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司马迁(约145年-86年),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史圣”。他编写的《史记》被视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开山之作,对后来的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年代:成书于西汉(约公元前91年)。
内容简要:《史记》是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的第一部通史,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内容涉及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司马迁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人物描写,展示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及人性的复杂。作为史学的经典,《史记》不仅为中国后代的历史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南越列传-原文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
‘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谿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
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於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
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岁馀,高后崩,即罢兵。
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
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及孝文帝元年,初镇抚天下,使告诸侯四夷从代来即位意,喻盛德焉。
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
召其从昆弟,尊官厚赐宠之。
诏丞相陈平等举可使南越者,平言好畤陆贾,先帝时习使南越。
乃召贾以为太中大夫,往使。
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
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前日高后隔异南越,窃疑长沙王谗臣,又遥闻高后尽诛佗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犯长沙边境。
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
老臣妄窃帝号,聊以自娱,岂敢以闻天王哉!’
乃顿首谢,原长为籓臣,奉贡职。
於是乃下令国中曰:‘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
皇帝,贤天子也。自今以後,去帝制黄屋左纛。’
陆贾还报,孝文帝大说。
遂至孝景时,称臣,使人朝请。
然南越其居国窃如故号名,其使天子,称王朝命如诸侯。
至建元四年卒。
佗孙胡为南越王。
此时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胡使人上书曰:‘两越俱为籓臣,毋得擅兴兵相攻击。
今闽越兴兵侵臣,臣不敢兴兵,唯天子诏之。’
於是天子多南越义,守职约,为兴师,遣两将军往讨闽越。
兵未逾岭,闽越王弟馀善杀郢以降,於是罢兵。
天子使庄助往谕意南越王,胡顿首曰:‘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
遣太子婴齐入宿卫。
谓助曰:‘国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日夜装入见天子。’
助去後,其大臣谏胡曰:‘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
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入见。
入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
於是胡称病,竟不入见。
後十馀岁,胡实病甚,太子婴齐请归。
胡薨,谥为文王。
婴齐代立,即藏其先武帝玺。
婴齐其入宿卫在长安时,取邯郸樛氏女,生子兴。
及即位,上书请立樛氏女为后,兴为嗣。
汉数使使者风谕婴齐,婴齐尚乐擅杀生自恣,惧入见要用汉法,比内诸侯,固称病,遂不入见。
遣子次公入宿卫。
婴齐薨,谥为明王。
太子兴代立,其母为太后。
太后自未为婴齐姬时,尝与霸陵人安国少季通。
及婴齐薨後,元鼎四年,汉使安国少季往谕王、王太后以入朝,比内诸侯;
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宣其辞,勇士魏臣等辅其缺,卫尉路博德将兵屯桂阳,待使者。
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尝与安国少季通,其使复私焉。
国人颇知之,多不附太后。
太后恐乱起,亦欲倚汉威,数劝王及群臣求内属。
即因使者上书,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除边关。
於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吕嘉银印,及内史、中尉、太傅印,馀得自置。
除其故黥劓刑,用汉法,比内诸侯。
使者皆留填抚之。
王、王太后饬治行装重赍,为入朝具。
其相吕嘉年长矣,相三王,宗族官仕为长吏者七十馀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兄弟宗室,及苍梧秦王有连。
其居国中甚重,越人信之,多为耳目者,得众心愈於王。
王之上书,数谏止王,王弗听。
有畔心,数称病不见汉使者。
使者皆注意嘉,势未能诛。
王、王太后亦恐嘉等先事发,乃置酒,介汉使者权,谋诛嘉等。
使者皆东乡,太后南乡,王北乡,相嘉、大臣皆西乡,侍坐饮。
嘉弟为将,将卒居宫外。
酒行,太后谓嘉曰:‘南越内属,国之利也,而相君苦不便者,何也?’
