他。因为丞相病逝。儿子显继位。后来因为骑马到庙宇不敬,有诏令剥夺爵位一级,失去列侯的封号,但仍然享受原封国的食邑。显成为官吏至太仆,因为官场上的贪污,他本人和儿子都因贪污获罪,被免职。

邴丞相去世后,黄丞相继任。长安中有擅长相面的田文,与韦丞相、魏丞相、邴丞相在贫穷时曾在客人家相遇,田文说:‘现在这三个人,都是丞相。’后来这三个人果然轮流成为丞相,田文的相面之术多么准确啊。

黄丞相是霸者,他是淮阳人。因为读书而成为官吏,最终官至颍川太守。在颍川治理时,用礼义和条教来教化百姓。对于犯法的人,他通过风声警告使其自杀。他的教化非常成功,名声远扬。孝宣帝下令说:‘颍川太守霸,因为宣布诏令治理百姓,道路上无人拾遗,男女分开行走,监狱中没有重犯。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以及一百斤黄金。’他被征召为京兆尹,后来又成为丞相,再次以礼义为治理之道。丞相病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成为列侯。黄丞相去世后,由御史大夫于定国接替。于丞相已经有廷尉的职位,在张廷尉的传记中有所提及。于丞相离任后,由御史大夫韦玄成接替。

韦丞相玄成是前任韦丞相的儿子。接替父亲后,后来失去了列侯的爵位。他年轻时喜欢读书,对《诗经》和《论语》有很深的理解。他做官做到卫尉,后来被调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薛君被免职后,韦玄成成为御史大夫。于丞相请求退休后,韦玄成成为丞相,因此封他的故乡为扶阳侯。几年后,他病逝。孝元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职位。他的治理方式是随波逐流,被说成是谄媚巧辩。而相面的人原本说他应该继承父亲的爵位,但后来失去了;他又通过做官而重新崛起,最终成为丞相。父子都成为丞相,这在世间被赞美,难道不是命中注定吗?相面的人事先就知道这一切。韦丞相去世后,御史大夫匡衡接替。

丞相匡衡是东海人。喜欢读书,跟随博士学习《诗经》。家境贫寒,匡衡通过做佣工来维持生计。他的才华一般,多次尝试通过射策考试都没有成功,直到第九次才通过丙科。因为不中科,他对经书非常熟悉。他被补任为平原文学的卒史。几年后,郡中不尊重他。御史征召他,补任百石属,推荐他成为郎官,后来又补任博士,被任命为太子少傅,侍奉孝元帝。孝元帝喜欢诗歌,因此他被提升为光禄勋,在殿中担任师傅,教导左右,官员们坐在他旁边听讲,非常赞赏他,他的地位日益尊贵。御史大夫郑弘因事被免职,匡君成为御史大夫。一年多后,韦丞相去世,匡君接替成为丞相,被封为乐安侯。在十年之间,他没有离开过长安城门,就成为了丞相,这难道不是遇到好时机和命运吗?

太史公说:深思熟虑士人通过做官达到封侯的过程,非常微妙。然而,很多人做到御史大夫后就离开了。那些成为御史大夫的人,他们的心思都希望丞相去世,以便自己能接替。有些人暗中互相诋毁,想要取代对方。然而,他们守候的时间久了也得不到,有时守候的时间短了却得到了,最终封侯,这真是命中注定啊!御史大夫郑君守候了几年也没有得到,匡君接任不久,韦丞相就去世了,他立即接替了职位,这怎么能说是靠智慧和技巧得到的呢?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困顿,不能得到提升的人非常多。

张苍负责财政,天下制定税率。孙臣开始被贬低,秦朝的历法还在使用。御史担任亚相,相国是阿衡。申屠被当面指责,周子在大廷上争论。其他人也都默默无闻,没有提出什么有见地的意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注解

张丞相苍:张苍,西汉初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曾任丞相,精通律历,对汉代的历法制定有重要贡献。

