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豹-原文
(一)肉∶补益人。
食之令人强筋骨,志性粗疏。
食之即觉也,少时消即定。
久食之,终令人意气粗豪。
唯令筋健,能耐寒暑。
正月食之伤神。
〔嘉·证〕
(二)脂∶可合生发膏,朝涂暮生。
〔嘉〕
(三)头骨∶烧灰淋汁,去白屑。
〔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豹-译文
(一)肉:吃肉可以补益身体。吃肉可以使人的筋骨强健,性格变得粗犷。吃了肉之后就能感觉到这种效果,但时间一长就会消失。长期吃肉,最终会让人变得粗鲁豪放。只有对筋骨有好处,能够使人耐寒耐暑。正月吃肉会伤害精神。
(二)脂:可以用来制作生发膏,早上涂抹,晚上就能长出新发。
(三)头骨:将头骨烧成灰,用灰水淋洗,可以去除头皮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豹-注解
肉:指动物身上的肌肉,这里指的是某些具有补益作用的肉类食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肉类食品常常被认为具有补益身体、增强体力的作用,尤其在中医理论中,肉类被归类为‘温补’食材,有助于强筋骨、壮身体。
补益人:指食物或药物对人体有滋补、强壮的作用。
食之令人强筋骨:食用后能增强筋骨,使身体更强壮。
志性粗疏:指人的意志和性格变得粗犷、不细腻。
食之即觉也,少时消即定:食用后立刻感觉身体有变化,短时间内这种变化会稳定下来。
久食之,终令人意气粗豪:长期食用会导致人的意志和气质变得粗豪,缺乏文雅。
唯令筋健,能耐寒暑:只有增强筋骨,使人能够抵御寒冷和炎热。
正月食之伤神:在正月食用这类食物会伤害精神。
脂:指动物的脂肪,这里指的是可以用来制作生发膏的脂肪。
可合生发膏,朝涂暮生:可以用来制作生发膏,早上涂抹,晚上就能看到效果。
头骨:指人的头骨,这里指的是头骨烧成的灰。
烧灰淋汁,去白屑:将头骨烧成灰,用水淋取汁液,可以用来去除头皮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豹-评注
(一)此段古文首先从‘肉’这一食材出发,阐述了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肉∶补益人’一句点明了肉食的益处,即能够补益身体。‘食之令人强筋骨,志性粗疏’进一步说明了肉食对筋骨的强化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精神状态的改变。‘食之即觉也,少时消即定’揭示了肉食的即时效果,以及其消化吸收的规律。‘久食之,终令人意气粗豪’则警示了长期过量食用肉食可能导致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粗犷。‘唯令筋健,能耐寒暑’强调了肉食对筋骨健康的长期益处。‘正月食之伤神’则是对特定时间食用肉食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提醒。整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肉食的利弊,体现了古人对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
(二)第二段古文以‘脂’为话题,介绍了其用途。‘脂∶可合生发膏,朝涂暮生’说明了脂质可以用来制作生发膏,并且具有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这里的‘朝涂暮生’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脂膏的神奇效果。此段文字简洁明了,体现了古人对脂质用途的智慧利用。
(三)第三段古文则转向了‘头骨’的利用。‘烧灰淋汁,去白屑’描述了一种利用头骨灰烬制作药剂的古老方法,这种方法可能用于治疗头皮屑等皮肤问题。‘嘉’字的使用,可能表明这种方法在当时被认为是有益的,或者是被推崇的。这段文字反映了古人在医药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以及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