以激怒使者。
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
嘉见耳目非是,即起而出。
太后怒,欲鏦嘉以矛,王止太后。
嘉遂出,分其弟兵就舍,称病,不肯见王及使者。
乃阴与大臣作乱。
王素无意诛嘉,嘉知之,以故数月不发。
太后有淫行,国人不附,欲独诛嘉等,力又不能。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
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
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
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
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又与使者乱,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
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
遣人告苍梧秦王及其诸郡县,立明王长男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
而韩千秋兵入,破数小邑。
其後越直开道给食,未至番禺四十里,越以兵击千秋等,遂灭之。
使人函封汉使者节置塞上,好为谩辞谢罪,发兵守要害处。
於是天子曰:‘韩千秋虽无成功,亦军锋之冠。’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
樛乐,其姊为王太后,首原属汉,封其子广德为龙亢侯。
乃下赦曰:‘天子微,诸侯力政,讥臣不讨贼。今吕嘉、建德等反,自立晏如,令罪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柢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陕,破石门,得越船粟,因推而前,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
伏波将军将罪人,道远,会期後,与楼船会乃有千馀人,遂俱进。
楼船居前,至番禺。建德、嘉皆城守。
楼船自择便处,居东南面;伏波居西北面。
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
越素闻伏波名,日暮,不知其兵多少。
伏波乃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印,复纵令相招。
楼船力攻烧敌,反驱而入伏波营中。
犁旦,城中皆降伏波。
吕嘉、建德已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以船西去。
伏波又因问所得降者贵人,以知吕嘉所之,遣人追之。
以其故校尉司马苏弘得建德,封为海常侯;越郎都稽得嘉,封为临蔡侯。
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
戈船、下厉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
遂为九郡。
伏波将军益封。
楼船将军兵以陷坚为将梁侯。
自尉佗初王後,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焉。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
遭汉初定,列为诸侯。
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
瓯骆相攻,南越动摇。
汉兵临境,婴齐入朝。
其後亡国,徵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後。
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中原鹿走,群雄莫制。
汉事西驱,越权南裔。
陆贾骋说,尉他去帝。
嫪后内朝,吕嘉狼戾。
