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周书》的主编是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他是唐初著名的史学家和官员,曾参与编撰多部史书,包括《周书》《北齐书》《隋书》等。令狐德棻在唐太宗时期受命主持修史工作,对唐代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代: 唐代初年(7世纪),《周书》成书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官修史书的一部分。唐代初年,朝廷组织学者编撰前朝历史,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巩固统治。
内容简要:《周书》是唐代令狐德棻等人编撰的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主要记载了北周(557—581年)的历史。全书共50卷,包括本纪、列传等部分,详细记述了北周的政治、军事、文化及重要人物事迹。《周书》以简洁严谨的文风著称,史料丰富,是研究北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北周政权兴衰的关键资料,也为后世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七-原文
赫连达 韩果 蔡佑 常善 辛威 厍狄昌 田弘 梁椿 梁台 宇文测 弟深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勃勃之后也。曾祖库多汗,因避难改姓杜氏。达性刚鲠,有胆力。少从贺拔岳征讨有功,拜都将,赐爵长广乡男,迁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军中大扰。赵贵建议迎太祖,诸将犹豫未决。达曰:“宇文夏州昔为左丞,明略过人,一时之杰。今日之事,非此公不济。赵将军议是也。达请轻骑告哀,仍迎之。”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又曰:“此皆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贵于是谋遂定,令达驰往。太祖见达恸哭,问故,达以实对。太祖遂以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令达率骑据弹筝峡。时百姓惶惧,奔散者多。有数村民,方扶老弱、驱畜牧,欲入山避难,军士争欲掠之。达曰:“远近民黎,多受制于贼,今若值便掠缚,何谓伐罪吊民!不如因而抚之,以示义师之德。”乃抚以恩信,民皆悦附,于是迭相晓语,咸复旧业。太祖闻而嘉之。悦平,加平东将军。太祖谓诸将曰:“当清水公遇祸之时,君等性命悬于贼手,虽欲来告,其路无从。杜朔周冒万死之难,远来见及,遂得共尽忠节,同雪雠耻。虽藉众人之力,实赖杜子之功。劳而不酬,何以劝善。”乃赐马二百匹。达固让,太祖弗许。魏孝武入关,褒叙勋义,以达首逆元帅,匡复秦、陇,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
从仪同李虎破曹泥,除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加通直散骑常侍,增邑并前一千户。从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又增邑八百户,除(泉)〔白水〕郡守,转帅都督,加持节,除济州刺史。诏复姓赫连氏。以达勋望兼隆,乃除云州刺史,即本州也。进爵为公,拜大都督,寻授仪同三司。
从大将军达奚武攻汉中。梁宜丰侯萧循拒守积时,后乃送款。武问诸将进止之宜。开府贺兰愿德等以其食尽,欲急攻取之。达曰:“不战而获城,策之上者。无容利其子女,贪其财帛。穷兵极武,仁者不为。且观其士马犹强,城池尚固,攻之纵克,必将彼此俱损。如其困兽犹斗,则成败未可知。况行师之道,以全军为上。”武曰:“公言是也。”乃命将帅各申所见。于是开府杨宽等并同达议,武遂受循降。师还,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蓝田县公。
六官初建,授左遂伯。出为陇州刺史。保定初,迁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达虽非文吏,然性质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性又廉俭,边境胡民或馈达以羊者,达欲招纳异类,报以缯帛。主司请用官物,达曰:“羊入我厨,物出官库,是欺上也。”命取私帛与之。识者嘉其仁恕焉。寻进爵乐川郡公。建德二年,进位柱国,薨。子迁嗣。大象中位至大将军、蒲州刺史。
韩果字阿六拔,代武川人也。少骁雄,善骑射。贺拔岳西征,引为帐内。击万俟丑奴及其枝党,转战数十合,并破之。膂力绝伦,被甲荷戈,升陟峰岭,犹涉平路,虽数十百日,不以为劳。以功授宣(武)〔威〕将军、子都督。从太祖讨平侯莫陈悦,迁都督,赐爵邯郸县男。魏孝武入关,进爵石〔城〕县伯,邑五百户。大统初,进爵为公,增邑通前一千户,加通直散骑常侍。
果性强记,兼有权略。所行之处,山川形势,备能记忆。兼善伺敌虚实,揣知情状,有潜匿溪谷欲为间侦者,果登高望之,所疑处,往必有获。太祖由是以果为虞候都督。每从征行,常领候骑,昼夜巡察,略不眠寝。
从袭窦泰于潼关,太祖依其规画,军以胜返。赏真珠金带一腰、帛二百匹,授征虏将军。又从复弘农,攻拔河南城,获郡守一人,论功为最。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授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增邑九百户。迁朔州刺史,转安州刺史,加帅都督。九年,从战邙山,军还,除河东郡守。又从大军破稽胡于北山。胡地险阻,人迹罕至,果进兵穷讨,散其种落。稽胡惮果劲健,号为着翅人。太祖闻之,笑曰:“着翅之名,宁减飞将。”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为宜州刺史。录前后功,进爵褒中郡公。魏恭帝元年,授大将军。从贺兰祥讨吐谷浑,以功别封一子县公。武成二年,又率军破稽胡,大获生口。赐奴婢一百口,除宁州刺史。保定三年,拜少师,进位柱国。四年,从尉迟迥围洛阳。军退,果所部独全。天和初,授华州刺史,为政宽简,吏民称之。建德初,薨。
子明嗣。大象末,位至上大将军、黎州刺史。与尉迟迥同谋,被诛。
蔡佑字承先,其先陈留圉人也。曾祖绍为夏州镇将,徙居高平,因家焉。祖护,魏景明初,为陈留郡守。父袭,名著西州。正光中,万俟丑奴寇乱关中,袭乃背贼,弃妻子,归洛阳。拜齐安郡守。及魏孝武西迁,仍在关东。后始拔难西归,赐爵平舒县伯,除岐、夏二州刺史,卒。赠原州刺史。
佑性聪敏,有行检。袭之背贼东归也,佑年十四,事母以孝闻。及长,有膂力,便骑射。太祖在原州,召为帐下亲信。太祖迁夏州,以佑为都督。
及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遣使迎太祖。将赴,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太祖微知之,先与佑议执元进。佑曰:“狼子野心,会当反噬,今若执缚,不如杀之。”太祖曰:“汝大决也。”于是召元进等入计事。太祖曰:“陇
贼逆乱,与诸人戮力讨之。观诸人辈似有不同者。”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佑。佑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佑今日必斩奸人之头。”因按剑临之。举座皆叩头曰:“愿有简择。”佑乃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并伏诛。一坐皆战栗,不敢仰视。于是与诸将结盟,同心诛悦。太祖以此知重之。乃谓佑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讨悦,破之。
又从迎魏孝武于潼关。以前后功,封苌乡县伯,邑五百户。大统初,加宁朔将军、羽林监,寻持节、员外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一千一百户。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又从太祖战于河桥,佑乃下马步斗,手杀数人。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佑怒曰:“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遂围之十余重,谓佑曰:“观君似是勇士,但弛甲来降,岂虑无富贵耶。”佑骂之曰:“死卒!吾今取头,自当封公,何假贼之官号也。”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弗敢逼,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佑。去佑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佑曰:“吾曹性命,在一矢耳,岂虚发哉。”敌人渐进,可十步,佑乃射之,正中其面,应弦而倒,便以矛刺杀之。因此,战数合,唯失一人。敌乃稍却。佑徐引退。是战也,我军不利。太祖已还。佑至弘农,夜中与太祖相会。太祖见佑至,字之曰:“承先,尔来,吾无忧矣。”太祖心惊,不得寝,枕佑股上,乃安。以功进爵为公,增邑三百户,授京兆郡守。
