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蜜〈微温〉-原文
(一)主心腹邪气,诸惊痫,补五脏不足气。
益中止痛,解毒。
能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闷,不能饮食。
〔证〕
(二)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则生捣地黄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
〔证〕
(三)又,长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贵此物。
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
〔证〕
(四)又能止肠 ,除口疮,明耳目,久服不饥。
〔证〕
(五)又,点目中热膜,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
〔证〕
(六)又,治癞,可取白蜜一斤,生姜三斤捣取汁。
先秤铜铛,令知斤两。
即下蜜于铛中消之。
又秤,知斤两,下姜汁于蜜中,微火煎,令姜汁尽。
秤蜜,斤两在即休,药已成矣。
患三十年癞者,平旦服枣许大一丸,一日三服,酒饮任下。
忌生冷醋滑臭物。
功用甚多,世人众委,不能一一具之。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蜜〈微温〉-译文
(一)主心腹邪气,各种惊痫病,补充五脏的不足之气。有益于中和胃痛,解毒。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调和百药,滋养脾气,消除心烦闷,使人能够饮食。(证)
(二)治疗心腹疼痛,血刺腹痛以及赤白痢疾,就取新鲜的生地黄汁,加入一大勺蜂蜜,服用后即可见效。(证)
(三)另外,长期服用,脸色会像花一样美丽,在仙方中这种物品非常珍贵。如果觉得身体热,四肢不协调,就服用一碗蜂蜜浆,效果很好。(证)
(四)又能止泻,消除口腔溃疡,明目,长期服用不会感到饥饿。(证)
(五)另外,治疗眼睛中的热膜,家养的白糖蜜最好,木蜜次之,崖蜜更次之。(证)
(六)另外,治疗癞病,可以取一斤白糖蜜,三斤生姜捣取汁。先称量铜锅,知道它的重量。然后将蜂蜜放入铜锅中熔化。再次称量,知道蜂蜜的重量,将姜汁倒入蜂蜜中,用小火煎煮,直到姜汁完全蒸发。称量蜂蜜,重量稳定了就停止,药就制成了。患有三十年癞病的人,在清晨服用枣大小的一丸,一天服用三次,用酒送服。忌食生冷、醋、滑腻和有异味的食物。功效很多,世人众多,不能一一列举。(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蜜〈微温〉-注解
主心腹邪气:指心脏和腹部出现的邪气,即病邪,中医认为是由外邪侵袭或体内阴阳失衡引起的。
诸惊痫:惊痫,指因惊吓或痫病引起的疾病,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疾病。
补五脏不足气:中医理论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人体不同的生理功能,不足气指这些脏腑功能不足。
益中止痛:益中,指增强中焦(脾胃)的功能;止痛,指缓解疼痛。
解毒:指消除或中和体内的毒素。
能除众病:能治疗多种疾病。
和百药:指与各种药物相配合使用。
养脾气:指滋养脾气,增强脾胃功能。
除心烦闷:消除心中烦闷的感觉。
不能饮食:指无法正常进食。
证:中医术语,指症状或证候。
心肚痛:指心脏和腹部疼痛。
血刺腹痛:指因血瘀引起的腹部疼痛。
赤白痢:指大便中带有赤色和白色脓血的痢疾。
生捣地黄汁:将新鲜的地黄捣碎后取汁。
和蜜一大匙:加入一大勺蜂蜜。
服即下:服用后即可见效。
长服之:长期服用。
面如花色:面色如同花朵般红润美丽,形容身体健康,面色红润。
仙方:指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所传的药方。
蜜浆:用蜂蜜制成的浆液。
四肢不和:四肢不协调,可能指四肢无力或疼痛。
止肠:指治疗肠道疾病。
口疮:口腔溃疡。
明耳目:使耳目清晰,增强视力。
久服不饥:长期服用后不会感到饥饿。
点目中热膜:用药物点眼治疗眼部热病。
家养白蜜:家中养殖的白蜜,质量较好。
木蜜:木本植物产生的蜜,质量次之。
崖蜜:崖蜜,指山崖上的蜜,质量更次。
癞:指麻风病,一种慢性传染病。
秤铜铛:用铜制的秤量器。
消之:将蜜融化。
微火煎:用微火慢慢煎煮。
秤蜜:再次称量蜜。
枣许大一丸:像枣核一样大小的一丸药。
酒饮任下:可以用酒或水送服。
忌生冷醋滑臭物:忌食生冷、酸辣、油腻和有异味的食物。
世人众委:众人所依赖,普遍认为有效。
不能一一具之:无法一一详述其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蜜〈微温〉-评注
(一)此段文字描述了一种古代药材的功效。‘主心腹邪气’表明此药能够驱除心腹部位的邪气,‘诸惊痫’则说明它对惊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补五脏不足气’指出此药有补益五脏、增强体质的功能。‘益中止痛,解毒’强调其在中焦消化系统的调理作用和解毒能力。‘能除众病,和百药,养脾气,除心烦闷,不能饮食’综合说明了此药的多重功效,包括调和百药、养脾胃、缓解心烦和饮食障碍等。‘证’字后可能为具体病症的列举,但此处未给出具体病症。
(二)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此药在治疗心腹疼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疾时的用法。‘生捣地黄汁’说明需要将地黄捣碎取汁,‘和蜜一大匙’则是指加入一匙蜂蜜。‘服即下’表明服用后能迅速见效。‘证’字后可能为实际疗效的证明或验证。
(三)此段文字描述了长期服用此药的好处。‘长服之,面如花色’表示长期服用可以使面色红润,如同花一般美丽。‘仙方中甚贵此物’说明在古代仙方中,此药非常珍贵。‘若觉热,四肢不和,即服蜜浆一碗,甚良’则是对服用此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缓解方法的描述。
(四)此段文字继续列举了此药的其他功效。‘又能止肠’指的是此药可以治疗肠道疾病。‘除口疮,明耳目’表明它还能治疗口腔溃疡和改善视力。‘久服不饥’说明长期服用此药可以减少饥饿感。
(五)此段文字描述了此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点目中热膜’指的是用此药治疗眼中热病引起的膜状物。‘家养白蜜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说明了不同种类蜜的使用效果不同,家养白蜜效果最佳。
(六)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此药在治疗癞病(一种皮肤病)时的用法。‘可取白蜜一斤,生姜三斤捣取汁’说明了制备药物的具体方法。‘先秤铜铛,令知斤两’表明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精确计量。‘患三十年癞者,平旦服枣许大一丸,一日三服,酒饮任下’是对患者服用此药的具体指导。‘忌生冷醋滑臭物’说明了在服用此药期间需要避免的食物。‘功用甚多,世人众委,不能一一具之’则是对此药功效的总结,表示其功效众多,难以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