君臣不协,卒从剿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南越列传-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朝统一天下后,攻占了杨越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并迁徙罪犯的民众与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在秦朝时被任命为南海龙川令。到了秦二世时期,南海尉任嚣病重将死,他召见龙川令赵佗,说:‘听说陈胜等人起兵作乱,秦朝无道,天下人都受苦,项羽、刘邦、陈胜、吴广等各州郡纷纷起兵,争夺天下,中原地区动荡不安,不知道哪里才是安全的,英雄豪杰都背叛了秦朝,自立为王。南海地处偏远,我担心盗贼的军队会侵犯到这里,我想派兵切断新的道路,自己做好准备,等待诸侯的变化。现在病得很重。’并且番禺地势险要,背靠山脉,面临南海,东西方向有几千里的距离,有很多中国人辅佐,这也算是这一州的主人,可以自立建国。郡中的长吏没有值得商量的,所以召见你来告诉我。”于是把写好的信给了尉佗,让他代理南海尉的事务。任嚣死后,尉佗立即发布檄文告诉横浦、阳山、湟谿关:‘盗贼的军队即将到来,赶紧切断道路,聚集兵力自卫!’于是逐渐用法律处决了秦朝所任命的长官,用他们的党羽担任代理守卫。秦朝被灭亡后,尉佗立即进攻并吞并了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汉高帝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国战事劳苦,所以放过了尉佗,没有杀他。汉十一年,派遣陆贾来立尉佗为南越王,并交换符节,互通使者,安抚百越,不要成为南边的祸害,与长沙接壤。
汉高后时期,有关官员请求禁止南越的关市贸易铁器。尉佗说:‘汉高帝立我为王,允许通使贸易,现在汉高后听信谗言,把南越当作蛮夷,切断物品交流,这一定是长沙王的计谋,想要依靠中国,消灭南越并兼并它,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功绩。’于是尉佗自封为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边境的城邑,打败了几座县城后就撤退了。汉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灶前往攻打他。正值暑热潮湿,士兵大规模生病,军队无法越过五岭。一年多后,汉高后去世,于是停止了军事行动。尉佗因此用武力威胁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骆越,使他们归附,东西方达一万多里。于是他乘坐黄屋左纛,自称皇帝,与中原的皇帝地位相当。
到了汉文帝元年,开始安抚天下,派人告知诸侯四夷他从代地即位的情况,说明他的美德。于是因为尉佗的亲家在真定,设立了守邑,每年进行祭祀。召唤他的堂兄弟,给予高官厚禄,宠爱他们。下诏让丞相陈平等人推荐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陈平推荐了陆贾,他在汉高帝时期就熟悉出使南越的事务。于是召唤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派他去出使。陆贾到南越后,尉佗非常害怕,写信道歉,说:‘我是蛮夷的大长老夫臣尉佗,之前汉高后隔绝了南越,我私下怀疑是长沙王的谗言,又听说汉高后全部杀了我的宗族,挖掘并烧毁了我祖先的坟墓,因此自我放弃,侵犯长沙边境。而且南方地势低洼潮湿,中间的闽越有一千人众,号称王,西边的瓯骆裸国也称王。我这个老臣妄自称帝,只是用来娱乐自己,怎么敢让汉天王知道呢!’于是叩头道歉,请求长久作为藩臣,履行进贡的职责。于是下令全国说:‘我听说两个强者不能并存,两个贤者不能同时存在。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取消帝号和黄屋左纛。’陆贾回朝报告后,汉文帝非常高兴。
到了汉景帝时期,南越王称臣,派人朝见皇帝。然而南越在居国内部仍然使用原来的称号,派使者见皇帝时,称呼自己为王朝,像诸侯一样接受皇帝的命令。到了建元四年去世。
尉佗的孙子赵胡成为南越王。这时闽越王郢兴兵攻打南越的边境城邑,赵胡派人上书说:‘我们两越都是藩臣,不得擅自兴兵互相攻击。现在闽越兴兵侵犯我,我不敢兴兵,只希望皇帝下诏。’于是皇帝称赞南越的义举,遵守职守,派遣两员将军前往讨伐闽越。军队尚未越过五岭,闽越王的弟弟余善就杀了郢投降,于是停止了军事行动。
皇帝派庄助前往告诉南越王,赵胡叩头说:‘皇帝为了我出兵讨伐闽越,我死无以报答皇帝的大恩!’派遣太子赵婴齐进入宫中担任宿卫。他对庄助说:‘国家刚刚遭受侵犯,使者可以回去了。赵胡正在日夜盼望着能够见到皇帝。’庄助离开后,他的大臣劝赵胡说:‘汉军出兵诛杀郢,也是为了惊动南越。而且先王曾经说过,侍奉天子要不失礼节,总之不应该说好话就去见皇帝。如果见到皇帝,就再也不能回来,这是亡国的征兆。’于是赵胡称病,最终没有去见皇帝。