九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州来附。太祖率军援之,与齐神武遇,战于邙山。佑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前。敌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皆遽避之。俄授青州刺史,转原州刺史,加帅都督,寻除大都督。十三年,遭父忧,请终丧纪。弗许。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赐姓大利稽氏,进爵怀宁郡公。
魏恭帝二年,中领军。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江陵初附,诸蛮骚动,诏佑与大将军豆卢宁讨平之。三年,拜大将军,给后部鼓吹。以前后功,增邑并前四千户,别封一子县伯。太祖不豫,佑与晋公护、贺兰祥等侍疾。及太祖崩,佑悲慕不已,遂得气疾。
孝闵帝践阼,拜少保。佑与尉迟纲俱掌禁兵,递直殿省。时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佑每泣谏,帝不听。寻而帝废。世宗即位,拜小司马,少保如故。帝之为公子也,与佑特相友昵,至是礼遇弥隆。御膳每有异味,辄辍以赐佑;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佑还宅。佑以过蒙礼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交于势要。寻以本官权镇原州。顷之,授(宣)〔宜〕州刺史,未之部,因先气疾动,卒于原州。时年五十四。
佑少有大志,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尝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安能久处贫贱邪!”言讫,各大笑。穆即申公也。后皆如其言。及从征伐,常溃围陷阵,为士卒先。军还之日,诸将争功,佑终无所竞。太祖(乃)〔每〕叹之,尝谓诸将曰:“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叙。”其见知如此。性节俭,所得禄皆散与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曰庄。子正嗣。官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佑弟泽,颇好学,有干能。起家魏广平王参军、丞相府兼记室,加宣(武)〔威〕将军、给事中。从尉迟迥平蜀,授帅都督,赐爵安弥县男。稍迁司辂下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澧州刺史。在州受赂,总管代王达以其功臣子弟,密奏贳之。后为(邙)州刺史,不从司马消难,被害。
常善,高阳人也。世为豪族。父安成,魏正光末,茹茹寇边,以统军从镇将慕容胜与战,大破之。时破六汗拔陵作乱,欲逼安成。不从,乃率所部讨陵。以功授伏波将军,给鼓节。后与拔陵连战,卒于阵。
善,魏孝昌中,从尔朱荣入洛,授威烈将军、都督,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直寝,封房城县男,邑三百户。后从太祖平侯莫陈悦,除天水郡守。魏孝武西迁,授武卫将军,进爵武始县伯,增邑二百户。大统初,加平东将军,进爵为侯。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累有战功。除使持节、卫将军,假骠骑大将军、秦州刺史。四年,从战河桥,加大都督,进爵为公,除泾州刺史。属茹茹入寇,抄掠北边,善率所部破之,尽获所掠。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安州刺史。转蔚州刺史。频莅三蕃,颇有政绩。魏恭帝二年,进爵永阳郡公,增邑二千户。
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宁州总管。保定二年,入为小司徒。四年,突厥出师与隋公杨忠东伐,令善应接之。五年夏,卒,时年六十四。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延夏盐恒燕五州诸军事、延州刺史。子升和嗣。先以善勋,拜仪同三司。辛威,陇西人也。祖大汗,魏渭州刺史。父生,河州四面大都督。及威着勋,追赠大将军、凉甘等五州刺史。
威少慷慨,有志略。初从贺拔岳征讨有功,假辅国将军、都督。及太祖统岳之众,见威奇之,引为帐内。寻授羽林监,封白土县伯,邑五百户。从迎魏孝武,因攻回洛城,功居
最。大统元年,拜宁远将军,增邑二百户。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三百户。从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并先锋陷敌,勇冠一时。以前后功,授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从于谨破襄城。又从独孤信入洛阳,经河桥阵,加持节,进爵为公,增邑八百户。五年,授扬州刺史,加大都督。十三年,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赐姓普(毛)〔屯〕氏,出为鄜州刺史。威时望既重,朝廷以桑梓荣之,迁河州刺史,本州大中正。频领二镇,颇得民和。
闵帝践阼,拜大将军,进爵枹罕郡公,增邑五千户。及司马消难来附,威与达奚武率众援接。保定初,复率兵讨丹州叛胡,破之。三年,与达奚武攻阳关,拔之。明年,从尉迟迥围洛阳。还,拜小司马。天和初,进位柱国。复为行军总管,讨绥、银等诸州叛胡,并平之。六年,从齐王宪东伐,拔伏龙等五城。建德初,拜大司寇。三年,迁少傅,出为宁州总管。宣政元年,进位上柱国。大象二年,进封宿国公,增邑并前五千户,复为少傅。其年冬,薨,时年六十九。
威性持重,有威严。历官数十年,未尝有过,故得以身名终。兼其家门友义,五世同居,世以此称之。子永达嗣。大象末,以威勋,拜仪同大将军。
厍狄昌字恃德,神武人也。少便骑射,有膂力。及长,进止闲雅,胆气壮烈,每以将帅自许。年十八,尔朱天光引为幢主,加讨夷将军。从天光定关中,以功拜宁远将军、奉车都尉、统军。天光败,又从贺拔岳。授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及岳被害,昌与诸将议翊戴太祖。从平侯莫陈悦,赐爵阴盘县子,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后从太祖迎魏孝武,复潼关,改封长子县子,邑八百户。大统初,进爵为公,增邑一千户。从破窦泰,授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又从复弘农,战沙苑,昌皆先登陷阵。太祖嘉之,授帅都督。四年,从战河桥,除冀州刺史。后与于谨破胡贼刘平伏于上郡,授冯翊郡守。久之,转河北郡守。十三年,录前后功,授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又从随公杨忠破蛮贼田社清,昌功为最,增邑三百户,拜仪同三司。寻迁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出为东夏州刺史。魏废帝元年,进爵方城郡公,增邑并前四千一百户。六官建,授稍伯中大夫。孝闵帝践阼,拜大将军。后以疾卒。
田弘字广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魏永安中,陷于万俟丑奴。尔朱天光入关,弘自原州归顺,授都督。
及太祖初统众,弘求谒见,乃论世事,深被引纳,即处以爪牙之任。又以迎魏孝武功,封鹑阴县子,邑五百户。太祖常以所着铁甲赐弘云:“天下若定,还将此甲示孤也。”大统三年,转帅都督,进爵为公。从太祖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弘功居多,累蒙殊赏,赐姓纥干氏。寻授原州刺史。以弘勋望兼至,故以衣锦荣之。太祖在同州,文武并集,乃谓之曰:“人人如弘尽心,天下岂不早定。”即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废帝元年,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平蜀之后,梁信州刺史萧韶等各据所部,未从朝化,诏弘讨平之。又讨西平叛羌及凤州叛氐等,并破之。弘每临阵,摧锋直前,身被一百余箭,破骨者九,马被十矛,朝廷壮之。信州群蛮反,又诏弘与贺若敦等平之。孝闵帝践阼,进爵鴈门郡公,邑通前二千七百户。
保定元年,出为岷州刺史。弘虽武将,而动遵法式,百姓颇安之。三年,从随公杨忠伐齐,拜大将军。明年,又从忠东伐。师还,乃旋所镇。吐谷浑寇西边,宕昌羌潜相应接,诏弘讨之,获其二十五王,拔其七十(二)栅,遂破平之。
天和二年,陈湘州刺史华皎来附,弘从卫公直赴援。与陈人战,不利,仍以弘为江陵总管。及陈将吴明彻来寇,弘与梁主萧岿退保(总)〔纪〕南,令副总管高琳拒守,明彻退,乃还江陵。寻以弘为仁寿城主,以逼宜阳。齐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军定陇以为宜阳援,弘与陈公纯破之,遂拔宜阳等九城。以功增邑五百户,进位柱国大将军。
建德二年,拜大司空,迁少保。三年,出为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薨于州。
子恭嗣。少有名誉,早历显位。大象末,位至柱国、小司马。朝廷又追录弘勋,进恭爵观国公。
梁椿字千年,代人也。祖屈朱,魏昌平镇将。父提,内(正)郎。
