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鲟鱼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鲟鱼-原文

(一)有毒。

主血淋。

可煮汁食之。

其味虽美,而发诸药毒。

〔证〕

(二)

∶世人虽重,尤不益人。

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气。

发一切疮疥,动风气。

不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

小儿不与食,结症瘕及嗽。

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并使人卒患腰痛。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鲟鱼-译文

(一)这种东西有毒。主要会导致血液淋沥不止。可以煮成汁来食用。虽然味道很好,但会引发各种药物的毒性。

(二)虽然世人很重视它,但并不对人有益。服用丹石的人不能食用,会让人感到气短。会引发各种疮疥,扰动风气。不要与干笋一起食用,会引发瘫痪风。小孩子不能食用,会导致结症瘕和咳嗽。大人长期食用,会让人突然感到心痛,并可能导致突然患上腰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鲟鱼-注解

有毒:指某些食物或药物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主血淋:主,主要;血淋,指尿液中带有血液,是一种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

可煮汁食之:可以煮成汁液来食用。

其味虽美:虽然它的味道很好。

而发诸药毒:但是会导致各种药物的毒性发作。

世人虽重:尽管世人很重视它。

尤不益人:但特别不利于人体健康。

服丹石人:服用丹药或含石药物的人。

不可食:不应食用。

令人少气:会让人感到气短。

发一切疮疥:引发各种疮疥(皮肤病)。

动风气:引发风气(可能指风气病,一种中医术语,涉及身体气机的紊乱)。

不与干笋同食:不宜与干笋一起食用。

发瘫痪风:会导致瘫痪和风气病。

小儿不与食:小儿不应食用。

结症瘕及嗽:会导致结症瘕(一种中医术语,指腹内结块)和咳嗽。

大人久食:成人长期食用。

令人卒心痛:会导致突然的心痛。

并使人卒患腰痛:并可能导致突然的腰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鲟鱼-评注

(一)有毒。主血淋。可煮汁食之。其味虽美,而发诸药毒。

此句出自古代医学文献,是对一种有毒植物的描述。‘有毒’二字直接点明了该植物的属性,即对人体有害。‘主血淋’表明这种植物主要用于治疗血淋病,血淋病是一种古代医学中描述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小便疼痛、尿血等。‘可煮汁食之’说明古代医家认为可以通过煮制其汁液来食用,以治疗疾病。然而,‘其味虽美,而发诸药毒’则转折指出,虽然味道鲜美,但食用后会导致药物毒性发作,表明这种植物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副作用同样显著,需谨慎使用。

(二) ∶世人虽重,尤不益人。服丹石人不可食,令人少气。发一切疮疥,动风气。

此句进一步阐述了该有毒植物的危害。‘世人虽重,尤不益人’说明尽管这种植物在某些情况下被重视,但其对人体并无益处,反而有害。‘服丹石人不可食’指出服用丹石(古代炼丹术中的药物)的人不宜食用此植物,否则会导致‘令人少气’,即让人气短乏力。‘发一切疮疥,动风气’则表明食用此植物会引发各种皮肤病,如疮疥,并可能引起风气,即风湿病。

不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小儿不与食,结症瘕及嗽。

此段继续描述了该植物的禁忌。‘不与干笋同食,发瘫痪风’说明与干笋同食会导致瘫痪风,瘫痪风是一种中医描述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肢体麻木、瘫痪等。‘小儿不与食,结症瘕及嗽’则指出儿童不宜食用此植物,否则可能导致结症瘕(即腹部肿块)和咳嗽。

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并使人卒患腰痛。

最后一句总结了长期食用该植物的后果,‘大人久食,令人卒心痛,并使人卒患腰痛’表明长期食用此植物会导致剧烈的心痛和腰痛,这里的‘卒’意为突然,强调了后果的严重性。整段古文通过对该有毒植物的详细描述,警示人们注意其危害,避免误食或不当使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鲟鱼》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37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