过了十多年,赵胡真的病得很重,太子赵婴齐请求回国。赵胡去世,谥号为文王。
赵婴齐继位后,立即收藏了他祖先武帝的印章。赵婴齐在长安担任宿卫时,娶了邯郸樛氏的女儿,生下了儿子赵兴。等到即位,上书请求立樛氏女为皇后,立赵兴为继承人。汉朝多次派遣使者劝告赵婴齐,赵婴齐仍然乐于自行其是,害怕入见皇帝会受到汉法的约束,比照内地诸侯,坚持称病,最终没有去见皇帝。派遣他的儿子赵次公进入宫中担任宿卫。赵婴齐去世,谥号为明王。
太子赵兴继位,他的母亲成为太后。太后在成为赵婴齐的姬妾之前,曾经与霸陵人安国少季有染。等到赵婴齐去世后,元鼎四年,汉朝派安国少季前往告诉南越王和王太后入朝,与内地诸侯一样;命令辩士谏大夫终军等人宣扬他们的辞令,勇士魏臣等人辅助他们的不足,卫尉路博德率领军队驻扎在桂阳,等待使者。南越王年纪轻,王太后是中国人,曾经与安国少季有染,她的使者再次私下与她交往。国人对此多有耳闻,很多人不支持太后。太后担心发生动乱,也想要依靠汉朝的威望,多次劝说王和群臣请求归属汉朝。于是趁着使者上书的机会,请求与内地诸侯一样,每三年朝见一次,废除边境关卡。于是皇帝同意了,赐给南越丞相吕嘉银印,以及内史、中尉、太傅的印章,其他官职可以自行任命。废除原有的墨刑和劓刑,采用汉法,与内地诸侯同等。使者都留下来安抚他们。南越王和王太后整理行装,准备进朝。
南越丞相吕嘉年纪已大,辅佐了三位王,他的宗族和官员担任长吏的有七十多人,他的儿子全部娶了王的女儿,女儿全部嫁给了王子兄弟和宗室,与苍梧的秦王也有联系。他在国内地位很高,越人信任他,他比王更得人心。南越王上书,吕嘉多次劝阻王,王不听从。吕嘉有背叛之心,多次称病不见汉朝使者。使者们都注意到了吕嘉,但势力不足以诛杀他。南越王和王太后也担心吕嘉等人先发制人,于是设宴,借助汉朝使者的权力,密谋诛杀吕嘉等人。使者们面向东,太后面向南,王面向北,丞相吕嘉和大臣们面向西,陪坐饮酒。吕嘉的弟弟担任将军,率领士兵驻扎在宫外。酒过三巡,太后对吕嘉说:‘南越归属汉朝,对国家有利,而丞相你却觉得不方便,为什么呢?’以此来激怒使者。使者们互相观望,没有人敢动手。吕嘉看到他的耳目不是自己人,就起身离开。太后生气,想要用矛刺杀吕嘉,王阻止了太后。吕嘉于是离开,分派他的弟弟兵力回到住所,称病,不肯见王和使者。于是暗中与大臣们作乱。王一直无意诛杀吕嘉,吕嘉知道这一点,因此几个月没有行动。太后有淫乱行为,国人都不支持她,她想要独自诛杀吕嘉等人,但力量又不足以做到。
天子听说嘉不听从王的命令,王和太后都是弱小孤独,无法控制局势,使者胆怯,没有决断。又认为王和太后已经归附汉朝,只有吕嘉作乱,不足以兴兵,想派庄参带领两千人前往。庄参说:“如果是去友好地交往,几个人就足够了;如果是用武力,两千人也不够。”但他的请求被拒绝,天子罢免了庄参。
郏地的壮士,原济北相韩千秋激昂地说:“以我们这么小的越国,又有王和太后响应,只有相吕嘉作乱,我希望得到两百勇士,一定能够斩杀吕嘉来报效。”于是天子派遣韩千秋和王太后的弟弟樛乐带领两千人前往越境。
吕嘉等人于是反叛,下令国内说:“王年纪轻,太后是中国人,又与使者私通,一心想归附汉朝,把先王的宝物全部献给天子以取悦他,带着很多人,走到长安,被俘虏卖为奴仆。只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赵氏的江山社稷,不考虑万世的大计。”于是他与弟弟带领士兵攻击杀害了王和太后以及汉朝的使者。
派人通知苍梧秦王及其各郡县,立明王的长子越妻子术阳侯建德为王。而韩千秋的军队进入越境,攻破了几座小城。之后越人直接开辟道路供应粮食,未到番禺还有四十里,越人用兵攻击韩千秋等人,最终消灭了他们。派人将汉朝使者的符节封入信封,放在边塞上,用好言辞道歉,并发兵守卫要害之处。
于是天子说:“韩千秋虽然没有成功,也是军中的先锋。”封他的儿子韩延年为成安侯。樛乐,他的姐姐是王太后,最初属于汉朝,封他的儿子樛广德为龙亢侯。于是下诏赦免说:“天子微弱,诸侯专权,批评臣子不讨伐叛贼。现在吕嘉、建德等人反叛,自立为王,命令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楼船十万军队去讨伐他们。”
元鼎五年秋天,卫尉路博德被封为伏波将军,从桂阳出发,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被封为楼船将军,从豫章出发,下横浦;原归义越侯被封为戈船、下厉将军,从零陵出发,或者下离水,或者抵达苍梧;派驰义侯从巴蜀的罪人那里,征发夜郎的军队,下牂柯江:都汇集到番禺。
