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猪-原文
(一)三岁胆中有黄,(研)和水服之,主鬼疰痫病。〔嘉·证〕
(二)又,其肉∶主癫痫,补肌肤,令人虚肥。雌者肉美。(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者,补人五脏,不发风虚气也。其肉胜家猪也。〔嘉·证〕
(三)又,胆∶治恶热毒邪气,内不发病,减药力,与家猪不同。〔嘉·证〕
(四)其膏∶炼令精细,以一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令妇人多乳。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嘉〕
(五)脂∶主妇人无乳者,服之即乳下。本来无乳者,服之亦有。〔证〕
(六)齿作灰服,主蛇毒。〔嘉〕
(七)青蹄者,不可食。〔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猪-译文
(一)三岁的动物胆中有黄色的液体,研磨后和水一起服用,可以治疗鬼疰和癫痫病。(出自《嘉祐本草》的记载)
(二)此外,它的肉:可以治疗癫痫,补充肌肤,使人虚胖。雌性的肉味道更好。(在冬天,它们在林中吃橡子),肉呈红色的,可以补益人的五脏,不会引起风虚气。这种肉的滋补效果胜过家猪。(出自《嘉祐本草》的记载)
(三)另外,胆:可以治疗恶热毒邪气,内部不会发病,减少药物的力量,与家猪的胆不同。(出自《嘉祐本草》的记载)
(四)它的脂肪:炼制得精细后,用一勺和一杯酒一起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可以让妇女乳汁增多。服用十天,可以供应三到四个孩子的哺乳。(出自《嘉祐本草》)
(五)脂肪:主要治疗妇女无乳的情况,服用后乳汁就会下来。本来就没有乳的妇女,服用后也会有乳汁。(出自《证类本草》)
(六)牙齿磨成灰后服用,可以治疗蛇毒。(出自《嘉祐本草》)
(七)青色的蹄子是不可以食用的。(出自《证类本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猪-注解
三岁胆:指三岁猪的胆,古时认为其胆汁有特殊疗效。
研:研磨,指将药材研磨成粉末。
水服之:用水吞服,指将研磨好的药粉用水调匀后服用。
鬼疰痫病:疰,指慢性疾病;痫病,即癫痫病,古时认为是由鬼邪引起的疾病。
肉:指动物的肉。
癫痫: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
补肌肤:有滋补皮肤、增强肌肤健康的作用。
虚肥:指身体虚弱但肌肉丰满。
雌者肉美:雌性动物的肉味道更佳。
橡子:橡树的果实,古时认为某些动物以橡子为食。
肉色赤者:肉呈红色的动物。
补人五脏:指对人的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有滋补作用。
不发风虚气也:不会引起风邪和虚弱的气息。
家猪:家养的猪。
胆:动物的胆囊。
恶热毒邪气:指恶性的热毒和邪气。
内不发病:指不会在体内引起疾病。
减药力:减少药物的效果。
其膏:动物的脂肪。
炼令精细:炼制使其精细。
和一盏酒服:与一盏酒混合后服用。
妇人多乳:指妇女乳汁分泌增多。
脂:动物的脂肪。
无乳者:没有乳汁分泌的妇女。
齿作灰服:将牙齿烧成灰后服用。
蛇毒:蛇类动物释放的毒液。
青蹄者:蹄子呈青色的动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野猪-评注
(一)此句描述了三岁胆中黄的应用,‘胆中有黄’指的是胆汁中的黄色成分,具有驱鬼疰痫病的功效。‘研和水服之’则是指将胆汁研磨后与水混合服用。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医对疾病认识的独特视角,即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来治疗疾病。‘主鬼疰痫病’中的‘鬼疰’指的是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神秘疾病,痫病则是指癫痫,这两种疾病在古代被认为与鬼神有关,反映了古人对疾病成因的神秘主义理解。
(二)此段文字详细介绍了某种动物的肉及其功效。‘主癫痫,补肌肤,令人虚肥’表明这种动物的肉具有治疗癫痫、补充肌肤营养和使人虚胖的功效。‘雌者肉美’则是对雌性动物的肉质进行了赞美。‘其冬月在林中食橡子’,‘肉色赤者,补人五脏,不发风虚气也’说明了该动物在特定季节和食物条件下的肉质特点及其对人体五脏的补益作用。‘其肉胜家猪也’则是对其肉质的一种评价,认为其肉质优于家猪。这一段文字反映了古人对动物肉质的观察和利用,以及中医对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认识。
(三)此句继续介绍该动物的胆汁功效,‘治恶热毒邪气’表明胆汁具有治疗热毒邪气的功能。‘内不发病,减药力’则说明了使用胆汁治疗时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与家猪不同’则强调了该动物胆汁的独特性,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动物器官功效的区分。
(四)此段文字描述了该动物油脂的应用,‘炼令精细’指的是将油脂炼制得非常精细。‘以一匙和一盏酒服,日三服令妇人多乳’说明了服用方法及功效,即通过服用这种油脂和酒混合的药物,可以使妇女乳汁增多。‘服十日,可供三、四孩子’则是对服用效果的进一步说明,反映了古人对动物油脂在哺乳期妇女中的应用。
(五)此句介绍了动物脂肪的药用价值,‘主妇人无乳者,服之即乳下’表明脂肪可以治疗妇女无乳的问题。‘本来无乳者,服之亦有’则是对治疗效果的肯定,说明了即使原本无乳的妇女服用后也能产生乳汁。
(六)此句描述了动物牙齿的药用价值,‘齿作灰服,主蛇毒’表明将牙齿烧成灰后服用可以治疗蛇毒。这反映了古人对动物器官的药用价值的认识,以及通过烧灰等方法提取药物成分的实践。
(七)此句是关于动物的一种禁忌,‘青蹄者,不可食’表明青色的蹄子是不宜食用的。这可能是基于对动物健康状况的考虑,或者是古代对食物安全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