椿初以统军从尔朱荣入洛,复从荣破葛荣于滏口,以军功进授都将。后从贺拔岳讨平万俟丑奴、萧宝夤等,迁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子都督。普泰初,拜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二年,除高平郡守,封卢奴县男,邑一百户。太昌元年,进授都督。从太祖平侯莫陈悦,拜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初,进爵栾城县伯,增邑五百户。出为陇东郡守。寻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迁梁州刺史。从复弘农,战沙苑,与独孤信入洛阳,从宇文贵破东魏将尧雄等,累有战功。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从战河桥,进爵东平郡公,增邑一千户。俄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年,从于谨讨稽胡刘平伏,椿擒其别帅刘持塞。又从独孤信讨岷州羌梁仚定,破之。除清州刺史。在州虽无他政绩,而夷夏安之。十三年,从李弼赴颍川援侯景。别攻阎韩镇,斩其镇城徐卫。城主卜贵洛率军士
千人降。以功增邑四百户。孝闵帝践阼,除华州刺史,改封清陵郡公,增邑通前三千七百户。二年,入为少保,转少傅。保定元年,拜大将军。卒于位。赠恒鄜延丹宁五州诸军事,行恒州刺史,谥曰烈。
椿性果毅,善于抚纳,所获赏物,分赐麾下,故每践敌场,咸得其死力。雅好俭素,不营赀产,时论以此称焉。
子明,魏恭帝二年,以椿功袭爵丰阳县公。寻授大都督,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治小吏部,历小御伯、御正下大夫。保定五年,诏袭椿爵,旧封回授弟朗。天和中,改封乐陵郡公,除上州刺史,增邑并前四千三百户。
梁台字洛都,长池人也。父去斤,魏献文时为陇西郡守。
台少果敢,有志操。孝昌中,从尔朱天光讨平关、陇,一岁之中,大小二十余战,以功授子都督,赐爵陇城乡男。普泰初,进授都督。后隶侯莫陈悦讨南秦州群盗,平之。悦表台为假节、卫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封陇城县男,邑二百户。寻行天水郡事,转行赵平郡事。频治郡,颇有声绩。未几,天光追台还,引入帐内。及天光败于寒陵,贺拔岳又引为心膂。
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台与诸将议翊戴太祖。从讨悦,破之。又拜天水郡守。
大统初,复除赵平郡守。又与太仆石猛破两山屠各,诏增邑一百户,转平凉郡守。时莫折后炽结聚轻剽,寇掠居民。州刺史史宁讨之,历时不克。台陈贼形势,兼论攻取之策,宁善而从之,遂破贼徒。复与于谨破刘平伏。录前后勋,授颍州刺史,赐姓贺兰氏。从援玉壁,战邙山,授帅都督。大统十五年,拜南夏州刺史,加通直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增邑二百户。魏废帝二年,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
孝闵帝践阼,进爵中部县公,增邑通前一千户。武成中,从贺兰祥征洮阳,先登有功,别封绥安县侯,邑一千户。诏听转授其子元庆。
保定四年,拜大将军。时大军围洛阳,久而不拔。齐骑奄至,齐公宪率兵御之。乃有数人为敌所执,已去阵二百余步,台望见之,愤怒,单马突入,射杀两人,敌皆披靡,执者遂得还。齐公宪每叹曰:“梁台果毅胆决,不可及也。”五年,拜鄜州刺史。
台性疏通,恕己待物。至于莅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不过识千余字,口占书启,辞意可观。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驰射弋猎,矢不虚发。后以疾卒。
宇文测字澄镜,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驎、父永,仕魏,位并显达。
测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魏孝武疑齐神武有异图,诏测诣太祖言,令密为之备。太祖见之甚欢。使还,封广川县伯,邑五百户。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公。
太祖为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多委任之。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除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拜侍中、长史。六年,坐事免。寻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政存简惠,颇得民和。地接东魏,数相钞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缚送之。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设酒肴宴劳,放还其国,并给粮饩,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汾、晋之间,各安其业。两界之民,遂通庆吊,不复为仇雠矣。时论称之,方于羊叔子。或有告测与外境交通,怀贰心者。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仍许测以便宜从事。
八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转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时年五十八。太祖伤悼,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护监护丧事。赠本官,谥曰靖。
测性仁恕,好施与,衣食之外,家无蓄积。在洛阳之日,曾被窃盗,所失物,即其妻阳平公主之衣服也。州县擒盗,并物俱获。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及测从魏孝武西迁,事极狼狈,此人亦从测入关,竟无异志。子该嗣。历官内外,位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测弟深。
深字奴干。性鲠正,有器局。年数岁,便累石为营伍,并折草作旌旗,布置行列,皆有军阵之势。父永遇见之,乃大喜曰:“汝自然知此,于后必为名将。”至永安初,起家秘书郎。时群盗蜂起,深屡言时事,尔朱荣雅知重之。拜厉武将军。寻除车骑府主簿。三年,授子都督,领宿卫兵卒。及齐神武举兵入洛,孝武西迁。既事起仓卒,人多逃散,深抚循所部,并得入关。以功赐爵长乐县伯。太祖以深有谋略,欲引致左右,图议政事。大统元年,乃启为丞相府主簿,加朱衣直合。寻转尚书直事郎中。
及齐神武屯蒲阪,分遣其将窦泰趣潼关,高敖曹围洛(阳)〔州〕。太祖将袭泰,诸将咸难之。太祖乃隐其事,
阳若未有谋者,而独问策于深。
对曰:“窦氏,欢之骁将也,顽凶而勇,战亟胜而轻敌,欢每仗之,以为御侮。今者大军若就蒲阪,则高欢拒守,窦泰必援之,内外受敌,取败之道也。不如选轻锐之卒,潜出小关。窦性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持重,未即救之,则窦可擒也。既虏窦氏,欢势自沮。回师御之,可以制胜。”
太祖喜曰:“是吾心也。”军遂行,果获泰而齐神武亦退。
深又说太祖进取弘农,复克之。太祖大悦,谓深曰:“君即吾家之陈平也。”
是冬,齐神武又率大众度河涉洛,至于沙苑。诸将皆有惧色,唯深独贺。
太祖诘之,曰:“贼来充斥,何贺之有?”
对曰:“高欢之抚河北,甚得众心,虽乏智谋,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度河,非众所欲,唯欢耻失窦氏,愎谏而来。所谓忿兵,一战可以擒也。此事昭然可见,不贺何为。请假深一节,发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无遗类矣。”
太祖然之。寻而大破齐神武军,如深所策。
四年,从战河桥。
六年,别监李弼军讨白额稽胡,并有战功。
俄进爵为侯,历通直散骑常侍、东雍州别驾、使持节、大都督、东雍州刺史。
深为政严明,示民以信,抑挫豪右,吏民怀之。
十七年,入为雍州别驾。
魏恭帝二年,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
孝闵帝受襌,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吏部中大夫。
武成元年,除(幽)〔豳〕州刺史,改封安化县公。
二年,征拜宗师大夫,转军司马。
保定初,除京兆尹。
入为司会中大夫。
深少丧父,事兄甚谨。
性多奇谲,好读兵书。
既在近侍,每进筹策。
及在选曹,颇获时誉。
性仁爱,情隆宗党。
从弟神(誉)〔举〕、神庆幼孤,深抚训之,义均同气,世亦以此称焉。
天和三年,卒于位。
赠使持节、少师、恒云蔚三州刺史,谥曰成康。
子孝伯,自有传。
史臣曰:太祖属祸乱之辰,以征伐定海内,大则连兵百万,系以存亡,小则转战边亭,不阕旬月。是以人无少长,士无贤愚,莫不投笔要功,横戈请奋。若夫数将者,并攀翼云汉,底绩屯夷,虽运移年世,而名成终始,美矣哉!以赫连达之先识,而加之以仁恕;蔡佑之敢勇,而终之以不伐。斯岂企及所致乎,抑亦天性也。宇文测昆季,政绩谋猷,咸有可述,其当时之良臣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七-译文
