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鸭、鸭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鸭、鸭-原文

(一)野鸭∶寒。主补中益气,消食。九月以后即中食,全胜家者。虽寒不动气,消十二种虫,平胃气,调中轻身。〔心·嘉〕

(二)又,身上诸小热疮,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即差。〔嘉〕

(三)白鸭肉∶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及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嘉〕

(四)又,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烦热。〔嘉〕

(五)又,粪∶主热毒毒痢。〔嘉〕

(六)又,取和鸡子白,封热肿毒上消。〔嘉〕

(七)又,黑鸭∶滑中,发冷痢,下香港脚,不可多食。〔嘉〕

(八)子∶微寒。少食之,亦发气,令背膊闷。〔嘉〕

(九)项中热血∶解野葛毒,饮之差。〔证〕

(十)卵∶小儿食之,脚软不行,爱倒。盐淹食之,即宜人。〔证〕

(十一)屎∶可拓蚯蚓咬疮。〔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鸭、鸭-译文

(一)野鸭:性寒。主要作用是补中益气,帮助消化。从九月开始食用,效果最佳。即使性寒也不会伤害身体,能消除十二种寄生虫,调和胃气,使人身体轻盈。

(二)另外,身上各种小热疮,多年不愈的,只要多吃野鸭肉,就会好转。

(三)白鸭肉:能补虚,消除热毒,有利于水道的畅通,以及治疗小儿的发热惊痫,头部生疮肿。

(四)另外,将白鸭肉和葱、豆豉一起做成汁饮用,可以去除突然出现的烦热。

(五)另外,鸭粪:主要用来治疗热毒引起的痢疾。

(六)另外,将鸭粪与鸡蛋清混合,敷在热肿毒的地方,可以消散。

(七)另外,黑鸭:性质滑中,会导致冷痢,引发香港脚,不宜多吃。

(八)鸭蛋:性质微寒。少吃一些,也会产生气体,使人背部和肩膀感到闷。

(九)鸭项中的热血:可以解野葛毒,饮用后可以好转。

(十)鸭蛋:小儿食用后,会导致脚软无法行走,容易跌倒。用盐腌制后食用,则对人有好处。

(十一)鸭粪:可以用来治疗被蚯蚓咬的疮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鸭、鸭-注解

野鸭:指野生的鸭子,在中国古代医学中,野鸭被认为具有补中益气、消食等功效。

寒:指寒性,即具有清凉、收敛等特性的性质,中医认为寒性食物可以清热解毒。

补中益气:中医术语,指通过饮食或药物等方式,增强脾胃功能,提高人体正气。

消食:指帮助消化食物,消除食积。

中食:指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营养进入人体。

全胜家者:指最好的,最优质的。

不动气:指不会引起身体不适或疾病。

十二种虫:指人体内的寄生虫,中医认为野鸭可以消除这些寄生虫。

平胃气:指调和胃气,改善消化功能。

调中轻身:指调和身体内部,使身体轻盈。

小热疮:指皮肤上的小疮口,通常由热毒引起。

不可者:指难以治愈的。

白鸭肉:指白鸭的肉,被认为具有补虚、消毒热、利水道等功效。

消毒热:指消除体内的热毒。

利水道:指促进尿液的排出,有利尿作用。

热惊痫:指因热病引起的惊厥和癫痫。

头生疮肿:指头部出现的疮口和肿胀。

葱豉:指葱和豆豉,是一种调味品,也可入药。

卒烦热:指突然出现的烦躁和发热。

热毒毒痢:指因热毒引起的痢疾。

热肿毒:指因热毒引起的肿胀。

滑中:指性质滑润,易于消化。

发冷痢:指引起腹泻。

下香港脚:指脚气病,一种因湿气引起的脚部疾病。

子:指鸭子的蛋,这里指鸭蛋。

微寒:指性质微凉。

发气:指引起身体不适或疾病。

背膊闷:指背部和肩膀感到闷痛。

项中热血:指颈部中的热血,这里指鸭血。

野葛毒:指由野葛植物引起的毒害。

卵:指鸭子的蛋。

脚软不行,爱倒:指脚部无力,容易跌倒。

盐淹食之:指用盐腌制后食用。

拓蚯蚓咬疮:指治疗被蚯蚓咬伤的疮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鸭、鸭-评注

(一)野鸭∶寒。主补中益气,消食。九月以后即中食,全胜家者。虽寒不动气,消十二种虫,平胃气,调中轻身。

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野鸭的药用价值。首先,野鸭性寒,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合于消化不良的情况。在九月之后,野鸭成为理想的食材,优于家鸭。其性质虽寒,但不会伤害身体内的阳气,能够消除十二种寄生虫,平定胃气,调和脾胃,减轻身体负担,达到轻身的效果。这体现了中医学中食物与药物相结合的理念,强调食物的药用价值。

(二)又,身上诸小热疮,多年不可者,但多食之即差。

此句进一步说明了野鸭的药用价值。野鸭对于身上的小热疮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即使这些疮口多年不愈,通过食用野鸭,病情也会有所好转。这反映了野鸭在清热解毒方面的功效。

(三)白鸭肉∶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及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

此段文字介绍了白鸭肉的药用价值。白鸭肉能够补虚,消毒热,利水道,对于小儿的热惊痫和头部的疮肿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表明白鸭肉在中医中被视为一种能够调和阴阳、消除病邪的食材。

(四)又,和葱豉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此句描述了白鸭肉与葱豉一起制作的汁液可以用来治疗突然出现的烦热症状。这体现了中医中食物相配的原理,通过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其药用效果。

(五)又,粪∶主热毒毒痢。

此段文字提到了白鸭粪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痢疾。这反映了中医中对于动物排泄物的药用认识,认为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六)又,取和鸡子白,封热肿毒上消。

此句描述了将白鸭粪与鸡蛋清混合后用于治疗热肿毒。这体现了中医中对于药物配伍的重视,通过不同的药物组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七)又,黑鸭∶滑中,发冷痢,下香港脚,不可多食。

此段文字说明了黑鸭的药用价值和食用禁忌。黑鸭性质滑中,容易引发冷痢和香港脚,因此不宜过多食用。这反映了中医中对于食物性质的细致区分和相应的饮食禁忌。

(八)子∶微寒。少食之,亦发气,令背膊闷。

此句描述了鸭子的蛋具有微寒的性质,适量食用可以产生气,但过多食用可能会导致背部和肩膀不适。这体现了中医中对于食物性质和食用量的严格控制。

(九)项中热血∶解野葛毒,饮之差。

此段文字提到了鸭子的颈部热血可以用来解野葛毒,饮用后可以缓解毒性。这反映了中医中对于动物血液的药用认识,认为其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

(十)卵∶小儿食之,脚软不行,爱倒。盐淹食之,即宜人。

此句描述了鸭蛋对于小儿的食用影响。小儿食用鸭蛋可能会导致脚软无力,行走困难,甚至容易跌倒。但通过用盐腌制后食用,则对小儿有益。这体现了中医中对于食物加工和食用的讲究。

(十一)屎∶可拓蚯蚓咬疮。

此段文字说明了鸭粪可以用来治疗蚯蚓咬伤的疮口。这反映了中医中对于动物排泄物的药用认识,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鸭、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35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