阳武人:阳武,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原阳县,指张苍的籍贯。

好书律历:指张苍喜欢研究书籍,尤其擅长律历之学。

秦时为御史:秦朝时期担任御史,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弹劾不法。

柱下方书:柱下方书,指在宫中柱子下书写的机密文件。

沛公:即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略地:攻占土地。

南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市。

坐法当斩:因犯法而被判处死刑。

解衣伏质:脱衣伏地,表示认罪。

王陵:西汉初期的将领,以忠直著称。

武关:古代关隘,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东南。

咸阳:秦朝和西汉的都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陈馀:西汉初期的将领。

张耳:西汉初期的将领。

汉中: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南部。

三秦:指秦朝末年割据的三个地区:关中、陇西、北地。

常山守:常山郡的守将。

淮阴侯:韩信的封号,韩信是西汉初期的著名将领。

赵: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南部。

北平侯:张苍被封的侯爵。

食邑:古代封爵后享有的土地。

计相:主管财政的官职。

列侯:古代的一种爵位,享受一定的封地和待遇。

萧何:西汉初期的政治家,曾任相国。

柱下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算律历:指计算历法。

黥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淮南王:汉王的封号,指刘长,刘邦的儿子。

御史大夫:古代官职,掌管监察、弹劾等事务。

周昌:西汉初期的将领和政治家。

沛人:沛县的人,沛县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泗水卒史:泗水郡的卒史,卒史是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职志:官职名,负责记录军中事务。

荥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市。

若趣降汉王:你快去投降汉王。

亨周苛:杀害周苛。

项籍:即项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樊哙:西汉初期的将领,以勇猛著称。

留侯:张良的封号,张良是西汉初期的著名谋士。

赵王如意:刘邦的儿子,因母戚夫人受宠而被立为太子。

符玺御史:负责管理符玺的御史。

赵尧:西汉初期的政治家。

左迁:古代官职降级。

御史大夫印:御史大夫的官印。

陈豨:西汉初期的叛乱将领。

吕后:刘邦的皇后,西汉初期的实际统治者。

广阿侯:任敖被封的侯爵。

平阳侯:曹窋被封的侯爵。

孝文皇帝:汉文帝,西汉的第二个皇帝。

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五德之运:古代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

百工:古代官职,负责技艺制造。

绪正律历:整理并修订历法。

德王陵:感激王陵。

安国侯:王陵的封号,王陵是西汉初期的将领。

苍:张苍,西汉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曾任丞相多年。

丞相: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鲁人:指来自鲁国的人,鲁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公孙臣: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因上书建议改元而知名。

汉土德:指汉朝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认为汉朝是土德。

黄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龙是吉祥的象征,常用来预示国家的祥瑞。

成纪: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境内。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西汉时期的皇帝。

博士:古代官职,负责教授经学。

历制度:历法制度,指制定历法以及相关的制度。

谢病称老:以生病为由辞去官职。

中候: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保卫。

奸利:不正当的利益。

孝景:指汉景帝刘启,西汉时期的皇帝。

谥:古代对死者的尊称,通常由皇帝赐予。

申屠丞相嘉: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曾任丞相。

材官蹶张:指擅长射箭的士兵。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

队率:古代军队中的官职。

都尉: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官职。

淮阳守:淮阳郡的行政长官。

关内侯:古代爵位之一,是一种低于侯爵的爵位。

皇后:皇帝的妻子。

窦广国:西汉时期的皇后之弟。

私:偏爱,偏私。

太中大夫:古代官职,负责顾问皇帝。

邓通:西汉时期的官员,深受汉文帝宠爱。

燕饮:宴请饮酒。

礼:礼仪,规矩。

谒:拜见。

檄:古代官府发布的命令或通告。

谪罚:流放或处罚。

诸侯:古代的封建诸侯国。

内史:古代官职,负责内务。

宗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场所。

擅穿:擅自穿凿。

节侯:对申屠嘉的谥号。

开封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桃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柏至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平棘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武彊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高陵侯:古代的一种爵位。