赫连达、韩果、蔡佑、常善、辛威、厍狄昌、田弘、梁椿、梁台、宇文测及其弟宇文深。
赫连达,字朔周,盛乐人,是赫连勃勃的后代。他的曾祖父库多汗因避难改姓杜。赫连达性格刚直,有胆识和力量。年轻时跟随贺拔岳征讨有功,被任命为都将,赐爵长广乡男,后升为都督。当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时,军中大乱。赵贵建议迎接太祖(宇文泰),诸将犹豫不决。赫连达说:“宇文夏州(宇文泰)曾任左丞,智谋过人,是一时的豪杰。今天的事情,非他不可。赵将军的建议是对的。我请求轻骑前往告哀,并迎接他。”诸将中有人想南追贺拔胜,有人想东告朝廷。赫连达又说:“这些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不足为道。”赵贵于是决定,命令赫连达驰往。太祖见到赫连达后痛哭,询问原因,赫连达如实回答。太祖于是率领数百骑南赴平凉,引军向高平,命令赫连达率骑兵据守弹筝峡。当时百姓惶恐,纷纷逃散。有几个村民正扶老携幼、驱赶牲畜,想入山避难,军士们争相想掠夺他们。赫连达说:“远近的百姓,大多受制于贼寇,今天如果趁机掠夺他们,怎么能说是讨伐罪人、安抚百姓呢!不如趁机安抚他们,以显示义军的德行。”于是以恩信安抚百姓,百姓都心悦诚服,纷纷互相传告,恢复了旧业。太祖听说后赞扬他。侯莫陈悦被平定后,赫连达被加封为平东将军。太祖对诸将说:“当清水公(贺拔岳)遇害时,你们的性命悬于贼手,虽然想来告哀,却无路可通。杜朔周(赫连达)冒着万死的危险,远来见我,才得以共同尽忠节,一同雪耻。虽然借助了众人的力量,但实际上是杜子的功劳。劳而不酬,怎么能劝善呢。”于是赐给他二百匹马。赫连达坚决推辞,太祖不允许。魏孝武帝入关后,褒奖功臣,以赫连达为首逆元帅,匡复秦、陇,进爵魏昌县伯,封邑五百户。
赫连达跟随仪同李虎攻破曹泥,被任命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加通直散骑常侍,封邑增加到一千户。他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战于沙苑,都有功勋。又增加封邑八百户,被任命为白水郡守,转任帅都督,加持节,任济州刺史。诏令恢复赫连氏姓。因为赫连达功勋卓著,被任命为云州刺史,即本州。进爵为公,拜大都督,不久授仪同三司。
赫连达跟随大将军达奚武攻打汉中。梁宜丰侯萧循拒守多时,后来才投降。达奚武询问诸将进退之策。开府贺兰愿德等人认为敌军粮尽,想急攻夺取。赫连达说:“不战而获城,是上策。不应贪图他们的子女和财帛。穷兵黩武,仁者不为。况且他们的兵马还强,城池坚固,即使攻下,双方都会受损。如果他们困兽犹斗,成败未可知。况且行军之道,以保全军队为上。”达奚武说:“你说得对。”于是命令将帅各自陈述意见。开府杨宽等人也同意赫连达的意见,达奚武于是接受萧循的投降。军队返回后,赫连达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进爵蓝田县公。
六官初建时,赫连达被任命为左遂伯。出任陇州刺史。保定初年,升任大将军、夏州总管、三州五防诸军事。赫连达虽然不是文官,但性格正直,遵奉法度,轻于鞭挞,而重慎死罪。他性格廉洁节俭,边境的胡民有时送羊给他,赫连达想招纳异族,便以缯帛回报。主司请求用官物,赫连达说:“羊入我厨,物出官库,这是欺上。”命令取私帛回报。有识之士称赞他的仁恕。不久进爵乐川郡公。建德二年,进位柱国,去世。其子赫连迁继承爵位。大象年间,赫连迁官至大将军、蒲州刺史。
韩果,字阿六拔,代武川人。年轻时骁勇雄壮,善于骑射。贺拔岳西征时,引他为帐内。他击败万俟丑奴及其党羽,转战数十次,都取得了胜利。他膂力过人,披甲持戈,攀登山峰如履平地,即使数十百日,也不觉得劳累。因功被任命为宣威将军、子都督。跟随太祖讨平侯莫陈悦,升任都督,赐爵邯郸县男。魏孝武帝入关后,进爵石城县伯,封邑五百户。大统初年,进爵为公,封邑增加到一千户,加通直散骑常侍。
韩果记忆力强,且有权谋。他所到之处,山川形势,都能记住。他还善于侦察敌情,揣摩敌情,有潜藏在溪谷中想侦察的人,韩果登高望之,所怀疑的地方,去必有收获。太祖因此任命他为虞候都督。每次随军出征,常率领侦察骑兵,昼夜巡察,几乎不眠不休。
韩果跟随太祖袭击窦泰于潼关,太祖依其规划,军队胜利返回。赏赐真珠金带一腰、帛二百匹,任命为征虏将军。他又跟随太祖收复弘农,攻拔河南城,俘获郡守一人,论功为最。他参与破沙苑、战河桥,都有功勋,被任命为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封邑增加到九百户。升任朔州刺史,转任安州刺史,加帅都督。九年,跟随太祖战于邙山,军队返回后,被任命为河东郡守。他又跟随大军破稽胡于北山。胡地险阻,人迹罕至,韩果进兵穷追,散其部落。稽胡畏惧韩果的勇猛,称他为“着翅人”。太祖听说后,笑着说:“着翅之名,不亚于飞将。”韩果累迁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出任宜州刺史。记录前后功勋,进爵褒中郡公。魏恭帝元年,被任命为大将军。跟随贺兰祥讨伐吐谷浑,因功另封一子为县公。武成二年,又率军破稽胡,俘获大量人口。赐奴婢一百口,任命为宁州刺史。保定三年,拜少师,进位柱国。四年,跟随尉迟迥围攻洛阳。军队撤退时,韩果所部独全。天和初年,被任命为华州刺史,为政宽简,吏民称赞。建德初年,去世。
其子韩明继承爵位。大象末年,官至上大将军、黎州刺史。与尉迟迥同谋,被诛杀。
蔡佑,字承先,祖先是陈留圉人。曾祖父蔡绍曾任夏州镇将,迁居高平,定居于此。祖父蔡护,魏景明初年,任陈留郡守。父亲蔡袭,在西州有名望。正光年间,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蔡袭背弃贼寇,弃妻子,归洛阳。被任命为齐安郡守。魏孝武帝西迁时,他仍在关东。后来才拔难西归,赐爵平舒县伯,任岐、夏二州刺史,去世后赠原州刺史。
蔡佑性格聪敏,有品行。蔡袭背弃贼寇东归时,蔡佑年仅十四岁,以孝顺母亲闻名。长大后,有膂力,善于骑射。太祖在原州时,召他为帐下亲信。太祖迁夏州时,任命蔡佑为都督。
当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时,诸将派使者迎接太祖。太祖即将赴任,夏州的首望弥姐元进等人暗中另有图谋。太祖微知此事,先与蔡佑商议抓捕元进。蔡佑说:“狼子野心,终将反噬,今天如果抓捕,不如杀之。”太祖说:“你决断得对。”于是召元进等人入内商议。太祖说:“陇
叛乱发生,我与众人合力讨伐。观察众人似乎有不同的态度。”太祖用这话稍微触动他,于是看向蔡佑。蔡佑立即出去,穿上铠甲,手持刀剑直接进入,怒目呵斥众人说:“与人早上谋划,晚上就改变,这还算人吗!蔡佑今天一定要斩下奸人的头。”于是按剑逼近。在座的人都叩头说:“希望有所选择。”蔡佑于是呵斥元进并斩杀了他,他的党羽也都被处死。在座的人都战栗不已,不敢抬头看。于是与诸将结盟,同心协力诛杀悦。太祖因此看重他。于是对蔡佑说:“我现在把你当作儿子,你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我。”后来跟随讨伐悦,击败了他。
又跟随迎接魏孝武帝于潼关。因前后功绩,被封为苌乡县伯,食邑五百户。大统初年,加封宁朔将军、羽林监,不久持节、员外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加食邑一千一百户。跟随太祖擒获窦泰,收复弘农,战于沙苑,都有功绩,被授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又跟随太祖在河桥作战,蔡佑下马步战,亲手杀死数人。左右的人劝他骑马以备紧急情况。蔡佑愤怒地说:“丞相像对待儿子一样养育我,今天怎么能顾及性命!”于是率领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喊,杀伤很多敌人。敌人因为他没有后援,于是包围了他十余层,对蔡佑说:“看你像是勇士,只要放下铠甲投降,难道还担心没有富贵吗?”蔡佑骂道:“死卒!我今天取你的头,自然会封为公,何必借贼的官号。”于是拉满弓,四面拒敌。东魏人不敢逼近,于是招募身穿厚甲、手持长刀的人,直接进攻蔡佑。距离蔡佑大约三十步时,左右的人劝他射箭,蔡佑说:“我们的性命,就在这一箭,怎么能虚发呢。”敌人渐渐逼近,大约十步时,蔡佑才射箭,正中其面,应弦而倒,便用矛刺杀了他。因此,战斗数合,只损失一人。敌人于是稍稍退却。蔡佑慢慢引退。这场战斗,我军不利。太祖已经返回。蔡佑到达弘农,夜里与太祖相会。太祖见到蔡佑到来,称呼他说:“承先,你来了,我就无忧了。”太祖心中不安,无法入睡,枕在蔡佑的腿上,才安心。因功进爵为公,增加食邑三百户,被授予京兆郡守。
九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州来归附。太祖率军支援,与齐神武相遇,战于邙山。蔡佑当时穿着明光铁铠,所向无敌。敌人都说“这是铁猛兽”,都急忙避开。不久被授予青州刺史,转任原州刺史,加帅都督,不久被任命为大都督。十三年,遭遇父亲去世,请求服丧。未被允许。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赐姓大利稽氏,进爵怀宁郡公。
魏恭帝二年,任中领军。六官建立,被授予兵部中大夫。江陵刚刚归附,诸蛮骚动,诏令蔡佑与大将军豆卢宁讨平之。三年,拜大将军,赐予后部鼓吹。因前后功绩,增加食邑至四千户,另封一子为县伯。太祖身体不适,蔡佑与晋公护、贺兰祥等侍疾。太祖去世后,蔡佑悲痛不已,于是得了气疾。
