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羊乳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羊乳-原文

(一)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合脂作羹食,补肾虚。

〔证〕

(二)羊乳治卒心痛,可温服之。

〔嘉〕

(三)亦主女子与男子中风。蚰蜒入耳,以羊乳灌耳中即成水。

〔证〕

(四)又,主小儿口中烂疮,取 羊生乳,含五六日瘥。

〔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羊乳-译文

(一)可以补充肺和肾的元气,调和小肠的功能。同时还能治疗消渴病,治疗虚劳,增加精力和气力。将羊乳与脂肪混合做成羹食,可以补肾虚。〔症状〕

(二)羊乳可以治疗突然的心痛,可以温热后服用。〔功效〕

(三)也适用于治疗男女双方中风。如果蚰蜒进入耳朵,可以用羊乳灌入耳中,蚰蜒就会变成水。〔症状〕

(四)此外,还可以治疗小儿口中的烂疮,取新鲜的羊乳含在口中,连续含五六天即可痊愈。〔症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羊乳-注解

补肺肾气:指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来增强肺和肾脏的功能,肺肾在中医理论中分别对应着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认为它们共同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和小肠:在中医理论中,小肠与消化吸收有关,此处可能指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来改善小肠的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消渴:中医术语,指因阴虚火旺、肺燥津伤等引起的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虚劳:中医术语,指由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疲劳、乏力等症状。

益精气:指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来增强人体的精气和活力。

合脂作羹食:将羊乳与脂肪混合制成羹状食物,食用以滋补身体。

补肾虚:指通过某种方法或药物来增强肾脏的功能,以治疗肾脏虚弱的症状。

卒心痛:突然发生的心痛,可能指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温服:指将药物加热后服用,以温补身体。

女子与男子中风:中风在中医中指由于气血逆乱引起的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状,此处指男女都可能患有中风。

蚰蜒:一种小型环节动物,常被用作中药的原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口中烂疮:指口腔内的溃疡或炎症。

羊生乳:指新鲜的羊奶,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羊乳-评注

(一)此段文字出自古代医药文献,主要描述羊乳的药用价值。‘补肺肾气,和小肠’表明羊乳具有补益肺肾、调和肠胃的功效。中医认为肺主气,肾藏精,肺肾之气充足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和小肠’则是指羊乳有助于小肠功能的调和,小肠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正常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进一步说明了羊乳对于治疗消渴(糖尿病)、虚劳(疲劳虚弱)以及增强精气(生命力)的作用。‘合脂作羹食,补肾虚’则是具体的食用方法,以羊乳与脂肪混合制成羹状食物,用以补肾虚,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疗法的重视。

(二)此句‘羊乳治卒心痛,可温服之’描述了羊乳对于治疗突发性心痛的疗效。‘卒心痛’在古代医学中指突发的心脏疼痛,‘温服’则是指以温热的方式服用羊乳,这与中医认为的温补原则相符合。古代医家认为,温补可以调和气血,缓解疼痛。

(三)‘亦主女子与男子中风’表明羊乳对于男女中风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风’在中医中指因风邪侵袭引起的疾病,表现为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蚰蜒入耳,以羊乳灌耳中即成水’则是羊乳治疗中风的具体方法,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疗法和食物疗法的运用。羊乳灌耳中成水,可能是指羊乳具有润滑作用,有助于清除耳道中的异物。

(四)‘又,主小儿口中烂疮,取羊生乳,含五六日瘥’描述了羊乳对于治疗小儿口疮的疗效。‘口中烂疮’是指小儿口腔内的溃疡,‘瘥’意为病愈。此段文字强调了羊乳的生乳(新鲜羊乳)对于治疗口疮的有效性,并指出连续含食五六日即可治愈。这反映了古人对羊乳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认识,以及通过食物疗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羊乳》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3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