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虾〈平〉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虾〈平〉-原文

(一)无须及煮色白者,不可食。

〔嘉补〕

(二)谨按∶小者生水田及沟渠中,有小毒。

小儿患赤白游肿,捣碎敷之。

〔嘉补〕

(三)动风发疮疥。

(勿作 食之), 内者甚有毒尔。

〔证·嘉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虾〈平〉-译文

(一)如果没有经过煮熟并且颜色发白的东西,是不可以食用的。

(二)请注意:这种植物生长在水田和沟渠中,对人有轻微的毒性。如果小孩患有赤白游肿的病,可以将它捣碎后敷在患处。

(三)这种植物会引发风疮和疥疮。(不要食用它),内部含有非常毒的成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虾〈平〉-注解

无须:指无需经过烹饪直接食用的食材,这里的‘无须’指的是不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食材。

及:和,以及,表示并列关系。

煮:烹饪,用火加热食物。

色白:颜色洁白,指食材的颜色特征。

者:指代前面提到的食材。

不可食:不可以食用。

谨按:表示引用或转述他人的话。

小者:小的植物或生物。

生水田及沟渠中:生长在水田和沟渠中。

有小毒:含有轻微的毒性。

小儿:小孩子。

患:患病,得病。

赤白游肿:一种疾病,表现为皮肤红肿。

捣碎敷之:将植物捣碎后敷在患处。

动风:引起风邪,指某些食物或药物可能引起的身体不适。

发疮疥:引发疮疥,指皮肤上出现的疮和疥。

勿作:不要做,不要成为。

食之:食用。

内者:内部的,指食物的内部。

甚有毒尔:非常有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虾〈平〉-评注

(一)无须及煮色白者,不可食。

此句出自古文,是对食物的烹饪和食用进行指导。‘无须’指的是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不应有须状的杂质,‘煮色白’则是指食物在烹饪后应保持原有的颜色。这句话强调了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清洁和颜色的保持,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卫生和食物原味的重视。在古文化中,食物的烹饪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对食材本身的尊重和珍惜,这种对食物的态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理念。

(二)谨按∶小者生水田及沟渠中,有小毒。小儿患赤白游肿,捣碎敷之。

此句是对一种生长在水田和沟渠中的植物进行描述。‘小者’指的是这种植物较小,‘生水田及沟渠中’说明其生长环境,‘有小毒’则指出这种植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然而,接下来的‘小儿患赤白游肿,捣碎敷之’则表明古人在了解其毒性的同时,也发现了这种植物的治疗作用。这种对植物的双面性认识,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认为万物皆有灵,即使是看似有毒的植物,也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药用价值。

(三)动风发疮疥。(勿作 食之), 内者甚有毒尔。

此句是对一种可能引起皮肤疾病的植物进行警告。‘动风发疮疥’描述了这种植物可能导致的皮肤症状,‘勿作食之’则是对人们食用这种植物的明确警告。‘内者甚有毒尔’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植物的毒性,表明其内部部分含有剧毒。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和谨慎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医学的实践经验。在古代,人们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用药时会格外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种谨慎的态度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者父母心’的精神。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虾〈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33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