孝闵帝即位,拜少保。蔡佑与尉迟纲共同掌管禁兵,轮流值班于殿省。当时皇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蔡佑每次哭泣劝谏,皇帝不听。不久皇帝被废。世宗即位,拜小司马,少保如故。世宗作为公子时,与蔡佑特别友好,至此礼遇更加隆重。御膳每有美味,总是分赐给蔡佑;群臣朝宴,常常被单独留下,有时到深夜,列炬鸣笳,送蔡佑回宅。蔡佑因为过于受到礼遇,常常以疾病为由回避。至于婚姻,尤其不愿与权贵交往。不久以本官暂镇原州。不久,被授予宜州刺史,未到任,因先前的气疾发作,卒于原州。时年五十四岁。
蔡佑年少时有大志,与同乡李穆,布衣齐名。曾经互相说:“大丈夫应当建立功名,以取得富贵,怎么能长久处于贫贱之中呢!”说完,都大笑。李穆就是申公。后来都如他们所言。跟随征伐时,常常突破包围,冲锋陷阵,为士卒先锋。军队返回时,诸将争功,蔡佑始终不争。太祖常常感叹,曾经对诸将说:“承先口不言功,我应当替他论叙。”他如此被知遇。性格节俭,所得俸禄都分给宗族,去世时,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谥号庄。儿子蔡正继承爵位。官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蔡佑的弟弟蔡泽,颇好学,有才干。起家为魏广平王参军、丞相府兼记室,加宣威将军、给事中。跟随尉迟迥平定蜀地,被授予帅都督,赐爵安弥县男。逐渐升迁为司辂下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澧州刺史。在州中受贿,总管代王达因为他是功臣子弟,密奏赦免他。后来任邙州刺史,不服从司马消难,被害。
常善,高阳人。世代为豪族。父亲安成,魏正光末年,茹茹侵犯边境,以统军身份跟随镇将慕容胜与之作战,大破之。当时破六汗拔陵作乱,想逼迫安成。安成不从,于是率领部下讨伐拔陵。因功被授予伏波将军,赐予鼓节。后来与拔陵连战,卒于阵中。
常善,魏孝昌年间,跟随尔朱荣进入洛阳,被授予威烈将军、都督,加龙骧将军、中散大夫、直寝,封房城县男,食邑三百户。后来跟随太祖平定侯莫陈悦,被任命为天水郡守。魏孝武帝西迁,被授予武卫将军,进爵武始县伯,增加食邑二百户。大统初年,加平东将军,进爵为侯。擒获窦泰,收复弘农,破沙苑,屡有战功。被授予使持节、卫将军,假骠骑大将军、秦州刺史。四年,跟随作战于河桥,加大都督,进爵为公,被任命为泾州刺史。当时茹茹入侵,抄掠北边,常善率领部下击败之,尽获所掠。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安州刺史。转任蔚州刺史。频繁任职于三蕃,颇有政绩。魏恭帝二年,进爵永阳郡公,增加食邑二千户。
孝闵帝即位,拜大将军、宁州总管。保定二年,入朝为小司徒。四年,突厥出兵与隋公杨忠东伐,命令常善应接之。五年夏,去世,时年六十四岁。追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延夏盐恒燕五州诸军事、延州刺史。儿子升和继承爵位。因常善的功勋,被授予仪同三司。辛威,陇西人。祖父大汗,魏渭州刺史。父亲生,河州四面大都督。辛威年少时慷慨,有志略。起初跟随贺拔岳征讨有功,被授予辅国将军、都督。太祖统领贺拔岳的部众时,见到辛威,认为他奇特,引为帐内。不久被授予羽林监,封白土县伯,食邑五百户。跟随迎接魏孝武帝,因攻回洛城,功居
最。大统元年,被任命为宁远将军,增加封邑二百户。后来多次升迁,成为通直散骑常侍,晋升为侯爵,增加封邑三百户。他参与了擒获窦泰、收复弘农、沙苑之战,并且作为先锋冲锋陷阵,勇猛无敌,一时之间无人能及。由于前后所立的功劳,被授予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的职位。他跟随于谨攻破襄城,又随独孤信进入洛阳,经过河桥之战,被加授节钺,晋升为公爵,增加封邑八百户。五年后,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加授大都督。十三年后,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被赐姓普屯氏,出任鄜州刺史。他的威望很高,朝廷因为他出身于家乡而倍感荣耀,调任他为河州刺史,兼任本州大中正。他多次担任两个镇的职务,深得百姓的拥护。
闵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大将军,晋升为枹罕郡公,增加封邑五千户。当司马消难前来归附时,他与达奚武率军接应。保定初年,他又率军讨伐丹州的叛胡,成功平定叛乱。三年后,他与达奚武攻打阳关,成功攻占。次年,他随尉迟迥围攻洛阳。回来后,被任命为小司马。天和初年,晋升为柱国。再次担任行军总管,讨伐绥州、银州等地的叛胡,全部平定。六年后,他随齐王宪东征,攻占伏龙等五座城池。建德初年,被任命为大司寇。三年后,调任少傅,出任宁州总管。宣政元年,晋升为上柱国。大象二年,被封为宿国公,增加封邑至五千户,再次担任少傅。同年冬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他性格稳重,威严庄重。担任官职数十年,从未有过过失,因此得以善终。他的家族和睦,五代同堂,世人因此称赞他。他的儿子永达继承了他的爵位。大象末年,因为他的功勋,永达被任命为仪同大将军。
厍狄昌,字恃德,是神武人。他从小就擅长骑射,力气很大。长大后,举止优雅,胆气豪壮,常常以将帅自居。十八岁时,尔朱天光任命他为幢主,加授讨夷将军。他跟随尔朱天光平定关中,因功被任命为宁远将军、奉车都尉、统军。尔朱天光失败后,他又跟随贺拔岳。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当贺拔岳被害后,他与众将商议拥戴太祖。他参与平定侯莫陈悦,被赐爵阴盘县子,加授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后来他跟随太祖迎接魏孝武帝,收复潼关,改封长子县子,封邑八百户。大统初年,晋升为公爵,增加封邑一千户。他参与击败窦泰,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又参与收复弘农、沙苑之战,他每次都冲锋陷阵。太祖赞赏他,任命他为帅都督。四年后,他参与河桥之战,被任命为冀州刺史。后来他与于谨在上郡击败胡贼刘平伏,被任命为冯翊郡守。过了很久,调任河北郡守。十三年后,因前后所立的功劳,被任命为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他又随随公杨忠击败蛮贼田社清,功劳最大,增加封邑三百户,被任命为仪同三司。不久后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十六年后,出任东夏州刺史。魏废帝元年,晋升为方城郡公,增加封邑至四千一百户。六官建立后,被任命为稍伯中大夫。孝闵帝即位后,被任命为大将军。后来因病去世。
田弘,字广略,是高平人。他年轻时慷慨激昂,立志建功立业,力气过人,勇敢且有谋略。魏永安年间,他被万俟丑奴俘虏。尔朱天光入关后,他从原州归顺,被任命为都督。
当太祖刚刚统领军队时,田弘请求谒见,谈论天下大事,深受太祖赏识,被任命为亲信将领。又因迎接魏孝武帝的功劳,被封为鹑阴县子,封邑五百户。太祖曾将自己所穿的铁甲赐给田弘,说:“如果天下平定,你还要把这副甲胄展示给我看。”大统三年,他升任帅都督,晋升为公爵。他跟随太祖收复弘农,参与沙苑之战,解洛阳之围,攻破河桥阵,功劳很大,屡次受到特殊赏赐,被赐姓纥干氏。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原州刺史。由于他的功勋和威望都很高,朝廷以衣锦还乡的荣耀来表彰他。太祖在同州时,文武百官齐聚,太祖对他们说:“如果人人都像田弘这样尽心尽力,天下早就平定了。”随即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魏废帝元年,加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平定蜀地后,梁信州刺史萧韶等人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不服从朝廷的命令,朝廷下诏让田弘讨伐他们。他又讨伐西平的叛羌和凤州的叛氐,全部平定。田弘每次上阵,都冲锋在前,身中一百多箭,骨头被射穿九次,马被刺中十矛,朝廷对他非常赞赏。信州的蛮族叛乱,朝廷又下诏让田弘与贺若敦等人平定。孝闵帝即位后,他被晋升为鴈门郡公,封邑增至二千七百户。
保定元年,他出任岷州刺史。虽然他是武将,但行为举止都遵守法度,百姓对他非常满意。三年后,他随随公杨忠讨伐北齐,被任命为大将军。次年,他又随杨忠东征。军队回来后,他回到自己的驻地。吐谷浑侵犯西部边境,宕昌羌暗中响应,朝廷下诏让田弘讨伐,他俘获了二十五位王,攻占了七十二座栅寨,最终平定了叛乱。
天和二年,陈朝的湘州刺史华皎前来归附,田弘随卫公直前去支援。与陈军交战,战事不利,朝廷仍任命他为江陵总管。当陈将吴明彻来犯时,田弘与梁主萧岿退守纪南,命令副总管高琳坚守,吴明彻撤退后,田弘回到江陵。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仁寿城主,以威胁宜阳。北齐将领段孝先、斛律明月出兵定陇,作为宜阳的援军,田弘与陈公纯击败了他们,攻占了宜阳等九座城池。因功增加封邑五百户,晋升为柱国大将军。
建德二年,他被任命为大司空,调任少保。三年后,出任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襄州刺史。在任上去世。
他的儿子田恭继承了他的爵位。田恭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早早担任了显赫的职位。大象末年,他官至柱国、小司马。朝廷又追录田弘的功勋,晋升田恭为观国公。
梁椿,字千年,是代郡人。他的祖父屈朱是魏昌平镇将,父亲梁提是内正郎。
