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鸳鸯-原文
(一)其肉∶主 疮,以清酒炙食之。食之则令人美丽。
〔证〕
(二)又,主夫妇不和,作羹 ,私与食之,即立相怜爱也。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鸳鸯-译文
(一)这种动物的肉:主要用来治疗疮痍,可以用清酒来炙烤后食用。食用后,会让人变得美丽。(根据证言所述)
(二)此外,这种动物的肉还可以用来解决夫妻不和的问题,可以做成羹汤,私下给夫妻双方食用,立刻就能让他们相互怜爱。(根据证言所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鸳鸯-注解
其肉:指某种动物的肉,原文中未明确指出是哪种动物,但根据后面的‘主疮’和‘食之则令人美丽’的描述,推测可能是某种被认为具有药用价值的动物肉。
主:在此处作动词用,意为‘主治’或‘治疗’,表示这种肉具有治疗某种病症的功能。
疮:指皮肤上的创伤或溃烂,即疮口。
清酒:指清澈的酒,即未经过滤的酒,古代常用于医疗或作为药引。
炙:指用火烤,炙食即烤食。
食之:指食用这种肉。
美丽:在此处指身体健康,容光焕发,而非外表的美丽。
夫妇不和:指夫妻之间关系不和谐,存在矛盾或争执。
羹:指用肉、鱼、蔬菜等煮成的汤,是一种古代的食品。
私与食之:指秘密地给对方食用。
立相怜爱也:表示立刻会相互怜爱,关系变得和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鸳鸯-评注
(一)其肉∶主 疮,以清酒炙食之。食之则令人美丽。〔证〕
此句出自古代文献,描述了一种食用某种肉类以达到美容目的的方法。‘其肉’指的是某种特定的肉类,‘主疮’则表明这种肉类具有治疗疮疡的功效。‘以清酒炙食之’说明在食用时,需要用清酒炙烤,这样的烹饪方式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常见,可能是因为清酒具有消毒的作用,能够增强肉类的药用价值。‘食之则令人美丽’直接指出了这种肉类的美容效果,表明古代人们对于食物的药用价值和美容效果有着深刻的认识。
(二)又,主夫妇不和,作羹 ,私与食之,即立相怜爱也。〔证〕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肉类的用途。‘又’字表明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说明。‘主夫妇不和’说明这种肉类在古代被认为可以调和夫妻关系。‘作羹’表明这种肉类可以用来制作羹汤,‘私与食之’则说明这种羹汤是私下给予夫妻二人食用的。‘即立相怜爱也’是这句话的核心,它表明食用这种羹汤后,夫妻之间的关系能够迅速得到改善,恢复和谐。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食物在社会关系调节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也体现了他们对食物神秘力量的信仰。
这两句话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食物的多元利用观念。一方面,食物被视为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治疗疾病,如疮疡;另一方面,食物也被赋予了调节社会关系,如夫妻关系的功能。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古代中国的医学知识、宗教信仰以及社会习俗密切相关。同时,这些描述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食物的神秘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