元鼎六年冬天,楼船将军率领精兵先攻陷寻陕,破石门,得到越人的船只和粮食,因此推进,挫败越人的锐气,用数万人等待伏波将军的到来。伏波将军率领罪人,道路遥远,会合的时间推迟,与楼船将军会合时只有一千多人,于是共同前进。楼船将军在前,到达番禺。建德和嘉都坚守城池。楼船将军自己选择有利的位置,驻扎在东南面;伏波将军驻扎在西北面。
会合到傍晚,楼船将军攻击打败了越人,放火烧城。越人一向听说伏波将军的名声,傍晚时,不知道他的军队有多少。伏波将军于是建立营地,派使者招降,赐予印信,再次释放他们让他们互相招降。楼船将军全力攻击烧毁敌军,反而驱使他们进入伏波将军的营地。第二天早上,城中的人都向伏波将军投降。
吕嘉和建德已经在夜间和他的几百名部下逃入海中,乘船向西去。伏波将军于是询问所得降者中的贵人,得知吕嘉的去向,派人追赶他。因此,原校尉司马苏弘抓到了建德,封他为海常侯;越郎都稽抓到了吕嘉,封他为临蔡侯。
苍梧王赵光,是越王同姓,听说汉军到来,以及越揭阳令定自己归属汉朝;越桂林监居翁劝说瓯骆归属汉朝:都得以封侯。戈船、下厉将军的军队以及驰义侯征发的夜郎军队还没有攻下,南越已经被平定。于是设置为九郡。伏波将军增加封地。楼船将军的军队因为攻陷坚固的地方被封为梁侯。
从尉佗开始称王之后,经过五代共九十三岁,国家灭亡。
太史公说:尉佗称王,本是由任嚣所推动。遇到汉朝初定,列为诸侯。隆虑地区有湿疫,佗得以更加骄横。瓯骆相互攻击,南越动摇。汉军临境,赵婴齐入朝。后来国家灭亡,是因为樛女被征召;吕嘉的小忠,使得佗没有后代。楼船将军放纵欲望,懒散傲慢,失去理智;伏波将军处于困境,智慧和谋略更加丰富,因此化祸为福。成败的转变,就像纠缠在一起的绳子。
中原的鹿在奔跑,群雄无法控制。汉朝的事务西进,越国的权力南移。陆贾施展口才,尉佗放弃帝号。嫪后的内朝,吕嘉凶狠。君臣不和,最终被剿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南越列传-注解
南越王尉佗:尉佗是南越国的建立者,真定人,姓赵。他在秦朝时期被封为南海龙川令,后来自立为南越武王。
真定人:真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这里的人指赵佗的籍贯。
赵氏:赵是尉佗的姓氏,也是南越国的国姓。
秦时:秦朝时期,指的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并天下:统一天下,指秦始皇统一六国。
略定杨越:略定是指征服、平定,杨越是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
桂林、南海、象郡:这三个郡是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
谪徙民:谪徙是指因罪被贬谪而迁移到边远地区。
南海龙川令:南海龙川令是赵佗在秦朝时的官职。
二世时:秦二世时期,指的是秦朝的第二位皇帝胡亥在位期间。
南海尉任嚣:南海尉是秦朝在南海地区设置的军事行政长官,任嚣是其中的一位。
陈胜等作乱: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标志性事件。
项羽、刘季、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刘季)、陈胜、吴广都是秦末起义军的领袖。
州郡: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
豪杰畔秦:豪杰是指有才能和势力的人,畔秦是指背叛秦朝。
南海僻远:南海地区偏僻遥远。
番禺:南越国的都城。
桂林、象郡:这两个郡是秦朝在岭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
高帝:高帝是指汉高祖刘邦。
汉十一年:汉十一年是指公元前196年。
陆贾:汉朝的使者,擅长辞令。
剖符通使:剖符是指皇帝赐予的符节,通使是指派遣使者。
百越:百越是指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群体。
长沙:长沙是汉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湖南省长沙市。
高后:高后是指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
铁器:铁器是指铁制的工具和武器。
南越武帝:南越武帝是赵佗自称的称号。
孝文帝:孝文帝是指汉文帝刘恒。
真定:真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
昆弟:昆弟是指兄弟。
好畤陆贾:好畤是指陆贾的官职,陆贾是汉朝的一位使者。
剖符:剖符是指皇帝赐予的符节,表示信任和授权。