梁椿最初以统军的身份跟随尔朱荣进入洛阳,又随尔朱荣在滏口击败葛荣,因军功被任命为都将。后来他跟随贺拔岳讨平万俟丑奴、萧宝夤等人,升任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子都督。普泰初年,被任命为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二年后,出任高平郡守,封卢奴县男,封邑一百户。太昌元年,升任都督。他跟随太祖平定侯莫陈悦,被任命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大统初年,晋升为栾城县伯,增加封邑五百户。出任陇东郡守。不久后晋升为公爵,增加封邑五百户,调任梁州刺史。他参与收复弘农、沙苑之战,随独孤信进入洛阳,随宇文贵击败东魏将领尧雄等人,屡立战功。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他参与河桥之战,晋升为东平郡公,增加封邑一千户。不久后升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七年后,他随于谨讨伐稽胡刘平伏,擒获其别帅刘持塞。又随独孤信讨伐岷州羌梁仚定,成功平定。被任命为清州刺史。在任期间虽然没有特别的政绩,但夷夏各族都对他很满意。十三年后,他随李弼前往颍川支援侯景。他单独攻打阎韩镇,斩杀镇城徐卫。城主卜贵洛率军士
千人投降。因功增加封地四百户。孝闵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华州刺史,改封为清陵郡公,封地增加到三千七百户。第二年,进入朝廷担任少保,后转为少傅。保定元年,被任命为大将军。在任上去世。追赠为恒鄜延丹宁五州诸军事,行恒州刺史,谥号为烈。
椿性格果敢坚毅,善于安抚接纳部下,所获得的赏赐物品,都分赐给部下,因此每次上战场,部下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他崇尚节俭朴素,不经营财产,当时的人们因此称赞他。
他的儿子明,在魏恭帝二年,因椿的功绩继承了丰阳县公的爵位。不久被任命为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管理小吏部,历任小御伯、御正下大夫。保定五年,皇帝下诏让他继承椿的爵位,旧封地转授给他的弟弟朗。天和年间,改封为乐陵郡公,担任上州刺史,封地增加到四千三百户。
梁台,字洛都,是长池人。他的父亲去斤,在魏献文帝时期担任陇西郡守。
梁台年轻时果敢,有志向和操守。孝昌年间,跟随尔朱天光讨伐平定关、陇地区,一年之中,经历了大小二十多次战斗,因功被任命为子都督,赐爵陇城乡男。普泰初年,升任都督。后来隶属侯莫陈悦讨伐南秦州的群盗,平定了他们。侯莫陈悦上表推荐梁台为假节、卫将军、左光禄大夫,进封为陇城县男,封地二百户。不久代理天水郡事务,后转任赵平郡事务。多次治理郡县,颇有政绩。不久,尔朱天光召回梁台,将他引入帐内。等到尔朱天光在寒陵战败,贺拔岳又将他视为心腹。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梁台与众将商议拥戴太祖。跟随太祖讨伐侯莫陈悦,击败了他。又被任命为天水郡守。
大统初年,再次担任赵平郡守。又与太仆石猛击败了两山的屠各人,皇帝下诏增加封地一百户,转任平凉郡守。当时莫折后炽聚集轻剽之徒,侵扰居民。州刺史史宁讨伐他们,长时间未能攻克。梁台陈述贼军的形势,并提出了攻取的策略,史宁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击败了贼军。又与于谨击败了刘平伏。记录前后的功勋,被任命为颍州刺史,赐姓贺兰氏。跟随援救玉壁,在邙山作战,被任命为帅都督。大统十五年,担任南夏州刺史,加封通直散骑常侍、本州大中正,增加封地二百户。魏废帝二年,升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进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封侍中。
孝闵帝即位后,进封为中部县公,封地增加到一千户。武成年间,跟随贺兰祥征讨洮阳,率先登城有功,另封为绥安县侯,封地一千户。皇帝下诏允许他将封地转授给他的儿子元庆。
保定四年,被任命为大将军。当时大军围攻洛阳,长时间未能攻克。齐国的骑兵突然到来,齐公宪率兵抵御。有几个人被敌人俘虏,已经离开阵地二百多步,梁台看到后,愤怒地单骑冲入敌阵,射杀两人,敌人纷纷溃退,被俘的人得以返回。齐公宪常常感叹道:“梁台果敢坚毅,胆识过人,无人能及。”五年,被任命为鄜州刺史。
梁台性格通达,宽以待人。在治理百姓和处理政务时,尤其以仁爱为心。虽然只认识一千多字,但口述书信,文辞和意思都很可观。年过六十,仍然能披甲骑马,脚不踩马镫。驰骋射猎,箭无虚发。后来因病去世。
宇文测,字澄镜,是太祖的族子。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驎、父亲永,都在魏国做官,地位显赫。
宇文测性格沉稳,年少时勤奋好学,常常几个月不出门。起初担任奉朝请、殿中侍御史,后升任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娶了宣武帝的女儿阳平公主,被任命为驸马都尉。魏孝武帝怀疑齐神武有异心,下诏让宇文测去见太祖,让他秘密做好准备。太祖见到他非常高兴。回来后,被封为广川县伯,封地五百户。不久跟随孝武帝西迁,进封为公。
太祖担任丞相时,任命宇文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大多委托给他。又让宇文测详细制定宗室的昭穆远近,附于属籍。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担任侍中、长史。六年,因事被免职。不久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宇文测的政事简朴惠民,颇得民心。汾州与东魏接壤,双方经常互相侵扰,有时抓到对方的寇贼,大多绑送回来。宇文测都命令解开绳索,将他们安置在宾馆,然后以客礼相见。还设酒宴款待,放他们回国,并给予粮食,护送出境。从此东魏人感到惭愧,不再侵扰。汾、晋之间的百姓,各自安居乐业。两界的百姓,开始互相庆贺吊唁,不再为仇敌。当时的人们称赞他,将他比作羊叔子。有人告发宇文测与外境勾结,怀有二心。太祖愤怒地说:“宇文测为我安定边疆,我知道他没有二心,为什么要离间我们骨肉,制造这种谣言!”于是下令斩杀告发者。并允许宇文测便宜行事。
八年,加封金紫光禄大夫,转任绥州事务。每年河水结冰后,突厥就会来侵扰,之前常常预先让居民进入城堡躲避。宇文测到任后,命令居民照常生活。在要道上数百处堆积柴草,并派出斥候,了解敌情。当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侵,距离边境数十里。宇文测命令在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突厥以为有大军到来,惊恐逃窜,自相践踏,丢弃的牲畜和辎重不计其数。宇文测从容地率部收取,分给百姓。从此突厥不敢再来。宇文测因此请求设置戍兵防备。十年,被征召为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在任上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太祖深感悲痛,亲自前来吊唁。并命令水池公护监护丧事。追赠本官,谥号为靖。
宇文测性格仁厚宽恕,喜欢施舍,除了衣食之外,家中没有积蓄。在洛阳时,曾经被盗,丢失的物品是他妻子阳平公主的衣服。州县抓获了盗贼,并找回了失物。宇文测担心盗贼因此被处死,便不承认失物是自己的。盗贼因此得以赦免。盗贼感激他的恩德,请求成为宇文测的随从。宇文测跟随魏孝武帝西迁时,情况非常狼狈,这个人也跟随宇文测入关,始终没有二心。他的儿子宇文该继承爵位。历任内外官职,官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宇文测的弟弟宇文深。
宇文深,字奴干。性格刚直,有器量。几岁时,就用石头堆砌营垒,用草折成旌旗,布置行列,都有军阵的气势。父亲宇文永见到后,非常高兴地说:“你天生就懂得这些,以后一定会成为名将。”到永安初年,起家担任秘书郎。当时群盗蜂起,宇文深多次谈论时事,尔朱荣非常器重他。被任命为厉武将军。不久担任车骑府主簿。三年,被任命为子都督,统领宿卫兵卒。齐神武举兵进入洛阳,孝武帝西迁。事情发生得非常仓促,很多人逃散,宇文深安抚部下,全部得以入关。因功赐爵长乐县伯。太祖认为宇文深有谋略,想将他引为左右,参与政事。大统元年,被任命为丞相府主簿,加封朱衣直合。不久转任尚书直事郎中。
齐神武驻扎在蒲阪,分派他的将领窦泰进攻潼关,高敖曹围攻洛州。太祖准备袭击窦泰,众将都认为困难。太祖于是隐瞒了这件事,
阳若似乎没有自己的计划,而是单独向深请教策略。
深回答说:“窦氏是高欢的勇将,性格顽固凶悍,作战常常胜利但轻敌,高欢常常依赖他来抵御外敌。现在如果大军直接进攻蒲阪,高欢会坚守,窦泰必定会来支援,我们将内外受敌,这是自取失败的做法。不如挑选精锐的士兵,悄悄从小关出击。窦泰性格急躁,必定会来决战,而高欢持重,不会立即救援,这样窦泰就可以被擒获。一旦俘虏了窦泰,高欢的势力自然会削弱。我们再回师抵御高欢,就可以取得胜利。”
太祖高兴地说:“这正是我的想法。”于是军队按照深的策略行动,果然俘虏了窦泰,齐神武也撤退了。
深又建议太祖进攻弘农,再次取得了胜利。太祖非常高兴,对深说:“你就是我家的陈平。”
这年冬天,齐神武又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经过洛水,到达沙苑。众将领都面露惧色,只有深独自祝贺。
太祖问他:“敌军来势汹汹,有什么好祝贺的?”
