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青鱼-原文
(一)主香港脚烦闷。
又,和韭白煮食之,治香港脚脚弱、烦闷、益心力也。
〔证〕
(二)又,头中有枕,取之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
此物疗卒心痛,平水气。
以水研服之良。
〔证〕
(三)又,胆、眼睛∶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暗。
亦涂热疮,良。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青鱼-译文
(一)主香港脚烦闷。又,和韭白煮食之,治香港脚脚弱、烦闷、益心力也。
翻译:主要治疗香港脚引起的烦闷。另外,将韭菜白与食物一起煮来吃,可以治疗香港脚导致的脚部无力、烦闷,还能有益于心力。
(二)又,头中有枕,取之蒸,令气通,曝干,状如琥珀。此物疗卒心痛,平水气。以水研服之良。
翻译:还有,如果头部有枕头,取来蒸一下,使其气流通畅,晒干后,其形状像琥珀。这种东西可以治疗突然的心痛,平定水气。用水研磨后服用效果很好。
(三)又,胆、眼睛∶益人眼,取汁注目中,主目暗。亦涂热疮,良。
翻译:还有,胆汁和眼睛:胆汁有益于眼睛,取其汁液滴入眼中,可以治疗眼睛昏暗。也可以用来涂抹热疮,效果很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青鱼-注解
香港脚:香港脚,又称脚气,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足部皮肤病,表现为脚部瘙痒、脱皮、起水泡等症状。在古代,由于卫生条件有限,此类疾病较为常见。
韭白:韭白,即韭菜的白色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在中医中,韭菜被认为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杀菌的功效。
脚弱:脚弱,指脚部力量不足,可能由于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疾病等原因导致。
烦闷:烦闷,指心情不畅快,感到烦躁或郁闷。
心力:心力,指心脏功能,也比喻精神、意志力。
卒心痛:卒心痛,指突然发作的心痛,可能由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引起。
水气:水气,指体内水分过多,可能导致身体浮肿、消化不良等症状。
胆:胆,指动物的胆囊,含有胆汁,具有帮助消化、解毒等作用。
眼睛:眼睛,指视觉器官,是人体重要的感官之一。
目暗:目暗,指视力模糊,看东西不清楚。
热疮:热疮,指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小水泡,多见于面部、口唇周围等部位,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青鱼-评注
(一)此段古文描述了一种治疗香港脚(即脚气)的方法,即用韭菜白煮食。从中医角度分析,香港脚多由湿气侵袭,导致足部肌肤不适。韭菜性温,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因此煮食韭菜白可以驱除湿气,缓解脚部不适。‘脚弱、烦闷、益心力’说明韭菜白煮食还有助于增强体力,改善心情,对心气不足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证’字表明此方法有实际疗效,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此段古文介绍了一种治疗心痛和水气病的治疗方法。心痛在古代医书中多指心绞痛,水气病则是指体内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文中提到‘头中有枕’,这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药物或草药。将其蒸煮后,其气通过蒸腾作用得以疏通,干燥后呈琥珀状。这种药物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痛。同时,它还能平定水气,即调节体内水液代谢,达到治疗水气病的效果。‘以水研服之良’说明此药物需研磨成粉末,用水冲服,效果更佳。
(三)此段古文讲述了胆汁和眼睛保健的方法。胆汁在中医中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益人眼’即指胆汁可以改善视力。将胆汁滴入眼中,可以治疗目暗,即视力模糊。此外,胆汁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疮。‘良’字再次强调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表明在古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胆汁在眼科和皮肤科方面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