娖娖:形容人小心谨慎。

颛顼: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以历法著称。

木彊人:指身材高大的人。

任敖:西汉时期的政治家,以旧德著称。

萧:指萧何,西汉初期的名臣。

曹:指曹参,西汉初期的名臣。

陈平:西汉初期的名臣,以谋略著称。

孝武:指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

征和:汉武帝的年号。

长陵人:指来自长陵的人,长陵是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

韦丞相: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曾任丞相。

大鸿胪:古代官职,负责外交事务。

相工:古代的占卜师,通过观察人的相貌来预测命运。

玄成:韦丞相的次子。

有让国之名:有辞去国家官职的声誉。

济阴人:指来自济阴的人,济阴是古代的一个郡。

文吏:指擅长文书的官员。

京兆尹:京兆,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尹是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

要斩: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斩首。

蚕室:古代的一种刑罚,即阉割。

邴吉:西汉时期的政治家,曾任丞相。

显:邴吉的儿子。

太仆: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车马事务。

黄丞相:指黄霸,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任颍川太守、京兆尹、丞相等职。

田文:长安城中的一位相工。

淮阳人:淮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黄霸的籍贯。

读书为吏:指通过读书考试成为官员。

颍川太守:颍川,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市一带,太守是郡级行政区的最高长官。

治颍川:治理颍川郡。

礼义条教:指用礼和义来规范教化人民。

犯法者:指违法的人。

风晓令自杀:风晓,古代一种刑罚,令犯人自杀。

孝宣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询,在位期间推崇儒学。

下制:皇帝下达命令。

黄金百斤:赐予的黄金重量。

于定国:西汉时期政治家,曾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廷尉:古代官职,掌管司法。

韦丞相玄成:韦玄成,西汉时期政治家,曾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卫尉: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太子太傅: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太子。

乞骸骨免:请求辞职回家。

扶阳侯:封号,表示荣誉。

孝元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奭,在位期间推崇儒学。

丙科: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

平原文学卒史:古代官职,负责文书的官员。

不中科:指科举考试没有考中。

属荐:推荐为属官。

郎: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事务。

光禄勋:古代官职,掌管宫廷宴会等事务。

县官:指官员。

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评注

黄丞相霸者,淮阳人也。以读书为吏,至颍川太守。

此句点明了黄霸的出身和仕途起点,他出身于淮阳,通过读书成为了一名官员,最终升任颍川太守。这体现了古时士人通过读书求取功名的社会风气,同时也说明了黄霸的学识和才能得到了认可。

治颍川,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

黄霸在颍川的治理方式值得赞赏。他不仅依靠法律,更注重礼义教化,以道德感化民众,这种治政理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思想,即通过教化使人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体现了古代治理的智慧。

犯法者,风晓令自杀。

此句反映了黄霸在治理中采取的严厉措施。对于犯法者,他采取了令其自杀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当时可能是一种震慑手段,但也体现了法律的严酷。

化大行,名声闻。

黄霸的治理使得颍川地区风气大变,社会秩序井然,因此他的名声远播。

孝宣帝下制曰:“颍川太守霸,以宣布诏令治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狱中无重囚。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

此句说明了黄霸的政绩得到了皇帝的认可,皇帝下制表彰他的功绩,并赐予他爵位和黄金,这是对他治理才能的肯定。

徵为京兆尹而至丞相,复以礼义为治。

黄霸由颍川太守升至京兆尹,最终成为丞相,他的治理理念始终如一,以礼义为治,这体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坚定信仰。

以丞相病死。

黄霸最终因病去世,这是对他一生贡献的哀悼。

子嗣,後为列侯。

黄霸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列侯,这表明黄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延续。

于丞相已有廷尉传,在张廷尉语中。

这里提到了廷尉制度,廷尉是古代负责司法的官员,张廷尉语中可能记载了于丞相的司法事迹。

于丞相去,御史大夫韦玄成代。

于丞相去世后,韦玄成接替了他的职位,这体现了古代官制的传承。

韦丞相玄成者,即前韦丞相子也。

韦玄成是前韦丞相的儿子,这里体现了古代家族政治的特点。

代父,後失列侯。

韦玄成继承了父亲的职位,但后来失去了列侯的爵位,这可能与他个人的政治表现有关。

其人少时好读书,明於诗、论语。

韦玄成从小就喜欢读书,对诗书有深刻的理解,这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吏至卫尉,徙为太子太傅。