深回答说:“高欢在河北安抚民心,虽然缺乏智谋,但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命,因此他自守一方,不容易被攻破。现在他孤军渡河,这不是众人所希望的,只是高欢因为失去窦泰而感到羞耻,固执己见而来。这就是所谓的‘忿兵’,一战就可以擒获他。这件事显而易见,不祝贺还能做什么呢?请给我一支军队,派王罴的部队拦截他们的退路,让他们全军覆没。”
太祖同意了他的建议。不久,果然大败齐神武的军队,正如深所预料的那样。
四年,深随太祖在河桥作战。
六年,深作为别监,率领李弼的军队讨伐白额稽胡,取得了战功。
不久,深被封为侯爵,历任通直散骑常侍、东雍州别驾、使持节、大都督、东雍州刺史等职。
深为政严明,以诚信示民,压制豪强,官吏和百姓都对他心怀感激。
十七年,深被调任为雍州别驾。
魏恭帝二年,深晋升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六官建立后,深被任命为小吏部下大夫。
孝闵帝即位后,深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调任吏部中大夫。
武成元年,深被任命为豳州刺史,改封为安化县公。
二年,深被征召为宗师大夫,转任军司马。
保定初年,深被任命为京兆尹。
后来,深被调任为司会中大夫。
深年少时丧父,侍奉兄长非常恭敬。
他性格奇特,喜欢读兵书。
在担任近侍时,他常常进献策略。
在选曹任职时,深赢得了当时的赞誉。
他性格仁爱,对宗族感情深厚。
他的堂弟神举、神庆年幼丧父,深抚养教育他们,情同手足,世人因此称赞他。
天和三年,深在任上去世。
他被追赠为使持节、少师、恒云蔚三州刺史,谥号为成康。
他的儿子孝伯,有专门的传记。
史臣评论说:太祖在乱世中,通过征伐平定天下,大的战役动用百万兵力,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小的战役则在边境频繁作战,没有间断。因此,无论老少,无论贤愚,人们都放下笔杆,拿起武器,奋勇争先。像那些将领们,都像攀附云汉一样,建立了功绩,虽然时代变迁,但他们的名声始终不衰,真是美好啊!赫连达有先见之明,加上仁恕之心;蔡佑勇敢无畏,最终却不自夸。这难道是努力就能达到的吗?还是天性使然。宇文测兄弟,政绩和谋略都有可称道之处,他们是当时的良臣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七-注解
赫连达:北周名将,以先见之明和仁恕著称。
贺拔岳:北魏末年的著名将领,曾与宇文泰并肩作战,后因权力斗争被杀。
侯莫陈悦:侯莫陈悦是北魏末年的将领,因与贺拔岳的矛盾而杀害了贺拔岳,导致北魏内部局势进一步恶化。
宇文泰:宇文泰,字黑獭,北周的实际创始人,北魏末年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在贺拔岳死后被迎请为领袖,最终建立了北周政权。
赵贵:赵贵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建议迎请宇文泰来稳定局势,最终促成了宇文泰的崛起。
弹筝峡:弹筝峡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是北魏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地。
魏孝武:指北魏的孝武帝元修,他在位期间经历了北魏的分裂和西魏的建立。
曹泥:曹泥是北魏末年的叛乱首领,曾与北魏朝廷对抗,最终被赫连达等人平定。
沙苑: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大荔县,是重要的战场。
稽胡:稽胡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曾多次与北魏朝廷发生冲突。
韩果:韩果,字阿六拔,代武川人,北魏末年的将领,以骁勇善战著称,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
蔡佑:北周名将,以勇敢和不居功自傲著称。
常善:常善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辛威:辛威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厍狄昌:厍狄昌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田弘:田弘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梁椿:梁椿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梁台:梁台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宇文测:北周宗室,以政绩和谋略著称。
宇文深:宇文深是北魏末年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叛乱,但因史料记载较少,具体事迹不详。
太祖:指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泰,他在历史上以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著称,为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窦泰:北齐的将领,曾与北周多次交战,是北周的重要对手之一。
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历史上是多次重要战役的发生地。
茹茹:古代对柔然族的称呼,柔然是活跃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
晋公护:指宇文护,宇文泰的侄子,北周的重要权臣,曾掌握朝政大权。
宁远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属于杂号将军之一,通常授予有战功的将领。
通直散骑常侍:古代官名,负责随侍皇帝,参与朝政。
抚军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属于高级将领,负责统领军队、指挥作战。
银青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高级官职,通常授予有功勋的官员。
大都督:古代高级军事指挥官,负责统领大军。
车骑大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统领骑兵。
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号,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同等待遇。
骠骑大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统领骑兵。
开府仪同三司:古代高级官员的称号,与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同等待遇。
柱国:古代官职名,属于高级军事将领,负责统领全国军队。
大司寇:古代官职名,属于九卿之一,负责司法事务。
少傅:古代官职名,属于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上柱国:古代官职名,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统领全国军队。
宿国公:古代爵位名,属于国公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幢主: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支部队。
讨夷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讨伐外族或叛乱。
奉车都尉: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皇帝的车驾。
统军: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支部队。
征西将军:古代将军名号,负责征讨西方的敌人。
金紫光禄大夫:古代高级文官的称号,负责朝廷礼仪和文化事务。
卫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保卫皇帝和京城。
右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高级官职,通常授予有功勋的官员。
帅都督:古代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统领大军。
冀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冀州的行政事务。
冯翊郡守: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冯翊郡的行政事务。
河北郡守: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河北郡的行政事务。
东夏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东夏州的行政事务。
稍伯中大夫:古代官职名,属于文官系统中的中级官职。
大将军:古代高级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统领军队。
都督: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支部队。
鹑阴县子:古代爵位名,属于子爵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原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原州的行政事务。
鴈门郡公:古代爵位名,属于郡公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岷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岷州的行政事务。
柱国大将军:古代官职名,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将领,统领全国军队。
大司空:古代官职名,属于三公之一,负责管理国家的工程和水利事务。
少保:古代官名,三少之一,负责辅导太子。
总管襄郢昌丰唐蔡六州诸军事:古代官职名,负责统领襄、郢、昌、丰、唐、蔡六州的军事事务。
襄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襄州的行政事务。
小司马:古代官职名,属于军事系统中的中级官职,负责管理军队的日常事务。
观国公:古代爵位名,属于国公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都将: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领一支部队。
中坚将军:古代将军名号,属于中级将领,负责统领中坚部队。
屯骑校尉:古代军事官职,负责统领屯骑部队。
子都督:古代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统领部分军队。
高平郡守: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高平郡的行政事务。
卢奴县男:古代爵位名,属于男爵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栾城县伯:古代爵位名,属于伯爵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陇东郡守: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陇东郡的行政事务。
梁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梁州的行政事务。
东平郡公:古代爵位名,属于郡公级别,通常授予有功勋的贵族。
侍中:古代高级文官的称号,负责朝廷礼仪和文化事务。
清州刺史:古代官职名,负责管理清州的行政事务。
颍川: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中部,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政治中心。
阎韩镇: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据点。
孝闵帝:北周的开国皇帝,名宇文觉,在位时间短暂。
谥曰烈: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总结,’烈’通常表示刚强、正直。
果毅:形容人果断坚毅。
抚纳:安抚接纳,指善于管理和安抚部下。
俭素:节俭朴素,不追求奢华。
散骑常侍:古代官名,负责随侍皇帝,参与朝政。
小吏部:古代官署,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小御伯:古代官名,负责宫廷事务。
御正下大夫:古代官名,负责宫廷事务。
上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上州。
陇西郡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陇西郡。
陇城乡男:古代爵位,表示封地在陇城乡。
假节:古代授予官员的权力象征,表示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左光禄大夫:古代高级文官的称号,负责朝廷礼仪和文化事务。
天水郡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天水郡。
赵平郡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赵平郡。
颍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颍州。
贺兰氏:古代姓氏,源自鲜卑族。
南夏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南夏州。
本州大中正:古代官名,负责本州的官员选拔和考核。
使持节:古代授予官员的权力象征,表示可以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中部县公:古代爵位,表示封地在中部县。
绥安县侯:古代爵位,表示封地在绥安县。
鄜州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鄜州。
奉朝请:古代官名,负责朝廷礼仪和文化事务。
殿中侍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朝廷官员。
司徒右长史:古代官名,负责司徒府的文书和事务。
安东将军:古代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东部地区的军事事务。
驸马都尉:古代官名,负责皇帝的女婿事务。
广川县伯:古代爵位,表示封地在广川县。
右长史:古代官名,负责丞相府的文书和事务。
