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猪(豚)

作者: 陈修园(约公元4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的《食疗本草》结合了药物和食材的疗效,为古代中医药学和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公元2世纪)。

内容简要:《食疗本草》是一本关于食物和药物疗效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多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治疗作用。书中结合了食材的属性与药物的药效,提出了如何通过食疗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理论。它为中医药学、营养学及生活保健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猪(豚)-原文

(一)肉∶味苦,微寒。压丹石,疗热闭血脉。虚人动风,不可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疹。主疗人肾虚。肉发痰,若患疟疾人切忌食,必再发。

〔证〕

(二)肾∶主人肾虚,不可久食。

〔嘉〕

(三)江猪∶平。肉酸。多食令人体重。今捕人作脯,多皆不识。但食,少有腥气。

〔证〕

(四)又,舌∶和五味煮取汁饮,能健脾,补不足之气,令人能食。

〔证〕

(五)大猪头∶主补虚,乏气力,去惊痫、五痔,下丹石。

〔嘉〕

(六)又,肠∶主虚渴,小便数,补下焦虚竭。

〔嘉〕

(七)东行母猪粪一升,宿浸,去滓顿服,治毒黄热病。

〔嘉〕

(八)肚∶主暴痢虚弱。

〔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猪(豚)-译文

(一)猪肉:味道苦,性质微寒。可以用来压碎丹石,治疗热病和闭阻的血脉。对于体质虚弱、容易中风的人,不宜长期食用。会导致精子减少,引发旧有的皮肤病。主要用于治疗人的肾虚。猪肉会引起痰多,如果患有疟疾的人食用,必定会再次发作。

(二)肾:主要治疗肾虚,不宜长期食用。

(三)江猪:性质平和。肉质酸。食用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现在的人用来做肉干,很多人都不认识。只是食用,很少有腥味。

(四)另外,舌头:将舌头与五味煮取汁液饮用,能够健脾,补充不足的气力,使人食欲增加。

(五)大猪头:主要用于补虚,增强体力,治疗惊痫、五痔,有助于排出丹石。

(六)另外,肠:主要用于治疗虚渴、小便频繁,补充下焦虚损。

(七)向东行的母猪粪便一升,浸泡一晚,去除杂质后一次性服用,可以治疗毒黄热病。

(八)肚子:主要用于治疗急性腹泻和虚弱体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猪(豚)-注解

肉:指动物的肉,这里特指某种动物的肉,具有特定的药用价值。

味苦:味道苦涩,指肉的味道。

微寒:性质偏寒,指肉的性味。

压丹石:指将丹石压碎,可能是指用丹石作为药材。

疗热闭血脉:治疗因热引起的血脉不通。

虚人动风:指体虚之人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

不可久食:指不宜长期食用。

少子精:指减少精液,可能对生育有影响。

发宿疹:引发旧有的皮肤病。

主疗人肾虚:主要治疗人的肾虚症状。

肉发痰:食用后可能引发痰多。

疟疾: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舌:指舌头,这里指用舌头品尝食物。

和五味煮取汁饮:将五种不同的调味品与食物一起煮,取其汁液饮用。

健脾:指增强脾胃功能。

补不足之气:补充身体不足的气。

大猪头:指猪的头,这里指猪头肉。

补虚:补充身体的虚弱。

乏气力:缺乏体力。

去惊痫:治疗惊痫症状。

五痔:指五种不同类型的痔疮。

下丹石:指将丹石排出体外。

肠:指动物的肠子,这里指某种动物的肠子。

虚渴:指身体虚弱引起的口渴。

小便数:指小便次数增多。

补下焦虚竭:补充下焦的虚弱。

东行母猪粪:指向东行母猪的粪便。

宿浸:长时间浸泡。

去滓顿服:去除杂质后一次性服用。

治毒黄热病:治疗由毒热引起的疾病。

肚:指动物的肚子,这里指某种动物的肚子。

主暴痢虚弱:主要治疗急性腹泻和身体虚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猪(豚)-评注

(一)此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种肉类食材的药用价值及其副作用。‘肉’指的是某种动物肉,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活血的功效。‘压丹石’可能是指将肉压制成丹石形状,以利于服用。‘疗热闭血脉’表明该肉类对治疗热病和血脉不通有疗效。然而,对于虚人动风者,不宜长期食用,因为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令人少子精,发宿疹’说明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精子减少和旧病复发。‘主疗人肾虚’则指出该肉类对肾虚有治疗作用。‘肉发痰’和‘若患疟疾人切忌食,必再发’表明该肉类可能引发痰多和疟疾复发,因此有疟疾的人应避免食用。

(二)此段文字强调了‘肾’这一食材的药用价值。‘主人肾虚’说明该食材对肾虚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同样指出不可长期食用,可能是因为长期食用会加重肾虚症状。

(三)‘江猪’指的是江中的一种猪,其肉质酸。‘多食令人体重’表明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今捕人作脯,多皆不识’说明这种猪肉被用来制作干肉,但很多人并不认识。‘但食,少有腥气’则指出江猪肉腥味不重,适合食用。

(四)此段文字描述了‘舌’这一食材的药用价值。‘和五味煮取汁饮’说明将舌与其他食材一起煮制成汁液饮用。这种汁液能健脾,补充人体不足之气,增加食欲。

(五)‘大猪头’具有补虚、增强体力、治疗惊痫、五痔和下丹石的功效。‘主补虚’和‘乏气力’表明该食材对虚弱和体力不足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六)‘肠’具有治疗虚渴、小便频数和补充下焦虚竭的作用。‘主虚渴’和‘小便数’说明该食材对口渴和尿频有治疗作用。

(七)此段文字介绍了使用‘东行母猪粪’治疗毒黄热病的方法。‘东行母猪粪一升,宿浸,去滓顿服’描述了具体的用药方法,即用一升东行母猪粪浸泡过夜,去渣后一次服用,以治疗毒黄热病。

(八)‘肚’具有治疗暴痢虚弱的功效。‘主暴痢虚弱’表明该食材对急性腹泻和虚弱症状有治疗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食疗本草-卷中-猪(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43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