蛮夷:蛮夷是指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闽越:闽越是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
瓯骆:瓯骆是指古代南方的一个民族。
黄屋左纛:黄屋是指皇帝的车驾,左纛是指皇帝的旗帜。
孝景时:孝景时是指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
建元四年:建元四年是指公元前137年。
闽越王郢:闽越王郢是闽越国的国王。
籓臣:籓臣是指藩国的臣子,这里指南越国的臣子。
宿卫:宿卫是指担任宫廷警卫。
邯郸樛氏女:邯郸樛氏女是指赵婴齐的妻子,来自邯郸樛氏。
次公:次公是指赵婴齐的儿子。
元鼎四年:元鼎四年是指公元前113年。
安国少季:安国少季是汉朝的一位使者。
填抚:填抚是指安抚、抚慰。
苍梧秦王:苍梧地区的秦朝国王。
内属:内属是指归附中央政权。
黥劓刑:黥劓刑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包括刺字和割鼻。
使者:代表国家出使的官员。
介:介是指介绍、引见。
权:权是指权力、权威。
相:相是指宰相,这里是官职名称。
畔心:畔心是指背叛的心思。
淫行:淫行是指不道德的行为。
连:连是指联系、交往。
天子:古代中国的皇帝,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嘉:美好的、值得称赞的事物。
王:南越国的国王。
王太后:南越国王的母亲。
弱孤:年幼而孤僻。
附汉:归附汉朝。
吕嘉:南越国的大臣,后反叛。
兴兵:发动军队。
庄参:汉朝的将领。
好:和平、友好。
武:武力、武力行动。
辞:辞退、拒绝。
罢:停止、取消。
郏壮士:郏地的勇士。
济北相:济北地区的相,即地方行政长官。
奋:振奋、奋发。
越:南越国,位于今天的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等地。
附:依附、归附。
谩辞:虚假的言辞、谎言。
赵氏社稷:赵国的国家。
汉使者:汉朝的使者。
诸郡县:各个郡县。
术阳侯建德:南越国的诸侯,名为建德。
塞上:边塞之上。
天子微:皇帝的权威减弱。
诸侯力政:诸侯各自加强自己的政治力量。
讥臣不讨贼:批评大臣不讨伐叛贼。
建德:南越国的诸侯,名为建德。
元鼎五年:汉朝的年号,具体年份为公元前112年。
卫尉路博德:汉朝的将领。
伏波将军:汉朝的将军职位。
桂阳: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汇水:河流名。
主爵都尉杨仆:汉朝的将领。
楼船将军:汉朝的将军职位。
豫章: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横浦:地名。
归义越侯:归附汉朝的南越国诸侯。
戈船、下厉将军:汉朝的将军职位。
零陵: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离水:河流名。
柢苍梧:到达苍梧地区。
驰义侯:汉朝的将领。
夜郎兵:夜郎国的军队。
牂柯江:河流名。
楼船:一种大型的战船。
犁旦:清晨。
苍梧王赵光:苍梧地区的南越国王。
尉佗:南越国的开国君主。
任嚣:南越国的早期统治者。
婴齐:南越国的国王。
樛女:樛乐的女儿,与汉朝有联姻关系。
嫪后:南越国的王后。
尉他去帝:尉佗放弃帝位。
嫪后内朝:嫪后参与朝政。
吕嘉狼戾:吕嘉性格凶狠。
剿弃:被剿灭、抛弃。
纠墨:比喻事物变化无常。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史记-七十列传-南越列传-评注
天子闻嘉不听王,王、王太后弱孤不能制,使者怯无决。
此句描绘了南越国内部权力的真空和混乱。‘天子’指的是汉朝皇帝,‘嘉’指吕嘉,‘王’和‘王太后’指的是南越国的王和太后。此句反映了南越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吕嘉不听从王和太后的命令,使得南越国陷入无主之境,使者因恐惧而无法做出决策,体现了当时南越国政治的动荡和国家的脆弱性。
又以为王、王太后已附汉,独吕嘉为乱,不足以兴兵,欲使庄参以二千人往使。
此句说明了汉朝对南越国局势的判断。汉朝认为南越国的王和太后已经归附汉朝,只有吕嘉一人作乱,因此认为无需兴兵。这反映了汉朝对南越国局势的误判,也预示了后来汉朝出兵南越的必然性。
参曰:‘以好往,数人足矣;以武往,二千人无足以为也。’辞不可,天子罢参也。