黄门侍郎:古代官名,负责宫廷事务。
行汾州事: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汾州。
行绥州事: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绥州。
太子少保:古代官名,三少之一,负责辅导太子。
谥曰靖: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总结,’靖’通常表示安定、平和。
秘书郎:古代官名,负责文书和档案管理。
厉武将军:古代军事将领的称号,负责统领部分军队。
车骑府主簿:古代官名,负责车骑府的文书和事务。
长乐县伯:古代爵位,表示封地在长乐县。
丞相府主簿:古代官名,负责丞相府的文书和事务。
朱衣直合:古代官名,负责宫廷事务。
尚书直事郎中:古代官名,负责尚书省的文书和事务。
窦氏:指窦泰,高欢的骁将,以勇猛著称,但性格急躁,容易轻敌。
高欢:北齐的实际建立者,北魏末期的权臣,以智谋和军事才能闻名。
蒲阪: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市,是战略要地。
小关:古代关隘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战略要地。
弘农: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一带,是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河桥: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是重要的军事要地。
白额稽胡: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一带,常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
东雍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陕西省东部,是重要的行政区域。
雍州:古代州名,位于今陕西省中部,是重要的行政区域。
魏恭帝:北魏末代皇帝,名元修,在位期间政局动荡。
武成: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号,期间北周国力强盛。
京兆尹:古代官职名,负责京畿地区的行政事务。
司会中大夫:古代官职名,负责财政和审计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周书-列传-卷二十七-评注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魏末年几位重要将领的事迹,尤其是赫连达、韩果和蔡佑等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赫连达在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果断建议迎请宇文泰来稳定局势,展现了他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和决断力。他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还在安抚百姓方面展现了仁德,赢得了民心。
韩果则以骁勇善战著称,他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平定稽胡的战役中,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他的‘着翅人’称号不仅是对其勇猛的赞誉,也反映了他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
蔡佑则以聪敏和勇猛著称,他在平定侯莫陈悦的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具备军事才能,还在政治上展现了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判断局势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这些将领的军事功绩,还反映了北魏末年动荡的政治局势和复杂的权力斗争。通过对这些将领事迹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的忠诚、智慧和勇气,同时也揭示了北魏末年政权更迭的历史背景。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段古文语言简练,叙事清晰,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这些将领的形象。尤其是赫连达在安抚百姓时的仁德之举,以及韩果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通过生动的叙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北魏末年将领们的风采和那个时代的复杂局势。
这段文字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蔡佑的军事生涯和忠诚事迹。蔡佑作为宇文泰的得力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立战功,而且在政治上对宇文泰忠心耿耿,深得信任。文中通过多个战役的描写,展现了蔡佑的勇猛和智慧,尤其是在河桥之战中,他下马步斗,手杀数人,表现出极高的战斗力和无畏的精神。
蔡佑的忠诚不仅体现在战场上,还体现在他对宇文泰的绝对服从和信任。宇文泰曾对蔡佑说:“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宇文泰对蔡佑的器重,也反映了蔡佑在宇文泰心中的特殊地位。蔡佑的忠诚和勇敢为他赢得了宇文泰的信任和重用,最终被封为怀宁郡公,成为北周的重要将领之一。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蔡佑的节俭和无私。他所得的俸禄都散给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这种高尚的品德在当时的社会中尤为难得。蔡佑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北周初期将领们的朴素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蔡佑个人的事迹,还反映了北周初期的政治和军事环境。北周在宇文泰的领导下,逐渐从北魏的分裂中崛起,最终统一北方。蔡佑作为宇文泰的得力助手,他的事迹是北周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了解北周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蔡佑的忠诚、勇敢和无私,同时也反映了北周初期的政治和军事风貌。蔡佑的事迹不仅是个人的英雄传奇,更是北周历史的重要篇章,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段古文记载了多位将领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这些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立战功,还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建树,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
首先,文中提到的将领们大多出身于武将世家,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例如,厍狄昌年少时便擅长骑射,胆气壮烈,以将帅自许;田弘则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略,志在立功名。这些将领在年轻时便投身军旅,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其次,这些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威在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等战役中,皆先锋陷敌,勇冠一时;田弘在复弘农、战沙苑、解洛阳围、破河桥阵等战役中,功绩卓著,屡蒙殊赏。这些战役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也为他们在朝廷中赢得了崇高的地位。
此外,这些将领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他们不仅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军事官职,如大都督、车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还担任过一些重要的文官职务,如大司寇、少傅、大司空等。这些官职的担任,不仅体现了他们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展现了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最后,这些将领在个人品德上也备受赞誉。例如,威性持重,有威严,历官数十年,未尝有过,故得以身名终;田弘虽为武将,但动遵法式,百姓颇安之。这些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在个人品德上也堪称楷模。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多位将领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活动。这些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立战功,还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建树,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他们的生平事迹,不仅为我们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和政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北周时期几位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包括他们的官职升迁、军事功绩以及个人品德。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首先,文中提到的几位官员,如椿、梁台、宇文测等,都是北周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在军事上屡建奇功,如椿在战场上屡次获胜,梁台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宇文测则在边境防御中展现了卓越的才能。这些记载反映了北周时期军事活动频繁,边境防御压力大的历史背景。
其次,文中对这些官员的个人品德也有详细描述。如椿性果毅,善于抚纳部下,梁台性疏通,恕己待物,宇文测性仁恕,好施与。这些品德不仅使他们赢得了部下的忠诚,也使他们得到了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些记载反映了北周时期对官员品德的重视,以及儒家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
此外,文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政治措施,如宇文测在边境防御中采取的策略,以及他对东魏俘虏的宽容态度。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的安宁,也促进了与邻国的友好关系。这些记载反映了北周时期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灵活性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记载几位重要官员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北周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北周时期的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北周时期名将宇文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宇文深在北周太祖宇文泰的麾下,屡次献计献策,帮助北周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得到了太祖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吾家之陈平’。
宇文深的军事策略主要体现在对敌情的准确判断和灵活应对。例如,在面对高欢和窦泰的联军时,他建议避开正面冲突,采取迂回战术,最终成功擒获窦泰,迫使高欢退兵。这一策略不仅体现了宇文深的军事智慧,也反映了北周军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
在政治上,宇文深同样表现出色。他为政严明,注重民生,抑制豪强,赢得了吏民的信任和拥护。他的仁爱性格和对宗族的关怀,也使得他在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宇文深的政绩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北周时期的重要人物。
从历史价值来看,这段古文不仅记录了宇文深的个人事迹,也反映了北周初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北周在宇文泰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步统一了北方,为后来的隋唐大一统奠定了基础。宇文深作为北周的重要将领,其贡献不可忽视。
从文化内涵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的‘以智取胜’和‘以柔克刚’的理念。宇文深的战略思想不仅注重战术的灵活性,还强调对敌情的深入分析和判断。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对宇文深事迹的描写,展现了北周初期的政治和军事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核心价值。宇文深作为北周的重要人物,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不仅为北周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