韦玄成在官场上的经历丰富,从基层官员升至太子太傅,这是他才能和政绩的体现。

数年,病死。

韦玄成最终因病去世,这是对他一生的总结。

孝元帝亲临丧,赐赏甚厚。

皇帝亲自参加韦玄成的葬礼,并给予厚重的赏赐,这体现了皇帝对他的尊重。

子嗣後。

韦玄成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这是家族传承的又一例证。

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沈,而见谓谄巧。

韦玄成的治理方式被批评为随波逐流,被认为是一种迎合世俗的行为。

而相工本谓之当为侯代父,而後失之;复自游宦而起,至丞相。

相工曾经预言韦玄成会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最终未能实现。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进入官场,最终成为丞相,这体现了个人奋斗的价值。

父子俱为丞相,世间美之,岂不命哉!相工其先知之。

韦氏父子都成为丞相,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美谈,同时也说明了相工的预言。

韦丞相卒,御史大夫匡衡代。

韦丞相去世后,匡衡接替了他的职位,这是官场权力的自然更迭。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

匡衡的出身和黄霸类似,也是从东海地区起家。

好读书,从博士受诗。

匡衡酷爱读书,并从博士那里学习诗书,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家贫,衡佣作以给食饮。

匡衡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佣工工作,这体现了他生活的艰辛。

才下,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匡衡在科举考试中多次不中,直到第九次才中了丙科,这说明他通过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

其经以不中科故明习。

匡衡因为多次考试不中,所以对经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补平原文学卒史。

匡衡在官场上的起点不高,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提升。

数年,郡不尊敬。

匡衡在平原文学卒史任上,受到了郡守的不尊重。

御史徵之,以补百石属荐为郎,而补博士,拜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

匡衡因为才能被御史征召,并逐渐得到提升,最终成为太子少傅,并侍奉孝元帝。

孝元好诗,而迁为光禄勋,居殿中为师,授教左右,而县官坐其旁听,甚善之,日以尊贵。

匡衡因为擅长诗歌,被迁为光禄勋,并在殿中教授诗书,受到皇帝的赏识。

御史大夫郑弘坐事免,而匡君为御史大夫。

郑弘因为事败被免职,匡衡接替了他的职位。

岁馀,韦丞相死,匡君代为丞相,封乐安侯。

韦丞相去世后,匡衡成为丞相,并封为乐安侯,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

以十年之间,不出长安城门而至丞相,岂非遇时而命也哉!

匡衡在十年内从不出长安城门就成为了丞相,这体现了他抓住了时机,也说明了命运的因素。

太史公曰:深惟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

太史公在这里对士人通过游宦获得封侯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

太史公指出,许多士人在成为御史大夫后不久就离开了官场。

诸为大夫而丞相次也,其心冀幸丞相物故也。

太史公认为,那些成为御史大夫的人,心中都希望丞相去世,以便自己能够升任丞相。

或乃阴私相毁害,欲代之。

有些人甚至通过暗地里诽谤和陷害来企图取代丞相。

然守之日久不得,或为之日少而得之,至於封侯,真命也夫!

太史公认为,即使守在官场很长时间,也不一定能得到封侯的机会,而那些最终获得封侯的人,往往是因为命运的安排。

御史大夫郑君守之数年不得,匡君居之未满岁,而韦丞相死,即代之矣,岂可以智巧得哉!

太史公以郑弘和匡衡为例,说明了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能得到封侯的机会,而那些最终获得封侯的人,往往是因为命运的安排。

多有贤圣之才,困戹不得者众甚也。

太史公指出,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获得封侯的机会,这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张苍主计,天下作程。

张苍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国家财政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孙臣始绌,秦历尚行。

孙臣因为政绩不佳而被罢免,而秦朝的历法仍然在继续使用。

御史亚相,相国阿衡。

御史和亚相是古代的官职,相国阿衡则是对相国的尊称。

申屠面折,周子廷争。

申屠和周子都是古代的官员,他们在朝堂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其他娖々,无所发明。

其他官员虽然也有表现,但并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见解。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张丞相列传》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4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