此句展示了庄参的智慧和胆识。他认为如果以和平方式前往,几人即可;如果以武力前往,则两千人也不足以应对。这反映了庄参对南越国局势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军事行动的谨慎态度。然而,他的建议并未被采纳,这也预示了后来南越国局势的恶化。
郏壮士故济北相韩千秋奋曰:‘以区区之越,又有王、太后应,独相吕嘉为害,原得勇士二百人,必斩嘉以报。’於是天子遣千秋与王太后弟樛乐将二千人往,入越境。
此句描绘了韩千秋的勇敢和决心。他主动请缨,愿意带领勇士斩杀吕嘉以报国。这反映了汉朝对南越国局势的重视,以及汉朝对韩千秋的信任。韩千秋的行动也预示了汉朝对南越国军事行动的开始。
吕嘉等乃遂反,下令国中曰:‘王年少。太后,中国人也,又与使者乱,专欲内属,尽持先王宝器入献天子以自媚,多从人,行至长安,虏卖以为僮仆。取自脱一时之利,无顾赵氏社稷,为万世虑计之意。’乃与其弟将卒攻杀王、太后及汉使者。
此句揭示了吕嘉反叛的原因。他认为王和太后年轻,太后又是中国人,与使者有染,意图归附汉朝,因此发动政变,杀死了王和太后以及汉使者。这反映了南越国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吕嘉对汉朝的敌意。
使人函封汉使者节置塞上,好为谩辞谢罪,发兵守要害处。
此句描述了吕嘉试图通过欺骗和武力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他将汉使者的节符封存,用花言巧语谢罪,同时派遣军队守卫要害之处,以阻止汉朝的进攻。这反映了南越国在面临汉朝压力时的无奈和抵抗。
於是天子曰:‘韩千秋虽无成功,亦军锋之冠。’封其子延年为成安侯。
此句展示了汉朝对韩千秋的肯定和奖励。尽管韩千秋没有取得成功,但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得到了汉朝的认可,他的儿子也因此被封为侯。这反映了汉朝对功臣的尊重和对忠诚的奖赏。
元鼎五年秋,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柢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咸会番禺。
此句描述了汉朝对南越国军事行动的部署。汉朝派遣了多位将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最终在番禺会合。这反映了汉朝对南越国军事行动的周密策划和强大实力。
元鼎六年冬,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陕,破石门,得越船粟,因推而前,挫越锋,以数万人待伏波。
此句描述了汉朝军队在军事行动中的胜利。楼船将军率领精兵攻克了越军的防线,挫败了越军的进攻,为伏波将军的军队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强大和战斗力。
伏波将军将罪人,道远,会期後,与楼船会乃有千馀人,遂俱进。
此句描述了伏波将军在军事行动中的困境。由于道路遥远,伏波将军的军队人数较少,但最终与楼船将军的军队会合,共同推进。这反映了汉朝军队在困境中的坚持和团结。
楼船居前,至番禺。建德、嘉皆城守。楼船自择便处,居东南面;伏波居西北面。
此句描述了汉朝军队在番禺的部署。楼船将军和伏波将军分别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准备。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
会暮,楼船攻败越人,纵火烧城。越素闻伏波名,日暮,不知其兵多少。
此句描述了汉朝军队在番禺的战斗。楼船将军在夜晚发动攻击,烧毁了越人的城池。越人对伏波将军的名声有所耳闻,但不知道他的军队有多少人,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突然性和威力。
伏波乃为营,遣使者招降者,赐印,复纵令相招。
此句描述了伏波将军在战斗后的行动。他设立营地,派遣使者招降越人,并赐予他们官印,鼓励他们相互招降。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仁政和策略。
楼船力攻烧敌,反驱而入伏波营中。
此句描述了楼船将军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他全力攻击敌人,将敌人驱赶入伏波将军的营地。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协同作战和战斗力。
犁旦,城中皆降伏波。
此句描述了战斗的结果。在犁旦(即黎明),番禺城中的越人都投降了伏波将军。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强大和南越国的无力抵抗。
吕嘉、建德已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以船西去。
此句描述了吕嘉和建德的逃亡。他们在夜晚带领数百人逃入海中,向西而去。这反映了南越国内部权力的真空和吕嘉的绝望。
伏波又因问所得降者贵人,以知吕嘉所之,遣人追之。
此句描述了伏波将军对吕嘉的追捕。他通过询问降者,得知了吕嘉的藏身之处,并派人追捕。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果断和执行力。
以其故校尉司马苏弘得建德,封为海常侯;越郎都稽得嘉,封为临蔡侯。
此句描述了汉朝对有功之臣的封赏。司马苏弘和越郎都稽分别斩杀了建德和吕嘉,因此被封为侯。这反映了汉朝对功臣的奖赏和对忠诚的认可。
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
此句描述了汉朝对南越国其他地区的统治。苍梧王赵光、越揭阳令定和越桂林监居翁都归附了汉朝,因此被封为侯。这反映了汉朝对南越国的全面统治。
戈船、下厉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越已平矣。
此句描述了汉朝对南越国的最终胜利。尽管部分地区的战斗尚未结束,但南越国已经基本平定。这反映了汉朝军队的强大和南越国的无力抵抗。
遂为九郡。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被划分为九个郡。这反映了汉朝对南越国的彻底征服和行政区划的调整。
伏波将军益封。
此句描述了伏波将军因功被封赏。这反映了汉朝对功臣的奖赏和对忠诚的认可。
楼船将军兵以陷坚为将梁侯。
此句描述了楼船将军因功被封为梁侯。这反映了汉朝对功臣的奖赏和对忠诚的认可。
自尉佗初王後,五世九十三岁而国亡焉。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的兴衰。从尉佗开始称王,到南越国灭亡,历时五世九十三年。这反映了南越国的历史变迁和汉朝的强大。
太史公曰:尉佗之王,本由任嚣。
此句是太史公对南越国历史的评价。他认为尉佗称王是由于任嚣的推荐。这反映了太史公对南越国历史的客观评价。
遭汉初定,列为诸侯。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在汉朝初定时的地位。南越国被列为诸侯国,这反映了汉朝对南越国的承认。
隆虑离湿疫,佗得以益骄。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在汉朝初定时的困境。南越国遭受了湿疫的侵袭,这使得尉佗得以更加骄傲。
瓯骆相攻,南越动摇。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内部的动荡。瓯骆两国相互攻击,使得南越国陷入动荡。
汉兵临境,婴齐入朝。
此句描述了汉朝对南越国的军事压力。汉朝的军队逼近南越国边境,迫使南越国的婴齐入朝。
其後亡国,徵自樛女;吕嘉小忠,令佗无後。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的灭亡原因。南越国的灭亡是由于樛女被征召入宫,以及吕嘉的小忠导致尉佗无后。
楼船从欲,怠傲失惑;伏波困穷,智虑愈殖,因祸为福。
此句描述了汉朝两位将领的不同命运。楼船将军因为从欲、怠傲失惑而失败,而伏波将军则因为困穷而智虑愈殖,最终因祸为福。
成败之转,譬若纠墨。
此句用纠墨比喻成败的转化,意味着成败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有时候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
中原鹿走,群雄莫制。
此句描述了中原地区的混乱局面。鹿走象征着群雄争霸,无人能够制服。
汉事西驱,越权南裔。
此句描述了汉朝的扩张。汉朝的势力向西扩张,而南越国的权力则向南裔扩张。
陆贾骋说,尉他去帝。
此句描述了陆贾的游说。陆贾通过游说,使得尉佗放弃了帝位。
嫪后内朝,吕嘉狼戾。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嫪后和吕嘉之间的斗争激烈,吕嘉表现出狼戾的一面。
君臣不协,卒从剿弃。
此句描述了南越国君臣之间的不和。由于君臣不和,最终导致南越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